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的散文

请欣赏家园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家园的散文1:火星家园

文/李宜蔓

我的梦想是在火星上建造一个国家。因为人们不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或许它将在几年后爆炸成为太空垃圾,而人们会失去家园,我在火星上修建起一个国家,让人们有了新的住处,大家重新聚拢,开开心心。

这个国家绿色环保。没有了山,人们出行都是靠自行车,那儿没有了工厂,生产、生活都是由人来完成,如:种粮食、做衣服……火星国家的房屋都是高高大大、漂漂亮亮,而材料是通过一台“变变机”给变出来的,建筑不需要木头和钢铁,原料是可回收的垃圾,虽然不起眼,可是用它变出来的材料既环保又坚固。

在火星国家,垃圾是很有用的,经过分类处理,它们将会变成人们需要的东西,建筑材料、日用品、学习用品,泥土、肥料,连最微不足道的落叶也可以变为一株小绢花……

火星国家舒适、温暖、美丽,我都不想离开了。

家园的散文2:共创美好家园

文/李芳芳

保护环境,何乐而不为呢?小河上漂浮的垃圾、马路上躺着的垃圾、草坪上扔着的垃圾……环境污染正在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能袖手旁观吗?

有谁注意过以往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漂浮的垃圾呢?又有谁注意过马路上躺着的塑料瓶等一些垃圾了呢?除了清洁马路的清洁工还有谁呢?那河面上的垃圾谁来处理呢?难道只有负责这项工作的人才做吗?不,当然不是。我们同样可以做。怎么做呢?OK!跟我来!

植树节虽然过去了,可每天都可以植树。由于我国每年超限量砍伐森林,我国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8%,沙漠和沙化面积已达155万平方公里;每年损失的土壤达50多亿吨!这一串串数字已在警示我们:要爱护绿色,播种绿色。绿色植物是环境的清洁剂,空气的调节剂,它不但具有观赏性,更具有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减少噪音等功能。所以,让我们为大地添一片绿,为世界播种一片希望!

不光是植树,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积极参加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同学们应积极投入到创卫活动中,没有纸屑后的街道更加干净、整洁了;课桌板凳经常擦洗,门窗干净;玻璃透亮;同学们服装整洁、讲究卫生,不踩踏草坪;不摘花木,都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的城市就会更加整洁、干净,难道不是吗?

只要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建文明新城市,我们的家园就会是花儿香,草儿绿,环境优美,人健康!

家园的散文3:还我们美丽的家园

文/朱艺

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有活泼机灵的松鼠、会唱歌的百灵鸟、善良憨厚的熊、机智的狐狸、勇猛的老虎……它们在一起生活得很愉快。可是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群凶悍的野猪,它们拱倒了地上的树、花、草……面对着即将被毁灭的家园,动物们聚在了一起。

猫头鹰长官手拿惊堂木,敲了下桌子,清了清嗓子说:“我们要保护家园,今天我们就开个讨论会,请大家拿出主意。”大伙儿纷纷商量起来,机智的狐狸说:“我去找来森林里的所有动物,分成几个小组,让黑猫警长定个计划。”大家纷纷说好,黑猫警长来了,摸着八字胡说:“我们首先需要铁链、草绳、网和木棒,然后分组行动,狐狸、百灵鸟、熊、老虎埋伏在野猪出没地周围的树上,把网撒下,在那里放些肉。松鼠做联络员,看见信号弹,说明野猪中计了,然后大家把网马上收紧,用铁链捆住,再用木棍一起打野猪,希望这样的计划能成功。”

计划在深夜静悄悄地开始行动了,狐狸它们按黑猫警长所说的埋伏在树上并撒下了网,黑猫警长在那放了肉……大家都做好了准备,等待野猪的到来,过了不久,野猪们真的来了,机灵的松鼠放出信号弹,野猪中计了,大家马上收了网,然后跳出来用铁链捆住网,取出木棒打野猪,野猪们被打晕了,大家把野猪们运进了牢房。计划成功了,动物们真兴奋!

第二天清早,猫头鹰长官上堂,动物们把野猪带了上来,猫头鹰劝道:“野猪们啊,你们的行为快把我们的家园破坏了,看看你们做的事吧,美丽的花草,青翠的树林都一片狼藉了,为了我们的家园,请你们改做好人。”野猪们听了万分惭愧,决心帮忙植树。终于森林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从此森林里是一番平安美好的景象。

家园的散文4:乡土上,我那半芜的家园

文/张 筱

虚妄地活在这个世上。对,正是虚妄这样的状态加上生命的姿态。生活、生存,面子、荣誉诸如此这样一些习性与概念左右着我的行径。也正是这样的虚妄,使我此际心中的惆怅如青霜一样,随着拂晓天光渐渐明亮,它们缓慢地侵入了我的视野。

凌晨的霜,落在了发面团一样的菊花朵。

花圃中的几丛菊,是父亲栽种的,现在花朵有一丝枯萎。金黄色的菊,紫红色的菊,就这两种颜色,从花头上看也属不同的品种,在这个冬天,它们携起手来,还不肯向秋天谢幕。可是任我如何钩沉记忆,就是想不起这丛丛菊花是父亲前年、还是大前年栽下的。但想父亲当初的意愿,大概就是为了不使我的花圃荒芜吧。

凌晨的霜,还落在院子还绿着的约有数寸高的荒草上。院子的荒草东一簇、西一绺、左一墩、右一块,象极了斑秃病人刚刚脱发时的情形,一些地方已经光秃,一些地方毛发还在,秃与不秃间界限不明,看上去极不规则,是那样难看。荒草就以这样一种无序的散乱,占了阶下一米开外大半个院子。电话中听母亲说秋天雨多,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些杂草来不及铲除,大约就成了现在这样。还有一个原因是近几年弟弟秋天不种豆子,所以院场也就不用平整盘光,任其野草侵占场院。最主要的原因,我想是父母都已年纪大了,没有多余气力做这样的多余事,也懒得理会这些荒草。他们知道,过不了多少日子,经不了几霜杀,院子里的荒草自然就萎了败了,到那时只用铁铲轻轻铲除,再用大扫把打扫一遍,院子就原会恢复平整光洁模样。那时节,春节也快到了,父母只盼望我们早点回家。

昨晚归来,送走一帮酒酣耳热的朋友们,就早早上床睡觉。接二连三的酒场加上连日奔波的累,让我觉得疲惫至极。当然,虽说疲惫,可心情是愉快的。事情办得顺当,还有家乡的美酒朋友们邀约的酒会,一同暖热了游子冷冷的心。

手捧一杯热茶站在台阶上,打量熟悉的院落,菜园。那些杨树又长得壮了些,光得不剩一枚叶子的柿子树上还挂着些橙红的果子,还有窗前那棵棕榈树也长高不少;院北侧菜园也绿着:菠菜、大葱、蒜苗、芫荽,一行行一垅垅高低错落,显得生机勃勃。目光一遍遍睃过熟悉的物事时,脑海中想的却是每一次由省城回来,都是父母为我准备新鲜开水让我泡茶,捂热被子笼火暖和房子让我安歇的情景……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可是,我这十几年来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啊?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惟能做的,怕就是听一听母亲嘘寒问暖的唠叼,听一听父亲夜里拉长的鼾声。似乎他们永远都不需要我做什么,而他们一直在为我们、为我们的子女做了很多。惭愧啊!每每想起这些,我感到连自责都失去了了意义。可是,我能永远地这样心安理得吗?虽没有逃避,却又又法担当,这份责任就只好放在心底。它是种无形的重压,是不可逾期的隐痛。

昨天的酒会,是县城工作的两位同姓的朋友置办的。与她们两位只是在不同的场合都见过几面,严格地说只是熟人。正是这样的一种关系,但婉谢没有得到其他朋友认同。当举起酒杯时,我的心中流动着异样温暖。是啊,她俩和她们的家人,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为了一个交情并不深的文友,牺牲了自已的休息时间;而且还请了我的几位朋友作陪,把酒会办得这样热烈,办成了一次文学朋友的聚会。那份热情与坦诚,竟然羞惭得我有些无地自容。发生在这一天的所有细节、情节,都已然铭刻于心;这样纯然的友情,我想自已会在不经意时想起,为之久远感动。

酒会上无意提及当年在这个村落的一次聚会,说起一位故人时,坐在旁边的一位朋友默默地流下了泪水,是我不小心触动了他心中的伤。我看到他连着喝干了三杯酒,以这样的举止来企图掩盖心中的伤痛。的确,这也让我有点触景伤情。后来,这位朋友给我说了他亲历的一件事:一位在县城工作的同事,在去年冬天下乡时顺便去看望父母;到家后看到家里炉火死灭,屋里冰冷;同事弟兄好几个,有两个在小镇子上工作,按理朋友父母的日常生活会被安排好。屋外漂着雪花,他在父母面前哭了起来,当母亲责备其他兄弟时,同事连连说这都是他不好都是他的错让老人们受冻。同事立即打了几个电话,联系小镇上的煤贩送煤过来,帐由他到小镇去付。临走同事掏光了身上所有的现金给母亲,才驱车离开。朋友说那一幕情景也让他既心酸又感动,走时他也掏出了身上仅有的三百元钱给同事母亲留下。事实是,生活永远都不是我们表面看上去的那样光鲜,亲情有时也是暗流涌动、充满了危机。

酒会中午开始,结束时已是傍晚。这场酒已是在这个县城的第三场酒。之前,多年的好友金旭、端良两家人分别宴请了我,一高兴竟然在先一晚喝醉了酒。那天早上起来要早早回我父母那儿,可金旭说中午饭局已经昨夜都订好,说她们要请我吃饭,让我下午回去。就这样他夫妇去上班,留下他儿子与我在家呆着,让我喝茶、上会网。泡上茶,和他儿子聊了一会,我便去在另一个房间读书。从省城到徽县,又从徽县到成县,奔波了两日赶着办事加上连着喝酒,终于可以安静地独处一会。那几个小时,我感到身心舒畅无比。

动身时,朋友说一定要送我回去,这样等车又多呆了一会,就这样朋友和金旭还有一位多年前的同事一同相伴着送我回去。其实,家距离县城只有十多公里,打车也是二十分钟的事,实在没有必要劳师动众。但朋友说他一定要去,还叫来一部车子,说一是送我,二是看望下我的父母。想与朋友认识多年,也是盛情难却就只好依他安排。途中,才知司机没有吃晚饭,便在岔道口小镇上一家面馆前停车,让司机吃饭,这样我们又饮了一会酒,回到家里时已是夜里。

朋友在政法系统供职多年,还是那样地性情。泡上茶后,我们又共同举杯连干几杯。恰小儿子也在家,就让他给他的这些叔叔们敬酒,后来金旭、朋友和我都有六七分醉意了。最后儿子陪金旭和朋友到我父母炕头去辞别,我站在院子里接妻子打来的电话。我听到朋友又唠叨了许多,哄得我父母很开心,又硬是塞给我父亲钱,让我父亲买茶喝;后来是金旭的声音,告诉了他的手机号码还写在纸上,说是父母身体不适到县城时给他打电话,他就在医院工作……多么好的朋友、弟兄们!站在院子中和昔日同事聊天,听着屋里的声音,偶尔抬头打量漆黑的星空时,忽然想起曾经和同事在小镇大街上四个人一人拎着一瓶啤酒逛马路的情景;也想起一天晚上金旭打来的电话,那一晚他和朋友醉在了小镇边上的庙沟……这样美好的记忆,仔细搜索时竟然还有很多。

深夜送走朋友,一时间竟兴奋得又打了几个电话。半小时后打电话给金旭,知他们都平安到家才安心睡去。

本想罗列三次聚会的朋友们名单,但想了想还是把他们的名字放置记忆深处吧,这样以供我老了回忆往事时更好地一一检索。

又要离开中集——十数年没有种地、劳动过的家园了;又要与父母分开,去到现在工作生活的城市。可是,我竟然没有一点担忧。父母身体很硬朗,在身边的弟弟、妹妹者很操心,这或许是我安心的理由。只是一想到被我忽略了的许多情节,心中还是充满怅惘。正如通讯的发达冲淡了相思的浓情一样,我对乡土家园的情感也正在一种半荒芜的状态,何时回来,让家园不芜?也许再过若干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们的后辈在一个城市里漂,他们会从记忆中忘却地理上的家园、成为没有故乡的人。到最后,但愿他们还能回到精神的原乡。也许,这只是我对他们的一种期待。

坐在父亲的电动三轮车上,与父亲背靠背坐着,这也许要算是这么多年我与父亲最亲密的接触。父亲骑电动车的技术很棒,这是他多次送我到车站时领略过的,也许这与父亲三十年如一日骑自行车在六公里上班,长年累月练就的技术有关。车速很快,风很冷,我不由自主地把帽子拉到头上。那一刻,我感动于为我遮掩了寒风的父亲,心中暗暗下决心,下次回来一定要练好驾驶技术,那样当父亲再一次送我时,我会让他坐在我的后面,父子还是背靠着背,只是,该由我为父亲遮风挡寒了哇。

到车站下车,父亲骑着电动车又要去小镇。望着寒风中父亲骑着电动车的背影,直到看不见,我默然许久。

车来了,我又一次开始熟悉的新旅程——

家园的散文5:家园是一帧忧伤的风景

文/周火雄

朝阳刚睡醒,鸟儿还没有飞出家门,而我们已经在跋涉。在路上,我们不停地行走,走过了阳光,走过了暮霭,也走过了漫天星月。

面对困苦,我们面露不屑。岁月路上的种种险阻,何尝让我们停下跋涉的脚步?遥望美丽的地平线,我们摇响前进的旗帜,挥汗如雨。

其实,我知道,跋涉是人生的一种姿态,这种姿态鼓励我们向前。

离开娘的怀抱,我们就开始了跋涉,只是,儿时的跋涉是匍匐在地。

我们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情——跋涉。早出晚归,我们没有放弃跋涉。仿佛暮归的牧牛,哼唱最浪漫的乡曲,我们昂着疲累的头颅,没有停下跋涉的脚步。我们就这样坚持,走过了春天,走过了夏天,走过了秋天,终于,我们走过了冬天。

大雪飞扬,四野迷茫,在雪的原野,我们何尝停下跋涉的脚步?

走过了四季,走进了人生。恍惚中,我们走过了少年、青年、中年,乃至暮年,当我们头发花白、满面沧桑,我们依然遥望信念,在人生的道路步步向前。

人生啊,我们用跋涉谱写了一曲昂扬的歌谣,吟唱着向前。

做着奋斗的梦,我们青春年少时离开家园。离开家园,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常常,在遥远的异乡,我们抚摸流血的创口,流着思乡的泪水,却不肯停下前进的脚步。

离开故园愈远,对故园的思念愈深沉。

离开家乡,我们赤手空拳,怀着梦想,我们义无反顾。

在跋涉的路上,我们收获着岁月的馈赠。我们收获了彷徨、失意、财富和喜悦。可夜静更深,当我们细细盘点,独独发现自己丢失了许多。

家乡啊,无论我贫穷还是富有,你都是心中最忧伤的风景。

散文家北鲲说,家乡是一帧忧伤的风景,这帧风景愈久远愈朦胧,愈久远愈美丽。于是,今夜,我知道,很多人如我,擦拭记忆上的尘土,捧出新鲜的乡愁。

家园的散文6:找得到灵魂家园记得住美丽乡愁

文/王剑冰

我们强调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当中就有乡愁。乡愁是中国人热爱家乡、牵念故里的独特情结,是一种美好自然的文化观念。社会越是变化、越是浮躁,这种情结就越显珍贵。乡愁也是一种寻根意识,记住乡愁,记住美好的童年,记住美好的向往,也便是铭记我们的根本。

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乡的一片叶子,这片叶子无论飘落多远,都无法摆脱大树对于叶子的意义。一个人的身上总有着故乡的脉络,流着故乡的血,带着永远不可改变的DNA。一个个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个村子的化身,他们走出去,分散得到处都是,却不会把村子走失。

说起乡愁,那是一种与生俱在的情怀,住在心中的故乡常常鲜活在那里。故乡是安放你的灵魂、温暖你的寂冷的地方,是接纳你的疲惫、抚慰你的忧伤的地方。翻开一页页被繁忙弄乱的过往,记忆中的余香总在儿时的故乡。那里有我们最亲密的玩伴、最爱吃的食物、最漂亮的衣衫、最天真的憧憬。而芬芳入梦的,多是亲人亲切的面容与温馨的相聚场面。那些亲人或已故去,或还在乡里。现在多数人对故乡的感觉同对年节的感觉一样,那种热闹团圆、香气弥漫的味道是乡情中最重要的部分。“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归乡最多的时刻是年节,带着满满的怀想、满满的辛苦,万水千山相携于途,构成最为壮阔的乡愁景观。古往今来,人们因为各种缘由漂泊在外,但总是要找机会赶回故里。金圣叹曾列举“不亦快哉”之事,其一即是“久客得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然而他们的欢喜中又带着那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复杂心理。漫长的时光已然流逝,乡愁的话题始终没有停息,情怀早已渗透于诗歌典章,直至后来,还有余光中、三毛、席慕蓉不约而同地同题《乡愁》。

诚然,远在故乡之外的游子,生发的多为眷念之情,即使老杜有“漫卷诗书喜欲狂”“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返乡之举,回到家乡也还是要再出去,因“莼鲈之思”而辞官归返的张季鹰毕竟是少数。还有,余光中的《乡愁》或代表了一些人对于故乡的认知,那就是故乡即是母亲(或双亲)的代名,对于故乡的怀念即是对于母亲的怀念,回故乡即是为了看母亲,母亲不在了,故乡的概念便模糊起来。随着生活的变化,有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回乡的矛盾,记忆与现实发生了冲突,那种期待值与仪式感渐渐折损,许多美好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所以有人会说:“我是真的爱家乡,不过爱的可能是记忆里的家乡。”确实,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这是时间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事实。然而不可逆转的还有那份强烈的牵绊,永恒的顾念并未因此而中辍,情感的执拗还是同那些疏离与怨怼扯断了关联。生生不息地以文字表达出来的乡愁,也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特有的传统。

作家们大都已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但我们却能看出那种深深的乡愁情结,他们有写生养自己的故乡的,也有写生活过的第二、第三故乡的,还有赞美如故知的他乡的。我主编的“乡愁”文丛中,地域山水皆有代表,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多方位地展现出人与历史、人与环境的关系,彰显对亲人故土的真挚情怀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深切感慨,给我们带来亲近,带来回味,带来启迪,让我们感受到温馨而深挚、苍郁而辽阔的文字力量。

我们说,在意乡俗年节,提倡尊崇温情,爱护碧水蓝天,留住美好记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复兴民族文化的核心之一。这样会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得愈加贴近期待与理想,也会使我们愈加容易找得到灵魂家园,记得住美丽乡愁。“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随着时间的挥手远去,这种记忆与期望会愈加显现出它的意义。

家园的散文7:我心中的美好家园

文/周心怡

我居住在一个风景如画、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叫张家港。

记得小时候妈妈跟我讲,以前张家港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这里的人都很贫穷。为了改善港城人民的生活条件,早点走向小康之路,从而引来了许多大工厂,后来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是因为化工企业的不断增多,废气、废渣得不到有效的治理,树也少了,草地也不绿了,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不见了,空气变得很污浊,那个时候,张家港没有一个好的景点,游人们常常是乘兴而来,失望而归。

现在张家港早已是旧貌换新颜了,比以前更加富饶了,生活环境变得更美丽、干净了。树也多了,草地也绿了,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都回来了,勤劳的港城人民还修建了环境优雅的暨阳湖、风景如画的梁丰生态园等,宽阔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可美了!你看在暨阳湖沙滩上玩沙的几个小朋友多开心呀,脸上现出了两个红通通的小酒窝。再往那儿看,那儿的几个大人也不闲着,到了这里,他们仿佛找到了童年时的那一份童心,一个个追逐打闹。

晚上,美丽的暨阳湖广场上会有许多人在散步,老爷爷和老奶奶们则会带着自己心爱的孙子孙女或者小狗小猫们在暨阳湖溜达,叔叔阿姨们也会在广场上悠闲地跳着那柔美的华尔兹,多么和谐的一幕呀。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港城,一个既美丽又富饶的人间天堂!

家园的散文8:永远的家园

文/高桂荇

满心的沉郁一天天消融不去,薄暮时分回到故乡。故乡在里下河水乡。高家墩子,三边环水。据说,早年出过大官,很是鼎盛,以后日渐衰微。近些年,种些经济作物,就城兜售,乡里人日子过得倒也熨贴。蛰居小城,每次回家,沐浴着乡风乡音,我总感到温暖而充实。

天空阴白,树枝光秃秃的,又瘦又细。几只小雀在断枝上跳跃。小河如带,河畔丛生着裸露的芦根,一片片枯黄的阔叶水草在风中瑟瑟飘摇。河波如老人脸上密密的皱褶,三两只黑顶鸭孤寂地随波漫游。一个农家少妇摇着装满肥料的小木船,悠悠地滑向远方。放眼望去,苍凉的天底下,远处有一两个农人在挖土。“麦一种,手一拱”,大家也许在享受一年中难得的冬闲时光。

母亲还住着那三间瓦房。年轻时,橱柜、睡柜这些值钱的都卖了,供我们求学。如今,我们在外面供职,只剩下母亲。门锁着,打听邻人,说母亲又拾柴火去了。我走上高高的围堤,残阳如血,晚风乍起,西边那通红滚圆的夕阳不知什么时候被谁悄悄切去一块。远处的小村庄披上了一件绯色的绣衣。路上空寂寂的,母亲挑着两捆野柴躅躅走来。逆光凝望,被夕阳染成一尊浅红的塑像。母亲老迈地一步一步向前移动,热乎乎的泪水在我眼里打转……

母亲喜出望外,忙不迭地问妻儿怎的不回来。要烧茶,要煎蛋,又要做饼。“跨过口子三碗饭”,说我走这么远的路肚子荒了。我一边婉拒,一边让母亲坐下来歇歇。她哪里闲得住,边说边做。淘米洗菜,生火烧锅,顺溜溜地,哪象古稀之人?忽明忽暗的炉火映着母亲的脸庞,额前白发银亮,但母亲显得神采飞扬。

听说我回来,墩子上不少同龄人纷纷涌到家里。母亲欣欣然炒了一锅花生、葵花籽儿,一一地捧给大家。大家天南海北地神侃,什么东家的母猪产了几十头崽,西家的草莓卖出了大价钱;什么李家的媳妇是娶的城里的,赵家的那台大屏幕彩电看着真过瘾。考大学了,砌别墅了,民主选村长了,如此等等,大家七嘴八舌。这其中夹杂着一两句打情骂俏,但更多的是对农事的谋划和对政策的探讨。声声乳名,句句玩笑,那份乡情亲情浓得化不开。我不知不觉溶入其中,似乎卸下一身装裱,无拘无束,活脱脱地变了一个人。沉郁和疲惫仿佛在乡音乡情的呼唤和絮叨中不翼而飞。还是那些面孔,还是这方土地,变化的是跳动着时代脉搏的话题,不变的是那份接纳和宽厚,那份从容和淳朴,那份热情和执着。

已是深夜,深蓝的天幕上点缀着无数星星,远处一两声犬吠,给乡村夜晚增添了无边的幽静。偌大的高家墩子还有几家未睡,柔和的灯光从楼窗上泻出来,与夜气对接,把一个个庭院遮照得迷迷蒙蒙。母亲向来早睡早起,可今夜在邻居走后又唠叨起来。她说,“人不能比人,田不能比亩。”并搬出那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古训。教我在外头要正派,要稳实,不能跌下来。她说,卖草莓、卖薄荷,手头攒了点钱,要为妻子打副金耳坠,结婚时穷,该补上;并算计开春后把屋子翻翻新。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眼睛很亮,好象走在一条艳阳大道上。望着母亲,我心灵的重负似乎不知不觉在她的眼光中消失殆尽。

都说人在孤寂时最容易想到母亲,想起故乡。不管行程多远,每个人对故乡的回归和牵挂都无法割断。

故乡,是我们永远的家园。

家园的散文9:家园伤感

文/吴长青

往年国庆,我都选择给父母电话,相互告知一切安好后,就不再回家。要知道拖家带口赶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况且在人流如织的国庆长假。唯独今年的国庆长假,我和妻子带着孩子及弟弟夫妻俩连夜挤火车从苏州出发,在国庆当天早晨就赶到了家。

当父亲到车站接我们时,太阳才刚升起,我们迫不及待地向父亲询问爷爷的情况。爷爷今年84岁了,我们那儿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的说法。而爷爷恰在中秋节前一天发病,虽然经过急救和护理,现在病情稳定了些,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一到家,我们急忙走进了爷爷的房间。爷爷侧身面向里蜷缩在床上,我喊了一声:“俺姥!俺姥!”爷爷身体动了一下,我又说:“我是小洲,我和李华、二洋、周旭来看你了,我们是连夜从苏州坐火车赶回来的。”

爷爷吃力地扭动着脖子,想看看我们,但没能转过身来,我抱起女儿举到爷爷的正上方给他看,女儿也乖巧地挥挥小手,喊道:“太爷爷,我是芊芊。”爷爷嘴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半睁着眼睛。突然爷爷哭了,眼里流出了一些泪水,我拿纸帮爷爷擦眼泪,边劝他不要哭,我自己的眼里却湿润了。

听三叔说,爷爷现在一阵子清醒,一阵子迷糊,不能自理了,只吃一点流食,看来很难康复,只是熬日子了。我听后一阵阵地难过。

天高气爽的金秋,本是收获的季节。村西头迎娶新娘的音乐声此起彼伏,农田里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可难过的我却感到这些喜庆丰收的景象此刻都显得不太协调了。

妻子她们陆续走出爷爷的房间,我一个人留了下来。似乎一切都静止了,我看着爷爷躺着的背影,弯腰抚摸着爷爷的身子,低声问他冷不冷,爷爷说“不冷”。看着爷爷那原本在我小时候背我东奔西走的高大身躯现在枯瘦了,我不禁心里一紧,眼里顿时充满了泪水,一种无法描述的爱和怜充满胸膛,浸透了身心。

我又和爷爷说了些话,感觉他的听力和意识还好,不像叔叔说得那样垂危,我稍微舒了口气。又在爷爷床前站了一会儿,告诉他待会儿再来看他,就忍着眼泪出了屋。

太阳已经高升,母亲早做好了我们爱喝的南瓜粥,我盛了一小碗,胡乱喝了下去,期间没有了一些久逢后的话语。只听母亲说爷爷一天也吃不了多少,只喝一点汤水,一天不如一天,我的心里一阵阵刺痛。

想到爷爷,我心里特别沉闷,想到村外的田野里去奔跑,以此来发泄我的烦躁和苦闷。顷刻间,家园这个单纯又温暖的地方,让我感到陌生,感到害怕。从春节到现在,才9个月不见,却给我生离死别的感觉。

人在家园,却是伤感万分,生死之间,竟是这样脆弱!哦,我爱的家园,你令我伤感!

家园的散文10:家园

文/简媛

珠儿是在一个烟雨迷蒙的春天走进水云堂的。水云堂是常德沅江岸边那条街上的青楼。

珠儿本有些蛮力,到水云堂后,又学会吹拉弹唱,不久就成了这里的头牌。

那一年,日本鬼子大举进犯常德。来水云堂的商贾锐减,放排工人不见了踪影,日本兵却一天多过一天。

珠儿不仅会唱些本地小曲,还会弹日本曲调,因此格外讨日本兵欢心。

珠儿二十岁生日那天,她家的房子被日本人烧了,父母被当场刺死。她却仍和平常一样,仿佛什么也没发生,笑脸迎送。

从那夜起,一连几天,珠儿房里飞来相同的纸条,上面用鲜血写着,小心砍了你的头祭奠死在日本狗刀枪下的父老乡亲!

水云堂的鸨母吓得魂都飞了,劝珠儿不要再刻意讨好日本兵。

“妈妈,你不是一直教我,只认钱,不认人吗?”珠儿说这话时,一脸冷漠。

水云堂的铃儿逢人就说,珠***不只卖身,连家园也弃了。从此,不只是水云堂的女人讥讽她,连那些宠爱过她的男人也骂她猪狗不如。

珠儿没来水云堂之前,头牌是铃儿。珠儿来了没几日就抢了铃儿的花魁。两人因此生了间隙是自然的。

那天,铃儿多喝了两杯,吃了盘凉菜,半夜闹肚子,起来方便。刚走进茅厕,就听见外头有人倚着墙角小声嘀咕。她听出来了,是珠儿的声音。出于好奇,铃儿不由自主地悄悄尾随珠儿。她好不容易才看清,珠儿手里拖着的是个大麻袋。“她想逃?”跟着珠儿往水云堂外走去时,铃儿想着要讹她些钱财。铃儿一路跟着珠儿到沅江边上,躲在一处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

铃儿心想,今天发财了。

“抢光我家财产,杀死我的家人,毁了我的家园,还想睡我!”珠儿踢了麻袋一脚,骂时,语气狠毒,仿佛另一个人。

随即,珠儿将麻袋丢进了江里。铃儿吓得浑身发抖,她什么也没说,悄悄地走了。

铃儿回到房里,怎么也睡不着,她找来一向交好的姐妹,把自己刚刚看见的一切悄悄告诉她们。她们都很害怕,觉得珠儿会招来杀身之祸。

窗外,传来老鸦歇斯底里的喊叫,像是垂危之人在绝望的荒原发出哀鸣。房间里一时沉寂得如同死亡降临。

天快亮时,有几个姐妹收拾细软,先后走出水云堂。铃儿没有走。

第二天,水云堂如往日一样,不到太阳西下,临街的那扇大门前就高高亮起红灯笼。珠儿和铃儿像是商量好了,煽动其他姐妹,用从未有过的热情与妩媚招揽这些日本鬼子。整条街上,除了喝酒划拳声和十分夸张的呻吟声,没有人说起那些消失的日本兵。

有一天,水云堂来了两个军官,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军官是个少佐。珠儿穿着荷色的旗袍,流动在双眼里的光彩像极那滚动在荷叶上的水珠。她迎着少佐的目光直直地看着他时,他就拉着她的手走进房间。

那夜,这两个日本军官都没有走出水云堂。

终于,日本人嗅出江边街上女人们身上的血腥味。他们并没有立即在这里“三光”,而是装作什么也没发生似的,该来时仍来,照常大口喝酒,大声划拳,装作喝醉的模样,或是粗鲁地扯烂女人身上的衣裳,或是趴在酒桌上一副人事不省的烂相。

那天,珠儿像往常一样,她装作要脱衣服的样子,一把拔出匕首插进了日本兵的胸膛。也就在这时,她的门被踢开了。她看见门外站着很多的日本兵和衣衫不整的姐妹,她来不及拔出匕首,就被人架起,和姐妹们绑在了一起。

被日本鬼子拖向江边行刑,珠儿铃儿和姐妹们脸上都绽放着笑容,她们从没像此刻这样感受到他人的尊敬与不舍。她们都把头高高地昂起……

沅江波涛如鳞闪烁,远处传来放筏的号声。珠儿笑着在心里默念:爹、娘,我报仇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