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街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老街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老街的文章1:畅游海口骑楼老街

文/杨桃花

石家庄一介书生老师也是樱花诗会会员,三年前在山西晋城采风见过一次面,虽然过后在博客上不怎么交往,但他为会员拍了不少精美的相片一直被我们珍藏着,如今大家都同在诗会微信群。

1月中旬,一介书生老师一家人决定来海南旅游,问能不能提前帮他们在海口订好旅馆,我当然义不容辞。1月29日早上八点,一介书生夫妻俩带着孙女“多多”准时到达海口西站,由儿子开车,我们到西站出口处顺利的接到了他们,随后直接开往海府路一家预定好了的旅馆,放好行李,吃好早餐,开始我们一天的旅游,儿子选择带大家去骑楼老街和演丰红树林这两个景点。

一介书生老师是新浪河北旅游十大旅游家摄影师,走进他的旅游专栏,犹如穿越时光,穿越地域,感受摄影师敏感而巧妙的捕捉不同地方的景色,让人足不出门可以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和人文环境,他的乐途旅游专栏文章吸引大量网友,点击率往往超过百万,是位开朗、敬业、摄影技术高超的摄影师。老师孙女“多多”文静漂亮,是位人见人爱的聪明小姑娘,有小美女的相伴,相信这一天给大家带来不少乐趣。

儿子已经是大小伙子了,春节前刚好从外地回家过年,所以提前几天做好了旅游攻略和订好交通方便的旅馆,当天既当司机又当导游,使我省了不少心,决定当天早上先游玩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许多海南人为求一份生计、一番事业远渡南洋,下南洋的中国人,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他们功成不忘乡亲,报效家乡,兴办公益事业,老街上的多数骑楼是由华侨修建,同时将各地的建筑风格带回海口,才形成了南洋骑楼老街欧亚混合充满南洋风情的城市风貌。

我们漫步在老街,唯美浓郁的南洋建筑风味便扑面而来,昔日充满南洋风情的骑楼精美再现。十多座展示百年老街历史人文故事和民风民俗、体现南洋华侨开放与包容的文化的铜像雕塑,给老街增添了不少活力,老街上还特地留有一条条长凳子,便于观赏者闲坐,走累了的游客可以坐下来倾听老海口人讲故事,感受海南人的休闲生活,老街有海南八音的演奏现场,为海口市民及游客带来一场奇妙的音乐旅程。“多多”对栩栩如生的铜像情有独钟,时而这里摸摸那里拍拍,令我们喜爱有加;一介书生老师用摄影师独特的审美观,把布满桑仓的骑楼留在了镜头里;虽然和老师的夫人只有一面之交,但我们一见如故,是位非常善良、和气的一位大姐,大姐还给我们带来新鲜的大枣和核桃肉,在这感谢了。

中午12点,儿子带我们到一家环境优美的美食店用餐,海南独特的椰香美味令大家垂涎欲滴,至今回味无穷。

关于老街的文章2:老街的声音

文/戴新成

一座拥有近两千年历史的石泉老街,早些年是宁静的,人们只听见绕城而过日夜奔流的汉江潺潺流水声,还有那一年春夏秋冬的风声、雨声……这些声音不加任何修饰,沉积在人的内心深处。

安谧的一千来米长的老街也会有偶尔的热闹,传统春节期间,禹王宫内戏台上唱汉调二簧,泗王庙前扯起白布演皮影子戏,演出的曲目就是那么几个,《锄美案》《打金枝》《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传统曲目,戏班子大概是汉剧团喻厚德、唐宪尧、梁章林、姚金寿等十多位老艺人。若在寒冷的冬夜,演不成老戏了,三五成群的人们喝完包谷酒,凑在一起,摆弄着锣鼓锁呐之类的乐器,吼几声陕南花鼓调,唱二段汉调二簧,自娱自乐,只听见笛子婉转悠扬,琵琶铿锵有力,二胡声声愁肠寸断。

其实,老街白天黑夜的安静还有些声音衬托的。就是收被烂的、卖豆腐的、炸油条的、挑货郎的叫卖声……这些市井的声音虽然不登大雅之堂,却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街民们最熟悉的声音,是县政府大楼顶上的四只高音喇叭发出的,它将世界各地的消息搬到了这里,在没有网络手机的年代,大喇叭将南来北往和本地最新的资讯带给人们。还有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名牌节目“音乐之声”,《我的中国心》《军港之夜》《黄土高坡》等歌曲都是这几只大喇叭唱出。后来电视普及了,高音喇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这几年老街的声音开始丰富悦耳,禹王宫院内、老街社区广场、鬼谷子广场天天早上晚上都有文体社团姐妹们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跳舞健身的英姿,古街上一周三四次的县令巡街、县令审案、花轿迎亲、狮子表演,汉服快闪,还有每周一场的汉调二黄节目,时装走秀,红歌大家唱等表演丰富多彩热闹的声音。

只见古县衙门前一位清朝时期装扮的中年妇女在“咚咚咚”地敲鼓,口中一遍又一遍地大喊叫“请县老爷为我做主”,随后,便有县令、师爷、衙役纷纷步入县衙大堂,随着县令一声威严的“升堂”,一台好戏便拉开了序幕。这就是新排的情景剧《石磨迷案》。

“哐哐哐”几声锣鼓响伴随着高吭的锁呐声震耳欲聋,一身明清古装打扮县太爷、师爷和武士一行踏步走来,其阵容雄壮整齐,所到街头店铺,两旁百姓纷纷让道。县太爷祈福黎民苍生安泰祥和,生意兴隆。只见县太爷面带微笑,丝毫没有冷俊的表情。

县太爷一行巡游来到柚子茶店前,遇见茶女,问“汝几时学艺?”“汝可否演示一下你的茶艺?”茶女一一回答后,煮茶献之,曰“此茶确有滋阴补肾之功效,可多饮”,县太爷闻之大喜:“来,来,来,那个小平头,拿手机照相的,可与本县令同饮?”众围观大笑,县令与茶店女掌柜龙女交谈,当得知柚子茶己被申报为市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后,县令连称好,好,并一再叮嘱龙女做好传承,做生意要薄利多销,讲城信。

县令、师爷一行携手来到江西会馆,观赏狮子,舞龙表演,石泉火狮子分文耍、武耍,文耍表演,引狮郎手执绣球,武士打扮,侧翻入场,以绣球逗引狮子,动作以模拟狮子生活习惯为主,如舐毛、搔痒、打滚……

还有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人们又喜欢看皮影子戏了,请来的四五个男女老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传的汉调二簧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有时唱连本戏,通宵达旦,街头巷尾还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高吭的唱腔,手舞足蹈,观众叫好声一阵高过一阵,热闹的声音在黑夜传得很远。

关于老街的文章3:户部巷记

武昌汉阳门,有老街曰户部巷,以汉味小吃闻名于世。此地紧依长江码头,舟车络绎,商贾云集,人声鼎沸;此巷汇聚百年老店,精烹细调,色香俱全,经久不衰。

甲午秋月,余携友游户部巷,眼见巷口蹲伏两石狮,其后牌楼上书“户部巷”三字,两侧有匾诗云:“汉味早点米当先,户部巷里快热鲜。”仔细揣摩,茅塞顿开。汉味小吃,以米为本,劲爆热烈,酣畅淋漓。入得巷内,目之所及,皆为老式砖木房屋,但见白墙灰瓦、高脊飞檐、木雕窗棂、楹联门柱。巷不长,街亦窄,两边均是紧挨着的小食摊、小食店,品种繁多,琳琅满目,香气四溢。沿巷漫行,人头攒动,摩肩擦踵,寸步难移。

既来之,则食之。食之者谁?百年老店四季美、蔡林记矣!四季美汤包润滑爽口,蔡林记热干面地道纯正。排队等候良久,终见美味佳肴,乃狼吞虎咽,贪如饕餮。蔡林记门前铜像栩栩如生,神形兼备,妙趣横生,于肠胃消化大有裨益。且行且停,乐见老谦记豆丝、精武鸭脖、周黑鸭、陈记牛肉面、徐嫂糊汤粉、李桃烧麦、真味豆皮等更多名吃,辅之以黄牛肉饼、牛杂毛血旺、水果冷饮、油炸冰淇淋、烤串、臭豆腐,甚而至于山西肉夹馍、长沙火宫殿臭豆腐等,斯街斯巷既成品尝汉味小吃首选之地,亦成遍尝天下美食之所。

美食,文化滋生之源也。倘若你喜欢美食,还有比此地更好的选择乎?户部巷美食文化渊源流长,其美妙痴缠滋味诱惑着天南海北芸芸众生,绝对不是一个“吃”字就可以理解的,它里面所蕴涵的食文化,你得慢慢去品味才能得其一二。

是以记之。

关于老街的文章4:老街

文/吴晓波

老街是一条喧闹的河。早晨的集市,买卖声、吆喝声、扁担的闪悠声漫过两边的街坊,河水流淌的有声有色。中午,河水缓缓退潮,老街抱着一米温暖的阳光打起了盹,一两只麻雀偶尔扑腾在屋檐,老街也不管,继续瞌睡着。傍晚,河水追着一轮残阳褪尽,老街搂着一缕清风,头枕着一轮明月静静地睡去。

老街的地面铺着大块大块的鹅卵石,高低不平,不紧不慢地细数着岁月。时间久了,石头也能根据脚步声,分辨出哪个是赵裁缝,哪个是张屠户了,老街就那么些人。

张屠户是老街的风云人物,逢年过节,他的手掌握着一街人菜盘子里的肥瘦,贫穷的年月,肥的好,能炼油,炼完油的油渣再炖上一锅冒着油的大白菜,吃得一家人满嘴流油。乡人称上一块大肥肉,连连道谢,张屠户洪钟般的笑声能穿过一条街。

赵裁缝是老街中部的布店老板兼裁缝,鼻梁上架着一幅眼镜,一袭长袍把他瘦长的身子拉得又细又长。手中的一把尺子、一把剪刀,咝咝啦啦,把花花绿绿的布裁剪得服服帖帖,小媳妇穿上,招来身后火辣辣的眼光。

周铜匠是老街上头开铜器店的,和他卖的铜壶一样,短短的,胖胖的,圆圆的,长年修修补补,敲敲打打,老街的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

终于有一天,老街有些不安,旁边的新街开市了,宽敞、明亮、洋气,一下子攫走了人们的心,人们打量老街的眼光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景仰着。附势的人们对直不打弯地走进新街,精心挑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新潮的时装,丢给老街一个冰冷的身影。

张屠户的声音越来越小,再也不像原先那样张扬地笑着,逢上熟人,还搭讪着陪着笑脸。赵裁缝的尺子一如继往地量着岁月,只是越来越短。周铜匠的店关门了,少了些敲打,老街倒是宁静了不少。老街地面的石头还是那么忠诚,日复一日地陪着老街,像是搀扶着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缓慢地走进岁月记忆的深处。

关于老街的文章5:衣铺子

文/光其军

衣铺子在刚进老街的地方,离热闹的市府广场只有区区的几步。老街很老,房屋几乎是带木楼的二层楼,与现今的房子比,早属于祖辈级的了。衣铺子一共三开间,一间是镶铁的排门,紧闭着,积落了许多灰尘。一间砌了墙,白灰抹了,上面有个木窗,有窗纱蒙着,却也布满了黑黑的灰尘。另一间被改成了卷闸门,也紧闭着。这些静止的物象,契合着旧的时光。

三间的门上方都有木阳台,两间的木栏杆还在,栏杆间的小圆柱子,红中带着暗黑,东倒西歪,仿若被什么欺凌着,有一种落魄的意味。而几根黑旧的电线,在那几根小圆柱边上凌乱的悬着,又在混乱着意象。木阳台上有门洞,其上半部半圆,有两扇排门,漆黑的,却关着,看不清里面。倒是破旧的花窗,破成了几块,一些麻雀的进进出出。看这样子,我就猜测,木楼或许是曾经的闺楼,该是住过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而衣铺子所在的那间,上方的栏杆被换成了褐黄色的广告牌,与木阳台的破旧对比,有错落着时光的况味。

房子是出檐的瓦房。山墙的大半是青砖,但出檐的却是红砖了,应该是修补山墙时用上的,它们之前均被刷上了一层白灰,我看它时却已掉了大半的颜色,所以青砖的青,红砖的红,以及上面残存的白,组合起来,并不太协调,这就如一只杂花的猫了。屋顶一律是黑色的小瓦,这小瓦很好看,如半弧的括号,它们依次顺势叠加,像鱼的一片片鳞,有一种沉静和雅致的美。现今烧黑瓦的土窑鲜见了,真不知破损了,往哪里去寻。瓦上以及瓦垄里,都积满了浓淡不一的青苔和瓦草,虽旧时的被新的掩盖,却仍是老模样,仿若只有在它们之上才会寻觅到一些旧的时光。

门前的街上是光亮亮的麻石条,一个一个挨着往远处而去。时间久远了,麻石条上凹凸不平,中间的几块上还有深深的车辙,这些磨灭不了的事实,都是时光的趾痕。它们刚被铺上的时候,就有人走过,而走过的人,远去了,走来的人,还会来。不过,在我看来,城市的日新月异,麻石条与这些老屋子,终究有一天,还是会被时光吞噬的。

衣铺名叫“时尚潮男”,这是个有新意的名字,与老街的古朴,显然格格不入,具有挑战性。老街宁静,过往的行人不多,店铺也就冷清,不像大街上那些店铺的熙熙攘攘、人声人声鼎沸。去年的春上,陪友人走老街,见到店里有一个年轻女子,捧着一本书在看。我们的脚步声,丝毫没有惊动她。当脚步声清亮的响过,店内似乎就滞重了特有的宁静,仿佛可以看见清幽幽的光阴在她手中捧着。真的是静了,静得连店里那些穿着潮男衣服的塑料模特儿,都目含深情,垂手直立,静在了时光一隅。停下来,就看那些男式服装,样式很潮,都是小年轻们穿的。已经过了年轻的我,不属于潮男的系列,穿了,不太合适。

锦衣卫,是衣铺的另个名字,用黑色的楷体字写在褐黄色广告牌下,边上配有同样黑色的汉语拼音。我不知道店主为何又用锦衣卫这个名,但我知道这个名,几百年前的明朝特务机构用过。这与它的本名时尚潮男,有着天壤之别,难不成是店主让现在的年轻人都学学当年的锦衣卫?有一天带着疑问,我走进了店里,问那个年轻女人。她听了不觉得奇怪,只是淡淡地笑着对我解释,锦衣是时尚的衣服,男人得护卫时尚啊,所以在时尚潮男的名下,就又取了个锦衣卫的名。这样的解释,我似懂非懂。

衣铺里的衣服,顺便我也逐一看过,没一件能适合我。而在我留步的片刻,街上仍少有人走过,店里就更为地冷寂。但这个年轻的女店主,不为冷寂而寂寞,反而显得乐呵呵。我又不解,便问。她又解释,说她不为生意的冷清而苦恼,只为自己有事情做而开心。听了她的话,似乎我一下子就明白,原来开心起来,也很简单。

今年的某一天,我又去了趟老街,却见衣铺紧闭,一问边上的老住户,才知衣铺早已关门,那个年轻女子已嫁作人妇了。站在门前,我突然有些怅然,但很快就清醒。就知道,眼前的门是不可能开了,门头上的广告牌,也将会被后来人改写,或者撤除。但不论怎样,我会记得老街的这里,有个叫时尚潮男衣铺的。

一只麻雀在木楼上轻轻“叽喳”了一声,如一声低缓的音乐,在这冷寂的老屋上,滴溜溜的舒缓了一些时间,然后嘎然而止。天地之间,时光之中,生命在不断流转,生活在不断更新,悄无声息,不见波痕。

关于老街的文章6:骑楼老街里的外公外婆

文/陈新

骑楼老街,对在海口生活的许多人说,早已耳熟能详。资料显示,骑楼老街历史与早期的对外开放有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去南洋谋生的人在挣得资金后,纷纷选择到故土投资,在当时的海口得胜沙、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街区建起了三四层高的骑楼,外公外婆家就位于海口的骑楼老街中。

1880年12月18日,一名男孩在博爱南路163号的卢家老宅诞生。当时,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为男孩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卢廷撰,他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戴着黑框眼镜的他似饱读诗书的聪慧之人,又像经过多年修炼的不凡之人。小小年纪就学会镶牙的外公勤奋好学,并努力提高这门技术,引得当时许多达官贵人、富家小姐上门请他镶牙,“镶牙大师”美名一时蜚声骑楼老街。

外公有了积蓄后,在博爱北路买了个面积为8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开了间镶牙诊所,取名瑞昌牙科,瑞气的瑞、昌盛的昌,寓意希望诊所繁荣昌盛,为镶牙的人带去祥瑞。

当时,博爱北路非常繁华,吃的、穿的、用的比比皆是,外公的牙科临街,市井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时地传进诊所。由于认真负责、技术精湛,外公收入颇丰。外公结婚后,妻子生下大舅,取名卢英沂(后来成为海口德育小学校长)。遗憾的是,没等大舅长大,外公的第一任妻子就撒手人寰。后来,比外公小13岁、家住东门新民东路赵宅的赵禄昌成为了我的外婆。

外婆面如满月、眉似柳叶、眼睛慈祥、性格和蔼,虽识字不多,但知书达礼。生活中,外婆相夫教子、勤劳勤俭、任劳任怨,对外公前妻的孩子视如己出。外公对她甚是喜欢,说诊所名都与外婆名字中最后一个字沾上了边,真是一种缘份。

外婆嫁进卢家门后,给外公生了八个子女,四男四女。外公的九个子女个个接受教育,女儿们灵气,有当医生的,有当护士的,有当教师的,有当出纳的。儿子们聪明,有当法院长的,有当校长的,有当记者的,有当会计师的。外公外婆为九个子女深感骄傲。

因为外公外婆与骑楼老街的渊源,我和骑楼老街也有了扯不断的联系,对骑楼这张承载着海口城市文化底蕴的名片也有了深深情感。如今,老人们已经逝去,相片中他们留下的一幅幅鲜活面容、一个个俊朗身影永远不会在我心中消失。

关于老街的文章7:月光下的姑娘

文/李斌

月光下有一条老街,老街的尽头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住在这条街上的和路过这条街的人们,都爱朝她住的木板屋看上几眼,她青春的芳香在老街四处流淌。

人们都说她比夜空中的那一轮亮月还亮。当老街缠满岁月的青藤,她用一首流行歌曲轻轻摇醒沉沉入睡的老槐树。她室内的灯火日夜长明,透过光线,可观望到她流水般表情。起风的日子渐渐靠近了老街的每一个角落。

她用歌声打开老街紧锁的额际,让行走在这条街上的人们不再小心谨慎。街坊邻居看见她那双被露水打湿的眼睛,通红通红的,都心酸地别过脸去,而她却照样在每一天的晚上,为劳累一天的人们扯起一地的情调,然后她悄悄地坐到窗前,听人们讲劳动的艰辛,偶而她也讲些关于桂花树和白兔的传说。许久许久,月亮回家了,她窗下的街坊邻居们尚未从桂花香中醒悟过来。

有一天,她走在街上,天突然暗了下来,未等她撑开雨伞,雨就哗哗地惊乱了她深深浅浅的足迹,她觉得这也是一种流动的美,雨水从足底溅起来,让身边的人伸手可及。因了自己的爱情和前路,她每时每刻都保持着美妙迷人的微笑,她是这条老街上最为动人的风景,老街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而她却越发神韵逼人。一朵山菊花开在她丰富的前胸,她曾经说过,她这一辈子不嫁人,她要与老街厮守一生。人们都不曾把她的话当一回事,尽管如此,向她有所暗示的小伙子还真不少,谁让她生得这般亮丽可人?来知从何时起,她的小木窗许久没有开启了,街坊们都在念叨着桂花树下的小白兔,担心把它给饿坏了。月光斜斜地洒在屋顶上,鼓捣着老街和小楼的月夜,老街因此苍老了许多。

她是一个爱做梦的姑娘,在她少女的情怀里,怎抵得住春心的涌动,今夜星光灿烂,从她潮红的眸子里,年轻精明的小伙子读懂了她的心事。从此,她把时间统统关进屋子,快活的日子从她的心中溜过。

老街上的格局依旧,只是她那页临街的小窗多了块粉红色的帘子,无论白天黑夜,老街的人们都能领略到些许粉红色的记忆,老街毕竟老了,能牵住年轻人的心么?

姑娘的高跟鞋踏碎了老街的脸庞,姑娘与老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把手中的野玫瑰随意丢到街心,让路人好一阵不安。她的身影远去了,街上的生意人照样忙得不可开交。

姑娘的日子里也有太多的无奈,她把自己对日子的各种情绪的发泄,全部归结到生她养她的老街,老街是善良的,在风吹雨打中显得更加母性,老街始终以平和的心情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美妙动听的故事。

姑娘有二十岁了,花一般的年龄,她把每天所经历过的事情,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她想多年以后,自己还可以从这个小本子上重温到年轻的生活。对于她来说,她永远不会嫌弃目前尚未富足的老街,老街在她心目中,如月亮一般辉煌,月光下的老街成为一种信念铭记在她的脑子里。

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生活了一天又一天,她那灿烂的脸上写满了生命的真诚,在所有人的视野里,她永远是老街的女儿。

在一个清丽的夜晚,月光悄无声息地洒在老街上,她在别人的清梦中来到了街口,她想街外的世界应是精彩的,她的血液里也涌动起无名的向往,她心中油然升起一个不安份的希望。然而她始终没有把脚迈出这条老街,老街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知道离开老街会是怎样的一种结局,街外的世界只会给她以寂寞和无奈。

她怡然自得地关上门,尽情地去想月光下的老街。

关于老街的文章8:静静走在那条老街

文/雨袂独舞

已很久、很久没踏上外婆家附近的那条老街了,今天黄昏的时候,我一个人独步,又特意去看了看那条让我魂牵梦萦、难以忘怀的老街。

眼前的老街,依然是那条老街,但老街的风景却不再是我想念的风景,当我发现老街已不复我思念中的模样时,我突然有些后悔今日的决定,也许不来,我就不会有今日的失落和惆怅了。

记忆中的老街,它让我感觉既古朴、又亲切,老街犹如一位纯朴温婉的古意女子,浑身散发着无尽的优雅韵味和幽幽芳香。

我清晰地记得,曾经的老街是由青石板块铺就,街道两旁的木屋、木楼,一间紧挨着一间,一幢紧靠着一幢。那弯弯曲曲的街道,那林立的店铺,那古色古香的门匾,那班驳的墙面,还有那屋顶上疯长的瓦松,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如同一幅江南水墨画,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其实,那条老街长不过四百多米,但它留给我的却是丰厚、美好的回忆。我记忆中的老街,它犹如一首美丽的宋词,静静散落在我记忆的枕边;它犹如一支朴实的乡曲,轻轻飞扬在我回忆的天空。

小时候,我一直生活在外婆家,所以,对于那条老街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从小到大,关于老街的起源我从没追溯过,只是暗暗猜想,老街它一定饱经了人间的风雨沧桑,见证了许许多多的红尘悲欢离合。长大后,每次我望着老街,我都能体会到它的历史厚重感。

犹记得,小时候我最爱流连在那条老街,因为老街上的葱油卷、鞋底饼、红豆糕、棉花糖等诱人食物,总惹得我馋涎欲滴、不忍离开。

过去,老街上的那间老茶馆,不管晴天,还是阴雨天,几乎天天客满。白天,一般三四人,或五六人、七八人,围坐一桌。茶客们,谈天说地,调南侃北,每人只要花上三五分,或一两毛钱,便能品酌香茶满盅,坐上个老半天。那时,我虽不落座,但每次经过茶馆门口,总忍不住做几次深呼吸,那淡淡的茶香沁入心肺,令我心旷神怡。

很多时候,茶馆里还会有艺人来评弹、说书,只要评弹者一开腔,或说书人把惊堂木往台面上一拍,刹那间,乱哄哄的茶馆马上变得鸦雀无声,茶客们、听客们,个个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聚精会神地观看起表演来。偶尔,我也会站在茶馆门外,踮着脚尖,依靠在门框上,不知不觉观看得入了神。

老街上的那间铁匠铺,里面那个有着络腮胡子的壮实汉子,一年四季几乎都是光着膀子、满脸通红,挥汗如雨,他成天高举着铁锤,叮叮当当地敲打着铁器。那熊熊的炉火、四溅的火星,和烟熏的墙壁,至今想来,依然清晰如昨。

老街上的那间棉花铺,一对中年夫妻,他俩背着巨大的弹弓,各自手持一枚如手榴弹般的木锤,整天不停地拨打弓弦,弹着棉花,“嘣、嘣、嘣、嘡——”的声音,从早到晚几乎不停。他俩的衣裤上、头发上、须眉上经常沾满了棉花絮,有时让我感觉像是雪人一样。有一次,我因为好奇,便跨进门槛,请求他俩让我弹几下过过瘾,我用木棰弹拨了几下弓弦,一种韵律如天外来音,霎时悠悠传遍老街,那感觉还真的不错呢。

还有老街上的鞋匠铺、缝纫铺、老虎灶等都让我迄今难忘,它们留在我心目中深深浅浅的印记,犹如乡村袅绕的炊烟,缥缈、悠远,辗转难以忘却。

每当夜幕降临,老街的店铺纷纷关门落锁,打烊的吱呀声夹杂伙计们的大呼小叫声此起彼伏。暮色四合,夜市小摊的油灯一盏接一盏的点亮起来。随着吆喝声愈发高涨,茶叶蛋的芳香,烤鲜鱼的烟火味,生煎包的焦香,渐次席卷老街的每一个角落,整个老街笼罩在舌尖的飞舞之中。

以前,老街旁边有一条小河,河上有座石拱桥,桥旁边有十几棵垂杨柳,那时候,我和我的玩伴们常常在那里躲猫猫、丢手绢、掏鸟窝、互相追逐、一起戏耍,那时的我们,其乐融融、乐不思蜀。

那记忆中的石拱桥就像诗人徐志摩眼里的康桥一样美,我忘不了那记忆中招摇的水草,也忘不了那在水草中自由穿梭的鱼儿。

今日,我静静走在那条老街,我感觉老街既熟悉,又陌生,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老街两旁的房屋、店铺很多都已倾斜、坍陷,老街上早已是人去屋空、门可罗雀,不复从前。

曾经的石阶、青石板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黄沙、水泥。我放慢脚步,流连张望,我好希望在老街上能遇见旧时相识,寻得旧时印记,听得旧时的叫卖声。

老街旁的那条小河也不知何时被泥土填满,那座石拱桥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那老地方的三棵垂杨柳还在风中摇摆,招呼着我,为我幽幽诉说关于老街的前尘往事。

自从我爱上戴望舒的《雨巷》之后,我总不由地把记忆中的老街幻想成戴望舒笔下的那条幽巷,同时,也会把自己幻想成那个满结哀愁的丁香姑娘。今天,当我静静走在老街,虽然脚下青石板已不在,手中也没有油纸伞,但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真的像极了丁香姑娘,因为一缕忧伤和惆怅一直蔓延在心底。

而今,老街上那一个用来捣米、捣花生、芝麻的石臼还在原地,只是再也无人问津,上面落满了厚厚的青苔。

想起老街曾经的喧闹、繁华,看着老街如今的冷清、萧条,我,怎么能不黯然神伤?

今日,当低飞的两只燕子蹁跹于老街上空,叽啾着从我头上掠过时,我多么希望那是旧时的燕儿,我多么希望,它们能帮我找回旧时的春景、春色,让我重温儿时的老街场景。

历史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了,当我今天独自徘徊在老街上,我真想拨开历史的烟云、推开历史的重门,轻轻地走进那旧时的老街。

如今,那低矮的屋楼、那斑驳的墙面、那老式的凳椅、那旧时的褂衫、那慢摇的蒲扇,都渐渐消失在远去的尘烟中,只有那评弹者、说书人的呀呀咿语声,和那抑扬顿挫的演讲音,以及那卖货郎的吆喝声,依然在我的记忆里久久回荡。

关于老街的一幕、一幕,早已在我的脑海中定格,镶嵌在记忆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那条我思念的老街总会像一湾清流,静静地流淌在我的记忆深处。

曾经的那条老街,已成为我梦里梦外的一道牵绊。老街,它可以走出历史的舞台,但它永远也走不出我的记忆。

我好想今夜有梦牵引,让我循着悠扬婉转的评弹小调,沿着儿时的记忆,再次踏上青石板,重新走在那条我深爱的老街,去细细解读老街的光阴故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