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文章

请欣赏看书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看书的文章1:文字斑斓了心灵

文/李晓洁

最近看书,一不小心,爱上了文字,将它深深地永存于心底;一不小心,跌落文字的温柔乡,让它吻我千百遍;一不小心,跌落在文字的芬芳里,沉醉不知归路;一不小心,跌落在文字的花海里,看不尽的诗词歌赋,享受不尽的唐风宋雨;一不小心,跌落在文字的故事里,入神地听它讲缠绵悱恻的爱情,听它讲如诗如画的家乡风景。

文字,与它一生一起走,走过斑斓的童年,走过快乐的少年,走过多雨的青春。它,还将伴我走过丰富的中年。文字,与它一生一起走,走过生机勃勃的春季,走过生机盎然的夏季,走阳光明媚的秋季,走过白雪皑皑的冬季。

文字,它让我的生命开满花朵,浸满花香;让我的友谊细水长流,暖如春阳;让我的爱情在心里滋长,甜美如花;让我的梦想悄悄地开花,精彩纷呈。文字,与悲伤有关,但始终快乐有染;文字,与寂寞有关,但始终与热情并存;文字,与痛苦有关,但始终与温暖同在;文字,与多愁善感有关,但始终让人充满希望;文字,与恨有关,但始终让人爱心满满。

看书的文章2:每一朵花都认真地开

文/章铜胜

夜里,我正在看书,又听见从不远处楼下传来的断续的小提琴的声音。从家搬来开始,已经听了三年了,对那样不成调子的声音也开始慢慢地习惯了,虽然那是根本不能称之为音乐的声音,甚至有些嘈杂。在夜里,那声音显得有些突兀、孤单,甚至有些挣扎的意味在里面,但熟悉了,竟也能容忍那样艰难而又努力的声音,并不觉得有多吵闹了。而且,那琴声和我刚来时比,已经好多了,偶尔也能听到一小段像模像样的调子了。

有时候,夜里读书累了,才发现没有听到按时响起的小提琴的声音,还会纳闷。于是,第二天路过那家缝纫店的时候,会顺便问一声店里的女人,昨天孩子怎么没有拉小提琴了?正在埋头缝补衣物的女人抬起头来,先是勉强地笑笑,然后抱歉地说,孩子夜里拉琴,又吵到您了吧。我忙说,没有,只是夜里没听到孩子拉琴,路过时顺便问一下。女人尴尬地冲我笑笑,这时候多半能看见那个拉琴的女孩,坐在缝纫店里面靠窗的桌边,正在写着作业,或是双手托腮,朝窗外望着。

女人和她的缝纫店,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搬过来的,应该有些年了。女人在店门前沿台阶和门两旁的空处,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花盆,台阶摆放花盆的空隙处和墙根的地方,已经长满了厚厚的一层青苔,有的绿意茵茵,有的已经枯了,贴伏在墙上,像一层枯黄色的墙皮。

女人的花盆里栽着一些阳台上都常见的植物,有吊兰、文竹、玉树、米兰、绿萝、月季、羊蹄甲,也有阳台上不常栽种的植物,如靠墙的几株蜀葵和墙角的一大丛夜来香。女人的花草都养得极好,活泼泼的。

路过女人店门前的时候,我也会停下来,看看那些花和草,也常看见她的门前站着一些前来买菜的妇人,在看她的小小植物园,在和她聊着养花种草的心得,女人多半时候只是听着,偶尔点点头或是笑笑,算是她的回答或是应该要表示的态度。也有拿了自家养得快要枯萎了的花草来,放在女人的店门前寄养的,女人也是笑笑,就收下了。

女人的缝纫店门对着楼下的菜市场,每天来来往往的人不少,可有缝纫活要做的人并不多,她的生意也始终不温不火。和旁边的粮油店、干货店、杂货店的热闹比起来,女人的店更像是一杯在冬天放凉的白开水般,温温吞吞的。

我每次路过缝纫店,看到女人不是在缝纫机前忙着手中的活,就是在侍弄她的花草,浇水、拔草、修枝、松土、施肥,那样认真、那样安静,像是在为一件衣服绣上最精致的花边一样。

女人的事,是从菜市场听来的,东一句西一句的,并不连贯。她们说,女人也真不容易,一个人吃苦受累的带着这么一个孩子。言下之意是女人有了孩子的拖累,亏待了自己。我对她们的话并不完全理解,当然也不赞同,但我还是佩服女人的勇气和耐心。

女人的孩子在出生时因意外,造成运动功能发育不协调,智力发育也比同龄的孩子要慢一点。女人独自带着孩子从偏远的农村搬到城里来,是想给孩子更好的治疗和教育。孩子的康复需要做一些必要的理疗,更重要的是要坚持长期的锻炼,女人让孩子学了小提琴,每周一次陪孩子去老师那儿学琴,每天晚上陪孩子拉小提琴。她们说,孩子拉小提琴都练了几年了,也拉不出个调调来。可女人仍然坚持着,就像她脚下踩动着的缝纫机,一刻也不会停歇下来。

女人的故事听得多了,我每次去菜市场,从缝纫店门前过时,都会留意一下,看看女人门前的花草,也看看正在忙着的女人。她家店门前的花草总是长得很好,女人大多时候是忙碌的,偶尔也会看见她回头看看自己的孩子,笑意盈盈。

立冬那天,我从女人的门前过,发现月季的枝上开了一朵浅粉的月季花,有些卷缩的花瓣上挂着点点晶亮的露珠,这个季节,露珠应该是冰凉的吧,可那朵月季花依然在努力地开着。

我想,每天夜里,女人陪孩子拉琴的时候,也该是笑意盈盈的吧。从孩子指尖流淌出来的那些咿咿呀呀的断续琴音,也如开在夜空里朵朵月季,穿越季节的寒凉,总有一双欣赏她的眼睛,在看着她静静地开放。

看书的文章3:白天看人,晚上看书

文/黄家双

有朋友问我最近在干什么。我说:白天看人,晚上看书。这话似在调侃,实则是有感而发。因为,最近突然发现,自己过去看人不够认真,看书过于粗心,如今自觉惭愧,还得补上一课。

多少年来,在我眼里,人流如梭,神色匆匆,从未看清他们的面孔。只觉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计而忙碌,一个个都很辛苦,一个个都很可怜。谁知我的同情是何等肤浅和幼稚。原来就在这忙碌之中,有的人是为自己好,也为别人好,有的人则纯粹是为了让别人不安。于是,有的在笑,有的在哭,有的是喜,有的是忧。

白天看了这些喜怒哀乐不同的脸,晚上对照书本找答案,那真是一种快乐的研究:有先贤说,人心有善恶之分,自古以来就如此,不足为怪。今人说,人格尊卑有别,古今相同。于是,疑也释然,惑也释然。这才知道,书是个好东西,能给人解疑释惑,给人轻松和愉悦。

看人那真是个吃力的活。一张张喜怒哀乐变形的面孔,让人感到无比怪诞。

最难看懂的是笑脸。笑脸相迎,本可给人温馨。但如今的笑脸其内涵仿佛太深刻,太虚假,易变化。

有一天,一位经常相遇就点头的熟人,迎面是微笑,过后我回头一看,他正作咬牙切齿状。那晚上,我去找书看,书上只是说,险恶随时在你的身边,永远不要机械地把人简单地分为好人和坏人,看人永远要关注两面性。

很多人在人前展示着自己优秀的一面,但只有他自己内心知道,他做过多少不能向人言的不光彩的事。很多人可能现在对你很好,因为你有点权势,但不排除将来他就是你的对头。还有很多人在台上说着动听的话语,但不排除心里暗想之事还是“钱、权、色”三个字。这让我毛骨悚然。

这书上的话也不可全信。它一时让你飘上天堂,眼前是金碧辉煌;一时把你带入地狱,眼前是漆黑一片。其实,生活中有恶也有善,有丑也有美。

看书的境界是圣洁的,从中可以得到解脱。

原以为,看书容易看人难,其实,看书也不容易。晚上看书,书中说,学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白天,还得不嫌铜臭去找钱。书中说,学陶公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白天,还得小心翼翼看上司的脸色行事。

所以说,晚上看书,白天还得看人。

看书的文章4:我和书的故事

文/刘旭航

很多人都喜欢看书,我也不例外,今天我就来讲一讲那些发生在我和书籍之间的有趣故事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许多的书,但那时候我不是特别喜欢看书,直到有一次我随手翻开一本书读了几页后,自己就被书里的内容深深地迷住了,越看越想看,不知不觉地一本书就看完了,就这样,我渐渐地喜欢上了看书。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该上床休息了,可是看的那本书实在是精彩,舍不得放下,但奶奶不高兴了,让我把书放下睡觉,并且说着说着就过来夺我手里的书,我躲奶奶夺,她来抢我再闪,于是深夜里上演了一幕婆孙夺书大战,而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混战中“坚持看完”了这本书。

你说我是不是很喜欢读书?

有些非常不错的书我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比如像《可怕的科学》,虽然看过多遍了,可是我依然很喜欢。有些书我看了没一半就已经放在一旁,当然,也有一些书我到现在连动都没动过,可能是书名不吸引我吧。渐渐地我发现一个现象:只要是我喜欢的书,无论旁边有多大的噪声都不会影响我阅读,可是如果它内容不精彩不吸引我,我会没心思看,任何东西都能分散我的注意力。

每次看书的时候,我会自行想象书中的画面,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看电影!实在想不出场景时我就把身边的场景代入,很有趣,相信喜欢读书的你也有这种感觉!

现在我那两米高的书架上摆着不同种类的书,我也在尝试着看那些我还没有翻阅过的书籍,相信在不同年龄段对于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认识,也相信现在不喜欢或者没有看过的书籍总会在未来的一天吸引我,原因就是这些书可以教我许多知识,让我通过书本来快速地了解世界,帮助我成长!

看书的文章5:我的书虫老爸

文/仇董涵

老爸很喜欢看书,是我们家名副其实的“书虫”。但是,我总是和老爸争这个特殊的“荣誉”,因为,我也很爱看书,总是跑到书店买书,但看到老爸为了看书如此痴狂,我也只好拱手相让了。

一天,我和妈妈到外面玩,晚饭也在外面吃了,把爸爸一人留在家里,让他晚饭自理。结果,老爸不吃不喝,连续看书5个小时。直到我们回家,他才知道,晚饭时间早过了。老爸爱看书,书柜里基本上都是他的书。他常常在吃饭时看,睡觉前看,在厕所里也看。一本书,看上六七遍都不嫌烦。老爸为了看书而发生的好玩事儿,只能用“不计其数”来形容了,所以,面对这个强大的“对手”,我终于败下阵来。

这天,我感觉无聊,就对爸爸说:“老爸,我想玩玩你的手机。”老爸一边看书一边把手机给我,并说:“不要玩太长时间,马上还给我。”才过了那么一会儿,老爸就跳起来问:“我的手机呢?刚才还在桌上的呀,到哪儿去了,女儿,过来帮我找找。”妈妈数落爸爸:“你刚才不是给女儿玩的嘛,真是的,眼皮底下的东西还找不到。”我一边笑着,一边把手机还给了老爸。

老爸不但糊涂,还特爱耍赖。每次打羽毛球,老爸总不认输。因为一旦输了,老爸就说我打歪球、扣球。每次下棋,老爸总是赢家,因为,他总是趁我不注意,动一颗棋子,而这一切,我都尽收眼底,说出来他还不承认。一次打牌,我快赢了,但被妈妈叫去干一件事,走时我还说:“不许看我牌哦。”说完,我便把牌放在桌子上走了。结果,我的牌不但被老爸看了,他还偷偷拿走了我一张王牌。回来时,我也没在意,结果,我输了,后来才知道是老爸捣的鬼,真是气死小女子也!

我爱我那童心未泯的书虫老爸!

看书的文章6:饮下一盏月光白

文/张军霞

看书至深夜,站在阳台,看到邻居家的灯,一盏盏都已熄灭,夜空中唯有一轮明月高悬,不由想起曾在书中读到这样的句子:一个女子在月光下喝茶,茶喝完了,将茶盏置于桌上,等待盛满月光,饮下一盏月光白。月光白,多么美好的字眼,我专门为此查过资料,普洱茶中,当真有一种茶叫月光白,据说因为它制作工艺特殊,茶叶成形之后,奇香无比,却又形状奇异,上片白,下片黑,看起来就像黑夜中的月亮,故得名“月光白”,我不懂茶道,却爱极了这样的形容。

夏日的傍晚,我最喜欢在月光下散步,楼下就是公园,从门口的广场到里面的假山,凡有灯光的地方,几乎都有成群结队的人在跳广场舞和健身操。我喜欢静,总是悄悄绕远一些。小树林那边就有一片空地,因为位置相对偏僻,少有人来,除了那一对老夫妻。我时常遇到他们,不带什么音响设备,只在手机里选好曲子,把它置于草地上,两人就携手一起跳起舞,舞姿不是多么好看,一招一式却极为专注。我绕着小树林散步,时常看到他们跳完一曲,坐在石椅上,拿起自带的水杯喝水,歇息,有时聊几句,有时什么也不说,只在月光下静静地坐着。有一天,他们忽然不来了,月光下的这片空地变得有点冷清。再过些天,小树林里终于又响起了音乐,我闻声而去,却只看到只有阿姨一个人,舞曲在月光下流淌,一如往常那样,她一动不动地坐在树的阴影里,手里还握着那个水杯,却再也没有人共舞。再后来,阿姨也不来了。有月光的晚上,我再走过小树林时,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

多年前,我在小镇上中学,在毕业将要离校前的那个夜晚,我和几个平时要好的姐妹,坐在宿舍前高大的梧桐树下,聊天到深夜,迟迟舍不得去睡,月光静静洒在每个人的身上,在离别的伤感之外,又格外增添了一种朦胧的惆怅,我们没有饮酒,却仿佛醉倒在了月光里,一个个心中悲意涌动,唯恐这一离别,将再也无缘相逢。毕业多年,我每次想起那个月光下的夜晚,还会觉得伤感,而其中有两个人,竟然从那以后,彼此真的没有再见过。她们,有的去了遥远的城市,音讯皆无。有的后来又在微信中找回,却只是泛泛地聊几句各自的经历,就成了躺在通讯录中熟悉的陌生人,曾经那么深情的月下畅谈,再也不会重新上演。

当然,月光下也有动人的故事发生。就像我前几天散步时,遇到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女孩,她在月光下奔跑,试图抓住自己的影子。妈妈追上来,让她喝水,她低头看一眼自己的小杯子,惊奇地嚷着:“妈妈,快来看啊,月亮落在了我的杯子里。”说罢,她仰起头,喝了一口水,再低头看:“月亮没被我喝掉,它还在呢……”妈妈就“咯咯”地笑着,还用手机拍下了视频。多年以后,小女孩会长大,会离开家,也会忘记了水杯中那个小小的月亮,但无论她走到哪里,这一幕都会刻在妈妈的心里,在每一个有月光的晚上,不需要思量,却永远也不会忘。

白月光,月光白。我独自在月光下唏嘘时,男主人也从书房走了出来,他捧来一杯水,我接过这染了月光的杯子,忽然觉得,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心中有人爱、能够被人爱,就不必惧怕时光的流逝,月光下的每一刻,都值得铭记和珍惜,就如同迟子建在《我的世界下雪了》中所写:“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看书的文章7:安静地看书

文/xiangrikui

窗外,天阴着,太阳去了它想去的地方了,凉爽的空气不时进到屋里,窗外的绿色的槐树安静的就像画上去的,那绿色是那样的茂盛浓密,槐树就像年轻人一样,在星期六的早晨安静地睡着,即使这样也充满了生机。

白杨树的叶子在轻轻地摇动着,白杨树什么时候都显得充满了生机,什么时候都显得那样的快乐,无忧无虑。

那年秋天,也是一个阴天,天气很凉爽。母亲带我去一个舅舅家,他是母亲的堂哥,我从未见过面,只是从小就听见母亲时常说起他,他曾经在那个年代同时考上了两个大学,之后又留校了。

到了他们家里,迎接我们的是他的妻子,她个子高高,皮肤很好,眼睛大大的,我能想象她年轻时的漂亮。她大声和母亲说着话,过了一会儿舅舅出来了,很清瘦,很文静,和母亲打个招呼后,他就安静地坐在沙发上看起书来,抱着一本厚厚的字典,我以为舅舅正查找一个东西,一会儿就会放下字典和我们说话的。可他却一直看着书,一直安静着,就像我们不存在一样。

他的妻子不停地大声说着话,一会儿又像母亲说起以前的事情,她怀孕时,舅舅只给她做过一顿饭,是一顿面糊糊,而且锅底烧糊了,黑锅还让她收拾了半天,她说着舅舅的不是,擦着眼泪,舅舅好似一点儿依然没有听见一样,母亲安慰着她。我那时只觉的舅舅很了不起,在那样的环境里看书还看得那样的专心,我那时正上学,我那时要安静才看得进去书的。

舅舅那年本应去苏联教书的,可因为那年女儿要考大学,所以没有去,准备第二年去。

听母亲说,他的妻子是一位国名党军官的女儿,当时也不好找对象,看上了舅舅的才识,和舅舅结了婚的。

舅舅第二年就去了苏联,从此就在那儿定居了,他的妻子一直留在国内。

我时常想起那位抱着字典看的舅舅,他永远是那样的安静,他的心里有着他的欢乐。现在他应该是在遥远的国家的校园里,安静地看着书,安静地散着步,安静地回响着自己走过的路,他的身边应该是有安静的绿树,安静的林荫道。

我曾经很羡慕舅舅,在那遥远的地方可以欣赏异国美丽的景色,可以领略那个不同的风土人情,可以感受那儿变换着的新鲜的空气。

我曾经觉得舅舅很孤单,除了书,他什么也没有了。

现在,女儿也像我以前一样了。我却又觉得舅舅也很潇洒,一个人拥有书其实是最富有的。与其有一位不理解、不欣赏自己的妻子,还不如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生活。

看书的文章8:除了爱与死亡

文/miracle777

我看书很杂,乱七八糟,但有两类书不看:励志书籍和科幻(有关未来的)书籍,前者不解释,后者主要是因为曾经看过几本想象力都太贫瘠无趣。那天在书店等人,时间很短,不能到处去找自己感兴趣的,就随手翻了几页身边的一本书,一本书是否可看只要看前几页就可以判断了,结果被吸引住了,这才翻到封皮去看名字,名字很恶俗,要是我先注意了封面就决计不会动这本书:《风雨哈佛路》,我迅速付钱把它放入包中。

这是我为数不多的几次在书店买书,一般我都会记下书名,去当当或者卓越,但是它非常吸引我,我不想等待。这本书和如何上哈佛没有多大的关系,它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充满血泪的成长之路。书里的语气非常平静,完全没有任何的怨愤和苦大仇深的情绪,甚至是带着一点点的小欣慰,小确幸和感恩之情。

但是如果给你描述一下这个姑娘的背景资料:父母都是吸毒者,先后得了艾滋病死去,母亲一直靠卖淫来赚点吸毒的费用,整个家庭靠领一些救济金生活,而这些救济金往往在每月的前几天就花光了,因为要购买毒品。小女孩和姐姐饿得甚至去舔舐有樱桃味的牙膏。但就连这样的生活也没多久,父母关系破裂,小女孩无家可归,在托管所、公园的长椅上,地铁的车厢里和不同朋友的家里过夜,要等到人家的大人都睡了溜进去然后在清晨大人们醒前离开。去超市偷东西吃,穿着破烂的衣服,脑袋一晃就会掉出来一堆的虱子。耻笑和白眼是最常见的事物。

之后辍学早恋,被吸毒的男友背叛,在某天突然醍醐灌顶般醒来,决定去读高中…

不得不说,之后她比较幸运,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放弃自己,就没有力量会打败她。那些没事儿找死的人真的都该看看:还有比这更加底层的吗?还有这更艰难的吗?还有比这更令人绝望的吗?这个世界充满深深地无情,上帝祝福了每一个人,命运不会饶过任何一个。但是让人欣喜的是:命运是可以变的,而且它是一个怂货,你的内心强大起来,它便会服软了,对你示好微笑大开绿灯。

让我最深有感触的是女主角说:“我爱我的妈妈,自始至终,尽管她吸毒,尽管她没有照顾女儿,而一直是我在照顾她,好像她变成了我的孩子。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就算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人见人怕的瘾君子,妈妈,我依然那么地爱你。如果可能,我愿意放弃我所有的一切,来换取我家庭的完整。”

这可能是她身上动力的源泉,无论这个妈妈如何差劲,她总是亲昵叫她:“我的小南瓜”,用她瘦骨嶙峋的双手去拥抱她,给她不幸的童年中留下了柔软的记忆,这微小但跃动的火苗帮助她在危难的时候去抵挡世间的严寒,在她幼小的心底留下了爱的足迹。

爱才是最强大的力量,只有拥有这种力量,才会有奇迹的发生。而童年的阴影,虽然不会完全消散,但和后来的光明相比,它算的了什么?忘记过去的,无能为力的岁月。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爱与死亡,其他的事情,都不值得一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