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章

请欣赏现代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现代文章1:现代人的婚恋观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现在会聊天的人是越发少了,而且真的会恋爱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女人要的是安全感,男人却往往先想到是性,他们对恋爱的理解让人理解不了,总觉得得到一个心爱的女人,就是性,也因为如此,得到了却不珍惜也为之不少。什么是爱,爱是无私的,奉献的,利他的爱,不是在一点都不尊重对方的同时,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娶一个老婆,还不如娶一个娃娃,陪你达到自己的一己私欲罢了。

女人们不敢恋爱,是因为男人不会爱了,男人最爱的还是自己。情商高,会聊天,是一种观念上的冲突,不是还没有见面,就因为男人的一点欲望而闹得心理不舒服。爱情是互相的,可是也要尊重对方,如果一个男人每天色眯眯的,那个女生会喜欢,只会渐渐地反感。现在的人是越发不会爱了,爱情是什么,难道只是肌肤之亲吗?还要有心灵上的沟通,灵魂上的触碰。现在的婚姻,大部分都是为了给自己的家族,来一个传宗接代,一胎不够,再来二胎。女人是可以牺牲自己的事业,男人却成了甩手爸爸。为了结婚而结婚的太多了,也有因为条件差,结不了婚的人也有。可是婚姻中真正幸福的人,能有多少?嫁的好不好,看产房外的婆婆和老公的态度,一个孩子可以证明嫁是人还是渣!

太多的人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也是有原因的,现在自己也养活不了,怎么养老婆。说到负责任这个词,不是说说罢了,做到却十分地难。夫妻之间不为了凑合,也不是只是一个依靠,谈恋爱要互相的理解,不是去占有,看哪些单身的,也是各有各的原因存在。爱情观和婚恋观和以前的人不一样了,肯付出,肯牺牲,能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电视剧的剧情有的都是骗人的,就像童话故事一样,现实是很残酷的,不要怪别人一言不合把你删了,怪只怪是不是有些地方让别人不舒服了,找一个三观一致的太难了,可以聊的掏心掏肺也不多了。每个人个性不同,想法不同,不是想人家怎么就怎样的,有人不要太自私,懂爱的人的确不多了,能珍惜也要看缘分。

谈恋爱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两个人互相的事,让别人不舒服了,每天总是强人所难,是谁都受不了。爱情是知心,心灵上的碰撞,不光是肉体上的愉悦,男人要自重,不要太轻浮了,这样难怪你找不到可以让你温暖的女人!

这就是现代人的婚恋观,不是不是想谈了,而且是不会谈了,爱情真是太奢侈了,能有几个人会去把爱放在手心,成家现在并非易事,离婚的太多了,谁还敢结婚呀!

现代文章2:沉默中爆发的现代诗

文/zhaojiayinn

诗人因作诗而处在与沉默的特殊关联之中,他们总是会以某种命定的方式返回到诗之开端或终结处的沉默里。

我们可以用中国新诗中的某些作品为例,来说明如何在细读中做到这一点。

比如在着名的《诗八章》中,穆旦将沉默的发生场所置于到爱欲的玄学空间之中: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语言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穆旦《诗八章》

“爱之中,比起语言来,沉默更多。“因此爱使世界安静(静静地)。当爱的沉默将”我们“围拢”,言词的火苗就“在紫色中一跃而起”(特纳克尔语)。于是就有了交谈:这是言词之火的拥抱和交缠,它比起肉身的拥抱更加热烈。作为火焰之相互拥抱的交谈,照亮肉身拥抱的世界;值啊深入的交谈中,言语发出的光亮使相爱者看清了彼此的面容。然而,这交谈也使得沉默进一步增加,它其实是增进了爱之中的神秘和黑暗。相爱者说话,为了倾听沉默,为了沉迷于这“未成形的黑暗”。而当代诗人赵嘉音所说的:“而沉迷本身也是让人陶醉的,犹如每个人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这一点也极其重要。

赵嘉音就是一位对于沉默着迷的诗人。

老灵魂升起孤独

弥漫夜空

寓言长出双弧线

交相辉映

它陌生的头颅

装满幻想

像 期盼果实

必成熟于秋季般 不可思议

有些旅程 注定是寂寞的

没有山

没有水

没有影子

甚至 没有自己

犹如意义本身

——《使命》

摘自赵嘉音【鸢尾】系列,《使命》。

使命是孤独的,自然也是沉默的。而在赵嘉音的《使命》中,沉默直接转换成了一种力量,这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的力量直接汇聚成了使命。而使命这一诗歌中永恒的主题(甚至说诗歌的使命)就此得到了诠释。在赵嘉音这里,沉默是使命的力量,亦是诗歌的力量。

韩东是另一位对“沉默“极其着迷的诗人。

诸如他的《沉默者》:

我在沉闷的生活里不说话

我有沉重的上颚和巨大的下颚

像荒芜的高地上原始的石缝

即便是家的季节里,唇齿间

也不生长绿叶的言辞

我嘴部顽固的石锁,圆石上泛着青光

或许就是两片石磨间的相互消磨

像反刍动物从母亲那里带来

我就想马的石像咀嚼沉默

白墙的阴影是我寂寞难咽的草料

那蒙面哭泣的妇人是沉默者年迈的母亲——

她把他从唠叨中诞生出来——自觉受了伤害

好吧,就让房间里充斥我口哨般的喝汤声

——韩东《沉默者》

这首诗清晰、简练。得到了精准控制。沉默的意象呈现也十分娴熟和勾人,碎片化的场景使沉默呈现出另一种可能。

而诗歌的阅读,好的细读从沉默中对作品的阅读或注视开端:在“久久的注视“之后,仿佛从沉默中吸收了足够的语言,才能开始对作品的阐释。而阐释的实质,是向作品提问,同时倾听作品对问题的应答,也就是在作品之中吹拂的风声。我们需要耐心和细心地倾听这”风声“,一旦我们听懂了,我们就会止住,从言说和阐释中退出,再次回到对作品的阅读。这就是细读的终点:返回作品,返回沉默中对作品的久久注视。

细读始于沉默,并终止于沉默。而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细读——在沉默之中,期待着“注视”的时刻。

现代文章3:四季文韵

文/肖笃勇

透过现代城市里的一扇窗扉,我想用记忆和怀念,体味出儿时山乡的四季在文字间分明的韵味。

春之绿动

小时候,感受到春天,常常比历书上定的节令早。但真正陶醉拥抱春天的芬芳绰约,却要到惊蛰前后。你瞧,花团锦簇,万木吐翠,绿漪拂柳,斜燕剪影。

诚然,春天以色彩取胜,以景色迷人。然而,透过万紫千红欣欣向荣的景象,你的心会怦然一动,原来,春天的魂全含在一个“绿”字里。绿上枝头,绿满天涯,便也绿了眼睛。绿叶红花,碧草蓝天,便也翠了心灵。漫山遍岭的映山红纵然使人迷醉徜徉,那随处可见一望无际的翠绿,却震撼人的心魄。

如果再向“绿”的更深处溯去,在时浓时淡的芳香中,心灵蓦然感应到一种生命的律动,那,便是嫩绿。嫩绿的芽,嫩绿的苗,嫩绿的叶和茎。万绿舞动,千翠盎然,唯嫩绿孕育着新生,唯嫩绿富含着成长与希望!

夏之蝉喧

夏天是成长和磨砺的好时节,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气温耐人。夏天更是声响和宣扬的世界,山洪咆哮,电闪雷鸣,蛙声沸昂,溪水嬉闹,风声、雨声、读书声。

可在喧响和躁动中,夏天也会显露宁静安详的面容。那是清凉晚风里老槐树下飘来的悠扬笛声,那是夜露下玉米地里拔节疯长嗞咕的音乐声,那是夏季的心声、声之天然——蝉鸣。

夜深人静,白昼的喧嚣和浮华大都已远去,代谢和积蓄需要短暂的安宁。突然,相约了似的,万物偃旗息鼓,大地万籁俱寂,受着月光泻进小屋的静谧,夜眠人闪动的双眼在会心地等待,等待。

“唧——!”

一声骤响,拔地而起,夜幕下石破天惊,直上云霄,就在田间屋角的枝头,引来几点,一线,成片,此起彼伏,竞相争鸣,沸扬而激昂,惹得夜莺、稻蛙,甚至黄犬,加入到新一轮自然生命的交响乐。

秋之落叶

山里的秋天属于农人。金稻子,红高粱,火辣椒,褐土豆,青豆荚,还有燃烧的野柿子,随处可见形色的裸露和收获的痕迹。

可秋天的眼睛是落叶。

春华秋实,硕果显露枝头,万木开始萧条,叶子变淡,变黄,犹如辛勤养育儿女的老母亲,渐渐失去光泽,瘦弱,枯萎,风一吹,便舞动起来,飞到从未有过的高度,飘到从未到过的天地。走得轻轻,那是告别生机的涵养。走得安详,那是笑对雨露阳光的感恩。走得静谧,那是尊崇生命轮回的坦然。

落叶保存着完整的轮廓条纹,品格依旧,风骨犹存,成就了果实的耀眼,诗人的情怀,记忆的标本。

落叶的命运是碾土成泥,或化为灰烬。落叶的归宿,却是大地母亲的情怀,来春新芽破土的壮美!

冬之残雪

冬天悄然降临,意味深长。寒菊妖妍,腊梅矫健,麦苗坚定。可不知怎地,心驰神荡的,还是山乡那弥乱的飞雪。

一夜深沉香甜的睡梦醒来,大地银装素裹,沉寂冷峻。当空纷纷攘攘,随风劲扬。时而成团成块成片,弥漫包裹了整个天地,虽恣意而热烈。时而又潇潇洒洒忽隐忽现,散漫悠闲地飞扬在天地间,嫌放荡却真切。

随着年岁的增长,如今远离了儿时的山雪,才发现积存在记忆最底层的,是飞雪过后遗留下的残雪。松枝头,山崖上,沟壑边,似冬阳下最后一滴泪水,欲诉无声,又似寒夜里天幕最边缘的一缕星光,守望坚定。

飞雪浩大,展示大冬天的冷峻、包容和升华,那么,残雪哀叹的表情和光芒的眼神,双双催人坚强、忍耐和对于希望的坚守!

现代文章4:臧棣视野中的现代诗

文/zhaojiayinn

常常有人问我,诗人(或者诗歌)的性质究竟是什么?

说到诗人的工作性质,我是这样想的,诗歌就是用风格去消解历史,用差异去分化历史,以便让我们知道还可能存在着另外的生存面貌。诗歌由于自身的文化特征,它专注于描绘人的形象的可能性,探寻丰富的生命意识;这样的工作很少很和历史保持一致,而由于历史自身专断的特性,诗歌便在文化的政治意义上成为“历史的异端”。( 臧棣:《假如我们真的不知道我们在写些什么……》《山花》2001年第八期。)

诗歌发展到如今,现代诗的个人化风格尤其明显,那么究竟这种个人风格给历史或者生命带来了什么?我们一直在探讨摸索中(或者答案早已隐藏在我们心中)。

现代诗歌的写作,与其说是全面地摧毁现存的语言系统,不如说是对现存的语言系统的巧妙的周旋、适度的偏移和机警的消解以期为它自身特殊的感受力寻找到一个话语的寄存处。

臧棣认为诗歌是一种“慢”,要慢慢的溶解现实的硬壳,把诗歌的精华一分一分地取出来,慢慢地比喻,甚至不惜把比喻的形象过程和比喻时写作者的心里状态也展现给阅读者和他本人。

诸如当代诗人赵嘉音的《羡仙记》:“踏歌行舟/撷一抹桃花染颊/心出明媚,则起华彩/

你不早不迟/恰巧在//随你,桃也夭夭/步丈,天涯/煮人间烟火/饮流年”。节奏慢,诗意慢,这是就是“慢”的溶解最佳诠释。

在新诗的语言的理解上,有一个重大的偏差,就是只看诗的语言对时代、对历史的呼应能力,而绝少想到诗的语言的根本性的任务在于重塑我们的生存面貌。

因为诗歌是对人类生命中的“原始力量”进行“战斗”的产物。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诗歌显示的是“人类主体在某一瞬间突入自身的宏伟”。

在另一种层面上,我现在意识到,诗歌所依赖的最本质的东西并不是个人经验;当然,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集体经验,而是一种为人类所独有的生命意识,荣格曾称之为“集体无意识”。

从写作的角度看,诗的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大师现象。也就是说,诗的语言是一种大师的语言。这里,“大师”可以指特定时代的某个天才的诗人,也可以指一种独特的文学能力。

再如赵嘉音的《文字的意义》:“点燃人间一道光/烫穿泪水/刺响背离的吻/谄媚节日礼花/翻阅所有事物包裹的意义/直到爱开始萌芽/以吻,以攀爬,以生长/以祝福,以蜕变,以进化/爱他人如自己”。这些文字诗句以及赵嘉音独创的“鸢尾”标题(赵嘉音的鸢尾独创对现代诗的意义在此暂且不谈)使得具备了大师的语言的气势,甚至说用文字去归纳诠释“文字的意义”本身就是一种大师的气魄。

在我看来,现代诗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现象。现代诗的想象力的核心是对抗工业文明背后的工具理性主义。从这个角度看,浪漫主义反映的是现代性的一种自我矛盾。我自己的想法是,浪漫主义在今天依然可以作为一种诗歌的秘密语境出现。对诗歌写作而言,浪漫主义依然可以体现为一种源泉,同时,它也可以是一种语境。

当诗歌脱离了与具体历史语境的复杂纠缠,寻找到了“浪漫主义”过于笼统的价值观后,诗歌也从其他文类中脱颖而出,在当代文化中占据着至高位置。

是一种神圣的语言,或者说,诗是一种显示出存在的高贵品质的语言。还可以说,诗是一种骄傲的语言。而其他的文类诸如小说、散文、和戏剧,在我看来,都不具有这些特征。

我们使用新的语言意味着我们想成为一种新人:一种具有足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反思能力的富于创造性的新人。也就是说,新诗的核心牵涉的是一种文化的自我更生能力的问题。

臧棣本人曾说过:“新诗所展开的这个新的审美空间的自我发展,还与中国的不可逆转的现代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近些年来,社会结构上的变化也纠缠在诗歌“可能性”的冲动中,它们之间复杂的关联可能是诗歌的真正活力之所在。

而在新时代,以赵嘉音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正在以此来冲击“可能性”的突破。我想,可能,诗歌的复兴或者在这个时代该到了。

现代文章5:传统与现代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现代文明日新月异,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一些新的思想,所以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可是往往的传统的东西,也会慢慢地会遗忘,于是现在就出现了非遗,我们为此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中国的百年文化才会得到保留和传承。就像汉服文化已经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线,路上遇上穿汉服的人也不少了,汉服和旗袍一样,也是百年文化的一种,所以也要得到重视。

可是说到传统,有好也有坏,就像结婚一样,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于尤其在农村,结婚了就是要生孩子,生不了孩子,就可能被离婚。女人自然成了生孩子的机器,还有一种关于家庭主妇的,其实她们并不是免费的保姆,她们的压力大过男人在外面赚钱,还要带孩子,事情永远是做不完的,再说男人的钱并不好拿,所以现在的女人一定要会独立,在金钱方面做自已的主人,为此女人就成了超人,又要会工作,又要会带孩子,做家务等。结婚后,男人就只是赚钱罢了。有的传统有好,也有不好,就像传统的节气和节日,具有着中国的特色,所以一定要去传承下去。还有一些手工匠人,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这个新旧思想的更替中,过去的种种不足,也在慢慢地改变,在大城市的人们因为见多了,看多了,自然有了新的观念,可以接受最新的事物,以前是要智商高,现在只要情商高,足对走遍天下。以前要写信,打电报,现在一个微信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了。世界一天天的改变,所以一定要与时俱进,这样才可以跟上时代。

虽然在物质上进步了,但是在思想上也需要时间,真正的让男女平衡,让世界大同,这就是大家的目标。不要做井底之蛙,把眼光放得远远的,在现在的时代,好的传统永远发扬光大,不好的,慢慢地去改变。因为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总会有冲突,有碰撞,有磨合的过程,这就是一种新旧交替的过程。

就像改革一样,世界不停在改变,只有改变,才会进步。

过去的未必不好,现代的也不未必都好,我们要珍惜传统的美好,在现代的社会中学会新的知识,这样可以促进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这就是传统与现代!

现代文章6:神奇的房屋

文/李晓婷

现代的房屋基本上属于那种框架砖混的,外观结构一个模式,显得非常笨拙,它憨厚肥胖,缺乏运动感和生机。冬天坐在里边读书,让人觉得仿佛就是一座冰窟,而到了夏季,就像是一个严严实实的蒸笼,让人窒息。再看看那白白的墙壁,方方正正的教室,还有那窗户也是方方正正,规规矩矩。顿时,自己也成了中规中纪的人了。仿佛时间已凝滞,我就像浮在天空中的风筝,被人用线拴着,充满好奇的心被蒙住了。

我想:自己将来一定要改变这一切,成为一名设计师,用全新的思维,巧妙的设计,让我们的房屋具有生命,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更精彩。

房屋在设计上源于生活,回归大自然,将房屋设计成大山中味道鲜美,外形小巧可爱的蘑菇;设计成郁郁葱葱,苍翠挺拔的大树;设计成坚固刚毅,怪石嶙峋的岩石;设计成海边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贝壳……这些都是采用先进的特殊材料——纳米材料建造的。它具有重量轻,防火抗震,绿色环保的功能。装卸方便,若需要搬迁,那些笨重的装载机就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只要用牵引机一拖,它便乖乖地到达目的地。因为,它有四只脚,动作灵活。

走进去,室内设计也别具一格,我们不要为夏天的酷暑,冬天的严寒而发愁了。墙壁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它的颜色和温度。那些窗户呢,不再是方方正正,而是形状奇特的,随手可打开的自动窗户。让我们疲倦的双眼得到的放松,让我们困倦的大脑,融入一丝的新绿。更奇特的是这房屋没有安全通道,那灾难来临时可怎么办?别着急,房屋的地板可以移动,还可以升降。灾难来临时,地板会载着你平移,然后下降,将你安全着地。

尽管这一切是我的梦想,可是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就会变成现实。

现代文章7:古老的周原与现代版的爱情

文/郑金侠

冬日的周原,在皑皑白雪的掩映下似与天齐,王家沟水库的水面是不容易结冰的,水底的热气温暖着鱼儿与蛤蟆,来年的春天,水边的石头底下又会产出一串串的小蝌蚪,待春暖花开的时候,一个个小蝌蚪游进水里找妈妈去了。

在每一个不平静的日子里,我都会来到这方水库边,看看阳光下金灿灿的水面,感受野鸡从草丛中惊起时那一身艳丽的羽毛,似惊魂一瞥。还有水鸟掠过水面的诗意,慢慢的,我爱上了周原。她是贫瘠的,原始的,却也有无限的田园诗意。从西安到周原,是一个现代化文明都市与偏僻山野乡村的区别,是我同事的女朋友不能接受的一个农村工作环境。她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外语系,与他从高中开始八年的恋情,在毕业后各奔东西的工作选择中结束了。

在周原博物馆,她与我的同事一起待了三天,那三天可能是我的同事人生中最幸福最美好的日子。我看到他在为她洗头,在周原镇上人们艳羡的目光里,我的同事用崭新的摩托车带着他的女朋友去镇上吃饭。她鲜艳的红马甲在周原的土地上显得特别耀眼,如一只火凤般飞过这片古老的村庄。我也曾嫉妒过她的幸福,包括她每天起床后的那一份慵懒,以及拖沓着拖鞋跑向厕所时的急迫。我想,他们应该很快就要结婚了吧?因为以前她来的时候,我的同事总是让她晚上与我住在一起,后来她总是无声地来,悄悄地离开。那时候,在我看来,一个女孩子只有在结婚后才可以和对象同居一室,而她对此事的开放使我未免惊诧。我曾打趣我的同事,不是说女人是老虎,你是怕老虎的么,现在怎么不怕了?我的同事总是不好意思地瞪着那双不大的眼睛,在眼镜片后闪闪烁烁地瞅瞅我,用不回答来回答我,或者说一句,我是柳下惠,是坐怀不乱的。尽管他这样说,眼里的骄傲与嘴角溢出的幸福是掩饰不住的。

伟大的爱情在现实面前总是显得如是之孱弱。在那三天里,几乎见证了他们所有的爱。在周原肥沃宽厚的土地上,在一条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上、水库边,留下了他们爱的足迹。就像《廊桥遗梦》里主人公,在仅有的三天时间里,爱得那般缠绵悱恻,那般魂牵梦绕。之后,她走了,再没有来过。从此,我的同事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学习。一个月过去,人整个瘦下去了一圈,我们都看在眼里,再怎么劝说都无法使他释怀。半年后,我的同事考取了西安一所大学考古系的研究生。从此,他离开了周原。

日子还是这样的日子,我几乎每周回家一次。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我认识了上班后第一个可以称之为男朋友的他,我们的故事很轰动,整个小镇上几乎大家都知道。当然,有人说他好,也有人并不怎么看好我的选择。周原的人已经把我作为他们的女儿一般,给我介绍过诸多的选择对象,他们对我选男朋友也是一种家长审视女婿的架势。我感激周原淳朴善良的人们,感激他们在我最失落的时候给予我的温暖与帮助。

在周原,我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人情的美好。

现代文章8:漫 说 “歌 舞 厅”

文/慕尧

歌舞厅,现代的人们都很熟悉的地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上逐渐得到满足,继而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发强烈。

富起来的国人便想到了歌舞厅,于是乎,一时间大城小市上马歌舞厅项目的蜂拥而起。一个并不发达的小镇,集镇人口不足三万,加上辖区农村七万人口,总数不足十万,小镇面积一百平方千米,集镇上竟有十一所歌舞厅,据说一段时间里,每个歌舞厅竟然都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开办歌舞厅和人们去歌舞厅消费,本无可厚非,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找个地方调节一下情绪、排泄生活中的苦闷、释放一下,这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益处。

歌舞厅里,应该是这样的一些人:或工作节奏快的一群同事;或音乐爱好的同伴;或思想负担较大,心情压抑的一群人;或亲戚、朋友、夫妻、情人、恋人。他们相约歌厅: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舒展歌喉,排泄压抑的情绪,增进亲情、友情、恋情。歌舞厅搭建了一个平台,虽然盈利,但是善举;歌舞者利用了这个平台,既利于身心,又增进了解。

坦率滴说,我是去歌舞厅的,我去歌舞厅的目的就是想唱唱歌,我有音乐爱好,工作地点不能唱,如果唱歌,同事会疑你是精神病;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唱,如果唱歌,也会扰邻。所以,偶尔朋友约我,或我约几个朋友到歌舞厅里放松一下。

说实话,歌舞厅这地方,虽不像有人说的那样:乌烟瘴气、污秽不堪,也不像广告说的那样:贵宾满座、高尚典雅。来到这里,你肯定会见到人类原始本能的动物属性的场面,而这种场面往往是衣冠楚楚看似文明的人所为。我常纳闷:人猿揖别,文明伴生,众目睽睽之下,不堪入目之举,何以发生在现代文明的人群里?

于是乎,我想起了一句话:“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的,歌舞厅是个染缸,你来这里就要具备防染能力。你是“清”的,“浊”染不了;你是“浊”的,何以怕染?

现代文章9:现代生活随感

文/都市小人物

网络普及了,生活丰富了,通讯发达了,人倒寂寞了……

放眼望去,清一色的宅男宅女……

在家,上个小网,聊个小天,啃个小饼,拉个小便,打个小呼,睡个小觉……

导致,肌肉萎缩,视力下降,嘴唇变薄,手指粗壮,睡眠减少,精神倍棒……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

答案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当然,人类社会,必然也必须发展;

但也正因为这样,激发了人类思维的惰性,并且,还在不断的恶化中……

刚看完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未来战警》,故事讲述了未来时代,人类已经生活在彼此隔绝的世界里,他们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是购买一个完美的替身——代理机器人,让“它”前去“闯荡世界”,而人类只需要接上插头便可以……

当然,有人会说,那是电影,也仅仅是电影,剧情是虚构的;

不然,科幻片的剧情来自于人类的幻想,而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恰恰就源自于幻想,很多科学家的发明灵感都来自于幻想家,比如,飞行对古人来说只是一个梦想,现如今,真能飞了,种种事例…恰恰证明这点:透过科幻片,便能看到人类的未来…

朋友们,这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危言耸听;

这样的生活,离人类不会太远,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争的事实,谁也无法改变……

既然这种生活状态正常,那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将来会咋地,随他去吧……

缅怀昨天,珍惜今天,憧憬明天,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现代文章10:大师石畅想曲

文/李英群

有人撰文,说现代中国人缺乏想像力,社会太现实,没有幻想。其例证之一是少有新的民间传说出现。

按理说,时下环境宽松,言论自由,谁都可以让思维向四方放射,即我们潮州人俗语说的“四散想”。四散想绝非胡思乱想。因为我们所指的胡思乱想,往往有定向,想那些你绝不可能实现的事物。四散想则是一种放射,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寻求新的可能。

为什么现代中国人缺乏这种思维放射能力,有人说是现实已远远超越人的想像力了。比如某贪官,拥有百名情妇,他居然还写下做爱(实应叫偷情)日记;又有某贪官,所贪巨款足二亿人民币,一分不花,都藏于冰箱、墙体、铺于床垫之下。自己每天骑自行车上班。这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了。

此论意在指责、讽刺贪官,与想像力无关。我倒是想起思想最自由的小孩。因为他门即使想错做错了,连上帝都会原谅。也许,孩子们玩什么玩具是一个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外国进口洋玩具,比如丹麦的乐高益智儿童玩具,都是把程序设计好了,你要玩,得按其程序来。这样,思想被规死,思维受束缚,不能四散玩,错一步就玩不成。家长们觉得这玩具先进,但我看,远不如我童年时在乡下就地取材玩的游戏来得益智,就比如玩泥巴。

从河沟岸边挖来粘土,几个人就在外埕玩起来。从最简单的开始。女孩子们会搓成一粒一粒的小圆球,说是元宵甜丸,她们会用泥巴筑灶,做锅,做碗,煮甜丸后还做出吃丸的表演;当然,也会做成薄饼,那就更容易了。年纪稍大点的,学大吴人那样塑涂安仔,更会做出花鸟虫鱼。她们在生活中见到什么,能做的都可做,任所欲为,思想一点不受限制。男孩子就粗犷一些。做枪做子弹,造飞机,举在手上满外埕奔跑。有个孩子搓来搓去都不成样,人家问他做的什么,他说大番薯,调皮的一位说是一堆狗屎。于是众人嘻嘻哈哈,各展技艺,给想像力插上翅膀飞翔。

如果现在的孩子们真缺失想像力,责任多在大人身上,主要在家长,不给他们自由,发觉孩子有一点与常规相异的看法,就责其“勿四散想!”

四散想是一切创新的前提,雅称叫异想天开。现在,市场上到处是山寨产品,以模仿为荣。连文学创作承认了抄袭的人都可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这让那些咬牙奋斗多年终于入了“国协”的人也觉得脸上无光。

让我们把本文范围缩小点,只谈文学创作的想像力。我们一直在享受前人四散想的劳动成果,比如《夏雨来的故事》,有几成是真?比如《仙佛造桥》故事,谁会信其真?但他是潮州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有一次与陈复礼先生聊天,说到他的摄影创作。他言中有个意思,摄影作品都很现实,很客观。但摄影家要有想像力,否则就不能叫创作。这话很有启发。

其时,我正应复礼先生的三弟复疆先生之约,要写一组解读陈复礼经典作品的短文。陈先生为人幽默风趣。与他交谈极轻松极有益。我说读你的摄影写散文随笔,可写成纪实散文,议论文,也可发挥想像天马行空乱为文。

最后的乱为文引起座中人的兴趣。因为前二种写法,国内外专家已多有著述,我绝对写不过他们,何必多此一举?而其实,说这话时,我已心中有个底,就是以前读过《贾平凹石林游记》他根本不写石林,说每块石都有人写过,他写与其妻坐在观峰亭上的对话,真正是天马行空,说石林是林石,是墓碑,是上帝的盆景。最后与其妻各选一块石读其碑文(其实是他们各自心中的碑文),结尾写到:“假若千年之后,石林还在,管理石林的人还记得这次游玩之对话,他们一定会编派一个故事做广告:某某石是当年贾平凹同妇人读过,平凹果然以后功成名就。其妇人者,平凹之妻,亦从此学业大进,寿高八旬,所生二子皆为官×品。”

两天后,我把写好的文章送复礼先生批削,其文曰:张家界风景区还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时,世人无有知之者。忽一日,摄影大师陈复礼云游至此,惊为人间仙境。逗留几日,猎影多幅,发表出去,首先引来大洋彼岸的洋游客,之后张家界名扬天下。尤其那幅“定海神针”,令人叹为观止,每日游客如云。张家界市长为感谢陈大师,专程赴港给陈大师颁发荣誉市民证书,并告知已在陈大师当年摄影处的大石上刻“大师石”三字以示纪念。此后游客来此,必瞻仰大师石,或站或坐或抚摸,无不与石合影。此后,人们发现,站于石上者,如系干部,回去必升官,系商人者,回去即发财,是学生者,高考不入清华即进北大,是妇人者,生子育女皆为各行业状元,更多的是影视明星……

座中人大笑叫好,陈复礼先生说:此文暂不见报,且藏之名山。一千年后,被人发现,消息传出,时人纷纷奔张家界寻石,寻遍全山,不见石踪。考古队进山搜寻,奔波几月也一无所获。后遂无问津者!

此文后被弃于字纸篓,被清洁工捡出送给她读高小的儿子,其儿续曰:大师石被某大国用直升机偷吊升空,又被另一国的导弹击碎,散落全地球表面。其后世上钻石,皆为大师石的碎片也。

你看,谁敢说现代人缺乏想像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