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特殊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特殊的文章1:一次特殊的体验

文/袁一方

不是每个人都健康完美,有许多残疾人,不是缺胳膊少腿,便是耳聋眼瞎,但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不仅克服了残疾带来的不便,而且还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快乐。

今天,为了体验残疾人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吴老师让我们装扮成盲人,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

一开始,吴老师先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听风者》吗?那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盲人,他什么也看不见,但他的耳朵十分灵敏,能听到电台发出的电波。”吴老师刚一说完这部电影主人公的“超”能力,同学们就都对他敬佩不已,都想成为一个像他那样拥有“超”能力的人。这时,吴老师好像看出了同学们的心思,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让健康的我们走进盲人的世界。”说着说着,体验游戏开始了。

吴老师叫我们闭上眼睛,让我们来听他到底在干什么,教室里立马安静下来。突然一声“啪”,把大家吓了一跳,我也不例外。过了一会,又传出两声“啪”“啪”,这时同学们听出来了:是老师在拍手。又有一个疑问进入了心头:“吴老师到底为什么要拍手呢?”哈哈!同学们想出来了,吴老师是在测验我们的听力。这时,吴老师看真相已经大白,就叫我们睁开眼睛。吴老师问我们:“猜出来了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猜出来了!”

吴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再闭上眼睛,再猜一猜我这一次会怎么做。”我们又闭上了眼睛,突然一阵阵咳嗽声传入了我的耳朵,咳嗽越来越厉害,突然“咚”“咚”两个响声,他似乎在捶胸以减轻痛苦,我们都不由担心起了吴老师,过了一会儿好像有人在喝东西,这时老师叫我们睁开眼睛,原来老师在假装生病和喝水。

通过做盲人游戏,我们不仅切身体会到盲人生活不便和内心的痛苦,我们还感受到吴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是在教导我们,要关心和关爱残疾病人,要为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实生活中,我们用眼睛看世界和观察事物,盲人虽然看不见任何光亮,但却可以用自己没有失灵的耳朵来听。上天是公平的,某一个部位的失灵,另一个部位定然会特别灵敏。希望残疾朋友不要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失望,要像张海迪那样,身残志坚,顽强生活,用残疾的身躯活出健康的人生和高质量的人格魅力!

关于特殊的文章2:元童出世

文/成何

元童出世

应一个特殊朋友的要求,今天写下这篇日志,其实这也是许多天以来我一直等待做的事。

记得大学时读过一本书,名字叫做《太阳出世》,是池莉写的。当时感叹于主人公对自己孩子博大的爱,那时我就想:如果自己有了孩子,我会做些什么呢?看似一个荒谬的想法,如今却理所当然地实现了,因为我的元童出世了!

我曾经无数次想象过他的模样,也曾经无数次思考过我的未来,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让我感到欣喜又无措,纵然我完全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时候想着属于自己的作品即将问世,我会不由自主地抚掌暗笑,我感叹着自己的生活将为此改变。

我常常去回忆我的经历,也会常常感慨于自己的爱情,里面充满着曲折不易……

和妻子相识在一个白雪飘飞的季节。认识她之前的我叛逆而又好胜,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使我有了太多的感叹和惊讶。我突然发现我的曾经原来是那样一种生活,城市里的五彩的霓虹灯使我在一瞬间迷失了自我,我的叛逆和好胜在一夜间燃烧升腾为一团熊熊烈火。 我变成了学校的混哥,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在一起吃饭、睡觉、喝酒、打架……有时候我为了朋友大打出手,有时候我为了朋友食不果腹。在那个风雪飞舞的季节,我认识了如今的妻子,在她的柔情里我开始有了思考、有了许久没有的顾虑。是她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曾经在通满寺的大殿里许下庄重的誓言:我要娶她为妻!

在日后的岁月里,我试着改变自己,修正自己,又找回了曾经遗忘许久的理想和良知。命运还是善意地眷顾了我们,我们来到了同一所大学,在那里有我们绚丽浪漫的脚步,一草一木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宣言。虽然途中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但我们还是相互搀扶着一路走来直至今日。在风雨兼程中我无畏地抵挡着、坚持着,只想过着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我在努力画出属于我们的那个圆,向人们证明这一个事实。

坐在产房门外焦急地等待时,我无法描述当时的心情,有激动,有担心,也有许许多多说不清楚的感触。看见穿着白色长衣的医生抱出的自己的孩子,我细细地品味着他的眉眼,里面有我的影子。感谢上天,母子平安!

如今我已为人父,感觉自己像一条扁担,一头坐着妻子,另一头坐着儿子。曾经有人问我:“你怕未来吗?”我当时没有回答,如今我要对他说:“我憧憬未来!”

元童——我的孩子,出世了!

2007.05.20

关于特殊的文章3:小巷人家

文/郭华丽

若非特殊的事情,下午下班我都会从这独门独户,又挤挤挨挨的居家小巷走过。

舍近求远走这儿,只为这不足两百米的巷子符合我对居家过日子的期许。静简、热闹,平和、家常,既是群居又是独自。随着巷道蜿蜒的围墙一侧六七十公分高的砖混花圃里四季都有盛开的花儿,牵牛花、菊花、夹竹桃、兰草花……挨着花圃有只往高了长的香橼树、柚子树、还有两棵在春日里波光潋滟的樱桃树,再就是五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了。有猫在围墙插着玻璃碎片的顶端无声地行走;老眼昏花或是机灵温顺的说不出品种的狗,安然卧在门外的垫子上,或是追着你身前身后的嗅;有幼儿咿咿呀呀的软语,有三五个或是七八个老婆婆、老爷爷坐在树下迎着凉风,抑或晒着太阳聊家常。

这样的情景一如我小时候乡村人情的风貌。农闲之际,左邻右舍三三两两地聚在谁家的院场里,纳着鞋底、抽着旱烟、聊着家常,夏日里循着清风、寒冬里追着太阳。这些在地里劳作一生的庄稼人他们的幸福是多么简单啊!

四月的巷道,因为樱桃的成熟,多了孩子们的生机。每天下班,我总能看见站在树下、爬在树上的孩子。看见从树下路过的我,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双手捧着樱桃叫我:“阿姨,你吃,比糖还好吃。”我拈起一颗已经被攥出水的樱桃,放进嘴里。“真的比糖还好吃!”看着高兴的小女孩儿,我似乎看见了儿时的我。

盛夏的阳光,越过屋脊、越过围墙、越过树木,斜斜地照出巷道明明暗暗的阴凉。在这样的时节,巷道里家家的门窗都敞开着。这家蒸馍了、这家正在醋溜大白菜呢、这家一定是在炖腊肉呢……这家的孩子学钢琴呢、这家的孩子葫芦丝吹的不错、这个孩子应该是哪道数学题又做错了……走进夏日的小巷,我常常会恍然以为我会从此走向地老天荒。

九月的巷道,因为桂花的盛放,总会有别样的热烈。整个九月我都在桂花似奶油似蜂蜜的浸润肺腑的馨香里慢慢地走过。也会在晴好的某一天里,在一棵桂花树下站住,抬起头深深地呼吸。有道是“闻香识女人”,因为桂花清香的熏染,我是否有了一个女人别样的香气?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妇人,看见站在桂花树下的我说:“多闻些花儿的香好,能把人身上一些不好的味道赶跑的。”老人家的话让我莞尔,许是老人家闻到了我身上欲念的污浊之气?

一日下班,看见三个七十多岁的老妇人坐在桂花树下闲聊,微风吹过,似糯米粒儿的桂花纷纷飘落,飘洒在几位老人花白的头发里,单薄的肩膀上。我在不远处静静地站住,我被这几位老人在阳光下、在微风里的美惊艳,内心充满了感动。在那一刻,我看见了岁月赋予人的不仅是衰老、羸弱,它亦一同附赠于人岁月深处的别样美丽。

是一个初冬,在深绿的夹竹桃树下,一位年过六十的男子正在给一个头发雪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梳头,从头顶到脖颈,一下一下。藤椅里的老太太闭着双眼,似乎睡着了。“若得其情,哀矜勿喜”。太阳薄薄的余晖斜照在这两个人的身上,这是我遇见的最美的时光了。

一年四季,我都会一日日行走在这个小巷子里,生长在这条巷子的花草树木也都会在这儿等待属于它们的季节,这个小巷子里的人亦会一年年在这里度过属于他们的日子,那些机警、慧黠的猫,灵性、忠诚的狗也都会在自己的生命里各安其份。一定会消失些什么,但总有一些什么会被长久地记住,就如这巷子里的人、物,在某一刻给予我的温暖、感动。

关于特殊的文章4:一个特殊的星期天

文/马茜

我喜欢星期天,全家在一起,一块聊天、看电视或去看电影、逛公园……真带劲!可这个星期天,却与往日不同了。

今天,爷爷要动手术。前几天,爷爷的老毛病腰椎间盘突出又犯了,而且这次还犯得特别厉害,整个身子都不好动弹了。今天,爷爷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一家人都十分紧张。当护士姐姐把爷爷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我有种想哭的冲动:爷爷会不会出不来呀!想着想着,眼泪已经流了下来。奶奶、爸爸、妈妈则是一脸焦急,在长长的走廊里走来走去。我们站在手术室的门外,忐忑不安,担心着爷爷。我想起了昔日爷爷对我疼爱有加的模样,我要什么他都依我,要是做得到,恐怕我要星星他也会摘给我吧。我还想起了和爷爷耍闹的情景:我站在爷爷身旁,拍拍他的肚皮,便听见“砰砰”的声音和爷爷叫疼的声音,可爷爷总是乐着。爷爷从来不责怪我。多好的爷爷呀……终于,“咚”的一声,手术室的门被打开了,爷爷出来了。一家人揪着的心也都放了下来。爷爷躺在床上,脸色有些苍白。看到我们都在病床周围站着,他还吃力地招呼我们坐下。

这个不同寻常的星期天,让我知道了家人的重要,懂得了什么叫亲情。

关于特殊的文章5:一次特殊的赠书仪式

文/樊奕可

今年,我们学校来了很多新市民子女,他们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没有钱买课外书。想到他们的课余时间没有书看,那会少了多少乐趣啊。所以,今天我们四(1)班决定和三(7)班结成手拉手班级,把我们的课外书赠送给三(7)班的弟弟妹妹们。

在家里的时候,我早已精心准备好了两本书,一本是《格林童话》,一本是《成语大全》,在书的首页写上了我的祝福:希望你做一个爱读书的人。

星期五一早来到学校,教室里可热闹了,同学们都在议论纷纷,有的说:“真不知道这本书会送给谁?”有的说:“我的书送给他们,他们会喜欢吗?”还有的同学说:“这些书给了他们,他们会不会认真看呢。”……我暗暗地想:“我挑的书,可是我最最喜欢的,相信他们一定和我一样会喜欢这两本书。”

老师把我们领到科学实验室。赠书仪式开始了,老师说:“请带《夏洛的网》的同学到前面来排队。”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教室前面,接着老师又让三(7)班的十个同学来到讲台前面,当他们接过书时,脸上又是激动又是兴奋。我听到有同学说:“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对面的弟弟满怀感激地敬了一个队礼说:“谢谢!”

轮到我上去赠书了,站在我对面的是一个黑黑瘦瘦的小男孩,低着头可腼腆了,我把书递给他,他紧张得拿都拿不稳,我向他敬了一个队礼说:“这两本书可精彩了,你一定要认真看哦。”这位弟弟手忙脚乱地给我敬了一个礼,用力地点点头,然后不好意思地拿着书回座位上去了。

我想,虽然我们送出的书不多,但是代表着我们的心意,希望他们能在这些书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于特殊的文章6:特殊的一课

文/许佳琦

今天是周六,终于可以好好地睡个懒觉了。可是一大早,妈妈硬是把我从被窝里拉了出来:“佳佳,快起来,妈妈带你去个地方。”我一头雾水,不知道妈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妈妈带我来到一家服装厂,一脸神秘地说:“佳佳,妈妈找了份工作,就在这家服装厂。”说着,妈妈立即坐到电机前,打开电机开关。只见她抿住线头,穿过小小的针孔,用手压住布料,缝纫机就嗒嗒地响了起来。妈妈一会儿套袖口,一会儿拉线头……动作是那么的熟练。

回家的路上,我问妈妈:“妈妈,爸爸在上海的生意一直做得很好,你在家只要照顾好我和哥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到服装厂去上班呢?多辛苦呀!”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上班是很辛苦,可是能和工友们一起一边工作,一边说笑,感觉比待在家里舒服多了。到了月底,妈妈还能领到几千块钱的工资呢,妈妈花着自己挣来的钱,心里感觉特舒坦。不过,这件事千万别跟你爸说,他要是知道了,肯定会跟我急的。”

“嗯,我保证不会说出去的。”说着,我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紧紧地搂着我,好温暖。

妈妈,谢谢您,是您给我上了特殊的一课,那就是——自立。

关于特殊的文章7:一封特殊的来信

文/汪兆满

一封特殊的来信,静静地栖居在书桌抽屉的最里层;

一段诚信的往事,默默地封存在青春记忆的最深处。

这是一枚再普通不过的信封了:牛皮纸,红格线,蓝邮戳。发出的时间定格在2010年2月26日,正值春寒料峭之时;发件人:项王故里管理委员会,郑。

而这照片之中却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张照片。一个男青年,身着黑色羽绒服,暗黄的卡其裤,位于画面的左侧,右侧是着名的项王手植槐。

这个男青年就是我,更准确地说,是五年前的我。那时大学即将毕业,几次去南方找工作,都铩羽而归,在恍惚之中,回到了家乡沭阳。误打误撞之中来到宿迁碰碰运气,身为沭阳人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淮阴人,因为儿时的记忆中,沭阳县就一直属于淮阴市。而后沭阳被划入宿迁市,我也成为了一名宿迁人。来宿迁找工作后,才第一次踏上这片厚重的土地。

这片土地,既熟悉又分外陌生。熟悉的是自己的身份证上早已印着宿迁市的名称,陌生的是自己居然从未来过宿迁。宿迁地方怎样?宿迁人如何?一系列的疑问萦绕在心头。

后来,从先于我之前来宿的几位同学口中得知,宿迁很空旷,宿迁人很实在。这便是未来宿迁前几乎所有的印象了。

在一家单位投递了个人材料之后,五年前的初春时节,我在宿迁的寒风中等待面试的通知,也得以有机会,去项王故里走一走。

“项籍者,下相人也。”这里是太史公笔下的下相,也是悲剧英雄的故里。那时的项王故里还没有改造,规模很小,有朋友劝我不要去。说那里太冷清了,找工作时,似乎去也不太合适。或许是出于对英雄的憧憬,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最终,我还是去了。

在梧桐巷口,在昂首长鸣的乌骓马前,在绿叶落尽的古槐树下,我彳亍着。而小小的院落,也似乎展现着英雄的落寞,我的心也不禁落寞起来。看着历经沧桑的石碑,“项王故里”四个巨大的白底黑字,压在赑屃身上,仿佛也压在我心中。遂想起离宿迁不远的徐州,有一座戏马台,曾经是项王检阅士兵的地方,那是项王曾经的辉煌之地,却像极一座宁静的禅院。而这里,竟然比禅院的一间僻静的厢房。

似乎不到一刻钟的工夫,我已打算逃离着所谓的“故里”,而就在这时,原本只有我一人的院里,突然走来一个人,看我落寞的样子,主动向我介绍“项王故里”的事迹,并询问我照不照相,说十块钱就给我刷好照片并寄给我。

我习惯性地把他当做景区拍照的了。这是一位五十上下的老者,精瘦得很,但眼中却很有精神,一口宿迁话。一番沟通之后,我慢慢放下戒备。

老者原来是这故里的工作人员,爱好摄影,一直用镜头故土变迁,也记录自己的生活。对文史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身为宿迁人也没有为项羽抱不平,而是很客观地承认,项羽还是太年轻,太刚愎自用了,语气中显得很诚实。

听闻我是沭阳人后,目光也显得更柔和;我后来给他讲了一个流传在沭阳当地的关于虞姬的故事:虞姬的家乡有一条河,河这边是沭阳,那一侧就是现在的宿迁。有一日虞姬在在河边浣洗衣服,恰好被河对岸的项羽看见,于是眉目传情,成了一桩好事。听闻我的故事后,这位先生并没有反驳什么,只说很有趣,是传说而不能是历史。

而后听闻我的经历之后,鼓励我多努力,一定能够找到满意工作,向我描绘项王故里的未来规划。这是一个普通长者最单纯的祝福,毫无恶意。而后我才得知,老人姓郑,还有一间小小的工作室,藏在耳房里。最后他还是执意要为我照相,并承诺照相免费,并一再允诺,刷好照片后,一定邮寄给我,不过要过一段时间,因为他总是隔一段时间才去冲洗照片。

我就这样站到了“项王故里”四个大字之前,一瞬间被定格。临走时,我还是塞了十块钱给他,并留下了地址,他送了我一张手植槐的明信片。

而后一个月,我再回学校,再而后,我也似乎把这件事忘了。直到两个月后,我才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封里只有一张照片,后面有两个字“加油”。

我原以为,那张照片可能永远不会寄来,没想到它真的寄来了。

《说文解字》里说:“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

一人一言构成一信。一人一信构成诚信温暖的宿迁人。

从此之后,我认识了太多宿迁人;再之后,种种原因,离开宿迁,却无时无地不感觉自己是个宿迁人。一切,似乎只缘起于这封特殊的来信。

真想再回项王故里走一走,去看看已成为现实的规划。

这是宿迁人的诚信故事,很普通,却很真实。

关于特殊的文章8:特殊的春节

文/★★★★★

人们的许多礼俗之形式,终究是仁爱之本质。而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喜乐,是我们在这个春节最大的期冀。

这个春节,万城空巷,每一个你我他都在抗击疫情的故事里。“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特殊的春节,家家门前都贴上了红红的崭新的对联、大大的“福”字或门神,大街小巷也已装扮一新。

春节拜年依然是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只是方式有所不同。此时,“动”的年节莫若“静”的岁月,聚集容易增加疾病传染的概率,人们选择了化整为零,以不同的方式抗击疫情。

停下出行的脚步,就是刹住了疫情蔓延。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友情、亲情,每个人的手机都不停的响着,一条条微信、短信代表了人们相互之间的祝福,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拉近亲情、友情的距离。

大部分的中国人心里除了春节的喜悦以外,更是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进展,相关信息刷爆了我们的微信群、朋友圈。

面对疫情的威胁,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刀尖上的医务人员无法置身事外,正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白衣天使在挑战疫情这条征途上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创造着奇迹,为患者解除着痛苦,使患者获得了新生。

面对疫情的威胁,人们有足够的信心讲“不用怕”,但我们也要保持理性与耐心,保持高度的重视与关注,并付诸正确的行动。

党和政府为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扩散蔓延,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采取了有效措施,积极行动起来。

各级政府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了第一位,视疫情如命令,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有利有效地发挥了联防联控体制机制优势,实行了最严格的科学防控措施。

各基层组织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迅速行动了起来,强化了相关人员的管理和健康监测服务,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扩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一切都会好起来,重生之门的钥匙,是不惧黑暗萧瑟,不惧风雨寒霜,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中国人,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关于特殊的文章9:特殊的腊八节

文/百草园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了。

这个节日有个温暖、有趣、有哲理劝诫性的民间传说。上苍贤圣者看到人们一年四季南来北往的奔波,离多聚少,节衣缩食,赚钱攒钱,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用,舍不得花销只想取得最大的利润。到腊月了还不想早日回家过年团聚,仍想着挣钱攒钱,心智盯在利润上。就想如何才能把挣钱、攒钱、舍不得花钱的心智改变一下,让匆忙的人们得到一段休息和消遣的时间,就定了糊心智的腊八节。不论东西南北这一天都吃五谷杂粮做的黏糊、粘稠的食物,就像浆糊一样模糊人们的心智,不再节俭,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和团聚的幸福。所以南方及产米的地方就有了腊八粥,不产米的地方就有了搅团、糁饭。

熬制腊八粥大多用大米、糯米、豆子、红枣、枸杞、花生、薏米、莲子等随意取舍,在砂锅或铁锅里慢火熬制,有加红糖的、白糖的、冰糖的也有不加糖自然甜的,稀稠按各人的喜好。具有商业价值的八宝粥也许就是腊八粥衍生而来,是忙于生计无时间熬制者最好的乡味和记忆思念的告慰。

搅团、糁饭制作主要是玉米面、荞面、豆面、白面、莜麦面按照喜好取量,有的先将各种面混合后加水搅成稀糊糊,等铁锅里水开了后倒入,不停的进行搅拌;有的等水开了后变小火,边搅边撒面,搅拌是关键所在,顺时针逆时针反复不停的搅拌,一则搅拌均匀熟透,二则防止粘锅糊锅,直到粘稠可捞起时熄火。盛盘子里,随着温度越低越粘紧,可以蘸料水吃。蘸水有油泼蒜泥加醋酱的,有油泼辣子加醋酱的,也有把搅团放在用地软、土豆丝、油渣做成的热汤里吃的(也叫连冒搅团)。五谷杂粮的香味加上不同吃法,搅团的滋味丰富,营养齐全,吃一次难以忘怀。

糁饭的用料、做法和搅团如出一辙,也可以用小米熬煮,但可以添加土豆块,增鲜添味促燃。搅拌仍然是关键,比搅团稍微稀一些,然后炒葱花调味。吃法就大不一样了,盛碗里,用凉拌萝卜丝或腌制的莲花白混合胡萝卜丝、芹菜(俗称腌三丝,色鲜、脆爽、味纯),白菜混合白萝卜丁或炒酸菜来下着吃。杂粮的香再配合下菜的独有味道,好吃耐饥且营养全面。

糁饭和搅团这种特有的节日美食,衍生成了黄土高原人喜爱的家常便饭,也成了游子魂牵梦绕的家乡味道和难以割舍的乡愁。

从此后不论南北东西,过了腊八节在外的人们就开始准备回家了,购买各地的土特产,拎着大包小包向着家的方向奔走;而家里就开始杀年猪,杀鸡鸭牛羊,腌制存放各类肉品、鱼虾、笋竹,制备米面油、茶、酒,擦洗门窗、桌椅等等迎新年欢乐、热闹、烟雾缭绕的场面和景象就逐渐的拉开了;穿新衣的孩童欢天喜地的奔跳起来,走东家串西家,嬉戏追逐,交换着各自的甜点、糖果,品尝和细说各家的美食,相互夸耀、欣羡、比对着新衣,如同树梢叽叽喳喳的喜鹊和群飞群落的麻雀,欢快的叫个不停。

在外这么多年了不记得哪一年真正的过所谓的糊心智的节了,好像在这一天没有吃到甜糯爽滑的腊八粥,更没有吃到搅团和糁饭了,虽然在家的日子较多。

不巧到西安遇疫情高发封控出不去了。应该熬制腊八粥,享受节日的古老味道和幸福。刚去查看了一下食料,远远多于八种,下午亲自熬制,要是有虾蟹那就具有广东粥的美味了,那个味道也是难以忘怀的。搅团的食料不全,没有其他杂粮尤其是荞麦面。明天可以用小米熬糁饭了,用料简单做法容易,刚好适合我这个嘴馋手拙的西北人。

特殊时期过个特殊的腊八节,用粘稠来糊一糊没有心智、不会经商、不懂情商、庸庸碌碌、时乖命蹇者的一点寒窗,在解封后过一个开心快乐、充满希望、虎虎生威的新年。

突然想起来前些年读过的《百年孤独》、《半生缘》和《儒林外史》,小说人物夹杂交替,忘却其主次了,不该想起的却突然冒出来,在这个特殊的时日。

心绪有点烦乱,就像腊八粥的杂料一样只有不间断的熬,才能成就可口甜糯的营养品,熬烂、熬粘、熬到融合。假如食料不好再熬恐怕也是浪费。

还是“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吧,因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022年1月10日 腊八节

关于特殊的文章10:特殊的“收获”

文/孙宇昊

收获是什么?是劳动取得的硕果?是取得好成绩的快乐?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有很多。然而今天,我却得到了一个特殊的“收获”。

每次走进校园,总能看见一棵矗立在花园中心的橘树,上面长满了金灿灿的小果子。有人说它是金橘,有人说它是一般的小果子,还有的人说它是普通的橘子!百般的猜测,最后断定,它就是橘树,看到它总是让人垂涎欲滴,每次心都痒痒的。

今天广播里突然通知每班派一人去领橘子,一听到这个好消息,同学们都沸腾了。怪不得,我也发现那棵橘树怎么少了几分姿色呢!老师先将一个个黄灿灿的橘子发到各人的手里,眼看盒子里的橘子一个个少了,一个比一个小了,最后面的同学愁眉苦脸,好像怕分不到橘子似的,坐在前面的同学,眉开眼笑,好像迫不及待地想把橘子往嘴里塞。只听见老师一声:“可以吃了!”同学们便立刻动手剥皮,有的同学可能剥得太急了,青黄色的汁水溅到眼睛里,有一点酸,又有一点痛。但是为了吃橘子,啥事都不管了!

瞧,那是谁?姜文博!他狼吞虎咽般地把整个橘子往嘴里送,竟然连咬都没咬就咽了下去,嘴上还留下了几滴黄色的橘汁。我在想,他是不是等一会儿要像猪八戒一样问张老师再要一个“人参果”呢?

陆以涵到底是我们班的高雅人士。只见她一片一片地,小心翼翼地吃着,真像一位高高在上的公主。

我虽然没有陆以涵吃得那么高雅,但至少也没有姜文博吃得那么夸张!

开始,我以为这小橘子多少是有一点儿酸的,因为它的外表不是全黄,而是稍稍有点呈青色,所以不敢吃,但看大家吃得这么开心,还是挺着胆子吃了一点。味道却出乎我的意料,很甜很清爽。如今想来,真想多吃几个呢!

是啊,只有劳动才有收获,虽然这一次品尝的是一个橘子,但是却让我们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