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隆冬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隆冬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隆冬的散文1:漂洋过海度过隆冬

文/艾乐

滴水成冰的隆冬,哪怕是呆在空调房里,只要坐久了,老妈还是会觉得冷。在南半球亲友的盛情相邀下,老妈穿着厚厚的冬装,飞到了澳大利亚。

机场出关时,人脸识别系统报错,我们卡在了自助通关系统前。自助设备边当时没有工作人员,凭护照打印的通关单据已经被吞进了设备,那一瞬似千年,各种有关入关糟糕经历的传言在脑海里汹涌澎湃。

正一筹莫展之际,一位身材魁梧的海关人员过来了。情急之下,我顾不得语音语法语调,一个个英文单词直蹦出来。他居然听懂了!可是,他说了什么我竟然只听明白了一点点。被带到一旁等待时,看见旁边通道上一个人的箱子已经被打开,里面各种食物琳琅满目,居然还有老干妈,瓶装醋。我内心很是焦急紧张,申报物品一旦被查出不允许入关,处罚是相当严厉的。好在我们只是带了些换洗衣物,日常用品、降压药也随附了医生处方的翻译件,看见申报表上老妈78岁的年龄,海关先生笑眯眯地说“good”。老妈听明白了,对他说着镇江普通话“CC(谢谢)。”两人互相朝对方竖起了大拇指。

老妈和我慢悠悠拉着行李出来,候在机场的亲友就冲过来拥抱住了老妈。第一件事就是脱去冬装换上夏装,我打开手机,上面显示当地气温近30℃。

上了车,一路风驰电掣。路边高大的棕榈树和开着红花的黄花的紫花的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树木,盘根错节,郁郁葱葱。天蓝得那么纯净,云白得那么炫目,只有耳边鸟鸣啾啾。

闲不住的老妈根本不用倒时差,让亲友将地址方位等关键信息告知我记牢,就让我带她出去转转。在国内习惯了坐公交出行,老妈找公车站的灵敏度远远高于我这近视眼。站点的LED显示屏高高地悬在一根立柱式站牌上,下方的纸质时刻表详细标注着到站时间、间隔时间,周一至周五工作日与双休日、节假日是有区别的,也都一一注明。公车非常正点,乘坐了N次,几乎没有晚点的。和镇江公交前门刷卡上,后门下不同,这儿前后门都可以上下,上下车都需要刷卡。司机的工作台在右侧,行车却要沿着道路左侧。哪怕站台只有两三人,也都自动排队,先下后上。上车后没有语音提示抓好扶手、让座什么的,车里很安静。前部车厢图文并茂地指示此处座位给老、残、孕,上车后人们自觉往车厢后部走。要下车的乘客必须提前按铃,否则到站如果没人上车,司机就不会停靠该站点了。下车时,乘客和司机互相真诚地微笑致谢。我也入乡随俗对司机说“thank you”,老妈依然是镇普“CC”。让人惊喜的是,那位帅帅的蓝眼睛司机居然用中文对老妈说“谢谢”。

除了公交车,城市的公共出行系统还有电车、轮船、火车。电车上面有辫子下面有轨道,长长的几节车厢连着一起开,有点像大运量公交车。轮船沿着河流航线,有好多类似公交站的码头,牌子上也清楚标示着运营时刻。私家汽艇很多,在水中游弋,感觉类似于陆地上的私家车。火车类似地铁,班次很多,但在地面城际间运行,不局限于本市,远距离首末站可以是临近的不同城市。所有这些公共交通工具都实现了一卡通,充值站点星罗棋布。当然,现金永远是通用的,公交车司机工作台上就有钱箱子,持纸币上车司机亲手找零钱。

虽然私家车很普及,但由于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完善、便利、舒适,加之一小时内换乘免费,因而选择公交出行的人还是很多。这让我想起了镇江的“惠民公交”。来澳洲过冬天,寒流没有了,但对家乡的想念,在这一刻涌上心头。

关于隆冬的散文2:隆冬里的白菜花

文/张乐

上午上语文课,外面下着蒙蒙细雨,满是一副萧瑟的模样。孩子们在教室安安静静地啃着笔,费尽脑汁地琢磨“也”字的写法。

我看看手机上的日历。今天已是腊月二十。想起前些日子朋友给我发了条短信提前祝我平安夜快乐,我才猛然醒悟过来——日子过得不紧不慢,却也接近春节了。

记得去年九月份刚踏入这个村子的小学来实习的时候,自己还是一副无忧无虑的模样,十九岁的脸孔,十六岁的心。如今可以算是步入社会了,遇见的事情多起来,想的也就多了。

比如从前觉得和孩子们相处,这还不简单,有点耐心,多点温柔对他们不就好了?现在发觉,这师生相处之道,还真是一门学问;从前觉得自己十九岁还小,不该想的事别想,不该做的时别做,省得浪费脑细胞,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现在发觉,再过个几十天,自己就成了二十岁的大姑娘了,我还能随心所欲地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吗?越往下想,想的就越离谱,再过几年,我岂不是要嫁人?变成一个擦着厚粉,画着浓眉,却还掩盖不住眼角鱼尾纹的老女人了?我脑海中接着浮现出一个曾缠绕我脑细胞上千万遍的场景:一个衣衫不整的肥胖女人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乳房露出半截,正边走边哄着孩子,手忙脚乱地给孩子喂奶……天呐!原来,那个女人就是几年后的我!

想到这儿,我正要叹口气,感慨一下时光飞逝。突然发现一个孩子拿着汉字本站在我面前。(我每教一个汉字,就会让孩子们先写一行给我检查,我为他纠正错误后再继续写。)这个孩子已经将“也”字写完一行。我欠了欠身子,低下头,拿起红笔,在他本子上专心致志地写下一个红字。写完后抬起头,不料却看见窗外一片翠绿!

霎时间我有些惊异,这么冷的天竟还有开得这么茂盛的绿?

我瞪大眼,想好好看清楚。仔细一看,不是别的,正是二十来蔸栽得整整齐齐的白菜!它们就像开在盛夏里的一朵朵活力四射的花一样,盛开在十二月的隆冬日里!

我被它们顽强的生命力所感染,情不自禁地笑了。我想,外面的天气也许好转了吧。我打开教室前门,一阵寒风拂过。天气并未见好,还下起了蒙蒙细雨。几座光秃秃的山丘,在寒雾的笼罩下更显萧瑟。我转身再看着那一地的白菜花,依旧翠绿如玉。

我心情好起来,干脆走出教室,以身试冷。几个五颜六色长着翅膀的泡泡正从一楼教室轻快地飘上来。

我心中更加享受起来,吸了一口冷气,听见心脏在欢呼着——你看那一簇簇翠绿的白菜,多像隆冬日里一朵朵的花呀!

关于隆冬的散文3:想念凤凰水蜜桃

文/沈旸

时值隆冬,水果店里桔色唱主调:橘子、橙子、柚子……虽然暖洋洋、亮堂堂的,但我还是时常想念八月里的凤凰水蜜桃,吃的时候一股清甜之味霎时溢满口腔,美味在舌尖涌动。

凤凰水蜜桃是张家港的特产,个大、味甜。轻轻剥开果皮,果肉宛如婴孩的肌肤,嫩嫩的,水水的。迫不及待地尝一口,软软的果肉,入口即化,但那特别的香甜则完好无缺地保留在口腔内,让人回味无穷。水蜜桃饱含果糖、葡萄糖、蛋白质等成分,而且含铁量较高,在水果中几乎居首位,所以吃桃子可以防治贫血。

我是个小馋猫,见到美味就会口水直流。记得有一次,正要吃晚饭,见妈妈买了一箱水蜜桃回家,我欣喜若狂。拒绝了丰盛的晚餐,我把水蜜桃洗净后就“啊呜”一口咬了下去,汁水全都流了出来,脸上、手臂上、衣服上都是,可我毫不在乎,一口气连着吃了四个,结果晚上胃里很难受。可到了第二天,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我,又背着爷爷偷吃了一个,味道真是好啊!

水蜜桃不只限于普通的吃法,还可以做许多新奇的美味。比如:水蜜桃奶昔、冰糖水晶水蜜桃、水蜜桃果粒酸奶……想想都令人垂涎欲滴!

我盼呀盼,真希望时间走快点,到暑假就又可以吃到我的最爱——凤凰水蜜桃了!

关于隆冬的散文4:农家隆冬

文/郭雪强

已然过了冬至,村外的庄稼地被北风收拾得分外空旷,甚至鸟儿也不多见,因此寂静。站在广阔的田野里,不仅感受到大地的博大,而且也感受到它的谦卑,它给了庄稼人自己所能给的一切,也让天空变得清晰,甚至从这个村望见那个村。

空旷中那些看上去多少有些孤单的电线杆和白杨树,实际上是手拉着手的,那些在大树怀抱里的一块一块的村子实际上也是手拉着手的,窄窄长长、弯弯曲曲的小路承载着从这儿到那儿的脚印和车辙。要是早晨,有霜或雾,又会把田野装扮得稍稍有点柔美,有点清秀,有点朦胧。要是傍晚,有夕阳或晚霞或雾,更会把田野映衬得旖旎,多姿,含蓄。

村庄内部,早有成堆成垛的稻草装进了身体,它们长于庄稼地,被庄稼人收回,现在就以柴火的身份为村庄保暖。村庄也空旷过,现在却是充实的,收获的稻谷、玉米、花生、黄豆有的在粮仓里睡着,有的还在房顶上吹风,粮食的好坏、起伏的价格正是时下农民围坐火炉时最热门的话题。村庄,粮食,人,就如同三角式的爱恋,你爱着他,他爱着我,我爱着你,反之亦是。

农具清闲下来,人也清闲下来。院落里的柿子树上,叶子早已落得精光,光秃秃的枝干伸向天空,像是一个迎接的姿势,可爱又有趣,让这个朴素的农家小院不失生动。让人不能远离热闹的还是那些叽叽喳喳的麻雀,从这家到那家,从树尖到房顶,只是瞬间几秒钟的光景,让愈来愈清冷的日子愈显清冷。它们总是这样,一年四季不曾变化,内心好像丝毫没有季节的概念。人却无法。人是知冷知热的,而有冷肯定会有热,有热便也少不了冷,所以在村子的街巷里转悠,会听到从院落里溢出的响亮的欢笑声和低迷的哭声,幸福和美满,思念和孤寂,在哪里都是一样的相伴相随。

看上去已经空旷的庄稼地,更像智者在思考;显露出的依然挺立的为数不多的几棵树,更像才子英秀在引领风潮;村庄虽然老了,不怕又多一载,还好,每天的日出和日落都是新的,人就在旧事新风里感受自己的伟大与渺小。

关于隆冬的散文5:洞庭湖上的风刀子

文/王开林

那年隆冬,父母带着三个姐姐和四岁的我下放到华容县的山区小村。

从长沙到岳阳,我们坐的是逢站必停的慢车,小车站在路边排着一溜长队,平均二十分钟就要停靠一次,显得既繁琐又啰嗦。正值数九寒冬,大家在车厢里挤着暖和,要是换成夏天,真不敢想象。我的好奇心不多不少,眺望窗外不断掠过的田野、村庄、山岭、水塘,它们全都静穆得像哑巴。

全家人中,唯有父亲坚信华容是鱼米之乡,相比能够吃饱肚子这么大的事情,离开城市就不算什么可悲的事情了。“树挪死,人挪活”,这句俗语,我已耳熟能详。母亲比父亲更具备常识和理智,她始终不太相信父亲的忽悠(其实父亲也是被别人忽悠了),她说:“单看地名,东山公社应该是山区才对,城里主管分配的干部用鱼米之乡诓哄你,一诓一个准,一哄一个灵。”三个姐姐都不太开心,神情郁闷,她们不仅失了学业,而且失了友伴,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扎根,将水仙花移植到山上,情形似乎并不美妙。

下了火车,接着乘船。腊月天,洞庭湖宛如一台千万匹马力的巨型鼓风机,呜呜地怒号,狂飙所至,波涛汹涌澎湃,溅落在甲板上的湖水很快就结成了冰,没几个乘客敢去上面溜达。棉帽棉鞋棉衣棉裤,这类常规的御寒套装根本抵抗不了湖上低温的侵袭。我的牙齿在打群架,身子在筛细糠,父母和姐姐也都冻得脸颊和嘴唇乌青。母亲打开一个最大的包袱,取出两床棉被,全家人挤缩成一团,用被子严严实实地裹住身体,慢慢悠悠地缓过劲来。

月牙儿在水中沉浮飘荡,仿佛是一尾随行的银色鲢鱼。轮船吃水深,速度慢,发动机持续发出沉闷的噪音,敲打着薄如蝉翼的耳膜,令人烦闷不已,唯有轮船靠近码头时鸣响几声悠长的汽笛,这才稍稍减轻大家的厌倦感。

大姐原本要进厂当工人,却做了知青,但她从未当众抱怨过什么。彻骨的寒冷不催眠,她搂紧我,喃喃自语:

“满船都是风刀子,这是老天爷要杀人的架势!”

“别说不吉利的话,你又不是一个人单独受罪!”听到父亲的训斥,大姐不再吱声。

这艘轮船并不破烂,其密封性却比火车差得远,寒风从四面八方的缝隙穿针引线,织成大网,令人无处可逃。

到了后半夜,轮船突然抛锚,随后船上起了不小的骚动,一些人走来走去,一些人交头接耳,父亲起身去了前舱,回来后告诉我们,有人半夜里跳湖,船长已通知公安局。

“救人要紧!”母亲用急促的语调说道。

“黑古隆冬的,水流激,天气冷,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下水救人?水性再好也不顶用,激流一冲就是几十百把米。”父亲讲了个事实,却显得有些冷漠。

“不晓得撒渔网有没有用?”这是二姐的主意。

“客船跟渔船不同,哪里来的渔网?再说,渔网能管多大面积?主要是洞庭湖的水面太宽了,水流太激了。”旁边一个中年旅客也加入了讨论。

“跳水的人不怕冷吗?”这个幼稚的问题只有我才会不过脑子贸然脱口。

“他要是怕冷,连舱门都不会去碰。”满姐白了我一眼。

最终大家的看法趋向一致,绝对有比寒天冷冻更可怕的东西将他逼入绝境,一定是他心里有什么悲苦化解不开,竟连上岸去另寻死法都嫌耽误事。

派出所来人上船询问了一番,总算找到了投湖者的行李,行李中有一封遗书,事情就有了眉目,可以了结。

湖上的老北风仍用最大的肺活量在呼啸,添入这个悚人的插曲,它似乎更加起劲了。轮船鸣响汽笛,重新启航。我侧耳倾听着风声,心里默念着“风刀子杀人”之类的话,想象着那位陌生的投湖者在激流中自动放弃挣扎,最终悄然沉没,脊背上愈觉冰凉。

翌日中午,轮船抵达洪山码头,大队派来两个干部迎接我们,直到这时候才弄清楚,同船的还有三户人家和四位知青也是落户在同一个地方。

父亲瞅准空当,询问来人:“东山公社是不是鱼米之乡?”

“你们安家的地方是山区,鱼米少些,红薯和蚕豆多些。”这位大队干部人很实诚,没打半句诳语。大家听了这话,你看我,我看你,父亲的表情最古怪,省城里办手续的干部许诺的鱼米之乡就像一个五彩肥皂泡,瞬间破灭了,还不如一个大炮竹,能够弄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来。

岸上的寒风耍着狠劲猛刮,劲道十足,丝毫不肯输给湖上的同行,几棵大杨树的枝干都枯萎了,奇怪的是,那些小杨树非常顽强,即使快被狂风吹折腰杆,所有的叶片已被捋得精光,仍旧是一副坚毅的神色。风刀子这么厉害,居然杀不死它们,凛冬的威严或许被我们高估了。

关于隆冬的散文6:啊!喷香的腊八粥

文/王相辉

“啊!喷香的腊八粥。”隆冬的清晨,在三间草顶房内,一个正蒙头酣睡的“小圆脑袋”,嗅觉被美食的香味侵袭,掀开被窝的一条缝,稚气的声音由衷赞叹道。这个“小圆脑袋”就是儿时的我。昨夜我梦回儿时的“腊八节”,孩提时的场景历历在目……

娘正在灶间里紧张忙碌着。随着一把一把豆萁被扔进灶膛,噼里啪啦的声音欢快地撞击着我的耳鼓。娘提前就开始忙活了,她精心将将难熟的材料:红豆、绿豆、黑米、糙米等淘洗干净,放在灶台后的面盆里浸泡。把桂圆、花生、核桃剥去外皮,放进挂在房梁上悬在半空中的篓子里,准备煮粥时添加进去。“娘,为什么要把桂圆、花生、核桃放进篓子里呢?”我抬头仰望着半空着肚大腰圆的篓子,对它充满着崇敬之感,它可以装下那么多好吃的东西,而我一日三餐啃硬玉米饼子,嚼咸菜疙瘩已经近一个冬季了。娘说:“那是为了防止被老鼠偷吃呀!仨儿”。鬼才相信呢,这样做纯粹就是为了防我偷吃。篓子悬挂的高度,大哥、二哥都能够达到,只有我达不到。没有办法只有暂时忍耐了,昨晚上的饭我故意吃得很少,为的就是要狠喝腊八粥。

冬季,在我们村里只有大队长家里生过火炉子,其余的家庭都是一家人挤在一起靠人体取暖。我是家中的小儿子,抱着娘的脚丫子睡觉是我的特权,特别暖和。娘起得这么早,被窝里早就凉了许多。我一骨碌爬起来。爹和大哥正在院子里铲雪,二哥正在拉风箱,帮助娘做腊八粥。灶台上大锅里此刻正处于鼎沸的阶段,一个个气泡由小变大,然后裂开,化成炙热的蒸汽在灶间里弥漫,飘散,我们仿佛就像是在半空云彩里行走。“娘,我看您就像是我们看过的电影《天仙配》里的飞天人物。”我想起前些日子在生产队场院里看过的电影,禁不住赞叹道。娘也很高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剥去皮的“小圆球”塞进我的嘴里,甜甜的,香香的。

“姥姥来过了吗?”我感觉到这东西曾经在姥姥家里吃过,惊奇地问道。娘说:“你姥姥,昨晚半夜来过了,特地给我们送来了糖炒板栗”。姥姥年轻时摔伤了腿,后半生依靠拐杖行走。涩埠村与苗家村相隔四华里,姥姥来看我们从来都是半夜里来半夜里走,我脑海里浮现出小脚的姥姥拄着拐杖半夜里行走的模样,一定是步履蹒跚,颤颤巍巍,还可能会跌跤。艰难跋涉的目的竟然就是为了给孩子们送一把糖炒板栗!熬制腊八粥终于完成了,在那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喝上一碗腊八粥的滋味绝不亚于现在一桌山珍海味、满汉全席。一家五口人齐刷刷在长条桌边坐好,娘给我们每个人都盛满一大碗腊八粥,看着全家人狼吞虎咽的样子,她脸上透露出幸福的微笑,我注意到她喝得很少,吃得很慢,这是她多年养成的老习惯了,全家人吃饱后,她才放开肚皮吃饭。对于粮食她有一种神圣的虔诚,直到三十余年后的今天仍旧是如此。一个米粒掉在地上,她就会马上捡起来。

小肚皮很快就鼓起来了,我趴在娘背上,问道:“娘,什么时候过年呀,俺肚子里有一条‘馋虫’在爬呢。”娘唱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关于隆冬的散文7:迟来的完美

文/黄海红

隆冬的早晨,雾气缭绕。踏上通往办公室的阶梯便听见七嘴八舌的嘈杂声传来。原来办公室的钥匙不见了。为了方便早来的老师开门,最后一个离开的老师会把钥匙藏在办公室前的消防门里,这是我们办公室老师集体商量做出的决定。好几个月过去了,钥匙从未丢过,今天却不翼而飞了。我们只能去门卫拿备用钥匙进了办公室。

“奇怪了,钥匙会去哪儿呢?”办公室的智多星,外称“诸葛亮”的老李发话了:“如果钥匙丢了,也一定是早上丢的,因为最后一个老师离开时,学校里已无学生了。我们只要找到早晨早到校的学生就能问出个究竟了。”于是班主任目标一致进了教室,就此事展开调查。不一会各班早到的学生络绎不绝地被请进了办公室。最后剩下的几位重点“嫌疑人”留了下来。因为有学生证明亲眼看见这几个人在消防门前玩耍并打开过消防门。

智多星李老师观察留下的学生,发现其中一个神色慌张,很不自在。李老师走上前去拍拍他们的肩膀,柔声说:“你们一定是出于好奇打开消防门的,发现里面有两把钥匙,如果拿了就趁无人时悄悄还回去。回教室上课吧。”转眼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李老师再次打开消防门,不一会他激动地拿着两把钥匙进了办公室,喊道:“你们看,钥匙找到了。”我们忙围住李老师,只见李老师手里除了两把钥匙,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们,对不起,我只是好奇,请不要告诉同学们。”

教育是一门深厚的艺术,没有老师的智慧与宽容,哪来迟来的完美。相信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他们都有一颗水晶般的童心,给他们改错的机会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与完美。

关于隆冬的散文8:盛极而衰风信子

文/Snowing

正值隆冬,万物蛰伏。但是办公室里确实春意盎然,暖意融融。想着水培了一株红色的风信子。九块九从超市购得。

以前老公买过一颗风信子,但是还没等水培,就被我当做洋葱头弃之垃圾桶了,说起来,真是好笑。这东西其貌不扬,真的很像洋葱,只是一个用来填饱肠胃,一个用来繁华世界。

风信子为工作桌增色不少。我勤快的每周换水,风信子的根系在玻璃瓶里疯狂蔓延。强大有力的生命迸发。上面的植株也迫不及待的吐露蓓蕾,含苞待放。植物向来需索的比动物少,一点水及触手可得的阳光便可以大大的满足并生长茂盛。无欲则刚。

新的一周,周一来上班,风信子居然开了,浓烈火红的细碎花瓣,挣脱着绽放,令人欣喜惊异;但其香味也是浓郁的,远一点闻才好,离得太近,反而令人发腻,再美好的事物,也需取舍有度,松紧得体。

然而,才两日有余,我便发觉花苞顶端有蔫的趋势了。而且事实也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接下来几天,花朵便一边夸张怒放并散出幽香一边又有花瓣悄悄枯萎。盛极而衰的景象,仿佛也在说,戒骄戒躁,花无百日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