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守望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守望文章1:看破红尘,守望幸福
苍苍碧落,漫漫红尘。谁的诗谁的词?谁的曲谁的情?吟唱着恍如隔世的相思。
都知人生虚幻,却还会身不由已的去迷恋于其中,只因某一年某一天遇见某个人,便愿意一起去感受喜怒悲欢的真实,愿意陪爱人化进这柴米油盐的琐琐碎碎……
我便做过这样的一场梦,素衣浅妆,粗茶淡饭与你相守。浓妆轻歌,只要能博你倾心一顾。愿意站在飘雨的窗前,站成一幅等待的画,站成落寞的一首诗,画里有思念的愁绪,诗里有淡淡的怅然。
是前生未了的情愁吧,是今世未解的心结吗?笑那一帘幽梦,听这半城烟雨。竟也染上了我心底的忧伤。就在这样的夜里化进这诗情梦境里,化成唐诗宋词中的女子,与你长住古城,朝看天色暮赏云。就此隔断这红尘三十里,不在于闹市争名利,不再于恼处问得失,了结了我最简单的心事。
一梦醒来,满城烟雨。思念化成窗前的雨滴,如泣如诉。思念打湿了纸中诗墨。我不再是诗中的女子,幸福变得遥不可及,惟有把心境写进那些清词或丽句里。可我,依然是我,你依然是你,那段短暂的相知相守像是一场最简洁的梦,不能去追问,只能去回味。
我们是不该相识的,如果不曾相识,也不会有这段不沾烟火的爱情。不会有这段只能生长在梦里的爱情。我们是该相识的,因为相识的瞬间之后,彼此的心中却可以牵挂到永远。
人生如梦,我们也会不经意间跌落在梦里的花落花飞的无常。梦中的花也会在落泪时凋零,却很难再次绽开。人总是这样的,花落时怀念花开,分开后回忆曾经,原来我也不例外,你也未能免俗。
孤单的时候,还有什么能陪我?那一首首老歌,一阙阙的旧词,一支支古曲,一句句诗联。还是做别人眼中的联痴吧,人联合一,物我两忘。忘了所有关于心情的故事,忘了所有的悲喜交织过的光阴。
我还是我,你还是你。我曾是你烟泊红尘的知音,你曾是我滔滔心海中的过客。有幸红尘中相遇,在擦肩而过时回眸望过,在两心相悦时笑过,在转身话别时哭过,在别梦依依中恼过。然后呢!仍要过各自的日子,在各自的世界里,也会怀念自已曾那样深爱过的一个人。
没有把许诺说到永远,只是随缘的相信,在前世来生,曾有过相遇,亦会再次重逢。无负这一生的牵挂。
从此爱上了烟雨飘摇的日子,爱上了结满相思的雨滴。心也随那流浪的云飘到你的窗前,化成泪水打湿你的梦境,打湿那些回忆。
我们还会重逢于烟雨迷蒙的日子吗?还会有那样一次倾心的相遇吗?还会开心到忘掉时光流转,忘却浮生的无奈吗?
我把心放逐到天涯,爱上了流浪,流浪到每一站等你,你可知道?那路边结满红豆的地方,是我为你落过的泪在那里生起的相思。你可知道?那天边的鸿雁,为我痴心捎去了锦书,只等你读懂其中的诗句。
记得那些杨花如雪柳如烟的日子吗?那么多美丽的日子,没有一天是可以载到明天的,只属于当时的那时那境,那年那月。不能带进今生的未来,却可以带进来生的永远吧,在这里,许下来生里的永远,解开今世未能解开的心结。
今夜帘外细雨飘摇,就把一腹心事,满卷惆怅带进一帘幽梦吧!让我们在梦里相遇,再仔细读阅你眼中的情意,再轻轻唱起相思的曲子,把这份浓浓的相思化进这静夜中的半城烟雨。从此,那个读诗的女子,依然为你读诗,那个爱写字的女子,每个字里隐约都是你的身影。
守望文章2:守望海棠
文/杨蕊
初春,你来到我的生命里;春末,你又走出了我的视线。春去春来,你成为了我守候的约定。
——题记
我实在忍不住要写出堆积在胸中的情感。
海棠,我钟情的恋人,我渴望走近的身旁,但怕惊扰了你的美梦。我手捧着你给我的滚烫诗句,在夜的背影里读了一遍又一遍。我只能在夜里来看你,白天人多嘴杂,我不想让世俗的风雨浸染了你高贵的气质。
海棠,我爱慕的人儿,我明白与你并肩行走的云儿会让你浪漫无比。他无心的投影落在你的心湖,会让你激荡起无数温暖的涟漪。可我担心哪天他没有了光就会消失在你的心湖,我舍不得你流泪。虽然我一无所有,但我的心田足以让你把根扎得更深。
嗅惯了你的芬芳,我在春的原野遇见你,你的裙摆飘过的地方,春意热闹非凡。揣在怀里的狗尾巴戒指又多了一些思念的褶皱,多想勇敢地送给你,但迟了,算了。你远走的背影伴随着浅浅的回眸而模糊在跫音寂静的巷口。
我时常张望你归来的方向,晨雾里的清脆歌声是从你的窗口飘来的吗?仿佛那古老的江南故事又复活了。我悄悄的躲在你的窗外赶走那些大声喧哗的人,告诉他们我的美人还未梳妆好。他们那些或者怀疑或者羡慕的眼神绕过窗户飘远了。
海棠,我守候的幸福。我知道你将在春光殆尽的时候又要离我而去,我不悲伤,不惊惶。对你每次深情的守候是我生命的延续,请让我剪一段你的芳香缝在袖口里,你就时时贴在我的手心里。
我不会自私的挽留你,或者把你囚禁在我的心里。我只想静静地凝望你清瘦的身影穿过朝霞,踏响草堆,隐没在夕阳里;只想远远地守护你五彩的嫁衣。
今晚夜色无光,还是我一个人,这次是来为你鉴别的。我先喝下这杯落满牵挂的美酒,就什么也不说了,我在这样寂寥的夜晚听了一夜的流水声。不知你有没有感觉到湖水长高了,原来这就是守望的力量。
守望文章3:守望三月柳絮飞
文/风生水起
从春节到现在,没有痛快的下雪、下雨,老天爷更是眉头紧锁,整天阴沉沉的,感觉特别的冷,灿烂的阳光,菲菲的细雨成了我心中的奢望,巴不得春天能快一点到来,守望三月柳絮飞,期待阳春雨缠绵,到了那个时候,我不再写散文,因为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我该到自然中去了。
百无聊赖、夜深人静的时刻,我喜欢轻抚键盘,把自己的思绪、情感敲打成文字,发布在不能算作是个人的博客、应该算作是电子日记的空间上,等几个挚友有空的时候钻进去溜达溜达,听她们的欢呼、赞美、追捧,享受铁杆粉丝的口哨声,那是何等的惬意啊。
我知道四季的轮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等也好盼也好,春天不会飞奔而至,更不会姗姗来迟,经历了严冬的寒冷,目睹了万物的凋零,那份对春天的渴望由衷而生,我有时候甚至担心,冬天的氧气会被贪婪的人吸完,我会缺氧,看见柳絮、看见绿叶等于看到了希望,仿佛闻到了自然界新鲜的氧气。
紧张而繁重的工作,成了今年最大的压力,我放弃了很多社会活动,心中有淡淡的愧疚,就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样,在这个世界上,适者生存似乎是一条铁定的规律,任何人都不是无法替代的,缺了黄泥巴照样能打铁,有竞争就有压力,有压力更要努力,我不想被时代淘汰,我不是那种能安静下来的人,感觉自己就像一列奔驰的火车,身上有一股惯性,我需要有效率的工作来填充我心中七色的彩虹。
再累,我也会放松自己,办法其实很多,写作就是我最好的放松方法,脑子在动、手在动,文字在我的面前变成了一篇篇文章,闲暇的时候,偶尔我也会拿起相机扑捉精彩的瞬间,甚至开着车子在高速路上狂飙一小会儿,或者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搓搓麻将,我简单的幸福并快乐着,写这篇文字时我最大的守望就是春风拂面、草长莺飞、柳絮飘扬。
闲暇时刻,我也会欣赏别人的美文,毕竟自己创作需要心情,需要时间,需要触景生情,品着别人激情华丽的文字,静静地倾听作者的心声,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在这一隅,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尘世的繁杂,只与文字共舞,我喜欢这种感觉,觉得自己如一朵昙花幽幽在绽放,散发岁月的清香。
守望文章4:守望一份宁静
文/血龍
漫天的繁星,诉说着心中的梦。而我在心中守望着一份宁静,因为你曾经是我心中的梦。
不知是上天无情的捉弄,还是命中的注定。你,离开了我的人生历程。似水流年的从前,此刻,一幕幕似电影般放映在我的眼前。上面有你曾经天真无邪的笑脸,以及那不变的容颜……
一封无情的简短数言,让我们告别了那段的流年。说的那样简单凝练,而我却无言以还。曾经那不变的誓言,我却不敢对它说再见。对你还是那样的依恋,此刻仍旧那样的思念,每日的期盼,望见你的容颜。渴望你重新回到我的身边,在续从前那断续的前缘。心中无数次真情的呼喊,眼中流露的期盼,不知你是否是视而不见,还是理由泛滥。
一个人的孤孤单单,是随波逐流的习惯,还是望洋兴叹???
多想自己拥有一次机会,拥有一次后悔。心中有一个梦,需要自己用心去追。爱既然给了,从来未曾感到后悔。但希望给自己一次机会,让自己坦然面对。内心深处的伤悲,犹如夜的黑,只有自己才会深深体会。思念的滋味,让我感到了身心疲惫。但我还是希望你的回归,而我宁愿喝一杯不加糖的咖啡。
内心很惆怅却强迫自己假装坚强,只是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心中的伤。现在不敢再次讨论理想,因为我看到了希望的渺茫。想要到远方流浪,但缺少一种力量,促使我扬帆起航。喜欢闯荡,因为曾经有你在我身旁。觉得自己是你坚实而可以依靠的胸膛,而现实超出了我的臆想。
毕业后,我想会慢慢淡化关于你的记忆。想要时刻了解关于你的信息,分享心中的秘密。也许我们从开始就知道最终的结果,但对比保持着沉默,并不想打破。
远方的灯还是那样的光明,希望借此照亮我的生命历程。
守护内心的宁静,抑制心脏混乱的跳动。
也许别人从来都不会再懂,我内心的宁静,将伴随踏上新的征程。
守望一份宁静,把爱留在心中,只需自己一个人懂!!!!!
守望文章5:守望山村
文/内蒙韩国良
我守望山村,因为山环抱着村;
我守望山村,因为村依偎着山。
村与山心连心,村与山手牵手,村与山脉通脉,村与山边接边。
怪不得人们总是寻找山和村的细节;怪不得人们总是把山和村放在一起呼喊。
山村的性格是那样的老练,把历史的沧桑都写在红润的笑脸;山村的灯光是那样的明亮,把古往今来的表情涂抹的分外灿烂;山村的小河是那样的清澈,匆匆地流淌在岁月的河床;山村的土地是那样的厚重,默默地承载着先辈的言谈。
守望山村,那是端详山村的石碾子。一根碾棍,转悠着乡间的家常话,一盏油灯,照亮了山里人永恒的信念,碾盘与碾磙的咬合,碾压出甜丝丝的日子,碾轴与框心的吸引,圈括着香喷喷的留恋。小米发面,发酵了一茬茬多情的姑娘;玉米窝头,养壮了一代代血性的汉子,一天一天地走,一圈一圈地转,东家长,西家短,吹牛皮,扯闲篇,当然,也有拉舌头,扯簸萁的影子;当然,也有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的复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迎来了一茬又一茬,一件件趣事接着讲,一桩桩故事往下传。在守望山村中,我惊奇地发现,山村的石碾子,碾出了山村的古朴,也碾出了山村的新颜。
守望山村,那是遥望山村的一棵树。它生长在村的东南边,根深深地埋于地下,在地的底层默默地伸延,它从不张扬自己,不抛头露面,不择地势,不讲条件,不论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始终保持一份温顺和善良,无论是风调雨顺,还是少雨干旱,都坚定不移,无悔无怨,在静静地生长的同时,始终不渝地奉献,怪不得村民们总是集聚在大树下乘凉休息,怪不得村民们总在缺雨的季节,杀只全羊,架起锅灶,在树下煮粥供羊,求雨避旱,于是,在这棵老树的祈祷下,山村充满了生机,村庄呈现了灿烂。
守望山村,那是凝视山村的一条路。这条路是山里人已久的期盼,这久远的渴望,很早就在山里人的心里酝酿,被祖祖辈辈的语言无数次地重复,经历了多少苦苦的轮回,就像秋天飘零的落叶,无奈地遗落在历史的荒滩,如今在不知不觉中,脱离了孵化的蛋壳,如同超过预产期已久的胎儿,在渴望的目光中壮烈的分娩。平坦坦、光溜溜的超载路已于村口的那棵老树“接轨”,世世代代山里人贫穷落后的模样渐渐地改变,布鞋换成了皮鞋,灰布粗衣变成了笔挺西装,一个个从山村走出,又一个个回到山村种田,这样进进出出,为这条路绚丽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守望山村。那是直面山村的砖瓦房。盖了一茬又一茬,建了一遍又一遍,一幢幢新房已与整齐的街道融为一体,曾经的悲伤与当今的快乐挤满了所有光顾的视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冰箱、彩电,再不是城里人的专利,在山村的每个角落都有不同程度地展现。所有这些,足以让过往行人愕首频频,足以让世界友人刮目相看。
山村是一本史书,记载着山村的衰落和兴盛;山村是一个传说,注视着跌宕起伏的变迁。
山村发祥了山里人的文化与历史;创新了山里人的习俗和理念。每一个建筑,都构筑起新农村建设的框架,每一种行为,都展示了平安和谐的夙愿。
山村宣传碑的耸立,衬托着一种雄伟和庄严;山村的缕缕炊烟,缠绕着一种安详和平淡。
我把山村守望,山村的一草一木都感到格外新鲜;我把山村守望,山村的一砖一石都感到格外温暖。我是山村乳汁养育的人,我会不遗余力地热爱山村,建设山村,时时与山村同行,处处与山村相伴。
生我养我的山村哟,你永远是我念不完的大学;你永远是我读不够的诗篇!
守望文章6:乡愁的守望
文/静雯庐主
乡愁,如今成为了一个众人皆知的话题与情愫。无论是位于庙堂之上,还是身处江湖之远,但凡有过乡村经历的人,往往都会把乡愁当成魂牵梦萦的记忆和挥之不去的守望。
水有源、树有根。这乡愁,绝不仅仅只是怀念,更多的是慰藉,是牵挂。你看这愁字,从心。但对像我这样游离于乡村之外的人来说,乡愁却成了漂浮不定的意象,看着有,伸手却触不到。毕竟,我从襁褓时代就跟随父母在不同的城市漂泊,对于乡村,对于老家,可以说没有任何刻骨铭心的记忆。尽管少年时代也曾到老家度假,青年时期也曾到乡村插队,但总是有一种做客他乡的感觉。每当人们说到乡愁这样厚重而结实的话题时,我往往静默无语。
我还是热爱乡愁,往上数三代,我的老家在乡村。
甲午深冬,我随着一支耕读文化采风队伍驱车前往屏南的漈头。这个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庄,尽管离城区不过几公里的路程,却依然保留着千余年的农耕气息和乡村蕴味。这村我曾在几年前来过,印象里清溪绕村,锦鳞悠游,溪畔已经褪去鲜明的原色、土墙乌瓦的老宅,在风霜雨雪的侵蚀下,依然顽强地保留着不走样的模式。褪色的还有那些穿着青衫、手捂火笼的老者,神态安详地坐在石条凳上,在阳光下慢条斯理地聊着老话。活跃的是不知深浅的大狗小狗,见到陌生人,又跑又吠。而老宅门前那些旗杆石、下马石,则以一种冷峻、坚硬的力量支撑起村庄的荣耀,让人遥想村庄当年的昌盛景象。
重游漈头,除了老宅、清溪,还有一个让人在特定语境中记住乡愁的去处,那就是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设在村中的一排老宅里,来之前,我就从各种媒体中查阅了它的相关信息,原屏南县旅游局局长、馆主张书岩先生在馆内收藏并展示着万余件与乡村息息相关的物品。数以万计,那可不是一个让人无动于衷的小数目,这在商品经济的现实环境里收集,仅靠执着和情感,远远不够。还需要诸如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支撑。我这么揣度,是不是也显得现实和功利?
相比城市,乡村的任何一隅都堆积着岁月的情怀愁绪。我们穿过幽深的巷子,走进了那一排明清的古厝,仿佛穿越般走进了乡村的过往,走进了一段被凝固的时光。在耕读文化博物馆里,无论是一口水缸,还是一爿窗棂,都会感到先人温热的度数。木柱石基、青砖乌瓦,耳畔似乎拂过它有过繁华的暄风。看着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展品,好奇迅速地退让给了敬佩。这个设在乡村、看似简陋的博物馆,尽管只是凭个体的眼界和智力来建构,但馆主那全力以赴、矢志不渝的信念与精神,无疑让乡愁有了一个极好的佐证和呼应。我曾读过屏南籍作家石城的散文《见证与寻思》,其对三寸金莲的绣花鞋、呲牙咧嘴的狻猊、十六金星的秤等馆藏物品,皆有精到的表述和深度的解读,引导人们透过乡村的表象看到了深层次的内里。随着老张的讲解,我流连徜徉在不同的展区,看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乡村物品,比如稻谷印、比如捕鱼笼、比如点心盒。
这里收藏的物品与摆放它的处所不成比例,显得挤挤挨挨。但对老张来说,每一件都是他的宝,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为了收集这些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老张入东家出西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购买、或租赁、或借用,让这些散落在不同人家的物品有了一个让昨日重现的舞台。这些物品有木质的,有石制的,有陶类的,还有铜铁锡银这些金属打造的。人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物的完善史。每件物品都是在有需求的背景下,经过能工巧匠的手制作而出。多少年过去,水流去,云散开,但这些悠远的乡村脉络,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段在想象中追溯的陈年往事。耕与读,是乡村最为精粹的涵盖。农耕社会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早的生存形态,至今依然存在。馆内收藏的各种农具,大至水车、榨油用具,小至镰刀、竹制种子筒,讲述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四季农事。读则是农家弟子进取功名的入仕通道。在展厅里,一副刻在木板上的对联引起众人的关注,上联是“四壁书声人静后”,下联为“一帘花影月初明”。寒窗苦读,却有着一股浪漫的情怀。而那些不同年代的灯盏、灯马,虽然点着只是微弱的光芒,却点亮了多少乡村少年的壮志豪情。
在这里,我们能听到老张对着桩桩件件的物品讲述着漈头村叔侄双进士、姑嫂贞洁坊、黄童参修永乐大典、铁头和尚传授武功的故事。而物品则成为其人其事的细节写照。在一台老式的织布机前,有一老妪心无旁骛地织着裙带,这样的画面在过往岁月无疑是美好的,透过历史,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待字闺中的怀春少女正专心致志地织着裙带,满心欢喜地将自己的一腔恋情寄托给了丝丝彩线……
这里,有不同式样的锁,有不同年代的秤,有不同材质的动物偶像,还有不同信众的神像……面对着不同时期的各种农家生存、生产、生活的物品,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耕读文化所包含的意蕴。我们理解的耕读文化,其实是中国古代部分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文化。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明末清初的张履祥在《训子语》说“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这样的文化根植于广袤的农村,融合了传统的精义,维系着数千年的乡村繁衍与稳定。
如今,城市化的速度惊人,蚕食着越来越多的乡村,不要说城里人,就连那些年轻的农人都对那些旧物感到陌生。而乡村的冷清与荒芜,则随着大量的农人涌入城市而愈加明显。于是,守望成了艰难的抉择,除了坚守,还要有希望。我们不可能重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也不可能抛开更为科学、便利的现代物品,但必须在心里有个承前启后的脉络,只有了解历史,才珍惜现在。
正因如此,我对老张充满着敬重与钦佩,也对乡村保持着欣赏与尊重,那历史的悠久、人文的纷繁、山水的锦绣及博物的丰富,都以历经沧海的从容淡定,都以道法自然的智慧大义,让所有人感到自身的渺小与猥琐。也正因如此,人类才能在嬗变、衍进的历程中,产生仁德与信仰。
有了根系,就不会有飘忽不定的惶恐;有了乡愁,就不会有无依无靠的孤寂。
即便是我以及越来越多像我这样在异乡的人,只要记得住自己的根自己的乡愁,无论到哪,无论多久,都会一如既往地感到温暖和充实。
守望文章7:守望中的母亲
文/刘渊
母爱是百转千回窄窄的山路,缠缠绵绵地心系着孩子走入摇摇晃晃的人间。
罗奶奶今年90岁,曾经用着熟悉而甜美的乡音给我们讲述过关于她的老故事。二十岁不到便从山的那头再那头嫁到这个村子,她的娘家翻过一座山头再翻过一个山头再趟过一条小河就到了……她用手指着远方,脸上透露着喜悦和羞涩。老人的娘家在茨沟镇狮子沟村,婆家在茨沟镇红岩村。她嫁来的时候狮子沟还归属东镇乡管辖,八股村还没有并入红岩村,几十年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现在都归属茨沟镇了。但是,当年这并不意味着离得很近,两个家足足有五六十里崎岖险峻的山路——整整一天的路程。嫁到婆家后,就要一心一意的顾着婆家,娘家便很少回去。婚后,她间间断断的生了八个孩子,五个姑娘、三个儿子。她要孝顺公婆、帮衬老公、照顾孩子、下地干活,在各个角色轮番转换,从来没有一句抱怨。
认识老人家有些年头了,她和所有的山里人一样朴实、善良、厚道。每当有赶路人从她家门口经过,她总是会热情地招呼慢一点、喝口水休息一下。几十年来,她粗衣粝食、屈己待人、和蔼可亲,俨然和所有农村里朴实的母亲一样,谁都不会想到她是共和国将军的母亲。
奶奶的老伴儿走了十多年,平日里和她一起同住的是她的二儿媳陈阿姨,两个女人守着一个偌大的院子。罗奶奶的儿子在部队当兵,陈阿姨的儿子也在部队当兵,两位母亲都安安静静地在大山里守望着自己远在边关的孩子。陈阿姨是个性格开朗,待人热情真诚,她也是本村人。她爱人也就是老人的二儿子张叔,在村上当文书,开始在八股,后来在红岩。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已经在市里购房的他为什么还要守在山里,不善言辞的张叔沉默了半晌才客气的回应我:“老娘喜欢大山,弟弟为国尽忠,我为母亲尽孝……村里原来人很多,都搬走了咋办?多好的地方,总得有人守着呀……”平日里村委会事多,白天他基本都在办公,夜晚才开几公里车回到家里。
我参加工作便在红岩包村,村子离集镇有十多公里。第一次坐车去红岩村着实把我吓到了,依山势而修建的村道窄的勉强只能通过车子,路外就是百米深谷。长期在山里开车的司机技术都很好,转弯也不减速,我紧紧地抓着扶手感觉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跌下悬崖,最终还是被晃得扶在大石头上吐得昏天暗地。也许害怕的事情干多了就会习惯吧,以至于后来我对摇晃的车子乐此不彼,觉得蹦蹦跳跳的汽车才有趣味,摇摇晃晃的人生才不平庸。
那次吐完后,我被师父领到老人家里休息,阿姨给倒了水,又往我口袋里塞了好些吃的,狼狈不堪的我心里顿时温暖了许多。后来,每次下村我总喜欢到她们家瞧一瞧,大家也都喜欢到她们家去瞧一瞧,除了偶尔可以蹭到可口的饭菜吃外,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家人让人很舒服,不可言宣的舒服。她们不太爱讲涉及将军的事,也从来不炫耀,以至于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在大山里竟然有将军的家。但和村民们相处久了,大家也开始热络了,从他们邻居口中还是可以听到一些故事碎片。渐渐地,碎片便可以清晰地拼凑成一个长长的感人故事。
人们总是在寻找英雄,其实他或者她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有血有肉地存在着。将军和二哥张良启高中毕业便在家里务农,村里贴出了招兵启事,他们便兴奋的跟爷爷说要去当兵,爷爷果断的拒绝了他们,理由也很简单,一家十六口那时候吃饭都成问题,留两个壮劳力在家可以多点收成。张支书听了爷爷的话,可是将军却偷偷地跑去报了名。学历高、身体素质好,很快将军便穿上崭新的绿军装、胸戴着大红花被父老乡亲们在锣鼓声中送到乡武装部当兵去了。那是1984年。
第一次看到《英雄探妻》这张摄影作品时,我的内心像是被钝刀子反复划过一样,震撼的电流一次次袭击着我身体的角角落落。直到十几年后我才知道这张照片的主人公张良善少将就是从我经过的那扇门、那个院子、那条山梁走向西藏阿里的。张将军从1986年到汽车营跟车开始,在20多年间一百多次往返于新藏线,翻咯喇昆仑,越冈底斯山,奔跑在与死神并肩的道路上。在世界屋脊行车,雪崩、塌方、冰陷、泥石流是家常便饭,硬汉躲过死神的收割,却没能逃掉命运的捉弄。1992年10月,他即将分娩的妻子何桂丽因重感冒住进了医院,他却因为出任务没能照顾,等赶回来却只能面对着孩子和爱人的尸体……他悲痛欲绝地亲手埋葬了妻子,亲手给妻子立了墓碑,然后转身便回归到自己的岗位。同志们都称他为“新藏线上的红细胞”,1998年被四总部授予“红旗车驾驶员”标兵,1999年10月1日他作为兰州军区的唯一代表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江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2001年11月被评为“共和国的脊梁卫士”……一个个荣誉都记录着将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张支书和陈阿姨有两个姑娘一个儿子,儿子从小受到了叔叔的影响,在18岁的时候便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毅然决然的走进了军营守护着祖国。本来陈阿姨想接老人一起在市里住,方便照顾还在襁褓中的孙子,老太太身体不好她也只能陪着在老家住下。冬天的大山很冷,罗奶奶和陈阿姨喜欢围坐在屋角的火炉旁烤火。柴火把墙壁熏得黑乎乎的,屋子烟雾缭绕,时不时会有火星子爆裂作响,两个人偶尔会用火钳把木柴向炉心聚拢,坐累了便扶着门框看看远方,太阳出来搬上两把椅子到院子晒晒太阳。陈阿姨说老太太耳朵也渐渐不好使了,但夜里总睡不着,稍有动静就会坐起来默默地发呆,或者打开门往外面看看,有时候要立好久才回屋里。
安静的村庄、祥和的村庄,这位瘦瘦小小的母亲模样早已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低调、谦卑到尘埃里的一家人,是一群多么可亲可敬的高贵灵魂。
守望文章8:守望
文/jyhgb
在寂静的河畔,一座破旧的小木屋, 似风烛残年的老人,守望在广袤无垠的荒原上。
我为什么来到这里, 难道是一个曾不为我知,许过愿的契约么? 或许您还能记得那个曾经,但却忘了,在几十年以后,曾与您朝夕相处的我。步旅的期望,兴许,我在这里还能重温那一丝旧日的温情。
可是,多年以后,您已是满目疮痍。顿时,心似魔咒般吞噬了我,揉碎了一切,只剩下一片空白。是狂风雨和残雪的蹂躏,而使您留下了累累的伤痕,让您在望穿秋月的追寻和苦盼里,流尽了最后的一滴泪。
我看尽一枝叶的飘落,这是您在人生中与我最为真挚,也是最为痛心,而又最后的一个邂逅和告白。我潸然泪下,在岁月的长河里,化为长眠于此的一首哀思曲。让一束野菊花颤抖着撒进细长的河流,来作为我对您平凡一生的追忆。
采一茎弱草,携一淡青云,希望在来生缘的路上,还能够重聚。无论是贫,还是富,只因您与我都曾来过。
无为所求,只求那一丝淡淡的温情,永存心底!
守望文章9:守望七月
文/乡下农夫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默然的生命在冲动沸腾。晴空下的白云,飞越万水千山的阻挡,去追寻向往的那个天堂。伫立在无边的原野之上,心在呼唤,在呼唤着你。七月,你终于向我靠近。
古老的七月,成熟的七月,新生的七月。在夏雨洗礼的冲击中,水在流淌,在肆意横流的平原上流淌。胸中的血也在混合着激烈的情感奋勇当先,滋润着心底最青绿的生命之树,与七月土地上的玉米一起成长。
曾经对季节里的某一个日子充满着期待,就像三月的春光让年青的心悸动而无奈。也许要和春草一起疯狂,但疯狂后的躯体还是青翠模样;也许要与鲜花一起开放,但开放后的心情依然有种寂寞;也许一切都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在风华正茂的日子里勇敢张扬。渴望成熟的世界里有一艘冲浪的航船,带领着驰骋的心奔向四方;更祝愿明媚的岁月里能够与崇高为伴,一同走过四季走过岁月的花园,最终低达七月的殿堂。这种期待,并非只是一个梦,在追寻的日子,已经含苞成一朵红色的玫瑰,已经拔节成一株挺立的翠竹。
此刻,我的心海如此平静如此宽敞。守望着远方的大雁,它在乌云下开始掀动翅膀,向着前方努力地飞翔。急需回归的心潮,注定在这个时刻要一落一涨。如同淋湿的记忆一样,再次浸透满怀的思想。曾经迷茫在街头的十字路口,在历经夏风暴雨的吹打之后,舒醒的双眼向着前方张望。这一刻,我不能寂寞,也不能流浪般度过。我要与升起的白云一起去追寻,与奋飞的大雁一同去远航。
也许梦想开始的地方,就是生命之源流向汪洋的河床。在历经悬崖和石壁的流程中,我的视线已经变得执着而又辽远。当七月夜晚的蛙声响起,我依然守望在月下的荷塘边,作最后深沉的呼吸,为明天的晴朗铺垫欢悦的心情。不管得到了什么,也不求失去所有,只要梦还在继续,生命就将永远放射光芒。
守望七月,不只看重七月的流火,更缘于七月的新生。学生时代的考场,而今换成了赖以工作的职场。但生命没变,战斗的青春依然张扬,自己仍然在历经生命的考场。虽然已经过了青葱般的岁月,但每到七月,激情仍被点燃,青春依旧怀想。
守望七月,期待人生下半部的文章不再是匆匆忙忙。就像一年四季一样,春夏的美景使游客忘记了打拼的时间,转眼便成为过眼云烟;而秋冬的充实与迭宕更能给游人坚实的依靠,在欣赏的时刻不忘为生命打造一段厚重的路基,为人生留下最为灿烂的时光。
守望七月,窗外已经再次燃起星月的光芒,明天又是一场新的流火。不需担心白天的炙热,也无需牵挂夜晚的清凉,只需将整个躯身和灵魂融入这个夏季,多彩的岁月就能够放射光芒。与其背上犹豫的行李徘徊不定,不如放弃包袱勇敢地奔向前方。
与七月并肩,与七月同行,让七月成为生命之树重新茂盛的开端,让七月成为青春骄傲的起点。
七月,不再失落的梦想,在这个季节里缓缓起航,一直驶向广阔而遥远的汪洋。
守望文章10:守望春的节日
文/高穹
当走亲访友的民风民俗还在为节日里的繁文缛节增光添色时,关于春的信息已渐次在松动的疆土上籽粒般广播,进而劲草般蔓延和拓展。
春天真的来了,谁都能感知得到。似乎一夜之间风向骤变,掀起一股南来的风,在空气里蹿动出丝丝暖煦潮润的气息来。尽管雾霭总在醒来的清晨里与万物缱绻暧昧,晦明交融撕扯不开,但丝毫阻挡不了阳光随时出行的热情。
今晨,一觉醒来,望向窗外,近在遐迩的群峦依然被缠绵的雾霾层层包裹着,但依稀可辨一抹淡黄的晨曦正努力冲破那层浓重。忽然就以物喜,似乎正如自己此时也卸下了一身负累般而感觉一身清爽,心里自然很清晰那种释然的境遇源自何因以及它要延展何方。
当今晨女儿和她的朋友也从我这儿走出,如同最后一缕人烟从纷纷扰扰,熙熙攘攘中离析出来般,我心里长舒一口气,不由感叹道:春节这道关口终于过去了。是否意味着一切的关于年的繁琐杂事都尘埃落定了?随之而来我也能感知到自己的所需所要了呢?
这个午后,我终于可以从循规蹈矩的传统缛节中走出,又重新找回自己。那一刻已被节日俗化的我早已抛开难免其俗的纠结。昨日沸腾的亲朋之情和交错的觥筹之光都随着今晨的第一缕晨曦梦般地隐退。我此时轻触键盘,页面上便层层叠叠起那些熟悉而亲切的字符来。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忽然外面响起一阵爆竹声,我正飞扬的思绪顿时像碎屑般惊落了一地,来不及拾掇,却见页面上倔强地闪动着一串春的絮语。或许春天一直就住在我心里,才不由我文生春意。
其实被世人繁复而功利化了的春的节日本可以像这样删繁就简,毫无负重毫无牵绊地蹲踞在每个人心中。像我们远行在外的儿女和年迈安康的父母,只需随时随处对他们心揣守望,就会感触到类似春的节日里那爆竹般的生命气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