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踏青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踏青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踏青的散文1:宅家后同孙踏青记

文/01一线

春,是一年的开季,是一年之新气象和新打算的分界季点。春,是滋生万机的季节,也是滋生爱恋的时光。清明过去,但愿阳光能够荡涤过去的腐朽,净化心灵。

我家两个孙子现在都能够下地走路了,看着他们长大,心里别说有多高兴。这个庚子鼠年的春天即将来到的时候,我家早在小年之前的前一个周末就已经把家里收拾打扫干净了,也在年前把寄养在他外公外婆家的小孙子接回来一家团聚在一起过个大年。却不料春节来临之际,武汉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上窜漫延,打破了这个春节庆典节奏,引起举国关注,世界瞩目。我们只有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里度过这个不“疫”样的春节。小孙子回来自然增添了不少欢乐气氛,他能够同他哥哥在一起玩撒。两个人在一起玩着玩着,融洽不了多久,又会为玩具而争夺起来,毕竟还是不懂得分享的好处。为了他们,我自然多了一份心事,主要放在一些教育上。小孙子接回来时,走路还不算很稳,经过宅家训练,四十多天再送去他外公外婆那时,已经会到处翻箱倒柜了。我在电脑房写作时,他时不时敲门走进来同我玩上一会,我也抓紧时间,多同他交流和抱上一会。小孙子来了,大孙子自然也跟着来,我的电脑房也就成为了他们除了客厅的又一处摆弄玩具的战场。两个人玩累了,又会争宠着赖在我身上看我写东西,鼠标和键盘老是被他们挤兑着,无奈,我只好停下来,给他们放映一些动物或诗词片断,一边给他们讲解画面里的故事。大宝对车辆特感兴趣,每次来到我身边,非要我给他讲这车或那车的故事,幸好我是学机械和自动化,我就顺着车辆的起源和发展给他讲些历史和未来设想。有时,听到外面有车子路过或西边工地的工程车启动时,他会敏感到这是警车、救护车,那是大上卡拖车、垃圾运输车、洒水车,或是清扫车、铲车、挖机、吊车、推土机和压路机等等车辆声音时,又非要我抱起他站在窗子边上观看一会。疫情以前,隔壁汪小区停摆了一台攪拌机,每次路过那,他都要在那停留好一会才肯离开,附近工地上施工的铲车、挖掘机、推土机和攪拌机只要有出动,他就非要我带他到面前观察好一阵子。没想到大孙子对车辆那么感兴趣。家里客厅都摆满了他的几个车队了。还好小孙子目前还没到他那般痴迷,他除了寻找哥哥暂时不玩的玩具玩上一会儿外,就是重复他哥哥以前做翻箱倒柜的事了。两个孙子在家折腾着,每天把地面弄得一塌糊涂,不得不到了夜间他们安睡了去收拾。

原本打算这个春天带他们多上附近的小山生态公园玩,无奈抗疫宅家,直到送走小孙子那天也没有带他们出去过一次。真有点对不起他们,他们那么小,也不得不随我们大人自制圈养在家里。我们复工复产后,每天也只是在单位和住家两头一线活动,没有离开半步。对于外面的世界只有想象以往的样子。随着三月底疫情的松解,大家都盼望能够走出宅家,去户外享受明媚的春光。

今天4月5日,清明节过后,正好周日,我吃过早饭,领着大孙子开始了这个春天的第一次出游,登上了久违的附近的小山生态公园。我为了慎重起见,给孙子戴上了口罩,毕竟公园人多,加上到了那里,他就会到处乱窜,在几个人群密集的休闲和体育器材活动地,特别是在吊桥上,他是肯定要去蹦哒一会。果不其然,他在人群集中的几处,都赖着玩玩撒了好大一会。后来,玩累了,我带着他悠闲地翻过山,去了山西那边的公园溪流清爽的路一带踏青,寻找小鸟虫鱼,观赏春花绿景。因为不在人群中,我为孙子摘下了口罩。一路上,爷孙俩饶有兴致的一起一应练习着这个宅家春天教给大孙子的十多首古诗。我想,对于两岁多的孩子,记忆好,又深刻,多多引导他背诵些小诗,也是一桩快乐的事。因为小时候记的,犹如石头上刻写的。童趣是美好的,我也从中找回来了我的童年。

我国五千年文化沉淀,唐诗宋词,当然远不止这些国学经典,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从小不能缺失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要做到生活如诗,如诗生活还真的是还容易的事,只要坚持下来,才有可能达到腹有读书气自华的境界。

我喜欢随笔写作,平时也参与诗友老师们的一些习作活动,也有意想训练我的孙子,《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等等都是极好的素材,里面所涉及的内容有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包罗万象,句子主要来自典故化用而成。一个个故事罗列对仗,一字一句得知识。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是将来无论学哪门子专业,从事哪门子工作,我想,有点文学素养总归是好事。

我还喜欢摄影。在虚拟网络或者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图片,或记录现实生活,或为以后回味历史。特别是当5G都已经来临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各种赏心悦目的美图。当我们慢慢的拍着拍着,我们又不满足了仅仅因为喜欢而按下的快门,于是开始了对社会、人生、对人性的思考,开始挖掘图片背后的故事,这就是创作。既是一种创作,又是一门类“艺术”。当然,我们更多的是拍下我们喜欢的影像,然后用这个不可复制的图片来讲述曾经发生的故事,来记录一段不寻常的历史,从而来感动自己,感动朋友,感动社会。

今天陪同大孙子第一次走出宅家的春天,我们在重复往日的故事,一边寻找踏青的快乐和记忆,一边习诗摄影,也是满满的收获,满满的春风。

记录春天宅家时日和今天的生活,兴起小诗一首。

宅家防疫中,时看两娇童。
倚节耕耘梦,堪心种树蒙。
清明无相扰,名利等闲穷。
竹笋须求老,阶文似理通。

关于踏青的散文2:踏青世外桃源——桃花村

文/一米阳光

早有耳闻我们长沙岳麓区有一处堪称世外桃源的好去处——桃花村。那里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是一处纯天然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令人神往的地方,自然谁都不容错过,都想前往一探究竟,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没成想念想竟变成了现实。三月八日这个女同胞们特殊的节日里,天公也作美,春光非同寻常的明媚,我们公司的这些半边天终于有幸坐上大巴踏上这片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一路上我都在寻思,既然取名桃花村,那里应该是桃树丛丛,桃花朵朵吧?抱着这个理所当然的念想,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想象着一片美丽的桃树林露出了粉红的笑脸迎接我们,我能不美滋滋吗?大巴似乎也很配合我的心情,如牟足了劲的大黄牛,在长沙城宽阔的马路上肆无忌惮地奔驰 ,不到半个小时便七拐八拐踏入这集娱乐和休闲的桃花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片迎风舞动的白菜花,金灿灿的花朵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恰似一颗颗闪烁的星星,预示着更美好的明天?又像是怀春少女眨巴的双眸,向着情郎羞涩的抛媚眼,期待纯真的爱情?“哇塞,快看哪,下雪了。”唯一一位陪伴我们这些爱美女士们的男司机突然一声感叹,所有女士都随着他手指的方向寻找那所谓的白雪。啊哈,原来是一棵高大的梨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就像那一朵朵雪白无瑕的小雪花毫不吝啬的将整棵树妆扮的银装素裹,别有一番姿态。如此优雅的田园风光,我不由得喃喃自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至于久久沉浸在“雪花中”的我几乎忘了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那寻觅那粉红的桃花,做一回美丽的桃花梦?

“走起啊,先去品尝农家乐的绿茶吧?”同事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也就随着大部队一同前往预定的农家乐——桃花山庄,去邂逅久违的农家烟熏绿茶。“大家辛苦了,喝杯绿茶咯。”隔老远看见一脸朴素的农家大姐端来热气腾腾的绿茶,我连忙站起来双手迎接,忍不住凑上鼻子深吸一口气,一股浓厚的烟熏味道扑鼻而来,而后细细地品尝起来,似乎少了城市里自来水那种生锈水管的味道,更多的是苦中有甜纯净的井水味道。这种感觉来的如此畅快,又如此真实,仿佛又回到了我魂牵梦绕的故乡——美丽的宁乡。也许只有经常思念故乡的人每每遇到相似于家乡的某样东西,都会忍不住牵连到一起吧?

“大姐,你们这里有草莓吗?”、“大姐,你们山上有新鲜的蕨菜吗?”、“大姐,你们这里 有春笋吗?”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这里可充分发挥了女人叽里呱啦好问的天性。大姐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而我的最大愿望是要寻觅那伴随我做了N次梦的桃花。一根筋的我拉着好友的手往后山上爬,只为了圆我来时的梦。“吱呀吱呀”捷足先登的女士们驻足在后山郁郁葱葱的竹林里悠闲的荡起秋千,灿烂的笑容写满了幸福。我也不甘示弱挪动笨拙的身体靠近这丝丝缕缕的吊床,试探这看似弱不禁风的小小的竹林,到底能不能承受我这重量级人物的体重。“悉悉索索”半个屁股刚挨上去,丝丝缕缕的吊床便直溜溜往下梭,“沙沙沙……”一片片绿中带黄的竹叶纷纷飘落于我浓密的发线间,宽阔的肩膀上,似乎在提醒我:求求你不要折磨我的同伴们了,你该减减肥了。

“有人愿意和我一起到山顶去采蕨菜吗?”暂别竹林,有人心血来潮提议去更高更远的山顶踏青。“我去。“、”我也去。“响应的人除了我,还有嘻嘻哈哈的小聂。我积极响应的理由有几点:一来挑战不畏困难的自我,二来增强团结合作的精神,三来也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此一举几得的好事我怎能错过呢?

太阳越升越高,我们越爬越爬高,山路也越来越陡峭。爱美的我们穿着高跟鞋艰难地一步步往上攀登,你拉着我,我拉着你,有好几次差点滑下山坡,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攀爬,终于爬到了山顶。满脸喜悦的我们俯视来时的山底,真有点“一览纵山小“的感觉。谁能说爬山只有艰辛,没有收获呢?经过困难重重爬到山顶的人心境是不一样的,是拼搏后成功的喜悦。“那里有蕨菜呢。”小聂眼尖手快,一个箭步穿过一片树林,蹲下苗条的身子小心翼翼地采了一根紫红色的蕨菜,还忍不住捏到鼻子上闻了又闻:“嗯,好清香的味道啊!“哈哈,快来啊,下面更多呢!我们梭下去采咯。”比我还要丰满的王妹妹自告奋勇和小聂一起梭到山腰去采摘蕨菜,我一再叮嘱她们小心为妙,我则在山顶负责运输和寻觅躲在阴暗处的蕨菜。”嗡嗡嗡“小蜜蜂围绕着我哼起优美的歌曲。它是恋上了我漂亮的花衣裳,还是迷恋我身上散发的花香?也许都是?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抬头仰望蓝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如美丽的白雪公主耐心等待白马王子的出现。我的王子又在哪呢?我不由得环顾四周,不经意间看见半山腰一棵小小的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闪闪烁烁,分外妖娆!原来在爬山的路上,我们只顾着往上攀登,而错过欣赏一路美丽的风景。有得必有失啊!

太阳慢慢往西倾斜,我们也该找寻来时的路,回到我们该回的地方。

再见了,美丽的桃花村,再见了,近似于陶渊明笔下又有些许区别的这一处世外桃源 ,今后的我还要邀请更多的你我他来这里踏青,到这里修身养性。你还会欢迎我吗?

关于踏青的散文3:诗情画意踏青去

文/艾里香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春天,万物苏醒,满目葱茏,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要是不出游,那真的成了“痴人”了。踏春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青山绿水间陶冶自己的心情。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与踏春结下了不解之缘,吟诗作赋,为春游大抒雅怀。

踏春,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春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趁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踏春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诗人观赏早春风景时的开心,以及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语言朴素,情景交融,钱塘湖早春的美景读之如见,呼之欲出,仿佛身临其境了。

宋代吴惟信的《苏真堤清明即事》却是一幅因恋春而留连忘返,以至日暮而归的春游画卷:“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真可谓文情并茂、脍炙人口。徐元杰的“花开红树乱莺啼,草上平湖白鹭飞。风和日丽人意好,夕阳潇鼓几船归”,孟郊的“日日出两园,只望花柳色。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苏轼的“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莲步袅。腰支佩兰轻妙。行过上林春好”都是妙笔生花,各具特色。

自唐后,宋代的踏春春游愈加盛行。诗人王令就以《春游》为题,赋诗一首:“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通篇诗文在盛与衰、热闹与孤独、欢乐与悲愁的对比中,把由春游而产生的独特感受意味深长地写了出来。诗人陆游春天到郊外踏青,也写下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廓,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短短四句,诗人踏青时的所见所闻便跃然纸上。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年踏春,看到蝶飞鸟鸣,随口吟出一首《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天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鸟啼遍春堂……”全文46句,内却嵌入了54个“春”字,自然流畅,回味无穷,可谓描尽踏青时的美好风光。清代吴友如的《清明节放风筝》:“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就是清明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的写照。

又到一年踏春时,寻访古人踏春之乐后,何不与家人、亲友一起,体会大自然的味道,共享这人间的美景呢?

关于踏青的散文4:春天来了,踏青去

文/吕芃瑶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她赶走了寒风刺骨的冬爷爷,送来了和煦温暖的阳光。大好春光,我来到了张家港公园。

瞧,和煦的春风吹青了小草,远远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走近细瞧,才发现只是枯黄的草丛上冒出了一点嫩芽,真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风也吹绿了柳梢,嫩芽将柳树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从“光棍”摇身一变,出落成了梳着绿色长辫的小姑娘。春风吹鼓了树木的花苞,看,桃花已经绽开了粉红色的笑脸,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凑近闻闻,啊,一股香气扑面而来,透着一股春天的气息。枇杷树也开了花,雪白色的小花躲在深绿色的叶子后面,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孤芳自赏,有的昂首挺胸,有的彬彬有礼……花朵也引来了小蜜蜂,围着花儿来回转悠。春风唤醒了春笋,在竹林里,春笋随处可见,它还没来得及脱大衣,春姑娘就来到了它的身边;春风吹皱了河水,水面上荡漾起一条条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撒了银粉,美丽极了!

在这生机勃勃的地方,我们可以自由玩耍,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可以进行放风筝、打羽毛球、野餐。

啊,春天真好!走,踏青去!

关于踏青的散文5:踏青四望山

文/戴益民

阳春三月,油菜花开,《广济天下报》江涛先生组织文友赴四望镇采风,乃欣然前往。

查阅有关资料得知,自古以来广济地形有两大“瓶颈”紧扼“三省七县通衢”:一为踞长江锁钥,扼鄂赣咽喉的田家镇;一为耸路侧群峰,卡皖鄂要道的困龙井。此两地历史曾上演过无数悲壮的战争故事,历来为兵家之必争。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都在这里抽剑挥戈,远古的如樊哙、朱元璋、陈友谅、张献忠、陈玉成,近代的如冯玉祥、白崇禧、徐向前、王震等。从地图上看,四望镇的版图夹在东北面横岗山和西南面崇山之间,形成典型的丘陵地状,四望山便凸显在丘陵中间地带,仿佛是两大“瓶颈”的命门。据说山顶有一块巨石直立如门,自然有些神奇,令人浮想联翩。四望镇因四望山而得名,山的一侧有座寺庙,名曰石门寺,佛教香火一直渺渺不绝。

公元1938年夏,武汉保卫战之广济战役打响。在整个战役中,国民政府先后调集十四个军共三十二个师,在武穴“瓶颈”地区进行惨烈的防守狙击战,敌我双方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抗日军队阵亡将士一万七千余人,日本侵略军亦伤亡九千人左右。为争夺“瓶颈”命门四望山,中日两军激战于金家山、陶文寨一带,双方军队尸积如山,仅崇山口阵地保卫战,国军174师便有2000余名官兵阵亡。“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山上的一草一木,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演绎出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壮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1939年春,由广济地方士绅牵头募捐,在双泉寺观音殿后修建烈士纪念塔,将牺牲的两千抗日将士骨骸聚殓于塔内。烈士纪念塔前,有一口泉水四季不断,那汩汩流淌的泉水象征着烈士不散的魂魄,给我们孱弱的身体和灵魂注入英雄豪迈之气。涛声阵阵,山谷回音,寄托着人们绵绵不尽的哀思;碧血丹心,浩气长存,激励着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武穴的前身为广济,是佛教禅宗四祖司马道信降生地,“广济”二字,取自“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由于境内庙宇众多,佛教盛行,又有“千佛之国”和“小西天”之称。钟灵毓秀之地,加之与佛结缘,必然会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唐朝开元年间,药王孙思邈神灵云游天下,化为人体,四海行医,后在广济陶家塘寄迹。一日,一渔夫在陶家塘打渔,捞上一木雕像,随意丢向下游,第二次又在原处捞起,甚感神奇,原来是药王孙思邈神像随洪水不知从何处漂来,遂将其放至五虎山一山洞供奉,后人为其建寺,号称“人寿寺”,这便是四望药王庙的来历。药王庙前后经过两次大的改造扩建,现已建成两栋大殿,香火盛行,尤以求签开方治病远近闻名。

“家住万里长江边,生我养我大别山,钟灵毓秀水环绕,广济代代出圣贤。”一曲《武穴好家园》,唱出了这方水土这方人的乡愁与乡情。四望地处武穴西部,集老区、库区、湖区于一身,经济欠发达,但它有好山、好水、好空气,更有深厚的历史和人文资源,我想,这就是它的后发优势吧。行走在乡村垄上,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景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四望镇共有二十九个村庄,最为出名的是十大畈,这十大畈分别是:陆政畈、新庙畈、三里庙畈、栗木畈、白水塘畈、何桥畈、铁石畈、吴兴畈、竹影山畈、刘寿畈。正是花开时节,我们穿梭在秀美乡村之间,流连油菜花海,徜徉海棠苗圃,尽情享受踏青的乐趣。当采风结束时,我忽然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宁静的村庄,清新的空气,如画的风景,动人的笑脸,这一段山乡时光如此静好。透过车窗,我一边饱览四周秀丽的风景,一边在心底沉吟道:踏青四望三月天,文友纵情山水间,谁人不说家乡好?愿将意象换容颜。

关于踏青的散文6:清明踏青

文/姜林齐

每每清明,我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活泼的欣然;但一想到母亲年岁已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

父亲去世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一想起来,依然止不住的伤心。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的忧伤。但是,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清明是个晴朗明亮的日子,它要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告诉父亲,我们过得很好,请父亲在天之灵安心。

每年清明扫完墓,我都坚持带母亲去踏青。一来到处转转,让母亲散散心,逗她开心;二来我们母子也趁此机会,多余游一游,多留下些美好的记忆。

“听说城南的桃花已经开了。”母亲说,“我们正好去看看。”

“好啊!”我骑着电动三轮车,沿着国道,放慢速度,稳稳地向城南驶去。

路边的榆叶梅,开着很大的花,有黄的,有玫红色的,母亲看着,非常高兴。松树绿绿的,看起来比冬天光鲜亮丽了许多。

微风穿过柳树枝条,轻轻地拂在我们脸上、身上,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母亲看起来比平时白了许多,她浑身放松地坐在车上,惬意地舒展着手臂,大声地跟我说着话,高兴地笑着。

渐渐有一株一株盛开的桃树掩映在村户人家了。游人都左顾右盼,指点相呼,好像全然沉浸在桃花的秀色里了。我们慢慢近前去,找到了一个空地方,把车子停下。

桃花开得正好。有的含苞未放,花苞上一点猩红;有的已然绽开,彤红一片,美丽诱人。真是“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啊。

母亲站在一棵泛着红潮的桃树下,我七十岁的母亲,在桃花的映照下,竟然也一脸桃红了。

看着母亲幸福的笑脸,我的心,无比快乐。母亲生了我,养育了我,在她有生之年,让她过得高兴,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父亲去世得早,没有享到我的一点点福,我要在母亲身上,一齐补上去。

趁着亲人健在,多尽一点孝心,是身为子女的我们,人生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清明踏青,带母亲春游,母亲开心,我也开心。

关于踏青的散文7:踏青时节

文/凌云燕

踏 青 时 节

作者——凌云燕

我以为春暖花开的时节人们出去踏青,绝不单单是为了伸个懒腰,吸口清新的空气。北方的冬总是沉长寂寥,萧瑟的寒风叫落叶盘旋着收紧了人们的心情,四肢懒懒的像生了锈。一场大雪又封闭了门窗,也阻隔了交往,一个冬天人们的话都少了。

过了雨水,九九地开化,稚嫩的春就是个顽皮的孩子,偷了支画笔闹闹的戏弄着大地,东涂一片翠绿,西抹一团鹅黄。玩累了就趴在树梢上睡起来。鼾声吵醒了蛰虫、布谷,也勾的人们心里痒痒的,甚至生出许多爱意来。那爱意立刻缓解了紧绷绷的四肢、女人们也悄悄地打开了封闭的门窗。

春孩子醒了,转眼就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姑娘。七彩的裙衫秀美而华丽,醉人的芳香覆盖了原野、村庄。连阳光也偏爱她,暖暖的柔柔的像绫罗绸缎绣成的盖头,戴在了她的头顶上。多情的春风是她的信使,一夜之间就把一封封的请柬粘贴在千家万户的门楣上。人们相约着走出门来亲近着春风,欣赏着婀娜的春姑娘。

繁华的园子总是最先热闹起来,杂沓沓的人群簇拥着花团似锦的桃杏、迎春、玉兰、海棠。草香里隐含着脂粉的怪味,花香里混合着腻人的巴黎香。满园都是欢声笑语、儿童嬉戏,感染了带着喜庆的太阳,阳光总是明媚,总是璀璨,用它的荣华充盈着土山、小溪,披在五颜六色的大地上。

园子里七七八八的绳索分割着游人的禁地,大大小小的标牌提醒着游人别妄行妄闯。人为的花坛雕树,现代化的亭台楼阁小石坊。繁华的园子好美,在我心里却感觉有些变态,踏青,我总是选择独道,游人不到处更显景芬芳。

再说挤在人群中赏春难免糟蹋了春的本意,因此我偏爱那荒芜的园子。人烟稀少的园子草是翠生生的绿,水是清凉凉的纯,就连河边的细柳也是毛绒绒的黄。

青草虽是嫩芽却喷发着泥土的芳香,像乳臭未干的少儿纯洁的迷人,深吸一口,潮乎乎盈满了胸腔。绿嘤嘤的土路蕴含着回归的生命,就连豆粒大小的野花也招展着黄、红、粉、藕的衣裳。

那散落在山间的玉兰、桃花,总会给人带来惊喜,每拐过一个山包,它就探出身来招呼你,向你展示刚刚穿起的新妆。背阴处的薄冰折射出几束寒光,似乎告诉人们它依然是冬的摸样,河水哗哗地流着,带走它滴答的泪水,多少不忍依然不能摆脱新旧更替的下场。

走在寂静的山间路上思绪有些混乱,似乎前世就曾经走过这条林溪小路。也是这般荒芜这般迷茫。也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心灵寂寞空荡。没有喧嚣,看不见林立的楼宇,眼前只是一幅古道荒郊的模样。景色真美,好原始,勾起我多少幻觉、多少向往。

春,是梦幻的季节,多少文人墨客就是在这春的梦境中游历,才成就了唯美的诗篇,华丽的文章。我比不了古人的文采,也作不出千年不朽的文章。只是用我追溯的笔锋描绘春的雏形,用我独钟的心思倾诉春的原生相。

在我看来,春,不管是远古,还是现代一定都是待嫁的新娘!

关于踏青的散文8:农场踏青

文/江一洲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农场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

爸爸说:“农场又叫做现代农业示范园,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绿意盎然,是个天然的大氧吧……”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那个美丽的地方。车飞奔在宽阔的港丰公路上,我看着窗外美丽的景色: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油菜花,波光粼粼的小溪……春天,就在我们的车窗外。

3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农场。一下车,我就赶紧往金黄的油菜田里跑去,迎面扑来一阵淡淡的花粉香。油菜花开得正旺,挨挨挤挤的,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爸爸凑过去闻那香气,结果花粉沾到了他的鼻尖上,我和妈妈都笑了起来。油菜花没有荷花那么美丽,也没有桃花那么鲜艳,但是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却是那么的震撼人心。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苗木基地、通江公园、还有牢固的长江堤坝……

春天,在车窗外;春天,在美丽的农场;春天,在游客们的眼睛里;春天,更在我们大家的心里。

关于踏青的散文9:南山踏青

文/王皓筠

春意盎然,万木争荣,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清明小长假,我们一行三十余人相约去游柳林乡南北山村的南山。

在乡野扑面而至的清风中,我们乘船行进在古角水库。两岸青山连绵起伏,灌木丛生,百草丰茂,一簇簇、一丛丛的杜鹃如霞似锦,燃烧着整个水库堤畔,使南北山麓显现出梦幻般神奇的织锦,最巧的当属间隙中点缀的几朵金黄色的杜鹃,一如红潮中的金光,叫人赞不绝口。

船一靠岸,下船的人们便选好自己喜欢的背景,摆好姿势,抢着留影。沙滩上遗留下浪拍的踪迹,一层层,弯弯曲曲,像一片片页岩镶在库边。孩子们欢蹦乱跳,大人们也不怎么去管,只是用一种关切的眼神追逐。瞬间,整个滩头因我们的到来,充满了生机。

沿岸漫行数百步,便见两山夹一溪,那溪水是从青山深处流淌下来,于是我们“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青山下是一滩沼泽,看似干裂的淤泥上还有嫩绿的小草探出头来张望。

用沙袋一个接一个,铺成一条羊肠小道通向远处的山峦。沿这条小路上行,路的旁边是湍急的小溪和一丘丘小块稻田,静躺在由草籽花镶成的粉红地毯上,闭上眼,还能听到嗡嗡的蜜蜂飞舞的声音。双脚在小溪中濯濯,仰望高山上瀑流飞下,那是山的血液在流淌;聆听瀑布的响声,那是山的精灵在歌唱。山与水是一对情人,有山无水则显得冷酷无情,有水无山则显得娇柔小气,正是这山水的结合,才使大自然顿显蓬勃生气。

千年古道从溪水开始,便真正是南山了。一路上杜鹃花染红的山野,还有盘虬卧龙般的紫藤萝相间其中,采一株觉得不够艳,再采几束,于是,一把把杜鹃也映红了我们的笑脸。古道是由石板拼接而成,不是台阶,光滑的石板上遗留着多少旅人的足迹,两岸竟是树木,路似乎腾空而起。向四周眺望,看到小溪的上游竟“挂”起来了,成为瀑布,源源不断向下奔腾,与岩石撞击的声音汇成了一曲清脆的山歌。

一路上景点很多,像祖师洞,“姑嫂赌长”,“巨蟒呑僧”,紫云洞,还有我们戏称的“屁股石”,石刻随处可见,像“寿比南山”,“南乌崖”,其实这千年古道又何尝不是筑路者用汗水“雕刻”而成的?

沿森林古道行走多时,发现一座隐蔽的山村,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朴的村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山上的竹林,弥漫着一股清幽淡雅的气息,有翠绿的,也有黄中泛绿的,似一幅山水画展现在眼前。

在山上,方能品味“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在山上,可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深;在山上,大喊一声,能听见山谷旷远的回音。人在山中,才知道,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中的函数。何不去登山?去领略春与山的气息吧!

关于踏青的散文10:清明踏青 吐故纳新

文/郑其

在中国的古代,近游成为国人特别是下层群众旅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和风俗。此外,由于交通不便,近游成了人们走出深宅大院出外改换环境一吐郁气的最佳方式。这既不违背安土重迁的观念,又能得到游乐的快感。清明踏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大堤曲》中曾描述了人们踏青的风俗,谓:“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宋代词人张先对吴兴寒食节时的清明踏青景象及风俗作了描绘,在《木兰花》一词中写道:“芳洲捡翠莫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柳永在《西平乐》一词中写道:“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烟光澹荡,妆点平芜远树。”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风俗记》中记述了洛阳的春游风俗:“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他还在《阮郎归》一词中描述了他在春游时的见闻:“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壁双燕栖。”宋代词人张炎有一首词:《庆春宫·都下寒食,游人甚盛,水边花外,多丽环集,各以柳圈祓楔而去,亦京洛旧事也》,细致地写出了洛阳清明踏青的盛况:“波荡兰觞,邻分杏酪,昼辉冉冉烘晴。绳索飞仙,戏船移景,薄游也自喜人。短桥虚市,听隔柳,谁家卖饧?月题争系,油壁相连,笑语逢迎。”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是这样描写村民的踏青情形的:“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樵鼓过清明。”元代诗人马祖常有一首《杨花宛转曲》:“清明艳阳三月天,帝里烟花匝酒船。石桥横直人家好,小海白鱼跳碧藻。”写出了平头百姓虽无“烟花匝酒船”的奢华财力,也自有“白鱼跳碧藻”的生活情趣。

明清两代的首都北京的下层百姓,喜欢在清明日到西山和什刹海春游和踏青。在男权社会,妇女出游是不可能的事,唯有在清明、元宵这些传统节日有“松禁”的例俗。广西太平府的左州,壮族瑶族妇女“婚嫁唱歌踏青为媒”,使踏青更增添了一种民俗意蕴,清代便有一首《浣溪纱·踏青》,专门描写当时的妇女是“春深闺阁弄妆迟,弓鞋罗袜踏青时。”

总而言之,无论官员还是百姓,在清明都乐踏青而不疲。尤其是对于无钱作远距离长游的普通农民和市民,踏青确是他们开春之后走出冬天紧闭的家门、吐故纳新、舒畅心情的极好机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