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严寒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严寒的文章1:阳光,严寒,谁才是天堂
蓦然回首,相识已是十余年之久,这期间我们拥有过,也失去过。
其实有时候我会想,假如我们还会再遇见,你还在等,我亦还在等,只是我们不确定到底在等谁,会不会有对方,这样的想法曾经在我脑中闪现过。那么真的再遇见,是否会相见?
其实不用 花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见或不见,情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不太记得再相见时是什么让我们执念要试着在一起,或许是相识已久的信任,峰回路转的惋惜,还是对婚姻迫切的瓜熟蒂落,可这些我们终究用时间来证明了跟爱无关,尽管我们抱得很紧!也许是抱得太紧了,才导致今天抱得那么无力。
我以为我们会有一个拥抱,然后再祝福对方,却还是选择了争吵,可能是发生的这一切都太平淡了吧,激励一点的方式,更能让彼此静下心来认清一段关系,更心甘情愿的选择祝福,更好的追寻或是等待一份感情。这一点我们都没问,都不说,这可能不是默契,但出奇的同步。
中午,我搬了一把椅子在走廊上,正面迎着阳光,刚开始,很舒服,但五分钟后,我的心里却想起了严寒。
关于严寒的文章2:生命的颜色
文/合肥刘加莹
那年,在严寒的冬季,我这个刚满16岁的农村娃子,怀着对春天的憧憬、对绿色的向往,腿和脚用稻草缠绕着,在雪地里徒步十多公里,来到征兵体检站,通过了一道道关口,终于参军入伍,加入到绿色方阵。从此,绿色就成了我生命中的底色。
我们的部队驻扎在葱郁的钟山脚下,举头是青山,低头是绿水,营区里穿着绿军装的男兵和女兵,个个都像竞相生长的小树苗。后来,我虽然几经调动,但却始终置身于绿色的怀抱之中,整个身心被绿色紧紧地包裹着,穿的衣服,盖的被子,包括用的茶杯,全是绿色,就连日常接受的教育,也全都是“绿色环保”的正统教育。我在这绿色的环境中慢慢地成长、渐渐地成熟……
有意思的是,从小就受到绿色浸润的两个女儿,也酷爱绿色。小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老师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盒彩色画笔,晚上女儿回到家,高高兴兴地把彩笔盒拿到我和妻子面前,我们打开一看,顿时愣住了:原本12支不同颜色的画笔,女儿竟然和小朋友们调换成了清一色的绿色。大女儿大学尚未毕业,听说部队到学校征集女兵,也不顾妈妈的反对,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军营。
绿色军营给了我理想,给了我激情,也给了我快乐。我在部队工作、生活了36年,待过不少单位,经历过很多岗位,但不管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工作,绿色都铺展在我的心里。旅途中,我也曾遇到过一些苦恼、困惑和迷茫,而绿色的生态环境,一次次地让我清醒,一次次地催我前行……
那年,尽管我有万般不舍,但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我不顾部队首长的真情挽留,还是选择了转业,告别了绿色军营。走进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后,我才知道,我最钟爱的还是绿色。绿色的种子,已经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长成了大树,并成了我的生命之色。
自然界的春天年年都会有,人生的春天,过去了就不会再来。过去,我曾经激情燃烧,绽放过青春的芳华;今天,我已经不再年轻,但更应该不忘初心,保持生命的底色。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电闪雷鸣,都要一如既往地去拥抱人生的春天,不能褪色,不能变色,唯愿,留住生命中的绿色之美。
关于严寒的文章3:请叫我有故事的女人!
文/如小果
重庆的天还跟严寒一样冷,透心冷!真希望能一夜间切换成夏天,我怕冷的感觉。心竟然也跟着浮躁起来,看着窗外的静夜,心,却不宁静,就像长了草一样浮躁。左耳有点烧烫感,小时候听外婆说这是有人想了。想到这,本就难受的心又平添一份伤感。于是我唯有在酒精里逃避。还好有喝剩的红酒。
现在有点恋上酒的感觉。过去让我嗤之以鼻的东西现在成了我的麻醉品。终于参透了从古到今酒这个东西一直存在的理由。此刻,我不在乎谁鄙视我说我坏女孩儿,我其实喝过酒后的确也有点像坏人,喝酒,唯一的目的就是想处于清醒和醉中间的状态,那是我渴望的感觉。那个时候,我的思绪像飘飞在外太空,应该是天堂吧?浸泡在酒精里,那份醉生梦死的感觉,真好。在醉生梦死的感觉里,我只知道疼痛的胸口像吃了止痛药一样的舒缓。
记得之前兰青说,不要把我写到你文章里,拿我作题材我就拉黑你。那是刚认识的时候对我说的。不会啦,放心吧。于是,我出于尊重的听从了。想想,我跟他之间是一种靠感觉来维系的一种关系。我们有同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样的超强想象能力,连切换想象画面速度都一样闪快,没有谁会慢拍。还有同样的邪恶,同样的二,只要一个话头便能知尾,这种可以通达对方心底的感觉是什么呢?我说不清楚,也许唯有柏拉图能够解答。他能读懂我的文字,能看穿我的心扉。说实话我开始怕了,我怕被他看透,透明得想玻璃一样。
我知道我是个先天的悲观主义者,繁华的背后是寂寞,风光的背后是心酸。只是从不轻易示人而已。自从那次突发变故后我便厌世了,因为内疚的心早已不堪重负,生不如死的煎熬。每当我快乐的时候这份内疚便如影随形地来了。每当我悲伤的时候这份内疚便被扩大化。所以,很多时候,在拥挤的人群中,我常常会感到孤独。茫然的走在街道,熟悉的情景,陌生的面孔,会忽然嘴角咸咸的有眼泪流出来,我是如此的孤独与落寞,喜欢我的人,爱我的人很多,可是他们都无法走进我的世界。以前,有人对我说,我想给你幸福,却走不进你的世界。然后,转身离开了……
我不知道,不知道我还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多久,更不知道我还能醉生梦死于文字里多久,爱不在了,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自然也就失去了灵感。可是我的灵魂却在文字里沸腾依旧,那是什么?若是有可能,有些事情一定要用全身心的力气,竭尽全力的记住它。因为很多事情都会慢慢地,慢慢地被忘记。也许我想多了,其实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会没有。
生命不是电影,不是故事,演砸了,可以重新开,直到满意为止,我们的故事是用生命做代价的,只有一次,不可以彩排,不可以修改。而我,却是为了一个精彩的瞬间,搭上了你的一生。都说80后的心理承压能力相当的差,每当遇到困难,第一反应是逃避,也许是吧。
是文字伴了我多少年,还是文字害了我多少年?我已不再去追究。写文字,我的感觉,我的心情,如此罢了。半空中的风景很美,漂浮的感觉,是无言的失落。正如,忘的深处是记忆。
——亲笔
在这个静静的夜晚,我一个人凝望着窗外,感怀着过往,恰似夜色敲窗,心却已在过去的另一个往昔里。曾经,现在,那些不眠的夜晚,缠绵悱恻,浮光掠影从眼前经过……心灵无所依附,像极了蒲公英……
2012.2.9(04:23)
关于严寒的文章4:且将蚕豆伴青梅
文/田秀明
经历过冬天严寒的洗礼,春味渐浓时,故乡的田埂边,河坎上,翠绿的蚕豆苗越发葱郁起来,依傍着成片成片的油菜花,点缀成一幅诗情画意的乡野画卷。那黑白相间的蚕豆花恰似一双双刚刚苏醒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世间的繁华,微风起处,又恰似万千飞舞的蝴蝶,蛰伏于油菜花侧。
蚕豆花褪尽,一串串青青的豆荚一日比一日饱满,到端午节前后,小镇的大街小巷,隔几处就会看到挑着担子,挎着篮子的农妇,满满的都是新鲜采摘的青豆荚。豆荚是小镇人餐桌上的家常菜,在家门口称上几斤,剥去豆荚,留下绿如翡翠的豆粒,蚕豆粒儿烧新鲜腌制的雪里红咸菜或是黄花菜秧,齿颊之间留下的是家乡的味道和春天的气息。
小时候读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最喜欢其中的几个毛头小子划着船去赶社戏,偷食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一段,“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几个人各到六一公公家的田里偷了一大捧,生火的生火,剥豆的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小时候的我们,不必像《社戏》里的几个毛头小子要去偷着吃,路边屋后到处都是,随手就可以揪上几颗,豆荚的主人也只是笑骂着让我们莫要踩坏了豆荚秧,剥去豆荚豆皮的青豆粒,一股甜丝丝的清香芬芳了我的童年。
嫩蚕豆上市时节,我们最常做的就是将煮熟的嫩蚕豆用棉线串成项链形状,挂在脖子上,一人一串,摇摇晃晃地在田埂边河坎旁嬉闹着,玩得倦了累了,仰面躺在避荫的草地上,一颗一颗纳入口中,粉糯爽甜的滋味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久久挥之不去。
随着豆荚的渐渐老去,蚕豆依然变着花样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餐桌上。老蚕豆泡水过后,用草苫捂上一两天,待其长出细嫩的豆芽,加入食盐、五香粉,便可以做成一道可口的五香芽豆;老蚕豆加上盐,淋上油在锅中翻炒,就是一道美味的炒盐豆,吃起来嘎嘣脆,牙口好的越嚼越香,牙口不好的还可以继续加水煮至烂熟,又是一道爽口的煮蚕豆;蚕豆剥成豆瓣,在油锅中炸至金黄,捞出后撒上盐末,油而不腻,脆而酥香;更有巧妇将豆瓣和着红豆、花生米裹成粽子,还没出锅的就能闻到一缕缕清香,煮熟的粽子剥开粽叶,轻咬几口,期许了一年的味道,足以让你的味蕾在唇齿之间舞蹈起来。
“莫到莺花抛白发,且将蚕豆伴青梅”,“翛然山径花吹尽,蚕豆青梅存一杯”,古人在春尽夏临之际,就着蚕豆,青梅煮酒,举杯吟诗,蚕豆这一乡野小吃,在诗人的笔下也越发高雅起来。
关于严寒的文章5:严寒考验着我们的青春
文/程树榛
进入一年之中最为寒冷的三九天,冬的气息愈发浓烈。每逢这样的时节,我总会想起祖国的北端,那里早已是冰封万里、飞雪漫天。就在那片土地上,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那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从天津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大荒富拉尔基一家新建的工厂。当时工厂的代号为“403厂”,是当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企业之一,即如今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当年的富拉尔基可不是今天这样名震中外的现代化重工业城区,而是一个达斡尔族同胞聚居的小渔村。它蜗居在嫩江拐弯的地方,荒烟蔓草间,匍匐着参差不齐的窝棚和马架子。白天偶见江面上有几叶扁舟,那是渔民们在捕鱼捉虾;夜晚经常有鬼火闪烁,那是过往年代流放者散落的白骨发出的磷光。人民解放的炮声,驱除了草原千年的沉寂,新中国的红旗,为渔村带来了春天。社会主义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号角,从四面八方召来了几万名青年男女建设者,在这儿进行一场改天换地的战斗。我就是这支建设大军中的一员,从繁花似锦的大都市,从风光如画的家乡,不远千里来到这荒凉的边塞。
初到富拉尔基时,生活条件很差,没有可供安睡的房间,仅有一些低矮的窝棚,七八个人挤在一起。棚顶是用薄薄的麦秸稻草铺就的,四周是土坯垒起的墙壁。白天温度若高还可以忍受,但是一到夜晚,特别是三九严寒的冬天,朔风从房顶和墙缝中袭进室内,一直钻到被子里边,任凭怎样掖紧也无济于事。没有法子,只好一齐把被子摊开,一层层摞在身上,大家紧紧地挨着,互相用体温驱寒。说来,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不会相信,当时的我们并未感到苦不堪言,反倒觉得乐趣横生,其根本原因是,我们都清楚自己在从事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而壮丽的事业,被一种崇高的理想鼓舞着。
记得有一个冬夜,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40摄氏度,冻得我们怎么也无法入睡,只好起来围被而坐,口里不断地抱怨天气为何冷得如此无情。同室一位从江南某大学分配来的老兄此时还诗兴大发,作起诗来,并当场朗诵。事隔半个多世纪,诗句我大多已记不清,但其中一句却一直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呵!冷一点算什么?
我们在严寒中锻炼青春!”
这首很平常的诗作,很快在我们厂里的年轻人中间传开了,几乎人人都会背诵,特别是以上这一句。当时虽然分配在厂内的不同岗位,但大家不仅住在一个屋里,每天早晨还会一同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或跑步,或做操,或攀双杠,或玩吊环。那时的室外,呵气成霜,泼水成冰,寒风吹到脸上如针刺的一般,那叫一个冷!因此,出得门来,从头到脚要作全方位的“包装”。即便这样,我们依然每天坚持早练,有睡懒觉不愿起的,被子便会被伙伴们给掀掉,让你根本睡不了,最后还得乖乖地和大家一块儿出去。也许是出于年轻人的好强,我们偏偏选择最冷的地方去锻炼,比如,嫩江的岸边就是大家最中意的场所。那儿无遮无拦,寒风顺着江面上厚厚的冰层吹过来,像刀子一样割在皮肤上。我们迎着风在岸上跑步,或者就地取材,利用岸边的林木树杈练习攀缘。要是有谁说个“冷”字,马上就有人把话送过来:
“伙计,冷一点算什么?我们在严寒中锻炼青春!”
这话还真灵,再没有人叫唤冷了。
那时,我们也经常举办晚会。由于当时边疆的文化设施还很不发达,尚无现在如此之多之美的厅堂馆所,晚会只好在室外进行。好在甩手无边的大草原,可以无偿地为我们提供晚会的场所,人数也不受限制,更不收门票,所以参与的人很多,非常热闹且玩得畅快。最受欢迎的还是篝火晚会,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焰,跳着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唱着激荡人心的歌曲。那个时候,你会忘记世间的一切烦恼与不快,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当时,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在不久以前的反右派运动中犯了种种“错误”,受到各种各样的处分,背着轻重不同的政治包袱(我也是其中一员),都曾郁郁寡欢,感到前途渺茫,甚至有个别的人因为无法忍受政治氛围的压抑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不告而别。当然,绝大多数的年轻人还是坚持在特定时代的熔炉中苦熬苦炼。尤其在大伙儿共同营造的欢乐氛围中,大家不知不觉地忘却了心灵的块垒,不再颓萎不振,觉得生活的天地仍然广阔而美好。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像开批斗会时那样剑拔弩张,彼此虎视眈眈了,而是恢复了正常人彼此应有的信任和友爱。在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共同理想的召唤下,大家相信总有一天,会一同将命运之舟驶向幸福的彼岸。特别是每当那位同样是背着沉重思想包袱而来的江南诗友扯起大嗓门,朗诵那首大伙儿所熟悉的诗篇时,我总会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联想:不能简单地从气候寒冷的字面意思来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了,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这非常的环境和岁月中,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理想、我们的信念正在经受着严酷的考验。于是,我也把自己的心声溶进那共鸣的声浪中,似乎整个大草原都在振荡着同一个声音:
“我们在严寒中锻炼青春!”
是的,严酷的生存环境没有泯灭我们的理想,就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荒原上提前一年建成了现代化的大工厂,设计和制造了万吨水压机、大型轧钢机等一系列重型尖端产品,填补了我国机械工业的空白,为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成为了那个战线的骨干。而后,我们又奔向祖国各地,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后来的岁月证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的确经受住了严寒的考验——生活环境的严寒、人生的严寒,而我们也从中收获了一份最为珍贵的人生财富。
关于严寒的文章6:严寒里的温暖
文/王之保
春节与家人团聚在温暖如春的家里,不禁想起我在城晋驿中心校上高小时候的一些往事,便说给孩子们听。
我们村是阳曲县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学校设在庙堂,只有一至四年级的复式班,村里的孩子上高小就得到相距五里的城晋驿中心校,上集体灶住宿读书,每周日休息才能回家一趟。返校时一般要带上点窝窝头和咸菜当零食添补,那时年少的我满怀希望刻苦读书,受苦受累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五六个孩子上高小,住在学校附近一位农民家一间闲置的东房里,一盘土炕挤着住下,大家既是同窗同学,又是朋友,互相关照,亲如一家。
最难熬的是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刮着,雪花打在脸上生疼生疼,屋里虽然生着火,可四处漏风,还是很冷。学校没有别的办法,给了我们一叠报纸贴窗户补救,屋子里本来光线就不好,贴上报纸后,更加黯淡无光。房东大爷厚道热心,每天为我们看火,烧炕,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我们。他身材瘦小,不善言语,相处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他是个苦命人,妻子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儿子当八路军牺牲在战场上,只有一个女儿也已经出嫁,他孤单一人守着个空院子,我们的到来使他的生活不再枯燥乏味,他很高兴。记忆中,那年期末考试前几天我感冒了,发烧,肠胃疼痛,茶饭不思,手脚发冷,全身无力,同学们让我回村或请父母亲来照顾,我看着窗外厚厚的积雪,听到嚎叫的狂风,我拒绝了,怕耽误考试,怕给父母亲添麻烦,想着忍一忍就会过去的。房东大爷看火时发现我躺在炕上哼哼呀呀地难受,知道情况后,硬把我扯拽到他明亮温暖的正房里,为我十指放血治疗,给我盖上新毛毯暖身,熬小米稀饭,冲蜂蜜水泡干馍片给我吃,我心里无比感动,偷偷掉了泪。
在房东大爷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没有耽误期末考试,我父母要带着礼品感谢他,大爷谢绝了,他说,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孩子们住在我这里,我就应该认真负责地关照每一个孩子,请别多心。
几十年过去了,时常想起房东大爷像父母般关心我的往事,我永远铭记在心。
关于严寒的文章7:喜欢春天
被严寒纠缠着许多日子后,人自然就日思暮想春天早点到来:春来了,可以脱去臃肿的冬衣;春来了,可以放飞心中的梦想。
似乎就是瞬间,小草说绿就绿了,阳光说暖就暖了……春风宛如温馨柔情的手指轻轻抚摩你有些疲倦的面庞,又欢笑着去追逐潺潺的江流去。久违的鸟儿不知道从哪里全钻出来,给你唱它们婉转清亮的歌曲。这时,你只觉得身体也该绿了,心灵也变绿了。绿,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哦,是风帆的破冰前行,是生命的蓬勃复苏,是希望的茁壮攀升!
喜欢春天,就像我喜欢这时节田野间、广场里不断飞腾起来的风筝。有风筝,就有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欢笑,就有大人们耐烦细致的指点,就有天蓝云白的晴日。这时,你会想:春光或许是只名曲,而弹奏它的正是这些快乐无比的普通人。
喜欢春天,就像我喜欢这时节山坡上、水库畔那饱饱满满的行囊。有行囊,就有驴友们铿锵有力的脚步,就有郊外热闹喧哗的篝火,就有热爱山川的真实胸怀。这时,你会想:春光或许是幅名画,而描摹它的正是这些勇往直前的跋涉者。
喜欢春天,就像我喜欢这时节田间地头那朴实无华的犁铧。有犁铧,就有稻苗对夏秋深情的展望,就有花苞对果实甜蜜的憧憬,就有农民对土地虔诚的感恩。这时,你会想:春光或许是种风景,而创造它的正是这些任劳任怨的老百姓。
其实喜欢春天,在很多时候不需要什么理由。在假日,捧一本好书去江堤边随意读读,读累了,望江面船来船往,这时就有心旷神怡、思接千载的快意;闲暇时,伴亲朋好友去游园踏青,听涧水叮咚,看曲径通幽,嗅各色花香,这时就有知足常乐、神清气爽的淡定;甚至,你可以哪儿也不去,在自家阳台里,搬一靠椅,泡杯绿茶,沐着春阳,想坐,随你,想站,也随你。
裁剪春光,把它披在身上;裁剪春光,把它藏在心里……这时,你会发现,浪漫就是和谐蚌壳里包涵着的硕大珍珠,春光正是那珍珠光环放射出的道道神奇诗意。
关于严寒的文章8:风雅御严寒
文/娄丽萍
冬至是古时一个很重要的节日,除了吃饺子的传统,在岁月的变迁中,古人也有数九、画九、写九的习俗。
早在公元550年南北朝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数九的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跟外婆学会了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天气息息相关,有了这数九歌,即使不识字的农妇,也能依据数九歌,及早为家人做好棉服,抵御寒冷。而农夫们也依据时节修整好农具,为开春后的农事做好准备。这朗朗上口的数九歌,有着实用的生活美学。
相传“画九”的习俗缘起南宋爱国志士文天祥。文天祥被元军押赴京城时,适逢冬至,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临危不惧,在狱中的墙壁上画了一株红梅,九枝,每枝九蕾,每度一日,便将一蕾改缀成花,九九八十一朵梅花画满,寒消春来,他却慷慨就义。为纪念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后人逐渐演变出了画九的习俗。
明朝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有这样的描述:“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明朝杨允孚有诗:“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其自注云:“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九九消寒图的形式多样,对于不擅画者,也可以画铜钱,在八十一个方格中各画一圆即铜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不只为消遣,农人据此可预卜来年收成的丰歉。
清人入关后,画九的习俗也传入了清廷,并逐渐演变出“写九”的习俗,清道光年间尤为盛行。清朝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道光初年,御制‘九九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字皆九笔也。懋勤殿双钩成幅,题曰‘管城春满’。”管城春满,即笔成春满庭之意。写九也有写九体对联的,如上联为: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下联是: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还有做消寒诗图的,全图每九诗四句,共三十六句。
数九、画九、写九,前人以风雅御严寒,让漫漫冬日不再难耐,颇富生活情趣。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冬日的娱乐丰富多彩,但借此古人意趣,颐养心神,静气遣兴,也是诗意的栖居。今年冬至,我在写九的同时,自创了“读九”的计划——每日读九页书,待九九八十一天后,待庭前垂柳,绿绦满枝,我便文思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