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蜗居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蜗居文章1:秋天的札记
文/迎春
一
蜗居书斋的日夜,是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海洋,时而将我逼进阴晦的角落,时而将我推向烙着阳光的浪尖,感受光明与黑暗的相交,多少重复的日子把自己化为一枚简陋的贝壳,叹息声便无奈地随之晃荡、流淌着一圈圈螺旋形的纹路。也许习惯了寂寞,不经意回首,往事只留下淡淡的痕迹,像不曾发生过的空溟,那些紫千红的记忆渐渐疏离中陌生、模糊了,才发觉一颗柔软的心灵,已被流过的时光洗得斑斑驳驳。再不轻易哼着歌看镜里的自己了。
“纸上云烟过眼多,半生心力坐销磨,”这是一种亲密,一种身心相许的热爱,日日不断的落笔之思。我想,这就是清代状元纪晓岚所面对纸墨得失间的感慨,当时在八股文盛行之时,是从一个没有脂肪的喉咙里传递的怪异声音。
在他眼里,日常生活不会再有空灵、激越、神奇的出现,仿佛所有的前人只是过客,云烟一般、循环往复地在自己身边走过罢了。这个想法,令我悚然一惊。
我们都在不分昼夜的劳碌、拼搏和进取,艰难攀援在各自不同的路途上,甚至匍匐前行、留下了醒目的、汗水淋漓的足迹。可是,当我回头再仔细一想,譬如从后来人的眼里,也就如同一阵风,一群他们的天空里倏忽即逝的飞鸟。
二
深情在眉,孤意在眼。
秋天不是呈现爱,而是为了让一个人看见自己内心里的纷纷落叶。
秋意寂静。对面的台阶上,过早飘零的一枚落叶提醒了我,或说暗示我:枯竭也是一种生命里不能避免的流程。
它像人生本来是舒缓起伏的流程走向,不可预见的怎么就出现了断崖一样,成为一个戈然而止、无法再行进的路途。一股辛酸,一种无奈,油然而生。我觉得,整个秋天总该有一片落叶是我自身的真实写照。
我习惯了台灯所笼罩的无边风月,习惯了无声无息的深夜浮现出来的幻想,触及的是更加辽阔的视野。尤其在我独处的时候,亦能感觉着自己与白昼的举止有些是越来越遥远了。也许,我的时光被停留在一页又一页的文字上,当我精心把生命内部布置成一篇美丽的童话时,真实的血肉之躯却类似某部长篇的标题,孤绝地悬在钢笔的下端。也许只有耕耘,没有收获,在我与梦想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障碍,至使我不能冷静坦然地进行描绘与叙说。
与秋合影,是一次次朝拜的纪念。
三
想起你;不过秋已浓。
我在一次次阅读自己的旧作,除了惊叹自己的勤奋,数百字作品发表的背后是数千字的有力支撑。那些背后的碎片又一次次把我带回始初,使我浸入对往昔的回忆,想起了欢乐的雏形。
更多的时候,我的心情总是那么安静,淡然,喜欢走出家门看漫天秋叶纷舞,带有永不披露的秘密飘落,捡拾玩弄,如一双至爱的手掌握住另一双至爱过的手掌,深情且有力度,渐渐抚响生命中最纤细的丝弦;也喜爱秋风入怀的韵致,又如一首深沉的抒情诗被有些喑哑的低音缓缓念出,是怨,是悲,是恨,更是爱,让人猝不及防中神迷心醉,觉得身边正有无数的梦幻闪耀,秋水般渐渐扩散,欲诉又无从说起。这时,美妙的音符便在心的上空闪闪烁烁、纷纷扬扬……
回忆过于兀然。我不该有这样的念想,然而我如何去面对季节的心事?
我所历经的往昔就如秋水一样蒸发了,剩下的都是聚集在眼眶里的泪。在我写出前面这几个字的时刻,我同时能感觉到眼前凸出了两块黑色巨石、垂直地砸到脚尖前方的地面,紧接着,是同样的颜色在不透明的视网膜上沙尘暴般地汹涌袭来,顷刻间,浪头一样高过浪头的夜气彻底地吞噬了我。
四
如果我的眼底有流动的沙丘,那一定是现实的大风遮蔽了童年里记忆的城池,大地的灰尘蒙住心灵。在我视野仄仄或是无所事事的时候,对于我而言,逝去的时光,未来的时光还会存在,无所始、无所终,静止不动。
深秋寂静。我是一个人浸入对往昔的回忆,想起中秋之夜被母亲擦净的各种器皿:碗筷,茶杯和酒壶。乡村院落简陋,视线的尽头缩小成一盘皎洁的明月,触及的是更加辽阔与细腻的亲情。西北屋透露出新伐木材的涩味。泥土摇曳着白菜与葱叶自在的身影。父亲的走路声,“咚咚咚咚”是从工作中伤了神经的病腿下面发出的,击鼓一样,使远处的旷野变得悠远而苍茫。我还没到结婚年龄,就再也听不见那样的声音了。母亲也于去年中秋夜住院,第二天就离世了。在我醒转过来时,窒息就在死亡下面舞蹈,然而,有谁又能真实体验到内心随之而来的、由生到死的过程?这阴影,勾勒出突兀的命运、无常的人生。
大地上,还包括一些长寿着的老人,枯黄的色调,就像那些千年大树一样令我肃然起敬。
蜗居文章2:还是向往
文/天涯若比邻
自从看完《蜗居》过后,我对大城市就有一种偏见!似乎觉得大城市,那是一个富人挥霍的地方,是穷人,迷失的地方!当初的郭海藻,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清纯,可是她在大城市迷失了,迷失的不仅是自己的本性,还有自己可贵的爱情!
那时候我还在读大一,看完《蜗居》我为郭海藻感到惋惜,同时也为郭海萍惋惜!因为他们错误的坚持,错失了他们一辈子的快乐和幸福!我想我以后绝对不会那么傻,让自己活得那么累!有句话叫“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如果他们选择在家乡买一栋房子,而不是选择留在大城市那么凭着他们大学生的身份,以及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应该不至于活的那么卑微, 那么辛苦,那么的不快乐!
大城市再繁华,再美丽,终究不是自己能够拥有的!后来大三了,出来实习了!可是实习的地方却是在江苏无锡的边角,是一个“鸡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连买个日常生活用品都得“跋山涉水”。当然这说法也许有一点夸张,可是确实如此!逛个超市都得走个半个小时!
这时候我都有些后悔来到这个荒芜人烟的地方!会在心里拿这里的环境、生活和武汉的生活、环境作比较!想想还是待在武汉舒服!后来部门经理通知我们说要外派我们去上海,还简要的和我们介绍了一下上海的生活!虽然那里的消费水平很高。高的让我们这些实习生望尘莫及,但是心里还是充满了向往,仿佛只要让我体验一把上海的生活。上海的气息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时候我似乎在心里理解了郭海藻和郭海萍的坚持!这是不是人的一种本性呢?我觉得人就这一辈子,总不能做井底之蛙吧!需要趁着年轻走得动的时候,到处走走,见识一下世面!不希望自己见识还是那么短浅!何况还是那么发达的一个城市!“上海”的诱惑,我是无法抵挡,我没想过抵挡!其实在我心里最想去的是北京,那个兵家必争之地,很多王朝都以那为都的地方,可是现在没有那个经济能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北京!毕竟一旦步入职场,身不由己啊!
上海,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我会像郭海藻那样,迷失在那里吗?还是在上海我能凭着自己的努力在上海占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一切都是那么好奇!但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不会像海萍那样,坚持在大城市安家!一切顺其自然!
有能力在大城市安家就留在大城市,没能力在大城市安家就在家乡弄栋大房子,不也挺好嘛!人就这一辈子,下辈子会怎样谁也料不准!所以,凡事不要太牵强这样或许活着会豁达一点!其实快乐不是外在物质决定的,而是自己的想法!
蜗居文章3:春漫菜岭
文/陈晨
蜗居了一个冬天,心情都快板结了。3月12日,农历二月初四,又是植树节,何不找个地方植树去?让尘封的眼睛被绿意唤醒,让封闭的心灵在自然山水中得到一次彻底的放纵,让寻寻觅觅的灵魂在惊蛰春风等农谚农事中找到皈依。
说干就干,我打通苏仙区良田镇菜岭村黄支书的电话。黄支书是个矮胖矮胖的中年男人,处事稳重,待人热情真诚。听我说完来意,他马上在电话里说,快来吧,陈老弟,我们这里满山遍野的梨花都开了,还有你最喜欢吃的水蕨。
梨花开了!我心头一震。在成百上千种花卉中,我最爱梨花。她高贵,洁白,冷艳,天生就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像一位出自《诗经》的古典女子,枭枭娜娜,娉婷多姿,伴着春风春雨而来,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它不像桃花,那么粉艳,那么随俗。哪怕是田间地头,哪怕是一幢普通农舍,只要门口有一株梨花,就像家里有一位贤妻一样,充满暖意。我不知道,戏剧人士为何自称梨园子弟?是不是他们也有同感,只有梨花才可比拟高雅艺术戏剧?
菜岭必须去。我停止漫无边际的思绪,让友人开着一辆越野车载着我来到菜岭。
菜岭实际上是骑田岭的东北部山麓,廖永公路从良田境内连通107国道。拐过廖家湾,一路都是在峡谷丛中攀爬。一株株梨花,就站在层层梯田的田埂上,像一位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家园粮仓。又像村里朴实的嫂子,不管风吹雨打,天天耕作在山水间,一边忙着农事,一边守望着归家的孩子、丈夫。对于菜岭村来说,这漫山遍野的梨树,是他们的乡愁呢?还是他们的亲人?
从远处看,梨花是朦胧的。只见一树树、一团团、一把把、一簇簇,就这样直白地绽放于天地间。就像日月经天、河水行地一样自然,没有任何雕琢。梨树多了、密了,竟然让整个山谷都是一片洁白。谁说美在清瘦?我觉得美在繁丰。
我不忍心攀折梨花,只好冒着春雨走进她,把脸贴在她脸上,把心贴在她心上。梨花片片洁白无暇,片片纯洁如玉。花束的中间,还有针针花蕾。花蕾是黑色的,这更加衬托出她娇艳的脸蛋。梨花的脚下,是千山万壑,是万家灯火,是骑田岭人赖以为生的家园。然而,就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孕育出如此纯洁清丽的花朵来。
我对黄支书等人愈加敬重。正是这些基层干部,带领着全村数百名贫困人口,发展禾花鱼、冷水米等特色农业,把禾花鱼节办进了粤港澳客人的心田,把土特产品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荧屏。全村在一年之内,率先宣布脱贫。他们也是一株株梨花。奉献是他们的躯干,执着是他们的枝叶,勤奋是他们的根须。我知道,我这一辈子,可能离不开菜岭了,离不开那漫山遍野的梨花、梨树,以及像梨花一样默默地散发着清香的人们。
蜗居文章4:春漫菜岭
文/陈晨
蜗居了一个冬天,心情都快板结了。3月12日,农历二月初四,又是植树节,何不找个地方植树去?让尘封的眼睛被绿意唤醒,让封闭的心灵在自然山水中得到一次彻底的放纵,让寻寻觅觅的灵魂在惊蛰春风等农谚农事中找到皈依。
说干就干,我打通苏仙区良田镇菜岭村黄支书的电话。黄支书是个矮胖矮胖的中年男人,处事稳重,待人热情真诚。听我说完来意,他马上在电话里说,快来吧,陈老弟,我们这里满山遍野的梨花都开了,还有你最喜欢吃的水蕨。
梨花开了!我心头一震。在成百上千种花卉中,我最爱梨花。她高贵,洁白,冷艳,天生就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像一位出自《诗经》的古典女子,枭枭娜娜,娉婷多姿,伴着春风春雨而来,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它不像桃花,那么粉艳,那么随俗。哪怕是田间地头,哪怕是一幢普通农舍,只要门口有一株梨花,就像家里有一位贤妻一样,充满暖意。我不知道,戏剧人士为何自称梨园子弟?是不是他们也有同感,只有梨花才可比拟高雅艺术戏剧?
菜岭必须去。我停止漫无边际的思绪,让友人开着一辆越野车载着我来到菜岭。
菜岭实际上是骑田岭的东北部山麓,廖永公路从良田境内连通107国道。拐过廖家湾,一路都是在峡谷丛中攀爬。一株株梨花,就站在层层梯田的田埂上,像一位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家园粮仓。又像村里朴实的嫂子,不管风吹雨打,天天耕作在山水间,一边忙着农事,一边守望着归家的孩子、丈夫。对于菜岭村来说,这漫山遍野的梨树,是他们的乡愁呢?还是他们的亲人?
从远处看,梨花是朦胧的。只见一树树、一团团、一把把、一簇簇,就这样直白地绽放于天地间。就像日月经天、河水行地一样自然,没有任何雕琢。梨树多了、密了,竟然让整个山谷都是一片洁白。谁说美在清瘦?我觉得美在繁丰。
我不忍心攀折梨花,只好冒着春雨走进她,把脸贴在她脸上,把心贴在她心上。梨花片片洁白无暇,片片纯洁如玉。花束的中间,还有针针花蕾。花蕾是黑色的,这更加衬托出她娇艳的脸蛋。梨花的脚下,是千山万壑,是万家灯火,是骑田岭人赖以为生的家园。然而,就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孕育出如此纯洁清丽的花朵来。
我对黄支书等人愈加敬重。正是这些基层干部,带领着全村数百名贫困人口,发展禾花鱼、冷水米等特色农业,把禾花鱼节办进了粤港澳客人的心田,把土特产品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荧屏。全村在一年之内,率先宣布脱贫。他们也是一株株梨花。奉献是他们的躯干,执着是他们的枝叶,勤奋是他们的根须。我知道,我这一辈子,可能离不开菜岭了,离不开那漫山遍野的梨花、梨树,以及像梨花一样默默地散发着清香的人们。
蜗居文章5:铁山行
文/黄晓宇
离蜗居之地不远的铁山,素有天然氧吧之誉。
印象中的铁山婉约而幽深,清新的绿意,留存在记忆深处,也让跋涉的身影频频回眸,企羡不已。在季春,一个难得的周末,我因事在山上住了一天,趁机再一次饱览其尊容,体验了在林海绿涛里行走的惬意。
抵达宾馆的时候已近黄昏,放下行李,大家就涌上了宾馆的露台。但见满目苍翠,松涛盈耳,群峰环抱,又层层叠叠,千岩竞秀,不见尽头,淡淡的夕阳为之披上一层朦胧与深邃。散步宾馆的廊道,我注意到旁边一个曲形水池,里面的一株月季生长得很是恣意,只是因为在傍晚时分,我没能看清月季的真切模样。没有风,池水凝止,月季就这样静守一方安谧的天地,令人不禁心生爱怜。
翌日,清晨下了场大雨,但这并不能折损我们的兴致。反倒,空气变得更加清新润湿,站在窗前,山风扑面。同伴中,有人说,经建设改造,登临山顶的路又多出了几条。其中最长的有十多里,是进入山顶最完整也是风景最好的线路,需要有一定体力才能把这条路走下来。所行之处有杨公庙、铁山关、钟观音、灯盏窝等14个大自然风景和历史遗迹……风光怡人,景点触目皆是,铁山“川东北布达拉宫”的美名也由此而来。
据说走这条路的优势除了能一览铁山的全貌,还能走一段木游道。这条栈道长一千多米,是用碗口粗的青杠木衔接起来的,在绿树浓荫下曲曲折折,从杨公庙一直绵延到山顶,踩在上面,你必会觉得步履轻盈,潇洒飘逸。
登临灯盏窝,恰遇流水瀑布、沟壑山谷。除了两侧的山水,栈道本身就是一道古朴而美观的景致。独步木游道上,让人感觉奇趣迭起。当你累了休憩之时,选个树多林密的地段席地而坐,观花、赏鸟、看树、听泉。
雨后的铁山,到处是山泉流水,漫出裂隙的溪水经过脚边,曳起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行进间,一瀑飞练从悬崖落下,汇成激流向山谷深处湍急而去,轰鸣之声不绝于耳。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山水形成了一道道巨大瀑布,成就了铁山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据说雨水不丰之时,瀑布又化为细小的珠帘,在低矮的岩石间滴滴答答,浸润着石缝间葱茏的植物和青苔。山风拂动,枝藤摇摆,如翻涌的绿色波涛,使光线斑驳陆离,时明时暗。
头顶之上,树木肆意张扬,枝叶伸展如翼向窄窄的石阶旁逸过来,使两边的树木亲亲热热地拥抱在一起,为登山小径搭起一个个幽暗的清凉之盖,将雨后的阳光遮于茫茫世外,直让人神静气爽。抬头远望,只见金盘峡对岸的峭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天工巧夺,斧削般的自然斑痕和岁月雕刻的陈迹,生动传神地组成弯曲虚实的线条,在我们充满想象的目光中,宛然一幅斑驳陆离的地图,惟妙惟肖地横亘在天地之间。
与瀑布涛声一竞高低的是鸟鸣。从山脚一路走来,鸟声便藏身于树木之中,只把歌喉伸向我们的耳膜,鸣唱得此起彼伏,令人心醉。“晓涧淙流急,秋山寒气深。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烟火居民少,荒蹊草露侵。悠悠秋稼晚,寥落岁寒心”……我想,这不就是朱熹在《南安道中》描绘的意境么?
行走在上山的石阶上,时有慢悠悠的飞虫从草木深处探出头来,旁若无人地上下翻飞,面对我们踏足,小家伙们丝毫不觉惊惧,反而更加从容。
让我暗自惊喜的,是盛开在春日铁山之上的那些山花。有些山花是可以叫出名来的,比如橘红色的百合花,花瓣较厚,背萼不发达,唇瓣上生有许多诱人的斑点,形态很像虎头兰。还有一种是桔梗花,张开的三个花瓣透出深深的紫。它让我想起一首流传很广的歌谣。这首歌在我的孩提时代流传甚广。原来,“桔梗”是一个姑娘的名字,为爱情而付出十年的守望,最后孤独地死去,故事很令人感伤。可当时年幼的我们竟然哼出了不谙世事的乐趣。
举目之间,一片桃林便和我们相遇,桃树不高,每棵却枝繁叶茂,交错层叠为硕大的一蓬蓬。花朵摇曳的春天已经过去,如今那全身的披挂,已变成了铜钱大小的果实,这些果实还十分青涩,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同六月的新娘一般娇羞。铁山土壤肥沃,给更多的植物提供了生长的养分,像松树、樟树、栗树到处都是,遍布沟沟壑壑,那浩荡的绿色,会给路人一种涤尽铅华、了无杂念的感觉,也带给我们不竭的生机与活力。
一丛浓似一丛的树荫里,有音乐阵阵传来。抬眼过处,才发现,原来是一友人在摆弄随身携带的小提琴。平心而论,朋友的琴法还比较生涩,可在此时此地,那断断续续的袅袅弦音,竟也渲染、烘托出了特有的静谧气氛……人们常说登山寻幽,我虽不敢说铁山的松涛林海是真正的幽静之处,但在其层层叠叠的绿荫中穿行,总有一股阴凉追随着你的背影,令你惬意顿生。
红尘万丈,我们置身其中,待得太久,总向往一处安放灵魂的场所。此行铁山,道路悠长,我们或沿阶引身而行,或徐徐攀登。偶尔举目,雨后的天空云卷云舒,我自心宁神静。古人参禅悟水,吟其诗,悟其性,修其诚,举其德。铁山,虽然没有泰山的高度,没有华山的险峻,但她坐向苍天,涵纳万象,情怀温婉,闪耀着承载万物的母性的光辉。任凭风,任凭雨,任凭蛙,任凭鸟儿的栖息,在历经千万年的积淀之后,以无言的壮阔,以及寒暑不侵宠辱不惊的厚重与深沉,向我们展示其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置身其间,自己渺小得竟然不及一棵草。
哦,铁山!原来你是一本博大精深的线装书,我在不同的人生际遇里曾反复拜读过你,却终究也不过是管窥蠡测。如今,春露秋霜,光阴荏苒,消逝的是梦幻,留下的是仰天浩叹的我自己。
蜗居文章6:雨天蜗居
文/张克步
天气灰蒙蒙的,飘落着几滴小雨,微风拂过,虽是初夏,却有些冷。大概只有这样的天气,才能将我这个极尽贪玩之人,留在家里,享受寂寞和清静。
回想这几年,除了写写毛笔字,我竟然很少读过几本完整的书。作为一名老师,我经常给同学们讲,要勤笃行,真善美;要多读书,读好书;要启迪心灵,涵养心智。但自己连几本书都未能做到精读,多亏学校有报刊,桌子上还有一部电脑,心灵的窗户还未完全关闭。今天,听着夏天的雨声,好不容易静下来,陡然有一种负罪感,特别是看着书架上母亲的照片,更觉无地自容。自己年过半百,仍然战胜不了自己这个强大的敌人,还经常需要母亲的叮嘱、监督和看管。
雨还在下着,此时此刻,想着母亲孤身一人,独守老家,心里之酸楚,无以言表,泪水潸然。母亲在崎岖坎坷的山路上走了一辈子,为家庭生活,为儿女成长,她与父亲一道,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硬是将一个穷家支撑到今天,我们不仅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而且一个个走上工作岗位,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担当!老父亲任劳任怨,耕耘不息,铁骨铮铮;老母亲忍辱负重,宽宏大度,刚柔相济。我们姊妹都是有些个性的,一旦犟起来,三头牛都拉不回。每当关键时刻,母亲犹如一缕柔和的春风,及时化解我们心底盘绕的纠结。母亲啥都懂,又啥都不懂,外祖父生前告诉我,你母亲虽然没念过书,但脑子开着呢!老母亲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一辈子谨小慎微,胆小怕事,一生只学会了忍耐、退让和宽容。但她心底间也是有些骨气的,对生活满怀期待,对子女充满期望。无奈我们做儿女的,让她失望的多,高兴的少。今天,在遥隔几百里的兰州,向她老人家致歉,道一声珍重!
大自然的运行轨迹,本来就是在重复和前行中推进的,人也经常在反复地思考和劳作着,但很难在干有所乐、干有所悟、干有所值三者之间做到兼容统一!自古有多少圣贤,留了多少古训,被多少人背得朗朗上口,但并未收到最佳的教育和引导效果,这也是人生之常态。
我至少有三年没有蜗居在家,认真做过这样的思考了。父母亲的生活态度告诉我,人生犹如书法,或高低错落,或娴静秀整,或豪纵欹斜。但只要勤勉努力,持续前行,最终都会在不同的阶段做到宽博毓秀,逼近或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
蜗居文章7:秋天的札记
文/迎春
一
蜗居书斋的日夜,是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海洋,时而将我逼进阴晦的角落,时而将我推向烙着阳光的浪尖,感受光明与黑暗的相交,多少重复的日子把自己化为一枚简陋的贝壳,叹息声便无奈地随之晃荡、流淌着一圈圈螺旋形的纹路。也许习惯了寂寞,不经意回首,往事只留下淡淡的痕迹,像不曾发生过的空溟,那些紫千红的记忆渐渐疏离中陌生、模糊了,才发觉一颗柔软的心灵,已被流过的时光洗得斑斑驳驳。再不轻易哼着歌看镜里的自己了。
“纸上云烟过眼多,半生心力坐销磨,”这是一种亲密,一种身心相许的热爱,日日不断的落笔之思。我想,这就是清代状元纪晓岚所面对纸墨得失间的感慨,当时在八股文盛行之时,是从一个没有脂肪的喉咙里传递的怪异声音。
在他眼里,日常生活不会再有空灵、激越、神奇的出现,仿佛所有的前人只是过客,云烟一般、循环往复地在自己身边走过罢了。这个想法,令我悚然一惊。
我们都在不分昼夜的劳碌、拼搏和进取,艰难攀援在各自不同的路途上,甚至匍匐前行、留下了醒目的、汗水淋漓的足迹。可是,当我回头再仔细一想,譬如从后来人的眼里,也就如同一阵风,一群他们的天空里倏忽即逝的飞鸟。
二
深情在眉,孤意在眼。
秋天不是呈现爱,而是为了让一个人看见自己内心里的纷纷落叶。
秋意寂静。对面的台阶上,过早飘零的一枚落叶提醒了我,或说暗示我:枯竭也是一种生命里不能避免的流程。
它像人生本来是舒缓起伏的流程走向,不可预见的怎么就出现了断崖一样,成为一个戈然而止、无法再行进的路途。一股辛酸,一种无奈,油然而生。我觉得,整个秋天总该有一片落叶是我自身的真实写照。
我习惯了台灯所笼罩的无边风月,习惯了无声无息的深夜浮现出来的幻想,触及的是更加辽阔的视野。尤其在我独处的时候,亦能感觉着自己与白昼的举止有些是越来越遥远了。也许,我的时光被停留在一页又一页的文字上,当我精心把生命内部布置成一篇美丽的童话时,真实的血肉之躯却类似某部长篇的标题,孤绝地悬在钢笔的下端。也许只有耕耘,没有收获,在我与梦想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障碍,至使我不能冷静坦然地进行描绘与叙说。
与秋合影,是一次次朝拜的纪念。
三
想起你;不过秋已浓。
我在一次次阅读自己的旧作,除了惊叹自己的勤奋,数百字作品发表的背后是数千字的有力支撑。那些背后的碎片又一次次把我带回始初,使我浸入对往昔的回忆,想起了欢乐的雏形。
更多的时候,我的心情总是那么安静,淡然,喜欢走出家门看漫天秋叶纷舞,带有永不披露的秘密飘落,捡拾玩弄,如一双至爱的手掌握住另一双至爱过的手掌,深情且有力度,渐渐抚响生命中最纤细的丝弦;也喜爱秋风入怀的韵致,又如一首深沉的抒情诗被有些喑哑的低音缓缓念出,是怨,是悲,是恨,更是爱,让人猝不及防中神迷心醉,觉得身边正有无数的梦幻闪耀,秋水般渐渐扩散,欲诉又无从说起。这时,美妙的音符便在心的上空闪闪烁烁、纷纷扬扬……
回忆过于兀然。我不该有这样的念想,然而我如何去面对季节的心事?
我所历经的往昔就如秋水一样蒸发了,剩下的都是聚集在眼眶里的泪。在我写出前面这几个字的时刻,我同时能感觉到眼前凸出了两块黑色巨石、垂直地砸到脚尖前方的地面,紧接着,是同样的颜色在不透明的视网膜上沙尘暴般地汹涌袭来,顷刻间,浪头一样高过浪头的夜气彻底地吞噬了我。
四
如果我的眼底有流动的沙丘,那一定是现实的大风遮蔽了童年里记忆的城池,大地的灰尘蒙住心灵。在我视野仄仄或是无所事事的时候,对于我而言,逝去的时光,未来的时光还会存在,无所始、无所终,静止不动。
深秋寂静。我是一个人浸入对往昔的回忆,想起中秋之夜被母亲擦净的各种器皿:碗筷,茶杯和酒壶。乡村院落简陋,视线的尽头缩小成一盘皎洁的明月,触及的是更加辽阔与细腻的亲情。西北屋透露出新伐木材的涩味。泥土摇曳着白菜与葱叶自在的身影。父亲的走路声,“咚咚咚咚”是从工作中伤了神经的病腿下面发出的,击鼓一样,使远处的旷野变得悠远而苍茫。我还没到结婚年龄,就再也听不见那样的声音了。母亲也于去年中秋夜住院,第二天就离世了。在我醒转过来时,窒息就在死亡下面舞蹈,然而,有谁又能真实体验到内心随之而来的、由生到死的过程?这阴影,勾勒出突兀的命运、无常的人生。
大地上,还包括一些长寿着的老人,枯黄的色调,就像那些千年大树一样令我肃然起敬。
蜗居文章8:梨园晨曲
文/上官青
那年仲春时节,我蜗居在河北晋州一处僻静的农院里,开始了四个多月的写作时光。
久居都市,一旦离开喧闹的街巷,远离了熙熙攘攘的人流,顿觉格外清爽,眼中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友善、祥和。
我的卧室兼做书房,它坐北朝南,视野很宽广。推开窗子,面前是一片硕大的梨园。梨树刚刚萌芽的时候,衬着满地嫩绿的小草,静谧的梨园里一片生机盎然,让人不由得诗兴大发。
梨园最美的时候当属梨花怒放的时节,此时,繁花似锦,缀满枝头,即使集普天下华丽、清逸的辞藻都用来为她抒情都不为过。
那一日,写作到凌晨两点,有了些困意,洗漱后躺到床上准备睡觉。忽然,天花板上一对正在亲昵的壁虎吸引了我的注意。顿时,睡意全无,一骨碌爬起来,瞪大着眼睛盯着这些有趣的小东西发呆。
只见它们一忽形影相随,追逐嬉戏。一忽使出浑身解数,满屋顶追赶那些胆敢私闯它们领地的昆虫……就这样,傻傻地像坐在剧院里看戏的观众,直勾勾地看它们忙碌,直到窗外露出曙光。
起身来到窗前,推开窗子,蓦地,我被眼前的景致惊呆了。天哪!晨曦里,那满树的梨花一夜间像漫天的大雪覆盖了整个世界。昨天,枝头上还是星星点点地点缀着稀疏的花瓣,寥若晨星。不想时隔一夜,竟“千树万树梨花开”,令人称奇。
信步来到梨园,扑鼻而来的是那幽幽的花香。夜里下了小雨,脚下的泥土有些滑腻,细细看去,是那被雨滴打落的花瓣,踩在脚下,顷刻间与泥土浑为一体。望着眼前的美景,胸中沉积一夜的污秽和倦怠一扫而光。
此时,暮色还未褪尽,借着晨光,可以看到梨园中飘逸着淡淡的雾霭,眼前的景物略显迷离。空气中有些湿润,混合着泥土和梨花的香气,沁人肺腑。
梨园的深处有一处坟茔,在淡淡的薄雾中若隐若现。仗着胆走近观看,见整座坟墓被青砖环绕,形成及膝高的围墙,墙上满是苔藓。坟前朝南的一侧是一座小巧的袖珍牌坊,上面琉璃瓦覆盖,虽不甚富丽堂皇,却也庄重恢宏,一看便知,是一大户人家的墓地。
牌坊前,是一块汉白玉墓碑,上面镌刻着龙凤花环。墓碑因年代久远,上面布满一道道的水锈和污渍。碑文字迹有些模糊,从断断续续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此碑是清道光年间所立,墓主人是一位花季少女。仔细辨认,上面记载着少女似乎是被什么东西冲到了,说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语言,疯疯癫癫,遂请了狐黄二仙下界云云,后面就看不清了。
刚走到坟茔旁边时,还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梨园飘香,满树的梨花似瑞雪,如诗如画,给人如入仙境的感觉。但是,当看到那模糊的碑文和里面记载的故事,心里难免一阵惊悸。环视四周,朝霞映在梨园里,透过枝头,把星星点点的霞光洒落林中。微风吹来,那些性急的花瓣儿仿佛听到了指令,纷纷扬扬地四散飘落。飞花荒冢,让人想起了蒲松龄笔下的故事,鸡皮疙瘩顿时洒落一地,忙转身寻找归路,头亦没敢回过……
再回到梨园,已是深秋。萧瑟中,踏着满地秋叶,壮着胆再去踏访那座古墓。
在梨园中穿行,满枝头的果实累累,不时有熟透的鸭梨凌空而降,如果巧合,便会陡然砸到你的头上。试想,孤身一人置身于古墓林中,突然身后“咔嚓”一声骤响,不被吓死才怪。虽然事后知道那只是熟透的果实自己落下,但还是很瘆人的。好在有了数月前的经历,所以明知道前面便是那位美丽少女的闺房(权且认为她是位美女吧),心里也坦然。
一晃数月,少女的坟茔上已满是荒草,其中夹杂着片片枯叶。秋风中,残枝败叶瑟瑟有声,像少女的呜咽,又像是她在倾诉。
默默地,走到坟旁,替她薅下几把草,心想:这位少女如果健在,也该有180岁了吧?有梨园可栖,有梨花相伴,长眠于此,也算是缘定吧?
走在洒满梨花的林间,感受到了范成大“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的意境。放眼望去,秋后的梨园多了些神秘。我记起了宋人贺铸的那首《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此情此景,太恰如其分不过了!
梨园的早晨,写满了清幽,洋溢着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