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年级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四年级的散文(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四年级的散文1:友谊vs养成花

文/陈佳怡

四年级的时候,我是班级的纪律委员,如果谁不听我的话我就记名字。哎,我真的是不想管,因为我们班的同学,老师在还好,老师一走,那可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都是大王了。还有一点我比较担心的,就是记了同学们的名字,老师就会教育他们,让他们写悔过书,这样,很多人都不开心。

可是我的恻隐之心并没有让他们收敛。老师一走,有的人便不安分起来,开始还是轻声讲,后来是公然地离开位子、讲话,更有甚者竟然在教室唱歌、跳舞。我提醒一下,安静一点。但是,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没多久同学们又开始他们的“演出”。我又一个个分别提醒,可他们还是这样,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我只好拿出本子,握起笔,一个一个地把名字记在本子上。这下终于安静了!

真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不怕死的人。我的好朋友天天在和她后面的同学讲话,我走过去,敲她桌子,她马上停止。我屁股一转,她又开始讲话了。我真是进退两难啊,要是记了她的名字,她有可能再也不和我玩了,要是不记,同学们的眼睛都盯着我,我以后怎么管其他人?终究我还是记了她的名字。

班主任老师来了,让养成花管理员把我记到名字的人以前获得的养成花取消一棵,天天看到她也在其中,便气冲冲地跑到我的面前:“以后我们不要做朋友了。”我望着她刚刚站过的地方发呆,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让我最难过的是,她竟然会为了一朵小小的养成花,这样和我说话。回到家,躺在床上,脑海里反复想着今天在学校里的事,想到最后,我终于想通了,天天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当然会对自己的养成花很在乎,今天只是她生气了。我要原谅她,想到这,我终于笑了。

第二天,我刚到位子上,天天就跑到我身边,吞吞吐吐地对我说:“昨天……昨天……是我的错,你能不能……能不能原谅我?”我对她一笑,“当然可以!”

耶!友谊战胜了养成花!

关于四年级的散文2:久违的微笑

文/刘琦

上四年级时,班里转来一位叫小周的同学。开学那天,小周在讲台上作自我介绍,她活泼可爱的模样和笑起来时嘴角上甜甜的酒窝立刻博得了大家的好感。她刚一坐下,就有一大群同学围过来。“小周,你的裙子好漂亮,在哪里买的呀?”“小周,我昨天买了一个蜻蜓发卡,送给你!”“小周……”同学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不停。老师也并不计较,只是站在讲台上含笑看着,教室里一片热闹景象。

可是有一天,小周不笑了……

那是一个雨天,小周从教室外哭着跑了进来,有些人过去安慰,并询问原因,可小周什么也不说,只是埋头痛哭,泪水像滔滔江水般奔流不止。从那以后,小周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有人打招呼她冷漠地走开,上体育课不跟任何人玩,脸上再也没有出现过甜甜的微笑……

为了让小周开心,我们就在她生日那天准备了一个大蛋糕放在教室里,要给她一个惊喜……

到了小周生日的那一天,我们事先都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心里就像有一只小鹿在乱撞,等待小周的到来。“小周来了!”望风的同学喊道。我们都屏住了呼吸,在小周踏进教室的一刻,“嘭嘭嘭”彩花爆开了,大家齐声喊道:“小周,祝你生日快乐!”就在那时,我看到了小周眼中的诧异和感动。这时,小周的爸爸和妈妈闯了进来,他们紧紧抱住小周说:“小周,对不起,我们离婚你很伤心,可你要知道,我们也是不得已……”

小周突然打断了他们的话,走上讲台说:“谢谢大家,今天我很感动。”她又转向爸爸妈妈继续说:“爸爸、妈妈,我不会约束你们了,你们去寻找自己的爱吧!”

说完,小周抿起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关于四年级的散文3:门球照亮人生路

文/张俊豪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被选入学校门球队,从此我和门球成了朋友。它教会我太多太多。

门球是一项集智慧与运动于一体的项目。首先,它告诉我团结一心才能取得胜利。在比赛中,个人的每一杆球都会影响整体,所以打每一杆球我们都要专心致志,不能有丝毫松懈,甚至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自己还得和对手“同归于尽”。可以说,门球比赛的每一次胜利都是队员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的。

其次,门球教会了我胜不骄、败不馁,永不认输。一场门球只有短短30分钟,可是不到最后一杆球,谁也不能说取得了胜利,前一刻还是阳光灿烂,形势一片大好,下一刹那,一杆失误就会导致全军覆没,所以门球教会我们比赛中不骄傲,不放弃,不言败。

最后,门球教会了我遇事冷静沉着。在比赛中,每一杆球都关系着全队的胜负,所以在平时训练时,我们每一杆都要打稳,打慢,打球时心不能慌,手不能抖。

总之,门球运动给了我很多启示,由此带来的好处也让我终身受益。在以后的比赛和生活中,我要以此为鉴,打好每一场球,走好人生每一步路。

关于四年级的散文4:有趣的实验

文/周晓华

记得四年级上学期,有一次上科学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纸”可以用来当作“锅”烧水。同学们听到后顿时疑惑起来,觉得老师是在逗我们开心。我听了,觉得老师的话很荒唐:“纸”怎么可能用来当“锅”呢?可老师一本正经的模样,不像是在骗我们。于是放学回家我便做了这个小实验,想证实老师说的这句话是真是假。

放学回到家后,我先到煤房找来一根铁丝,再用钳子把铁丝夹成一个“小架子”,然后找来一张白纸,折成一个“小水盆”,装满水后,放到架子上去,接着找来一支蜡烛,放到架子下面,最后点燃蜡烛。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水盆”里的水:两分钟过去了,水安然无恙,又过了两分钟,水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接着又过了两分钟,“水盆”底下已经被熏黑了,水也微微发热了;再过了两分钟,奇迹发生了——水沸腾了!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仔细认真地反复检查了几遍,纸真的没破!这次实验成功了!

这次实验的成功使我的好奇心更强烈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纸为什么没破?我赶紧到学校图书馆查资料,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来纸燃烧需要的温度是180度,而水沸腾只需要100度,纸的热量全被水吸收了,所以纸当然没破。

通过这次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些看似很复杂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只要你怀有一颗好奇心,努力探索,勇于亲自实践,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关于四年级的散文5:四年级的第一次课

文/老遗

到了四年级,班上的人越来越少了,这并不是孩子们不愿意读书,而是在那特别讲究身份和由大队推荐人员上大学的年代,你再有知识,也抵不上身份好和大队的认可。是以家长们送孩子到学校读书,原本的目的就不是要学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们能够认识个倒正就可以了。加上,每学期开学,要交两块多钱的书学费,虽然数目不大,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几姐妹读书的书学费,是要着卖家里唯一的最值钱的牲口——小猪的。

我是幸运儿,一是母亲很重视我们的学习,二是母亲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很注重节俭,早早地就为我们一分一厘的攒着书学费。即使到开学的时候还没有攒足,倒也差不了多少,母亲便可先一股脑儿地把手中有的积畜交给学校,所差的部分就给学校说赊着,并在开学后的一两个星期内想办法找来补交。学校也很理解母亲的,也会让我们先去读书的。因此,我便顺利地从三年级上到了四年级。

学校是大队里最好的房子,长三间的民居结构,外面是礅子石砌的硬墙。在中间大门的顶上用裙板雕着“李打小学”四个大字,字体为行书,填着朱红的颜色。屋顶呈三角形屋面,盖着青色的瓦。房屋里面,三间房子又分别用细小的石头和石灰混合泥土砌成两米多高的隔墙隔成前后两室,只是中间一间的隔墙稍微靠后把后面隔成一个小办公室,前面比较宽的部分基本就相当于民居的堂屋;左右两间的隔墙将房屋平均地隔成了四个教室。屋内没有楼板,抬头便可直接看到瓦缝里透出的光亮,下雨天还能经常感受到从瓦缝里漂下的细雨。地面为土地下,往往在一群群生龙活虎小孩的蹦跳下扬起层层灰尘。

四年级的教室在学校左边一间房屋的后面。里面的桌子虽然简陋,可摆放还算整齐。透过后墙上唯一一道木榥的窗,我看到了窗子下一片茂盛的令人发怵的喝妈。

我们一起上四年级的学生只有七名了。不知是大队安排到学校上课的有文化的社员伍洪明、甘贤昌、蔡昌荣等承担不了高年级的教学工作,还是大队在社员里找不到更多的有文化的社员,亦或是大队想要在孩子们的教育上有所突破,到了四年级,便换成了高大上的陌生老师蔡其民。

据父亲介绍,蔡其民曾担任过普定县一中的校长,是我们大队的人,刚刚退休下来。父亲还说,大大的一个普定县一中他都管得下来,小小的四年级他会教不好吗?能得到蔡其民当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要我一定要好好地学习。

四年级的第一次课就是蔡其民老师给我们上的。那天我们去得很早,几名同学抬的抬水,扫的扫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蔡其民老师佝偻着腰走进教室,走到黑板面前,从中山装的衣服荷包里掏出老花镜盒,再打开眼镜盒取出眼镜戴上,把眼镜盒放在离我的课桌仅在尺许的破败的讲桌上。然后拿起粉笔,调转身在干净的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书”、“猪”两个大字。

一上四年级,便有幸得到普定县一中的老校长上课,我当然是听得最认真的。我的精力一点都没有分散,甚至是把小手都交叉着背到了后面。

蔡其民老师调转背来,眼球往上一抬,透过老眉心和眼镜架之间的空隙晃了我们一眼,瘪着嘴:“‘书’就是‘读书’,‘猪’就是‘喂猪’”。接下来便是反复地念叨:“读不了的书,喂不了猪。”

当然,对于一个只读过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那时的“读书”大抵就是多认识几个字,认得个倒正,最好的效果是今后能象大队里有文化的社员一样能记公分、写点信什么的。“喂猪”对我来说就更不陌生了。我家天天都要喂猪的,喂的猪长大后就直接吆去公社上掉。每天放学后,我都要背着箩箩到地里去讨野猪草,回来后母亲或哥哥就会扫开一块地,在下面放一块木板垫着,然后用砍猪草的刀子把它砍细,再把砍细的猪草放到大猪食锅里去煮熟,然后再在上面加入全是包谷皮皮的所谓精粮煮一会。喂猪的时候就把煮好的凉到适合温度的猪食端来倒在猪槽里喂。我们喂猪,还会兼顾积肥的活计,会把吃食后的猪赶到集体的院坝里,让它在里面游,让它在里面拉猪粪,然后用带提手的竹撮箕把粪扒去倒了厕所里。

到底这读书和喂猪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这高大上的老师要花这么多时间来反复讲这两句话呢?总之,当时我真的是一头雾水的,是什么东西也没有弄明白的,只是生吞活剥地记下这句“读不了的书、喂不了的猪。”

我也不知道其他同学到底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是不是能听出其中的意思。反正这次课结束后,父亲给我在新堡大队联系了读书的地方,说那里学生多,老师水平高,能在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于是,我便没有再听到蔡其民老师讲课了。

多年后,我才大概弄懂了蔡其民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念叨的“读不了的书、喂不完的猪”的意思,那就是读书是日积月累的事,只有天天读书才会不断地增长知识,就象喂猪一样,人天天都在喂猪,猪天天都在长肉,但永远都不会有尽头的;读书就要象喂猪一样,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有好的结果。我想,这意思对于一个只读过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是有些深奥了点、含蓄了点呢?是不是来直接些便容易让学生学习和接受了呢?

余国富

2020年12月12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