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文章

请欣赏早餐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早餐文章1:漫说年味

文/粤湸

晨起,早餐都没顾着吃,就提着大包小包赶往爸妈家。近来,揣着事先写好的购物单,陆续从商场购买了各式各样的年货,又化整为零的来来回回搬了N次,最终,分门别类的叠堆在妈妈家的小柜子里面。

在乘车返回的途中,我累得坐没个坐相,歪着身体把头靠在阿威肩头,实在是提不起精神,可眼睛和脑子却一刻也没闲着……

透过车窗,看到沿路几乎所有临街的商铺,被色彩鲜艳的灯笼、春联、盆景等装饰着,在门口和抢眼的位置,全都摆上了琳琅满目的年货;途经的不少街巷和路段,显得既热闹又拥挤,诸如年橘、桃花、蝴蝶兰、风信子、水仙等花卉,以及南北水果等等,纷纷荟萃,闪亮登场,仿佛是以迎春的新姿恭候世人,同时,渲染出了过年的喜庆,让这过年的味道,带着浓浓的花香,带着丝丝的甜味。

眼中所及,街头市井,商家买家、男女老少、公家私人、荷包涨瘪,一概不论,全似在为过年而筹备着。不禁感叹:年关已至,年味渐浓。

年味,是啥味?

年味,就是过年时特有的味道。

这种味道,可以吃出来,可以穿出来,可以玩出来,可以走出来,也可以在思念、团圆、和忙碌中感受出来。

回想小时候,年味是在妈妈的操持下,所看到的、闻到的、和吃到的。那时,工作很忙的她,总是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把家里衣被清洗一遍,把所有的角落清扫到位,还要为我和弟弟们赶做新衣服,更要忙做好吃的,每年的年前,妈妈都要打鱼糕、做珍珠丸子、皮冻、和糯米酒等家乡菜,她还学会了做粤菜,自制萝卜糕、芋头糕、炸油角和蛋散,为了顾及爸爸的生活习惯,年三十晚必包饺子和汤圆。如今,对过年从不马虎的妈妈已高龄,行走不便的她,冬天基本不离家,也没有气力做年活了,逢年过节早由我唱主角,爸妈家离我住的地方又有点远,两个家都要照看,觉得压力大,过年时无疑更甚。可不管有多累,过年,就是要用心的来营造气氛,而年货作为一种符号,又是必不可少的,在搬来搬去中,搬回了满屋的喜庆和温暖。今年,身为主妇的我,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忙活了一轮,终于把自家每个房间、柜子、和角落,全面的、认真的、彻底的扫除了旧尘,清理了旧物,进行了一番布置,还不忘“总把新桃换旧符”,家里几个花瓶,全都换上新买的花,小花瓶、和中等大的花瓶,插上粉红色的桃花,还有黄色的跳舞兰,放在玄关背景墙前一人高的陶瓷瓶,添加了几枝娇艳的牡丹花,令满室生辉。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看着几十年来苦心经营的家,经过我的努力,换来了窗明几净,简洁有序,忽然发现,年味中又多了一层“累并快乐着”内容。

我想,年味不仅有滋有味,还应该是有形有色,假如要给中国年披上一种颜色,必是有如旺火一般的中国红。自打远古时那一把“红”火驱走年兽起,“红”,其本身“吉祥如意”的意蕴便注定亘古不变。总之,中国年味,是热热闹闹,是大吉大利,是春运一票再难求,冰封的路再难行,也挡不住归心似箭和思乡情浓的脚步。其实,年味里,还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这不,两天前,二十四个节气之首的“立春”,已然比蛇年的春节先行了一步。春天来了,新的一年来了。

过年的味道,真是总也品不完之味,从除夕、到初一、再到十五的拜年声中,由淡变浓,由浓变淡,又由淡变无,然后,从年初到年末,开始新的期待。年年如此,循环往复。在整个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十足的年味,和丰富的生活。

于我而言,漫说年味,亦是人生一个未尽的话题。

早餐文章2:早餐的味道

文/赵文汉

昨晚煮了一大锅杂粮粥:糯米、花生、绿豆、豇豆,挺香的。很好喝,但没喝完。

早晨起来把它热了一下,盛到碗里喝了一口,没想到,与昨天晚上的味道相比,发生了巨大改变,寡淡得不说难以下咽,也差不多了。

不知道是杂粮粥睡了一夜自身发生了改变,还是人睡了一夜胃口发生了改变,抑或是因为昨天喝了今天又喝的重复造成的,不管怎么样,事实是,早晨起来,这杂粮粥喝不下去了,因为它太寡淡了。

只好下楼去,买点下饭的小菜,帮助我把杂粮粥喝下去。大清早的,果然有勤奋的店老板,我买到了几包榨菜和“老干妈”牌香辣小菜。

榨菜比较常见,香辣小菜不常吃,试试吧。酱豆、辣椒、芝麻、榨菜丁混在一起,用筷子夹一点入口,香是次要的,主要是辣,辣得我赶紧喝了好几口杂粮粥。辣劲一过,杂粮粥的寡淡味又出来了,只好又夹一点小菜入口,又是一阵香辣无比,赶紧又喝上几口杂粮粥。在这种反复中,10分钟不到,一大碗杂粮粥被我喝完了,其间还吃了半块馒头和一个白煮鸡蛋,早餐顺利完成。

人生何尝不像这顿早餐呢?平日里忙工作,忙事业,忙家务,忙孩子,没完没了,然而这都是人生之必须,这都是人生之正事。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重复,人难免会厌倦,难免会产生寡淡的感觉,让人觉得生活就是如此地毫无味道。正如杂粮粥,其成分都是人的身体营养之必须,但喝多了也会让人产生厌倦、拒绝之感觉。

要想人生过得精彩,除了正事之外,还要有“闲事”,钓鱼、旅游、聚会、跳舞等等都是人生之“闲事”。干这些事常常被一些人看作是“不务正业”。其实,这些“闲事”正如香辣小菜一般,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香辣小菜里的成分没什么营养,它的作用就在于通过重口味来刺激人的味觉,激活麻痹了的神经,从而让人可以顺利地吃下正餐。

打牌、钓鱼之类的“闲事”对人生,意义确实不大,但它可以调剂人的情绪,刺激人的神经,激活人由于工作、事业的繁重和反复而产生的麻痹感,从而使人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正事之中去。

只不过香辣小菜毕竟是小菜,不是正餐,既不能多贪,也不能沉溺。人生需要业余爱好,但是爱好太多,会影响正业;整天沉溺其中,那叫玩物丧志,亦不可取。

早餐文章3:珍贵的早餐

文/子佳

“只有早晨吃饱,才能一天干好。”曾经,这句话在我最失落的时候给予了我最大的鼓励和安慰,也让我吃到了生平最珍贵的早餐。

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像所有热血青年一样,选择到陌生的城市追寻梦想。可惜,理想常常败给现实,我首先面临的竟然是生存。

为了节省开支,我租住在郊区简陋的房子里,房东是一对老夫妇,儿子儿媳外出打工,留下两位老人照顾孙儿。

出门在外,人心难测,我自是多了几分顾虑,与人处事,警醒得很。即便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房东,也交流不多。

那段时日,我每天疲于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结果,却换来无数次的闭门羹。在那种亢奋、焦躁、烦闷、失落的情绪交织下,我对自己产生了极度怀疑,甚至开始自暴自弃,生活也越来越不规律。加之入不敷出,又不能和父母说起现在的惨状,只好逐渐精简食量。早餐,因为忙碌省了,中餐凑合垫垫,晚餐免掉,权当减肥。不出门的时候,泡面度日。

熬了几日,我都快撑不下去了,房东阿姨居然还来添乱。那天一大早就跑来敲门,很歉疚地说:“闺女,我家燃气灶坏了,能借你的电锅用用不?”我随口答应:“用吧,反正我也不做饭。”阿姨端走没多久,就又送了回来,只是,锅里多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她笑笑:“你的锅大,做多了,面条不能放,该坨了,倒掉可惜,干脆你吃了吧。”说完,转身就走。

鸡蛋面热腾腾的香气实在诱人,这么宝贝的粮食,怎么可以浪费。我就当做好事,狼吞虎咽地帮阿姨打扫了剩饭。饱餐之后,心情忽然好了许多,周身暖暖的,瞬间来了劲头。想起几日的颓废,立马打起精神,再次整装出发,去找工作。

晚上回到出租屋,我特意到阿姨屋里小坐,大叔端出一盘子新煮的花生给我,笑意盈盈地说:“吃吧,工作不打紧,慢慢来,别累坏了身子。”阿姨看看小孙子,看看我,说:“出门在外,自己可不能亏待自己。尤其是早饭,不能少。只有早晨吃饱,才能一天干好。”我明白阿姨的牵挂,想起妈妈的叮嘱,默默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阿姨经常做多早餐,只管喊我过去打扫“剩饭”。我明白两人心意,乐得享受这份关爱。而且,阿姨做的疙瘩汤、小馄饨、面片、鸡蛋羹、蛋炒饭、小油饼、糊塌子,实在香到难以拒绝。

那几日,虽然工作照样毫无眉目,但是因为饱饱的早餐,让我一下子有了底气,毫无懈怠地坚持了下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月之后,我找到了第一份适合的工作。稳定下来,我搬到了公司宿舍,早餐也随之有了着落。

后来,不管工作如何繁忙,生活怎么疲累,我都永远记得按时吃早餐,也永远不能忘怀那爱心早餐。

早餐文章4:幸福的早餐

早晨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身为朝九晚五上班族的诗盈总说,早晨就象打仗一样紧张!而我是卧龙一族,即使睡到日上三竿也没人管;只是每天早晨定时上洗手间的习惯驱使着我按时起床。等到解决了问题,就再回来跪在床上祷告。祷告完,诗盈也该去洗漱了,于是我就开电脑读圣经,有所感动之时便用飞信发出分享;分享过后,开始用电水壶烧水,准备给她泡营养健康早餐。早餐的成分,是从五谷磨房买来的各种粉粉,加上燕麦片。趁着她洗漱完去阳台浇花的当口,一小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糊糊也搅好了。而外面餐桌上妈妈早已摆好了早餐,粥碗上盖着盘子怕冷掉,早早出去锻炼了。

于是两人可以一前一后去吃早餐。我还是坐着电脑椅滑出去,她扶着墙走过去。碗里是混了大米小米的稀粥,就着小菜吃下去,很快两碗就下了我的肚子,而她还是细嚼慢咽地吃着她的糊糊。这个时候我就会凑过去望着她,然后满脸堆下笑来,说道:“能一起吃早餐,还是很幸福的嘛!”而她总是说:“得了,别腻歪了!”

她常说,两个身患顽疾的人,能够享受的幸福太有限了,只有抓住每一刻每一分每一丝稍纵即逝的幸福感,一点一滴累积起来;而这累积的过程其实,也是幸福的过程。有首歌唱道:“日子再忙,也有人陪你一起吃早餐。”在一起吃早餐的幸福之下,前夜病痛的折磨似乎也忘却了,将要面对的一天压力也能顶住了;吃下肚子去的是补充身体能量和营养的早餐,带入心灵里的是提升心理能量和动力的爱与陪伴。从前一个人打拼的时候,我从来是不吃早餐一族,因为每次吃下去总是肚子发胀心里发慌,就干脆不吃了。可是自从诗盈来到我身边,我就可以吃早餐了,吃了也不发胀,心里也不发慌。爱情的魔力大抵如此吧。这以后,我们的经历一波三折,既有颠峰时的荣誉,也有生命垂危时的坚持,但是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一起吃早餐,除了有一个人住进医院的时候;而那时,我们会因为共同的祷告在主里走到一起去。

学了亲密之旅,我们发现,这样的早餐,正是所谓的恩情仪式,在增进亲密关系中威力无穷!但愿天下的夫妻,都能有幸福的早餐,在共同的早餐里增进彼此的亲密关系!

早餐文章5:父亲的早餐

文/可欣的妈妈

早餐一直是三餐中最容易忽视的。每天早晨急匆匆地从家里出来,根本顾不上吃早餐,所以常常早餐就被省略掉了。

加之大清早起来,总是没有胃口,看着别人大口大口地吃早餐,就觉得胃里塞得荒。一般要等到八点多,才会有一点饿的感觉。

去年,小侄女到我家附近的中学读高中,父亲来陪读,就住在我老家的房子里。

父亲没有很多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闲时看书,看报,看电视。由于邻居们也没有一个认识,所以,他成天就在家里,把我书橱里的书翻出来看,偶尔我回趟老家,便看见他一个人捧着书,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有时候,他也会到单位来看看我,坐上一会儿再回家。一次偶然的谈话,他知道我每天不吃早餐,便立即责备我,并说以后每天会送早餐来,问我想吃什么?

我其实不想让他那么麻烦,但转念一想,白天侄女去上课,父亲一个人在家,也很无聊,于是便让他每天煮粥给我吃。

第二天,父亲便早早地拎着保温桶等在单位门口,大麦片熬的粥,花生煮的豆瓣酱,全是我喜欢吃的。每次,父亲都会问我:“明天吃什么?”我便对他说:“我只吃粥,别的什么都不要。”于是,父亲每天都会送粥来,只是送的酱菜会不同样,有时是一只咸鸭蛋,有时是酱萝卜,有时是黄豆米,有时是炒咸菜。

自从父亲给我送早餐后,我每天都会吃早餐,有时,我出差,便会提前一天告诉他,免得第二天到单位白跑一趟。

父亲其实并不擅长煮饭,在家里,都是母亲一手包办,父亲最多也只是充当烧火工而已,但是现在,他也开始学着买菜、烧饭,每日里照顾我和我那上高中的小侄女,厨艺也日渐长进,烧的饭菜也越来越可口,熬的粥更是不稀不稠,刚刚正好,每次我都会让他少盛点,可是每次父亲都会装上满满一碗,生怕会饿着我,我也就每次都不折不扣地把粥都给吃光,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的回报,才能对得起父亲的辛劳!

早餐文章6:面包上的黄油

文/阿眉

早餐有两件事绝不能等:麦片冲进牛奶就必须立刻开始吃,焦黄酥脆刚从吐司炉里跳出来还有点烫手的面包必须分秒必争抹上黄油——刀尖挑着的一小块黄油抹过热面包时应手融化的手感和扑鼻而来的香气,足以疗愈刚刚被闹钟伤害到的心灵。

有好几年时间,冰箱里总存着块黄油,揭开锡纸一角切一块,扔进平底锅里滋滋响着融化开来,家常罗宋汤意面酱用黄油才够浓够香,姜葱炒蟹换黄油美味更添一筹,就算暑假里随手调碗蛋奶面糊摊煎饼给小朋友当点心,用黄油摊出来的也格外受欢迎。

黄油有点像中餐里的猪油,烹饪之外,还是大部分甜品的灵魂,没有猪油的黑芝麻汤圆八宝饭红豆沙,和没有黄油的蛋糕曲奇,光想象一下,都觉得人生无味。而离开了黄油的牛排,就像离开了猪油的烂糊肉丝,盛在盘子里仿佛形貌俱在,尝一口则神髓全无。

最大阵仗的黄油吃法,堪比《水浒传》中梁山英雄“大块吃肉”的“大块吃油”,是港式茶餐厅名品“菠萝油”。拍出的电影被西方影评人评为“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香港人,独创了这种最为豪迈几近癫狂的黄油吃法:热乎乎的菠萝面包横切一刀,夹厚厚一块冰凉的黄油,一口咬下去,皮是酥脆的,面包是柔软的,黄油一半融化在面包里一半融化在舌尖……宛如金风玉露一相逢,宛如西门吹雪遇到叶孤城——被健康学洗脑多年的当代人,吃掉整个菠萝油的心情,多少总怀着点置体检表上各项指数于度外,迹近决战赴死的悲壮吧。然而如此美味当前,足以让大多数人的自制力溃不成军,人生得意须尽欢,宁可第二天吃清淡的白灼青菜配粥外加一壶普洱茶弥补回来。

特里普主演的电影《朱莉与朱莉娅》里有句台词:“你是我面包上的黄油。”这部美食题材的电影我只看过一遍,但这个精妙的比喻却过耳不忘,一直都记得。没有黄油的面包当然照样果腹,而黄油,就是那一点足以点石成金化平淡为神奇让人生瞬间变得更美好更美味的要素。婚姻是面包,爱情就是黄油。而阅读、电影、旅行、音乐、知己……都是抹在生活这块面包上的黄油。

只是记得趁热,趁那些可以毫无顾忌吃下整个菠萝油再添一杯鸳鸯奶茶,可以一天连看三场电影通宵干掉一部小说,可以和朋友畅谈一个下午,网上整夜灌水盖楼,可以全心全意地相信,可以毫无保留地去爱的时光,还在。

早餐文章7:母亲给我做早餐

文/魏兴云

傍晚时分,我的突然到来,引起院子里看家黄狗的咆哮,正在准备进窝的公鸡母鸡也停下脚步远远地看着我。

父亲和母亲正在吃晚饭,桌子上一盘豆芽、一碟盐豆子和咸菜,这让在县城里已经酒足饭饱、满面红光的我有些惭愧。母亲看到我也有些吃惊,平常我回家都是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很有规律,一般很少突然回家,而且还没有提前打电话。这次回来的确有点“突击检查”的味道,如果我提前打了电话,七十四岁的父亲一定会骑着自行车,到五公里之外的镇上提前买上牛肉、鸡肉之类的荤菜,蔬菜门前的菜园子就有,通常这些菜又被我们风卷残云般消灭,女儿说他们把咱当成了客人啊。

听到我的埋怨,父亲说农村人一辈子粗茶淡饭惯了,萝卜白菜保平安,何况人情来往负担这么重,哪家结婚生孩子不得花钱。母亲也在旁边说地里就那么一点收入,也不想给你们添负担。说着他们就岔开了话题,父亲的说我头发怎么白了一大片,腰围又粗了不少,母亲则替我辩解,说你看庄上的年轻人哪个不是这样,总比瘦得猴一样的好,在母亲眼里,方面大耳就是福相。

气温有些高,我坐在沙发上陪老人说着话,头上的风扇慢慢地旋转着,不知不觉已经十一点多了,我又睡到当年自己的婚床上,乡村的夜里蚊子不少,在蚊帐外嗡嗡乱飞,仍然阻止不了我的美梦。很奇怪,在市里,我偶尔还会失眠,回到老家父母身边倒头就能睡着,看来还是回家放松了心情。

天还蒙蒙亮,听到母亲在院子里的脚步声,公鸡扯着脖子打鸣,我看看手机,才五点多一点,翻身又睡,等到阳光绕过窗户照上我的眼,温度很高,但这算是睡到自然醒,很轻松的感觉。我一看七点多了,匆忙爬起来,接了一盆冰凉的井水,洗漱完毕时,饭菜已经上了桌。一盘韭菜炒鸡蛋,一盘炒豆角,主食是手擀面。可以想象,母亲为了我的早餐,忙活了将近两个小时,热了一头的汗。她看着我吃,自己在旁边不动筷子。母亲知道我喜欢吃手擀面,在我十七岁参军离开家乡时,甚至结婚时和妻子吃的面都是她亲手擀的。在面里,母亲放了刚从菜园里掐来的新鲜苋菜,滴了几滴香油,放了两只土鸡下的蛋,所以清香无比,我通常要吃上两大碗,味蕾还不觉得满足。

我忽然想起一篇《你还能陪老人吃多少次早餐》的文章,说的是作者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工作,一年只回家一次,每次只有十天的时光,还要刨去访亲会友的时间,在老人的有生之年,自己陪老人的时间连一个月都不到。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比起这位朋友,我的老家离工作的地方不足百里,我能经常回来看看,听听老人的唠叨,说说家长里短,吃一碗母亲亲手做的手擀面,我比他的幸福要多得多!

早餐文章8:日子如流水

文/蔚蓝海岸

早餐吃的很郁闷。点一碗粉丝十几分钟都没端来,同去的都快吃完了,磨磨蹭蹭终于来了,只挑了两口,强烈的异物感堵塞在咽喉造成吞咽困难,我努力用舌尖把食物往外拖,居然抽出一根胶质带,绿的!他们怎么这么粗心呀,把包装袋弄到粉丝里去了,不过经过高温消毒应该不要紧,我继续吃,却又挑出一根白色的胶质带!敢情粉丝是用胶质做的,以后再不吃了,我甩碗就走。

我乘坐的汽车是辆豪华大巴,类似汉安高速的那种,不过无法界定属公汽还是长途,大约四五十分钟的车程。上去的时候已经不存在紧挨的两个座位,我看前方靠窗还有个空位,就走过去,没想那黑瘦且秃顶的男人面无表情,连身子都不侧一下,这让我十分恼火。我本来并不讨厌秃子,反而觉得他们聪明绝顶,挺可爱的,但我的朋友却非常讨厌秃顶的人,说显老又显丑,叫人惨不忍睹。联系身边这人的表现,我发现,秃子原本就很可恶,他的聪明大都是那种精于算计的自私的小聪明。

车窗外,秋天的风景一掠而过,迎风摇曳的道旁树,果实累累的田野,肃穆空灵的远天,我很喜欢这样赏景的角度,这个时候,我音乐都不想听,只想专注的用眼触摸,用心感受。但女售票员扯着极度嘶哑的粗嗓门聒噪个没完,一会儿打手机,一会儿嘀咕着关窗户,一会高谈阔论,我甚至害怕问她,为什么我两人的票只给一张,我怕她没完没了的用噪音谋杀我。毫不夸张的说,她的声音像鬼魂,极具惊悚效果,完全能够胜任《僵尸》等恐怖片的配音工作。但更为惊悚的是,秃顶男人打瞌睡时脑袋拨浪鼓似的,摇晃着向这边靠过来,吓得我立马开窗,让凉风吹醒这家伙,以防我的胃出现痉挛。

很快就过江了。今天的长江显出少有的理智,平静缓慢的流淌,像一匹绵长的绸缎铺开,江面上一丝雾的踪影都没有,点点白鸥,萋萋芳草,以及来往船只,皆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假如极目放眼,还可以看到更远的碧空。只是这斜拉桥上巨幅的广告牌多少有些碍眼,最起码分散了人们与长江亲密接触的注意力。你瞧见的是孙红雷,他端着一杯枝江王,眼神诡秘而挑逗,仿佛在说一句台词:我喜欢潜伏,刺激!

街上的主旋律仍旧是中秋节,在商家看来,中秋不应该仅仅吃月饼赏月,应该大规模购物,购房,购车,美容,上馆,旅游,巴不得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成冤大头,这才叫物质文明,这才叫人文社会,而自身的服务永远跟不上消费水平。有人说,在中国,富很简单,贵却很难,细想,有几分道理。前几天我给办公室的同事们出了一道选择题:你愿意当没落贵族还是愿当暴发户?年轻人都愿意当暴发户,因为有钱不仅能使鬼推磨,还能使磨推鬼!而年长一点的都认为暴发户心态不好,素质偏低,还是愿当贵族,尽管没落。似乎扯远了。其实今年的中秋挺没味的,月亮这没心没肺的东西,老早就躲在云层里整夜都不现身,辜负了那么多人的仰望和赏识,难道竟没丝毫愧疚之感吗?她有什么值得拿腔拿调居然千呼万唤不出来?不就是一堆冷冰冰的石头借太阳的光在夜晚炫耀一下吗?我在腹诽月亮的时候,一抬眼看见“洞庭水鱼”“重庆火锅”的招牌,这是到了哪啊?

老实说我不喜欢和自家人逛街,虽然他不是那种完全没有欣赏水平的男人,虽然他的态度近年来大有改观。我问过很多人,有兴致和耐心陪女人逛街的男人几乎还没出生,除非另有目的。而他们购物时也很少选择,基本是直奔主题,一锤定音,几分钟搞定。这也许就是偌大一条男人街萧条冷清的原因吧。女人则不同,她的乐趣不在结果,而在过程,与购买相比,那种选择,比较,鉴别,谈论,更精彩更有价值,所以当我在中商百货耗时两个多小时一无所获时,心里并不懊恼。我想,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和我一样只看不买的应该不在少数。现在不都提倡低碳了么?除了钞票,咱也不缺什么,对生活要求并不高,廉价衣服有的穿,粗茶淡饭有的吃就足够了,干嘛把那些不等急用的东西买回来囤积在家里呀?呵呵,或许这多少有点酸葡萄心理。唉,权当散步吧,逛公园是逛,逛马路是逛,今天,就陪我逛街吧,身在闹市,心处云端,看滚滚红尘,观芸芸众生,这样的高度,这样的境界,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回来的路上,由于疲惫,以至于一个新疆归来的人讲述那里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我都没认真听,现在还有点遗憾呢。晚了,流水账就记到这吧。

早餐文章9:填补“空巢”

文/陶绍教

与老伴煮早餐,给爱犬喂食梳毛,给花草浇水,然后相伴去跳舞、去买菜做午饭。上午时光就这样度过。

56岁时我成了空巢老人。儿子在他乡成家立业,本想招上门女婿,可女儿又远嫁他乡。我和老伴短暂失落后就想通了,女儿有自己的意愿,切勿将想法强加给她,要不往后婚姻不美满,她会把责任推给父母,类似的现象颇多,教训深刻。我们还觉得,健康快乐靠自己,少依赖他人,晚年才有安全感,于是调整心态填补“空巢”。

下午,我和老伴常从事各自的爱好。她喜打牌、唱山歌,我好下棋、拉二胡,且各有朋友圈。兴趣外还常有新活动,如随圈内朋友去郊游、聚餐等。我们相互理解,各自有空间,快乐过生活。

晚上没其他活动时,我们就带爱犬去散步。回家后或相伴看电视,或读书报,或聊天儿,10点准时睡觉。

儿女为工作忙碌为生活奔波,关爱父母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就尽可能减轻儿女负担,自觉稳妥安排晚年生活,即主动密切邻居关系,互留电话号,有急情能获帮助,保证生活安全,不过多依赖儿女。

如今我已和老伴充实、平安、快乐做了10余年空巢老人。

时下,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的儿女远在他乡父母无条件共同生活,有的儿女各立门户父母自过日子,有的父母不愿随儿女居住,有的则是失独等。空巢老人悲情多,子女不在身边,一旦生病无人救治酿悲剧。有的面对静悄悄的家倍感孤独,烦心事无处倾诉等而致老人孤独寂寞、悲观失落,产生焦虑和抑郁症,甚至因情绪低落无人劝慰而自杀。

因此,空巢老人莫消极对待生活,当积极填补空巢求幸福。一是有充分思想准备,逐渐减少对儿女依赖;二是培养兴趣爱好,参加文娱活动,让生活丰富多彩;三是走亲访友,及时倾诉烦恼获安慰,保持心情舒畅;四是加强锻炼增体质,有病早治保健康,自我料理少求人;五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获取社会组织关心帮助,以此填满“空巢”,让幸福快乐伴晚年。

早餐文章10:一碗鱼粉 慰乡愁

文/王亚

近来做孩子的早餐奴,见天地钻山打洞找各种食材变着法子编排出二三十天不重样食谱,只为哄她多吃些。而我自个儿,只好一口栖凤渡鱼粉。

与北方好面食一样,南方人民论起家乡米粉时,人人各端一碗,各执一词,浑然要打下一个米粉江湖,又碗碗皆可夺得武林盟主一般,怀化鸭子粉同柳州螺蛳粉打得不可开交。就连同名的“鱼粉”,衡阳三塘与郴州栖凤渡还有原汤、红油之争。

各粉入各胃,“刀光剑影”的米粉江湖终究争不出个子丑寅卯。

家乡在郴州,老城,有清淑之气。“清淑之气”是韩愈老夫子的话,彼时他正过郴州,与苏仙岭景星观的廖道士交好。郴江水缓缓在郴山丘岗间淌了几千年,再注入耒水,汇入湘江。此谓“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又是少游句子。我就在这样一个老城里住着,清早跟着祖父往屋后的苏仙岭探一回秦少游,再趴上父亲的凤凰单车后座穿街串巷去寻一碗栖凤渡鱼粉。整个早晨都缓慢悠长。

据说时任耒阳县令的庞统途径郴州,曾在栖河古渡打尖留宿。栖凤渡因此得名。有好事者称栖凤渡鱼粉也因庞统而风靡,一碗辣椒红油汤底鱼粉抚慰了他的羁旅愁绪,从此励精图治,后世方有了“凤雏先生”之称谓。这实在是诳语了,辣椒这个外来食材传入中国尚是明朝的事情,凤雏如何在三国吃到香辣味的鱼粉?

好吃的鱼粉都在于汤底。栖河的鲢鱼、家养猪的筒子骨、菜地里的土姜片,加井水文火酽酽地熬一夜。晒干的红尖椒用石臼捣成粉,一勺土茶油倒入锅底,待油略温便搁辣椒粉,滴几滴酱油撒些盐花,炒出喷香红艳的油辣椒。待鱼汤熬得了,倒入油辣椒,放盐、葱花、豆油,淋些生茶油,汤底就有了,汤白辣椒红。佐料里有一样豆油是栖凤渡鱼粉必备,亦是郴州一带独有。黄豆煮了捣成泥,几经发酵晾晒呈酱黑色,隔数条街也能闻见香。豆油香与酱油味不同,酱油是冷香袭人,直接而浓郁。豆油有粘稠的暖意,有黄豆的原香,馥郁又跌宕,一重香里又翻出一重。香味即便在粗陶罐里存着也隔不开,一点点漏出来,犹爪挠人。拿筷子从粗陶罐里挑出一小团豆油往红油鱼汤里搁了,待分释于汤中,香味更暖。几乎眼见得老祖母在灶边塞柴火,灶上铁锅里红酽酽的鱼汤翻滚,香味可在梁檩上回旋几日。

郴州米粉也分几种,经压榨呈圆条的叫“榨粉”,米浆蒸成“摊皮”再切的称“切粉”,切粉又分干湿,与别处从米粉形状称“圆”“扁”“宽”不一样。我见过外祖母做切粉。将粳米略添一些糯米加井水泡发,石磨磨成米浆待用。特制的铝制平底屉笼架在铁锅上,一格屉笼倒一层米浆,隔水蒸,一块蒸好的“摊皮”略晾晒切了可煮一碗粉。这样做出来的切粉滑软又筋道,入口还不待你回味,它已经滑落肚去。干切粉则是将湿切粉团成团晒干,待客时便拿出几团,最经得煮。

湿切粉具一个“鲜”字,煮时须快入水,速捞起。要煮透,又不能煮太透,不透不滑软,太透少筋道,火候最难。记得外婆煮粉,总一手拿筷,一手持大漏勺,湿切粉搁漏勺中。铝锅里的水滚了三滚之后,迅速将漏勺置入滚沸的水里,筷子同时伸进去将切粉来回搅拌数次,又迅速提起漏勺在锅沿抖几抖,将多余的水抖落便倒入粗瓷碗里。动作一气呵成,浑如张宗子写天镜园捞笋,就差旁边立一个堂倌高喊一声:“捞粉!”

粉捞出来,长勺伸入铁锅搅开辣油舀汤底浇汤头,又是一气动作,堪比一套武林招数,也须样样拿捏到位。

一碗栖凤渡鱼粉端上桌,一层火红的辣椒油酽酽地盖住粉,上面几块鱼肉也是裹牢了辣椒。再伸筷子搅匀,鱼的鲜味和汤底的香味都一股脑蒸腾出来,还未吃已馋涎偷咽。吸嗦一口,鲜香在嘴里汹涌鼓荡,辣早不是什么事了。一碗下来酣畅淋漓,连汤都一口饮尽,还总忍不住叫再煮一碗。吃粉的人互相看看,一个个一嘴的红辣椒油,成了“猴子屁股”,这才想起辣来,倒浑身爽利通泰。

欲更一慰馋虫,可在一三九的圩日去往城北几十里的栖凤渡镇赶一次圩。鱼粉摊鱼粉店一溜排开,摊浆蒸粉晾晒切粉熬汤舀汤……十八般武艺一齐摆在台面上,直是一个鱼粉的江湖。你只须找一张桌子大剌剌坐下来,唤一声:“老板,来一碗鱼粉,要辣!”一碗红亮馋人的米粉瞬息端上,再风卷残云般吃毕擦擦嘴,简直多了一股子傲视群雄的豪气。

如今离郴日久,一碗栖凤渡鱼粉便成了念而不得的乡愁。一旦回家,哪怕夜里也得找家鱼粉店吃一碗,竟常吃到泪流满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