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文章

请欣赏宽敞文章(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宽敞文章1:关中蓬莱

文/曹军华

道路光洁宽敞、林木绿意葱茏、屋舍错落有致、环境幽雅清静,这是曲江新区留给人们的强烈印象。无论你是这座城市的市民,还是偶尔光临曲江的游客,置身在这块土地上,其清幽宁静定会令你深深陶醉。

作为曲江的居民,每天生活在如诗如画的曲江,沐浴着令人沉醉的明净清幽,却一直无法精准地描述出其气质与姿容。是啊,大象无形,大美无言么。近日,曲江实乃关中蓬莱的意象倏忽飘入脑际,真如灵光一闪,瞬时我感到自己抓住了曲江这片区域的灵魂。然而,要描绘出曲江的时尚前卫与宜人,这篇小文实不足承其重。所以不妨说说其缩影:南湖。

南湖是曲江池遗址公园的简称,数年前,曲江建设者于盛唐皇家园林曲江池遗址挖塘引水造湖,堆黄土成坡成丘,栽佳木筑道路,盛唐景致得以重现。环绕千亩水面的柳树摇风,亭阁倒映,可谓步移景异。碧波荡漾,绿荫蔽日,蜿蜒回环的曲江池蓄水千亩,号曰南湖。环湖周边有亭数个,曰曲江亭、百花亭、涟漪亭、千树亭、红蓼亭、藕香榭。有楼阁数座,曰云阁、凉殿、畅观楼、云韶居、阅江楼。有桥数孔,名曰明皇栈桥、汉武泉桥、濯缨桥、片云桥、陭洲桥、黄渠桥。遮蔽天日之树木数十万株,有:银杏、女贞、垂柳、古槐、松柏、红枫、柿树等林林总总,单从这些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名字和种类繁多的树木中,曲江池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隽永的诗意由此可见。

再看那或矗立或安卧在湖四周道路边的来自关中民间的古老石刻。它们有拴马桩、望柱、上马石、老门墩、老石狮、老石羊、古翁仲、古瑞兽,于清寂雅致中增添着南湖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环湖的林荫道上,有双人脚踏车欢快地驶来,撒下的是一路的欢歌。那三三两两散步的人群,相随默契的是恩爱的夫妻,欢声笑语,说东道西的是友好的邻居。还有孝顺儿女用轮椅推着行动不便的老人颐享天伦之乐。年轻的父母领着孩子在湖中浅水区的石头岛上攀爬玩耍,忽然,小女孩跌倒了,浸湿了心爱的花裙,被这有惊无险的一幕逗乐了的妈妈立即举起手机拍照,数秒后这一“历险记”便传遍了她的朋友圈。随着一阵儿汽笛的长鸣,穿行于园区的观光小火车正徐徐开过,看车上人们的欢颜,分明满载着的是一车的兴奋、一车的好奇,还有那一车的开心和惬意……更有那如彩虹般飞架在南湖上空,连接着大雁塔、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及唐城墙遗址公园数个景区的曲江新干线,相信随着它的建成和观光车的开通,会使美丽的曲江更加魅力四射、多彩迷人。

这就是曲江,一座适宜人居的美丽新城。这就是南湖,一颗镶嵌在曲江的秀丽明珠。

宽敞文章2:投墟

文/燕茈

置身在宽敞舒适的商场上挑选物品时,不经意想起原来镇上的集市。

在农村,乡镇集市一般都是方圆好几十里地方的流通、交易中心。在客家人地区,这样的乡镇集市一般都称作“墟”,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日则称“墟日”。一般是三日一墟,两个相邻镇墟期不重复,这样就能让买卖双方都有较多的交易机会。比如蓝口、骆湖是每个月尾数的“三、六、九”;紫金、顺天是每个月尾数的“一、四、七”;灯塔是每个月尾数的“二、五、八”……客家人就叫“赴墟”“投墟”。

我是灯塔妹子,要投的当然是灯塔墟。

小时候,父亲很喜欢带我去“投墟”,一大早就推来他那破旧的自行车,将我抱上他为我量身定做的小凳子,再绑在自行车的杠上,到灯塔镇上逛。我也很喜欢去,因为父亲总是不忘给我买个包子“打嘴”,有时候是豆沙包,有时候是莲蓉包,5毛钱一个,胖嘟嘟、松软的、热腾腾的,对我是无尽的诱惑。有时候晚了还可以到桥头的云吞店买两碗云吞,两块钱一碗,薄面皮包着馅儿,在汤水里卷着,像白云一样好看,入口即化,别提多美味了。父女俩大快朵颐,每次父亲总是要吃我剩下的“口水尾”……

一年来,最热闹的就是“开墟日”和“入年假”。开墟日是正月初八,由于刚过完新年,人们有钱有闲也爱凑热闹;“入年假”是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过后,农户都暂停下田工作,专心致志筹备过年事宜。家家户户开始囤积木柴、食油及过年食品,采购猪肉、鸡、鸭,炸豆腐、蒸年糕、做米粿等,还要将水缸盛满水,米缸装满米。要买的东西当然多,所以这一天是最热闹的。

农户们举家出动,把家里生产的土特产挑到墟场去摆摊叫卖,小商小贩们也见利起早,把城里的生活用品搬运到墟场,不惜口舌推销……一时间,整个墟场便人头攒动,随处都是和商家讨价还价或天空海阔闲聊的人群,热闹景象从早上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

附近十里八村或交易或不交易的男女老少都要来凑凑热闹,看看新鲜,因此墟场上往往都是人山人海。贩卖农产品的、卖零食玩具的、卖艺的、看戏的、瞎逛的……你挤我,我挤你,人们如过江之鲫。

桥头右转直下,是菜行,有水果和蔬菜。有个卖雪梨的小摊,守摊人是个姑娘,她常常单身一个人,在闹市中看书。穿着灰白色的长及小腿肚的百褶裙,凉鞋粉色的,露出脚趾,头发高高扎起。好多阿姨为了省钱专门买便宜的、烂了的雪梨,回去把腐烂的梨肉挖去,切成小碎片,和冰糖一起煮水给小孩子们喝。

一路走下去,是茶叶行、鸡仔行、猪仔行、笠麻行、“番豆(花生)行”、衫裤行……顾名思义,什么行就卖什么东西。我最想去的当然是衫裤行。可是等父亲在路边剃完头后,他就直奔茶叶行。茶叶行卖得最多的是“上莞茶”,卖茶叶的叔叔父亲都熟悉。秤好后,卖茶叶的叔叔还会多抓一小把放在袋子里。

手头稍微宽裕的时候,父亲也会带我去衫裤行买衣服,一排一排的衣服挂着,却一年到头都给我买红衣服,这让我十分不满意。有一次试了件浅绿色的外套,非常喜欢不肯脱下了。卖衣服的阿姨趁机抬价,父亲叫我脱下来还给对方,我不依,最后高价买了。父亲数落我应该先脱下来让他讲价的。“如果脱下来了你就不讲价,直接走了……”父亲笑笑,大手牵小手继续逛。

老街有个“火娑婆”,受到惊吓的时候,母亲曾不只一次带我过去给“火娑婆”看。“火娑婆”搓一根艾绳,用火柴点燃其中一端,火苗刚刚蹿起,她张口就吹灭。然后和母亲“同流合污”把我按在凳子上,用还有火星的已经焦黑的艾绳烫我的脖子,耳朵,额头……一边烫一边重新点燃艾条,明明灭灭的艾条在我的哀嚎中发出草香味,只是我无论如何也不会觉得好闻。

我对“火娑婆”的恐惧上升到对老街的恐惧,只要走过那条街,我肯定是要躲的。直到有一天,家门口有个哭泣的漂亮女孩路过,她一边哭,一边走,似乎在找父母,但是没有喊叫。村里人说她是个哑女,就是很多年前受到惊吓带给“火娑婆”看,结果烫到哑穴了,所以酿成悲剧。自此以后,母亲再也不敢将我交给“火娑婆”。

临近散墟,父母才会正式进入主题,去买锄头、犁铧、镰刀等铁器,再买个斗笠、竹扫把、箩索……母亲总是要再买完所有农事产品之后再去挑几斤桔子,因为父亲最爱吃桔子。然后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路上遇见熟悉的人还要唠嗑好一会,说说当天的见闻,买了的东西,互相打听下价格,对比着谁的更实惠。说着说着,就到家了。

走过往日熟悉的街头,墟日还在,早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劲儿。而我,会在拐角处的水果摊挑父亲爱吃的桔子,一如当年的母亲。

听说,当一个人怀念过去的时候,就开始变老了。这么看来,我是提前衰老的,许多年来,我总是不断地回忆过去的一些日子,我的童年梦中的真。我想表达的只是对那些单纯的时光一些单纯的怀念。就像读高中的女生怀念5岁时的红裙子;就像成年的男子怀念藏在屋后的弹弓,就像在城市里奔波的游人怀念田野燃起的草烟……

宽敞文章3:品读劳动无限美

文/王文咏

当我们走在宽敞整洁的马路上,我们不会忘记,是那些为街衢梳妆的环卫工人,让城市拥有了一张清爽的脸庞;当我们看到那些栉次鳞比的高楼大厦,我们不会忘记,是那些一砖一瓦堆砌房屋的建筑工人,让天下寒士拥有了遮风挡雨的家园;当我们满腹经纶、谈天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是那些含辛茹苦培育我们老师,让我们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是的,他们都是朴实的劳动者,他们,让我们读懂了生活的美轮美奂,让我们品尝了生活的原汁原味。

前些日子,我去采访一位在农村土地上耕耘了一辈子的全国劳模,从青丝到白发,他把一生奉献给了这片深爱的土地,无怨无悔,矢志不渝。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老一辈的农民对劳动的爱——刻骨铭心的爱。我零距离地接触和感受到了劳模的光辉形象和感人事迹,给我的思想和心灵带来了震撼和升华。我的父母也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一年四季躬耕劳作,辛勤耕耘,他们辛劳的身影始终在我的脑海中回旋,在我的心田里激荡,他们勤劳的品质也传递给了我,让我每天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地奋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

我对每一个劳动者都有着深深的敬意。劳动是上帝恩赐给人类的一种智慧和快乐,能给每个人带来幸福的生活,带来美好的未来。劳动是光荣的,是神奇的,劳动可以去除思想的灰尘,洗刷灵魂的污垢,使人变得崇高和伟大。

让我们为激情的五月喝彩,为普天下的劳动者讴歌!

宽敞文章4:乡村小屋

有的人喜爱宽敞的房子、高雅的别墅,然而,我只喜爱我的小天地——我的小屋。我深深的喜欢它,因为这片天空是属于我的,因为在我孤独暗自伤心时,它给我一份心灵的宁静和安慰。 ——题记

在那不遥远的地方,有个美丽的村庄,小桥流水的河岸上,树立着我心爱的小房。

这个小屋是我的,我可以在这里独自享受阳光的灿烂和温暖,独自享受寂静、落寞与迷惑……在这里有春天和煦的阳光和细雨,有夏天的鸟语和花香,有秋天的落叶和宁谧,有冬天的雪华与静寂。

在这个小屋里,我捕捉春夏秋冬。

在小屋里,我感受着春天的生机勃勃。一天天看着小草那柔嫩的身躯奋力的钻出厚实的土地,看着枯萎的树木又重新染绿!我喜欢坐在小屋里静静的手捧书本,细细地咀嚼书的味道,任柔和的春风肆意的掠过身体。看着柳絮在空中自由的飞,仿佛内心的不快也被带走了,心也随着柳絮飞得好高好高……

在小屋里,我感受着夏天的红红火火。四楼的高度,足以让我看到我最爱的蔚蓝的天,但同样看到狂风暴雨。从这里看到,天空一次又一次划过闪电,一次又一次落下雨点,整个城市都浸泡在水中,绿绿的叶子也湿湿的,眼前的一切茫然而透明。心情也自然开朗起来。有时,会有幸看到美丽的彩虹,内心便如彩虹般变得美丽而多姿。

在小屋里,我期待秋天的硕果累累。这个角度的秋天似乎什么也没有。没有累累的硕果;没有滚滚的麦浪;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没有无边落叶萧萧下……却有无尽的愁。愁什么?我也说不清。或许是为曾经辉煌的绿叶黯然失色而感到惋惜吧。我唯能看到那飘飘摇摇的落叶,在空中为自己跳最后一曲舞步。虽然有着蝴蝶般的美丽姿态,然而它的生命却那样短暂,不禁使人感到悲凉与凄美,这时的心情总是朦胧的,有些问题便想不清,也不想弄清。

在小屋里,我看到冬天的银装素裹。坐在窗前,我看到顽皮的小雪花快乐的跳舞,然后晕晕的落到地面。越积越多,越积越厚,眼前的世界纯洁而清晰,不用分辨什么,也分辨不清。因为一切都平坦而雪白。却有几个顽皮的小孩跑来跑去,打破了这片宁谧与神圣。于是,自己也按耐不住,便走出小屋,踏一串深深的足迹,再按几个属于我的手印……

在这个小屋,我独自享受我所喜欢的一切,用各种语言和音符来形容多彩的四季。在这个小屋里,时时刻刻都有清新的气息,我每天都在它的怀抱中快乐的成长,幸福的成长,我永远爱我的小天地。我的小屋。

宽敞文章5:秋天的场院

文/钱国宏

天高云淡,宽敞大院;石磙吱扭,人语声欢;木锨高扬,粮堆如山……这是我对乡村秋季生产队场院的一个片段式记忆。

场院是一个美妙而又充满温情的场所,是乡村一道隽永的风景线,那里面藏着庄户人的神秘梦想,也飘溢着庄稼的清香,生长着繁盛的农事,更积蓄着千百万农人对土地、对农业、对粮食、对家园最为朴实、真挚的情怀。

生产队解体之前,每个小队都有一个宽阔的大院,里面不播种五谷,地面用石夯轧得既坚硬又平坦——这个场地专门用来存放粮豆、打场的,所以大家统称之为“场院”。场院是村中最大的营地,全庄收获的庄稼连同部分秸秆都要到场院“集结”,而后该轧的轧,该打的打。因此,在乡亲们的眼中,场院具有无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秋季是场院里最繁忙、最热闹的季节。各种成熟的农作物相继来这里“报到”,偌大的场院被五谷杂粮们撑得满满登登的,“丰收”的感觉在人们的脸上溢出甜美的笑意来。男女老少在堆成小山的迷宫般的作物秸棵堆中往来穿梭,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可每个人都是来去匆匆,一脸的阳光灿烂——场院就是农民的“晴雨表”啊!场院丰实,农民家中就丰实;场院饥馑,农民家中就饥馑。春夏两季,农人把命运拴在作物上;到了十月,他们则把命运拴在了场院里——这就是勤劳朴实、让人敬佩的中国农民啊!

打场了,场院内分成若干个小战场,牲口们被牵到了场院,拉着磙子开始上阵了。这一伙,那一堆,吆喝声,磙子声,鞭哨声以及说笑声,汇成了一曲乡间独有的交响曲,在长满青麻绿草、鸟声柴垛的村中弥散、蒸腾,醉了大公鸡——站在豆秸垛尖上,抖着一身缤纷引吭高歌;也醉了老牛——卧在场院一角,有一口没一口地反刍乡村多滋多味的岁月。

白天忙,晚上也忙——在场院里贪黑“夜战”,将五谷颗粒归仓。谷子、高粱、豆子是必须要用磙子打场的,而玉米则可以用机器打。十几个人围着一台脱粒机忙得团团转,有往玉米栈子上卸玉米的,有往机器里送玉米的,一个个忙得脚打后脑勺,一溜小跑还供不上机器的“吞吐”。三米多高的玉米栈子,十几分钟就塌了下去,变成了一堆堆的金黄和一堆堆的洁白——黄的是玉米粒,白的是玉米芯,玉米绒子和高粱花子,纷纷扬扬,犹如狂舞的雪花,在场院里到处飞舞。

尽管有些累,有些脏,但总的来说,打场那段日子,幸福还是主旋律——鸟是幸福的,风是幸福的,场院是幸福的,农人是幸福的,整个村子都是幸福的!

生产队解体后,场院不大常见了,也很少见到男女老少在场院上忙碌的场景了,听不到石磙子打场时发出的吱扭声了,更体验不到“夜战”的那种激动了。但在我心灵的旷野上,却始终为场院保留着一块原始的场地,每当金秋时节,场院就在我眼前无可阻挡地铺展开来,且上演着一幕幕记忆中的难忘场景。这时候,每一个场景都把我的心踩得很疼,很疼……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