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领导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领导的文章1:陪同老领导林思翔走进桃花溪

文/聚宝路

3月3日,久违的太阳还给大地一片蔚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让人温暖如春。下午,我们宁德市老促会、蕉城区老促会、老区办、党史办和扶贫协会的同志,陪同省老区釆风团的林思翔老领导,兴致勃勃地驱车前往宁德革命圣地,霍童镇桃坑革命基点村。

桃坑原名桃花溪,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海拔800米的高山村,山峦叠嶂,绿树浓荫,绿水青山。桃花溪是宁德市着名的老区革命基点村,今天能有机会陪同思翔同志前往釆风甚感荣幸。记得1982年我在宁德县委报道组工作,林思翔是县委副书记,直接分管我们宣传口,后他又升任宁德地委秘书长、行署副专员,直至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老林退休后继续关心宁德工作,特别是对他的老同亊、老部下保持密切联系。林思翔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次与他重逢,又是前往桃花溪,一股浓浓的感情在我心中升起。

我不禁联想起着名的一首古诗,李白的赠汪伦,说的是游泾县桃花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伺待李白,两人情谊深厚。李白吿别汪伧时深情赋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当然,古代人吃喝感情比不上今天我们革命大家庭同志间的友情。林思翔重回宁德釆风,他与大家的深厚情谊,又引起了一个个干部对他深深的敬重与回忆,我也算是其中一个。

老林紧握着我的手对我说,当年我们相处不错吧!我感动地说,你作为我的顶头上司你太关心支持我了。回忆当年,新闻报道稿件上去时,他为我高兴为我鼓励,当多日不见报,我心里焦急不安时,他总是笑脸安慰,看见领导没有批评责怪的表情,更让我难受。记得一次好多天了,福建日报上没有宁德消息,我急得团团转。他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就把我叫到他自已办公室,平心静气地与我交谈,提供给我报道线索。后来根据他的启发和帮助,我写了一篇稿件:改变脏乱差,宁德出现新面貎。登在福建日报头版显着位置。文章出来后,大大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宁德脏乱差的旧印象,也让我结朿了一段难受的日子,此后,报道稿件陆续见报,形成了小高潮。

这次,我跟着思翔身边,在桃花溪村釆访。他东走西奔,一会儿到远离村五里路远的山沟沟里,寻找桃花溪的源头,一座拱桥附近发掘题材踪影;一会儿深入农家阴暗角落查看当年秘密洞穴,寻找游击队员隐身之地;一会儿很耐心地多方听取村民诉说桃花溪村名的来历。一边听,一边问,一边拍照,这种认真的精神,注重真实的材料数据的釆访作风和刻苦写作的工作态度,都让我这个老报道人感到惊叹!他在座谈会上说,这次进村是为了进一步了解革命老区历史,增进感情,更好宣传老区对革命的巨大贡献,提醒大家千万不能忘记老区,不能忘记老区人民。

近年来林思翔出版有<海潮在这里涨落>、<水巷深深>、<莲叶何田田>、<椰风轻轻地吹>、<山光潭影自多情>、<山水聘怀>等6本散文集,前不久,我又收到他寄来的新作<春风作伴>。我真感动,一位长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人,还能如此热衷创作且硕果累累,他的作品曾获中国报纸副刊散文奖和省级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们期望釆风团一路顺利硕果累累,期待林思翔同志写出更多好作品。

关于领导的文章2:暗访

文/秦延安

领导让我去交管局办理汛期车辆免费通行证,一听这事我就头大。去年为了办理这个通行证,我的腿差点都跑断。虽然市上主管领导签了字,交管局主要领导也点头答应了,但手续就是从具体办事人员那办不出来,眼看着主汛期都要结束,最后无奈,我给办事人员先后送了两条烟一箱饮料,才终于办下手续。今年,又要去办,还不知又要遇到什么刁难。虽然心里百十个不愿意,但也得去办。因为要经常去各县区检查防汛工作,汛期下来仅过路费就需几万元,这对于我们这种清水衙门的单位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当我硬着头皮来到交管局时,只见办理免费通行证的办公室门紧锁着,就在我举棋不定时,从对面敞开门的办公室里走出一位戴着眼镜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他笑容满面地询问道:“您需要办什么事?”

“我是来办理车辆免费通行证的,这是我的手续。”我赶紧将资料递给中年男人。

他粗略地看了一下说道:“具体负责办理这事的人这会儿出去办事了,您把资料放到我这,一会他回来我转交给他,一周之内保准给您办好,到时电话给您通知。”

没想到这么轻松容易,我有点意外,疑问道,“您怎么称呼?”

“我姓胡,叫我胡科长就行,这是我的电话,你有什么事打我电话就行。”接过胡科长的名片我有点受宠若惊,最后还被他热情地送出门外。

就在我还沉浸在这热情的服务中没走远时,就听见一个人老远地和胡科长打着招呼,“老胡,来朋友了?”

“不是,一个办事的。”

“那你怎么还送出来?我可从来没见过你科长大人对办事人员这么好的态度哟。”那个人插科打诨地说。

“别开玩笑了。前两天局里不是下发文件说市纪委最近要抽查各单位转变作风情况,特别是我们部门,是抽查的重点……”虽然胡科长的声音压得很低,但我还是依稀听到了开头,心里别是一番滋味。

关于领导的文章3:敬惜纸张

文/李亚坤

Z是一家单位的小领导,前不久因事去拜访他,正碰上他在开会,就让我到他的办公室稍候。在Z的办公桌上,有份东西无意中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沓用夹子夹得整齐的A4打印纸,大约有笔记本那么厚,竟被当作草稿纸一样随意地写写画画,我大脑里一下蹦出两个字——奢侈!

A4打印纸作为常用的办公用纸,无论从纸张厚度、质量来说,和一般手写纸相比,标准都比较高,在用途上更讲究一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好比礼服和家居服的区别,前者适于外出应酬,后者宜于干家务活。一个既注重礼节又会过日子的人,一定不会将两者混搭的。

同样,就像看到一处良田上生长的不是庄稼或蔬菜,总不免令人惋惜。对一些办公用纸存在的习惯性浪费现象,比如随手取来,记几笔,随后又揉成团朝垃圾桶里一抛,虽动作潇洒,却实在让人心疼。但我眼中的Z不是这样的人。

印象中,Z 一向是个崇尚节俭的人,有时朋友小聚,餐后有剩余,临走积极主张打包的总是他。有人开他玩笑,大小带个“长”字,饭局自不会少,要打包也轮不到你!记得有一次,只见他一边娴熟地朝袋子内夹菜,一边说教似的说:“咱们都是打穷日子过来的,不能浪费,富日子穷过才是正道。”

望着面前被随意写画的打印纸,想着那句“富日子穷过”的话,我忽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反差。而造成这反差的恰恰是平时让你信任的朋友,那不舒服的滋味就会被无形中放大。

Z散会回来了。我故意盯着那沓纸,他开始没意识到我异样的目光,当反应过来后,对我的误解不以为意,憨憨地一笑说:“二次使用,废弃了可惜!”说着翻开,背面全是打印过的文字,有的一侧还留下装订过的孔眼。

好一个“二次使用”!Z接下来的一番话,更令我汗颜。他说起小时候,没有像样的练习本,就从搜寻来的烟纸、日历空白处抄写作业。现在想想不可思议,但在当时的乡下确实如此。大家抄写作业的所谓“本子”五花八门,老师的态度是鼓励的,认为能写、能上交就不错了。他们还一度流行在“火纸”上写作业。那是一种上坟烧的纸,用麦秸秆制成的,很硬、很粗糙,自然也非常便宜。一张火纸折叠四下,每页和普通的练习本大小相仿,但同样的页数,用大头针穿起来的火纸要厚得多。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用上了各式各样的练习本、笔记本,后来又用上了电脑,离手写的纸张也越来越远,但Z对纸张的那份感情一直没变。每每发现单位打印有误的材料或者过期的文件等背面还能用,他就像个守财奴一样悄悄收集起来。

纸张是高洁之物。我们古人素有“敬惜字纸”之风。而对无字之纸,能够最大化的充分利用,也是对纸张的最好敬惜。

关于领导的文章4:我又失眠了

更年期女领导的折磨和Outman的背叛,使我敏感而又脆弱的心彻底崩溃。

我明白,人应该越长大越坚强,我也一度认为自己很坚强,生活中的琐事无法将我打倒。无奈,人毕竟还是感情动物,很多时候无法超然从容淡定。

两个人的事情,我一个人决定不了,上帝给我安排我和若干烂人在一起,就是为了让我认为Outman比他们都好,比他们都要适合我。但是上帝又不甘心就这么让我幸福下去,找各种客观原因让我们分离。我总觉得Outman应该是个有责任感的人,但是夏天以来他总让我失望,我隐约感觉到这样远距离的恋爱让他吃不消了,曾经那么坚定的他变得摇摆不定甚至爱理不理,我知道这样很傻,但是我真的不想轻易地放弃这个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男人。一个人的时候我总想着他的好,总也忘不掉大雪纷飞的冬日里,我自己都忘记了,可是抬头看见Outman很认真地给我心爱的车扫雪。这画面过于温馨了,那一瞬间让我觉得我们是一家人,他仿佛在给我们心爱的孩子拍打身上的雪。这是和别人在一起时我从未感觉到的。转眼大半年过去了,但我却始终清晰地记得每个小小细节。

就为了这小小瞬间,我选择了孤独与寂寞。心里明白Outman的心里面我的身影渐渐模糊,笨蛋的我竟然还不放手。尽情地骂我傻吧,总有一天梦会醒来,我盼望那一天的到来。

关于领导的文章5:《文学创作与老年生活》

文/喜闻乐见

各位领导、各位学友、文友、媒体记者大家好:

基于对我们班上两位学长彭罗生、唐美珍的精神品质,意志品质、人格魅力的崇敬。通过阅读两位老师的作品,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根植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他们的精神财富没有流失,在生活中向前看,练就了一种健全的心理。

他们用高明的方式,开启了一个思考的艺术,提供了一个如何总结自己的人生,把自己思想深邃的东西,强有力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如彭罗生老师在静观楼记作品集中,“我对红楼梦,好了歌的理解”一文中提到“物质的丰富并不能替代精神富有,人要立志,要追求,要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世人都晓人生好,唯有贡献忘不了,造福社会胜神仙,人生真諦实现了。

唐美珍老师自传体文集“野菊花”中的核心价值是:我们不但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一生,还应该让后代子孙理解过去,正视历史,从中得到启迪,并且努力工作,不让过去苦难的历史重演。让读者感到他们思想的甘泉清冽、提神醒脑。让我从中学到知识,从作品中我读出了真善美,感觉到他们都是性情中人。

大千世界,人们并不缺少智慧,就怕人缺少脊梁。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浮躁的年月,媚俗的东西太多。人可以渺小,但灵魂不能卑微。面对假恶丒,方觉两位学长的人品弥足珍贵。他们的境界,做到了“丹青不至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能动人心魄的,莫过于真情。

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原生态的美,有普及大众文学的共享价值。他们的书都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其作品既是我们老年人学习写作的教科书,也是年青人写作入门的导师。向两位作家学习,我会借他们的智慧,来充实我的生活。

2013年10月16日

关于领导的文章6:叮嘱

文/李国新

领导安排老刘下村调研农村经济发展,走前,领导把老刘叫到办公室。

领导说“:本来我带队去的,没想到今天有上级领导下来,我去不成了。这个任务很光荣,也很艰巨,组织上安排你去,是对你的充分相信,希望你把这次调研活动搞好。”

老刘点头“:我清楚,一定要完成任务!”

领导说:“你把办公室的小李带去,他的文笔不错,给你当好助手。”

老刘点头答应。老刘刚走出领导的办公室,领导大声叫住他:“等一等,我还没有交待完,还有事哩。”

老刘又回到领导办公室。领导对他说:“还有一个事,我差点忘记告诉你了,用我的车,叫小王送你们去。”

老刘连说:“谢谢领导关心。”

领导又说:“千万不要给下面增加负担,吃饭不能超过四菜一汤的标准。”

老刘点头。老刘又走出领导办公室,他要去找司机小王,还要叫小李。正准备上车时,老刘的电话响了,一看是领导打来的,连忙接听:“老刘啊,我还有一个事告诉你,你这次调研是代表我来的,到了下面,一定要跟他们说清楚,要让他们引起重视,不能马虎,就好比我下去一样。”

老刘回答:“好的,我一定要讲清楚的。”

领导在电话里继续说:“如果他们问我,你怎么说?”老刘又回答:“领导很繁忙啊,日理万机,抽不开身,我全权代表领导了。”

领导在电话里面连声说,好,好,好,我没有看错你。谢谢领导。老刘边回答边点头。

领导在电话里面又讲了十多分钟,当然领导不是用手机打的,是用办公室的座机。

眼看着老刘到了座谈去的村,领导的电话又来了,老刘赶忙去接。领导在电话里面说:“老刘啊,你到了吗?”

“快到了。”老刘回答。

“是这样的,才上级领导打来电话,他们今天不来了。”老刘一下明白领导的意思了,于是说:“我掉车头来接您下村吧!”

领导说:“看样子我是要亲自来的,我不能动口不动手,要深入基层,了解第一手材料才是。”

老刘要司机小王往回转,回单位去接领导。

车子回到机关,老刘下去请领导上车。没想到领导坐在办公室很生气,见老刘回来了,对他说:“真是折腾人,上级领导说今天不来了,偏偏才打电话说来了,人都在路上了,我去不成了,你还是代表我下去吧!”

老刘苦笑着点头,走出领导的办公室。

没想到,刚走几步,领导在后面叫住他,领导对他说:“辛苦你了,老刘!”

关于领导的文章7:老家具

文/李相峰

一个已经退休十年的老领导,邀请我去看他的新居。他的新居是在风景秀美的白河岸边滨河路上。

进屋一看,房子是精装修。客厅的地板花样较多,倒也活泼,并不显得过于张扬和琐碎;客厅和卧室的墙壁都贴了壁纸,乳白底色带浅色兰花儿,素净淡雅,朴素大方耐看;比较扎眼的是屋里的家具有新有旧,新家具是红木的,与新居倒也相称,但有两件旧家具与装修反差较大,显得不算协调;一件是一个书柜,另一件是带抽屉的书桌,两样东西都漆成浅米黄色,陈旧且无光气。我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我的感觉,我试着说:“这两件‘宝贝’有年头了吧?”老领导一听我提到旧家具,立即更来精神了:“这两样是老家具啊,屋里还有一个床,三样东西是我大学时的一个同学给我做的结婚家具。五十年了,结实得很啊!你看那时的大学生,啥都会呀;现在的大学生会啥呀?那时东西也货真价实,你看都是木榫的,不像现在的家具都是用钉钉的。”他越说越带劲儿,仿佛回到了当年,把我当成了他的同学:“我这几样家具永远都不会丢弃的,有感情啊!老家具有灵性啊,看着顺眼,看着就想到了年轻的时候”。是啊,老家具见证了青春,见证了爱情,见证了纯真的友谊和奋斗的人生!经他这么一说,我也被感染了;再看这些老家具,不再觉得不协调了,而且立在那里适得其所,是那么的朴素、大方、合适,既沧桑而又内涵!

从老领导的老家具,我想到了母亲。我的母亲也有一件老家具——梳妆台,那是她与我的父亲结婚的嫁妆之一。我的母亲出生于民国二十一年,我的姥爷知书识礼,是当地的乡绅,所以,我的母亲结婚时是有几件像样的嫁妆的。遗憾的是这些东西都在“文革”开始那些年,被没收了,同时抄家拿走的还有几十块银元,那是母亲陪嫁的嫁妆没有花完的部分。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国家要求返还无故收走的财物。母亲对拿走的银元并不十分在意,对拿走的家具却非常在意,多次找当年抢走东西的人讨要,最后只要回了只剩下实木架子的梳妆台,其他家具已经无影无踪。母亲非常伤心,虽然只要回一个梳妆台的架子,母亲含泪让我的兄长把梳妆台重新修好,一直用到现在,今年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这个梳妆台会跟随母亲一辈子的。

从老领导和我的母亲对老家具的执念中,我对社会的认识更深了一层。一件老家具是人文,是历史,是怀念,是见证,是无限深远的沧桑和心路历程!

老领导家新居宽阔的阳台,正对着美丽而古老的白河,看着浩浩荡荡奔向远方的河水,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条白河从古流到今,不知带走了多少是是非非;这条白河从脚下流向远方,不知又要淹没多少恩恩怨怨。

关于领导的文章8:父亲的“领导”情结

文/刘卫

刚退休那阵,父亲的“领导范”犹存。母亲要求一家老小尽力配合,营造出一种被领导的氛围,以帮他实现从单位的“头”到普通群众的顺利过渡。

那个周末,见他无所适从,母亲特地派了个活,让他按写好的单子去菜市场。父亲心里不悦,但还是下意识地说:“卫子,要个车,你拎包,我们这就去。”母亲大笑不止,婉转地提醒道:“老头子,我看你是惯性使然啊!菜市场就在前街转角处。几百米的路,要啥车?要是嫌提的东西重,给你配辆小推车。你权当是下基层,摸民情,也能活动,锻炼一下身体嘛!”

这样一说,父亲转忧为喜,兴致盎然地只身奔向菜场。预期采购顶多花一个多小时,父亲却快到中午的饭点才回来,大包小袋,一样不少。母亲赞扬道,第一次亲自独立采购,任务完成得不错。父亲既兴奋又忧虑地说:“今天客串采购员,才知道干具体工作有多么繁杂。老太婆,这些年你这个家庭主妇委实不易。这大冷天,守着菜摊,摊贩挣几个钱很辛苦。虽然遭遇极寒天气,但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涨得太猛。菜市场仍脏乱差,譬如,熟食区就没有设独立封闭的操作间,存在不卫生的隐患。我就要上书,督促有关部门作大力改进,还百姓干净放心的购物环境!”

父亲的一番话让我们有些释然,这样的体验多少能淡化了他心中的“领导”情结。

从此,父亲开始放下身段走出去,在老年大学选修了几门课。没课时,他到公园遛弯,结识了一帮老年棋友。了解到父亲以前的身份后,一些老伙计开玩笑,称他为老局长。父亲的棋艺不佳,别人赢了,就跟他双手抱拳,说不好意思,又赢了老领导。父亲为此愈挫愈勇。拿他的话来说,输赢无所谓,只要能从中找到仍为领导的感觉,精神上很享受。

那天吃完晚饭,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妻子在网上忙着购物,我在刷微信,儿子忙着赶作业,母亲在屋子里拾掇,父亲端坐在客厅里,一杯热茶,专注看电视里国内外新闻。

没多大一会儿,儿子把作业做好了,拿着本子要我签字。见父亲闲着,我灵机一动,叫儿子把作业本给爷爷签字。父亲有多久没有签字啦?让他过过手瘾。

果不其然,儿子怯怯地递过本子,父亲神情激动,戴上老花镜,逐一看过,见页面干净整洁,书写规范端正,就一一写了“已阅”两字,并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和日期。

没想到,儿子看后,有些不满,躲在我身后说:“爷爷只看表面,根本没检查对错,最后还没有精辟的评语。这样的签字不合格。”

父亲的老脸涨红,平常没空管孙子的学习,不了解具体情况,怎么好在上面乱发表意见呢?打那天起,孙子就归爷爷直接领导。母亲说:“老头子,你把教育和辅导孩子的重担挑起来,以后不但拥有在孙子作业本上的签字权,还可以写上评语,激励孙子!”

父亲听了,自觉重担在身,会心地笑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