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仰望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仰望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仰望的散文1:初秋的天空

文/乔兆军

有人说,一个人仰望天空的时候,是最诗意的时候。初秋的天空湛蓝如水,那份蓝,纯粹得如柔软的丝绸,散溢着莹莹的凉意。洁白的云朵点缀其中,构成一幅绝美的画,营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意境。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在秋天的季节里,观望空中绚丽的云彩,是一种享受。“英英白云,露彼菅茅”,“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久久地伫立在蓝天之下,或抬头,或放眼,天地浩荡,悠悠白云拂拭着秋水长天,带给人的是一种娴静、舒展、寥廓,是一种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情动于衷的超然。

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给远天的蓝,涂抹上一层绚烂的色彩,跟着,阳光闪烁着明晃晃的光,纯净、柔和,宛如气质优雅的少妇,暖得让人爱怜。这样美好的景象一直延续到黄昏,黄昏的天空仍旧明澈,几朵被夕阳映得粉红的白云,恰似乡下淳朴的少女,羞答答的。无论是朝阳的金光万道,还是落日的酡红如醉,都美得纯粹而生动。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天的风是一支悠扬的乐曲,吹走了夏的酷热,送来了秋的清爽,站在山冈之上,我分明感受着秋风渗入肌肤里的一丝丝凉意。风过枝头,黄叶悠悠飘落,大雁扇动着稳健的翅膀,一字排开,静悄悄地掠过天际。我驻足仰视,被这种生命的淡定所震撼,同时心中相思也有了寄托,胸中豪情也有了归宿。

秋风劲吹过后,有时会有细雨悄然飘落。秋天的雨不轻佻、不张扬,秋雨滴檐,淅沥不绝而清脆可听,宛如一阕宋词,多情而柔媚。雨后风清气爽,空气里弥漫着撩人的谷香、果香、花香,哪怕只是轻轻地吮吸一口,也会心醉神迷。不经意间,西天,或许会出现一道彩虹,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让每一个大地上仰望的人有了探寻与爱慕的冲动。

寂寞清秋之夜,天高露浓,月华如水。我站在老家的村头仰望星空,一弯月牙在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铺满大地,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层轻烟。虫儿们在田间呢哝,吟唱着单调而令人费解的诗歌。几点农家的灯光在月光里亮着,很温暖地传达出了家的温馨与温情,带给我们强烈的烟火气息。

品一壶新沏的菊花茶,慢慢地饮着,唇齿间流淌着秋的清香。那深邃的天空犹如智者的双眸,给人以沉思。无论是时令之秋,还是人生之秋,有了阅历有了苦难有了沧桑,才有秋天的成熟与丰收。喜欢秋的明媚,也喜欢秋的静美。

关于仰望的散文2:仰望天堂

文/鲍捷

久久不敢提笔。唯恐一提笔,就泪如雨下;久久不敢回忆,唯恐一回忆,就惊扰了你我之间那份默契和宁静。

初识你,是四年前。那时我在水利部门工作,刚出版了第二部散文集《雕刻时光》,经文联熊亚兰主席介绍,我去你办公室送了本散文集给你。那时的我,对你很敬畏,不敢走近,不敢多说话。只是细细打量你,你一身黑色小西装,干练又精神,笑起来很爽朗,露出一口漂亮的、很白很白的牙齿。

第二次遇见你,是在超市。我牵着儿子的手,在蔬菜区挑挑拣拣,忽然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抬头看,是你。你一身休闲装,黑黑的披肩发,挎着大红的蔬菜篮,和姐姐一起买菜。我走近你,心跳得像只小鹿,你却爽朗笑着,如同邻家大姐般拍拍我的肩,说,“鲍捷,好喜欢你的散文,《雕刻时光》我一篇一篇仔细读过,还写了读后感呢!”“是吗?”我惊喜,“当然是,我放在空间里,加我QQ,你进去看。”那晚,我加了你,“圆月”,多么美丽的名字,一看到,就想起你圆圆的、微笑的脸庞。

你那么谦虚,说是读后感,仔细读过,发现是一篇很有深度的书评,你取名叫《味道》。你说,“席慕容是画家,她的散文色彩斑斓;鲍捷是美食家,她的散文芳香四溢。她品尝书籍、品尝美味、品尝自然、品尝生活、品尝命运,品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就是这些文字,让我感觉你离我那么近那么近,好像是我失散多年的知己。

因为文字,和相同的感悟,我们成了心灵相通的朋友。有时电梯遇见,我们会心一笑,聊聊当下的文学和新书,感觉甚好。

国庆长假的前一天,我和熊亚兰主席去办公室找你,汇报“诗词之乡”授牌一事,并请你当主持人。一到四楼,就见你办公室敞着门,见到我们,你笑着说,“我正开门迎客呢!”让我们觉得你好细心、好妥贴、好温暖。落座,你为我们沏茶,我赶紧接过你手中的暖壶,倒了两杯茶,并往你的杯中续了水,你喝的是枸杞,红红的小果儿,在透明的水中翻腾,像一个个调皮的红裙女孩。你安静地坐着,仔细看我们的方案和主持词,不时和熊主席问下情况,商量下意见。工作完后,我们三人又聊起文学,聊起和我一起获冰心散文奖的央视主持人倪萍的《姥姥语录》,你说,“姥姥说得好,人生就是一粒种子。光经历阳光不行,长不饱满,还要经历风雨,才能长大。文联工作很清贫,有时要厚脸皮,有时要受委屈,但弱势单位更能锻炼人。”你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很受启发。岗位不在高低,但对待每一个岗位,我们都要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哪怕受委屈、厚脸皮也是值得的。

前日的话犹在耳畔,你却走了;杯中的水尚带着体温,你却走了;那一个个调皮的红裙女孩还在等你,你却走了;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你和我们说的那番姥姥的话,成了你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番话。

生命中只有两样东西可以仰望,一是星空,二是天堂。清晨去殡仪馆看你,知道你刚刚过完44岁的生日,知道了你的生日在中秋节。那一刻,我恍然明白你为什么叫“圆月”。“圆月”、“月圆”,你那么善良,希望什么都团团圆圆,可当“花圆月圆人团圆”的时候,你却提前缺席了。

仰望星空,想起你。如圆月般朴实无华的女子。

仰望天堂,想起你。如雪山般真诚圣洁的女子。

关于仰望的散文3: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文/王芳

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每当繁星满天时,便会站在自家院子里,出神地望着广袤的天宇,神游于浩翰的宇宙,一颗一颗数着星星,一片一片发现着星座,一点一点地记载遥远神秘。别人笑他太痴太狂,他却已经习惯以这种仰望的姿势,去遥想远方,在看似飘渺实则真实的梦境里追寻,最后,他成就了自己,青史留名。他,就是张衡。

在众人都只看到眼前的方寸之地时,他敢于突破思维的枷锁,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虽然追寻不到天空,却看清了脚下的土地,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使后人受益无穷。他一辈子以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精神,实践了人生的终极意义。

不久以前,一个老人离我们而去,化为了遥远天际里的一颗星星。他的一生,用脚踏实地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因仰望星空而使梦想腾飞的发明——中国现当代航天史的重大突破,几乎每一次都有他的身影。想当年,国难当头,父亲要他当教育家,老师要他当艺术家,他自己,则坚定了飞行的理想。他,就是钱学森。

在众人只看到他成功的前景时,他敢于仰望星空,知道梦想的重量需要用一辈子的光阴来担负,他不仅深怀着报国的理想,而且不管是面对诱惑还是威胁,光明坦途还是艰难险阻,一样稳步前行。他虽身材并不高大,却一辈子顶“天”立“地”。既能脚踏实地,又时时仰望着星空,他才一路走出了一个伟岸者的人生。

仰望星空,是一种追寻理想的姿态,而脚踏实地则是去实现理想必须走的路,必须经历的种种苦难。若把仰望星空比作飞机起飞的方向与力量,那么,脚踏实地就是它起飞的依托平台。在现实的牢固基础上实现对理想的无极限追求的人,是可敬的,也必当是人类的希望之所在,要知道,世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如果只是梦想,将容易流于空谈,轻飘飘失去方向;而如果只是一味埋头苦干,又容易失去目标,沦为工作的奴隶。人生状态的把握,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关键还是看你对待理想的态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曾经有三个小孩一起用积木搭房子,一个说,我在用砖砌房子,后来这个孩子成了一个泥水匠;一个说,我在设计我未来的房间,后来这个孩子成了一个室内设计师;另一个说,我在想我的城市会建成什么样子,后来这个孩子成了一个城市总规划师。

去仰望星空吧,梦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而我们,可以用仰望者的姿态,僻开我们做为“奴隶”的命运。唯其如此,人的一生,才见其光,才解其味。

然而,通往星空的路并非坦途,尼采说:“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仰望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一个仰望星空者,必须直面常人难耐的孤独寂寞,也必须敢于战胜各种困窘,勇于长久漂泊。正因如此,放弃是容易的,坚持才更显可贵。

倘若仰望仅仅只是姿态,那么,脚下的一个小坑便可使你一蹶不振,在仰望时,唯有使心内理想的份量,变成肩上真实的负担,才能使我们在前行的途中,负重前行,生命因此而越显真实,生活也因此更加充实。负担使我们从仰望星空的自我飘飞姿势中沉静下来,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越能一步一个脚印,因为离别大地亦即离别了真实的生活。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此语信然。

关于仰望的散文4:仰望一株白杨

文/郭震海

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中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我喜欢白杨树,喜欢它的平凡,喜欢她的普通。每一次靠近一株白杨树,我总会双手扶着它挺拔的躯干,抬头久久地将它仰望。高大的白杨树接苍天之灵气,纳地心之营养,挥洒开来的树冠上,每一片叶子都凝聚着生命的畅想。

记得去年回乡小住,在一个清晨,时值隆冬。北方的冬天很冷,北方的冬天多风,一大早,呼啸的西北风就来造访。我裹紧上衣,信步走出村庄,来到村外的一条乡间土路上,走近一株白杨树。

苍茫天地间,呼啸的西北风中,挺拔的白杨树高昂着头,就如同一位高原汉子,铁骨铮铮,以它特有的方式站立在天地间,仿佛是一位刚刚凯旋的将军,洒脱而自信。

这株白杨树尽管生得比我迟,但它长得很是旺,短短几年未见,它的高度我就不得不用目光去丈量。白杨的树冠上零零散散还有几片叶子,早已枯黄,只是迟迟不肯离去,在凌冽的风中,哗哗啦啦作响,那声响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像流泉落崖,似骤雨来临,迎着冬日清晨白晃晃的阳光跳跃着,闪烁着赤金般的光芒。

白杨树出身很寒微,又极其平凡。论材质它确实不够名贵,别说檀木、红木等高贵的木材了,就是和普通的松木、杏木相比它都逊色许多。北方的冬天,农人们习惯砍下它的枝干,放在一旁,等风干了当柴烧。论功绩,白杨树比不得苹果树、梨树、桃树,一生也结不出一个可口的果实,供人们品尝。然而生性倔强的它,基因里似乎生来就携带着一股子不屈不挠的犟劲儿,不用修剪,它同样不枝不蔓;不用浇灌,它扎根贫瘠,同样随遇而安,日夜旺长。春来吐绿,夏来绿荫,即使秋后被寒风剥尽了绿,它也绝不弯腰乞求。白杨树就如北方的汉子,天生无媚骨,即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它也是昂首向上,挺拔自信。我说白杨树是平凡的,这平凡并不是平庸,白杨树就和养育她成长的泥土一样,真实可触,朴实无华。

每一次面对一株白杨树,我总能想到我的爷爷,我的父亲,还有普天之下和他们一样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身为一介平民,他们就像一株白杨树一样是平凡的,就在某一个角落,平凡地生,平凡地长,在芸芸众生中,他们就如其中的一滴水。他们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没有可圈可点的功绩,甚至没有什么宏图大志,一辈子只要有几亩可耕种的田,有几间可供避风挡雨的房,再养一头牛,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走完自己的一生。从来到去,短暂的一生中,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住他们的名字。

并不是每一只鸟都能飞向蓝天,只要心中装着蓝天,一生都在快乐地翱翔。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是离大地最近的人。他们平凡的一生,风里来雨里去,脚踏着厚重的土地,懂得自己的使命,就像一株白杨树一样,昂首向天,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与大自然抗争着。他们朴实无华,坚强勇敢;他们勤劳善良,持家教子,遵守信诺,传承和延续着人类最美好、最基本的道义,真实的一生,坦率而执着,无愧于自己和社会,这样的平凡同样是伟大的,这样的平凡值得赞美和敬仰。

站在白杨树下,我双手扶着它挺拔的躯干,忘记了凛冽的寒风,忘记了冬天的寒冷,仰望着它挥洒开来的树冠,我试图和它对话。它根扎大地,敦厚的身躯多么像父亲宽厚的胸膛,靠近它我感觉很踏实,很安稳。

关于仰望的散文5:仰望背影

文/~Tell me~

华灯初上,一如一个平静夜晚的降临。

熟悉的记忆里依然保持着沉默,缓缓掀起天际那层朦胧的面纱;初醒的容颜里藏着深邃的星空,暗淡的光影,挟着几滴清脆欲滴的露珠摇曳于亢沉的夜空。

静夜,凝望;就连呼吸的轻缓也有了沉重的气息,舒缓着那柔弱的心,在黑暗的一抹缝隙中寻找一份已逝的记忆,模糊地灯火渐疏渐离,伏首在案,端详这发黄的扉页,任由风儿一次又一次偏转它那重复的姿态,直到最后一页的闭合,也许夜尽的明天,再无寻觅的踪迹!

潺潺的流水在耳边莫名响起,熟悉这另人陶醉的音调,只是心灵却紧闭了通往外界的大门,迎着星光的感叹,漆黑的双眸里掠过一丝微光,我不曾流泪,只是新题断肠句,湿透了心底。风寒的味道,我似乎刚刚察觉,寒冷已不再是弥漫,而是划过空气的沉静。拂袖而起,在这寒冷萧瑟过的枯燥冬日里,在没有雪花漫天飘零的背影之下,我紧握画笔,重绘寒冷所淡了的颜色,一笔一笔,刻满遍地的诗行,在峰回路转处隐约下那未尽的足迹……

遥望远处,水边的蒹葭清冷,云下地孤雁依旧,此处的一切从未随时间的变更而逝去,太多熟悉的东西却在不断地重复中化为了沫影,我伤怀这另人惆怅的痛,熟悉的景已不是熟悉的人陪着看了是一种怎样物似人非的哀伤。尽力的重逝过往山水,只是残缺的复原也不过瑕疵的呈现。

在这个城市里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塔永远活在现实里,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是渺茫的困惑吗?

浩荡如烟的大地上,依然记得你梧桐树下的笑在微风中荡漾,你已一种守候的姿态告别着过去,但是眼角的泪滴却诠释着现在。只是这找不回的距离狠狠地撕裂了“知己”二字,偌大的人海称的上知己的能有几人,难道一切需随波逐流吗?

也不知何时有了这“梧桐细雨”,有了这“晓风残月”,有了这另人惆怅的痛,这是年少时的一个轮回吗?我轻声而问。喜欢在这不开心的时候,坐在缓缓行驶的公交车上,数着窗外的景致;喜欢走过江面,感受那份萧条,喜欢做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安静的思考,是多愁善感么?

车水马龙的现实中,我在有限的空间里回顾着纯真的过去,一种近乎顽固的维护,一种近乎痴狂的回忆,在不停地漂泊中渐行渐远。

也许是因为“漂泊”才有了所谓的距离吧,我努力让自己相信“距离产生美”,时间也许会酝酿出最真挚的情感,可是它也会毫不留情的冲刷掉所有的过往,抑或什么,我不愿知道。我不愿相信“那些念念不忘的事,会在我们念念不忘中,被我们遗忘”,这种近乎绝情的话,我永远不会相信!

在如今,人心越来越复杂的校园里,我怀恋那被称的上是“信任”的词句。那时,说过多少谎,我已不再清楚;那些善意的谎言也许会让平缓的青春里激起一些波澜,也许这些谎言让你我感受着岁月消逝的痕迹,直到,我明白,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单调的光泽,灰暗的底色,便勾勒出我的形象。

夜未央,我轻轻皱眉,将自己裹得更紧,用那名叫“沉默”的黑色风衣,我微微侧头,将自己隔的更远,用那名叫“忧郁”的黑色围巾。在夜的另一头,一叶小舟满载一船“希望”,摇晃,摇晃……一盏孤灯,流离失速,黑夜,遮掩整片大地。

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也许只有华美的叶片落尽之后,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惦记在心里的人,心里的事,总有一天也成了故事。

故事写在这纸上总有一个结局,写在心里却是一个无人知晓的结局。在焰火绽放的霎那,那蓝,没完没了,那天,永无止境,故事便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一些词句在岁月里慢慢搁浅。“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躲在某一个角落里,想念一段时间的掌纹。”这些模糊地背影在街头巷尾处,隐去在深深的大雾中。

流年,背影!

仰望,无影!

空叹,奈何!

关于仰望的散文6:窗外桂花香

文/吴锡光

站在窗前,仰望远方的高山,风景依旧。天高云淡,气候宜人,又是一个晴朗舒心的日子。这时,一阵馥郁的桂花清香随风飘来,我才猛然发现,窗外的那棵桂花树已经开满花朵,那金色的呈米粒状的桂花,密密的,一簇一簇的,挂在那树梢的枝头,从绿色的枝叶中探出头来。我恍然大悟,时令已到秋天,桂花那特有的香气让人心醉神迷。

现在想起来,这棵树长大成材,还有一段遭遇。那年三月,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周末,每个学生回家带一棵树绿化校园。在众多的树中,有一棵桂花树,它纤弱而矮小,高尺余,树尖上挂几张细细的叶子,没精打采,让人怀疑这孱弱的小树是否能成活。但桂花树是人们喜爱的树,也会让人自然而然的联想到香飘校园的景象。于是,有老师把这不起眼的桂花树栽在一个旧瓷盆中,放在阳台上,没想到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个瓷盆竟被风雨吹落在地上,桂花树倒在风雨中,默默地承受着风雨的侵袭。有好心人顺手把它栽到了办公室门前的花台中,没过多久,它竟活了过来,悄无声息地长出了新芽。然而好景不长,一日路过,竟发现它被人拦腰折断,只剩下一节主干。我心想,这树真的活不了。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又到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忽然有一天,那树干的根部竟发出了几枝嫩芽,在草丛中努力的伸出头来,眨巴着双眼打量着这个世界。人们把周边的野草扯干净,把它从杂乱的草中解放出来。桂花树就凭着这股劲,日复一日地生长着。

秋季到来的时候,这花就开了,花开的不是一般的白色,而是金黄色。有人说,这桂花是金桂,是桂花中的精品,它比开白花的银桂贵重得多,如果出售的话,比一般的桂树要贵好几倍呢。啊,真没想到这棵经历了诸多磨难的桂花,竟有如此高贵的身躯和品格。

现在,这桂树已长高了。它的树梢已与二楼平行,离我窗前五六米,看着这棵在磨难中成长的桂树,嗅着扑面而来的花香,心中涌动着对这树的敬重和喜爱。桂花树一年四季都绿着,它那几棵拢在一起的枝干,紧紧的团结着,卯足劲的向上长,蓬蓬勃勃,充满活力。它的叶子,一张挨一张,重重叠叠,厚厚实实,即使是秋冬时节,也是一片碧绿。它就那样默默无闻,即使是那金色的花朵挂满枝头,香气飘盈整个校园,它也是朴实诚恳,兢兢业业。和校园的教师一起,执着地坚守着自己普通而平凡的岗位。

关于仰望的散文7:仰望星空

文/龚保彦

寻常的一个个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我们身边悄然滑过,我们成天都在为生活、工作、学习等等大小事务奔忙、赶路,很少有闲暇时间停下来驻足观望并审视周围的一切,以致明艳的花,自在的草,静默的山,葱绿的树,奔流的水,洒脱的风,浩瀚的星空这些有着极高审美价值和哲学意味的东西,往往为我们所忽视,使我们的人生失去多少诗意与欢乐呀!

尤其是浩瀚的星空,这个高悬于我们芸芸众生头顶,历千年万年而不衰,充满神秘与未知的光影世界,蕴藏了多少大自然的奥秘和人类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而仰望星空,又会给我们带来几多惊喜、几多快乐、几多人生的启迪……

按照科学家的说法,宇宙是一个由无数星球组成的天体。这些星球分布在我们目力所及和所不及的太空。它们无论是离我们人类近的也好、远的也好,都在各自位置上,昼夜不息,旦夕不寐地按照自己固有规律运行,默默承载着大自然给予它们的那份使命,该发光的发光,该发热的发热,没有世俗中那种为了所谓的名呀利呀权呀位呀得呀失呀等的随意变化,曲意逢迎,使宇宙呈现出无限的丰富性。

小时候的夏夜里,每晚八九点钟吃完晚饭,大人们都端个板凳坐在院坝边树荫下挥着蒲扇驱蚊纳凉,一边谈古论今,说长话短。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则拿一张竹篾编成的凉席铺在他们跟前的地上,四仰八叉躺在上面,边听他们长一句短一句说话,边透过头顶密密麻麻树枝树叶的缝隙,仰望黑丝绒般的天幕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灭闪熄的繁星。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从母亲的指点里知道了哪是北斗星,哪是天王星、冥王星,哪又是牛郎星、织女星。母亲还说,天上每一颗星都对应着地上每一个人。也就是说,天上有多少颗星,地上就有多少个人。一颗流星蓦然间拖着长长的尾巴逝去落地,就说明地上有一个人死去。因此,每当我看到流星划过天空,幼小的心里就要难受一阵子。从此,浩瀚的星空在我心里笼罩上一层生命色彩,只要仰望它,内心就油然而生一腔敬畏。

那年盛夏季节一个下午,我和父亲去汉江南岸高高的中梁山上割草。天擦黑,正当我们高高兴兴用背篓背着沉重的青草往家返的时候,天突然变了,一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无法上路。我们父子索性就躲在一个陡峭的石崖下山洞里避雨。两个多钟头时间里,劲猛的雨水把山上树木和野草拍打得刷刷响,咆哮的山洪把山路冲刷得乱石遍布,沟槽纵横。我们心里很悲观,担心今夜要被困在这茫茫大山里,回不了家了,要在这荒山野岭熬过蚊虫叮咬、无法入眠的艰难一夜。可整整两个半钟头刚刚过去,天突然放晴,仰望星空,不仅方才无边的黑暗骤然消失,还见到漫天璀璨繁星明灯样挂满穹顶,辉光交映,明媚壮丽,把一个浩浩夜空照耀得亮如白昼,也把洞外远近山峦和道路照耀得清晰可见。我和父亲沉重的心情蓦然开朗,如释重负,赶紧背上各自背篓,欣喜地走出山洞,踏上星光照亮的归途,安全到达家里。那夜充满祥光瑞气的星空,仿佛是上苍故意为我们勤劳的父子点燃的万盏灯火,冥冥之中呵护庇佑着我们。

1983年,我在故乡南郑一个镇上的中学读高中。为了考上大学跳出农门,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放飞自己梦想。在千军万马挤过高考这根独木桥的这场智力与体力、耐力与毅力较量中,我铆足了全身力气,从早到晚刻苦学习,一心想考上高等院校。在快进入7月的那段时间里,学校为了让每位考生尽快适应高考题型和题量,做到有备无患,临场不乱,不断进行密度很大的模拟考试。语文、外语、生物、物理、数学、化学、政治,试题一套又一套,试卷一张又一张。不但考得人头昏脑胀,很多科目成绩还不够理想。面对那些成绩不够理想的科目,我知道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加倍努力狠下苦功,一是不断向老师请教,二是熬更守夜刻苦钻研。为了完全弄清弄懂物理、化学、数学、生物中一个又一个复杂艰深的问题,那一个个酷热难挨的夏夜,我独坐宿舍窗前,静对一盏孤灯,一边伏案耕读,一边长时低头苦思冥想。尽管如此,好多问题还是找不出正确答案。正当自己身心极度疲惫,对那些问题几近放弃时,抬头从窗前仰望头顶灿烂的星空。群星那登高望远、在夜空中不停地发光发热、驱赶黑夜、执着地追求黎明的精神似乎给了我某种启示,我陡地信心和力气倍增,继续苦苦求索,终于将那一个个复杂艰深的问题解决,并在被考生和家长们称为“黑色7月”的7、8、9号那三天紧张高考中,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顺利进入我心仪的学府,实现了从偏僻落后乡村到繁华都市的跨越,也彻底改变了命运。如今想来,那一个个夏夜的星空,仿佛既是我孤寂求学历程上的良师益友,又是我疲惫肉体的加油站,还是照亮我枯燥精神领空的指路明灯。

星空,从空间距离上来说离我们人类很遥远。但正是因为遥远,它才显得神奇瑰丽,蕴涵了无限多的可能性。它的深邃博大,宏阔豪迈,以及在复杂难测、存毁难料的宇宙中千万年亘古如斯、执着如一燃烧发光的秉性,似乎成为一道寓意深刻的哲学命题,昭示着一种永生不灭的宇宙精神。人类在滚滚红尘中颠簸跋涉久了,经历过各种困难和挫折,迷茫和失败,难免会身心疲惫,亦难免有时会意志消沉。但只要我们仰望星空,志存高远,就不会为形所役,为物所累,从而振奋精神,像群星燃烧那样点燃永不熄灭的理想之火,筚路蓝缕,奋斗不息,一切梦想都有可能实现。诚如德国伟大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所言: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关于仰望的散文8:仰望佛门

文/艳子

我们进去的时候,刚好走了几个人,此时,寺院里就无人了,除了风声,蓝天,眼前的停车场,寺庙门前都非常干净整洁。寺院不是很大,但格局感觉非常有意境,几个殿堂也并不很高大,但却不失威严肃穆,显得小巧精致而庄重。

我们看见一个正在打扫院落的僧人,穿一件普通蓝青色僧袍,中等身材,略显清瘦,面容显得安静、平和。

我们向他说明来意:“请问师傅,我们是初学佛学的,不知主持在不在?我们能不能见他一面请教请教?”

他不紧不慢,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们:“你们要找主持啊,我又不能说我就是主持。”

我们顿时有些惊慌,满是歉意:“对不起,师傅,我们不知道您就是啊。”

他说:“我就是主持。”

然后释妙济主持把我们迎进了接待宾客的大厅。我顿时觉得,正当我仰望佛门,每每总被它的庄严肃穆所震慑的时候,每每总是被佛祖们高大威武的塑像所震慑的时候,总以为,佛高高在上,俯瞰众生。

我们带来一幅寺庙的早晨朝霞摄影作品,赠与寺庙,我们描述着当时拍摄的情景,释妙济主持就这幅作品结合了佛法告诉我们:当时的情景永远不再出现了,它只是在你的脑海里,视为有,实际上是无。如果说无,那你把他记录下来,也可以视为有。同样的道理,我们所感受的痛苦,事实是你总是想着它,所以它就存在你的脑海里,就是有,始终都有。如果你把它们淡忘,尝试着淡忘了,它就没有了,就是无。世事都一样,是变化无常。无就是有,有亦是无。

释妙济主持还告诉我们:众生的印象里,主持都是身披黄色袈裟,正襟危坐,很严肃,也很遥远。其实,不是那样的,主持也是肉体凡胎,头上又没张角,与众生无异。我们聆听他对佛法与现实相结合的各种阐述,他的思想也并不闭塞,对社会种种现象都非常了解,并且融会贯通,让我们受益匪浅。他没有高高在上的威仪,亲自打扫院落,亲自做饭收拾,与其他僧人无异。

手到低处,方显境界,在高处!

即便是读了无数佛经典籍,虔诚仰望,也抵不过亲自感受一次师傅的言传身教。那种平凡中的境界,平淡中蕴藏着的无穷智慧。

有句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南怀瑾老先生说:当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你如果能经常查找自己的缺点,能不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否则修什么呢?

关于仰望的散文9: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文/王开岭

在先哲关于“生命、时空、信念……”的声音中,有一帖话,于我堪称最璀璨、最完美的表述,此即康德的墓志铭:“有两样东西,对它们的盯凝愈深沉,它们在我心里唤起的敬畏与赞叹就愈强烈,这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仰望星空”--许多年来,这个朴素的举止,它所蕴含的生命美学和宗教意韵,一直感动和濡染着我。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个深情的动作,更是一种信仰仪式。它教会了我迷恋和感恩,教会了我如何守护童年的品行,如何小心翼翼地以虔敬之心看世界,向细微之物学习谦卑与忠诚……谦卑,人只有恢复到谦卑,生命才能获得神性的支持,心灵才能生出竹节的高度与尊严。

如果说“仰望”有着精神同义词的话,我想,那应是“憧憬、虔敬、守朴、遵诺、履约、皈依、忠诚……”之类。“仰望”--让人端直和挺拔!它既是自然意义的翘首,又是社会属性的膜拜;它可形容一个人的生命动作,亦可象征一代人的文化品性和精神姿势。因此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观察习惯:看一个人对“星空”的态度--有无“仰”之虔敬,有无和“仰”相匹配的气质……某种意义上,看一个人如何消费星空,便可粗略判断他是如何消费生命的。于一个时代的整体人群而言,亦如此。

在古希腊,在古埃及,在古华夏,当追溯文明之源时,你会发现:最早的文化灵感和生命智识莫不受孕于对天象的注视,莫不诞生于玉穹苍庐的感召和月晕清辉的谕示!神话、咏叹、时令、历法、图腾、祭礼、哲学、诗辞、占卜、宗教、艺术……概莫能外。日月交迭,星转斗移;阴晴亏盈,风云变幻;文化与天地共栖,人伦与神明同息;银河璀璨之时,也是人文潮汐高涨的季节。星空,对地面爬行的人来说,不仅是生理依赖,也是精神的依赖;不仅是光线来源,也是诗意与梦想、神性与理性的来源。从雅典神庙的“认识你自己”到贝多芬“我的王国在天空”;从屈原“夜光何德,死而又育”的天问,到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之郗嘘……正是在星光的抚照与萦绕下,“人”才印证了自己的立足点,确立着无限和有限,感受到天道的永恒与轮回,从而在坐标系中获得生命的镇定。

失去星空的笼罩和滋养,人的精神夜晚该会多么黯然与冷寂!生命之上,是山顶;山顶之上,是“上苍”。对地球人来说,星空即唯一的“上苍”,也是最璀璨的精神屋顶,它把时空的巍峨、神秘、诗意、纯净、浩瀚、深邃、慷慨、无限……一并交给了你。

汉语构词真的奇妙,把“信仰”二字拆开来,你即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唯仰者信,唯信者仰。

对星空的审美态度和消费方式,往往可见一个时代的生存品格、文化习性和价值信仰。我发现,凡有德和有信的时代,必是谦卑的时代,必是尊重万物、惯于膜拜和仰望的时代;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涨潮的季节,也必是凝视星空最深情与专注之时。应该说,半世纪之前的人类,在对星空的消费上,基本是一种纯真的、童年式的文化和精神消费--幻想式、恋曲式的,更多地,人们用一种唯美和宗教的视线凝望它;但现代以来,随着技术信心的膨胀和飞行工具的扩张,人们却变得实用了、贪婪了,开始用一种急躁的物理的方式染指她……手足代之目光,触摸代之表白。这有个标志点:公元1969年7月20日,随着“阿波罗”登月舱缓缓启开,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地球人,在一片人类从未涉足过的裸土上,插下了一面星条旗。

当星空变成了“太空”、意象变成了领地,当想象力变成了科技力和生产力,“嫦蛾奔月”变成了“太空竞赛”和“星球大战”--人类对星空的消费,也就完成了由“爱慕”向“占有”的偷渡,对它的打量也就从“恋情式”进入了“科技式”和“政治式”,膜拜变成了染指和窃取。不仅恋曲结束了,连爱情也一并死掉了。

至此,康德和牛顿所栖息的那个精神夜晚,彻底终结。他们的“星空”已被彻底物理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