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田野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田野散文1:冬日的田野
文/靳亚娟
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对田野有种很深的感情,特别是家乡的田野,在冬日的阳光照耀和麦苗的衬托下,显得分外的妖娆和更加的迷人。
家乡阎良区关山镇位于八百里关中平原中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而我们尖角村则是西安市版图最北边的一个行政村,连接富平、蒲城、渭南,有鸡鸣一声叫四县的说法。
工作在县城,我觉得自己骨子里确是一个农人,在城里面待得久了,就想回乡下老屋住几天,就想家乡的田野,想那里的一草一木,想那清新的空气,想那泥土的芬芳,想走在乡村田间小道的感受,想田野里暖暖的冬日阳光。
回去的早晨,我会比以往起得更早,洗漱完毕就会漫步在村外的田间小道上。初冬的北方空气中寒意阵阵,东边的天空上太阳微微露出了浅浅的笑容,经历了一夜的睡眠,麦苗都已经睁开了眼睛,他们抖擞精神,开始了一天忙碌愉快的生活。无垠的田野一眼望去碧波荡漾,麦苗不畏严寒,顽强、坚韧的生长,他们吸收着土地的养分,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伸展腰肢,努力扎根大地。深沉的黄土地也毫不吝啬地让出每一分、每一寸缝隙,让麦苗自由的生长。黄土地、绿油油的麦浪、初升的太阳、远方劳作的农人如一幅乡村田野画让人沉醉其间。
我如老农人一样踱着步慢悠悠地徜徉在田野中,不时走走停停,左看看,右瞧瞧,全身心都是放松的,好似回到了心灵的最后栖息处,忘却了工作中的劳苦,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这一刻我的身心是属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不知不觉走到了自家的田地头,儿时和父母在田间劳作的记忆历历在目,不断浮现在眼前。如今生产力大发展,机械化操作已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好久没有下田拔草、锄地、施肥、割麦、掰玉米了,也好久没有那种挥汗如雨、大汗淋漓后的筋疲力尽了。为了找回曾经下地的感受,我挽起裤腿,一脚踩在柔软的泥土里。寒冬中的麦苗不怕碾压,更不怕一个农人的脚步。我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很厚实很舒服很自然的感受荡在心间,这也许就是土地的力量和魅力吧。
蓦然回头,身后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但我知道亲爱的土地不会矫揉造作,更不会呻吟疼痛,你无私地为人们提供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你是生命之本。你的颜色永远都是那么单一,黄黄的皮肤是你的本色,可在你的肌肤之上盛开着色彩斑斓的缤纷世界。
就这样一直往前走,鞋脚和裤腿上都留下了黄土的印记,不大功夫一畦地走到了顶头,随后转身上了另外一条乡间小道。不远处有几只鸟儿,怕是我的脚步声惊动了它们,扑扇着翅膀恋恋不舍地飞向了远方。往南望去,田野上有早起的人们在晨练,他们有的振臂健走,有的悠然散步。他们和我一样是这片土地哺育的儿女,是这片土地不倦的耕作者,将汗水、希望、期盼一并交付给土地。坦荡的胸怀,饱经风霜的面庞,常年劳作不息的双手是他们田野生活的真实写照。
再回头往村庄望去,袅袅升起的炊烟在房梁屋脊上盘旋,此刻母亲应该在厨房准备全家人的早餐,我们回家休假也是她忙碌的时刻。深情地再望望我亲爱的田野,道一声离别,短暂的分离会让我更加的思念。
田野散文2:小蜜蜂和苍蝇
文/王羽喆
春天又来了,田野上,森林里,草翠花开,百鸟齐鸣,连大树也跳起了舞。一只蜜蜂飞到一朵花上,开始吮吸花蜜。小蜜蜂刚吸不久,一只苍蝇也飞到这朵花上。“嗨,蜜蜂,这是我的地盘,谁允许你来了?去!去!去!滚出去!”苍蝇蛮横无理地说。“苍蝇先生,我可以借用一下你的地盘吗?我这可是为人类做贡献呢!”小蜜蜂自豪地说。“做贡献,做贡献也滚出去,我最讨厌人类了!”“苍蝇先生,那我该到哪里去采蜜呢?”小蜜蜂又问。“我不管,能滚多远滚多远。”苍蝇傲慢无理地说。
这时,青蛙来了,听见小蜜蜂和苍蝇的争吵。青蛙想:“这只苍蝇太无理,我要好好教育教育它。”于是,青蛙走上前说:“苍蝇,能不能让蜜蜂到这儿吸一下花蜜?”“你算老几,还想合伙骗我,我可不吃你们这一套。”苍蝇用不容商量的口气说。“苍蝇先生,你误会了,我们真是为人类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其实也是为我们昆虫造福。你想想,没有人类制造垃圾,你还能享受美食吗?”青蛙再一次耐心劝说。
小蜜蜂也连连解释:“是啊,是啊,没有人类,我们将难以生存。”“我不管,我就是死了,也不让你们在我的地盘上为人类做事,快滚吧!”苍蝇在自掘坟墓。
无论青蛙和小蜜蜂怎么劝,苍蝇也听不进去。青蛙毫不客气地一口把苍蝇吞进肚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不尊重别人,就休想得到别人的尊重。
田野散文3:田野里的秋思
文/深夜秋雨
细雨飘过,轻风慢慢的拨开了连日来阴霾的云层,太阳露出了甜甜的笑脸,清清朗朗的天空里,绢绢云纱飘渺而来,这又是秋日里美好的一天。
中午,我放下手中繁锁的事情,独自沿着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流边漫步,来到一片开阔的田野。连片稻田中零星地点缀着些小块的菜地和鱼塘,田块自北向南渐次起伏,小沟和田坎布在田间,像的清晰脉络,田野边际,是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小村庄,还有那朦胧的远山。放眼望去,四周是绿的海洋,如同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画卷,我陶醉了。
我在小溪旁一处稍微平坦开阔的草地上坐下。这里野花烂漫,稻花飘香,小溪边上,成群的小鸟儿吱吱喳喳的叫着,或追逐,或觅食,清澈的溪流里,水藻随水流摇动,小鱼和虾子在水中欢快游畅,环境十分令人惬意。我静静的躺在草地上,融融的阳光下,呼吸着淡淡的稻花和野花的香味,习习的秋风泛起稻田里的阵阵碧波,轻轻柔柔的淌过我的身上,茸茸的狗尾草花随风摆动,摩纱得我的脸庞痒痒的。凝视着天上流动的白云,有了大地也在流动的错觉;聆听潺潺的溪流,好像大地的脉搏在跳动,而我却像躺在大地的心房上。刹那间,我突然有种与大地心相依、脉相连的感觉,完全忘自已是独自存在的个体。
我喜欢寻找这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喜欢在美好的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喜欢用美好光景去覆盖过去的忧伤。我常追求一种纯真而唯美的境界,忘掉所有的烦恼与失意,而只有置身于秋天里蓝天碧野间才能找到这种超脱的感觉。
我迷恋这种无以用言语去表达的真实享受。在这里,没有城里的喧嚣吵杂和汽车尾气;在这里,没有社会上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没有“宁愿伤身体不愿伤感情”杯觥交错的应酬;在这里,不用“花钱到灯红酒绿里买堕落”; 在这里,没有网络上那种挑战社会道德底线、足以刺激人们神经的新闻事件;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那怕裸奔也妨碍不了谁,在这里完全只有属于我自己的世界。
我常想,在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幸福生活哪里来?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人,毕业了找工作的烦恼就跟着来,工作了结婚的烦恼跟着来,结婚了房子的烦恼跟着来,有房子了车子的烦恼跟着来,烦恼来自压力 ,压力来自生活节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又如说我们花钱追求电脑、手机等消费的时尚,永远跟不上产品的更新和变化,又是何苦呢。现代人的物质欲望多了,健康方式的精神生活少了,难怪人们常说物质生活丰富了幸福感反而下降,多数烦恼是心里的不满足所致的。幸福感来自内心,关于心态,就像小时候能吃上一顿肉比现在吃山珍海味的感觉强多了。
人生在世,该追求的东西实在太多,何必为了一个不属于你的人那样憔悴,何必为了一件不属于你的事那样心绪不宁,何必为一样得不到的东西那样失落,何必为了一个遥不可期的梦而忘了眼前美丽的风景。心胸放开些,眼光看远些,物欲少一点,知足一点,何必整天患得患失,让自己开心不起来;何必与别人攀比,何必与别人争高低,何必在乎别人看法,让自已活得不堪重负。
不太在意,就不会有伤痛,不去幻想就不会有太多的失落。我们不是去寻找解脱,而是要去努力完善自己,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要努去适应环境,在漫漫的征程中,要记住给自己留下一片小天地,忘却自己,享受生活……
融融的秋阳晒得人变得慵懒慵懒的,想着想着,就进入甜甜的梦乡。过了好一阵,几个捞鱼的小孩走过来,使我从梦中醒来,我站起来伸了伸懒腰,看着他们在溪边拼命捞鱼的样子,一下子被逗乐了,心情又回到了童年抓鸟抓鱼的年代。看着眼前宜人的田园风光,有的田块水稻已经开始抽穗了,过了不久这里将变成金黄的一片,这将又是一个丰收的金秋季节,那时这里会更美了!
常听人说花了钱去游某个名胜古迹或著名景区,回来后觉得一点都不好玩。其实,无论去哪里,好玩与否就要看我们的心情了,调整好心态,到那里都能找到美丽的风景。
田野散文4:蛙鸣
文/程玉宇
一声蛙鸣,田野就绿了,夏天就来了。
当我在城市里东奔西走,为躲避那些多如虫蚁疯如没头苍蝇的车辆时,我的心里浮躁得就像长满了荒草。当我被一个个错综复杂案子折磨得神经衰竭时,我的歌喉发哑,连我的诗歌也变得忧伤。
乡村田野的那一片蛙声,使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夏夜里,明月初升,夜露初上,一声蛙鼓敲响,金钱河边的稻田里,包谷林里,水渠畔,田埂上,这儿,那儿,便瞬间千呼百应,呱呱呱,呱呱呱,响起蛙声一片,且蛙鼓声声,宏大如乐团一般,使得天也蓝了,水也清了,连乡村四围的山色,也淡若墨影了。
我突然嗅到水田里那一阵一阵飘过来的稻花香气。
我突然聆听到庄稼地里包谷咯叭、咯叭的拔节声。
莲菜地里,在那团团的,大如蒲扇的莲叶之间,一朵荷花悄然开放,紧接着,一朵、两朵、上百朵荷花,都在蛙声中,伸展开粉嫩的花瓣,嘣嘣嘣地开放了。
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响彻整个乡村田野。我嗅到了一种无比亲切的庄稼气息,弥漫过整个乡村的天空。
我行走在回家的乡路上,瞬间热泪盈眶。
田野散文5:美丽的秋天
文/王荟涵
秋天来了,美丽的秋天来了!秋天来到田野,稻谷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玉米脱下绿色的衣裳,露出金黄色牙齿。高粱则竖起一个个火把。
秋天来到花园,花园里的颜色可多了,有金黄色的、橙红的、紫红色的、雪白的……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天来了!
秋天来到果园,苹果像小妹妹通红的小脸蛋。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我爱秋天!
田野散文6:蚕豆
文/邵嘉仪
油菜花金黄金黄开满田野的时候,蚕豆花其实也开了。但是,它开得那样隐秘,想要看它的人,要蹲下身来,撩开蚕豆满头纷披的绿叶子,才能看到它。小小的蚕豆花紧贴在豆叶边上,糊里糊涂的淡紫色,加点漆黑,混点纯白,这样搭配的花色,注定了它们不能像油菜花那样成为春天的明星。
小时候放学路上的游戏之一,就是寻找蚕豆叶子丛里的小耳朵。蚕豆的小耳朵,长得青葱玲珑,小小巧巧的,像一个绿色的小漏斗,很稀有地挺立在蚕豆叶间。所以,谁先找到,谁就是厉害角儿,会引得伙伴们的惊呼和疯抢巧夺。我那时候就不大明白,为什么大家会当面嘲笑女同学耳朵边上长出来的小耳朵,对蚕豆的小耳朵却那样追捧?难道人长了小耳朵就是怪物,蚕豆长了小耳朵就是宠物?人不如蚕豆金贵了是不是?
但是,那个时候,蚕豆真的是金贵的。
当年粮食紧张,天天吃上白米的人家不多,南瓜、山芋、蚕豆全都是家里的宝贝。吃蚕豆,不吐皮,就是父亲认为的珍惜粮食的吃法。
对我来说,吃蚕豆是个不愉快的记忆。晚上的煤油灯下,父亲上班回来了,妈妈收工回来了,姐姐烧的蚕豆冒着热气端上饭桌了,大家你一颗我一颗地夹着蚕豆吃。蚕豆肉很嫩,可是外面的皮,我总是觉得很粗很硬,咽不下去。会悄悄地把皮吐出来,藏在碗边上,以为逃过了父亲的眼睛。父亲看见我这样,每次都会很生气,还高声说:“现在这么嫩的蚕豆你还吐皮?你的喉咙是不是特别细?不许吐皮,吃下去!”可是,我就是觉得咽不下去,看姐姐和妹妹挤眉弄眼、骄傲地把蚕豆有滋有味地吃下去,我的眼泪就开始流下来,抽抽搭搭地吃这个蚕豆,很为难地把皮嚼了又嚼,觉得自己的喉咙那么不争气地细,硬是咽下去的,还有泪水。
吃蚕豆里边的豆瓣,我就解脱了。长老的蚕豆茄粗糙涩手,不再鲜绿光滑,水分淋漓。老绿老绿的豆荚边缘,开始渗出一点一点的黑锈相。我和妹妹坐在小板凳上剥蚕豆。用食指和中指拦腰夹住蚕豆茄,稍微用点力,嘎嘣嘎嘣,绿色的蚕豆就出来了。再把蚕豆的一头,用大拇指的指甲轻轻剥下,然后,把豆壳轻轻一挤,浅绿嫩白的豆瓣就跳将出来了。我们把剥去了一头的豆壳,喜滋滋地套在自己的小手指上、中指上、食指上,把两个小手都套满了,在对方面前晃呀晃,好像是戴上了贵妃娘娘的指甲套那样开心。妈妈做的豆瓣汤里,放点咸菜,放点土豆丝,那就是太美味的汤了。
每年春天象征性地买一点豆瓣吃吃,好像是玩一个小时候没有做完的游戏,又好像是重温杏花春雨里再也回不来的童年旧梦。
可是,为什么叫它是蚕豆呢?是不是人们怜爱它,觉得它像蚕宝宝一样,在妈妈的豆荚怀抱里慢慢长大,风吹雨淋有妈妈遮挡,黑夜沉沉有妈妈庇护,对外面世界不可知的恐惧和害怕,都可以躲进妈妈的温暖怀抱?这样想来,蚕豆宝宝真是有福的。我蚕豆、蚕豆地喊喊,一下子也觉得温情绵绵起来了。
田野散文7:秋后的田野
文/明晓东
推开窗,一阵凉风袭来,一个寒颤提醒我该加衣服了,看着远处的山野次弟开出的星星点点的黄色的野菊花,我便知道,秋天的脚步正紧步走来。
路边的泡桐树上,宽大的像蒲扇一般的叶子飘过头顶,我想起了远在老家的父亲。记忆中的门前是一片玉米林,地头的田埂上是一株高大的泡桐树,宽大而浓密的叶子遮挡出童年的一片清凉,给了我少年时代无尽的梦想。而如今,田野里最后的庄稼收完之后,我的父亲,他一定又坐在那一株泡桐树下,看着秋天一步步逼近,内心满是空荡荡的失落。
那一年的秋天,我面临人生的一次抉择,秋收在即,在乡村小学做教师的父亲要赶在秋忙假里收完所有的庄稼,播完小麦。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被父亲叫起来帮忙,晚上看不见人影的时候,我和父亲才扛着一大一小两捆黄豆回家。那时我正在家里参加自学考试,眼看就要考试了,可是地里的活一天比一天紧。
那几天我甚至在盼望着老天赶快下雨,因为只有下雨,才不得不停下地里的农活。可是老天似乎有意和我作对,一阵阵干燥而清冷的风吹过,却没有一丝要下雨的意思。考试前一天,我试着和父亲说了我要去考试的意图。可是父亲一直板着脸不说一句话,我知道父亲的心里操心的是他满地的庄稼,那是一家人的生存之本啊。
第二天,还没起床的时候,父亲就来叫我了。他要我去后山帮他收苞谷。我在心里怨恨父亲不让我去考试,就和他较着劲儿,迟迟不动。父亲催促了好几次,我只顾整理着自己的行李,打算去考试。走出门的时候,我看见了父亲一脸愁容地蹲在门前的泡桐树下,抽着闷烟。我心里稍稍迟疑了一下,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回来!”我听到父亲在身后喊道。
回过头来,我看到的是父亲愤怒的表情和手中扬起的扁担。
就这样我和父亲对峙着。许久我才听到父亲轻声叹了一口气,趁着这个机会,我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那一年我考完了最后一门课程,踏着秋后田野里金色的秋风,我离了家乡去追寻我的梦想。但内心对父亲的怨恨却并没有消失。
再回老家的时候,已是多年后的秋天。此时我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已经改变了和父亲一样一生依赖着土地的命运。回家的时候,父亲又在忙着他的庄稼。我放下行李,就去帮父亲收地里的黄豆。当我们放下肩上大捆的黄豆坐在那株泡桐树下歇息的时候,父亲递给我一支烟说:“那一年我只顾着地里,忘记了你考试的日子,你不会怪我吧?”
说完,父亲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浓浓的烟雾在他的头顶久久缭绕。
回头,我突然发现,父亲不再是当年的父亲了,那个当年血气方刚的父亲如今已是两鬓斑白霜染华发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儿女的那么一点愧疚,早已在我的记忆中淡去了,而已经步入人生之秋的父亲还记在心头。
那一刻,我无语。我知道那时的父亲,他肩上扛的不仅是地里的庄稼,而是一家八口人的生活。
那一年秋天的记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每一个秋天,我都有一个愿望:回乡下去,看一看地里待收的庄家,看一看我正在田野里躬着身子忙碌的父亲。
田野散文8:月圆中秋
文/李学强
快到中秋节了,田野里飘荡着温馨的气息,稻谷正在收割,棉花绽放笑脸。城市里,苹果、梨大量上市,交易活跃。天也黑得早了,气温变得适宜,蚊虫玩起了失踪。随着中秋的临近,远方的游子也在为节日的即将到来而兴奋,又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了。
月圆之夜,玉兔东升,晶莹澄澈。月光在窗间,门前阶下,树旁无声地流过,往地上瞧更是清辉一片,月华如水,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月光闪耀于朗朗夜空,把大街小巷照得如同白昼。偶尔,一片云飘过掩遮了明月,须臾,明月穿过灰白色的云朵,又露出皎皎无瑕的美丽容颜,一时间清光四溢。
手捧月饼,欣喜而小心地咬上一口,美味就在舌尖上弥散开。如今月饼品种是越来越多了,肉松,蛋黄,琳琅满目,形式多样,与小时候商店里只有五仁,青丝玫瑰馅的相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月饼在我小时候是个稀罕物,父亲下班买回的月饼放在小桌子上,油光纸扎着带着红贴,捆着细麻绳,五个一斤,虽然包装简单,但中秋节也成为全家的焦点,毋庸置疑,守着它晚饭都吃得格外香甜。
月儿升起,母亲微笑着把月饼细绳一道道解开,剥开一层一层的油光纸,露出焦黄油润的月饼,诱人的香味弥散开,让人垂涎三尺。把月饼都掰开来,每人分上一块儿。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小孩子们的心思瞒不过大人的眼睛,大人们把手中的又分成几块儿,孩子们手中又丰盈了许多,心里乐滋滋的。
现在的城市里,孩子们不太喜欢吃月饼,小时候爱吃月饼的我也感觉不到月饼的可口了,也似乎吃不出儿时那诱人的味道了,我想,其实它们的味道并不差,只能比小时候的味道好,喜欢吃它的人少了,是人们有更多的美食可以选择。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金”,中秋月圆,桂花也开了。淡黄色的花朵藏在肥厚的树叶中,花香浓郁,地上树影斑驳。“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几只小鸟从横斜突兀的枝干间飞起,枝叶婆娑,沙沙作响。蟋蟀藏在墙角唱歌。月圆之夜,清盈的月光如流水一般,倾泻在房前屋后,让人心里也亮堂堂的。
人们坐在自家门前赏月,品茶,听戏,侃大山。月光下回荡着孩子的欢笑。在明亮的月光下,他们在宽宽的巷子里玩捉迷藏,剪刀石头布。腿弯撑上一道皮筋跳来跳去,把几声声欢笑挂在树梢。
月到中秋,院里院外被月光镀成一片霜色。农家屋檐下挂着串串红辣椒,墙头码着穗穗黄玉米,屋角蹲着收获的花生。村边的荷塘衰败了,月光下水面泛起片片银光,静静的乡村披上一层薄纱。蛙声远去,沉淀下三两点静谧,无言中,明月把莫名的乡愁一寸寸拉长。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东坡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成为绝唱,残缺与圆满相对,阴晴与雨雪相承,时光悠悠,大自然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客匆匆,一眨眼便是沧海桑田。
中秋的月让人梦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明月熠熠让一天劳作的艰辛苦累好像都消逝了,明月调适着心情,人感受着生活的满足;中秋的月让人梦牵,节日之后,亲人又踏上征程,迈出匆忙的脚步,不舍之间让心头又增添几多挂念。
月到中秋,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