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灯光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灯光散文1:夜
文/马三慢
才八点,村子里就几乎没了灯光,只有中间一家超市还亮着大灯。爷吃过晚饭坐在超市前搭的棚子里抽旱烟,超市老板端着碗站在旁边吃面。我拿着手电筒去村东头姥爷家,过了超市,前面就真的漆黑一片了。好多外出打工的,房门上了大锁,有的一年才开一次。牲口也都关进了圈里,只能偶尔听到几声狗叫。不远处蹒跚过来一位老人,竟有几分惊悚。
到了地方,老两口正在吃饭。半年多没见,姥爷借着酒兴,和我唠了会家常。每次和他们聊天都能听到一些不知道或者没想到的事,谁家长谁家短的。尽管跟我没什么关系,不过想到一年也就见几次面,还是饶有兴致地听着。小表弟也跟着姥姥从城里回来,村里乐子少,他对我拿的手电筒都起了兴趣。叫来门口两个玩伴,攥着手电就跑到门外去了。
姥姥洗了点葡萄,我不怎么爱吃,还是挑了几个红的慢慢剥皮。都入了秋,家里的蚊子还是不见少。除了数量多、声音响之外,就像村里的人一样憨实,抖手抖脚都吓不走它们,认准了一个地方就非在那钻,所以打起来很顺手。点蚊香也是杯水车薪,一来老家的屋子很少关门,进进出出的很随意;二来草木多,养蚊。
坐到九点,我起身要走,姥姥让姥爷送我到大路,说是这附近刚死了个老人,怕我害怕。其实不说的话可能更好。到了大路,我让姥爷回去早点休息。路上已然没了人影,超市的大灯也熄了。中学时晚自习回家也算是走惯了夜路,不过村里的夜色显得更有穿透力,能触及到心灵深处原始的不安。所幸村子里的路比以前好走的过,告别了之前的“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不过,路好了,村里的人却渐渐少了。剩下的都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人,带着他们外出打工的孩子的孩子。
村子已经没了之前的乡土气息,连土都快没了;如果说它正在向乡镇进化,却又不见乡镇的热闹,有种四不像的感觉。再加上几乎每年一次的洪水(老家位于淮河的泄洪区),想回家务农致富的也没法子。整体感觉就像集市发廊里出来的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瘦弱青年一样,给人一种尴尬的无奈。
第二天一早赶班车回城,爷送我到村外的大路上,也不知道是第多少次了。站在路牙上,周围是金黄的稻田,已经有人在田里劳作了。比起村子里的空荡,稻田的景致加上早晨的清风让人舒服了许多,也清醒了许多。爷不再像以前那样交待我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从上大学开始经常嘱咐的就是要吃好、睡好,好好为人处世。这是一辈子的学问。
中午到家,先是去泡了个大池澡,下午补了补觉。不想看书,也懒得上网,打开电视搜了一遍也没什么想看的。朋友圈里有人在山东海南,有人在异国游玩;有的刷着代购,有的在默默考研;低年级的在重复着去年、前年我们发过的动态,刚毕业的又重复着去年毕业的说辞,只是时空不同罢了。曾经以为独一无二的经历却在不断被模仿,也即将模仿着别人。
秋天的夜来得早,但城里似乎就没有夜。晚八点,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
骑车出去转转,家附近新开了万达,去年的几块空地竖起了高楼,目之所及也只是马路这边到马路那边,像是被围起来一样。市区的路况跟白天比没什么两样。夜市两头已经延伸到了主干道,每次路过都要提防着别有突然冲出的小孩或者电瓶车。
夜店前的人行道上排起了车龙,三五成群的俊男美女倚在路边的护栏上闲聊;大排档更是星罗棋布,觥筹交错、赤膊红妆,空气中的油烟味像是凝固了一样,蒙在人脸上撕都撕不掉。公园也被广场舞大妈的音响攻下,我倒是挺喜欢坐在旁边听歌,至少没尾气、没油烟。
过了老城区,才算慢慢静下来。泉河沿岸早些年治理出了一条绿化带,美其名曰“泉河风景带”。坐在河边人工铺设的木板上,能闻到淡淡的水气。这到让我想起了老家的一小段淮河,小时候我总以为过了河就是河南,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六安。然而颠覆的又何止是这些。
哲学上讲:你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你内心的投影。如果换个心情写,修改一下措辞,那么村里的死寂可以是一种“悠然见南山”的祥和,城里的喧嚣可以是一句“弥漫着世俗的烟火气息”,立马就从一个“悲观、避世”的文艺小愤青变成一个“热爱生活、传递正能量”的阳光青年。第二天照样可以睡到八九点钟,看看电视上上网,一天两顿饭,晚上看部电影、刷刷动态、搜搜附近的人,然后睡觉。不过,下次回村里还是会感受到同样的死寂,在城里出门还是要捏紧车闸,必要时还得捂住口鼻。现在流行说“正能量”,跟人聊天时,稍微提点负面新闻,说两句真实想法,就立马会被那句妥协金句搪塞得哑口无言:“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是个怎样的时代?这是个男男女女满嘴跑生殖器却丝毫不会脸红的时代。
友人讲:现在大家不爱听悲惨。谁爱听呢?没人爱听。那怎么办?琢磨了千把字,得出个快要腐烂的结论: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个人的感受而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那怎么让它变得更好?重任还是交给零零后或者我们的下一代吧……
至少在中国,白天黑夜是正常交替的,所以不用我们操这么多心,再黑的夜总会过去的,多正能量!
灯光散文2:温柔的灯光
文/高阳
高三一向被称为“黎明前的黑暗”。这种黑暗,不仅仅没有光亮,而且是沉闷的。黑暗中的我不奢求太多的光亮,一点微弱的灯光便使我倍感温暖。
人在高三,身不由己。开夜车,对于我来说是每日必做的功课。夜幕降临,明月悬空,星星眨眼,我不断地演算数学题,分析英语语法,温习历史教材。而此时,早已是万籁俱寂。寂寞像毒蛇,慢慢侵蚀着我的心。可是,妈妈房间里的灯光,却让我感受到莫大的安慰,因为孤独奋战时,有一个人默默陪伴着我。有时候,学习到困倦时,我不知不觉地就伏在书桌上休憩一会儿。再次睁开朦胧睡眼,发现灯光依旧,我一下子就有了动力。灯光,给了我奋斗在高三前线的无穷动力。
高三在,灯光就在。夜晚,有好多次,我推开妈妈房间那虚掩的门,在微弱的灯光下,我看见睡着了的妈妈:她缩在沙发上,身体半弓;也许是冷的缘故,妈妈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插在双腿中间,整个人在灯下显得疲惫不堪。每逢此时,我总感觉是那么地揪心。我低声唤起她,她猛然睁开眼,迅速坐起来,说:“啊?我怎么睡着了?你饿了吧?喝牛奶吗?”我急忙摇摇头,但泪已流向了心里。
黑暗来了,光明还会远吗?经历了黑暗的洗礼,我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大学,远离了那微弱却温柔的灯光,取而代之的,是大城市彻夜不眠的华美亮光。大学的新鲜,生活的诱惑,我似乎没有了方向。难道,黑暗再次光临我的生活了吗?不,一定不是的。曾经的黑暗生活,因为有了温柔灯光的陪伴,有了妈妈的爱相随,我有无尽的动力。现在,我远离了妈妈的温柔灯光,可我不能停滞不前,我要带着灯光的动力去拼搏。
鸟儿羽翼丰满时会离开它的父母。我长大了,总有一天也会离开我的妈妈,离开她的温柔灯光,但妈妈永远是我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曾经的温柔灯光,教会我前进,给予我动力。想起那温柔的灯光,我有什么理由过颓唐的生活呢?大学生活的开始,并不意味着放松人生的开始。有妈妈温柔的灯光陪伴,我相信我会重拾前进的动力,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哦,温柔的灯光,虽然远在他乡,虽然有时迷茫,但我看到了妈妈温暖的笑,疲惫的眼和那房门中射出的温柔灯光,更看到了母亲的爱。携着这缕光,带着这份爱,怀揣着希望,我将继续拼搏!
灯光散文3:浮生
文/张 筱
橙色的灯罩,橙黄灯光暖韵中,一本泛黄的书被右手翻开。这样,就看到了几幅美妙的插画:仕女采莲;童子凝花;书生仰首……画中的那色彩、意境其实不必细述,仅从我陈述的字面,这美妙的诗情画境就在观者心中漾动开来,与个人生命的历验、情节、情境相融合;说不定,观者在一刹那自已进入了画入意境深处,为人生命运感叹唏嘘。
听着身旁轻微的熟悉的鼾息,读着《浮生六记》开卷《闺房记乐》,心中缓缓升起甜蜜意味。那一时刻,我感到真是幸福着自已的幸福。
合上书,关上灯,闭上眼。当我想入眠时,心却心猿意马起来。是呀,“浮生”,于生命,这是多么熨贴的一个词。我感到了轻、感受着慢、感觉着空浮的无量。觉得在这无边的黑色中,生命是轻的,灵魂是轻的;感到身体就是一叶扁舟,缓缓地起伏着,寻找方向、寻找灯塔、寻找彼岸……这些如同情景剧的碎片,被“浮生”这个词在当下串联起来,把我所有的过往连接了起来。人生若梦。可是,在我要入睡入梦时,却辗转反侧不能入寐。
就是在此状态中,眼前又浮现出顾长卫导演的电影《立春》的一些片断。几位追求艺术的青年人灰暗的人生命运,勾起我心头许多惆怅。我深知,那是与我同代人——过去的岁月里整整一代文艺青年的命运。假如放到今天,她和他们的舞台会更大、艺术天地会更广阔,她和他们的命运也许会重写。可是,人生没有假如的期许。对于她和他们的人生、命运,我没有放在道德的经纬上来考究,如果那样做,我感觉自已才是不道德的。
在小城几位文艺青年中,我最欣赏的还是被小城居民诟病的跳芭蕾舞的胡老师。为了艺术,他不惜向他所衷肠的异性知音下跪请求与其假结婚,他不惜以极端的被视为不道德的方式来打破人们对他的的偏见。当他在她去探视时,他用监狱发的布鞋立起脚尖仍然面带微笑跳舞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憾着。也许在别人眼里,选择跳舞是他人生的不幸。可是我分明看到艺术带给他的是快乐,他所热爱的艺术与他的生命连结在一起。
的确,对于这个世界,我不过是一个过客。正如鲁迅先生《过客》中的情境。但无论对错,从不言悔。这是我的生活态度。对于整个宇宙,我只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微尘。好在我知道自已喜欢什么,因为什么而快乐。这就够了。
夜很深了,也很静。我数着自已的呼吸,慢慢安静,慢慢地入眠。
灯光散文4:灯光
文/贡发祥
而立之后,对于灯光的反射越发复杂起来。常常怀念曾经出现在我孤独世界里的灯光,像一枚印章蘸满社会的色彩刻在我的记忆里。灯光的痕迹温暖而又清晰,在心底。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个清贫如洗的农家,寒苦之形,牢记于心。那时黄昏过后,村庄就暗了下来。为了节省煤油,父母出去劳动前,让孩子睡下,熄灭光如萤火虫的煤油灯。然后打着提灯,出门了。提灯,是煤油灯的一种,方便轻巧,是那时最常见的物什。
父母出门后,我们便蒙头睡觉,但夜太长了,中间是要醒来一二次,或出门小解。那时的农村,家家都没有锁门的习惯。夜深人静时醒来,黑黢黢的,有毛骨悚然的恐惧,不是担心强盗,而是害怕大人们说的鬼怪会突然出现,那是要命的事。从敞开的大门里,能看到高岗处有一点点微弱的灯光,知道那是大人们劳动照明的提灯的亮光。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父母,那都是非常亲切的,看到灯光,心里突然就坚强起来,而且会越发高大,甚至可以独自走出屋子,站在门口张望父母回来了没有。那时的灯光有一种力量,支撑着儿时的记忆,看着忽明忽暗的灯光,会觉得年少的自己在瞬间长大,像顶天立地的汉子,可以分担父母的负担了。
灯光在记忆里是温暖的,更是一种心灵的依靠。
煤油灯的记忆,一直伴随着乡村上学的经历。在空荡荡的乡村的夜晚,能有这样的灯光,便是温暖的。挑灯夜读,是那时心灵最好的寄托。一切都是平淡的,一切都是随心所欲的,读书也是,没有强制性的。灯下读书,在那时就是非常幸福的事了。
夜晚的乡村在煤油灯下,虽然落后、贫穷,却是安适的。灯光之外是安静祥和,是和睦珍贵的。这种感叹,只有在那个特定的时光里。
再后来,有了手电筒,方便的程度不言而喻了。手电筒的光,除了让孩子们好奇外,还能让黑夜行走的人,有了更多的安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了初中。初中的学习一般都是集中在乡镇上。村里的孩子上学,都要住校的。每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而且离家很远。和我一起上学的还有我那英年早逝的发正堂弟,每次回家必然是披星戴月。对于孩子来说,在黑夜里行走是很可怕的,一路上随时都可能因为某种响声而惊惧。为了壮胆,我们大声说话,或者大声唱着跑了调的歌。快进村子时,我们总会看到一束手电筒的光投向我们,越来越近,便听父亲叫着我们的乳名。此时,我们的神经才会全部放松下来。一种胜利感,一种战胜千难万险的胜利感,一种回家的温暖感,涌了出来。
如今夜行的时候,总渴望能与这样的一束灯光相遇,哪怕是陌生的,也算是幸运的。
灯光散文5:心有空处收存你
文/田荩
冷风轻拨着灯光冰凉的弦,这夜就没有尽头了。
远处火车的鸣笛被风撕裂着,时断时续,终于失落在无边的夜里,而思绪却被牵引着,没有尽头、没有尽头的延伸……
撩起清幽的帘子,想把放飞的心收回,却不经意遇见了你,这一瞬间,已情乱意迷。一切的故事,有了开头;一切的疑虑,再无谜底。何必,又何必还要去寻觅?
不要怨苍天弄人,天它不解情语;不要怪明月添恨,月它太多别离。阴晴圆缺,写的是天地;悲欢离合,叹的是人生,在悠远博大的天地人生之间,还说什么我与你!
伴着轻抚的冷风,大提琴悠扬而低沉的叹息颤抖成我的记忆,这如水的夜,令我无由地想起你,那么近,又那么远,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混乱的思维,颠倒的言语,难以言明的心迹。就让我做一回自己吧?!
我心有空处,收存你。
灯光散文6:大浦的灯光
文/何先金
大浦之夜,一片灿烂辉煌。
当夕阳徐徐地坠入连绵起伏的浮山,西天收起了它最后一抹彩霞时,夜幕就悄悄地笼罩了大地。在许镇镇大浦新村内,一条条街衢旁的路灯次第亮起:先是宽阔平坦的主干道两旁立着的高杆灯齐刷刷亮起来;须臾,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街巷路灯也一下明亮了。顿时,整个新村社区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倘若你注目于某一盏灯,那灯光仿佛是绽放在黑暗中的一朵白色之花,点缀在夜幕中,美丽极了。这些太阳能路灯,有的静立于社区的广场旁,有的静默在蓊郁的香樟树下,给新村的居民带来了无限光明与快乐。可不是?天气晴朗的光景,晚饭过后,在明亮的路灯下,居民有的在谈闲天,有的在漫步,有的用小车推着幼儿在消遣,呈现出宁谧而和谐的景象;还有一些追寻健康时尚的妇女,在文化广场锃亮的灯光下,踏着轻快的乐曲,跳起广场舞,幸福写满她们的脸庞,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欣赏。她们沉浸在如水一般的灯光中,动听而节奏明快的乐曲声和观众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其乐融融-----多么温馨而美好的新村之夜啊!
大浦新村旁的浦西湖西岸,高高竖立的路灯散发着柔美之光,照亮着修长而洁净的环湖路,好似荷兰画家弗美尔的油画。隔岸观看,灯光映射在泛着微澜的湖面上,一闪一闪,跳荡着晶莹的波光,迷离而娴静。倘若空气湿润,地面的水汽与湖中的簿雾升起交织,给这些路灯裹上了一团朦胧的光晕,呈现出迷蒙而空灵的景致,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美的享受。
“灯光胜明月,心怀追少年。”我每每散步于此,看到这些锃亮的灯光,眼前总会出现与少年时所见油灯对接的情景。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每俟天黑,大浦人家的屋内就点起了煤油灯。灯是用空墨水瓶装上煤油,在上面用粗线穿插作灯芯做成的。点燃后,如豆的灯光仅能照亮一小块地方。那是计划经济的时代,煤油按人头凭票供应,为了节省点滴煤油,所以天不黑透,农家是不点灯的。同时,灯不仅不亮堂,而且点得时间稍长,空气中就飘浮着黑灰。孩子们在灯下念书、做作业,妇女们在灯下做针线活儿,鼻腔里总会吸进一层灰。有的人家为节省灯油,天一黑就干脆睡觉。后来,虽然用上了好一点的罩子灯,但村民们还是要把灯光调小一些,尽量少用煤油。及至七十年代,大浦人家终于通上了电,然其时依然贫穷,村民们仍舍不得多出电费,使用的灯泡瓦数都很小,拉亮后也好似红虾。斗转星移,时代嬗变。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春天终于来临。村民们渐渐富裕起来,家里才真正用上了大一点的灯泡,有的人家还点上了日光灯。不用说,灯是越点越亮堂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大浦又搞起了亮化工程,连道路上也用上了路灯。它不仅点亮了大浦的夜晚,也点亮了大浦人民的幸福生活。
大浦灯光之美,更在大浦乡村世界旅游景区。是的,夜幕降临,这里华灯齐放。且不说紧倚乡村世界205国道上那一溜靓丽的高杆灯,单那农业文化广场上的一盏盏明灯,放眼望去,一排排,一列列,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整个广场被照得一片雪亮。那青青的翠竹,那馥郁的桂花树,那花坛内艳丽的花,那棵棵如盖的香樟树,那遒劲凛然的铁树,在或现代时尚或古朴典雅之灯的灯光照耀下,色彩显得益发苍翠和秀美,赏心悦目;那悬挂在树上的红灯笼,也被映衬得更加绚丽与喜气了。还有那“大浦绿洲生态餐厅”、“现代农业育秧育苗工厂”等宏伟建筑四周屋檐上的霓虹灯,像一条条在夜空中流动的彩河,流光溢彩,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浪漫意境。它们与广场上静美的灯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尤其叫人欣赏不尽的是,那偌大浑圆的“海啸体验馆”,在夜色中,色彩变幻,时而浅红,时而嫩绿,时而蔚蓝,时而淡紫。遥遥望去,它好似一颗硕大无朋的半圆形彩色宝石,镶嵌在美丽的浦西湖畔,叫人叹为观止,浮想联翩。
大浦之夜,宁馨而和美。这里千百盏的灯光,明亮而色彩斑斓,汇聚成了一片灯的海洋,疑是银河落九天,蔚为壮观。散步在大浦乡村世界景区和新村社区的灯光大道上,不禁使人生发出一种“天上人间”的喟叹。
我爱大浦的灯光!
灯光散文7:绿纱草原,火热天空
文/木妮拉
灯光朦胧上,微风着摇曳,屋里舒适而暖和,轻轻浅浅,这一切催生出我内心波涛般的情感,对着满厅堂的客人,伙伴们用冬不拉为我伴奏,我可以肆意的走近每一个的身侧,或是心扉,诗意和欢乐震颤着周围轻缓的风息,让空气融化成花香慢慢的进入每个人的胸膛。
草原人是爱骏马的,少时将会被大人们放上马背,可是我知道它并不只是名字意义上的马儿,它是草原人嘴里唱出的精灵,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同伴,是我童年可以带我去驰骋远方的伴侣。哈萨克族的谚语中说道,不要用皮鞭打它,要用真理说服它。人们渴望心与心的交流,我想动物也是亦然。
草原人每天清晨会在白杨树林里散步,会在草原里徜徉,牵着骏马,做一个美梦,黄昏一到,或者只要我想,沿着树林中小小的溪渠就会找到远方的诗。
当夜晚上灯时,音乐响起,从窗外橘色的暮光中走近一张张熟悉可亲的脸,他们进到屋子里端坐在绣满花卉图案的壁毯下方,面颊上满是喜悦的笑意;这是属于草原人才明白的乐趣,于我而言,是温梦里的歌谣,吟唱着歌谣牵动着无言的情思。
当我进入城市,走近山城重庆,温顺诚恳地向那座一到风沙时节就变浑浊的城市张开怀抱,勇敢面对它的鞭打和抚慰,奔向属于我的远方,身后就是黄沙,以及我的情丝万缕。
辗转难眠时很难进入梦乡,但梦乡里我最自由,能瞬间去我最想去的地方。
任骏马在绿草上飞驰,带着我的灵魂向草原的一侧而已,却又有更多的遐想,草原是包容的,那柔软的牧草,就如书本所说般得的一望无际,但是却可以和蓝天相接,你远远地去看,他没有尽头,你再侵踏进去,就可以感受无边的柔软,有关这里,可以骑一匹骏马,把马儿的四蹄放开在草原里游荡。你还可以驱使马儿,向无数个方向奔驰,这是自由的。无论你横冲直撞,是关于青春的热血,还是老骥伏枥的豪情壮志,不论你徐徐悠悠慢览还是疾如弩箭的心,你尽管爱怎么就怎么,不用回头,也不用怀疑,草原只向你保证,你根本不会忘记草原的洒脱。它可以任牛羊在绿草间漫步,可以在蓝天下拥抱自由,记得在在沈石溪的笔下,属于草原的凶猛而又忠实的藏獒,勇猛奔走驱赶擅自离群的羔羊,是那样的肆意,那样的角度在仰望天空,属于草原人的一声唿哨,便可以召唤会天边的晚霞和归家的羔羊,一声鞭响,便可以响彻天际的翱翔,那是对自由对蓝天的向往,生活就这样快乐简单。
关于天空的景色,如果你站在山底下看,天空是那么蔚蓝。你站在山顶上看,它还是那么蔚蓝,这是属于哈萨克族的蔚蓝,是属于草原的天空。
但是太阳的光线却是毫不含糊,你如果睁着眼睛去看,它就掷给你满眼的金星,你如果再闭了眼睛去看,它依旧挥给你满眼的眩晕。这是炙热的,也是高傲的太阳。
这里有数不清的动人之美景色,道不明的哈萨克族人的情思,但如果你不走近她,你是不会发现的。
灯光散文8:幽暗的路灯光
文/在海,在海边
幽暗的灯光,路灯光……
总是在清晨时分一个人走在路灯下的街道时想起你,还有你和我说起过的世事无常。你总说过往的岁月像梦一场。
其实我们所经过的人和事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我时常觉得我喜欢语文是因为她,我初中的语文老师。
那一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我走在放学的路上。风似要撕裂大地。呼呼的刮着,冷冽。你骑着自行车从学校门口出来,看到我你说:上车,我载你回家。幽暗的路灯光下你的脸恬静的像那晚的月光。你穿一件素白素白的羽绒服,带着手套的双手在嘴边哈气,白色的围巾在阴冷的天里显的异常雪白。安静的脸上笑起来带点俏皮,文静却又孩子气。风中你身上的味道,像一阵山野的清风吹过,飘着女人身上所有的那种味道。感觉像是轻涌在岸边撩人的春潮……
你骑着车叫我抱住你,我紧张的不知所措。你笑我说老师都不怕你怕什么。
情的冲动在你盈盈的笑脸中荡漾,像满山盛开的春天的花。年轻的梦,让一切都变的迷蒙,像在风里微醺的酒。
在夏日月白风清的夜晚我总喜欢一个人在学校操场走走。在那明亮的月光下,我的心情分外明朗。那时候我住在学校附近,周末深夜十点我看到你坐在学校城墙上看着月亮。我看着你并不想打扰你月亮下你恬静好看的脸。而你发现了我。
上来坐,你说。
为什么那么安静腼腆?在班上不够主动积极。
我笑着不说话。
你说我是个心理早熟,外表像个小孩子的家伙。你说我的文章很成熟,见解独到而深刻。你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成熟。但是你为什么只有语文好呢?其他成绩也要赶上。
那一年,你盛开的年纪,师范大学刚毕业就来到了这里。
我问你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小岛上教书,你说因为你喜欢大海。你带着小女孩感性的想法来到这里让我觉得可爱至极。
我问你是否有男朋友时,你沉默了。
而后你说:世事无常。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沉默的样子像一朵素雅的白玫瑰。
我叫你唱一首你最喜欢的歌。你唱起了那首我也特别喜欢的歌,《越长大越孤单》
你曾对我说,每颗心都寂寞
每颗心都脆弱都渴望被触摸
但你的心永远的燃烧着
永远的不会退缩
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
也不得不看梦想的翅膀被折断
也不得不收回曾经的话问自己
你纯真的眼睛哪去了
你唱歌的样子真好看,我情不自禁想认真的看着你。轻轻把耳边的发丝掠过的时候一脸的清秀样子,唱歌时轻轻用力的样子,微微慌乱的你。高潮时候明明害羞故作镇定的表情而本身的害羞而显得不自然,在我看来这种紧张的不自然显得特别可爱。恬静的面庞带着点无从说起的忧郁,嘴角略微翘起的模样像个孩子,在这个年纪少有的俏皮却毫无一点幼稚状态。
你要我陪你到海边走走,街道旁还是你曾骑车载我的那晚幽暗的路灯光,那晚的路灯光在明亮的月亮下格外幽暗。失去了往日的亮光。被风轻吹的树枝摇摇曳曳,斑驳的影子在路灯下晃动,像你被风轻吹的裙摆。
来到海边,你站在海岸上,海风吹起你的裙摆,长长的头发随风飘起真是好看。是我青春时候最美丽的诗句。像春风吹进罗帐伴我在梦中。
初二下学期,我转到县城私立中学上学,之后我再没遇到过你。如今我总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不经意的想起你和你冬天里的素白。还有你唱歌时害羞的样子,你被风吹起的裙摆,和那海风吹起长发飘飘的好看的脸庞。
在我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你曾经教我的学校,可是你已经不在了,回到了你居住的城市。不知道现在的你过得怎么样呢?是不是偶尔在寒冷的晚上会想起冬天里那幽暗的路灯光。如今的城市的夜灯和纷乱,是不是还依然的对生活有着小女孩般美丽的梦想,是不是依然不变的你的笑脸,或许笑容已经有了少有人懂的忧郁和在你那个本是明净的孩子的心。也许我们都终要长大你已不再是当年那样,也许你已剪了长发,脸庞也不再是当时的旧模样。
只是也许……
但是我喜欢不变的你,在我心里你还是那个那晚幽暗的路灯光和海风吹的你的裙摆长长的头发的原来的你。
这样过了许多年,很多事渐渐的变的清晰。而有些努力想要记起的事,也渐渐的模糊。似乎离的很远,如路灯光般迷离而又朦胧就像我一个人走在路灯下拉长的影子若隐若现……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路灯还是那个路灯,只道春梦了无痕……
我总是会记住生命中那些善良的人和本真的情。在曾经的迷蒙的年岁和年轻的日子里美好的的人和事像一个内心真实的女孩那善良的微笑那是如今的尘世里少有的纯真的脸庞,长发飘飘映着娇羞的面容,那种感觉,是世间少有的。
不变的你不变的我,总是在变的世事无常。
有一些诗篇,藏于深山里,待到山花浪漫时,再从头,回思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