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休息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休息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休息的文章1:一碗疙瘩汤

文/负黍集老雷

礼拜天在家休息,该吃晚饭的时候,我的老婆大人征求我的意见,(因为我是一个十分挑剔的肉食主义者,而老婆则是坚持常年吃素的素食主义者,所以,虽然她年近50了,身材依旧那么苗条,没有一点中年妇女应该具有的臃肿样子。)听完老婆的询问,正在微信朋友圈里游荡的我随口说了一句,随便。

没有多大工夫,勤劳贤惠的老婆就端到面前一大碗的疙瘩汤一盘热腾腾的熬南瓜。不过,这碗疙瘩汤不同于一般的日常单有小麦面糊熬制的疙瘩汤。这碗汤里添加了红枣、花生米、核桃仁、鸡蛋丝,望着这碗我认为一日三中最为平常不过的疙瘩汤,饥肠辘辘的我没有再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一番,低头就着南瓜菜吃了起来。谁知,两样东西到了口中,感到格外的甜香、绵柔、润滑、可口,三下五除二,一碗疙瘩汤和半盘南瓜菜就下了肚,意犹未尽的我对立在一旁的老婆亲热地问到,还有没有了,再来一碗。老婆接过我手中的碗,疑惑之余又惊讶带微笑地嘲讽到,今晚是咋啦,我做的饭好吃了。

那晚两碗疙瘩汤一盘南瓜菜被我舒服地吞进了肠胃里,抚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肚子,我感到了人生的惬意和快活,也勾起了35年前一段往事的回忆。

在我年少的记忆里,家中的一天三顿饭,除了红薯疙瘩红薯面条就是玉米粥玉米馍,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难得的白面馍,这白面馍里还参了一部分白色的玉米面,看着白光而瓷实,吃起来艮牙,难咽,至于小麦面粉拌鸡蛋丝熬制的疙瘩汤纯属奢侈享受,只有遇上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才会喝上一小碗,为此,家里的三弟就在娘的面前常常“闹肚子”,蹭好吃的。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每年的春天,家里吃的粮食接济不上时,娘就给我们蒸豆腐渣糕,榆钱叶、杨树叶、槐花菜吃。那时,娘正年轻在生产队的磨房里挣工分,为养活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她就想千方设百计地给我们弄吃的,什么蒜泥(水)凉拌红薯面鱼(用登封土话说叫“蛤蟆蝌蚪儿”)、红薯面菜包子填饱了早年那幼小的肠胃,我也在这种劣质、粗糙、没有多少营养的食材中慢慢长大成人。

如今我在城里生活亦有近十年了,随着国家富民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我家的生活条件也提高了许多许多,加之我是个从那个饥饿、贫困年代走出来的一代人,或许是劫后重生的缘故吧,我极其偏爱吃起肉食来,尤其是这几年,登封城大大小小酒店饭铺光顾的次数也不少,舌尖的味觉越来丰富多彩,洛阳的狮子头、开封的酱牛肉、邓州的叫花鸡、曹县的驴肉火烧,北京全聚德的烤鸭、青岛的大虾、杭州的鲈鱼、黄河滩上的雁腿、雁鸣湖的大闸蟹、空运过来的韩国海鲜、自制的五谷豆浆、超市里的鲜牛奶、西华逍遥镇的糊辣汤,就是登封城嵩阳路上孙家的烧饼夹豆腐串也充盈了我的肚子,肥硕了我的四肢和大脑。

有一句十分哲理的话叫作“物极必返”。当荤腥味膨胀到一定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地想回归自然与朴素,尤其是当你面对“将军肚”带来的高血糖高脂肪,高度浮躁高度抑郁,危害你的身体健康妨碍你的精神世界时,你就会想学陶渊明,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淡清雅生活。小葱拌豆腐、芥丝掺韭花、大蒜腌萝卜、小米调黄瓜、疙瘩汤就南瓜的田园生活,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人生享受。

一碗疙瘩汤勾引起了我对年少生活的美好回忆,一碗红枣花生核桃疙瘩汤让我体会到了活在当下的真正含义,我应该感谢至亲挚爱的老婆为我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让我体会了一把做大明朱皇帝的瘾。

关于休息的文章2:愧疚

今天是周日,休息一天。

女儿似乎心情好些了,而我们却不是。一休息下来觉得更累,而且容易多想。

妹妹、爸妈很爱我,也爱女儿。他们耐心的给女儿做康复操、做饭、喂奶、喂果汁。那种疼爱让我心痛。

我说以后都没法带她去公众场合。妹妹说为什么?就因为她与正常孩子不一样么?你不爱她了么?我说,不是。我只是无法面对。妹妹说是的,你受到的打击最大,压力也最大,但是她一天天的进步你难道不开心,不觉着自己伟大么?我知道我有好多的心结没有打开。现在看来我是自私的,就想着自己丢人、被关注,没有想过孩子会受到我情绪的影响。她是没有错的。

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我不坚强不勇敢,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不够爱她……

明天又是一个轮回的开始,我有点麻木了

今天和单位请了几个月的假,领导很关心还要给联系医院什么的……

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复杂的心情……感冒让我更加的困倦和迷离……

该睡觉了……希望不要总是做恶梦

女儿,妈妈爱你。

关于休息的文章3:流动的故事

文/乔安明

在大厅休息的时候,看见一个学生的高中化学教科书。

她写着这样一句话:"青春就是疯狂的奔跑,然后华丽的颠倒。"

人生百态,谁都不知道下一秒的故事,死亡和出生一样即使喜悦也是恐惧。

批改作业的时候,听见他们在议论意外溺水死亡的小男孩。

他们说,死亡好像是有预兆的。

也许,就像他们说的那样,在他溺水的前一天,一向活泼的他,居然变得异常沉默。

死亡一向都未曾带着悲天悯人的态度来眷顾怀揣希望的我们,

他们常常在不留神的时候带走我们所有的希望。

也许只有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人才知道生与死的价值,而作为健康向上的我们或者参透不了这些。

有人说,人们之所以恐惧死亡,就是因为不能预知自己的时间。

也是,倘若我们可以知道自己将在什么时候为自己划上句号,或许我们的日子会快乐一点。

悲伤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但很时候我们又离不开它。

难道不是吗?

我们喜欢一个人,崇拜一个大家,把他的语录当成信仰。

就像有人说的,很久前喜欢郭敬明的人90后,如今成了批评他的人。

原来,喜欢也是分阶段的。

青春就像一条涓涓溪流的河,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暗藏汹涌。

经历过璀璨,必定要遇见风雨。

开始知道什么是喜欢的时候,是因为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

所以固执的认为喜欢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情。

其实,喜欢不过就是一种心情罢了。

喜欢就像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康桥之爱,灵魂与灵魂的交换,

所以即使后来各自归宿,但却仍旧喜爱,只是不咸不淡。

有人说,林徽因是个风轻云淡的女子,

她把对徐志摩的爱处理得那么好,好像那个时候他们在一起只是一场的梦。

她与梁思成结婚那日,他成问她:"为什么是我?"

她说,这个答案很长,你愿意用一生的时间来听我说吗?

她深爱徐志摩,但却爱得不及陆小曼那样勇敢和炙热,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也确实爱他。

虽然,对他的死,她表现得那样平静。

爱,也许不是至死不渝的此生不换。

也许,它也不是白首不相离地共剪西窗烛。

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的时候,

而那个说好与她长伴的人却在她去世七年后与林洙结婚。

也许,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仅仅只是因为她能读懂她,懂得他满腹才情的诗情画意。

他们在伦敦的雾雨中坐在火炉旁喝着咖啡谈论外国文学的时候,

他想,或许她是那个可以真正明白他的人。

而作为情窦初开的林徽因,她是江南女子,出生门第,她温婉尔雅,宛如深深庭院的莲。

所以,那样的她,自然也倾心于那样的他。

其实,爱不过如此。

荷尔德林说,人应当诗意的栖居。

林徽因知道,她选择徐志摩,她便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

可是,她愿意选择安安稳稳地走完此生。

也许对于不同的态度,我们会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谁人无过。

友谊万岁,天长地久。

从《那些年》开始以青春为主题的电影或者电视开始风靡起来。

歌颂永不老去的友情,祭奠死去的爱情,可叹逐渐逝去的岁月。

在所有人的青春,经久不衰的不是那些我们拼死拼活想要留住的爱情。

有时是不经意间的亲情或者是举杯痛饮的友情。

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当灯灭了的时候,影子还在。

而这个世界上,不是我穿越千山万水,只为寻到百里挑一的你。

而是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纵使我们远隔千山万水,你为我祈祷。

也许,如今的我们不会像《心动》里金城武那样在想念梁咏琪的时候拍下天空的样子。

也不会像梁朝伟那样把对张曼玉的爱讲个树洞听。

自认不会想徐志摩那样写下"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我们有自己爱的方式和方法。

就像那句广告"年轻无极限"

关于休息的文章4:童年的洋画

文/王继军

课间休息的时候,教室里忽然热闹起来,我知道,那又是孩子们正起劲地玩着“三国杀”。同事诧异地问,怎么不去没收?我笑了笑说,当年的我们不也是痴迷于“洋画”么?

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儿童来说,上衣兜里装弹珠、裤子口袋塞洋画、手中再握一把火纸枪,那是再时髦不过的装备了。尤其是“洋画”,有着色彩鲜明的画面、丰富多彩的内容,加上它携带方便,一度成为孩子们的抢手货。它与火柴盒面大小相当,厚度相近,但是上面印刷的图案多为彩色,形象美观,内容大多涉及古代人物,极具对抗性和搜集性,深受我们这些男孩子的喜爱。

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比不上现在,对乡村的孩子而言,希望父母给“零花钱”是一种奢望。闻听货郎担由远而近的拨浪鼓声,我心里的小鼓也敲得剧烈起来:终于等到盼望已久的洋画了!一分钱能买两张,可是我一分钱也没有。倒是弟弟,拿出不知何时准备好的一堆塑料纸和一只胶鞋底,换到5分钱,回来时手里攥着10张崭新的《岳飞传》人物洋画向我炫耀。看得心里发痒的我迫不及待追问,哪里能捡到这些宝贝?清楚地记得那一段时间,村子里的屋子后、大树下,甚至茅坑旁边都被我翻了个遍。

记忆中玩洋画,主要是两种方法。一种是“拍打法”,至少两人各出一张洋画,叠到一起放在地上,正面朝上,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决定先后顺序后,轮流用手掌在地面上拍打,洋画翻身即可纳为己有;另一种是用手扇,与拍打法大致相同,只不过不接触地面。其实,两种方法都是借助手掌运动产生的气流将洋画掀翻。记不清有多少个傍晚,在外玩洋画匆匆回家的我,来不及洗手就要端碗盛饭,被父亲数落过。更多的是,洗好后的右手,竟然拿不动两只筷子,那正是手掌拍打过度所致。

五年级的一次历史课,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我掏出新买的一套《方世玉打擂台》洋画,为防止老师看见,将它们夹在书中,一张接一张,津津有味地品味起来。这时身旁的同桌轻声要求我也给他看一看,只顾埋头欣赏的我没加理会。同桌见状,忽然举手,向老师报告我在看洋画。尽管我飞快地将书合起,老师还是走到我的身边,拿走了我还没来得及藏起来的新洋画。为了这件事,我大半个学期都没有和他说过话。不过,他也不会知道,事后老师把我喊去,说了几句便将洋画还给了我。

30多年过去了,现在想来,那一幕依然记忆犹新。不知我的那位同桌是否还记得我,会不会和我一样,历经世事沧桑之后,在一个寒冷的岁末冬夜,想起那一段岁月深处的童年往事?真想告诉他,如果还有洋画,如果还有童年,我只想拥有的是,友谊。

关于休息的文章5:我还能等多久

整晚整晚的休息不好,不知道自己还会支撑多久,最后的结果是身体垮掉,

我安慰自己这是失眠,不是胡思乱想,我什么事情都没有。

我也想如你们所说,做个明媚的孩子,向阳而生,我也想过简单的生活。

但是,从何时起这些不再属于我。

你说,不管以后如何,只要现在开心就好。

你知道对于我来说多难么?

无论到何时,无论在何地,你都会有视你如命爱你的人,

所以你不会想以后,我一如那些路人一样。

我是个矛盾体,我很自私,喜欢赤着脚在冰冷的地板,

冰冷输送到每个神经,这样会冷静下来,很安心,闭着眼感受这温度。

或许这些文字很矫情,或许你觉得太做作,

可是,这些文字会一如既往的存在,

也只能,靠着这些文字,来拼凑零碎的记忆。

每天太多形形色色的人,从我这里来来去去,或是离开,或是留下,

如果有天,我不再竖着刺,不再不允许别人的接近,

任谁都可以应付自如,是不是,我就长大了。

其实我很贪心,其实我不贪心,每天的一句,早安,晚安。

我会开心很久,我会很满足。

喜欢塞着耳机听歌,感觉周身都充斥着音乐,

我们都爱在别人的文字里,寻找自己的影子,

我们都爱在别人的故事里,说着自己无关痛痒的话,

我们都想和有相同故事的人交往,寻找同类相互取暖,

其实,你们,我们都错了。

我们总是把别人安抚的太好,轮到自己就乱了分寸,

我们总是在人前嘻嘻闹闹,自己的时候才知道有多累,

其实,我们都是暗地里的病孩子,

见不得阳光,就这样伤悲春秋的生存下去。

我不知道我还能等你多久?

关于休息的文章6:你,是我最长的牵挂

文/敏敏唯一

今日周末休息,见窗外,天气晴好,给心情放个假,独自行走在人海茫茫的都市街头,看一眼热闹海滨的车来车往,不知,我该向左,还是右?最终决定,孤身一人去看海。

不知是我的一个眼神凝固了呼吸?还是我的一次回眸伤了自己?如果让我再牵一次你的手,我一定会让自己重新投入你温情的怀柔,不让它的幽美滞留在记忆的路口。

初次见到海,并非在烟台,但第一次来烟台是和他一起看海,彷徨在冬风拂动的潮汐海边,心中犹如千层浪花,在疯狂地翻滚。回忆退回到八年前,他的左手搭在我的右肩,问我是否喜欢和他一起看海?现在依稀还记得当初的浪漫与缠绵,如今,已荡然无存了吧?面朝大海心如潮,只见一朵波涛汹涌的浪花向岸上猛扑过来,没想躲闪,故意弄湿了鞋袜,冬日里不比炎夏,海水真的有些冰冷,有些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光终是一去不复返的。大海是否和人一样,情真意切?它若是好,轻声细语,碧波潋滟;要是心情坏,巨浪涛天,惊天动地!

现在的我,犹如一朵残败在枝头的丁香花,花落再无清香,沁入泥土,只等来年春天的再度盛开;如今的我,犹如斜倚在西边山头的一抹残阳,即将日落却还有一丝余光,能点亮那暮冬黄昏的闪闪霓虹。当海鸥从身边瞬时飞过,好想伸手触摸它的羽翼,把它留住,留在我的身边,留它在我的梦幻。如若,我一人拥着这漫无边际的蔚蓝海岸,独享这一份静谧的优雅,是否有点自私?仰望头顶的淡淡流云,随风而飘,无忧,无思,我若能独坐云端,笑看人世间的一季温馨,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任凭我怎么跃,也跳不出你爱的涟漪;无论我怎么飞,也不愿飞出你的天空。面若桃花,心如雪;渺如尘埃,意若沙;寂如云烟,寞若花。你我都曾年少,都曾轻狂,回首学生时代的自己,傻得可笑,傻到极致,竟会为某一个人而放弃自己,叠着一只又一只受伤无言的纸鹤,直至上千,亲手执笔写下他的名字,苦苦守三年,默默爱三年,痴痴思三年,人生不过如此,原来一直无法释怀,而今已全部释然,毫无滋味。曾对自己说:不选我,你会后悔!如今的想法截然不同,选与不选又如何?相遇了,我们又相识,只是擦肩,却没有从青丝牵手到白头。

一指相思,落地成愁;一季情殇,寂寞成诗;一缕青丝,守谁白首。一刻清柔,划伤了谁的指尖;一抹想念,洒落在谁的眉间;一片孤舟,承载谁的牵念。樽酒一杯,醉了多少红颜?一夜风波,吹散多少梨花?一只孤鸿,浅唱多少牵挂?一路荆棘,疼了多少风华?一句誓言,搁浅多少雪月?一曲笙歌,吹殇多少风花?

风起了,你,依旧是我最温最暖的等待;天凉了,你,依然是我最真最长的牵挂;叶落了,你,依旧是我最深最美的风华;云散了,你,依然与我隔海相望,各守着天涯!

如今,真的为君亲手绣出了一幅馨香四溢的“真爱永恒”此生无憾;

倘若,能再亲手为君披上那一层温情的纱幕,便再无他求。

思绪纷飞,鸟倦归巢,人累归何处?无奈,只好携一缕暖如霓裳的阳光,踏着冰凉的海水,走向归途……

关于休息的文章7:三千烦恼丝

文/~冰逸~

偶尔,在休息的时候,喜欢长发披于肩后,身着浅色服饰,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穿行在陌生的人群中。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个奇装异服配着光怪陆离的发型,一张张漠然的表情从身边悄然走过。将自己置身于这场喧嚣的尘世之外,悠然的看着世像百态。

审美观变异的年代,以怪为美,三千烦恼丝走在流行前沿,不时变幻着模样呈现在眼前。色彩上有金黄色、橘黄色、酒红色、棕色、栗色,更离谱的还有彩色。造型上有大波浪、方便面丝、扬花菜、爆炸式等。

任凭哪种发型流行,我都没有动过心。朋友却很喜欢拨弄她的头发,每流行一种卷发都要去尝试,不喜欢又去拉直,头发颜色染上黄色又洗掉,或又染成其它色,最后皆不满意又还原本色。

最痛苦的还是我,每次她的头发有什么新举动,都非离不可要让我陪她去,想静静的呆在家里,却被她的电话狂轰滥炸,去了还要让我帮她参考。晕!朋友一边做头发,一边还配合着美发师苦口婆心的动员我烫个新流行的卷发,一会介绍这个,一会又说那个适合我,换个发型就等于换个心情种种话语如雷贯耳,可每次都被我婉言拒绝。

多年来,一直保持直发,没有染过,没有烫过,只是偶尔剪短。如此简单随意环保的头发,朋友却笑之清汤挂面,假装清纯,世纪末的老古董。

记得小时候,发质不好,有些稀疏还略有些黄,在家排行老幺的自己,常常被戏称为“黄毛丫头”。由于头发不好,又少得可怜,经常被母亲逼着去理发店,理个“刘胡兰”式的齐耳短发。然而,每次头发稍长点,理发的痛苦就伴随而至。纵使自己百般不愿意,哭、躲、闹,用尽各种方法想留住头发,终是徒劳。每次理发之后,母亲总说,你喜欢留长发,可你的头发又少又黄,编辫子太细,扎起来也不好看,要多剪几次,头发就会长得又黑又浓密,那样怎么打扮都好看。

每每看到小朋友扎着小羊角辨,上面还扎个花蝴蝶类的发夹,就不由自主的追着看,喜欢得不行。相信母亲的话,默默在心里祈祷,希望这次剪过之后,下次就会长出浓密的黑发,自己也能扎个花蝴蝶。如此的循环,永远的“刘胡兰”式的发型,一直伴随着我到参加工作。我的头发,最终也没有长成乌黑浓密的发质,倒是长至腰际,发质却仍然不好,不但少,还有些枯黄。

看着电视上播放的洗发水广告,那些美女的长发真是让我很羡慕。幻想自己也能够拥有一头长至脚踝的长发,像瀑布一样垂直倾泻而下,像黑芝麻一样乌黑亮丽,像弹簧一样有韧性伸缩自如不易折断。

这三千烦恼丝,还真是让我有些烦心。干枯、断发、脱发种种问题随至。想将它剪之,却有些不舍。从小就渴望一头飘逸的长发,好不容易自己能做主留长发,这发质却怎么也改善不了。索性,任由它自生自灭,习惯随意披着一头长发。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好像真的像朋友所说,是个老古董。自出生到现在,就“刘胡兰”式和长发披肩两种发型。说不定,那天心情不好,去美发店烫个“爆炸式”吓吓人,换换心情。

其实,换个发型,换个心情,这一说并非灵验。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人都是处在非理性状态,想起什么就做什么,任由心绪起伏跌宕,一个小小的发型又怎会轻易能解开心结呢?改变发型,改变一种精神面貌倒是还行。

然,有些人,再怎么改变发型,也不会变漂亮,总觉得少点什么。

华丽的服饰会过时,流行的卷发会被新的流行取缔。日新月异,终究追不上时尚的步伐。在一路追赶中,岁月渐逝,容颜渐渐老去,空虚的心灵只有靠虚无的外表来装点,只剩一具空皮囊行走。

女人还是要静下心来,多读些书,用书中的智慧来装扮自己,改变自己,炼就一种属于自己绝版的气质。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勿需要太多的打扮,勿需要折腾三千烦恼丝,漂亮还是由心而生的最真实最自然。只有多读书,那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流露出的知性美,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散发着长久的芬芳。

三千烦恼丝,发质虽然不是太好,有时甚至让我很烦心,但是我还是喜欢长发披肩般的飘逸,老古董的感觉。我始终坚信,不盲目跟风流行,不选择最贵的,只选择最对的,适合自己的才最美。

关于休息的文章8:纸片上的温馨

文/白帆

元旦期间,在家休息,一张张贺卡卯足了劲从门缝挤了进来。细细翻阅,扬起的甜言蜜语瞬间填满了心窝。一句句简短的祝福与问候,虽有点落俗,但还是温情四溢,暖意融融。

在贺卡堆里,有一个洁白的信封拉人眼球。我小心翼翼地捡出,信封上一本正经地署着我的名字。字迹下方朦胧,似刻意留下的阴影,有着诗意般地缠绵。我心头一热,是小凤。

小凤右手残疾,写字用左手。而汉字书写顺序从左及右,左手写字,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写完一行,向左折返,稍有不慎,就把墨迹未干的字抹了。字如同长了翅膀,在云层上飞舞。每当这时,小凤就会责怪自己,没有一点用。见此前景,我及时上前安慰。心静、气平、注意集中才能写好。小凤听了,立即全神贯注,一行一行写下去,字清晰明快了,她的性格也开朗活泼了,曾经的自卑失落荡然无存。

可好景不长,没多久,爹妈离婚,小凤辍学,随母亲去了姥姥家。不久母亲改嫁,她一人守着姥姥。姥姥去了,她就跑到坟头蹲守。接连的不幸,小凤已是遍体鳞伤,深陷绝境。我得此消息,和同学们去找,想挽救这个孤魂野鬼。小凤如同蒸发一样,没了影踪。她的名字与容颜已从我的记忆中渐渐淡去。

我怕撕碎小凤的心,找来剪刀,开启这封没有地址的信。一张与信封一般大小的纸片,折折叠叠、任意涂抹,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碧海蓝天,凸现眼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绿意浓浓的草丛洋溢着微笑与祝福:"老师,与您在一起的日子,我学会了写字,学会了做人。对于身患残疾的我来说,是一笔永远享用不尽的财富。我现在过得很好,老师勿念。祝您幸福万里长。小凤。"

字下仍有一片朦胧,似她人生的一段不幸,永远挥之不去。透过这片朦胧,我欣喜地捕捉到纸片上的温馨:自尊、自立、自强的她,应该是大姑娘了吧,或许成家立业了吧。信中提及的"财富"应该引领她进入新的生活了吧。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但愿小凤一路走好。

关于休息的文章9:腊月

文/李春生

寒冬,不仅是土地和作物休息的时间,也是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回到家中,用和家人团聚犒劳自己的季节。腊月,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工作地踏上回家的旅程。他们带上简单的家当,借助一切交通工具,横跨千里,归心似箭,为的是一顿象征着团圆的年夜饭。这是农业文明留给现代中国的印记,也是传统文化在漫漫岁月里,经年累月的传承。

腊月,是腌制咸鱼腊肉的时候,灌香肠的地方排着长长的队伍。卖猪肉的案子旁围着许多人,他们都在准备回去腌制腊肉,或是肥瘦相间的肋条肉,或是猪的后腿肉,放在大钵里洒上食盐,压上麻石块,整个腊月只要静静等候,把一切交给时间打理。待到开年放在阳光下晒干,肌红脂白,肉色鲜艳,或炒或蒸腊味醇香。当正月出外打工离家的人带上几块咸鱼腊肉,家乡的味道也伴随着来到异地他乡, 心中思乡之情也会得到慰藉。

街口的炒货店开始忙碌了,那小小的店面生意是热火朝天,用木板搭起来的货架摆得满满当当,瓜子、花生、山芋角……应有尽有。门口熬糖的大铁锅,火焰腾得老高,锅里的糖稀在翻滚着,热气腾腾。做糖的师傅系着白围裙挽起袖子在案板上做糖,揉糖、压糖、切糖,忙得不亦乐乎。案板上摆满了切好的糖块,芝麻糖、花生糖、冻米糖……,寒风里飘荡着热腾腾的甜香味,牵动了我的思绪,那些年的腊月往事又历历在目,如斯新鲜……

如今炒货店里是用白沙糖熬的糖稀,拌上芝麻、花生、冻米……做岀各种糖块。我在农村看过农家熬制的麦芽糖。用蒸熟的糯米饭放入麦芽在大铁锅里面搅拌均匀,用文火慢慢熬煮,几个小时后将渣和糖液分离开,继续用文火慢煮锅里的糖液,越熬越稠,熬糖师傅脱掉棉衣,卷起袖管,双手握着桡子,在铁锅里操搅腾挪,糖浆冒着气泡,卷起波浪,金黄的糖水逐渐变成黄褐色糖浆,进而变成糖稀,用木桡子挑起来,水分蒸发后糖稀就成为膏状的东西了。“扯糖”是力气活,膏状的麦芽糖从锅里铲出来后,稍事冷却,扯糖便开始了。扯糖一般两个男人,双手沾点水后便开始你拉我扯,麦芽糖在两个男人之间时而拉成长条状,时而拧成麻花状,时粗时细,时长时短,经过百十来回,黄褐色的麦芽糖饴逐渐变成了白色,看上去晶莹润泽。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是被保存在岁月中的甜蜜的记忆,永远难以忘怀。

腊月除了熬糖,杀年猪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杀猪那天,那家人起得很早,烧一大锅开水用来褪猪毛。“杀猪佬”在大伙们帮助下,把一头大肥猪从猪栏里拉出来,几个人一拥而上,把猪按在长木凳上,先还能听见猪撕心裂肺的大叫,随着杀猪刀刺进脖子,猪哼了几声就不动了。不一会儿,就看见刮去黑毛的猪,下了猪头,白条条的挂在靠屋檐的木梯子上。“杀猪佬”正在给猪开膛破肚,嘴巴叨着香烟,咪着眼睛,喷出浓浓的烟雾,光秃秃的脑袋油光水滑,在泡猪的热水散发的雾气里晃悠。腊月里杀猪的人最忙,天天都能吃到最地道的“杀猪菜”。

杀完猪,打扫场地,农家小院又弥漫起办杀猪酒烹制菜肴的香味,农村的传统习俗,哪家杀年猪,都要请村里人来喝杀猪酒,一碗碗丰盛的菜肴摆上桌,香气四溢。千张肉、红烧肉、米粉肉、小炒肉、肉圆子、氽猪血……菜肴不讲究形色刀工,摆设器皿不拘泥于席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尽显农家的粗犷豪爽,朴实与热情。正像陆游那首《游山西村》描述的一样“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腊月空闲的时候,村民们相聚在一起,享受着辛勤的劳动成果,畅谈着新年的新希望。直到酒足饭饱,才家家扶得醉人归。

年味飘荡的腊月,最寒冷最忙碌,除了杀猪熬糖,还要炒沙锅,乌沙的小籽花生在沙锅里均匀受热,慢慢溢出扑鼻的香味。山芋角、葵花籽都要在腊月里炒好,装在白铁筒子里,喝茶的时候抓一把,那真的是有滋有味。炒毛米也是不可缺少的,正月来客,打鸡蛋泡毛米,那味道让人唇齿留香。

又到腊月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日子一天比一天忙碌了,人们要扫房、祭灶、写春联、办年货……,一直要忙到除夕之夜。

关于休息的文章10:煮面

文/张彩虹

难得回家休息,刚进门,婆婆告诉我她和公公要回老家一趟,叫我自己解决肚子问题。听到这个消息,我如晴天霹雳。我一向不喜欢做饭,觉得做饭是在浪费时间,吃得越简单越好,可为了儿子的健康,我决定尝试自己动手。

趁儿子还没有放学,来到超市,开始采购,想着在儿子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说来惭愧,由于工作的原因,难得的和他团聚,更谈不上为他煮吃的,今天是该好好露一手。

蔬菜区,黄瓜、青菜、辣椒……等等!太多了,我都无从下手,忽听挑青菜的老婆婆说:“青菜好,晚上下面条吃”。听后灵机一动,晚上为儿子煮面条,方便不说,还快。于是我挑了几棵青菜,买了水面,黄灿灿的,看着就想吃上几口的样子。听说上海米醋不错,找了半天可惜无货,就用镇江香醋代替,反正儿子是个“醋坛子”。看了看时间,嗯,赶快!要去接儿子放学。

儿子看到我,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走在路上,告诉他爷爷奶奶回老家有事,今天晚上回家给他下面条吃。听后,儿子用怀疑的眼光看了看我,说:“妈妈你会吗”?我嗯嗯了两声,因为心里还是有点虚。

回到家,儿子像往常一样,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写作业,而我则来到厨房,打开煤气炉……把面条放进了锅里,然后洗菜、打鸡蛋,面条差不多熟了,放入青菜、鸡蛋再盖上锅盖煮了一会,关火。拿一个大碗,倒上四份醋、三份酱油、二份酱、一份油、将面条全部倒入搅拌……大功告成!喊来儿子,开吃。儿子望着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面条,再看了看我,端起小碗,小尝一口,满脸堆笑,拇指一竖:“好吃!”

看着儿子满足的样子,我摸摸流下的汗水,舒坦、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