关于鸟儿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鸟儿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鸟儿的文章1:鸟儿跳起春天的芭蕾

文/王国梁

清晨,被一阵鸟语声惊醒,不由心生欢喜。春天来了!鸟儿唱起了春天的歌谣,春天的鸟语声分外清脆嘹亮!

我到窗前去寻找鸟儿的踪迹。原来,鸟儿们都在窗前的大树上,它们一定是从山的那一边飞来的。那棵大树,枝叶还没有繁茂,鸟儿们已经把它当做了天堂。鸟儿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大树有了生机。它们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仿佛五线谱上活泼的音符,在跳一曲春天的芭蕾。

我有太久没有看到如此动作轻灵的鸟儿了。漫长的冬天,很多鸟儿远走他乡。留下来的那些鸟,也瑟缩在角落里,仿佛受难一样,不敢放声歌唱,也不敢忘情舞蹈,它们偶尔出现一回,也如冬天一般寂寥。

春天一到,背井离乡的鸟儿飞回来,在故乡跳一曲曲优美的芭蕾。每年春天,有几只燕子都会在老屋的檐下筑巢。那是欢乐的四口之家,有父母,有儿女,它们在春天里幸福地忙碌着。它们要把家打扮得结结实实,漂漂亮亮。你瞧它们一趟趟飞出去,又一趟趟飞回来,在春风中跳跃着。它们舞姿欢乐,有时跳一曲四小天鹅,有时跳一曲火焰之舞。

春天的雨会不期然造访,带来诗意和柔情。雨丝如线,在微风中斜斜地织成一幅迷离闪亮的素锦。从檐下往上看,天地之间,似有一张万弦琴。谁来弹响这张万弦琴?是几只低飞的燕子!它们飞掠过雨丝,跳荡在“琴弦”上,上上下下,舞姿轻灵。微雨不能打湿它们的翎羽,反而使它们黑色的羽毛更加乌黑发亮。你看,它们黑色的剪尾显得更加伶俐,剪断雨丝,飞翔自如。它们轻快地飞舞着,忽而栖在花树上,忽而又翩然滑行于空中,每一个动作都那么轻捷,张开的双翼滑出优美的曲线,像一个个美丽的音符,在五线谱上跳跃着,舞出一段优雅的芭蕾。

麻雀们也不甘寂寞,它们是虔诚的模仿者。它们本是乡村的本土歌手,跳的也是乡土味儿十足的舞蹈,可因为燕子的影响,它们也感受到春天的浪漫气息和优雅格调,不由得学起了高难度的芭蕾。它们最喜欢在电线上上上下下,三两只或者一群,互相呼应着跳了起来。它们用眉目传递情意,用歌声表达心意,用舞姿展现风采。它们动作轻盈,每个动作仿佛都经过了仔细地揣摩,很认真地为春天跳起了芭蕾。虽然麻雀们的线条不如燕子优美,舞姿也不如燕子精巧,但它们依旧是春天最诚心的歌颂者。

喜鹊,黄莺,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鸟,也都赶来凑热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到处都是鸟儿们动人的身影,它们自由自在,舞动着春天的芭蕾。群鸟欢腾,大家赶着去参加春天的盛会。春天真是个谈情说爱的好季节,花为媒介,树为桥梁,鸟儿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才艺大展示。它们用舞姿和歌喉吸引着心上人,无比欢悦。

鸟儿们跳起春天的芭蕾,大自然立即变得灵动多姿。让我们随着鸟儿们的舞步跳起来吧,跳出多姿多彩的新生活!

关于鸟儿的文章2:油菜花与鸟儿

文/陈瀚乙

这儿一片,那儿一片,一片一片的油菜花金黄金黄,划分了村里的春天,划分出一整片的花海。与渐渐绿起来的树,或者还在走向绿色、他色的路上的植物一起,比赛似的。这些植物在开运动会。油菜花是方阵派。

这样的运动会,我是年年必看。比如一些冰走着走着,与水融为一体,温暖处是它的低处,春天也是它的低处。比如一些落叶树,到了这个季节,它先有点点绿或者褐色,绿色渐大,再有红色花朵,一改萎缩状态。比如参观人群中,我的衣服也要变化了。

油菜花是我家的常规粮食系列之花。是最早开花的粮食花。是粮食中报春的花。我的叔叔婶婶,父老乡亲是种植这片风景的人。今年,这个队伍中少了我的父母亲,他们已仙逝,油菜花的美丽现在只有他们的儿子在看,以前,我们常常一起……

油菜花开了。我一个人来看。一会儿就来一只鸟,田,一会儿再来一只蝴蝶。这些飞来飞去的风景线,与油菜花一起,形成立体的风景线。我得多看一会儿,有代父母看的念想。故我看一会儿这儿,还要看父母的坟,自2004年春天始,一直未改。

我的狗惊扰了一只麻雀,它飞到我母亲的坟,绊动了一株枯草。我为父母亲才挂的清明吊,麻雀也动了一下。不过,我知道这些鸟儿,庄稼,一直与我父母亲在一起。油菜花要与我父母在一起几个季节,这个季节不一般。

我最熟悉的斑鸠也来了,它也许在看我,我看它,别有一番滋味。我知道是油菜花吸引了很多的鸟儿。就像有我父母的坟在,这片地方,我必来。虽然,这片油菜花,现在不是我父母种植与维护。也是我的亲人在打理。

一阵风来,油菜花像整体鞠躬,我无限感慨,我下跪,磕头,似还礼于油菜花,鸟儿。这片地方,有我的父母,一些原有风景就会多出一处风景,似血脉,念想处与眼前,均为眼前,就如我带着望远镜一下把父母也看得近了,在这片油菜花处,在这些鸟儿的眼前……

关于鸟儿的文章3:仰望天空,那只飞过的鸟儿

文/冰城深雪

从此以后,不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抬起头,就能看见你。我总是想,若是把思念寄给那朵最低的云,挂在你飞翔的天空,不知你是否能够看得到?

--题记

【一】

奶奶走的时候,是去年的八月十六,中秋节刚过。

已经七八年没有在家里过过中秋节了,那天在电话里还和同学说,真想念小时候家里中秋节吃的糍粑,不想第二天爸爸就打来电话,要我回家,说奶奶怕是不行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时隔七八年,再次在中秋节与家人团聚,竟会是因为奶奶的病危。

第二天我就匆匆踏上回家的客车,终于在黄昏临近的时刻,到达了家里。爸爸说,奶奶前几天去了叔叔家,现在这个情况,也不能再随意挪动了,于是我跟着爸妈到叔叔家去看望奶奶。

一路上,我忍不住想象奶奶现在的样子,心痛得无以复加,一次次想停下自己的脚步,因为实在无法接受身体一向健康的奶奶,形容枯蒿地躺在病榻上的样子。但是我又恨不得马上飞到奶奶的面前,因为我知道,此时的奶奶,肯定最想见的就是她的儿孙们。

踏进奶奶房间的门,姑姑正坐在床头,拉着奶奶的一只手,耳朵附在奶奶的嘴边,听着奶奶含糊不清的话语,试图从奶奶的声音里,找寻好转的迹象。

我走过去,看着这个垂暮的老人,枯瘦的脸庞上,眼睛没有一丝的神采。奶奶看见我,一脸的茫然,姑姑问:“她是谁?认得吗?”奶奶轻轻地摇摇头。泪水再也忍不住,滑落了下来,奶奶居然不认识我了,曾经朝夕相处了八年的奶奶,居然不认识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女了。

【二】

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奶奶的第一个孙女。出生的时候,因为妈妈没有带孩子的经验,所以都是奶奶在照顾我。等到我三岁的时候,勉强能自己走路了,妹妹出生了,妈妈又没有精力照顾我,所以可以说,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妈妈说,我出生的时候就有八斤多,是村里所有的孩子中最胖的,还好那时奶奶年纪还不是很大,不然还真的抱不动我。因为爸妈个字都比较高,小时候的我比一般的孩子看起来大很多,两岁的时候,奶奶抱着我出去玩,别人都会说:“这么大的孩子还抱!”直到我十几岁时,村里的老人会在闲谈时说起我时还会说:“林家的那个大孙女,好几岁了还被她奶奶抱在手里,没见过这么受宠的女孩子。”

我五岁的时候,弟弟出生了,刚好赶上计划生育,于是爸妈带着弟弟妹妹出去躲避。我便跟着奶奶住在小叔家,那时小叔还没成家,也是在外面打工,所以家里也就只有我和奶奶。小叔的房子在一片田地中间,到了晚上,那些庄稼地里经常有兔子出没。还记得奶奶养了一只大黑猫,很会抓兔子,而且每次抓回来的兔子都是咬死了放在窝里,第二天奶奶看见了,就把那兔子剥了,皮毛铺在猫窝里,兔肉红烧了,给我解馋。我没有吃过比奶奶烧得更好吃的兔子肉。

六岁的时候,到了上学的年纪,奶奶每天早晨都会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到学校。每次路过街上早点摊的时候,我就走不动路了,眼睛盯着那些包子油条直咽口水。奶奶就会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绢,打开一层又一层,从里面拿出几角钱币,买个早点给我,每天如此。后来我才知道,那些钱都是姑姑们给奶奶的零用钱,她一分都舍不得花,却都被我吃零食吃掉了。

后来每每想起这些,都觉得很愧疚,而奶奶总是说,我一个老太太,又花不了什么钱,不给你们小的花,难道留着带到棺材里去啊?

【三】

思绪被打断,奶奶在轻唤我的名字,奶奶终于认出了我。我走到奶奶面前,蹲在床头,奶奶的手被我握在手中,冰凉的手上,已经几乎没有肉了,都是骨头和青筋,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奶奶拼命睁大没有神采的眼睛,喉咙里发出模糊不清的声音,我只听得出她叫我名字那几个字,其它的,竟是一个字也听不清。

姑姑说,她已经三天粒米未进了,喂什么吐什么,怕是真的不行了。我听到“不行了”这几个字,泪水再一次如泉涌。姑姑又说,若不是她大孙子还没有回来,估计奶奶都撑不到今天,连医生都说,三天不吃不喝还能睁开眼,真是个奇迹。

弟弟还没有回来,我到家的时候爸爸告诉我,弟弟才刚坐上车,怕是明天才能到家了,“也不知道小三子回来能不能见到最后一面了……”爸爸哽咽着声音说道。那一刻,我不知道自己是希望弟弟早一些回来,满足奶奶这最后一个心愿,还是希望弟弟晚一些回来,因为我真怕奶奶一见到弟弟,没有了遗憾,就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我听到奶奶含糊不清的口中不断地唤着弟弟的小名,那一幕,不忍多看,但是又忍不住不看。

第二天中午,弟弟回来了,我们第一时间赶到小叔家。奶奶居然坐起来了,神色也比前一天看起来清爽了很多,姑姑说,中午味了一小碗肉汤,居然都吃下去了。弟弟走过去,奶奶一眼就认了出来,清楚地叫出弟弟的小名,弟弟走过去,拉着奶奶的手,奶奶微笑地看着弟弟,口中念叨着:“大孙子回来了,我大孙子回来看我了。”

我听到小叔很小声地和爸爸说:“不会是回光返照吧?”其实我在电视上看过,人死之前,会突然看起来好很多,那是生命最后的迹象,在身体里燃烧的表现,之后,便会油尽灯枯。刚进门看到奶奶时,有一刹那,我也曾这样猜想,但是我不愿意往这方面去想,我在心底祈祷,电视上是骗人的,奶奶是真的好了。

【四】

那天半夜,我听到隔壁房间爸妈起床的声音,一种不好的感觉涌上心头,匆匆起身,等我穿好衣服时,爸爸已经出了门。我心里知道肯定是因为奶奶,但是还是问妈妈:“爸爸这么晚去哪?”妈妈说:“你小叔打电话说,你奶奶去了!”

弟弟妹妹也都起来了,急匆匆穿好衣服,我们便出了门。出来后发现外面很黑,妈妈又回去拿手电筒,我没有等妈妈,在黑暗中迈着步子往前走。胆小的我每次晚上上厕所都不敢一个人,可是那天的夜里,我一个人走在去奶奶家的那条路上,两边都是高大茂密的树,不时还传出“兹兹”怪叫的声音,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害怕。我记得那时我的脑海中就只有四个字“奶奶去了”,除了这四个字我无法再想其它,这四个字支配着我的双脚,不停地往前走。

我的泪水流了一路,我想那天那路边的草尖上,还没到小叔家,就听到从屋子里传出呼天喊地的哭声,那一刻我知道,奶奶是真的去了。终是忍不住,哭出了声音。

我看到两个姑姑跪在奶奶的床头,悲恸的哭声震撼了天地,而此时床上的那个老人,已经看不见了面容。奶奶的脸被一块黑布蒙住了,这是老家的风俗,人死了之后,是不能再把脸露出来的。我走过去拉住奶奶的手,已经僵硬,不带任何的温度,婶婶看见了,把我的手拿开,说这也是不能碰的。

从来没有面对过生离死别的我,第一次感觉到生命的无奈,面对至亲的离去,人的力量是那么的渺小,甚至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哭泣。可是再多的泪水,也挽不回亲人生命的一丝一毫。那一刻我好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大,因为如果我没有长大,奶奶就不会变老,那么也就不会死。我闭上眼睛,拼命祈祷这一切只是一场梦境,也许我再次睁开眼,奶奶还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可是过了很久我睁开眼,看到的还是那个被黑布蒙住脸的身躯。

我不知道那天晚上是怎么度过的,记忆中除了歇斯底里的哭喊,就是那怎么也止不住的泪水。后来我哭累了,就蹲在墙角,朦胧中闭上了眼睛,梦见了小时候。

【五】

小时候,每到星期天姑姑家的表妹就会来奶奶家,然后奶奶就带着我们到菜园子里浇水、拔草。直到去年病倒在床上前,奶奶还一直都自己种菜,那时,奶奶已经八十三岁。菜园旁边有一条小河,奶奶每次都从那里打水给浇菜,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跟奶奶抬水。刚开始我比奶奶矮,我在前面,奶奶在后面,奶奶总是把水桶放在靠近她肩膀旁边,重量都压在她那头。后来我的个子渐渐长高,开始我在后面,再后来,我和奶奶抬水,已经很不协调,因为我越来越高,而奶奶似乎在变矮。

我发现奶奶变矮的时候,哭了很久,我问奶奶是不是人老了都这样,慢慢的变小,最后变不见。奶奶说,是啊,就像小孩子长大,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的。我哭着说,那我永远不要长大,这样奶奶就不会变老了,奶奶笑我是傻丫头。

奶奶一生辛苦,爷爷死的时候,小叔才几岁,家里四个孩子,都是靠奶奶一个人拉扯。幸而奶奶身体好,能劳作,不然爸爸和姑姑叔叔们,说不定早就饿死了。为了自己的四个孩子,奶奶虽是中年守寡,但是她没有再嫁,将孩子养大成人以后,又要为两个儿子的成家操劳,家里的几间老屋和叔叔的三间瓦房,都是奶奶一砖一瓦靠自己的双手拼凑起来的。村里人都说,奶奶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小叔的两个孩子比我们小很多,为了让小叔和婶婶安心在外面赚钱,直到去年,奶奶已经八十三岁,还在为小叔家的两个孩子烧饭洗衣。奶奶的父亲去世时九十九岁高龄,所以每次爸爸劝说奶奶不要再那么辛苦时,奶奶总是说,我能活到九十多,还能干几年,到了九十岁以后,我就什么也不干,天天在家晒太阳。

去年过年的时候,爸爸还说,等奶奶八十五岁生日时,给她过个大寿,因为村里这个岁数的老人,已经算是高寿了。可是奶奶连这一天也没有等到,我记得奶奶的生日是九月初八,就在下个月。

【六】

三天后,奶奶的葬礼结束,我跪在奶奶的坟前,还是无法相信这一堆黄土下长眠的,就是曾经陪伴我八年的奶奶。姑姑一直跪在那里,拼命哭喊着:“娘啊,我的老娘,我苦命的娘……”一声声,一句句,都催人泪下。爸爸和叔叔没有像姑姑那么声嘶力竭,但是我看到他们那因抽泣而耸动的肩膀,颤抖着,我知道他们的悲伤并不比任何人少。

那个给奶奶做寿衣的老裁缝,会算命,奶奶的悼文也是他写的。我看不懂他写的那些文字,是我没有见过的字体,便问爸爸,爸爸说:“那上面说,奶奶这辈子太辛苦,下一世转世,会是一只鸟,在天上飞,把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都飞遍。”原本不相信这世上有鬼神的我,开始希望这悼文里写的是真的,如果奶奶真的变成了鸟儿,那么就可以天天飞来看我们了。

后来,每次抬头看天的时候,我都希望能看见一只鸟儿从头顶飞过,因为我知道,那肯定是奶奶又想我了。

关于鸟儿的文章4:七月国槐

文/秋天

暑期的校园是冷清的,可鸟儿却不甘寂寞,六点的清晨,叽叽喳喳的麻雀儿、嘎嘎叫的大喜鹊隐身一片绿海中。唱不尽夏日的美好时光。细细聆听,应该是一曲婉转的辞令吧。高高的枝头上,槐花素洁芬芳,暗香飘荡。可是你最先注意到得是那条宽阔的马路,马路两边的人行道的方砖、长凳上,铺满槐花。若是再晚一些,就只能看到一堆堆的鹅黄,还有清洁工扫把下翻滚的细碎的小花。

我想到了樱花,盛开一周便开始纷纷飘零坠落的樱花,春风徐来时,落下一阵又一阵的花瓣雨。日本人用樱花短暂而灿烂的生命,来比喻武士道精神,说:“花为樱木,人则武士。”普通民众也喜爱樱花,喜爱樱花的细腻与纤细,它的落下是高雅的,是美的,是伤情的。有泪伴着他过了一生最短最美的时间,樱花带给人的是无名的伤感,樱花短暂的开放令人感怀生命即逝。大学时,同学们每年都要去交大的樱花路赏花。他们说:那种感觉是震撼。

槐花是寂静的,绽放,抑或落下,我喜欢。清风拂面,脚踩点点槐花香,有些柔软,有些激情,更多的应该是一份平淡恬适。很少有人注意到槐花,亦如我们逝去的青春,悄悄的来,静静的走,留下一段美好。看着偶尔飘落下来的槐花,好喜欢。

槐花雨声细,鹅黄落满地。

素洁芬芳时,暗香飘荡中。

关于鸟儿的文章5:给鸟儿更多宽容

文/甘建华

小区里香樟树枝繁叶茂。不经意间,这片都市森林已成了鸟儿们的天堂。快乐的鸟儿在这里繁衍生息,它们觅食,嬉戏,啼鸣,给小区生态平添了活泼泼生机,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一些“骚扰”。鸟儿最大的毛病,是不知道上“厕所”,随意拉撒,常常把树下的车辆外壳变成了肮脏的“调色板”。鄙人粗略估算了一下,每月每年花去的洗车费,三分之二以上是给鸟儿“擦屁股”的。更伤脑筋的是,洗车还得到门店排号,为此还常常误了事!

这是不是鸟儿对我的报复呢?

说起来,我确实也有对不住鸟儿的地方。儿时,家住楼房顶层,曾与弟弟叠起桌凳,爬到天花板上,掏屋檐下的麻雀窝,弄得刚出毛的黄口小麻雀与父母骨肉分离,老麻雀声嘶力竭的哀鸣至今犹如在耳。我也曾用弹弓和气枪向鸟儿射击。也真邪乎,军训打靶的成绩少有吹牛资本,打起鸟来却常有超水平发挥。曾有几回,令人难以置信地打中了躲在高高白杨树上的小黄鹂,它们如一片叶子般飘落。也有过丢脸的记录。曾在一篇文章里记录过,在常州时,有一回蹑手蹑脚猫进一片杂树林子,朝一群近在咫尺的野鸽子放了一枪。那是有生以来最臭的一枪,铅弹精准地命中了风中摇晃的细竹竿,野鸽子的羽毛都没见落下一根!

难道鸟儿们至今还在记仇?不是说往事如烟么?况且,有多多少少像我一样的打鸟族,如今早已金盆洗手,改邪归正了。人的许多毛病是难以改掉的,而对待动物尤其是鸟类倒是比从前友好多了。

父母家的小园子里,有株柿子树,去年招来了一对白头翁,在枝杈间筑了个窝。树下有口倒扣在地的废弃鱼缸,缸口镶饰着玻璃镜子。白头翁常常在树下觅食玩耍,发现镜子里的自己,便飞扑上去,重重地撞击在镜子上。父亲看着于心不忍,用东西遮住镜子,后来又把鱼缸移走了。柿子成熟的季节,采摘柿子我们都趁白头翁离窝外出时,尽量避免惊吓到它们。对东家的呵护,白头翁并不领情,那尖尖的喙,专挑最红最大的柿子啄。我的姐姐居住在悉尼,那地方鸟儿与人的关系,就像家禽与主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姐姐家窗台上,每天有一对鹦鹉飞来“化斋”。天天买面包喂它们,成了姐姐的一项工作。面包越来越大,鹦鹉也越来越大,肥肥胖胖的,看照片个头都赶上老母鸡了。姐姐回国探亲时,老是牵记着那对鹦鹉,打电话时不忘叮嘱儿子给鹦鹉喂食。

人类的慈悲鸟儿未必能懂,它们毕竟进化不过人类,尚不具备投桃报李的素养。对鸟儿无意的犯错,除了在撒有种子的庄稼地里插上稻草人外,人类尚无良策,无所作为。这其实是对自然的适应和尊重。我将鸟粪玷污座驾的画面“曝光”到微信上,朋友圈的反响居然少有谴责的,甚至还有奉上溢美之词的呢!为人师表的万顺兄说,“小鸟在你座驾上涂鸦作画呢!”当医生的3w觉得,“雁过留声,鸟过留痕乃正常状态。”写《汽车城》写坏了眼睛的殷慧芬大姐表示,“能够听听鸟鸣就是福气啦!”写诗的赵春华老哥“幸灾乐祸”,其点评居然是“人鸟共处,和谐幸福!”啊哦,幸福的鸟儿们,统统到他的座驾上去“方便”吧!

曾设想要给小鸟的不文明行为一个小小的处罚,审时度势后,料想不得人心,作罢!细细想来,鸟儿与人类同是地球的居民,而我们凭着自身优势,以主人自居占有了过多的资源,还拼命挤压着它们有限的生存空间,本质上它们才是完完全全的弱势。对生态链和动物的爱护,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早就习以为常,成为了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了生态的平衡,也为人类自身的生存,我们理当倍加爱护弱小的生命种类,给它们以更多的宽容。况且,人类也不能把所有好处都占了呀,你想得到或达到什么,就得失去或包容些什么,这也是一种平衡呢!

关于鸟儿的文章6:让鸟儿飞

文/李旭童

西雅图,这位伟大的印第安酋长曾经说过:“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追求也越来越高,人类不再局限于只吃家禽,而是把目标转向了野生动物。

以往常见的鸟儿变得少见了,因为人们肆意捕捉鸟类,用它们来做美味佳肴。当你在餐桌上吃野生动物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它是一条生命呢?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拒绝在餐馆吃野生动物,拒绝在商场购买用野生动物皮毛做的饰品。

让我们一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一起来保护动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和大地上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飞禽走兽共同属于这个家园。

关于鸟儿的文章7:鸟儿很高兴

文/刘振强

中秋节前,我开车回家,看到路边有棵柿子树,两只鸟儿在上边叽叽喳喳地叫,很悦耳又很欢快。我停下车,望着鸟儿叫着跳着,看得入迷,也听得上心,虽说我听不懂鸟儿在说什么,但我喜欢听,那声音好像穿越时空从五十年前飘过来的,我想这两只鸟儿是不是从我村子飞来的?或者是我村子那鸟的后代?越看越像,鸟儿很高兴,我也很高兴,我不知道鸟儿为什么高兴,但我知道,我是见了柿子树上的鸟儿高兴的,如果鸟儿在杨树上,或者别的树上,我肯定不会这么高兴。一只鸟儿向另一只鸟儿献殷勤,围着,转着,跳着,叽叽喳喳说着话,听到鸟语我好像闻到了柿子的香味。又一只鸟儿飞过来了,落在两只鸟的身边,很温顺,可能是他们的孩子回家了,八月十五团圆来啦。

小时候,我们村前村后都是些柿子树,一到秋天村子到处都是红红的柿子,非常好看。村里的柿子品种有火葫芦、方板、猪娃等。方板是热柿子,不能做柿饼,是用温水暖着吃的。那时候除自家吃外,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自家吃的柿子用铁锅暖,文火烧温水,晚上暖下第二天就熟了,可以当饭吃。若要到外面去卖,就用瓮来暖,把水烧温倒进去,也有在瓮边用麦草火烧的,加温。我上小学时,大哥在县城上高中,每到周末我俩就暖一担柿子,担到县城去卖,暖柿子时,我要在柿子瓮中放梨核或苹果核,第二天熟得很好,黄亮黄亮的,一个柿子2分钱,卖完后大哥去学校,我把笼担挑回家。

那时村上穷,我家更穷,经常吃不饱,盼着秋天柿子红。柿子红了,就上树吃空柿,从一棵树上到另一棵,把肚子填饱后再去割草,或干其他活,一个秋天能省好多粮食。人多时,不必都上树,一个人上去,踩着树枝摇,空柿就掉在地上,大家捡着吃,树上的人还喊叫,别吃完了,给他留几个。最好吃的空柿是被鸟儿啄过的,太阳晒后颜色发紫,筋道,很甜,堪称空柿中的极品。那天放学后没事,肚子饥得直叫唤,我就上到树上吃了一阵空柿,心满意足,幸福得像什么似的。夕阳正从西山头照到柿子树上,把整个秋天照得绚烂极了,也照得我的心情五彩缤纷。我在想,一年四季如秋该是多么好的事情。我坐在树下的石头上,望着树上正在吃空柿的两只喜鹊发呆,心想,我还不如喜鹊,人家在树上筑个窝,飞来飞去,吃来吃去,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而我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连鸟儿都不如。村里人见了我,问弄什么咧,我说看鸟吃柿子,他说那有什么好看的?我说很有意思。他说那有什么意思?我说咱把日子过得都不如鸟儿,真没意思。他说鸟儿就是鸟儿,和人比什么!说着拾起一块石子扔上去,两只喜鹊飞了,飞到另一棵树上。

深秋天已很凉,摘柿子的时节就到了。柿子树已分到各户,每家都有几棵,要忙成十天。一根长竹竿在顶头开个叉,照着柿树枝叉进去一拧,收回竹竿,摘下带叶的柿子放在笼中,再继续摘另一个,一天能摘一树柿子就很不错了。把柿子担回家,用专用的柿子刀把皮旋下来,放在笼中,然后用麻绳把旋好的柿子串起来,挂在屋檐下或村口的树上,自然风干。然后把柿子卸下来,放在瓮中,一段时间后就成了柿饼。那时柿子很少卖,大都是自家吃的。猪娃柿子比较小,吃空柿最好,从树上连枝摘下挂在院里,随吃随摘,到了冬天,家中还会做些炒面,把空柿和着炒面吃,味道很独特。

这些年很多柿子都荒掉了,一到秋冬,柿子树就成了风景树,很养眼,又很可惜,都好过鸟儿了。鸟儿也不会想到现在它吃饭无忧,还能挑来拣去的。加之摘柿子的人工成本很高,也就很少有人再做柿饼了。

八月十五吃完饺子,我和韩生去村上看柿子树,初秋时节还没空柿。我上到树上寻找当年摘柿子的感觉。年龄大了,胳膊腿有些不听话,不如过去灵活了。韩生说今年的柿子比往年结得都繁,鸟儿又有一个好收成,人的生活好了,不再稀罕柿子,鸟儿的日子也就好过了。当年在树上吃空柿的那一家鸟儿肯定想不到,它后代的日子比它们好过了很多,有了一份专供的口粮,可以生生不息地活下去了。

关于鸟儿的文章8:与鸟儿“对话”

文/刘新成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与鸟儿“对话”,有趣、快乐、和谐,陶冶情操,起码,我有这样的感受。

我有晨练的习惯,每天早早起床,洗漱,穿上运动装,便下楼健步走在所住小区的路上。路两边的绿树丛中,栖息着许多鸟儿。由于天色黑,只有我一人,连树上的鸟儿也还在沉睡,多少有点孤单。当天刚刚放亮,鸟儿便欢快地叫了起来,非常悦耳动听。开始,我只是听,后来用吹口哨的形式跟着学。由于毕竟不是同类,不懂得彼此的语言,我怎么吹,鸟儿总是不接我的话茬。于是,我就用心体会,仔细琢磨,尽力分辨鸟儿的每个声调、音节和用意。实际上,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鸟儿也有灵性,它发出的每个声音,都是它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或者向人们示好。从此,我就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领会它的意思。比如,鸟儿“滴滴答、滴滴答”声,好像在说“大家好、大家好”;“哩哴、哩哴”似乎告诉人们“起床、起床”;“咚哒咚哒嘈、咚哒咚哒嘈”可能是说“赶快出早操”;“喧喤喧嗝”又像说麦子熟了“算黄算割”的意思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知是巧合还是我猜到了鸟儿的心思,或者说我们之间有了情感,现在竟然可以“对话”了。鸟儿叫一声,我及时附和一声,非常和谐。为了逗趣,有几次鸟儿叫了几声,我故意不作答,鸟儿急得从我身后的树上飞到我前面的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感到鸟儿真的生气了,才随声附和,便又开始了相互的“对话”。它叫一声,我回一声,只听见鸟儿“咯咯咯”发出了满意欢快的笑声。有一天下大雨,我以为鸟儿蜗巢不出来了,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吹起口哨,只听“噗楞楞”声响后,鸟儿又来与我“对话”了,我的心别提有多高兴。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陪鸟儿,鸟儿陪我,相互做伴,彼此唠嗑,惬意有加,我们之间成了每天不见不散的朋友。现在,我已经能与四五种鸟儿“对话”了,虽说至今我仍然不知它们叫什么名字,但相逢何必曾相识。感谢鸟儿给了我乐趣,想必鸟儿从中也找到了快乐。

在与鸟儿的“对话”中,也曾遇到过一些不愉快的尴尬。有的鸟儿“词汇”多、声调长,我吹口哨是靠气流调节音调,发音简单,既不懂得它的意思,又在短时间里学不会,无法交流,双方都感到很懊丧。为此,有一次,两只鸟儿竟然落在我面前,瞪着双眼,似乎质问“为什么不和我说话?”我停下脚步再三解释后,它俩才扫兴飞走了。这次的不期相遇告诉我,看来今后还得下功夫学习,掌握技巧,继续融合,力争能同更多的鸟儿“对话”,以增添别样的快乐与和谐。

关于鸟儿的文章9:让鸟儿分享一点腊肉

文/贾载明

鸟类与人类一样,有善恶之分。然善总是多于恶,所以好鸟比歹鸟多。欲世间多些美好,自当抑恶扬善。所以。凡人类、物类,都应该亲近善而远离恶。

又人与鸟同林,虽现在生存各有圈子,但或许血液里有相同基因,或许“混沌”时期同为一体。故善人与善鸟要相互亲爱。

固然,善人不一定都必须亲鸟、爱鸟,不过,卑人有这个雅好。特别是住在城里后,鸟稀罕见,亲鸟、爱鸟之心更甚。即使是麻雀在人行路前面闪闪跳跳,我也会伫足观望一会,直到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扑哧一声飞去。

这便是让鸟儿分享腊肉的动因吧。

此腊肉来历不俗,为川东新宁特产。那个地方过年熏制腊肉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人,也不知源于何时。新宁这个地方四面是青山,中间全是良田沃土,一个玲珑剔透的小城就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间。可以想见,这样的环境养育出来的猪只是何等温柔敦厚,那肉是何等细腻鲜美。将新鲜猪肉熏制成腊品,专用山上柏树上的枝丫,慢慢熏烤,让沉甸甸、湿浸浸、白花花变为干瘦瘦、油润润、黄亮亮。老远老远,就感到香气扑鼻。

我让鸟儿品尝腊肉美味不在川东新宁而在川西成都龙泉。居处有偌大屋顶花园,乃人与鸟共享之处。三三两两,各种不同种类的鸟儿常到花园里寻食、鸣叫、嬉戏,而以麻雀为最多。叽叽喳喳、扑哧扑哧飞来飞去声音不断。有此声音则一人独处也不感到孤独。

人家宠狗、宠猫,我何不宠鸟!先是撒之以米,啄净。突然想,鸟儿吃腊肉吗?让它们也过过年。于是将一公斤多一块腊肉放在阳台护栏上试验。

一天未见动静,第二天也未见动静,第三天发现有情况了。一只跟麻雀大小差不多但比麻雀灵秀、俊俏,尾巴比麻雀长的鸟儿停息在那块腊肉的旁边,活泼着身躯,左右顾盼,然后快速接近腊肉啄食起来。它警惕性极高,啄食两三下,便看看附近有无动静。如此往复数次,然后飞去。一会它又来了,侦察环境、啄食艺术与前次一样。它不断再来,但绝不久留,很快便飞走。看来它是知足的,比有的贪恋金钱,沉迷玩物的人还聪明。古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样聪明的鸟儿,怎么会为食而亡呢?

第四天,来了一对与前面长像完全相同的鸟儿,是它的恋人或伙伴吗?它两一个放哨,一个品尝腊肉,交错着来。但来来去去和停留的时间和前面那只鸟儿差不多。不,看来这是一对夫妻鸟,因为它两有亲昵的行为,还有,那只单独的鸟又来了。

跟着这对夫妻鸟后面来的,是一对较大的鸟儿,全身黑色,叫声响亮。它两也是一个看响动,一个尝鲜。也不久停,很快离开。

三批鸟儿不一起享用,都是交错着来。尽管第一只鸟与那对夫妻是同族,但也不在一起。我观察感觉,孤独的那只鸟畏惧那对夫妻,而那对夫妻又畏惧那对黑色的大鸟。可能是力量对比的原因吧。强者主导世界看来是一条定律。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鸟儿们食净了那块肉的“心肝”,只剩下皮子了。只见那对大鸟儿将那块肉皮子在不到一尺宽的护栏上叼来叼去,脚下就是“悬崖”,我惊异鸟儿的本领,没有让腊肉皮从半空中落下。

奇怪得很,麻雀竟然不吃腊肉。

家里没有腊肉了,我准备到市场去看看,如果有,再给鸟儿们弄一块。

关于鸟儿的文章10:民兵也是兵

文/李凤高

在那密林深处,有鸟儿婉转悠扬的鸣叫,更有小雨密密的斜织。狭长的草甸子上,有我们一群年轻的民兵,手握着钢枪,在地上匍匐前行。

山谷靶场上回荡着我们击中靶心的“砰砰”的枪响。定好标尺,锁准目标,九环是我们理想的边缘,十环才是我们美好的心愿。

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教练员示意我趴在一个土包的一侧,手榴弹拉了弦还在手里打颤,身后一声厉喝:“扔!”不知哪来的一股劲儿,一下子甩出老远,弹片在空谷里横飞,我吓得不知所措……

那时我的青春稚嫩滴翠,与钢枪刺刀为伍,多了几分刚韧。齐步走刚练完,紧跟着练正步走,身子骨死板放不开,记不清受了教官多少厉声呵斥。

密林深处,专心军训、提高战技,成为我们追求的全部。

最惬意的是午休时光,真叫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教官阴沉的脸换上了娃娃的喜相,什么连队故事、军旅生涯、趣闻戏说等,一个笑话跟着一串故事,欢笑声齐刷刷漾出了密林,到云彩上驻足。

“八一”会操表演就是我们的毕业典礼,齐刷刷的步伐,规范严谨的动作,托抢、挺胸、抬头、向前看、稍息,立正、正步走,那威武、那雄壮、那自豪、那声音的高亢洪亮都是练出来的。民兵训练是一座大熔炉,把我们的青春锻打淬火磨砺出锐利的锋芒。

时过境迁,我虽已青春不再,但当人民需要的时候,当祖国呼唤的时刻,老民兵也是兵,我依然会勇敢地冲上前,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