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岁末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岁末的散文1:岁末畅想
文/崔柳
凝视岁末日历,遐思无限。
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能听见它若有似无的脚步声。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忽然出现,它飞也似地向这一年的终点奔去,只留给追赶它的人们衣袂飘飘的背影。
再回首,飞逝一度种种事务的影像全部重叠地堆在眼前:从春天在各个客户间周旋洽谈到冬日坐在开着暖气的办公室里录入各种表格;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青岛到正在建设中的新兴工业化新城新河;从一个考场到另一个考场;从一轮面试到另一轮面试;从懵懵懂懂、不知所措到游刃有余、信手拈来……我在岁月的树上刻下属于自己的年轮,在时光的书中写下自己的章节。
然而,这回忆有哪一些清晰犹在,让我终生难忘?又有哪一些太过模糊早已被时光干干净净地一抹而去?时光似乎天然具备去芜存菁的神奇能力,就像舞台上打出的昏黄怀旧灯光,什么物事叫这灯一照都会显得温情脉脉,那些时过境迁的温存回忆,温柔而又惆怅。我记得深夜躲在被窝里流下的泪水,也记得走出考场后脸上笑容的弧度,我记得那个夏夜海边吹来的风微凉,也记得每个清晨把我唤醒的阳光。忽然醒悟,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这一个个生活的片段,看似寻常,却是流动着的时光。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提醒着我们时光的流逝,我常常因此而感到不安,因为似乎没有什么能在这匆匆的时光中凝成永恒。无论窗台上的花曾开得多么娇艳,总有颓败的一天;无论荧幕上的那个人曾经多么风光,时光也不会给他不老的容颜;无论我们有多么不舍,朋友、亲人也终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去往另一个世界……然而,花谢了,却把它的下一次绽放埋在种子里;音乐家离去,却把他的生命留在永恒的音乐里。所以,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就会消失得了无痕迹,生命只有用在崇高的追求上才有不朽的价值。
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二十多个年头,我的时光都留在了哪里?大扫除的时候无意中翻出高中时的周记,看着当时略显稚嫩的语言和文字,那些为了一点小事而雀跃不已的心情,惊觉,原来我把时光留在了文字里,而我的时光也只有被安顿在这里,才不会消失,无论何时被何人翻阅,它们依旧鲜活如初。我也有一些担心,怕被这时光磨去心底的梦想与激情,或许终有一天会忘记了读书,忘记了旅行,忘记外面还有很大很大的世界等着我去探险,而是只投身于这喧嚣的世俗中,把更多的时光支付给种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记得家庭,记得工作,唯独,忘记了自己的灵魂。
生命宽广,时光漫长,渺小的是人类,短暂的是人生。当我们的生命从黄昏慢慢走向子夜,当生命的华美渐渐淡去,愿我们所留下的痕迹能随着时光的长河静静流淌,在这时光里凝成永恒。
岁末的散文2:以雪之名
文/雨尘子
是这场雪惊艳了这个岁末吧?
比不上冰封的北国,却同样,以花开的姿容、以舞步的轻盈在我们的脚下绽成一片花海。这祈盼已久的妩媚,在此刻,落得多么的刻骨铭心。年轮回首,我该以雪之名画一个怎样的圆满?在窗外极寒的空气里,找不到半点可以温暖的东西,而我则静静地守着一窗心事,简陋的书桌前,用一杯滚烫的开水,暖手,暖心。平日里,听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那怕没有人共鸣;或者寻一两篇自己喜欢的文字,读读,那怕只是简约的心里日记。随心,随性情,或许有一天,我会喜欢上这种的“浪漫”,在文字里,在音乐里,在未来给的浮想里……
日子平静下来了,心思就多了!原来啊,阴晴圆缺,是月亮存在的哲学。流光承载着我的梦,岁月雕刻着属于我的那一缕缕心痕,我说我不好,你会否倍感难过呢?我偶尔对现实无奈感慨的只言片语,你会否感到心疼?在岁月的脉搏里,细细地寻觅,那些曾有的旖旎,泛着绝然的美丽,飘进年轮的罅隙,徒留一地失意的缺憾。冬日的寒风,那么清冷,时而扬起的沙尘,也会让天空蒙上一层凄景。是啊,到底悱恻了多少风雨兼程?老喜欢彼得潘了,他可以永远不长大。可是在时光的洪流中,我却渐渐长大。曾经的梦想,不知正在哪里漂泊流浪,脆弱而敏感的心灵被世俗蒙上了层层灰迹,却谓之成长。当从童话故事里醒来的那一刻,故作坚强地面对着这世界,孤独而冷傲。周遭的一切鞭策着我的内心,可我依旧没弄懂这个社会的混世规则。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深。“咖啡对胃不好,烟对肺不好,爱情对心脏不好。”估计是要经历过所有方知世事的厉害吧。
忍过了天黑,再迎接天亮,一度一度的滋味。依旧逃离不了回忆,也只能用回忆来填补着寂寥中的慰藉,像鱼儿浮出水面那样乖巧,一瞬间的来临,又一瞬间地消失,弄得心乱如波影,闪动不息,真的想祈求上天能够认真地将记忆清晰,或者一点不留地抹去,成为灰尘散尽,或者成为一束鲜花盛开,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模模糊糊的忽隐忽现,一种疯掉的感觉犹疑在拉长的夜,蹂躏这说不清的心愿,幸福和心烦一起来搅拌,有些迷乱不堪。
冬之飘雪,只一笔婉约便凉薄了心事。抱膝自语,以雪之名为我做一个闭上眼就是黑夜的梦!
岁末的散文3:岁末,寄一片雪花
文/陈慧玉
周一去学校,看到办公室桌面上摆着几个信封,各种色彩,但都是极其淡雅的,细细看了,是孩儿们写给我的祝福卡。干净的纸张上简单地写了几句祝福话语,趁我不在办公室的时候放在办公桌上,等着给我一份惊喜。虽然是清浅的,静悄悄的,小小的童心却让人温暖、感动。
我们这地方是难得遇到下雪的,冬天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大雾弥漫,或者白霜漫天。当风霜严寒欺身而来的时候,贮存在身体深处的束束“阳光”,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温暖的感觉,把身外的寒冷逼得远远的。
这些孩子就是我贮存的阳光。他们时不时地跑出来,陪伴我三尺讲台的教师生涯,像一缕缕透过树隙的光线,把太阳的身影投射进心海之底。
一一拆开看他们用心选择的卡片,微笑始终挂在我的脸上,在这一刻,我无疑是最幸福的老师。看到一个孩子把信封上的“收信人”和“寄信人”写反了,我不由得笑了,多可爱的孩子啊!拿着卡片,我把孩子叫到身边,告诉他正确的书写方式,看他认认真真、歪歪扭扭写下一个个方块字,我的心顿时融化了!
我知道孩子们的感恩和谢意,我拿什么回馈我的孩子们,我要寄一片雪花给他们。让晶莹剔透的雪花飞舞起来,营造一个浪漫温馨的童话世界,让快乐的童心在轻盈的雪世界轻柔起舞。
让雪人陪他们玩游戏,雪人随他们的心打扮,不言不语;让雪的纯洁善良进驻他们内心,带给他们美丽的心情和洁净静谧的世界,让他们忘记父母远方打工的分离之苦,忘记考试的分数和不会做的题目的焦头烂额。
就让他们唱唱跳跳,对着一切新奇的事物惊呼出声;就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籍;就让他们用课间休息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
他们其实潜力无限,对于喜欢的项目,他们会创造奇迹。他们只需要一片洁白无瑕的天空,就可以高高飞翔。
所以,孩儿们,我寄一片雪花给你们吧!请你们一定记住……把纯洁记住,把轻盈记住,放下一切负累,在童年的雪世界里快乐奔跑吧!
岁末的散文4:再爱土地
文/若帆
甲午岁末,与几位好友利用周末驱车到梅城郊外的梅江区白水村,白水村山环水抱,四周高山拥簇,层峦叠嶂,自然天成一个小盆地,一条小溪绕村而过,这条小溪是清凉山水库的水源头。进入村庄,出乎意料的是人烟稀少,煞是荒凉。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村民,村民告诉我们,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千多人的行政村,如今只剩下十多个人常住,昔日热闹的小乡村变得寂静无声,村里原来丰产的土地全都撂荒,眼前是杂草丛生,野花飞舞,有的已经生长出人头高的树苗,我耳闻目睹,感慨良多,物是人非,心中顿生一种难以言状的伤感,甚至有点悲凉。
曾几何时,人们把土地当作神一样来顶礼膜拜,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就昭示着人由土而生。皇天后土,在人类的进化史中,我们的祖先,凭着他们的胆识和智慧,由聚居山林,以禽兽为邻,到聚众走向平原,与土地为亲,与土地唇齿相依,不离不弃,在接受土地、痴爱土地、扞卫土地、传承土地中声声不息,世代绵延,与土地萌发了血浓于水的爱意,结下了鱼水之情,也正是为了这种相亲相爱、鱼水之情,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不少劳动者为了土地的归属而进行了连绵不断的悲壮斗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围绕着土地这根敏感的话题来撬动人们的神经,为土地而战,为土地而生。曾几何时,“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人们幸福人生的追求。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神州大地,农民包产到户了,土地终于下放了,这就好像束缚在农民头上的紧箍咒一下子解除了,土地真正回到农民手里,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记得那时我读初中二年级,我家七口人,一共分得四亩多地,全家都非常高兴,谋划着如何耕种,如何多打粮食。父母和奶奶天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在田头地尾忙碌,我们兄妹在农忙时也全力帮忙,一年忙到头,早、晚两造收获了八千多斤稻谷。在我们村里,简直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丰产丰收,最穷的都不会饿肚子了。
从全国的范围看,短短十多年时间,广大劳动人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搬掉了落后和穷困这两座大山,解决了中国的头等“温饱问题”,如此神速的变化,这主要得益于土地的改革,主要得益于中国人对土地虔诚执着的热爱,对土地的渴望和依恋。
但是,遗憾的是,渐渐地,人们对土地的爱意在变淡,感情在变淡,依恋在变淡,慢慢地变得不屑一顾,甚至慢慢有了恨意,再后来就开始了背弃和逃离,弃土地而去,毅然决然,头都不回。那种弃土地而去的决绝,不是亲眼见到,真的很难相信。对于我这个在农村长大的人,这个变化,简直相当于永恒真理也悄然变了。
这种悄然变化的起点在哪里,说也说不清楚。用当兵的方法逃离土地?还是通过读书考大学“脱谷壳”进城离开土地?抑或通过进城打工洗脚上田背弃土地?很难一言以蔽之。
像恋人一样,心中不爱了,就分手。实在无法分手的,便常常唉声叹气埋怨自己命苦,天生种地的命,“死田螺不会过坵”,在中国已没有多少人真心实意、心甘情愿耕种土地了。
2007年下半年,我在广东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时,在《岭南学刊》发表了毕业论文《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在撰写这篇论文时,对人们背弃和逃离土地造成大量土地丢荒弃荒的原因进行过细致深入的调研,归结起来主要有几点:
一是种地苦。由于包产到户,导致土地分散、零碎、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太低,种地回报少。人们耕作土地野外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暑去寒来,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旱涝不保靠天吃饭。
二是种地穷。往往存在有收成没收入、增产不增收等现象,往往出现谁家种粮谁家穷的情况。在一些村庄全村最穷的,往往都是种地的,单纯种地的人家,没有一户日子好过,土地与贫穷几乎成了同义词。
三是种地乏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迅速地变大、变高、变美很精彩,而农村没有田园牧歌很无聊,听不到音乐享受不到艺术很乏味,看不到都市的热闹很寂寞,喝不到咖啡、香槟很无奈。
四是种地低等。土里刨食地位低,常常被人瞧不起,常常被人嘲讽取笑。只有没出息的人,只有天生“泥腿子”,才会一辈子守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
由是,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愿意种地,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爱土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悄悄地离开了土地,导致大量土地闲置,年复一年,只见田园荒芜,到处荒草萋萋。曾经被农民视为生命、看作“命根子”的土地,曾经为它争吵、为它械斗、甚至为它流血的土地,而今却被农民无情地抛弃了。
假日,我经常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乡下老家,看到左邻右舍都丢下土地进城打工了,而年过七旬的父母仍然在自家的土地上忙碌流汗,不禁问父亲:“我们兄妹都出来了,您们也不愁吃不愁穿了,为什么老是就放不下几亩地呢?”父亲却振振有词:“我跟***在土地上劳作了一辈子,靠这土地刨食,靠这土地供你们兄妹上学,对土地有感情了,土地就像我们的衣食父母,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了土地,就会有粮食,有了粮食,我们就安全,我们什么时候都不怕”。
是呀!父母只是中国普普通通的老一辈农民,他看得比我还远,想得比我还透,他的话折射出中国老一辈农民对土地质朴而深厚的感情,同时,也使我感受到父亲的睿智。不管有多少理由,也不论是什么理由、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抛弃土地,我们都应该珍惜土地,爱护土地。
因为,土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根。它生长了庄稼,养育了我们,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向我们提供生命之粮,解决了我们的温饱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土地了,就有可能活不下去;如果我们不爱土地了,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不会为自己“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而继续骄傲下去了,粮食安全更无从谈起。
也因为,土地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它埋葬了我们先人的骨骸,安放了我们先人的灵魂,留存了我们太多的情和爱,蕴含着太深的我们与土地的哲理,阐释了太多的我们与土地的大道理,我们的生命在土地中滋生,我们的生命又在土地中轮回。
还因为,土地孕育了我们的希骥。它是我们心灵的慰藉,它是我们生命的依傍。俗话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有了土地,心里就踏实;只要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就会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人类跨越千年进入了今天崭新的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我们的国家在经历了百年的磨难与艰难的跋涉之后,已经走向了复兴之路,开始了共圆中国梦。但是,再爱土地,仍然是我们必须面临和共同关心的事关全局的话题,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大课题。
科学家早就说过,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只有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才适合植物生长和人类的生存,它的价值和我们的生命可以划等号。时至今日,即使我们每一个人都从头做起,用十倍百倍的爱来呵护养育我们的这块土地,也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土地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永远是我们至高无上的神。
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如果把农业放在末位,如果不再爱土地,如果农村的面貌没有彻底改变,我们的现代化将不会最终实现,中国经济也很难振翅高飞或是飞得不会太远,中国梦将很难梦想成真!
岁末的散文5:岁末清供
文/吴辰
平时很忙,临近年关更忙,昨日好不容易得闲,便找了些旧时文章来看。读汪曾祺的《岁朝清供》,不禁莞尔,不曾想以前竟有人将青蒜与萝卜清供在家里,如此随性,让人好生羡慕。
感觉“清供”真是个极其久远的词了,像是一件雅致的藏品,散发出清寂的质感。书上说,清供是指放在室内案头供观赏用的物品摆设,包含各类盆景、时令水果、奇石古玩等,可为厅堂、书斋增添生活情趣。说到底,清供的目的还是为了给生活增加情趣。
现如今,清供是难得一见了,家家户户的客厅里都是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和滥觞无趣的花草、摆设。最近一次见到的清供是水仙,好几年前的事了,是在一个外地文友家里。他那狭小简洁的客厅里有张条几,条几上摆了只座钟,是旧式发条钟,有些年头了,座钟旁便是一盆水仙,正开着花,整个客厅都是水仙的清香,这清香似乎超脱了客厅的狭小,将这个书香世家的清雅带了出去。
并不是什么花草都可以拿来清供的。这水仙跟花市上的那些庸花俗草还不一样,它有灵气而无脂粉气、铜臭味。它能营造一种清境,让人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清静,体会到世事的清闲,觉悟到心底的清澈。这便是情趣之所在吧。
前不久,表弟终于凑足钱买了那部梦寐以求的手机,他开玩笑跟我说:“哥,这是我两个月工资呢,我得把它放在家里供上两天!”我一时无语,只是笑笑。
当下电子产品泛滥,人心太过浮躁,我常常想,与其说你占有了手机,还不如说手机占有了你。手机将你的生活掠去,让你将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无聊的游戏、视讯上,你却浑然不知。你误以为游戏升级、花边新闻、段子笑话是真正的生活情趣的时候,你与亲友间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却还终日抱怨忙碌。你所处之境太浊,是该改变的时候了。
岁末了,该让心沉静下来,好好地想一想了。你需要一件清供摆在案头,让他带你返璞归真。比如把若干年前好友送你的那块长江石从柜子里翻出来,摆在床头柜上,你将在睡梦里听到波涛声;比如把同事从海边给你带回的海螺从箱子里找出来,摆在客厅的茶几上,饮茶的时候,你能听到海风声;比如家人从海南给你带回的菠萝蜜,别急着吃,在客厅的显眼处摆上几天,没事的时候瞅瞅这世上最大的水果……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情趣。
今日,许久未见的发小从老家给我带了几只老南瓜来,我挑了一只大的,洗净晾干后摆在了博古架上。妻见后,扑哧一笑,也没说什么。面对这只来自老家的南瓜,我能感觉到一种闲适,你看它红彤彤的,古朴之至,像极了我年少时在祖父田里见到的那只老南瓜。
所谓清供,其实供的是自己的那份清心。
岁末的散文6:岁末回首,且与我一起,笑把流年嗅
文/ミ灬‖嘘! 安 静
立于季节的掌心,细数流年,那些芳华乍泄的时光,也便温婉一颗未来得及忧伤的心。指尖的平仄,袅娜心性的真实,点墨抑扬,韵致成香。
(一)
这个冬天,浅蓝是我最期待的颜色,而更多的时光,雪花成了天空的主角,有寒凉,穿过季节的门楣,遐思了鸽音的翅膀。
此时,阳光是最柔媚的奢侈,静淡而清浅。沏一壶冬暖,执阙凭栏,便有山水清音轻叩静好,悄语一怀安恬。
喜欢这种感觉,宁静如水,凝眸,有盈盈的浅笑;轻触,有莲开的心境。
立于季节的掌心,细数流年,那些芳华乍泄的时光,也便温婉一颗未来得及忧伤的心。指尖的平仄,袅娜心性的真实,点墨抑扬,韵致成香,一些痛,就在温情中渐渐舒缓;一些伤,亦被明媚悄悄抚平。
其实,骨子里一直是个追求淡泊的女子,喜欢安静的读书,安静的写字,渴望简单地做人,简单地做事。于婉约的文字里仰望幸福,把细碎的日子打磨成一串浑圆的微笑,心如素简,挽一袭芳华踏浪而歌,穿过岁月的寒来暑往,淡淡的心境,也便悄无声息地沉淀人生的逝水沉香。
优雅着一份快乐,品味着一怀沧桑,盘点岁月,总是于不经意间,收获一份暖暖的快乐和感动。凝眸处,清风晓月;前行中,且歌且悟,泪花过处,谁的微笑灿烂了人生的枝头?(二)
喜欢淡淡的一切,淡淡的风,淡淡的雨,淡淡的云,淡淡的馨香的文字……
淡淡的风里,是淡淡的呼唤。生命,本是尘埃,也许,每个人都注定要经历欢乐和忧烦,倾其一生,独舞苍穹,对美好的渴望,也便注定演绎尘世间的千呼万唤。
淡淡的雨里,是淡淡的忧伤。雨打芭蕉,雨过天晴,谁能躲过命中的坎坎坷坷?谁又能诠释人生的千回百转?不想让岁月蹉跎,便习惯了笑着,一路忧伤一路高歌。
淡淡的流云,承载淡淡的梦。梦里花开花谢,梦里云卷云舒,碎了的美丽,飘飞的理想,握住握不住的瞬间,总有千丝万缕的惊艳,让梦,沉醉不醒。
淡淡的文字,芬芳淡淡的心语。心为花,情为叶,指过留香,伊人独语。不为“争渡、争渡”,只为惊起心灵深处的“一滩鸥鹭”,将过往描摹成风景。惟愿,当老去的那一天,坐在摇椅上,细数泪光中的晶莹。
喜欢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悄悄背上行囊去旅行。生活,可以没有荣华富贵,但不可以没有清风暖阳;人生中,可以没有扶摇直上,但不可以没有快乐和守望。
一壶酒,一弦琴,一溪云,算不上奢侈,却可以让心宁静。将这个喧嚣的世界推到远方,暂且放下一楼烟雨中的烦忧,给心灵一个休憩的空间,让快乐随心所欲去流浪,那些呢喃的花儿,那些摇曳的草儿,何尝不是远方欣欣然的感动?
以一颗平常心聆听风花雪月,轻拈素年锦时,红尘深处,惟愿,一种走过,清淡无痕……
(三)
感谢命运,给了我一方最平淡的人间烟火,让我在烟火深处寻得一份最普通的爱情。清晨,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照进小屋,睁开眼,便是亲切而熟悉的笑脸。早餐的芳香飘进鼻翼,孩子的欢呼雀跃洇润了我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清浅流年,尽管每个日子是那样的波澜不惊,但始终润暖着一种叫幸福的味道。
感谢生活,让我懂得了知足常乐;感谢命运,让我时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关于记忆,浅笑嫣然;关于憧憬,郁郁葱葱……
是谁说过:不恋尘世浮华,不写红尘纷扰,闲看花开,静待花落。倚楼听风,所有的山水清音,都在默默里演绎成了红尘静好。
其实,人生原本就是一个相守于红尘或相忘于江湖的过程,那些低到尘埃里的花,那些飘到云端上的梦,那些爱过的恨过的种种,经年后,只剩下宽容与感动。许多事,经历了,就是成长;许多梦,沉淀了,就是晶莹……
或许,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让人无从把握,却又永远无法遗忘,生活赋予了我们太多,回眸处,所有的不确定,都妖娆成了或浓或淡的风景。
感念着,就是美好;简单着,就是幸福。不是吗?!
携一缕清风,品山高水长;秉一烛书案,剪西窗夜话,一纸水墨,丰盈岁月无声……岁末回首,且与我一起,笑把流年嗅!
来,且满上这一盏暖香,无论悲喜,无论苦乐,且收藏岁月的馈赠,含笑清风……
岁末的散文7:在异乡过年
文/侯志锋
岁末又至,年年相同,在外的游子纷纷踏上返乡的客车,带走的是旅人和心情,留下的是气息和汗水,繁繁杂杂的梦像冰块在阳光下一滴滴滴落,一如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送走乡人的心。
能走的走了,不走的只能留下。行走在风中,偶尔一两声零零碎碎的炮竹声隐约传来,在这异乡并不陌生的土地上,心中也涌出一股股暖流,他乡的泥土似故乡的泥土一样芬芳、温热,辗转数地终于在这地方安顿几年。
拥挤的菜市场,人群川流不息,只听懂几句简单的潮汕方言。逛了一圈,和朋友买了一些年货返回我的租屋。汕头的潮南区,现代大楼衬托低矮的老瓦屋,非常有特色,老瓦屋的村庄都被长长的围墙围住,似古城堡,“城堡”的东西或南北 开有一两个大门,“城堡”内是井然有序连在一起的排排老瓦屋,屋上厚厚的瓦粘上水泥石灰,墙是三合土混成,非常坚硬。
潮汕老屋大院内大都分有几个小房间,两边对称。见到这些老屋便怀念起小时候家乡的老屋,尽管那些老屋已被现代楼房代替。乡下的老瓦屋不似潮汕的老屋那么低矮,没有那么整齐排列,是一所所孤立的大房子,屋里用木板隔成楼层,每户的屋前都有一个宽敞的大晒坪。
年关将近的时节,每家的晒坪上都邀来几位身强力壮的男人帮忙杀猪过年,猪叫声穿越村庄。
杀完猪要做的第一道佳肴是“龙碰”,也有人叫“龙棒”,那是必不可少的。龙碰的做法是把猪肠洗干净,煮熟优质的大米饭,放上香姜香菜花生米之类的配料一起拌进生猪血,再把弄好的血饭灌进猪肠里,用绳子捆住两头把它圈成一圈一圈放进一个大锅里煮,煮时要慢慢地把龙棒翻来翻去防止猪肠暴裂。龙碰煮好后分送些给邻居的小孩大人吃。有的地方还喜欢吃水龙棒,即把生猪血放进猪肠里煮,吃的时候用手捏住两头,再把一头松开放进口中吸吮,非常美味。
在异乡浓浓的年味中,仿佛望见母亲在乡下的每一个传统的节日为我端上糯米粑粑、艾粑粑、狗舌馍、糯米红花饭蒸腊肉、豆腐圆等我喜欢吃的东西。想起已逝的母亲,眼泪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街上的灯市五彩缤纷,不远处的大酒店霓虹灯闪烁,炮竹声阵阵,烟花冲天盛开着美丽,电视里明星们演绎着多情。新年的钟声敲响,又是传统的新年,又是新一站的旅程,新章旧事,往曲新歌,勾起我那浓浓的乡愁。
岁末的散文8:岁末,雪伴钟声
文/谈笑在指尖
清晨一场雪花飘然而下,轻轻地,静静地,落在睫毛,落在眉梢,落在古寺院内,落在萧瑟的枝头,也落在了我的心中。这场初遇的雪景,将大地变得一片的洁白,干净,胸中那一抹青涩的情思也溢满了心湖。
漫步于古寺院内,那黄墙黑瓦,朱漆大门,仿佛存积了无数的沧桑,显得异常的深沉和庄重,我的心中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那种宁静和远空。寺院内风声习习、铃声叮当、梵音袅绕,使人觉得井然有序的寺庙更加的肃穆、庄严而凝重。驻足,凝望四周,万物一片沉寂,只有那悠悠钟磬之声在回响,此地完全沉浸在“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的时空中。
“当――”,“当,当――”。纷纷扬扬的落雪拌着阵阵的钟声,在屋顶上,在树梢间,在竹丛里,荡开,散去;龙雕翅角下的山野,恍如一刹那亮了一下,而后又恢复了铁一般的凝重,四周完全沉浸在一种古朴的静,庄严的静,四大皆空的静中。铁杵一下一下撞击着那铸满篆文的大钟,我的心也在一下一下的颤动。
钟声如雨,洒落到了铺开的时光宣纸上,仿佛在书写着尘世间的过往,圈点着世间的喜怒哀乐痛,宏亮的钟声同时也像在启示着前世、今生和未来的人生之路。几百年来,这钟声“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岁末,听着这“当当”作响的钟声,使人觉得,此时听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声音,而是一种将人唤醒的警示之声,能在万籁俱寂中给人以心灵上的指明,能在喧嚣的尘世中让人进入到一种淡泊的心境中。
岁末之时,人间烟火如常,时光清浅,胸中情怀依旧。四季的更迭里,有多少人,多少事,渐行渐远渐无书;有多少愁,多少忧,被岁月清洗,变得浅而淡,淡到无影无踪;又有多少曲终人散的故事,都被付于似水流年中。
我伫立在悲天悯人的古刹,在宏大透彻的钟声中,默想着曾经的失意;怀念着曾经的欢笑;回味着以往的伤忧。咀嚼尘事的细碎,掬一把烟火的真实,品一段人间的情味,懂得了不再把一切紧紧的握在手中,学会了放下,放下不该牵绊的牵绊;学会了不再执着,丢弃不该执着的执着。知道了在失意中寻找机遇,在忧伤中寻找快乐;在怀念中懂得珍惜;在寂寞中探寻幸福。怀着一颗顺应时节的心,留住一抹融融的温暖,将那一往深情,倾于眉宇间,诉于光阴中。
拥冬,听雪,静听岁末的钟声,沉淀那喧嚣的浮华,过滤掉俗世的浅薄,尽享自然的纯净,相拥寒冬的厚重。“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寺庙里的晨钟在叙说:“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寺庙钟声伴随着古寺的和尚们,不懈修行,当勤精进。
我是俗人,佛家门外之人,却有着自己的心事,喜欢天方夜谭,喜欢丰富的七情六欲,但我却深知,生活在凡尘,事态众生,五彩缤纷,纵使千般惆怅,叹息亦无需过重,人间三千事,理应淡然一笑中。只要守住那份淡雅之心,在岁月的慈悲里,把一切看淡,尽力造就一种居闹市而心静、处清贫而自若的心境,一切的是是非非就不会放在心中,唯此,每一天的生活就会过得安然、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