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后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以后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以后的散文1:紫阳水色

文/高一宜

穿过终南山隧道以后,眼前豁然开朗。许是因为太久的黑暗,扑面而来的阳光显得格外刺眼。山上是葱茏的翠色,层层叠叠,一路皴染,云雾缭绕,恍若仙境。原以为翻过秦岭应该就是平原,谁知山连着山,刚出隧道就又进去了。车子穿梭在高速公路上,人在山间绕,水在脚下流。这些清澈透亮的溪水最终汇入汉江,浩浩荡荡向长江奔去。

我们来到了大巴山南麓的紫阳。大自然赋予了紫阳山以灵秀,水以灵气,人以灵韵。

这个深藏在大山中的小县,汉水逶迤而来,如同江南的女子,钟灵毓秀,蕴藏着别样的风情。一座座小楼依山傍水,吊在半山上,看得人心尖儿颤颤的。街上随处可见闲适的人群,商贩走卒,农夫山货。茶肆里回荡着古典的乐曲,晃晃悠悠,缠缠绵绵。紫阳美得像一幅肆意随性的山水画。这幅画没有诗人可以留言题诗,因为任何言语都不能形容她的风华,她的旖旎。这里不单单有景色,还有生活。

黛色的山峦远远望去空灵而迷蒙,一袭的碧色,深浅不一的植被庄严地卫护着脚下扎根的土地。有泉水从石隙中缓缓渗出,它们像是完成了一种联络,又像是与生俱来的默契,穿过层层矿岩,最终汇聚成了涓涓细流。

一滴水不需要知道自己的来与去,它们如同大山里从未走出的小镇姑娘,干净纯洁,无一丝杂质。它们循着身体的本能,在自然的引导与召唤下——向下,向下。每一滴水的命运迥异,有的很快被蒸发,有的汇入溪流,有的则遁入地层的深处,等待几千年后的召唤。恍惚间,我似乎听到了冰冷而柔软的水流途经圆润世故的石头时发出的“叮咚”声。数千年后,这些水的精灵透过裂隙汇聚起来,奏出欢快的乐章。而更多的精灵,我看不见的,则流向了更多不同的地方。小羚牛晃着犄角完成了早晨的第一次汲饮;游者掬起一捧清澈的溪水冲洗游玩的疲惫;茶农砌出一壶滚烫的热茶,一时清香四溢,漫山遍野都是甜丝丝的味道。

这里产富硒茶,也出富硒水。紫阳的富硒茶远近闻名,这些茶叶是由紫阳的好水滋养的。茶是茶中的精品,水是水中的贵族——天生丽质,经历非凡。这种水经过7500年的岁月沉淀,在漫长与无声的等待后与玄武岩中的硒元素联姻,层层过滤,成为一种对人体大有裨益的甘泉。

陕南的初秋是炎热的,阳光毫无遮拦的直射让我产生了眩晕,仿佛置身绿色泛紫却强度惊人的日光中。山很静,云也很静,没有一丝风儿。山间有清泉流淌,春往秋来,不知吞咽了多少危石?泉水淙淙潺潺,脚下是幽深的峡谷,峡谷的深度便是它跌宕的历程。这样的山,这样的路,这样的水——也只有在秦巴山地,在紫阳硒谷了。

关于以后的散文2:烧红薯

文/陶陶居

中秋以后,红薯陆续上市,街的两边,不时可以看到有卖蒸红薯或烧红薯的小摊。蒸红薯时,把生红薯洗净一蒸就成。那烤红薯不仅甜,还特香。我看见店主们大都是用一个大铁桶,里面用煤生火,盖着块薄铁皮,把干净的红薯排到铁桶的内壁周围,让热气慢慢地烘,软了便熟了。远远地就能闻到烤红薯特有的香气,这香气每每要引得我停下来,花上一两毛买上一个,慢慢的享受。

小时候,红薯种得比现在多,主要是那是稻谷的产量不高,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就大面积的种红薯,一亩田大约能产红薯几千万把斤,十数倍于稻谷的产量。红薯的吃法也是以蒸为主,或是混在饭里汽(也是蒸),吃得多了,就有些胀肚子,好放屁。

红薯即使餐餐要吃,也不是很多,不便窖藏,储存就是个问题,我们家的红薯都是放在糠头围子里的。“糠头”就是风车扬出的秕谷,堆放在柴灶前,用土砖就墙角砌一长方形的圈子,这就是糠头围子,糠头吸湿通风,红薯放在里面不会烂,慢慢地蔫了,还怪甜的,成了孩子们上好的水果吃食。

每到放学,肚子里“哗啦哗啦”响,一股酸水直往上冒,走到家,拿起红薯就啃。挨到烧饭,总要挤在灶前帮妈妈烧火,把草把扔进灶膛,用根棍子拨空,让草燃得旺些,偷空把一两个小红薯扔到红灰中,让灶火“烧”。等一段时间,估摸熟了,用烧火棍拨出来,稍冷,便迫不及待地抓起来,用两手倒夹着抛来抛去,象棒操一样,边抛边哈,吹去外皮上沾的灰屑,也使红薯冷得快些,等待可以入口的时机。这温热的烤红薯比又冷又硬的生红薯吃下去要强得多了。烧红薯比现在的烤红薯更香,大概是柴草烧烤的缘故,也可能是儿时美好的记忆作祟。

以红薯为饭食的年月已成为过去,红薯成了一种菜,还金贵起来,有时为了尝鲜,我买些回家出来,佐上葱花调料,但妻子和孩子很少下箸。每当有红薯上市,我就静静地坐等她们放碗,我好包下那一碗红薯,间或拿上一个去火上烤着吃,妻子起初有些纳闷,慢慢地习惯了,认为这是我的一种嗜好,轮到她买菜遇上了总会买些回来,只是吃红薯是我一个人的事,妻子便也懒得费心切煮了。

儿时的记忆会随着岁月的远去而愈加光鲜,不知道我的孩子会对她今天的生活留下什么样的记忆,待到我现在这般年纪,孩子会有怎样的生活,我不知道,也无法想象。

关于以后的散文3:雪中花

文/张蕾

小雪以后,天气一日日冷下来,冷雨敲窗,先吻了窗台上的菊。

有多少人家的窗台上,菊在守望?守望那一窗灯火。有一户人家,帘内的黄昏那么暖,桌帘下藏着红红的“火笼,”一家人围坐桌旁,看电视,嗑瓜子,聊天,倾着身子取暖,只有一个不怕冷的孩子正在桌旁一笔一画地写着作业。

菊开在阳台上,在一个圆圆的花盆里端坐着,密密的一丛,如几个娇憨的小娃娃搂抱成一团。在这个冷雨飘飞的日子,菊隔着木门上的一块纱帘远远看着屋里的一切。这个阳台还是老式楼房的阳台,没有用玻璃封闭。菊身上落了一层雨,雨丝,是斜着飞来的。菊瓣上湿泠泠的,犹如挂着晶莹的泪滴,可那不是清冷的泪,更像是沾染着清晨的露,清爽而新鲜。

菊没有什么香气。没有什么芬芳能透过窗纱钻进厅堂。所以没人会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注意它,想起它。因为它不惧冷,不会在严冬里死去,更没有人会把它宝贝似的抱进屋内,温暖它。由着它灿烂,由着它枯萎,由着它在寒风中瑟缩,由着它在冷雨中绽开吧。

今夜,没有人来赏菊。

如果来到阳台上,凑近它,会看到雨水洗过后的花朵分外洁净,手指轻拈,丝丝缕缕,如脂柔腻。再凑近它,一种苦苦的味道,教人想起蒿类植物。菊的叶子就像一种蒿子,齿状,像艾蒿,给人莫名的好感。有些植物和花草,是人世的良药,医肉身之病痛,也解心头之忧苦。

闻过了多少花的香,唯有菊,是苦的。苦得清,苦得远,苦得所有的芬芳都远离了此身——站在菊旁,想起这一路,许多的过往清晰回放,有一些泪,必是要流的,钻进嘴角的味道,苦得像菊。不知不觉,半月过去,菊,还开着。大雪的寒气,仍没有惊骇它。这日晚,天空飘起了细细的雪粒,经过这户普通人家,看见那菊,仍好端端地,稳稳坐于一个白瓷盆中,将一抹灿黄开在萧萧风雨中。

关于以后的散文4:人生的驿站

文/赵春华

1

当一个人长大以后,就如同小鸟长上翅膀飞了,飞离母亲和故乡的怀抱,飞离自己出生的摇篮和那温暖的小窝,踏上人生的万里征途,开始自己去闯荡了,跋涉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战胜多少艰难。

不是在家的时候了,每天都在母亲的身边,都有母亲的呵护,一切都要靠自己,痛苦的时候自己安慰自己,烦恼的时候自己宽慰自己,劳累的时候自己体贴自己,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也有自己的一方天地,那就是贫民窟似的一间小屋,打工以外的时间都呆在这里,这里是我人生的一个小小的驿站,很简陋,但是很温馨。因为它现在暂且属于我自己,属于我的世界。

2

其实哪里不是我们人生的驿站呢?除了故乡是我们生命的港湾,是我们人生起航的海岸,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需要停留,有的时候停留的时间长一些,有的时候停留的时间短一些。我们工作或学习的每一个地方,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公司,国营的私营的,只要是我们呆过的地方,都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驿站,我们的生命都会在那里留下印记,留下我们人生的足迹。

在我们停留的每一个地方,每一座驿站,都会遇到很多的人,有的人成为你的朋友,有的人只不过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过客,当然成为朋友的人很少,更多的是过客。其实就连你自己不是在众多人的眼里不也是一个过客吗?

3

一切都没有什么,不要把任何的人和事看得那么重,当然也不要看得那么轻,人生就是这样,很多的东西都会成为过眼烟云,但值得你珍惜的你就要珍惜,值得你铭记的你就要铭记,不要把什么都忘记,都抛弃,你也忘记不掉,你也抛弃不掉。那些难忘的人,那些难忘的事,不是说忘记就忘记的,不是说抛弃就能够抛弃得掉的。

当我们不断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走的时候,当我们离开一个驿站又奔向另一个驿站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反思自己走过的道路,都应该回味曾经停留过的驿站的那一缕值得回味的芬芳,那些真诚的面孔,那些热情的帮助。当然我们应该忘记那些让我们不愉快的事情,使我们不愉快的嘴脸。

4

对于一个从故乡农村走出的孩子,从那座质朴的庭院飞出的小鸟,他在故乡以外的地方,在一个繁华的都市,真正找到一个停靠的港湾,真正能够歇息的地方,那就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他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写着自己的诗,写着关于人生、关于故乡的篇章。

其实对于他来讲,这里还不是他生命中真正的港湾,也只是他人生旅途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驿站——因为他生命中的真正港湾,真正的海岸,还是他的故乡,是那故乡的田野,故乡的山川,故乡的庭院。都市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驿站。

关于以后的散文5:话说“四老”

文/周汝国

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最担心的是什么?我想绝不是金钱,也不是吃穿,而最怕的是孤独和寂寞。因为现在城里人有社保,农村有补助,人有医保,吃穿不愁,而愁的是不好玩。我给老年朋友总结了四句话:“人老了最好要具有四个条件,一是老伴,二是老友,三是老窝(房),四是老窖(指存款)”。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他们为事业而奋斗,为妻子儿女而努力,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也是为改变家庭落后面貌而拼搏。有的长年累月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回一次家,有的三五甚至十年八年才回来一次,平时和家里的交流只是一封信,一个电话。也有的虽工作生活在本地,但平时太忙,身不由己,常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儿女难得见一次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老了不是病魔缠身就是双腿不便,两眼昏花,耳朵不灵,所以人老了,必须有一个伴。

现在农村有医保、城市困难群众有社保,大病有专卡,小病要报销,日子好了,退休后离开了单位,失去了多年相处的老领导、老部下、老同事。回家带孙子,现在独生子女,有钱人车接车送,像个少爷公主,爷爷奶奶成了服务员,孙子大了在学校住读,老伴要给媳妇做饭,二老各住一方,孤苦伶仃,特别是到了另一个城市去以后,一切都很陌生,很难碰到熟人,如果有一天在异地见到一个老乡欣喜若狂,热泪盈眶。人不能离乡,鸟不能离林。人老了特别希望有几个老友,喝喝茶,摆摆龙门阵,你看现在同学会、战友会、老乡会、知青会搞得轰轰烈烈,有的60岁还不服老,擦脂抹粉,穿得花枝招展,唱歌跳舞,爬山打球,锻炼身体,喝点小酒,打点小牌,心情舒畅。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鸟有窝儿,人要住处,儿子成家以后各有各的事业。当然,租房也便宜,不过最好还是要有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钱也不能吃光用光,多多少少要有一点积蓄,防病抗灾,扶贫济困。

每个老人的情况各有不同,不一定都要具有“四老”,但是只要我们把钱看淡些,心放宽些,生活简单些,朋友就会多些,你就不会寂寞,就会找到快乐。

关于以后的散文6:远处的村庄

文/唐福德

直到多年以后,村庄的年龄仍然在自由重复。

——平静、安详、幸福。

村庄的呼唤已经日积月累。村庄的往事,依然刻骨铭心。

晨钟暮鼓,或者节外生枝的琐事,在通往寨子的路上一一呈现,像房前屋后的植物,拔节的声音于风中层出不穷。

我在远离村庄的城市,很多时候都会陷进一些鸡毛蒜皮的内心深处。电视剧越看越多,画外音越来越少。

我避免提及车水马龙的喧嚣。在霓虹灯闪烁的夜晚,再高一点,我才能看见月光失落已久的虚构,加上传说,我的夜完美如初。

村庄都在远处。

用农事说话,用山风做梦,用劳作照亮一生的幸福。

城市是村庄遗留的血统。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牢记她们,牢记她们曾经轻飘飘的旧梦。而现在,我总以为自己已经唱完了百年之后的老歌。坐在秋天的阳光下,我渴望一种轮回,支撑我回到村庄初始的风花雪月。

一盏松灯,一壶粗茶,一本泛黄的记忆。推开纸糊的窗,正好看见我简单、粗糙的前生。

村庄的鸡鸭、牛羊和常见的一只黄狗,在炊烟纠缠过的空白处,随随便便地抖一抖身子,听见的都只是地老天荒的讲述。这是城外的村庄,灵魂犹如一页传世的书稿,天空是开头,大地是结尾,中间是我们一生相互的依靠。

提及今生,村庄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村庄的誓言忽隐忽现。

某一天,我们的约定终究会恍如隔世。

走出了小巷后的那一瞬间,我们注定要经历一场不一样的短暂,或者漫长。

直到多年以后,村庄还在城外,幸福和安详,时光和愿望,以及比远方还遥远的那些梦想,一直走不出我单薄的怀抱。

关于以后的散文7:秋天的色彩

文/李学强

秋天是蓝色的。初秋以后,天空仿佛一块硕大的水晶,湛蓝明净、高远旷达,让人豁然开朗。走入秋天的田野,风变得干爽,好像挤去了夏的水分,驱赶了沉闷与溽热。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啾唧。蓝色的天空让人感觉到心是自由的,身体是轻松的,情绪是宁静的。

秋天是绿色的。玉米丰收在即,她们着一件绿色的褂子,娉婷着,摇摆着。冬瓜硕大匀实,菠菜绿意欲滴,小白菜碧绿青翠。风起处,杨柳叶片噼噼啪啪,满眼的绿意。蝴蝶在丝瓜上跳舞,在篱笆上翩跹,越过矮矮的墙头,遁入另一处花丛。常青藤不断地攀附,翠绿的叶子四周点缀着细碎的花儿。

秋天是红色的。枫树在微风中颤动,叶子有的完全变红,有的半黄半红,远远望去,像一团团熊熊的火焰。大枣儿裹上红妆,苹果笑红圆脸,人们鼻端飘来馥郁的果香。石榴咧着嘴,柿子橙色中散发着红晕,像饮醉了酒,随风摇来摆去。

秋天是黄色的。野菊花漫山遍野,铺满整个山坡,香气沁人心脾。农家场院中晾晒着黄豆、谷子,黄得耀眼,黄得醉人。银杏叶镀上饱满的金色,蜜蜂嘤嘤嗡嗡,在叶丛中寻觅。阳光好像一张金黄的煎饼,老人抱着小孩,晒着暖暖的太阳,草地变得一片金黄。

秋天是白色的。云朵像羊群在空中吃草,棉花在田间怒放,一畦一畦白到天际。红薯被铁锹深挖出来,浑身上下粘满黑色的泥土,土壤湿润而清新,芬芳的气息沁人肺腑。溪流在低洼处悄悄流淌,底下的鹅卵石圆润光滑,被洗涮得一尘不染,映着清澈的水流,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

秋天还是紫色的。菜地里,秋茄子紫得锃亮,晃人的眼。角落里的牵牛花伴着秋风,紫紫的色彩,仿佛紫色的肥皂泡,浮飘着一串串紫色的梦。

秋天是静谧的。天地悠悠,风过耳,清风凉爽得让人精神抖擞。没有鸣蝉的聒噪,只有墙角蟋蟀的低吟,没有青蛙的喧嚣,只有堤岸月色的朦胧。明亮的灯下,夜风弹奏树枝的长弦,优美舒缓的旋律,让人撇去浮躁,静下心来翻一翻久违了的书。

秋天是明朗的。窗前,绿意渐渐淡了,浅了,阳光透进来,先是一缕缕,再是一片片,不知何时再看,地面已是一地的明晰。没有阴暗,不再炙热,房间里盛满清新的诗意,秋,满载着人生的憧憬。

秋天还是缠绵的。叶子在半空中盘旋,花朵一瓣接一瓣凋零,它们与母体吻别,缱绻不已。一阵疾风扫过,才无奈地贴到地面,幽幽地睡去。

秋又是温柔的。雨丝轻盈、柔绵,不急不躁、细细腻腻。一场雨能下上几天。

秋天是一首金色的诗。谷穗喃喃低语;菊花热情果敢,枫叶奋力燃烧。秋,饱满而丰盈,秋,绚丽而灿烂。

秋是一幅绝美的画。奇峰罗列,林海无涯,云雾迷蒙。小桥下响着流水,村庄伴着炊烟,树木陪着野花。大雁排成美丽的人字,云端坠下几声清脆的鸣叫。秋,多姿多彩而又情趣盎然。

秋天唱响一支悠扬的歌。走过春的稚嫩,夏的热烈,秋慢慢成熟。秋,缤纷多彩,绚烂多姿,物产迷人。

我打开行囊,用照相机,用手中的笔,记录这美好时刻。春有春的美丽,夏有夏的精彩,冬有冬的诗意,走在秋天,品味美好。品味秋天也是在品味人生。

关于以后的散文8:好评

文/温迎春

自从升级做了妈妈以后,我也加入了浩浩荡荡的网购大军。网上买东西,看不见又摸不着,只能靠自己判断,我是个理智的人,轻易不会被店家的宣传和吆喝蒙蔽双眼,与此相比,我更相信来自顾客的评论。要是好评如潮,我会毫不犹豫地下单购买;看见几条差评和中评,我会头也不回立刻走人。

前不久,打算在网上给女儿买一个简易衣柜,选来选去,终于选好了一款,颜色样式我都很满意,价格也不贵,打开下面的评论看看,几乎全是好评。不止是好评,还有很多人附带好评,把安装好的柜子拍好照片传了上来。有图有真相,更有说服力,看到这些,不下单还等什么呢?我二话不说马上下单,生怕迟疑半刻宝贝被人抢完没有了。

等我充满期待收到快递,打开箱子,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我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只能安慰自己:只要衣柜好,气味慢慢就会散。等到老公回家安装好柜子,我跑去一看,和我预想的效果相差太远了,无论是颜色,还是材质都没有评论上说得那么好,真是一次失败的网购。

不知道网上那些好评是怎么来的?难道是我这个人太挑剔了?

不满意归不满意,好在凑合还能用,又没花多少钱,也不值得退换货。评论我不想写了,听朋友说她有一次网购给过一个中评,结果店家隔三差五电话问候,硬是让她把中评改为好评才罢手,我可不想让这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再说开店做生意都不容易,随便点个好评吧。

本来以为这次不满意的网购到此就算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我收到了一条短信:“亲,衣柜给好评并且配上您安装好的照片,我们返现十元。”收到短信我心里的疑团终于解开了,原来好评就是这样来的呀。

给不给好评呢?说实话,我不想给好评,可是收到短信的一刹那,我的心里还是动摇了一下:十块钱虽不多,好歹可以给女儿买棒棒糖,也可以帮我减少受骗的损失。那些给好评的人大概和我的想法相同吧,看来以后网购可要睁大眼睛,连好评都不能一味相信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