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谐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和谐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和谐的文章1:如何促进家庭亲情和谐

文/普旭

最近报纸时常报道父母、儿女为了财产,大家争的死去活来,兄弟阋墙,甚至与父母亲公堂相见,往日亲情荡然无存,抚养之恩早就抛到九霄云外。无论谁对谁非,骨肉反脸,相伩是每个家庭成员都会觉得心痛及难过,也最不 愿意看到的事。

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丰衣足食,但是一般的伦理道德,却是越来越退步了。世间上最珍贵的东西,骨肉之情,父母之恩,全被钞票取代了。回想过去的年代,虽然物质并非很富有,但是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父慈子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共同生活,视亲情为第一,血浓於水,有福同享,决不会为了财产而大动干戈,有伤和气。

为了避免这种不光采的家庭纠纷,为长辈者更应该在孩子还在孩提时代,灌输基本的人伦道理、树立良好的纪律及品德的修养、以及家庭亲情和谐的重要性,并且以实际的行动,让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家庭亲情的可贵。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情,与生俱来,血脉相连,不以贫富贵贱而改变,不以个人喜好厌恶而取舍,这就是亲情。然而我们现在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已完全瓦解。如果一个儿童从小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孝顺父母和尊敬兄弟姊妹等,长大后也不会听从或尊敬任何一个人。

也许我们可以从每年的节气(春节、端午、中秋和家庭成员的生日)开始,长辈都希望能够看到自己的子女聚集一起,让每个成员感受到浓浓家庭的气息和温暖;让彼此的凝聚力更进一步的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的频繁,互相的关怀,鼓励及帮助,使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及成长,更加的幸福及快乐。

随着岁月的变迁,小孩的逐渐长大,已经开始成家立业。但是长辈依旧喜欢常与各子孙聚在一起的机会。所以每个人虽然工作忙碌,还是需要暂时松懈,对回家团聚 ,应该加以重视。这确实是兄弟/妯娌/侄子们难得的聚会。况且子孙满堂,总是令人感到温暖及幸福。

总之,金钱和富裕不是最珍贵的,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才是最宝贵及应该珍惜的。

尤其是现在的生活紧张,每个人为事业或学业而忙碌。平时想要聚在一起,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每次的节气聚集,希望每位家庭成员都能出席,以增强亲情的凝聚力,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家庭。

关于和谐的文章2:六尺巷,和谐礼让的内涵

文/光其军

猴年春晚播出赵薇演唱的《六尺巷》后,春节这几天位于桐城的六尺巷可谓火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以致每天小小的六尺巷里,游客人头攒动,高峰时达到了万人。在这些人流当中,我是特别幸运的,因为我每天有事无事都会走过六尺巷,从西到东,或者从东到西。

这百十米长仅仅六尺宽的巷子,每回走的步子,对于不思索的我来说,或轻或重,或快或慢——它仅仅是条普通的巷子。我在寥廓星空的夜里走过,也在朗润的白天走过。在隐晦的雨天走过,也在朦胧的月光下走过。走的多了,我就思索,一思索,就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它的过去,也走向了它的未来——它不仅仅是条巷子,而且还是人类坦途上的一种和谐象征。

那些望上去青砖砌成的墙,脚底下鹅卵石铺成的路,墙外遮天蔽日的高大樟树,两头通幽的光亮,这与桐城其它古老的巷子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然而就是它,总是吸引着情不自禁的脚步和一些南腔北调的语言。走在这里,无论何人,脚下的步子都会不由自主的放慢,再放慢,直走到六尺巷的灵魂直抵心灵的腹地。

如果有人没有来过六尺巷,那么你也可以想象。想着想着,意识不禁就有些模糊,这也许是好事,这时想着你就会来了。走出热闹的街道,穿过古朴的老街,将一些繁华的景象、一些衰退了的商铺、破旧的阁楼和磨得平滑的麻石条抛在身后,再阅读一下爬满藤蔓的老墙,就在以为还得往前走的时候,六尺巷就到了。走进去,宽不过六尺,走出来,长也不过百十米。倘若你要这样的认为,不就是一条仅仅六尺的巷子吗?那么,你就错了。你并不知道,六尺巷背后的故事以及六尺巷延伸出来的丰厚内涵。所以,在走六尺巷时,现实是实在地影响却是深远地六尺巷的灵魂就会依附于你的思想里,让你左右不得。这时,心已经由不住你了,它会带着你不自觉地走向六尺巷的内核。虽然一走进,你会感到狭窄,令你有些压抑,但随着你的灵魂触及,眼睛也就突破了视域,会更加辽阔。前面是光亮照着的坦途,身边是一些走过去或者走过来的人,但不论何人何种目的,走出去都是一片海阔天空。

其实,你走的不是一条巷子,而走的是人类和谐的一条路。这条路,不知有多少人走过,也不知影响着多少人。眼前的这条巷子,让你怀疑,所以,你就会张开手比划一下,它是不是有六尺。但它狭义上分明就是六尺,在广义上却比六尺更宽广,不知你感觉到了没有。我相信你感觉到了,有形的六尺外是无形的六尺。我更相信,走出六尺,你会拥有更多六尺以外的东西。

或许你要问,六尺巷的来历。那么,我就告诉你六尺巷本身就很平常的故事。传说当年桐城吴家在做屋时欲将院墙向外扩张,张英家人提出的抗议,吴家人并不理会,依旧我行我素。见此,张英家人情急之下修书一封,遣人快马飞驰京都,期待当朝宰相张英能出来说说话,以阻止吴家越界扩建。张英收书后,就批诗一首寄回,诗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家人细读回书后,豁然开朗,遂退让三尺。当朝权臣如此大度,不但未仗势压人,反而以忍谋和、以让求睦,深深感动了吴氏一家。吴家也向后退让三尺,再垒墙,巷道由此拓宽成六尺,遂留下了传颂至今的“六尺巷”。

当然,各退让出来的三尺,成就了六尺巷,也方便了进出城的人。从那时起至今,走过来走过去的人也有无数,但很多的人都随历史的烟云沉到岁月的深处,唯独六尺巷的故事却源远流长。不能不说,这一个六尺的宽度,被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字哲学充溢得最宽阔了,它不仅宽在人的心灵境界,也宽到人类和谐礼让的精神层面。现在,我们在这里,早已看不到旧时张家的相府和吴家的宅邸,它们早已消失了。而六尺巷的精神留了下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东西毕竟是东西,它总是要消弭掉的,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无限的却是精神。因此,对物质的东西我们要看淡,要豁达大度。走过了六尺巷,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心里,六尺巷远远不止六尺。所以,你可以这样思索,如果当时张英以权势压制吴家,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六尺巷了。张英有为而不为,就启示了你,掌握了手中的权力,就不要以权谋私和以势压人。让一让,和谐之花遍地开啊。你也可以这样的思索,人人心中有条六尺巷,条条六尺巷纵横交错,那我们的社会必定会奏出和谐的乐章。

走在六尺巷,它是真实的存在,你就在其中,你在看它,它也在看你。它将你看得透明,看的你没了脾气。让你走出后,变得温文尔雅,谦恭大方,不必为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打得头破血流、弄得两败俱伤来。也让你走出后,使你舍利取义,舍利取福,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争,以德服天下来。

很多的时候,我也在想,现实中的六尺巷与象征层面上的六尺巷,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而是一个人人都会在自己人生的坦途上经历,都会在自己人生坦途上应该做到的和谐两个字啊。

小小的六尺巷,虽在桐城,却是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它也不是张吴两家之间的和谐,而是全人类共同的和谐。六尺巷尽管很普通,但影响人的思想却是巨大的,它不仅在现在也将在将来,在人类的坦途上影响一批又一批的人。来桐城一定要来六尺巷,它可以荡涤浮躁,洗戳灵魂,同时也是一剂良药,能医治迷离的和混沌的思想。而我,无疑很幸福,因为我不止一次地进出六尺巷……

关于和谐的文章3:再说三心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和谐力大学是一个大的环境,一个可以让身心有所改变的环境,他们用爱心,关心和信心,还有四宣传,环境五步之类的理念,来对生活中的不理想,成为一个和谐的结果。这种受益,会让从内心开始发生改变,学会了宽容,学会了从沙子中找金子,有时吉利意识是有用的。

因为现代人的忙碌还有浮躁,所以好的沟通是必要的,曹先生从论语中悟到了三心还有环境五步,人和人之间要宣传对方的好,发现闪光点,而环境的优势是因为有了好多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不只保在改变自己,还在无意中改变了身边的人。

社会需要和谐力,为此在中国大地上,每一个地区都有他们的大学,大学里有高人,有良师,虽然安利产品只是一种辅助,但是也要有厚才可以去载人,只有你付出了,多多少少是有回报的,说不定身边的贵人会越来越多的,还有环境里的人,都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他们有上进心,他们单纯善良可爱,有一颗愿意付出的心,在这个互相帮助的环境中,大家互相受益,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学会爱与大爱,内心是纯洁的。

三心做好了,就要四宣传,再环境五步,这种学习是无形的,论语中的大道理都是精典,来自古人的经验,可以运用与工作,学习,政治中,都是融会贯通的,想要成功,自己就得谦虚,在人群中看到别人的好,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放下架子,学无止境的,环境可以帮助你很多的。

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何况是一些有共同语言的人更是少,要想遇到这样的人,也是上辈子修的缘分,加上现在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的心态和心理多少会扭曲,在这个环境里去修养身心,是难得的机会,因为有了共同的理念,慢慢地学会成长,学会成熟,把心放大,容天下之人,做一个有爱之人!

因为老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跟对人,也是一种幸运,人无完人,只有相信自己,关心别人,爱护身边的人,学会感恩,总会有回报的!

关于和谐的文章4:春意

文/峰峦劲松

和谐的春风,温暖了大江南北。春象一位羞羞答答的美少妇,款款的向我们走来。冬是春的温床,雪是春的被囊。春不是显而易见,而在不经意中显现:您看,路边,湖畔的小草绿了;小溪被春抚醒,有那三五只鸭子正在溪中戏水,在试着水的温暖;温室中的百花早已开啦,鲜艳灿烂,正等待花农的出售。春,不单人醉,连风都醉了。风流佳人,心如春一样的激情荡漾,迎春起舞。

在那温馨的情人节里,少男少女与那璀璨的玫瑰,彰显作欢乐节日的祥和气份。有那几多相爱的情侣,在河边柳下,酒吧雅座,影院包厢中约会缠绵。也有那多愁善感的、虽显孤寂的少女,虽深锁在闺房,但也是生活的充实。正在那里对着电脑,以自己的生存方式来排解寂寞的心灵。春象一首乐曲,她那美妙的旋律,是在听众的欣赏中,不知不觉中而起始终了。

在暖冬的收藏下,冬天在梅花的凋零中逝去,热情洋溢的、温暖的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来临,阳春三月,阳光明媚;大地复苏,春意盎然。广阔的原野上一片碧绿,深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淡薄的白云。看那路边一树树艳绝的紫薇、河岸边那一绦绦摇曳的碧柳、花坛中那一簇簇阳光般的迎春花,就这样没有留心倾听那画眉的啁啾、那庭院门前的大槐树下老农的神话故事,那碾盘上悠闲老人的西皮快板京腔,那孩童在场院梨树下放肆的戏闹,无不传递着春的信息。

人勤春早,春在哪里?春——就在眼前:在那广阔的田野里挥鞭赶牛深耕的老农;那怀抱初生双胎羔的一袭春装牧女;就是一道道亮丽的春景!春天是友情,春天如华章,春天似和谐,春天若彩霞。春天孕育着激情,春天蕴藏着希望,美丽的梦想在思维中飘逸,任凭思绪临空飞舞,化做最高远的雄鹰风筝。春天激厉着斗志,使你更加志气昂扬;春天温柔如水,又最是浪漫多情。春是播种的季节,没有春的华丽,就没有夏的骄艳;没有夏的青红,就没有秋的丰盛。我也感激春没有让我错过她的美丽!

暖暖的春风,轻轻的吹来,柳枝斜了,碧柳垂地。三两玩童在大柳树下,正爬上爬下的折柳枝做柳笛呢;漂浮的白云映入眼敛。正夕阳落山之时,“柳絮飞来片片红,夕阳高照桃花乌”的美景。就在眼前。候鸟从窗前飞过,故园的飞燕以回归,正衔泥盖窝;暖暖的春风,轻轻的吹着山峦、小溪及各种植物,季节的更替,已在不觉中来临。又是一年睹物华,炊烟渺渺,天空中飘浮着淡薄的白云。看那,树旁泛青的小草,看那墙角闲谈晒太阳的老奶奶,还有那些正在摆龙门阵地老大爷,暖烘烘的太阳照耀在身躯上,使人感到懒洋洋的。千万不要错过了这悠然的春天嗷!

生命如歌,春天似梦,早春更是如诗如画。春似花季靓女,让人悸动,春似那雍容少妇,令人神往。在这孕育着青春激情,蕴藏着无限希望,充满着美丽的梦想,浪漫多情的春天里。让我们把春永留在心间,与春相拥,珍爱人生,珍重生活,珍惜生命,在欢乐中永生。

关于和谐的文章5:和谐兼备的多元化

文/兰草ygl

那天乘大巴车从新加坡去吉隆坡,车子开得很快,我把头贴在车窗上,蜿蜒的公路两旁到处是茫茫的棕榈林海,往远处眺望,绿色更加葱茏,棕榈树像长镜压缩过一样,一片连着一片,成了一道绿色的走廊。寸土如金楼高人稠的的新加坡变得遥远了,连日来局限在城市森林里拥挤狭窄的思绪、视觉,也象无际的棕榈林海一样宽阔起来。

大巴车驶进吉隆坡,满目热带风光,地势起伏,三面群山环绕,巴生河缓缓流过。奇异美妙的动植物景观,景观秀丽的名胜古迹,众多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民俗,交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东方图画。

细细说来,我对吉隆坡的认识是从锡开始的。童年的遐想天真有趣,知道吉隆坡生产锡,牙膏皮是锡做的,以为吉隆坡就是牙膏的世界。这次到吉隆坡知道马来西亚起源和发展的确直接来自于锡,锡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金还昂贵,在吉隆坡一些城市大大小小的工艺品店,到处都可以看到锡的的作品,几百元上千元的花瓶、烟盒、水杯等等,还有上万元标价用锡做成的象棋,琳琅满目,精巧别致。有的工艺品含锡的成份不同,价格当然也有很大差异。

马来西亚给我最深的感受如果用一个当今很时尚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多元化。记得那天汽车一驶进吉隆坡,导游小姐绘声绘色幽幽默默地述说让我们都开怀笑起来。马来西亚是男人的天堂,一夫多妻一项国策,就足以让男同胞们想入菲菲了。马来人的婚俗通常是男子入赘女家,婚礼延续一周才告圆满。走在街上,时常能看到一位男子与两三个妻子领着几个男孩女孩一起的情景,这无疑马来西亚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我想,这样一个多元化多成份组合的大家庭能相互和平共处,除了法律的认同外,肯定还有些约定俗成的制约东西在里面,难以摆脱生活中一地鸡毛的烦杂和纠葛,这样可不可以说,马来西亚的男人既幸福着也痛苦着呢?

在马来西亚不仅家庭多元化,民族更是多元化。1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就有30多个民族。近一半的人口的是马来人。据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马来半岛就有奥斯特拉路德人在此生存,而其子孙“矮黑人”至今仍生活在马来半岛的森林里。所到之处,随处可以看到人们穿着一种由蜡染花布做成的色彩艳丽,质地凉爽美观大方的“巴迪”服,被称作“国服”。马来人喜欢穿传统的服饰,男人无领长袖一块长布做成的上衣称为“沙笼”,女人无领长袖色调绚烂“克马亚”的连衣裙。不管男人妇女,在公共场所不能露胳膊和腿部。

乘车经吉隆坡的乡村,可以看见马来人住的“浮脚楼”,多是房顶用树叶铺盖,墙和地板用木材搭建的单层建筑,地板与地面有几尺的距离,既防潮湿,又免蛇、鼠入侵,很象云南少数民族的吊脚楼。

马来人喜欢用手抓饭,吃饭时,桌子上常常摆放杯清水,既可以喝,又可以用来洗手。街头巷尾,时常可以看到烧烤肉串风味小吃,微风拂过,飘来阵阵余香。

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1/3,说到华人,你就会很自然地将与吉隆坡的开发与建设联想起来。公元1857年,吉隆坡一带还是莽莽丛林,蚊蝇孳生,一片荒芜,87名华侨乘小船从马来半岛西海岸而上寻找锡矿。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有69名背井离乡的华侨死去。幸存的华侨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找到锡矿并且开采,运出第一批锡砂。与此同时,在巴生河畔这片泥泞的土地,建起了两排以棕榈叶铺顶的茅屋,这便是吉隆坡的雏形。从小村以展到小镇,从小镇到小城,从小城到联邦首府,150多年的时间,发生了如此的历史变迁,不能不令人折服。吉隆坡历史与新加坡一样,华人的贡献实在是功不可磨灭。

在马来西亚,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及欧洲不同民族的人各类兼备,似乎源于世界不同民族不同角落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家。这让我想起,在美国谈多元化时,基本上是以白与黑两大种族为话题,而马来西亚的多元化民族和谐并存,语言无疑是座沟通的桥梁。学校大都采用3种教学语言,马来语、英语、汉语,这种共同课程的联合教育体制,为国家的统一和谐奠定了多元化基础。

马来西亚多宗教的国度,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各占有不同的地位,国教是伊斯兰教。东南亚最大的清真寺就位于吉隆坡的市中心,造型十分别致,寺顶49个大小圆拱呈放射状,建筑群中央点缀着花草和喷泉。代表全国13个州和伊斯大林兰教5大原则。清真寺建筑最奇妙的部分在于那极度简明的配置和结构,竟产生各式各样的形体和装饰。

马来西亚的建筑,将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古老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各式风情浑然一体,相互映衬。马来西亚在历史上是个多灾多难的岛屿,曾经先后遭受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给马来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由于几百年殖民主义的统治,你会发现,西洋人生活的痕迹不仅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中,还明显地留存于城市的建筑。近百年的火车站主体是三层魄大厦,顶部嵌着4座黄色的伊斯兰式角亭,是欧式与伊斯兰风格合璧的建筑;国际博物院双层屋檐,外墙是民族彩画,看上去是典型的马来式建筑;总统府欧式栅栏里面是一片宽阔的草坪,草坪的后面是一座印度式宫殿;最高法院方形的主楼,浅褐的楼身镶着镏金顶,远远看去像一座欧式古堡,钟楼上面是印度式金亭。邮政总局、国会大厦、美术馆等,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设计风格的杰作。

清晨,站在宾馆20层建筑远眺,整个吉隆坡尽收眼底。有人说,“吉隆隆坡是座年轻的发展最快的城市”。我想,最能体现吉隆坡宏伟气势的是建筑设计师的胆略和气魄,而最能体现这种胆略和气魄的又是摩肩接踵的高层建筑群。独具匠心的各种造型、各种色彩、各种民族风格的高层建筑,鹤立鸡群般地从一片片浓绿的参天大树之中猛地窜出来,自然的绿色森林与人工的水泥建筑森林交相辉映,形成了吉隆坡与众不同的景观。吉隆坡追求“一争高低”的现代建筑时尚。位于市中心咖啡山的吉隆坡塔,象一把利箭高耸入云,高达421米居于世界第4位。“双峰塔”像两座银色巨人,成为吉隆坡的象征,可称为亚洲之最。

关于和谐的文章6:清醒记

文/郭华丽

歌德在《色彩论》中说色彩的和谐时提到:“当眼睛看到一种色彩时便会立即行动起来,它的本性就是必然地和无意识地立即产生另一种色彩,这种色彩同原来看到的那种色彩一起完成色彩的总和”。我在《带珍珠耳环的少女》里看见了爱情的色彩:是珍珠耳环反射到嘴唇微启的葛丽叶唇角的那一点白光。那一点白光,就像葛丽叶看见的天空云朵的色彩,白色的,不,不仅是白色,还有灰色、还有蓝色……那是必然的无意识的色彩的总和。

我在我头顶之上的天空里看见了我的情绪赐给我的色彩的圈套。写与画、文字与色彩,哪个更能直抵生命的本质?

坐在桌前读毕飞宇的《<杂感>——为<雨花>60年而作》。作为一个编辑了8年文学刊物的人,对于毕飞宇作为编辑的感受我有着切实的理解,更触动我的是他对别人不停地问询:你为什么不去创作组做一个专业作家,而要待在《雨花》做一个编辑的回答。

“我喜欢做一个业余作者,直到今天,我还是一个业余作者。业余作者的身份更符合我写作的初衷和体验。

我不想靠文学来养我。事实上是我的文学养活不了我。在我可以养活自己的前提下,我想写、能写,我就写;不想写、不能写,我就不写。在心理层面上,我首先给自己争取到最大的自由。我只想做一个保持热度的创作者。”

作为一个文学作者,我更欣赏毕飞宇对待写作的态度,只有这样不为名利的写作,才能真正得到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对于苦行僧一样的写作,或者是以写作的名义把自己弄成苦行僧一样的人,是对创作的嘲笑。只有保持心理、精神上的自由,才能真正用自己的文字鼓歌而舞。

我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我的朋友圈,并配上了上面两段文字,有朋友在圈里留言: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业余作者,少些束缚,多些自己;还是归结到财务自由和灵魂自由的问题;保持本我,保持初心;见过以文学的大旗作虎皮的人;保持初心,方得始终……

在文字里相互关注的人,虽没有生活里的往来,但都是知意、神会的,无论我们身在哪儿,我们都愿意看见生活的真,建构在真实生活之上的文字的真。

《带珍珠耳环的少女》里的葛丽叶看起来静寂,但如一个野猫,那种无限繁盛的起伏是一种暗流,落在维梅尔眼里就是一种声色,是寂静无声的声色。

其实,《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荷兰黄金时代画坛巨匠维梅尔的代表作。而《带珍珠耳环的少女》这部小说是美国女作家崔西.雪佛兰被这幅画打动后,根据这部神秘的画作,杜撰了少女葛丽叶与画家维梅尔之间似有若无的爱情故事。导演彼得·韦伯看过这本根据名画改编的书后,又立刻将其改编为让人内心惊动的爱情电影,并大获好评。

很难理清在这样一个大雨初停的夏日我纠缠在写作和一部电影之中难以自拔。《带珍珠耳环的少女》嘴角下的那一点光,那一丝情爱的光与写作无甚关系,似乎与毕飞宇对写作的定位,与我对写作的自我认知风牛马不相及的。但是总有什么把它们于今天牵连到一起,不是冥冥中的未知,是文字,是说尽了一切、什么都没说的寂静无声的声色。

关于和谐的文章7:享受和谐

文/赵俊娥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同时也有着不竭的创造力。

和谐,是宽厚心田里长出的树,是仁爱之树上结出的果。厚以载德,仁者爱人。宽厚仁爱,就会有高山般的沉静永恒,有大海般的广博邈远;就会有“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平和。有猝然临之而不惊的镇定;有“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大度,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豁达,就会“记人之长,忘人之短”;“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就会普洒爱的甘露。

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快乐地生活。

人是自然的主宰,和谐的光辉在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和谐是父母一辈子操劳而累弯的脊柱所形成的一道弧线,像彩虹桥一样美丽;和谐是教师为传播文明呕心沥血所滴落的汗水,像晚霞一样艳丽……和谐是宽容,和谐是理解,和谐在人类文明中处处闪耀着光芒。

扎根家庭,我以一颗感恩之心营造和谐。“家和万事兴”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家庭和谐的真谛,作为普通家庭中的一员,对于已经拥有的一切,我将会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邻里,感恩家人,善待父母,亲育孩子,珍惜家庭。感谢父母,那是因为他们给了我生命;感谢家人,那是因为他们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感谢邻里,那是因为他们让我拥有一个安全整洁的生活环境……总而言之,我将心存感激地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所经历的每一件事,过好自己成长的每一天,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宁静和谐。我想,只有内心和谐了,才能营造家庭的和谐;只有家庭和谐,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步入社会,我以一颗责任之心诠释和谐。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性的伟大在于他的社会性。的确,人在社会中的竞争,比起动物界生存的弱肉强食,多的不仅是智慧和思考,而更多的是理性和文明。步入社会,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竞争的现实。然而,在人们付出努力之后,无论结果是喜是忧,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正在完成着一道道人生的课题,经受着一次一次人性的考验。正是由于经历一次次这样的思想考验,灵魂才会更多地经受人格与道德无声的洗礼,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的责任之心才能更好地诠释和谐的理念。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就让我们每人都以一颗平常之心,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去播种和谐的一粒种子;去耕耘和谐的一亩良田,去撑起和谐的一片蓝天。但愿大家的每一次抬手投足都能证明生命的隆重,但愿大家的每一滴汗水都能折射太阳的光芒,但愿大家的每一份付出都将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的魅力。

关于和谐的文章8: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

文/洞见·安娜贝苏

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有的人忧思百结,有的人脾气暴躁。人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情绪买单。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做了大手术。后来她跟我感叹道:“30岁以前,总是习惯将所有的事情放在心里,工作不顺、感情糟心,被琐事压垮了内心。直到大病一场,才知道生气也会毁掉一个人的健康。”

人生路上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的负面情绪。

一位教授心脏病发作,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抢回一条命后,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人生。

住院的3个月时间里,他整理出关于生活的很多心得,最终总结为两条生活守则。守则一,别为芝麻小事耗力气;守则二,所有事情都是芝麻小事。

生活中,如果任由情绪牵连而把日子过得如一团乱麻,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对于可控的事情保持谨慎,对不可控的事情保持乐观。

所有坏情绪,都由自己买单。

一位作家曾说:“情绪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情绪的扳机,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烦心的事情。

有人为一些小事纠缠不休,微不足道的口角,最后演变成拳脚相向;也有人遇到急事就心态爆炸,把小事酝酿成了巨大灾难。

然而狂怒过后,一切的后果终究需要自己来承担。

收不住脾气,留不下福气。

难以掌控自己情绪的人,往往也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老张是公司的老员工,原先一直在市场服务部,工作挺卖力,就是脾气太暴躁,经常因与客户发生矛盾而遭到投诉。

他身体也不太好,一次在岗位上突然发病,住了一个多月的院才回来上班。

领导想让他调养身体,所以把他调到了物流部,老张得知后气得暴跳如雷,觉得这是领导在给他穿小鞋。 

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体不好,跟长期出差有关,而且换到这个岗位,待遇也没降。

本来是一件好事儿,但他却因此跟领导大吵了一架,非闹着要辞职。

辞职后的他,开过饭店,做过不同的生意,后来都因为控制不住脾气,屡次跟顾客吵架而渐渐很少有人光顾,最后关门倒闭。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有人说:“即使内心波涛汹涌,表面也能云淡风轻。”

总结成四个字就是:情绪稳定。

古语有言:“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生活中活得成功的人,都是管理情绪的高手。

控制情绪,是处世的智慧,更是人生的历练。

不困于心,不乱于情,方能自在安然过人生。

有一段话印象深刻:“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是会带给人安全感的。因为他不伤人,也不自伤,不制造麻烦,也不麻烦别人。”

人这一生,终归要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

关于和谐的文章9:有距离才和谐

文/汤云明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其实,不仅如此,有距离,才有安全感。

适当的时间、空间距离会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会有自我发展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万事万物都需要保持相对距离,才能维持长久的平衡。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距离,才能搭建起一个相对平衡、牢固稳定的相处空间和人际关系网;树与树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在各自的领地里互不抵触,自由生长;宇宙中的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在各自的轨道上相安无事地运转数亿年。

除了时间空间上要保持距离以外,人与人之间相处,心理上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相处有度。在我们身边,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因相处无度造成的矛盾。恨得最深、甚至于打得头破血流,老死不相往来的人往往是曾经最亲密的朋友、最信任的知己,或者说是利益链上的同盟,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曾经“穿同一条裤子”的人。

要和父母、妻儿保持距离,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问,让彼此有个宽松的空间和圈子;要和同事保持距离,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免得话一转口就变了味道;要和朋友保持距离,该要的要,不该要的不要,友情才不会被物利扭曲;还要和领导保持距离,该知道的一定要清楚、明白,不该知道的即使知道也假装不知,好有个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台阶;要和周围保持一定距离,就象太空的星系,相互吸引,又互相排斥,相互关照,又独立思考,各行其道,又整体平衡。

相处有距离,是处世哲学,更是进退有余的做人之道。在人生道路上知道“保持距离”的规则和“相处有度”的重要性是生存的智慧和法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