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散文

请欣赏入秋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入秋散文1:用心聆听

文/舒布启

入秋以来,我的心绪有些莫名的低落。坐在临街的窗前,面对每天匆匆流走的日子,内心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油然而生。看着窗外的人流与车流,外面世界的喧闹让我的心一天天变得迟钝、麻木。每天周而复始地上班下班,千篇一律重复的日子似乎已经让我失去了往日的激情,生活的压力与工作的不如意让我烦躁不已。

那天,一个人坐在窗前,在令人烦躁的嘈杂声中,我听到了一阵苍凉的琴声。循着声音望去,我看到对面的街边坐着一个拉着一把胡琴卖唱的盲人。那盲人年约五十多岁,拉着凄凉的曲子,略带沙哑的歌声飘进我的窗户,透出无限的苍凉与悲伤。我静静看着,街上的行人或匆忙或悠闲地走过,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盲人的存在,更不用说会被他的歌声打动,顶多只是路过时偶尔看他一眼。

我留神细观,一个上午过去,摆在盲人面前的小盘子里,并没留下几枚硬币。但盲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只专注于自己自编自弹自唱的不怎么成调的歌曲。

突然,我看见街边不远处一个修鞋的残疾人摇着轮椅过来,小心翼翼地穿过街道,把一大把零钞放进盲人的盘子里,然后向盲人说了几句什么。盲人的歌声停了下来,我看到盲人和修鞋的残疾人客气地推让了一番,修鞋的残疾人回到了他的摊位。

下班的时候,我特意来到盲人跟前。他依旧在拉着曲子,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了上午的凄惨。在寒冷的大街上,盲人衣着单薄,却并不影响他的歌声和琴声。看得出来,整个下午,这位卖唱为生的盲人心情很好。

我忍不住和盲人攀谈起来,问起了他的身世。盲人讲完了自己的经历之后,说上午那个修鞋的残疾人把半天的收入都给了他。说完之后盲人感叹道:“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望着盲人一脸的真诚,我半晌无语,默默地到街边的小店给盲人买了一份炒粉,然后把身上的零钱全部放到了盲人面前的盘子里。

那天晚上,我竟然为两个残疾人感动了好久。

次日再上班,盲人的曲子和歌声又在我的窗口回荡,我的心情却豁然开朗。一个卖唱的盲人、一个修鞋的残疾人、一个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细节,却让我在郁闷的生活中找到了失落已久的热情。那个盲人告诉我,现实中他常常连肚子都填不饱,但自己的歌声是他的眼睛,引导着他在异乡的生活中艰难地走下去。那个修鞋的残疾人告诉我,他的收入虽然微薄,但他的信念是他的双腿,支撑起自己简单的生活。

坐在窗前,我想到了自己。是什么让我们久违了快乐的心情?我想应该是我们生活的态度。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用心去聆听世界,即使是烦人的噪音也会变成动听的乐章。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常常存在,而永葆心境的美好,却会让你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快乐与自信。

入秋散文2:秋游射水岩

文/蒋双捌

八月二十五日,入秋已经是第十九天了,天气还是酷热难当,我一早就约上老同学和两个外甥去游巡田乡的射水岩。

骑行到巡田柳山,沿小溪前驰三公里左右,就进入了一条逼仄的大峡谷中。久居小镇的发小和外甥惊叹于这溪水的清亮,更诧异于山岭的陡峭和竹木的茂密。骑行到绝壁下,我们就下车步行了。

小路隐藏在小溪边的茅草杂木之中,不仔细辨认,根本就看不出这是路,只能凭感觉这里曾经有人经过。我手拿荆条走在前面,不时挥打着地面,以便于惊走隐藏的蛇虫。

大外甥是本地人,一路向我们介绍着这里的风物。在大山之外,确实暑热难耐,而在这大山深处,两边是高耸的山岭,行走时虽热汗淋漓,但溪水的清冽和峰回路转的新奇,让我们在赏心悦目中享受着身心的愉悦。

小外甥眼尖,远远看见一束白练悬挂于陡峭的绝壁之上。听不见飞瀑的声响,心里猜测着那飞瀑不是很大。但远远望去,那葱茏的山坳里,山岚腾升中,让人分明感到丝丝的凉意。于是,我们加快了前行的脚步。

转过一个山脚,爬过几个长满青苔的大石头,那飞珠溅玉的射水岩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这射水岩其实就是一个小瀑布,但见一股山泉从五十多米高的悬崖上直射而下,飞珠溅玉间,到半空化成了一阵雨雾岚气。它不给人以气势磅礴的壮观,倒是给人以小家碧玉般的温顺。水滴的声响,恰似一个清纯的少女在含羞吟唱着思恋的情歌,和着野鸟清脆的鸣叫。那悠远而绵长的韵调,令人沉醉在无限遐想的爱恋的意境中。

四周是宁静而又深邃的竹木,头顶有山鹰在悠闲地翱翔。虽然时将近午,太阳却还没能照到瀑前。再看瀑底,是一湾清亮的、只有十几个平方的小水潭。那潭水的清澈,恰似一个天真无暇的女子,令人不忍去搅动她的洁净。而我突发奇想,觉得在山外我们很难找到这种户外淋浴的去处了,于是冒着亵渎般的心态,决定去拥抱这难得的清凉——这建议自然得到了两个外甥的积极响应。于是,脱鞋去衣,扑进了潭水里。

这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啊!我把身子浸入水里,睁开眼睛一看,潭底光怪陆离的石头因为水被搅动而摇曳着。细小的游鱼并不畏惧我们的打搅,不时游到我们的身上咬着,那种麻痒的感觉我小时候在自家门口的池塘里游泳的时候才有过,不曾想到了知天命之年,我还能“老夫聊发少年狂”般的重新体念这渐渐远去的童趣!

靠里面是飞流直下的水帘,我们把头伸进水帘,屏住呼吸任凭飞瀑的击打。身心感受着这纯洁的荡涤,再静躺水面仰望着蓝天白云,静听着瀑响鸟鸣,于物我两忘间,玩味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精妙,我感觉与这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入秋散文3:细雨声慢上目连

文/程纲

季节已入秋,清风细雨,一丝丝凉意沁心,槠树的叶子也渐渐变黄了,一枚、两枚……随风轻轻落了下来。目连山的歌声停留在漫山的青葱上,给寂凉的季节带来些许诗意。目连山,位于安徽省石台县矶滩乡境内,距石台县城16公里。相传梁太子萧统遍访名山大川,来到太胜的“太子岭”,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弘扬孝悌为先的佛教文化,他给群山命名为“目连山”。古代人对此地形描述为:“目连佛光天下奇,山下一座好阳基,狮象把水口,东水流向西”。历史和文化总是相伴而行,风景与画卷亦然融为一体,时光风里,红尘画外,有梦的地方,便会不期而遇。

秋水无痕,秋花尚在,漫步陌上,沿河两岸,那紫的、白的、黄的小菊花在山野上浅浅的开着。喜欢这样的季节,细雨缠绵,山雾萦绕。秋的明澈与恬静,仿若一个温婉的女子,环佩叮咚,踏着细碎的光阴,从云水深处走来,而多情的目连,已经为你铺好十里红叶,你一路捡拾秋色,一路浅笑着等待陌上走来的过客。曾经的遇见,如我欣喜的那一眼旧词,在山水相逢后的眷恋里,在雁回竹屋后的矮檐下,在枫红并茂的古道边。有着寂静的温婉,有着明媚的绝丽,也有着青葱的缱绻。

目连山是一阙别有韵味的词,有宋词跌溅起满世凄凉,光阴流转处,划开一道浅殇,淡淡入茗,浓烈似酒。淡而绵留的感伤,因你而落凄霜,蒙上茶氲的温良,久久不散,指间弥留,萦绕眉间心上。浓入骨髓的铭想,镌刻进灵魂,与你相遇的一瞬,注定这缕散不去的浓烟。没有预约,也没有花开,我们的遇见,是那么的风轻云淡。这是一种心与心的交融,一种灵魂与灵魂的契合,我小心翼翼的呵护着、珍惜着,这份温暖和感动。

目连山又是一曲意犹未尽的歌,弹一朵苍凉,描一段时光,演一袭青纱,多少惦念浅吟成诗? 那些温暖的日子里,有没有微寒?有没有一切都归于平淡之后,还会想起的伤感?山歌袅袅,那些温情的曲调还留在耳边,而你,就在静水岸边,用明澈的眼眸望着伊人,似珠落盘,可是我触手可及的温柔?落字为念,听,远处,一曲轮回中的清音,又唱起我们一起写下的初衷。一缕芬芳,一抹思念,一份安暖。

目连山就是一首触动心弦的诗,“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多么温暖的句子。你不在,我却看见门前的花开,仿佛看见了你。静静的,不说话,菊在细雨中微笑着,这样就很好,时光变得很安静,抬头看云,低头侍花,风,轻抚过我的脸颊,低眉,轻嗅,有淡淡的花香,还有诗的味道。“你的影,沉寂成一轮瘦月,在一茬一茬的光阴里,你捡点着朵朵暗香,忘了明月已点点消瘦。”

目连山亦是一折流传已久的戏,是你在飘逸的细雨里低吟浅唱,是你在飞舞的枫叶上写满诗香,是你用不老的清宁静坐,等那一朵芙蓉绽放。那一片静,在季节的流连中娉婷,倚窗,不语。在一湖秋水里,在一舞长袖里,我分明嗅到的只是此间的芬芳和暖意。生命的禅意在一墙戏文中演绎,那抹婉转,穿过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山,越过诗经的在水一方,给秋天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

想起纳兰的那句“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轻柔妙曼,娇羞宛然,像水里的莲花,在细雨的抚触下,散发着清透淡然的美丽。无论是旧日的情怀还是今时的遇见,能够相逢就是缘分,一见钟情也好,相见怀念也罢,终究是见着了,虽是有雨,却也无语,我知道,你一直都在,青山碧水、古树奇石、飞瀑深潭,已温润在今夜的梦里……

入秋散文4:桂庙入秋夜

文/Flueg

这个城市没有一叶知秋的季节分割;冷暖的变化也没有那固定的日期。?

只是10月里突然的一场冷空气,窗外便下起淅沥小雨。昨日里还满大街是短袖短裤的清凉着装?,今天已经难以寻觅昔日那些白花花的肉腿。

少了夏日的炎热,晚上的街道似乎更热闹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那三五成群的好友同袍,走着、坐着、玩笑着。有那出双入对的情侣,依偎着、拥抱着、冷战着。也少不了那些独来独往的“平行宇宙”,穿梭着、徘徊着、张望着。他们那通往心灵的窗口都在逐渐地同化着、黯淡着,与这条世俗繁扰的街道竟是那样的和谐。仿佛是一滴淡水掉入大海,从此再也没有自我,再也分不清你我。

雨势似乎大了起来。昏黄的街灯照射着这美图般的景象。这景象,少不了一把把撑起着的雨伞;偶尔几个冒着雨匆匆而跑的赶路人;轿车哗哗哗地挥动着雨刷但依然看不清不远的前方。若定格了这画面,谁能来承受美得窒息想象。

大雨忽然就不见了踪影,就像它忽然?就从昏暗的天色里掉下来。天空显得更低沉了。就算没有云,你也不要妄想能在这看到那明亮的一抹银河。于是不知怎样就消失了的人群不知怎么就突然冒出来。清吧的音乐夹杂着人声嘈杂,像那靡靡之音深入骨髓。和平盛世,哪里会来商女颂唱那警醒世人居安思危的亡国之音。多的是让人磨棱擦角、圆滑入世的成功学心灵鸡汤。

这小小的城中村虽然没有金矿,依然有人在这里奋斗、匆忙、追求梦想;有人在这里中吃喝、暧昧、吊儿郎当;也有人在这里彷徨、迷茫、迷失了方向。

夜深了,希望这里嘈杂的人声可以早一点静去!

入秋散文5:桂花

文/执念于此

入秋后的夜晚终究还是冷了起来,又是阴雨绵绵的天,穿上一件外套仍旧冷的瑟瑟发抖。跟友人相约去吃宵夜,便去她家楼下接上她。两个人慢悠悠的走向后街的夜市。她租住的楼下有一颗桂花树,如今正是桂花盛开的日子。微风吹过,足足香了半条街。我不由的感叹到,这桂花果真香的出奇。我钟爱桂花的香味,却也认不出桂花的品种,她道这是金桂自然是更香,我也只是默默的记在了心里。 如今这满街随处可见的桂花,倒也不再显得多么可贵。

小时候我家门口也是有着两颗大桂花树的,已经活了几十年的光景。曾祖父中年为官,家境殷实,自然也有着不少的闲情逸致。这两颗树便是他从外地带回来的。爷爷从小也读过不少的书,身上有一股文人才子般的儒雅。舞文弄墨,观鸟赏花,这也都是他的情趣。所以这桂花也就成了他们父子都钟爱的东西。后来家族中道落败,又赶上了解放、“文革”、他们都是被重点“批斗”的对象。家里的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惨淡,又被迫搬出了祖宅,去了另外的地方修建了新的土房。曾祖整天郁郁寡欢,身心俱疲,终究还是去了。留下的也只有这两颗桂花树了。

打我记事开始,它两就已经是七八米的大树了,可是爷爷对它们“照顾”依旧没有改变。小时候憋了一泡尿,爷爷都要把我带到树下解决,说是要给他们施肥才能长的更高。我虽然半信半疑,可也从来不怀疑爷爷的决策,一圈圈的给他们均匀的施上“化肥”。

小时候的夏天不像现在这般酷暑难耐,傍晚总会有着丝丝凉风,温柔的拂过整个村庄。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这群孩子最喜爱的时光了,他们会早早的吃完晚饭就聚集在我家。搬出爷爷的摇椅放在树下,泡好一盅浓茶。围坐在周围等爷爷出来抽旱烟乘凉。顺便给我们讲历史,说故事。爷爷文化程度高,又看过不少书。年轻时也听过不少说书先生讲书。所以他讲起故事来,抑扬顿挫,声泪俱下,我们这些孩子总是听的孜孜不倦,有时候旁边还会立着几个大人,听的不由自主的拍手叫好。天完全黑了各家的大人就会来这里接孩子,孩子们总会闹着多听一会儿,可实在拗不过,就只能说着“李爷爷,明天继续给我们讲噢。”而后跟着家长依依不舍的离开。

到了秋天,我们家总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老人们都要到我们家找爷爷打长牌。这时候母亲就会给他们泡好一大壶去年封存的桂花茶,给他们在树下支好桌椅热热闹闹的打上一下午。孩子们也爱跑到我们家,爬到树上,贪婪的嗅着桂花的香味,总也聞不够。路人们经过我家,都会说一声。嗬,这花是真的香。母亲从来也不吝啬自己的东西,忙前忙后的为孩子们做好桂花糕,分给大家吃。那种香气迷人的糕点,占据了我们童年最美的味道。

爷爷不止一次的跟我提到,奶奶也是极爱这桂花的。奶奶走的早,我不知道她的容貌。只能从爷爷,伯伯,母亲的口中说出来的然后拼凑出她在我心里的样子。奶奶也是大户人家的闺秀,门当户对。媒人说了亲,这事也就定了下来。母亲说,爷爷和奶奶十分的恩爱,相敬如宾。可惜的是不能白头偕老。奶奶走后,爷爷也没有再婚配。一个人拉扯着儿女走过了余下的四十三年。每逢桂花盛开的季节,爷爷总是要折上几枝新鲜的花叶。去到奶奶坟前家长里短的说上半个小时。

许多年来,我每停留一个地方。都会在意桂花的存在。等到入了秋,总是要去树下坐坐看看。闻一闻那迷人的芳香。时光总会淹没韶华,遮盖芳年。当年那两颗桂花树早已不复存在,存在于记忆中的也只有枝浓叶茂,芬芳馥郁的青葱岁月,以及那抹皓首苍颜。

入秋散文6:用心聆听

文/舒布启

入秋以来,我的心绪有些莫名的低落。坐在临街的窗前,面对每天匆匆流走的日子,内心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油然而生。看着窗外的人流与车流,外面世界的喧闹让我的心一天天变得迟钝、麻木。每天周而复始地上班下班,千篇一律重复的日子似乎已经让我失去了往日的激情,生活的压力与工作的不如意让我烦躁不已。

那天,一个人坐在窗前,在令人烦躁的嘈杂声中,我听到了一阵苍凉的琴声。循着声音望去,我看到对面的街边坐着一个拉着一把胡琴卖唱的盲人。那盲人年约五十多岁,拉着凄凉的曲子,略带沙哑的歌声飘进我的窗户,透出无限的苍凉与悲伤。我静静看着,街上的行人或匆忙或悠闲地走过,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盲人的存在,更不用说会被他的歌声打动,顶多只是路过时偶尔看他一眼。

我留神细观,一个上午过去,摆在盲人面前的小盘子里,并没留下几枚硬币。但盲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只专注于自己自编自弹自唱的不怎么成调的歌曲。

突然,我看见街边不远处一个修鞋的残疾人摇着轮椅过来,小心翼翼地穿过街道,把一大把零钞放进盲人的盘子里,然后向盲人说了几句什么。盲人的歌声停了下来,我看到盲人和修鞋的残疾人客气地推让了一番,修鞋的残疾人回到了他的摊位。

下班的时候,我特意来到盲人跟前。他依旧在拉着曲子,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了上午的凄惨。在寒冷的大街上,盲人衣着单薄,却并不影响他的歌声和琴声。看得出来,整个下午,这位卖唱为生的盲人心情很好。

我忍不住和盲人攀谈起来,问起了他的身世。盲人讲完了自己的经历之后,说上午那个修鞋的残疾人把半天的收入都给了他。说完之后盲人感叹道:“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望着盲人一脸的真诚,我半晌无语,默默地到街边的小店给盲人买了一份炒粉,然后把身上的零钱全部放到了盲人面前的盘子里。

那天晚上,我竟然为两个残疾人感动了好久。

次日再上班,盲人的曲子和歌声又在我的窗口回荡,我的心情却豁然开朗。一个卖唱的盲人、一个修鞋的残疾人、一个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细节,却让我在郁闷的生活中找到了失落已久的热情。那个盲人告诉我,现实中他常常连肚子都填不饱,但自己的歌声是他的眼睛,引导着他在异乡的生活中艰难地走下去。那个修鞋的残疾人告诉我,他的收入虽然微薄,但他的信念是他的双腿,支撑起自己简单的生活。

坐在窗前,我想到了自己。是什么让我们久违了快乐的心情?我想应该是我们生活的态度。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用心去聆听世界,即使是烦人的噪音也会变成动听的乐章。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常常存在,而永葆心境的美好,却会让你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快乐与自信。

入秋散文7:浮生入秋

文/肖龙

处暑那日,天还很热。阳光依旧辣辣地在头顶照着,感觉皮肤微微的烫灼之感。

微信里铺天盖地的信息,都在凿凿地言说这一年之中第十四个节气的特征,提醒着诸如养生、养气、养元之类的事项。原来活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我们的工作、学习以及吃喝拉撒睡都有人在帮着提醒和点拨。只是信息的芜杂却也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还是坚信自己的日常为好。不盲从,不随流,才是应对自然之秋,包括人生之秋最好的方略。

乡下的秋夜是嘈杂的,远比城市更为猛烈。各种虫子在草丛里愈发欢快地鸣叫着,自古文人都把它说成是自觉生命不长,所以才如此凄婉地悲秋的吟唱。但今日是处暑,正处于暑天,又怎么是悲秋呢?我也并没有听出来一丝的凄婉之气来。但若从节气之特征来看,此日一过,虽然白天依旧火热,但确乎是夜已渐凉,葳蕤茂密的植物开始渐渐发黄、稀落,地温也一日不胜一日地寒意渐浓,但这些虫豸的鸣唱我更愿意理解为它们在用歌声齐声欢送酷暑的离去,而歌唱着秋天的到来。岂不闻“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近几日,院子里的辣椒长得似乎更为疯狂,并不是枝叶,而是一个个细长细长的辣椒从枝干上倒垂下来,远比盛夏时节结果更为繁硕,很多辣椒正在由青变红,那过渡的历程让你能感觉到时间的推进和生命的衍变,煞是喜人。屋后院子里的芝麻,一天比一天地粗壮,荚壳也越来越饱满,母亲早将枝干上的叶片摘下来,煮熟之后晒干,成了时鲜生活里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芝麻是最懂得秋天的,它明白光阴的珍贵,秋季已经不是它炫耀高挑的身材和繁茂的叶片的季节,它必须要抓紧这暑日里最后的光与热,在金色的阳光下一天天、一点点地沉淀着成熟的本色。还有那玉米、稻谷、大豆、高粱,每一株植物都在收敛着最后的绚烂,金黄和赤红正在成为它们生命最终的本色。这不仅仅是一株植物的生长,这是世间万物都必然要经历的生命里程,唯有沉淀,方可厚重,唯有积蓄,方有力量!

乡下的夜晚是漆黑的,但屋里的灯光是明亮的,充满着强烈的诱惑。从敞开的门里、打开的窗户里,不时地飞进来几只蟋蟀,更多的是依旧在“吱吱吱”不已唱着歌的蝉。有几只竟然落到了我的身上,我伸手把它拿开,抛出去,它却又飞了一圈,再次落在了我的身上。屋外的秋蝉此刻也在不停地鸣唱着,那歌声在寥廓的乡野里四处弥漫,无论走到哪里,哪怕是把耳朵塞上,你都能听得到它永不歇止的歌声。但或许是累了,它的歌声渐渐地衰弱了,低沉了,不似夏日里那般高亢明亮。仔细听,仿佛还带着一丝的感伤。我突然间竟有些不舍了,把它放在手心,在灯光下看着它透明的羽翼和鼓动的喉咙。

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昨晚飞来的几只蝉,还有那只落在我的身上不舍离开的蝉,已经静静地落在了地面上,双翼收拢,一动不动。原来,那物候所言的,竟是如此精准。相较于人,虽然只是一夜之间,但蝉的一生已经于昨晚进入了迟暮和衰老。韶华易逝,但生命轰烈,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蝉的一生是歌唱的一生!从它的身上,我没看到凄切与恓惶,相反,却看到了一种悲壮与乐观!试想,世间万物,林林总总,又有多少生命能够在歌唱中走向寂灭和新生?

我忽然想起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最后的一句话: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再看皖北如此深沉、厚重、悲壮而有力量的秋天,若能留得住的话,谁又不愿意呢?

入秋散文8:信与信念

文/叠嶂雪峰

郭建斌散文随笔

时节已入秋,窗外飘起寂寞的雨。不是在借秋事之阑珊而发凄迷的感叹,也不是在口角春风地为自己的情绪添加让人觉得可以慰藉的色彩。只是希望能从这寂寞的雨丝中找到一些记忆的端倪,或许只有这样,思绪在这个季节才不会迷失方向。

由于手机的普及,所以许许多多问候的降临都取代了古老而又传统的书信。以至于今日得信,倍觉感激与兴奋。信自一位别兹五载的学友,满满的三页纸,刚劲的标楷体,流畅的语言组合如风般掠过我的心房,久久地漾着涟漪。只是因为季节的缘故,即使在南方也能感觉到有丝丝的凉意。

睹物便可思人,触景必然生情。我是一个悲伤的孩子,但在颠沛流离的人生路上,我很感谢学友在远方的那份牵引让我的脚步在飘泊中少了的踉跄。

学友目前在长沙执教,过去在学校我们有着五载的室友历史,不同的是他后来上了大学,而我则在十八岁那年便告别了柳月洞箫的江南水乡,千里迢迢地漂泊到了深圳。初到的日子里,我经常将打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寄语笔尖下蓝色的液体跃然于纸上,然后托绿色使者把它带给远方的学友,学友同样也经常以相同的方式告诉我校园里的一些奇闻轶事。或许是受学友对大学生活的描述过于美好的缘故,以至于自己经常在梦中去到那座美丽的殿堂,每次醒来,辄绝黯然失神。我曾将自己的这些心情与感思写给学友,学友则回信告诉我,步入社会才算是真正踏入大学的门。我并不把这句话当作安慰,所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我能做到尽情地去追求和感悟……那时候书信成了我们最好的交流工具,我们彼此由衷地鼓励对方、祝福对方。

在幕鼓晨钟的轮转时序中守候生活,数载只是一晃间,今日读信,方觉“林花谢了春红,岁月太匆匆”的真实与残酷。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和学友中断联系,但不联系并不就代表遗忘。果不然,在这个秋天,以这种传统而又熟悉的方式我们又续弦了。

“还在写作吧?心在梦就在,但愿出书的日子为期不会太远,祝成功!”这是学友在这封信里的最后一句话。于我,很美好但更多的何尝不是一种沉重?

离缪斯女神的门究竟还有多远?我曾多少次在心里这样问。不甘心那殷情响着旋律的时光总在键盘上随着心灵的那份赤诚一起付诸东流,也从未怀揣过末雨绸缪的心态在每一个激情澎湃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叩响缪斯那扇尘封的门。但始终没有人能听到我敲门的声音。然而逝者如斯,逃避又能奈何?有时候也想跟自己说不要一味地去追求远古的神话,能为自己的心灵隽永一点慰藉也算得上是一种享受?万物也许都存在着庇瑕,所以为梦活着的人要学会懂得去包容。

夜幕降临,窗外仍下着雨,我渐渐地感觉到凉意越来越浓了,我似乎分不清这凉凉的感觉是来自肌肤还是源于心底。“心在梦就在……”我默念着这句似祝福又更像期望的话一遍又一遍。

夜阑入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湘西秋景怡人,好一个金黄的收获季节。

晨曦醒来,窗外竟已繁星点点,下了一天一夜的雨,总算又迎来晴空。回忆梦境,多想让自己盈满的感动与惆怅能释放在故乡那片落红满地的悉土。

我还能为生活写更长的诗吗?但愿点点的繁星就是答案,也但愿这种梦幻在心里永远是一份别样的守望。

入秋散文9:品茗之道在静心

文/清秋

入秋,窗外潺潺的雨夜,泡一壶茶,燃一柱沉香,身着布衣,倚窗而坐,捧一香茗,一卷诗书,伴一首悠杨的古曲,在冉冉沉香中斟茶、品茶。在古雅、宁静的氛围中观赏着杯中那翠绿的芽叶慢慢舒展、浮沉,馥郁的香气在瞬间弥散,袅袅升起。

这种场景总让人不胜神往,不亦乐乎哉!朋友言,这辈子是感受不到了,来生吧!来生,有来生吗?真的享受不到吗?拥者有,无者叹!其实很简单,只是好与不好而已!

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浓变淡,浮浮沉沉,聚聚散散,那份幽香清醇,那份淡雅,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轻轻的品一口,涩涩的,有点苦,如人生,不能苦一生,但要苦一阵。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第二口,是那浅浅的甜,回味一下,甘甜清香,让人思索,使人感悟。第三口,淡淡的,萦绕舌间,回味甘醇,那杯中遗留的缕缕醇香,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人生如茶,这是何等的享受和感悟,又是何等的幸福和快乐!

爱茶女,常以素面朝天,淡妆素抹;性格恬静,从容淡定,相貌平平,眼神清澈;手如柔荑,白净纤长,其语如珠落玉盘、水入净瓶。举止间使人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一种不乱于心,超然外物的宁静。犹如一朵淡雅的莲,婉约细致,从容绽放,无争无求,轮回静守。

茶,可修女人以知止之慧!"从来佳茗似佳人",这句诗将女子与茶的关系写到了极致!的确,说女人如花,只是说出了女人的娇媚;说女人如水,只是说出了女子的温柔;说女人如瓷,指出了女人的清弱。女人如茶,茶是万木之心,只有茶这种生于青山,长于幽谷,承受了微雨清露,沐浴了山灵水秀的植物,才能体现出女人的风情万种。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沉默、一种忧伤、一种落寞。似水流年,不抵一帘幽梦。常常在喝茶时在乎茶的好坏,却未曾发现,和谁一起品才最重要。就像有人说,去旅游,去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和谁去。品茶也如此,一片茶,遇见是缘分,拥有是福分。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茶等的是一个懂它的人,人等的是一杯倾心的茶。一泡茶一旦错过,再遇见,也已是另一番境遇。茶之美,在于真,自然吐露芳华;茶之味,在于品,心静始得知音。

茶道的繁琐过程,就是为了让人静下心来品味一杯茶。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茶香中,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浮躁世界红尘滚滚,惟愿内心清风朗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