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散文

请欣赏立春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立春的散文1:故乡的云朵

文/九满

刚立春,云便带着鱼虾从洞庭湖的上游奔腾而来,冲进小溪,涌向田野。这些村庄里的新移民,排着队,吐着泡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恋爱与游戏,冷不丁一尾黑鱼为了捕食,霍地掀起一阵浪花,把行走在田埂上的孩子们激得痒痒的,纵情处,我们挽起袖子,卷起裤腿,跳进冰凉的春水中捞鱼捉虾。

晴空万里的日子,我喜欢躺在门前的酸枣树下,穿过绿叶遥望天空。阳光从肥大的树叶间筛下来,落在我的脸上,落在我的肩膀上;云轻柔地悬浮在万里碧空,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在奔跑,在追逐,一朵接着一朵,从天堂到人间,从宇宙到大地,从博大的空域到我个人的眼瞳,它们是那么白,那么美,骄傲地展示在我的面前,把我的童心激荡。

有时候,云领着我们这些湖区的孩子漫步于田埂,驰骋在防洪堤。常听大人们神采奕奕地讲,云上住着神仙,它们经常腾云驾雾日行千里。我非常好奇,为什么我看不到云上的神仙呢?大人们倒是也会解释:“听话的孩子才能看到,云上的快乐神仙要是见到听话的小孩,说不定还会带他去腾云驾雾游玩呢……”

夏天来了,空气热得发烫,云像一片片蓝色的火焰在空中燃烧,原野里没有一丝风。天地间一片白花花的亮,谁也不敢仰面寻找太阳。狗在断墙边伸着鲜红的舌头,哈达哈达喘气;知了的叫声铺天盖地,持续不断;大人们坐在树下抑或屋子里,拚命地摇着手中的蒲叶扇;我们这帮小伙伴跑到藕池河边,扒光身上的衣服,扑通扑通跳进水里,可是,河水只能带给我们短暂的清凉,毒辣的阳光起劲地晒着我们出水的肌肤,让我们苦不堪言。

乌云,仿佛是个羞愧的少女,轻易不肯露出她真实的面容,急得乡亲们一边咒骂,一边盯着天空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等。他们希望天上出现乌云,遮住那猛烈的阳光,让他们能在云朵下快乐地生活。在乡亲们的千呼万唤中,蓝色的云才恋恋不舍地退出广袤的舞台,让位给乌云。乌云一起,雷声炸响,闪电便啪啪啪的一阵乱劈,把村庄里的热浪全给劈散了。“哗”的一声,像利箭一样的雨直愣愣地冲下来,肆无忌惮地泼洒,微凉的气息便迅速渗入人们的身体里,让人清爽得不要不要的。

秋天,朵朵白云一路高歌,在庄稼上头飘来舞去,不时带着风摇一下桔子树枝头的黄果,或是翻一波金黄的稻浪,染白了村后的棉田,染黄了丛林里的树叶。庄稼一个个勾头垂腰,挂满了沉甸甸的心思,虽然它们的生命里早已浸透了云的魂,但它们再也无法跟着云去浪漫了,它们将踏上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此时,云感觉到了厚实,带着各种庄稼成熟的气味,果实发酵的气味,四处巡视,这种气味,让农家欢欣、愉悦,血液沸腾。

月色朦胧之夜,天上的星星像闪烁的明灯。我们遥望天空,希望能够数清璀璨银河里的群星,而飞过星空的云朵,时不时会遛过来挡住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不得不停止那紧盯星空的眼神。累了,我们回到大人身边,听他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砍不倒的桂花树;吴刚酿制的桂花酒;还有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故事。父亲曾手指天空对我说:“人活着就要像这云朵,不要局限于眼前的狭窄视野,要看到外面那浩瀚无垠的世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父亲远望的目光,记住了云朵的方向,向往村庄外面那精彩纷呈的世界……

1970年的那个开学季,我带着追寻、探索的种子,跟着云走进了学堂。从此,云每天都跟着我上学放学,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要是看到体弱的我摔倒了,它会耐心地等我一阵,要是我摔疼了,它会心疼地看着我,让清风扶我起来。就这样,故乡的云陪着我走过了小学、读完了初中,与我在童年、少年的时光里相伴相随。

后来,我去县城上高中,第一次与故乡的云别离。我离开故乡那天,故乡的云忍不住哭了,哭得让我不知所措。在外求学的岁月,我与故乡聚少离多,每当我想家的时候,我就会抬头仰望天空,天边也总有一朵故乡的云在等着我的出现,我睁大眼睛看它,把我想说的话都告诉它,它是那样的懂我,含情脉脉地瞅着我,带着最纯真的爱,带着母亲的深情厚意,当然还有母亲那数不尽的牵挂!

冬天,故乡的原野上一片水瘦地寒,村庄尽在冰封雪飘之中,太阳从高空散发的热量被寒风吹得只剩下丁点的余温,像游丝般。袅袅娜娜的雪花却成群成堆地从不可企及的高处落下来,白了树木,白了田野,白了茅房……掩埋了人间所有的污秽和垃圾,给俗世的人们一个洁白素雅的世界,也给劳累了一年的农家无尽的浪漫和快乐。

那年高考,在神秘天宫地感召下,我也圆了我的大学梦。随后,我将母亲的叮咛连同那枚叫乡愁的十字架,一同塞进清瘦的行囊,告别了生我养我的土地,告别了牵肠挂肚的母亲,也告别了故乡的云,带着好奇与梦想,走出了那个闭塞的小乡村,走向了外面那一片片广阔的天地……

立春的散文2:等待“打春”

文/俞东升

立春,人们也把它叫做“打春”。记得小时候,身体瘦弱的外婆,怕冷如同怕蛇,到了漫长难熬的三九寒冬,总是用双手抄着身上的破棉絮,唇齿之间哆哆嗦嗦的,口中不停地念叨:太冷了,伢啊,离“打春”还有多少天啊?

那时,我不知道外婆为什么把“立春”叫做“打春”,便向外婆请教。外婆幽默地说,春天像个小孩子,喊他,哄他,等他,他总是忸怩,姗姗来迟——迟到了,就要挨打嘛!说完便笑了。我知道外婆是在逗我玩,后来我读书识字了,我从书中得知“打春”的来由,发现外婆所解释的“打春”含义与书上相差不多呢,这时还真有些佩服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外婆,她老人家的想象力还挺丰富的!

据《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远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仪式,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指挥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乘青色车辆,擎青色旗帜,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仗,跳着云翘舞,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宋代晁冲之《立春》诗云:“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从诗中可以看出宋代立春时“打春”的场景,煞是热闹。这仪式发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据清人《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社会,以农耕为本,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收成如何,春天是最关键的“牛鼻子”。揪住这个关键“部位”,做好春天的“功课”,一年的丰收就有了指望。所以古人对“打春”那么在意,那么重视,不仅把它看成一个节气,更是视它为一个重大的节日。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描述的就是打春牛的“节日盛况”。

打春,是一个多么富有动感、富有活力的节气。在我的心目中,这个“打”字,是敲锣打鼓的“打”,是“打情骂俏”的打,是乔装打扮的“打”。到了打春之日,便意味着严寒的冬季将渐行渐远,美丽的春天将再一次把大地万物拥入自己温情的怀抱。

立春的散文3:春雨即景

文/钟长江

立春一过,天气风一阵雨一阵,风是和风,雨是细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花们像参加舞会似的,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美丽。桃花夭夭的红,梨花皎皎的白,菜花灿灿的黄……蜜蜂扇动着琥珀色的薄薄翅翼,从这朵花到那朵花,用它们的灵性和勤劳,酿造着春之蜜。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花瓣雨飘零一地。一个女子,茕茕玉立于桃树下。慢慢地弯下腰,慢慢地拾起花瓣,慢慢地拭去花瓣上的泪水。一阵风吹过,花瓣雨簌簌而下,枝端留下的零丁的花,褪尽了颜色,孤独、苍白、还有些许苦涩。脚下的江水,奔流向前,不作片刻停留。女子捧着花瓣,缓缓走到江边,把双手浸入水中。花瓣打着旋儿,牵着女子的目光流向天边。

春雨让人多愁善感。在情人的眼里,它是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的泪滴;在忧伤的人眼里,它是扯不断理还乱的千愁万绪;更有那寂寞的人儿临窗听雨,春灯含思静相伴,夜雨滴愁更向深。春雨让人逸兴飞扬。在幸福的人眼里,它是跳动的音符舒缓的乐章;在得志的人眼里,它是带露的花放;更有那风华正茂的少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群群紫燕在低空飞翔盘旋,享受着栉风沐雨的快感。雨停了,燕子齐刷刷立在电线上歇息,雨起了,领头的发一声喊,燕子又齐刷刷飞向空中。场坝泛着湿漉漉的光,几个孩子在追逐跳跃,他们搬来砖头泥块,将涓涓雨水围成一潭,正在得意忘形之际,突然被某家大人发现,一声唿哨便没了踪迹。

大街小巷涌动着红的、黄的、绿的雨伞,像五彩的花朵,又像七彩的流云。走得近了,红红的伞下,有着一张艳若桃花的脸。小伙子为显摆男子汉气概,右手明明倒提了一把伞的,却光头在雨中悠然漫步,引得路人目光像雨点一样洒落一身。要是行人中有了一位姑娘,小伙子便愈发得意和轻狂,将沾在额上的头发潇洒地往后一甩,吹着口哨一步三摇走远了。

人行道旁的垂柳齐刷刷绽放了新绿,那雨正顺了叶子长长久久地滑行,似无若有的一声坠金。恰巧一人在树下避雨,不知从哪儿冒出两个野小子,突然发一声喊,抬脚往树干蹬去,转眼便没了踪影。树下的人一头雾水,初始恼怒,转而释然,索性钻入雨中,光着脑袋上路了。

春雨绵绵,绵绵春雨。多少年了,不经意间总会想起小时候哥哥讲的一个故事。一解姓秀才,屡试不第,只得开馆授业,做了私塾先生。一日,天雨路滑,先生不慎跌倒,顿时斯文扫地,围观者哈哈大笑。秀才挣扎得起,不慌不忙正了正衣冠,随口吟道:“春雨贵似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诗是打油诗,没有平仄对仗,但起始一句“春雨贵似油”流传了下来。倘若与人闲谈,说这春雨真是麻烦,一天晴三天雨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方一定会说,春雨贵似油嘛!看来在世人眼中,春雨是有情、有趣、弥足珍贵的了。

立春的散文4:春雪

文/张星

没想到立春节气已经过了半月之久了,突如其来的一场罕见大雪又将我所居住的秦岭山城装扮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小山城的山川河流之上,因为雪的到来,气温的骤降,穿城而过的小河河岸也凝结起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它们慢慢向着河中央蔓延。站在单位的楼道放眼而看,山沟野洼里都早已变成了一片洁白的世界,那些雪花飘飘洒洒,漫天飞舞,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意思,这厚重的雪也将远处的田间铺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我想也许春雪依然可以达到“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效果吧。

去年的冬天一直就没怎么下,地干苗渴的状况在这场春雪的来访中,也一定有所缓解。想到这里,我的心中竟有了一丝喜悦了。虽然这场大雪隔断了小山城与西安、安康等外界的道路,造成了人们出行不便,但是就是这短暂的宁静让人恍若处在了一个世外桃源之中。少了车水马龙的景致,多了缤纷妖娆的景象;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匆忙而过,多了雪地里扶老携幼的风景;少了平日里热闹非凡的场面,多了与家人相聚的温暖;少了孩童们紧锁的眉头,多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雪人。这难得的清静,难得的心境,难得的欢声笑语,让这宁静的山城有了不一样的景致,欢声笑语回荡在这寂静的天空里,使人好不惬意。

唐代大诗人韩愈,曾经创作一首关于春雪的七言绝句: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句写尽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盼望和向往,那种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使得诗人心中有了一丝惋惜和不满。于是,诗人用一场春雪的到来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了人能慢慢等待春的来临,而雪却等不住了,用自己穿树飞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给了人春的气息和冬的遐想。沉浸在韩愈的《春雪》诗句之中,我觉得秦岭的小山城突如其来的这场春雪竟是这般的与之吻合,心中也有了盼春念春的想法。这场春雪已来,难道春天还会远吗?

在这场春雪前的几日里,我带着十岁的儿子一块儿去河边寻找春的讯息,我们惊喜地在河边的柳树上发现了春的消息,嫩黄嫩黄的小芽子从柳树的枝节上已经显露了出来,孩子那副惊喜的模样让我记忆犹新。我们也走访过田间地头,观察那些才露出小尖尖的土豆苗,当孩子问我小苗苗的破土生长就代表着春天的来临吗?我告诉儿子说:“大地上的每一个小苗都是一个希望,就像你一样也是爸爸的希望,这希望就代表着春天,代表着生机勃勃的精神。”儿子似懂非懂的看着我若有所思,我也在心里希望孩子能像春天的万物一样蓬勃茁壮。

下班经过河堤旁边,我特意走近了一棵路旁的垂柳,惊喜地发现它们依然迎着风雪变得绿了一些,我想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更像现实社会中,父母在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什么事都大包大揽,总怕他们受到伤害,让他们坐享其成,岂不知艰难困苦其实也是一种人生的历练。

这场春雪的到来无疑是在提醒着人们,春天是真的来了。春雪只是春天正式登场的一个序曲,春代表着希望,难道希望还一直蜷缩在冬天的角落里吗?不,春雪正是在召唤着每个人心田里的希望,激发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动力。

立春的散文5:春雨

文/李吴昊

尾随着立春后的第一场雨,春天来了。没有一丝前奏,春雨哗哗哗地下了起来!起初,只是调皮地洒落几滴,后来,犹如一个任性的小孩,劈头盖脸地泼下倾盆大雨,最后,若有若无地喷下,像牛毛,像细丝。雨后,只见翠绿、嫩绿、浅绿……无比繁多,星罗棋布的小芽悄悄地探出了头。

立春的散文6:遇水而濯

文/桑飞月

立春这个节气,扰人心绪。

说是春天到了。人一听便禁不住心花怒放,可迎面而来的霏霏雨雪,却将那些“花儿”,簌簌地,簌簌地,都给砸落了,惨不忍睹。

春天,哪儿呢?

好不容易挨到雨水,天还是灰的。雨雾蒙蒙,湿漉漉黏答答地,和你纠缠着。这也就算了,权当作是润物的天街春水吧!可气温,怎么还是这么低?像沉沦在失恋中的人,扶着南墙也打不起精神。此刻,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些过气的雪花,它们竟还在你眼前,一遍又一遍地招摇乱晃。

要说,结果是明摆着的,春天必将会来,但还是不放心……这就好像恋爱中的人,在关系没挑明之前,一切仍充满悬念。直至,有些话说出了口,或者,看到花真的开了,那颗心,才落了下来。之后,即便再怎么下雨,心情也是清爽的。

终于,坐不住了,决定撑把伞出去,寻寻春天的蛛丝马迹——雨水是撩不起的珠帘子呵,你必须走出去,才能看得到某些真相。兴许,那帘子后面,草木已萌动。昨晚温书,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哦,“立春”原来只是在解冻,春天,应始自雨水中的草木啊!于是,去看树。

江南的春雨,多下不大,淅淅沥沥,有时呈雾状。此时的草木,便笼在这雨雾中,油绿光亮——多是些常绿苗木。最妙的,却是那些落叶乔木们,赭黑的枝干上,均匀地挂满雨珠,近看,像一盏盏小灯,颤颤地,闪着光,大概是想在这片灰里,为春天照亮来时的路吧!回头再看,又像一树透明的花苞——雨水,是挂在春天枝头上的第一茬花苞。

继续往前走,令人惊艳的事,便出现了:一树一树的花,竟然都开了,在这寒意料峭的枝头。红梅粉茶,暂且不表。我想说的,是那些探春,连翘……虽然,瘦弱的花儿们,在这雨里一片凄黄,但毕竟,都开了……

看罢花,看罢那些带着春天气息的花,你才会觉得,这正月里遇到的水雾,竟还是有些诗意的。于是,心开始笃定下来,等春!

也许,爱美的春天在上妆前,总要细细清洗一下容颜的,从褐枝里洗出嫩芽,将棕黑洗成碧绿……有点儿像姑娘出嫁!

有人指出,《月令七十二候》中的雨水,应念去声,原本是遇水,谐音讹变为现在的雨水的。照这样解释,也有意思。如此一来,遇水而濯,便成了这春天里比较重要的一件事。种子濯而生发,苗木濯而鲜碧……对于我们,则要濯心,将昨日的风尘、烦恼、负能量……全都丁点儿不漏地清洗掉,继而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地重新开始新征程。

如何濯心呢?在我觉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个好方子。不信,你试试!

立春的散文7:故乡的云朵

文/九满

刚立春,云便奋力迅疾地聚集着,飘飘扬扬地吻过故乡的每一寸土地,不时勤勉地擦拭着蓝天。于是,天没有了一丝的污垢,变得异常的蓝,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溢出水来。

晴空万里的日子,我喜欢躺在门前的那棵酸枣树下,穿过绿叶遥望天空。阳光从肥大的树叶间筛下来,落在我的脸上,落在我的肩膀上;云轻柔地悬浮在万里碧空,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在奔跑,在追逐,一朵接着一朵,从天堂到人间,从宇宙到大地,它们是那么白,那么美,骄傲地展示在我的面前,把我的童心激荡。

有时候,云会领着我们这些湖区的孩子漫步于田埂,驰骋在防洪堤。大人神采奕奕地告诉我们,云上住着神仙,它们经常腾云驾雾日行千里。我非常好奇,为什么我看不到云上的神仙呢?大人倒是也会解释:"听话的孩子才能看到,云上的神仙要是见到听话的小孩,说不定还会带着他去腾云驾雾游玩呢!"

夏天来了,空气热得发烫,云像一片片白色的火焰在空中燃烧,原野里没有一丝风。天地间一片白花花的亮,谁也不敢仰面寻找太阳。狗在断墙边伸着鲜红的舌头,哈达哈达地喘气;知了的叫声铺天盖地,持续不断;大人们坐在树下抑或屋子里,拚命地摇着手中的蒲叶扇;我们这帮小伙伴跑到藕池河边,扒光身上的衣服,扑通扑通跳进水里,可是,河水只能带给我们短暂的清凉,毒辣的阳光起劲地晒着我们出水的肌肤,让我们苦不堪言。

乌云,像是一个羞涩的少女,轻易不肯露出她真实的面容,急得乡亲们一边咒骂,一边盯着天空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等。他们希望天上出现乌云,遮住那猛烈的阳光,让他们能在天空下快乐地生活。在乡亲们的千呼万唤中,白色的云才恋恋不舍地退出广袤的舞台,让位给乌云。乌云一来,雷声炸响,闪电便啪啪啪的一阵乱劈,把村庄里的热浪全给劈散了。"哗"的一声,像利箭般的雨直愣愣地冲下来,潇洒大方地泼洒,微凉的气息便迅速渗入人们的身体里,让人清爽得不要不要的。

秋天,朵朵白云一路高歌,在庄稼上头飘来舞去,不时带着风摇一下桔子树枝头的黄果,或是翻一波金黄的稻浪。庄稼一个个勾头垂腰,挂满了沉甸甸的心思,虽然它们的生命里早已浸透了云的魂,但它们再也无法跟着云去浪漫了,它们将踏上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此时,云感觉到了厚实,带着各种庄稼成熟的气味,果实发酵的气味,四处巡视,这种气味,让农家欢欣、愉悦,血液沸腾。

月色朦胧之夜,天上的星星像闪烁的明灯。我们遥望天空,希望能够数清璀璨银河里的群星,而飞过星空的云朵,时不时会遛过来挡住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不得不停止那紧盯星空的眼神。累了,我们回到大人身边,听他们讲嫦娥奔月;砍不倒的桂花树;吴刚酿制的桂花酒;还有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故事。父亲曾手指天空对我说:"人活着就要像这云朵,不要局限于眼前的狭窄视野,要看到外面那浩瀚无垠的世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父亲远望的目光,记住了云朵的方向,向往村庄外面那精彩纷呈的世界……

1970年的那个开学季,我带着追寻、探索的种子,跟着云走进了学堂。从此,云每天都跟着我上学放学,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要是看到体弱的我摔倒了,它会耐心地等我一阵,要是我摔疼了,它会心疼地看着我,让清风扶我起来。就这样,故乡的云陪着我走过了小学、读完了初中,与我在童年、少年的时光里相伴相随。

后来,我去县城上高中,第一次与故乡的云别离。我离开故乡那天,故乡的云忍不住哭了,哭得让我不知所措。在外求学的岁月,我与故乡聚少离多,每当我想家的时候,我就会抬头仰望天空,天边也总有一朵故乡的云在等着我的出现,我睁大眼睛看它,把我想说的话都告诉它,故乡的云是那样的懂我,含情脉脉地瞅着我,带着最纯真的爱,带着母亲的深情厚意,当然还有母亲那数不尽的牵挂!

冬天,故乡的原野上一片水瘦地寒,村庄尽在冰封雪飘之中,太阳从高空散发的热量被寒风吹得只剩下丁点的余温,像游丝般。袅袅娜娜的雪花却成群成堆地从不可企及的高处落下来,白了树木,白了田野,白了茅房……掩埋了人间所有的污秽和垃圾,给俗世的人们一个洁白素雅的世界,也给劳累了一年的农家无尽的浪漫和快乐。

那年高考,在神秘天宫的感召下,我圆了我的大学梦。随后,我将母亲的叮咛连同那枚叫乡愁的十字架,一同塞进清瘦的行囊,告别了生我养我的土地,告别了牵肠挂肚的母亲,也告别了故乡的云,带着好奇与梦想,走出了那个闭塞的小乡村,走向了外面那一片片广阔的天地……

立春的散文8:香椿芽

文/朱迅翎

立春后,春风暖暖,阳光艳艳。屋后的香椿萌动,嫩绿,抽出了新芽。在我儿时的记忆里,30年前的微山湖畔,椿树无处不在,是村民下棋、晒暖、摆古、读闲书的好去处,那是一把绿色的大伞,似一叶温馨的小舟,庄户人的摇篮。

微山湖畔,屋前屋后,沟边堤旁,家家户户都种椿树。椿树分两种,一种是香椿,一种是臭椿。臭椿生来矮,七扭八歪,庄子曾描述过这种树。他说:“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匠者不顾……”我们这儿种的是香椿。香椿树高大,挺直,质地坚实,细腻。古代多用椿木来制作车辕、乐器和家具什么的,堪称上等木料。“椿”与“春”谐音,不少孩子取名叫“椿”,或是“椿芽”。象征着春光明媚,春风常驻,家家有椿,户户有余,幸福吉祥。

我老家苏北,苏北的民俗朴素粗犷、单纯。大口吃肉,黑碗喝酒,崇文尚武,当年刘邦、樊哙,儿时习武,汉皇遗风犹存。这里称呼也很简单别致,母亲称“娘”,父亲称“达”。每当夕阳西下,炊烟袅,整个村落“娘”、“达”喊儿吃饭声,响成一片。我小时调皮,常常爬到椿树梢头,抓“纺棉京”,误了吃饭。纺棉京,是一种昆虫,黑褐色。我和二糕、亮亮,用秸秆做架纺车,把访棉京套上,嗡嗡嗡,纺车转动了,一圈两圈,那“纺棉京”不知累,我们怪心疼的。

???我们这儿吃晚饭,称“喝汤”,其实吃晚饭,不仅是喝汤,也吃饭就菜。“顺儿——喝汤!”我达高个,魁梧,像院中的椿树一样,粗嗓门,高音量,他一声喊,三村五庄都能听到,可就是我听不到。因为光顾玩了,达的声音是耳边风。每当这时,达就到河边的椿树上找我,我透过椿树浓密的树叶,瞧见到达的踪影,我便像猴子一样,哧溜溜地从椿树上滑落下来。椿树的树身平整光滑,时不时的蹭上些树胶,闻上去,一股椿树味,香中带点臭,怪怪的。

娘将我从椿树上摘下的香椿芽,先在清水里过一下,淘一淘,然后切碎,放在箩筐里凉一凉,切好葱姜,磕上一两个鸡蛋,将鸡蛋打破,用筷子搅拌,青是青,黄是黄,好看极了。这叫葱花鸡蛋炒香椿,味道鲜嫩可口。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将豆味浓浓的老豆腐和春上刚冒出头来的香椿芽切碎了做香椿拌豆腐,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下酒菜。所谓美味,美在返朴归真的简洁里,母亲做的香椿拌豆腐正有个中滋味。有人不爱吃,说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别味”,不过,我爱吃,娘、达爱吃,全家人都爱吃。现在一回味,还能闻到几十年前的香椿味……

立春的散文9:不负春光

文/洪妍

立春刚过,许多向暖的讯息纷至沓来。窖藏一冬的闲情雅致随河水慢慢解冻。一群志趣相投的文朋诗友们在春的号召下,纷纷从各自的世界走出来,向一个长满油菜花的坝子汇聚。

风,还有几分薄寒,昨夜的一场春雨把整个世界洗刷干净了许多,太阳缓缓地升到坝子的上方,世界变得温暖而又明亮。越过一座小木桥,大家在这个叫做迎风坝的油菜田埂间说说笑笑,走走停停,不时再来几张合影。因为是早春,油菜花半开半闭,像村姑一般还有几分娇羞,但这丝毫不影响这群文友们对春天的情感。同行的当地朋友说,再过半个月,这里的油菜花开得最盛。经常有摄友或者拍婚纱照的情侣往这里来。这更激发了大家对这片神秘花地的热情。有人说,从现在起咱们一定要多来几次,好好享受这里的春光。也是的,去年,若不是这位朋友在微信圈中发的那一组让人心动的照片,有谁会知道在安康城东不到十公里的黄洋河畔,竟然会藏着这么一个风情万种的赏花地。今年,为了早早目睹这里的芳容,大伙儿愣是在她情窦初开的时节,赶来陪她度过这花样年华。

也许觉得仅仅在坝子里看花不过瘾,那位当地朋友说,如果爬到坝子对面的那座山顶往下看,又会是另一番景致。为了证明他的说法,他掏出手机让大家看他去年发的那些漂亮的照片。文人的好奇心总是比一般人强,这样一煽惑,大家的兴奋点又集中到对面的山坡上了。趁着春光明媚,大家兴致勃勃一边爬山,一边回首眺望迎风坝。

这究竟是怎样的坝子啊!远处的河流、村庄、油菜花,近处的杏花、野草、山林像油画一般徐徐展现。风轻轻地从发间略过,带走身上的燥热。大家像春鸟一般叽叽喳喳,打打闹闹,不到个把小时竟然就一口气爬到山顶的一座废弃的老房子跟前。

这本来是一座被风雨侵蚀、被主人遗弃的老屋,孤零零矗立在三月的阳光下,可老屋左后面那株盛开的杏花霎时间让人感到一丝温暖和生机。大家索性在杏花树边的草地上坐下休憩、聊天,借着杏花的艳丽变换角度拍照,仿佛是替这家主人陪伴这孤寂的老屋和杏花。有人在老屋门前发现了一丛丛嫩绿的韭菜,还有一个不大的水井,似乎是在替老屋寻找主人的踪迹。看得出来,韭菜已经快撂荒了,水井也已经荒芜的不成样子了。整个院坝似乎已经变成一个放牛场了。荒草、乱石、枯枝、牛粪……一阵咩咩咩的叫声,把大家的兴趣又转移到一个羊倌的身上。只见老屋旁边的树林里,一群黄的、白的、花的山羊在一位老大爷的鞭声中乖乖地向草丛中低头吃草。这些多情的人儿又追着那些活蹦乱跳的羊儿开始拍啊照啊,刚才的唏嘘感叹瞬间又被风儿吹走了。如此春光,没人舍得贪功夫去守望一个与己无关的世界。有人在撂荒地里挖野蒜,也有人围着羊倌问长问短,了解当下农村的生活状况。无论是从老人的言谈举止上看,还是从他年收入十余万元的经济状况来看,他的气色绝不亚于城里的一般退休干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能会超过一些普通家庭。他的话里没有抱怨,更多的是对当前国家大政方针的赞许,对各级干部作风改变的肯定。这一点实在出乎大家的意料。现在,好多人都有一个毛病,尽管自己的生活水平早已超过往日的几十、甚至上百倍,但还是对现实不满,牢骚满腹。

走在下山的路上,看着迎风坝上一幢幢漂亮的小楼房,大家纷纷感叹。如今的农民真的好幸福,住有大房子,吃有自己种的粮食蔬菜,出门大多数有摩托车,也有少部分家里买有汽车。总比那些时时被雾霾、噪音、拥堵包围,被农药、化肥严重污染的食物等弄得心烦意乱的城里人生活要惬意多了。

可说归说,大家心里明白,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也许正是如此,为了这次聚会,一位朋友说,她没黑没明地赶自己的稿子;另一位在外出差的文友抢着说,他加速办理公务;当教师的诗友说,本来周六有课,加上感冒,嗓子嘶哑,打算课后在家睡大觉;还有几位文友们也都纷纷推掉应酬,如此种种,最终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负春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