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的散文

请欣赏目光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目光的散文1:收住目光

文/汪亭

今天是全国助残日。去年的助残日,我去一个残疾人活动中心当义工。

我教一个中年男人使用电脑,他身高大概只有1米多点,双脚残疾。他的脑子很灵活,我教一遍他就会了。我说:“你很聪明啊!”他向我憨笑,激动地问我:“真的吗?”我拍拍他的肩膀,朝他微笑着点点头。

过了会儿,他低声说:“每次走在大街上,都会有许多目光盯着我,让我十分的难堪和自卑。我多么想大声地告诉他们‘请不要看着我’,却始终没有勇气说出来。”

望着他暗淡无助的眼睛,我的心头萦绕了丝丝的怜悯。

他一边操作电脑一边讲着自己的遭遇。过年回家,他拖着宽大的行李箱,用脚后跟慢慢地穿行在火车站的候车厅里。那样子如同大企鹅一般,东倒西歪,两边摇摆,十分的滑稽。他左右张望,旁边坐满了形色各异的人,大家都死死地盯着他看。一双双眼睛,好像在动物园里观看耍猴,有些人甚至还悄悄地议论着。他羞涩地把头深深埋入胸间……

说到最后,他几乎用乞求的口气喃喃自语:“大家能不能不要再看着我啊!”

我沉默了,无言以对,轻轻地握住他的手。突然间,我想起一个朋友说过的一件事。

那天下雨,朋友骑自行车回家。一只手撑着雨伞,另一手扶着车把。风太大,她没有扶稳把手,“咣当”一声,整个人跌倒在地,自行车摔在路旁。双手沾满雨水,衣服也被弄脏浸湿,样子非常狼狈。这时,路上步行的,开车的,骑车的,闻声后全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她。她原本白皙的脸,被一大片灼热的目光烧得通红。众目睽睽之中,她迅速站起身,跨上车子,像做错了事一样,低头飞快地消失于人流里。

其实,想一想,在生活中,残疾男人与我朋友所遇到的事情,几乎天天都在上演。对于这些,我们总习惯性地睁大眼睛,去看个明白。用一双好奇的目光,经意或不经意地打量着身边那些与众不同、稀奇丢丑的人与事。

可谁想过,有时候,目光就是一把锋利的小刀,会把身有残缺的人割划得遍体鳞伤。有时候,目光还是一面鲜亮的放大镜,能将处境尴尬的人照射得无处可逃。

适时,收住目光,也是对他人的一份尊重与关爱。

目光的散文2:春天的目光

文/刘向忠

1

姗姗来迟的春天让人觉得冬天真是太深了,深的好像是一个长长的梦境,怎么也走不出来。节气上的春天对北方来说是一个悬念,是一个期盼,是一个等待。很深很深的冬天,冷风呼啸的冬天,也是抵挡不住春天悄悄的脚步的。我们感受到的是严寒一天比一天消减,北风一天比一天柔软,阳光一天比一天温暖。春天的序曲正在进行。最早让我们的目光为之一亮的是山坡上的油松,针叶由墨绿而青绿而淡绿而嫩绿。终于有一天,雪消冰融。流水潺潺。地气上升。在时光的流逝中,大地上的冬小麦苗开始泛青,丝丝缕缕的绿意格外醒目,让人心动。树木早就孕育着自己的秘密,过不了多久,枝条开始变得柔嫩,花苞、叶苞显而易见。无处不在的小草也在不知不觉间为初春描眉。这时节,不时有冷空气来袭,而大自然中春的气息一天比一天清晰,一天比一天浓烈,一天比一天让人喜悦。我们心中的春天啊!

2

一场雨水的来临,加快了春天的脚步。

雨从清早就开始下了。因为西海固缺少雨水的缘故,每每下雨,我的心里总忍不住激动和由衷的欢喜。怎么不是呢,不见雨水的日子,不要说庄家有多么急需,人心都是焦渴的,受煎熬的,会烦躁、着急、不安。春雨尤其珍贵。在西海固,一场雨水就是甘霖,一场雨水就是喜讯,一场雨水就是无限的希望。土地需要滋润,自然中的万物需要滋润,人心更需要滋润。

伴随着这场喜雨的降临,我要去一个地方。车在公路上行驶,雨水在天地之间唯美的抒情。我的目光一直看着车窗外,看着这让人兴奋和感动的雨水。西海固的土地,你就酣畅淋漓地吮吸吧,西海固大地上的万物,你就心甘情愿的接受春雨的滋润吧!

在这场春雨的洗礼中,我沉重的心情有所减轻,尽管不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身心与西海固大地上的万物一样经历了雨水的抚摸、清洗和滋润。这时,司机也开起了玩笑,说你们在雨中每人吟诗一首,抒发感情吧,因为车上坐的还有一位诗人和小说家。

这场雨下到了中午,不由得让人感叹:“好雨知时节”。

初春雨后,又是一番景致。

天还没有晴,山上的雾如纱如幔,连到了天际。自然界中一下子清新、湿润、开阔了许多。大面积的土地饱满、丰盈。树木欢笑。枯草舞蹈。风儿弹琴。鸟儿歌唱。

因为一场好雨,我听到了春天款款的脚步,我嗅到了春天清新的气息,我看到了春天娇美的面容。

3

这是一个暖意融融的下午,我在久违了的北象山上漫步。油松绿色的针叶在阳光下特别显眼、明亮。桃树枝条上布满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杨树、柳树的枝条泛青,真的是“柳梢青”啊!古人早就写尽了春天的秘密和魅力。小草则在枯草的庇佑中向春风招手致意。看不见小鸟,只有鸟鸣声回响于山野。这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时刻。

有诗人朋友突然打来电话,问我隆德的桃花开了没有,其时他在银川通往固原的班车上。在车辆疾驰的高速公路上,诗人远远地望着旱塬上一闪而过的星星点点的桃花,心中有所触动,我知道,他记挂的不仅仅是六盘山下北象山上的桃花,而是西海固大地上更多生命的音讯和律动。我想,是不是因为《桃花宴》,诗人才对隆德的桃花情有独钟?也是因为《桃花烂漫北象山》,有位老师竟然记住了隆德的桃花,说一定要来隆德欣赏桃花,并郑重其事地问我隆德的桃花什么时候开放?

4

又是一场雨水。

久居室内的我要去一个镇上。

我喜欢在雨天外出、行走。

坐车刚出县城,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透过车窗,在从天而降的雨水中,不远处北象山上成片的桃花已经开放了,我情不自禁在心里发出了惊呼。因为雨雾弥漫,看上去隐隐约约的,但是,这更增加了观赏的美感,所谓雾里看花。令人向往。

绵延几十公里的大山上,桃花开成了无所替代的风景。从六盘山近旁开始,桃花开的漫山遍野。如雾似雪,如云若霞。常常吸引人们的目光。春天的隆德,隆德的桃花,的的确确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桃花不会等你,等你的只有我”。妻子说这是我写的最好的句子,常常开我的玩笑,说我在等谁啊?

去镇上办事,就会看到大面积的土地,有土地就有庄稼,这都是我乐意看到的,即使不能身临其境。此时,田地里的小麦苗已经长高了,在雨水中,嫩绿嫩绿的,格外茁壮和精神,我似乎听到了它们的欢声笑语和美丽的歌唱。树梢更加青绿、生机。我枯涩的目光不由得湿润,发光发亮。

湿润。清新。风和。日丽。鸟鸣。花开。草绿。叶绽……

六盘山下的春天,你让我等的太久太久。

5

桃花盛开。清风拂面。柳梢青青。柳枝依依。

一天旁晚,和妻子在渝河大道上散步,我给那位诗人朋友和那位老师分别发去了短信:北象山上桃花正烂漫!回信自然是无比的惊喜和神往。

在春天,我不能走的更远,但是,春天的目光很远,很远……春天的希望很远,很远……

春风春雨,总会把冬天的寒冷和阴霾赶得销声匿迹。

生活中的黑暗和阴谋,就让永久的时光去照亮,去揭穿。

目光的散文3:目光串起的故事

文/刘蓁

我是一个很在意的人。

我在意四季轮回中景物的更迭,在意身边的人去了又来,在意深夜天际瞬逝的流星,在意林中草丛一两声虫鸟的轻鸣,在意街边脏毛流浪狗慵懒的哈欠,在意墙隅痴傻流浪汉茫然的眼神,甚至,对于滚落路边的石块,我也会在意它卧立的姿态。

为此,我的心常常是满的,沉重却也真实。

更让我怦然的,是一些目光。它们连着一些小事,仿佛记忆的线索,镌刻于心版,不曾磨灭。

十一年前,我的孩子刚蹒跚学步。她抬起小脚颤颤地迈向车水马龙的门前大马路时,我正和邻居聊得起劲。一位老奶奶疾声唤我,我闻声疾寻的目光正好和孩子回首仰望的眼神相遇——那样的清澈,那样的无条件信赖,似想求助,又似有微微的顽皮,瞬间,我只觉自己融化在孩子的目光里。我跑上前去,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贴住她的小脸。

前年底母亲病重,自知时日不多。母亲本就垂垂老矣,加之病痛经年侵袭,此时双目无神,四肢乏力。那天,我照例蹲在母亲坐着的躺椅边帮她穿鞋,忽见神志已不太清醒的母亲从衣袋里摸出10元纸币,有气无力地递给我:给你去缴保险。我手一震,抬眼去看母亲的脸,她的眼睛是眯着的,并没有看我,可我分明感觉到有目光在抚摸着我,我潸然泪下。

二十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在县城。我下班时班车停开,正颓丧时,忽见路边停着一辆农用小四轮,一问,是去酒厂装料的,途经我家。回家心切的我顿时眼前一亮,也不管车上全是几个大男人,鼓起勇气问那个长得像山东大汉的司机:可否捎带我?他勉强答应,告诉我只能坐后面敞着的车厢。装着酒料的小四轮在深秋的山路上狂奔,涉世未深的我一个人坐在后车厢,看着两边疾速后退的黑黢黢的山峦,又冷又怕。这时,车突然停了,那个司机跳下车,脱下身上的外套,“嗖”地一下扔向我:我穿这衣服太热。你在后面怕冷吧?没等我回话,他迅即跳进驾驶室,车又往前开了。我本来心里比身体抖得还厉害,瞬间一切平静下来。黑暗中,我看不见他的眼睛,却感受到父兄一般的目光。

也是刚工作的那年,我去图书馆还书,一位男同事自告奋勇:一起去!回的路上,我在一家旧书店买了一本书。那位同事说借他看几天。待他还回来时,旧封面已用新的牛皮纸包得焕然一新。那折角包得像刀切一样整齐,可见很用了一番心。还书时,他头低低的,脸有些红。可我分明感觉到了目光中藏着的少年情怀。

去年秋天,我带着孩子随船山文化研究会团队去天地人和山庄,看望那里的孤寡老人们。大家先坐在坪里,陪老人们一起观看艺术家的精彩义演。秋天正午的太阳有些火辣,孩子说头晕,我陪着她到大棚里找地方坐。恰巧靠门边长条凳上坐着一位体格丰硕的黑衣婆婆,长条凳空着一头,我们就挨着坐下来。那黑衣婆婆转过脸,见我立着,就问孩子,这是不是妈妈。孩子有些茫然地点点头。婆婆遂拿起面前桌上供大家任意取用的柑橘,剥开,递到孩子手里,让她献给妈妈。我听见“献”字,心里一热。这时,孩子的柑橘已递到我嘴边。我正要取,婆婆却接了过去,说这是供过菩萨的果,然后示范孩子“献”的方法,用双手,且要低头举起奉上,动作要缓而庄重。孩子照做,脸上一扫散漫,神情庄严肃穆。我接受孩子敬献的同时,心里百感交集,大庭广众之中,竟忍不住滚落热泪。

这些目光串起的故事数不胜数,它们温柔地环绕着我,让我的心柔软、丰富,让我也用思无邪的目光回应世界。

目光的散文4:爸爸妈妈的目光

文/高怡菲

那时的我才刚刚步入中学,懵懵懂懂就像刚钻出泥土的小苗,正忙着打量新的生活,忙着追忆逝去的童年。那时我的心,不知道该如何慢慢沉静下来,该如何敞开心扉接受这一切。我迷茫了,就像是走进了一片雾中,没有星星为我指明方向……

“别太辛苦,开心就好”。爸爸妈妈说。这并不只是为了让我轻松,而是他们发自心底的实话。因为他们说话时的目光,是那样的忧虑,那样的担心,担心我找不回以前的快乐。我的心像是被那目光猛然刺了一下,就好像乌云散开了,让我看见了灿烂的阳光。我在渐渐长大,爸妈在渐渐老去,我要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让他们担心。“爸爸妈妈,我不是不开心,而是从今天起,我肩膀上多了一份坚定的责任。”有了这份责任,我再也不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回想起来,爸爸妈妈的目光,有画笔画不出的灿烂,就像海上的明星,永远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目光的散文5:请给我赞许的目光

文/丁昌莲

“酒香不怕巷子深”时代不同了,不打广告谁知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今天,我也来夸夸我自己吧!

我是一个喜欢动脑的小女孩。前不久,妈妈从商场给我买回来一张散课桌,当时我向妈妈提出让我来组装课桌,妈妈答应了我的请求,我拿过图纸一看,图纸显得有些复杂,经过我反复地仔细分析后,终于一步一步地把课桌组装好了。

因为我喜欢动脑,所以我特别喜欢做奥数题。做题时自己从来不会搬照书上的解题方法,我会去思考一些更为简便的解题思路。

我5岁时和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泥土时,无意间发现自己挖出来的泥里夹有许多小贝壳,我想:“不是只有大海里才有贝壳吗?难道这里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回到家里,我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情不自禁地笑了笑,对我说:“宝贝,这些是田地里常见的田螺,不是什么小贝壳。”妈妈一边说着一边夸我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呢。

目光的散文6:菜农的目光

文/虹影

国庆节的上午,我带着妻儿一起去买菜。菜市场冷冷清清,买菜的人并不多,很多家庭旅游去了,到广场赏花去了,参加腰鼓队去了,看国庆庆典去了……

我们一家三口买菜回家,途中看见一个40多岁的男人带着一个男孩在天桥下卖西瓜。男孩十三四岁,与我女儿年龄相仿,他们看起来应该是父子俩。“丫”字形的天桥交叉处正好有一片阳光,他们把驴车停在阳光下。女儿好奇地问:“这俩人为什么不把车停在桥下阴凉的地方呢?”我知道这对父子是从郊区赶过来的,一定是凌晨三四点就出发了,早晨受了寒,现在还没缓过劲来。我对女儿说道:“因为他们很冷,渴望阳光。”这辆驴车差不多可以装30箱西瓜,驴车上仅仅缺了一个小角,估计只卖出了三五箱。从这对父子的表情中可以读出他们内心的失望与落魄,他们原以为假期买西瓜的人会很多,没有想到乡下人往城里跑的时间,城里人早已跑到乡下度假去了,让他们扑了个空。套用《卖炭翁》中的诗句描述他们的心境:“牛困人饥日已高”,“心忧炭贱愿天寒”。

一路上已经看不到几个行人,父子俩热切地东张西望。我们还没有走到天桥下,他们就远远地、期盼地盯着我们。当我们经过这对父子身边的时候,小男孩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好甜的西瓜,十块钱一箱。”我看了小男孩一眼,停下了脚步,走过去看看驴车上的西瓜。小西瓜的确新鲜。我想买两箱西瓜,妻子反对道:“今天买的水果已经够多了,真的不需要了。”我执意要买,妻子无奈地同意了。她看看这箱,敲敲那箱,装出很内行的样子。我对妻子说:“别挑了,随便拿两箱走吧。”

妻子有些不高兴,觉得我买东西太随意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西瓜都是菜农昨晚一次性摘下来的。所有的西瓜都很新鲜。妻子是城里长大的,根本不懂这些,还在我的面前装内行。她哪里想到他老公在30年前就是驴车上的那个小男孩啊!

一车西瓜30箱,全部卖完也就300元钱,不用说西瓜需要犁地、播种、掐藤、施肥、浇水、除虫、采摘、包装……不用说种子、农药、化肥的成本,不用说被城管抓到有罚款的风险,就凭凌晨三点起床,父子俩摸黑赶着车到这儿来,仅仅拿着300元钱回去,就知道这份辛苦钱挣得有多么不容易!当今社会,300元钱能干什么?不用说买车买房,不用说买名表古玩,不用说龙虾鲍鱼,不用说西服化妆品……就连买一双高档皮鞋都不够啊!

小时候,我什么农副产品都卖过,卖过蔬菜,卖过鸡鸭,卖过小猪仔,卖过亲手从湖里摸的鱼……记得有一年冬天,我挑了两筐胡萝卜去卖,在涉水跨过一条小水沟时,不小心把胡萝卜全部撒到沟里了,我在水中摸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回一些胡萝卜。手脚冻得红肿又何足挂齿?只是心疼丢失了那么多胡萝卜啊!

有一年年三十,我挑着一担莲藕去卖。因为莲藕太重,我走走停停,等我赶到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我一个人站在集市的入口,热切而又无望地等待买主。我会远远地盯着每一个向我走来的人,祈求般地望着他过来,又几近绝望般地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很清楚,我已经没有力气把这担莲藕挑回家了,我只能想办法把它处理掉,甚至扔掉。后来,我的班主任老师经过这儿,看着蹲在墙角边的我,马上把这担莲藕全部买走了……

妻子总喜欢抱怨我买菜的时候不喜欢讲价,因为她不清楚她的老公是一名潜伏在她身边的资深菜农!她永远不懂菜农在想什么,永远读不懂菜农的目光。

目光的散文7:菜农的目光

文/虹影

国庆节的上午,我带着妻儿一起去买菜。菜市场冷冷清清,买菜的人并不多,很多家庭旅游去了,到广场赏花去了,参加腰鼓队去了,看国庆庆典去了……

我们一家三口买菜回家,途中看见一个40多岁的男人带着一个男孩在天桥下卖西瓜。男孩十三四岁,与我女儿年龄相仿,他们看起来应该是父子俩。“丫”字形的天桥交叉处正好有一片阳光,他们把驴车停在阳光下。女儿好奇地问:“这俩人为什么不把车停在桥下阴凉的地方呢?”我知道这对父子是从郊区赶过来的,一定是凌晨三四点就出发了,早晨受了寒,现在还没缓过劲来。我对女儿说道:“因为他们很冷,渴望阳光。”这辆驴车差不多可以装30箱西瓜,驴车上仅仅缺了一个小角,估计只卖出了三五箱。从这对父子的表情中可以读出他们内心的失望与落魄,他们原以为假期买西瓜的人会很多,没有想到乡下人往城里跑的时间,城里人早已跑到乡下度假去了,让他们扑了个空。套用《卖炭翁》中的诗句描述他们的心境:“牛困人饥日已高”,“心忧炭贱愿天寒”。

一路上已经看不到几个行人,父子俩热切地东张西望。我们还没有走到天桥下,他们就远远地、期盼地盯着我们。当我们经过这对父子身边的时候,小男孩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好甜的西瓜,十块钱一箱。”我看了小男孩一眼,停下了脚步,走过去看看驴车上的西瓜。小西瓜的确新鲜。我想买两箱西瓜,妻子反对道:“今天买的水果已经够多了,真的不需要了。”我执意要买,妻子无奈地同意了。她看看这箱,敲敲那箱,装出很内行的样子。我对妻子说:“别挑了,随便拿两箱走吧。”

妻子有些不高兴,觉得我买东西太随意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西瓜都是菜农昨晚一次性摘下来的。所有的西瓜都很新鲜。妻子是城里长大的,根本不懂这些,还在我的面前装内行。她哪里想到他老公在30年前就是驴车上的那个小男孩啊!

一车西瓜30箱,全部卖完也就300元钱,不用说西瓜需要犁地、播种、掐藤、施肥、浇水、除虫、采摘、包装……不用说种子、农药、化肥的成本,不用说被城管抓到有罚款的风险,就凭凌晨三点起床,父子俩摸黑赶着车到这儿来,仅仅拿着300元钱回去,就知道这份辛苦钱挣得有多么不容易!当今社会,300元钱能干什么?不用说买车买房,不用说买名表古玩,不用说龙虾鲍鱼,不用说西服化妆品……就连买一双高档皮鞋都不够啊!

小时候,我什么农副产品都卖过,卖过蔬菜,卖过鸡鸭,卖过小猪仔,卖过亲手从湖里摸的鱼……记得有一年冬天,我挑了两筐胡萝卜去卖,在涉水跨过一条小水沟时,不小心把胡萝卜全部撒到沟里了,我在水中摸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回一些胡萝卜。手脚冻得红肿又何足挂齿?只是心疼丢失了那么多胡萝卜啊!

有一年年三十,我挑着一担莲藕去卖。因为莲藕太重,我走走停停,等我赶到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我一个人站在集市的入口,热切而又无望地等待买主。我会远远地盯着每一个向我走来的人,祈求般地望着他过来,又几近绝望般地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很清楚,我已经没有力气把这担莲藕挑回家了,我只能想办法把它处理掉,甚至扔掉。后来,我的班主任老师经过这儿,看着蹲在墙角边的我,马上把这担莲藕全部买走了……

妻子总喜欢抱怨我买菜的时候不喜欢讲价,因为她不清楚她的老公是一名潜伏在她身边的资深菜农!她永远不懂菜农在想什么,永远读不懂菜农的目光。

目光的散文8:目光被鲜花点亮

文/兰草ygl

一踏新西兰的国土,有种脱胎换骨欣喜不迭的感觉,仿佛人一下了掉进了被绿树绿草洗染的不含丝毫尘滓的清新中,忍不住深深地用力呼吸,这难得的新鲜和清纯,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赐予。踏上坎特伯雷平原南岛最大的城市基督城,目光被五彩缤纷的鲜花点亮了。

没有鲜花的城市,色彩无疑非常单调,或者说非常纯粹。基督城渴望彰显引以为自豪的具有英国风情的街路、建筑,因浓郁的绿色簇拥和似锦的鲜花点缀,让人有一种热热的流动的东西从心底划过。我常常伫足不前,好像有一种引力悄悄包围着我,吸住我的脚步。心似乎被启迪被过滤了,所有的杂念被沉淀了。

到过基督城的人,喜欢以英国以外最具英国风情的城市的口吻来评价它,还有人夸张地说,它比英国还英国。当然源于它最初要建成一个英国人的定居点的用劲心力的设计宗旨。无论是市中心广场哥特复兴式建筑的圣公会大教堂,大片大片梦幻式尖塔、角楼和回廊的艺术中心、坎特伯雷博物馆,以莎士比亚故乡的同名河命名蜿蜒流淌清澈透亮的艾汶河,还是经典园林、街头古老的石头建筑群和雕塑,无不充满英国情调。就连每年2月举行的大型花卉节,选出最美的花园和最美的街道,有“花园之城”的美誉,也是从英国移植而来的。

基督城有大大小小的公园50多座。如植物园、报春花园、石南花园、玫瑰花园等,花园连着花园,花团簇拥着花团。在基督城参观考察街头巷尾跑了一天多的时间,头顶阳光锐利,身后是纯蓝色的天空和一团团漂浮的白云。两只小狮子般可爱的牧犬在女主人的视野里啪哒啪哒从身边跑过,十字街头许多车辆穿梭往来,广场上露天地上小人般高大的国际象棋颇有古代帝王片前运筹帷幄的架势。在我眼里,这一切的一切都悄然让位于争相开放,鲜艳夺目花园风情。

基督城是个用鲜花召唤的城市里,遍地的鲜花施展得特别充分、特别细致、特别蓬勃甚至于特别震撼。人沉浸在花的无比的清馨与宁静的氛围里,那种感觉是轻松、飘逸和陶醉。花园风情与人的心情也要与之相和谐,不能心不在焉,不能来去匆匆。浓而不觉浓,醉而不知醉,依偎和沉醉的瞬间,可以说是人生的全部,如果不是行程紧张的话,我真希望能在此多停留。这是置身城市繁华和躁动外,一直想寻觅的清新和宁静。

基督城的色彩用五彩缤纷不形容不为之过。南阿尔卑斯山是城市绿色的天然屏障,艾文河银光闪闪穿城而过。街道两侧树木大粗壮而拙劲,密咂咂地错落着,树是绿色的,影子是黑色的。满目疯长的青草象绿色地毯似地铺盖着大地。市民们有着喜爱花草的情结,家家房前屋后种植各种颜色的奇花异草,有的金英灿灿,翠蔓袅袅;有的胭脂万点,簇锦争荣;有的清新含娇,耀眼生辉;有的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到处是清雅宜人的幽香。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对新手种植浇灌的鲜花就象居室的地毯一样爱惜。街心广场摆满了各具匠心的盆景花木,鳞次栉比的商店橱窗里无不巧妙地点缀着一些青翠葱茏的观赏植物,仿佛盆景是橱窗的个性标志。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绿地上,矗立着题材广泛、气势恢宏、形神兼备的青铜和白石雕像,使人遐想翩跹,引发思古之幽情,与树的雄健、粗犷和草的温柔、细腻,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为了美化、净化环境,政府规定居民免费用水,鼓励浇花伺草。

植物园位于艾汶河畔,占30多公顷,园内绿荫路长数里。高大挺拔的枞树、枫树,翠羽毵毵的雪松,洁白晶洁的玉兰,亭亭玉立的棕榈,浓枝密叶的伞形树冠,大如垂天之翼,突露地面的树根蟠曲纠结,四方伸延,远远看去似一把把巨大的绿色花伞,给绿地投下大片大片的浓荫,润心畅怀。140多年前为纪念爱德华与丹麦亚历山大公主新婚之喜,园内种植的第一颗人工英国橡树,被多颗小橡树众星捧月般缭绕,冠盖如云,素雅洁净,明丽动人。一家四个金发碧眼的男孩女孩正在一颗树旁玩耍,看他们那可爱的样子,我们忍不住提出与他们合个影,母亲在一旁微笑地点头示意。

园内的鲜花随处可见,一簇簇,一片片,有的带紫呈粉,有的白蓝相间,有的万朵吞红,有的金光浓艳,风姿各异,香韵芬芳。园内的弯弯溪水缓缓流淌,小桥卧波,河面野鸭戏水,时而有小船载着仨仨俩俩的游人轻轻划过。伴随着鸟的啁啾,一种悠闲的生活情调流布于公园的每一角落。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一个小型的室内花园,一踏进门,顿觉一股扑鼻的芳香。姹紫胭红的花光耀得人有点睁不开眼,百卉争喧,繁葩竞露,丰满的花容,烂漫的风姿,绚丽的色彩,让人的心情也象花一样怒放开来。那些叫不上名字,也无想知道的鲜花,有的吊在半空,有的叠置在石块钢架中,有的散落在水磨石板上,大朵大朵的鲜花如伸开的手掌,我们露出真心的甜美的微笑纷纷拍照,愿永远与鲜花结伴。

蒙娜谷花园以其玲珑娇小闻名。花园最初是一位教长的私产,1905年被妮。汤姆德买下后不断拓展,大力植树种草栽花,美丽的花园风情成为基督城一道风景线。妮?汤姆德去世后几易其主,欲拆花园,引起政府关注,居民为此慷慨解囊5万多新元,政府斥资相当钱款将此买下,保护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花园景观,我想基督城之所以成为世界花园城市,归功于基督城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这种豁达意识和胸怀,当然肯定也有蒙娜谷的一份功劳。

玫瑰园和杜鹃园是蒙娜谷的园中园,它用其点睛之笔将蒙娜谷装扮得多姿多彩。杜鹃和玫瑰花虽非名贵,但种花万木,色样各殊,十分令人喜爱。杜鹃园的杜鹃花烂烂漫漫地开满了花园,一簇簇艳红的花朵,灿若蒸霞,让人不由得想起“杜鹃啼处血成花”的诗句。杜鹃花以红为主色调,还间有紫、青、黄、白色,花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有重瓣有单瓣,有双色有单色,叠缀在一起,艳美极了。

玫瑰园中的玫瑰如锦如绣,绰约多姿。玫瑰花红紫分植,白黄各披,远观近赏,娇容多变,令人目眩。轻轻的热风吹过,满身是玫瑰的迷蒙芳香。多少年来,人们总是喜欢把玫瑰当成美好愿望的象征。有的说,玫瑰是和爱神维纳斯一起诞生的。有的说,耶苏被钉在十字架上时,鲜血滴到地上,润泽了泥土,才长出了美丽的玫瑰。玫瑰不仅有观赏价值,还可以从花中提取玫瑰油,用于香料工业和制药工业。

如果说,基督城丰富的青铜和白石雕塑给城市增添了崇高、庄严、静穆、优美的氛围,那么奇妙无比的绿云和花雨,记录了基督城隽永的诗意、韵律、光影和色彩。这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水乳交融。

目光的散文9:被目光捧读的村庄

文/丁梅华

这个火红的日子,岁月的梦幻,又一次跌进如丝如酥的草丛间。阳光的吟唱,缩短了冬天的距离。在开始与结局之间,远去的往事,如同缀满星星的夜空,把生命的蓬勃,摇曳成春天的音符。

透过节日幸福的阳光,所有涌动的喜悦,都无声地绽开在每一个人的笑脸上;透过蒸蒸日上的新生活,拔地而起的声声爆竹,点燃千年的神话与传说。无数个新鲜而又神秘的遐想,都沿着年轮的青藤攀援而上,升华成风风雨雨中袅袅升腾的炊烟。

是你用心灵的抚慰,填补了这时间的沟沟壑壑。是你用空灵的沉默,又一次交织成午夜的窃窃私语。

在飞翔与跋涉之间成为一首歌,悠长而悠远。如同思绪的流淌,无声地被山石、溪水、泥土交融,如同生生不息的感动,无声地被树木、青草和马匹点缀。

所有曾经的相约,在潮湿的掌心,滋生成童年浪漫的歌谣,让一万种虔诚的期待,在裸露的热情中延续;让一万种多情的故事,在蓝天和草原之间舞蹈。

注定会有一种飞翔,在你每一次漾动的眼神,在你每一次轻轻的回首,在你每一次秀发轻轻的挥动时,在每时每刻、每分每秒衍生成我生生不息的诗句。

注定会成为生命的歌者,沿着那条记忆的小巷,沿着那条弯弯曲曲的溪水,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在孤寂与跋涉之间,感受一种撩人的情怀。

于是,被目光捧读的村庄,从憧憬飞溅的浪花中走来,走进如诗如画的意境,如痴如醉等待的绿茵。

目光的散文10:闪小说二篇

文/卢鼎

只因那一缕目光

儿子中考结束,兴冲冲回到家,边扔书包边喊:“妈,我要去网吧通宵上网,放松放松。”妈妈其实很不愿意,但还是答应着说:“那你去吧,我可能会比较担心。”

儿子和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走了。晚上十一点,妈妈来到网吧,并没有进去。她想,如果此时出现在儿子面前,孩子会觉得没面子。她小心翼翼趴在窗子上往里望,可能是心灵感应,儿子也看到她了,看到那一缕缕忧心的、关切的、柔和的目光,不禁心中一颤,随即心中掠过一丝暖流,赶紧悄悄地跑出来,低声说:“妈,您怎么来了,不用担心,我不是好好的么,快回去吧!”

此后,儿子再也没有过在网吧包宿了。妈妈那一缕慈爱的目光,让他感受到了世上最真的关心和温暖。

其实,信任理解代替唠叨干预,可能会换来更好的结果。

智慧爸爸

有个初二的男孩看上了同班的女生。想到他和爸爸历来亲密无间,无所不谈,他便直截了当地对爸爸说:“老爸,我看上了一位女生,我想和她谈恋爱。”老爸向儿子道贺:“说明你已步入了青春期,并且成长得很正常很健康啊!”

“那女孩人好吗?”老爸又问。

儿子自信地回答:“忒好啦,人很漂亮!”

老爸半信半疑的说:“就没有一点缺点?那你答应我做完一件事后你们才可以谈。”“绝对没缺点,我答应你。”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

老爸叫他每天挑那女生的一个毛病,为期是一个月。儿子认真坚持了十天就不干了,对老爸连连喊道:“不谈了,不谈了!她毛病可多了,竟然当众挖鼻屎,太恶心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