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过去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过去散文1:田间稻草人
文/江初昕
过去在农村麻雀特别多,成群结队到处偷吃别人家的粮食。每年夏末,水稻灌浆的时节,麻雀便蜂拥而至,糟蹋还未成熟的稻子。这时,大人就会用稻草扎几个稻草人立在田间,以此来驱赶鸟雀。
也许是稻草人太假了,还是这些鸟雀儿太猖狂,黑压压的雀儿依然前来偷食。我想,如果能做个逼真点的稻草人,也许这些鸟雀就会收敛些。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很支持我动手做稻草人。
刚开始,我还真的不知从何处下手,父亲在一旁告诉我,稻草人就和人差不多,首先要搭好骨架子。我和小弟拿起柴刀砍来小竹子,用小铁丝固定好,接着在上面裹上一层稻草,并用绳索扎牢。先身子,后四肢,最后才是头部。头部用什么来做呢,这成了关键之所在。后来,找来了一只瘪了的破篮球。我们在篮球里面塞满了稻草,篮球便鼓胀了起来。稻草人完成以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穿衣戴帽了。所谓的衣服是一件破雨衣,帽子也是一顶破草帽。一番摆弄之后,还真的像一位老农的模样。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在稻草人的手上安上一根长竹竿,竹竿上绑着布条。我们把做好的稻草人安放在田埂上。
起初,那些鸟雀儿远远的看着,不敢靠近。可是时间久了,这些鸟雀也就有恃无恐了。那时,我就想,要是发明一种装置,能感知鸟雀靠近,就会发出一种刺激的声音,甚至还会挥舞着手臂,以此来驱赶那些鸟雀儿,那该有多好呀。可是,那毕竟是一种设想,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稻草人虽对驱赶鸟雀作用不是很大,但它忠于职守,日夜守护着这片稻田。有时路过,远远的看见一群鸟雀儿落在稻草人身上,这简直是莫大的侮辱。甚至还在稻草人头顶上拉屎,是可忍孰不可忍。但稻草人是无视的,这引起了我们的愤慨,拿起自制的弹弓,朝鸟雀儿打去,往往是一哄而散,逃之夭夭。对此,我们也无计可施。
其实,稻草人又何尝不是乡间的一道风景。春夏之交,稻田里绿油油的一片,稻草人就伫立于绿海当中,憨态可掬的样子显得格外的显目。独自一人走到乡村小路上的时候,看着翻滚的稻浪和默然站立的稻草人,便不会觉得寂寞,也不会孤独了。冬季下了一场雪,田野一片洁白。稻草人也不例外,浑身上下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这时的稻草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雪人,一夜之间,这个稻草人就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更显可爱了。
历经了日晒雨淋,稻草人终将抵挡不住风雨的侵蚀,变得破败不堪,歪歪斜斜,摇摇欲坠。纵然是坍塌了,尽管现在麻雀少了,但农人还是要扎上一个新的稻草人立于田间,倘若不这样做,田地间仿佛缺失了什么似的。离开乡间多年之后,每每想起稻草人,仍会牵动暖暖的乡情。
过去散文2:又到樱桃好吃时
文/许培良
过去谁还敢奢望吃什么樱桃?只记得小时候去姥姥家时,舅舅家新房门前栽了一棵樱桃树,树不大,樱桃果实却结了不少,但那时的樱桃粒子果小肉少,根本没啥吃头。尽管如此,樱桃还是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
光阴飞逝。在我的印象中,樱桃是平时我少见的水果。直至知天命之年,从同事那里才知道还有什么黄蜜、红星等品种的樱桃,而且吃头很好,这绝不是什么夸张。
经济条件好转,给我的生活带来变化。办公室里,不知是谁说了这样一句话:“又到樱桃好吃时。”前几天,应同事之邀去了附近一山区樱桃园地,观光吃樱桃,视野才豁然大开。那片樱桃园面积不小,点缀在山坡上。我们顺着起伏的地势爬行,欣赏着压低枝头的硕大樱桃,大有一种愉悦之感。
行至半山腰,只见主人和几个临时找来帮工的,正忙不迭地摘着樱桃。我们在不远处观光,看到主人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是啊,小时候我曾听大人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如今面对这么丰收的樱桃园,又正是收获季节,主人岂不欣喜?
据说,这里曾是一片荒芜之地,山区百姓为走出经济困境,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开辟出一片片果园,诸如苹果园、葡萄园、樱桃园等等。栽植、划锄、施肥、浇水、打药,每一环节都不能缺,不仅仅是樱桃园。
此次之行,我们不仅是来赏景,也是来购买樱桃的。主人很是客气,硬是不留钱。但我们想到主人生活之不易,又岂能昧着良心去接纳这份礼物呢?何况我们又都是工薪阶层!这一品种的樱桃,在当地的批发价为每市斤10元,我们都以高于批发价付给主人。在主人的万分感动之中,我们也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固然,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与人更要和谐,为官也好,为民也罢。回望樱桃园,那里似乎氤氲着一种祥和之气,从自然中,也从我们心底……
过去散文3:田间稻草人
文/江初昕
过去在农村麻雀特别多,成群结队到处偷吃别人家的粮食。每年夏末,水稻灌浆的时节,麻雀便蜂拥而至,糟蹋还未成熟的稻子。这时,大人就会用稻草扎几个稻草人立在田间,以此来驱赶鸟雀。
也许是稻草人太假了,还是这些鸟雀儿太猖狂,黑压压的雀儿依然前来偷食。我想,如果能做个逼真点的稻草人,也许这些鸟雀就会收敛些。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很支持我动手做稻草人。
刚开始,我还真的不知从何处下手,父亲在一旁告诉我,稻草人就和人差不多,首先要搭好骨架子。我和小弟拿起柴刀砍来小竹子,用小铁丝固定好,接着在上面裹上一层稻草,并用绳索扎牢。先身子,后四肢,最后才是头部。头部用什么来做呢,这成了关键之所在。后来,找来了一只瘪了的破篮球。我们在篮球里面塞满了稻草,篮球便鼓胀了起来。稻草人完成以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穿衣戴帽了。所谓的衣服是一件破雨衣,帽子也是一顶破草帽。一番摆弄之后,还真的像一位老农的模样。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在稻草人的手上安上一根长竹竿,竹竿上绑着布条。我们把做好的稻草人安放在田埂上。
起初,那些鸟雀儿远远的看着,不敢靠近。可是时间久了,这些鸟雀也就有恃无恐了。那时,我就想,要是发明一种装置,能感知鸟雀靠近,就会发出一种刺激的声音,甚至还会挥舞着手臂,以此来驱赶那些鸟雀儿,那该有多好呀。可是,那毕竟是一种设想,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稻草人虽对驱赶鸟雀作用不是很大,但它忠于职守,日夜守护着这片稻田。有时路过,远远的看见一群鸟雀儿落在稻草人身上,这简直是莫大的侮辱。甚至还在稻草人头顶上拉屎,是可忍孰不可忍。但稻草人是无视的,这引起了我们的愤慨,拿起自制的弹弓,朝鸟雀儿打去,往往是一哄而散,逃之夭夭。对此,我们也无计可施。
其实,稻草人又何尝不是乡间的一道风景。春夏之交,稻田里绿油油的一片,稻草人就伫立于绿海当中,憨态可掬的样子显得格外的显目。独自一人走到乡村小路上的时候,看着翻滚的稻浪和默然站立的稻草人,便不会觉得寂寞,也不会孤独了。冬季下了一场雪,田野一片洁白。稻草人也不例外,浑身上下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这时的稻草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雪人,一夜之间,这个稻草人就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更显可爱了。
历经了日晒雨淋,稻草人终将抵挡不住风雨的侵蚀,变得破败不堪,歪歪斜斜,摇摇欲坠。纵然是坍塌了,尽管现在麻雀少了,但农人还是要扎上一个新的稻草人立于田间,倘若不这样做,田地间仿佛缺失了什么似的。离开乡间多年之后,每每想起稻草人,仍会牵动暖暖的乡情。
过去散文4:过去
文/融霜
过去
(这是我这个国庆节写的一个小札记,今天公开算是迟到的过去吧)
这个月亮节,我没有回家,只身留在宿舍,安安静静的的冥思生活,和存活的价值。
一
中秋是合家欢的时光,玉壶传情,天涯等待,思家是在所难免的。一直向周边留校的同学强调不回家的“作用”,但是当我拎着一袋子月饼还有水果从超市出来的时候,我还是驻足了,立刻回想起了母亲往年在家忙里忙外的收拾水果,月饼的背影场景,特别是要把一个西瓜切成齿牙状的两半,还有在一个大大的饱满的月饼上写上一个蘸了朱红的“月”字。
自小就思绪旺盛的我,一直就怀念着故乡和家的暖馨,特别身在异地的我,总以羁旅的情怀自述。那些来自于家和故乡无限的魅力,只能是回忆,还有加倍的思忖,而这一切,都是对过去意象的追加,因为它们是美丽的过去。
夜晚很是静谧,安静到了孤独。窗外的银色穿透窗幔飘洒到自己的床铺上,枕巾上,还有指尖上。不敢顺着那皑皑的光辉往外看,因为我想那个白色的东西里总会有以往的岁月,以往的人:如一度让我自豪的中秋绘画比赛的奖状,母亲每逢佳节活跃的身影,还有当时惦念的人们。
于是就拿着被子捂着自己的脑袋,封锁思维,凝滞思绪。
二
两日前傍晚,一秒钟做了决定,就急匆匆的背上了出走的行囊。理由是想出去走走,会会老朋友。勉强说服知心朋友并征得他的祝福后,爬到了车站,一个人在漫漫黑夜中跑到了另外一所城市,只想走,潜意识里只想做追逐的状态。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还是敷衍地到火车站、汽车站问过了没有去西南方向的车票,就游走在异地城市的街区。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对故乡的眷念,对溜走时间的彷徨,对故人的追思,还是
已是凌晨,初秋的风还是不加思索的往心里钻,刺疼了心房,还有脚下要走的路。
其实我知道,当就确定明白的,是在寻找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对已逝的时光的祭奠,心知肚明,那是追不回来的,还是想做一次挽留,就是像弥足的送别的情形,还是无法挽留。苦苦追觅的过往,终将无果。
三
就稳稳的,安安生生的在小世界里度过了几日的余假。清晨,总会和着微微寒气奔跑在杳无人影的操场上,嘶吼着陈堆在肚子里的闷气,还有青春不死的激情,向今天挑战,宣誓,确信这是一种斗志,还有干劲,也是打不倒的。
整天端着几本厚厚的文艺理论的书籍,看着当前学术界最新的争论,催的自己还颇有激情,也会想一下自己的观点,倾向的学派,此刻,忘记了眼前,还有惦念。我想,只有专研某一种送东西才能忘却吧,哪怕是片刻的。
无情总被有情击伤,又一波的来自关注我的莫逆好友。事情的问题就起因于关注。他在关注我当下不佳的状况。为什么关注,他以什么方式关注,因为“原先”。又牵扯到了过去这个字眼,因为过去,我们铸成了如水的情谊,因为过去,我对我眼前的生活,我的信念倍感自愧不如。
又涉及到了自己的过去。
又是过去,因为现在,所以叫做过去;因为过去,所以我们不愿面对过去。
四
重拾零碎的过往是酸楚的,他能给我的也许只有遗和失的美好,还有疼痛。后者的成分会多一些:第一,这来自于人的私欲,所以我们会疼;第二:来自于对时光的期待,对美好的憧憬的过度幻想,所以我们会痛。
我是一个追美主义者,美在我这里只会有存在。我没有逃避现实的嫌疑,在故去中寻求欢欣之美。我所留念的只是它的间隙,因为这是天的恩赐,拥有了这种恩赐,我获得有一种无形的美。这种美会氤氲全身,从头到脚。
过去和现在的联系,会让我们对遗失的美产生厌倦,我想,排斥这种厌倦的途径就是和即将过去的现在做进一步的联系。
当祭奠在思维里饱和的时候,我们就会看清身边的世界,还有在美好中存活的事物,和人。
当祭奠在思维里饱和的时候,我们也会懂得遗失的辐射力,让脚下的征途变得厚重,不能忘记,我们携带的还有厚重。
过去散文5:感受春天
文/冯春法
立春过去一个月了,天气乍暖还寒,但春天确确实实已来到我们的身边。
“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哦,姜夔的词《淡黄柳》告诉我,春在自得其碧的池塘。
一天下午,躲了几天的太阳终于露脸了,我欣欣然跨上电动车来到香山脚下的公园,停好车,径直走至池塘边,抬头一看,真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才几天没来,池边的垂柳竟一下子全变绿了,所有的枝条上,爆满了一粒粒米粒般大小的淡绿的嫩芽,在微风中婀娜地摇曳着,似乎在与春天一起舞蹈,又似乎在告诉游人:“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这时,贺知章的两句咏柳诗顿时从我脑海里冒了出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哦,春在池边的垂柳上。那么,春可在“自碧”的池水中?这样一想,我弯下腰,用双手掬起一把清澈的池水漱了一下口,感觉还挺温润的,一点也不冷。我直起身子,举目向池面远处望去,眼前好一片翠生生的嫩绿,在春风轻拂下,泛起了鱼鳞般的绿波,愈远愈细,愈远愈绿。我不禁由衷佩服古人“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把春天江水的色彩描写得如此真切,真是绝了!
初春的池塘边依然是清静、寂寥的。环顾四周,游人寥寥无几。近处池塘的斜坡上除垂柳外,还种着梅花、广玉兰及不知名的花草树木。粉红的梅花已开始凋谢,稚嫩的苞芽在瘦削的树枝上绽放着早春,枯黄的草丛已冒出点点新绿。朱自清在散文《春》里说,“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一点不错,东风就是那春姑娘的脚步声,她在人们不经意间亲吻着大地,唤醒那沉睡一冬的小草,抹绿那山那水那树,犁软那广袤肥沃的田野,给人们送来了贵如油的春雨,让麦苗绿得发亮,让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也许池塘离市镇太近,竟听不到池边树林里的鸟鸣声,于是,我沿着游步道向南走去,过坡仙亭折向西,走过九曲平板石桥,就开始拾级登山了。果然,才爬上几个石级,就听到路旁林间婉转悦耳的鸟鸣声。我心中一喜,宋人陈亮《南歌子》里面的一句词“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从我嘴里迸了出来。我缓步行走在青山秀水间,呼吸着早春山林特有的清新、温润,带有淡淡芳香的空气,倾听着鸟儿们的呢喃轻语,一种宁静恬淡的韵味在心底回旋。置身山水间,一颗沾染世间名利尘埃的心突然变得空灵纯净,啥都不想了。
在溢香堤长廊,我临风远眺,但见天蓝云淡,山明水秀,满目青翠,春光明媚。韩少功在《寻春》中说:“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这话在理。如果你长期为生计所迫,为工作所累,抑或事业受挫,生意不顺,不妨抽身去山水中走走,去观赏那“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的早春美景,保管你乐而忘归。冬去春回,季节的轮回启迪人们:时不我待,好好珍惜眼前的风景,好好珍惜自己的人生。
过去散文6:野荷塘
文/在路上
酷暑已经过去。站在秋风里逐渐凋蔽的荷旁,我对城市边缘一方野荷塘的记忆突然清晰了起来,那一份清香,那一份清凉,在记忆中强烈地浓郁。
那个时候,城市的边缘刚开发,作为一名泥瓦匠,我不能选择地来到那荒芜之处,参加一栋十层楼房的建筑。在工地旁边,有块已规划未开发的低洼地,月复月,年复年,四方的积水向它汇集,汇集污水雨水而成死水池塘。时值初春,在这“微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的死水塘,发生了一场绿色生命之间的搏杀和扩张,先是有浮萍悄悄荡漾,接着水浮莲茁壮成长,芦苇挺身而出,不知不觉间浓绿居然把墨墨池面全盘遮盖。同样不甘落寞的师兄,不知从何处弄来几截莲茎,随意插在野荷塘中。一场豪雨过后,水面上便有巴掌大荷叶荡漾。一位有经验的长者说,处女池里的莲生得最壮,莲根很会吸收泥土养份,等到夏天,会是满池荷花。果不然,有一天站在脚手架上专心砌墙的我,不经意间的一回眸让我大吃一惊:好一片清凉荷花世界!真是煞煞怪事,有君子之称的莲荷,与生命力极强的浮萍、水浮莲、芦苇争夺生存空间竟节节胜利,水浮莲绝迹了,芦苇被挤到塘边角,只有浮萍还可怜兮兮苟延残喘。面对如此格局,我在想,现实生活中君子与小人的斗争皆是如此结局,世界一定阳光灿烂!
仲夏,肥厚硕大的荷叶,不单密匝匝把池塘铺满,带刺的茎也雄赳赳争先恐后往上窜。近百亩池塘,就如万千婀娜多姿的少女,撑着绿伞儿在微风里翩翩起舞。点缀碧绿的是朵朵雪白莲花,含苞的娇贵矜持,怒放的笑靥迎风。荒野池塘再不荒野,有热闹,有生机。工友们从池塘边经过,总要将够得着的莲荷采摘下来,供养在简陋工棚里的玻璃瓶中,聊添一段清香,留下一点亮色。那些困住公寓的城里孩子,也野了,时常战战兢兢趟水涉泥,寻莲蓬,采莲花,摘下莲叶当伞盖在头顶,绕池追逐嬉戏。莲很随和,它普施惠人,赠予无类,将它的美与爱美者分享,以它的清凉与劳碌者消暑。每天有很多的人采花摘叶,野荷塘里的叶与花,却日益花茂盛叶茂密。
诗经说,灼灼芙蕖,那是形容荷的美艳;屈原说,集芙蓉以为裳,那是诗人浪漫的想象;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是对荷花脱俗绝尘的高度赞美。还有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千古绝唱。古人对莲的赞美,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莲象征着美,象征着清高,成了君子的代名词。正因为如此,在我的想象中,莲只宜供养在青瓷大缸里,与琴棋书画相伴,里里外外透泛着书斋气和文人气。这个时候的我,经常被野荷塘里的景致诱惑,神态痴迷,以至于站在如火的烈日下,握砖的手时不时被砌刀敲破、被粗糙的砖棱划破。经历着火与血的考验,我总能感觉到从荷塘中逸出的慰藉。于是,每天坐对野荷塘,观荷赏荷,与荷对语,默记古人咏荷佳句,便成了劳作之余最好的休息。特别是有月之夜,一个人沿着塘塍漫步,偶尔摘下一叶荷叶垫着坐下,沐浴着柔柔月光,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意蕴便笼罩了我,使我时不时想起先生在回忆白马湖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喜欢这里没有层叠的历史所造成的单纯。这话让我沉思。倒不仅仅是单纯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是层叠的历史和心头层叠的灰尘污垢,越来越沉重,让我们无法清扫干净。白马湖边荷塘的单纯,便在先生的生命中,而眼前的野荷塘只能在我的回忆里,盈注一份温馨的单纯。
盛夏过去了,闷秋过去了,北方有了降雪的消息。大青缸里的莲荷,也已随节候荣枯去,“荷尽已无擎天盖”。但野荷塘依旧生机蓬勃,一片青田田。迟绽的莲荷,似已听到秋冬交替的脚步,也不再含羞答答,它们齐齐风姿尽展,迎着飒飒秋风起舞,从高处俯望,宛如一群白鹭嬉戏于秋池。更让我赞叹的是,这一泓死水塘,自从有了荷叶田田,水变清了,轻风拂过,淡淡清香沁人肺腑。古人赞美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殊不知,莲荷高洁的品性创造了清涟,荡涤了污秽,奉献清白是它毕生的追求!
一切真君子都应该是很随和的,不会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感叹,也不需要伪饰和装扮道貌岸然。因为它的操持和自我净化的能力来自骨子里,所以它亭亭玉立于工棚和楼群之间而神态自若,态度谦恭。我想,这君子之花,更适合无拘无束生长于大自然之中吧,过多的呵护甚至小心翼翼的诸多禁忌,那是某些人以自己的作派强加在莲的头上,莲荷会很不快乐。这在野池塘里快乐活泼而又旺盛地生长着的莲荷便是明证。
倚栏望绿,凭楼赏荷,得以结交没有架子的君子朋友。机缘来得凑巧,虽然这份缘不过如闹市中擦身而过的佳人,转瞬即逝,但我仍要感谢野荷塘,在我寂寥孤独的日子,给我的许多沉思和快乐。野荷塘在记忆中贮藏了很久,我不知道它是否依然存在。但在深秋里走过记忆中的那片白莲花,我知道最接近天意。
过去散文7:“糗”事
文/翟弈辰
愚人节已过去好几天了,可那天发生的“糗”事仍然历历在目,让人想起来就觉得好笑好玩。
早上,我刚来到教室,睡眼还没完全睁开,同桌就笑着跟我说:“你怎么现在才来?李老师到处找你,她要跟你谈谈我们班的春游一事该如何安排?”
一听这话,我一下子就来劲了。人间最美是春天,油菜花开、大地春回,正是我们这帮孩子走向大自然、踏青赏春的时候,看来学校和老师们还真是了解我们这些孩子的心呀。作为班干部,老师首先想到了我,这不正说明我能力超群,有过人之处吗?
我三步并作两步,快速来到李老师的办公室。李老师正在批改作业,看我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忙放下手中的笔,问我:“怎么啦?有什么事吗?别急,慢慢说!”
我一听愣住了,不是说老师找我吗?怎么老师自己都不知道?再看看办公室外窗户旁的那些小脑袋,听着不绝于耳的“嘻嘻”笑声,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自己被小伙伴们捉弄了……
这一天,我一直想着这件被捉弄的“糗”事。哎,都是愚人节惹的祸!我想:在我们诚信的校园里,愚人节这样的洋节,不过也罢!
过去散文8:老窑洞
文/邢德朝
家乡的村子有许多老窑洞,过去住有人家,现在条件好了,都搬进了小平房。窑洞老了,不再住人了。
据说保留至今的老窑洞有几百年的历史,窑洞经过漫长的岁月,大多已经破烂不堪,但有些依旧保留原貌,大窑里有小窑,小窑中有更小的窑,它们曾经是庄户人家存放物品和居住的场所。也有人说村子里的老窑洞修筑于北宋初年,曾是穆桂英及父亲穆羽等名将储存粮食和兵器的地方,当战事渐渐远去,人们争先加以改造,用土坯和草泥交织垒堵,安上形式各异的木门,便可居家安舍了。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住了下来,老窑洞的人家日渐增多,一片片、一道道山梁上的老窑洞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村庄,村村之间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穆桂英在穆柯寨古城扎营屯兵、苦练杀敌本领的那些事儿。
从我记事起,我就和小伙伴一起爬老墙、钻地道、捉迷藏,最感兴趣的是那东躲西藏的游戏,到西家、看东家,每到一处老窑,发现形状各有不同,有的口小室大、有的口大室小,里面可养牛羊,可存放各式农具和粮食。有的老窑深达二三十米,盘有三四个土炕,多则可供十多人,少则可供五六人居住,一家人热热火火地过着小日子,老窑洞也算村子里每户人家的一笔大家产。
村子里的老人曾经给我讲过,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大户人家,占有几面老窑洞,窑洞的里面设立小茶座,逢年过节常邀一些文人墨客,南北客商谈天说地,也有客商来村子采购粮油常用驴运了出山,这让临近村庄百姓风光了好几年。突然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来了许多骑大马的人,个个穿着一身毛皮袄,腰里别着盒子枪,袭击了村子的品茗谈笑的那户人家,鸡飞狗跳,哭叫一片。他们打死了不少人。后来听人讲,说那是一帮革命党在老窑洞里开会,谋划着大的事情,由于消息泄露了出去,遭受一伙匪徒偷袭。
老窑洞在岁月中渐渐远去,它像一辆老式的马车,走过了多少风雨,经受了多少磨难。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它依然是一部史书,记录着沧桑和岁月。
过去散文9:我们共有过去,却各有未来
文/墨缘忆浅
很多人都说,最怕的就是,忽然就听懂了一首歌。不是听懂了歌里的世界,而是突然就看懂了自己的曾经。
刘若英用了19年的时间,把《后来》拍成电影,可是,你怎么看着看着就哭了?
奶茶某次在演唱会上唱起《后来》,泪流满面,她想起了谁?
朴树在节目上唱起《送别》,几度哽咽,他又想起了谁?
现在的你又想起了哪座城市和生活在那里的人?
你曾经是否有过这样的一场爱情。车站与机场,时间和距离。你们一起走过很长的一段路,挨过了很多辛苦,但最后还是没能迈过那个坎。没有出轨,没有背叛,没有狗血,但就是没办法继续在一起了,因为你发现相距几千公里,连吵架都是没有温度的歇斯底里,虽然真的真的很爱你。只是爱到最后,再也爱不动了。
我们都曾经历过相识、相知,之后相爱、相守,也曾有误解、争吵,恨不得下一刻就出现在对方门前。一张张车票,一条条聊天记录,一段段回忆。这样的爱情故事不曲折,不离奇,充满着世俗烟火气息,不是电影桥段,但却真实而残酷。
后来,终于有一天,平静地说了分手。从此地球上多了一个再也不敢去的城市。但分手的原因,却说不出口,只能淡淡说一句:我真的累了。
抱不到的你和看不到未来,最终都被时间打败,你终于不再是我人生里的讳莫如深,那段过往也变成了酒后提起微微一笑的故事。
也许先放开手的那个人若干年后会明白,
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最难得的是重逢,如果我们能久别重逢,我希望你别来无恙。
过去散文10:时间扶你过去
文/许丽虹
爹是个传统的人。上了七十岁,就四处转悠替自己找百年之后的风水宝地。一转二转,还真找到了。他描述:朝阳,日头蛮好,正好是个山坳,团团围过来像把大靠椅。交关安稳。
于是,哥哥们出钱在那里做了风水。
我回去时,爹就带我去看。水泥浇的墓穴,细腻光滑质量很好。前面有一大块空地,像个小小院子。边缘还浇灌了两条长凳。爹最得意的就是这两条长凳。他说,以后你们带了孩子们来上坟,走累了正好休息……他这条坐坐,又那条坐坐,满意!
我也一条条坐过来,想着以后来上坟,坐在这里看四处景色,真不错。奇怪,那时一丝一毫都没想过上坟———那时身边的爹已不在了。
后来村里做公墓了,爹的风水宝地要被迫放弃。一开始爹很抗拒。后来,他摔倒骨折不能行走期间,姐夫推了轮椅带他去看公墓。这一看,他就同意了。公墓真不错。
爹离开我们去公墓时,公墓里还很冷清。接下来好几年,那里的每一片树叶都是刺痛我的利剑。每次回去,就想去那里坐坐,陪爹坐坐。
现在,娘、姐夫也在那里与爹团圆了。
也不过十来年时间,这次清明去,公墓已经满满当当了。村里已在建二期。
惊觉,人生的新陈代谢也真够快啊……生离死别,每一道迈不过去的坎,时间扶你过去。每一个离去的亲人,他们的因子留在我们身上,永远和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