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散文

请欣赏奋斗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奋斗散文1:奋斗!奋斗!

文/一个苹果的时光

仿佛如今已到达《走在人生的边缘》高潮部分,自己本想在青春的年轮上赖着不走,而这时光之轮却毫无休止地滚动,硬生生地在背后推搡着我前进,似乎他才不管你个路途遥远,人老马亡。

时间有自己不同于我们的概念和意识。正如现在不一定是现在,或许未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在,未来亦如流沙,当金黄砂砾流淌过指缝,滑腻的触感过后就变成了现在。提到如今状况,人们难免就会自然而然地追溯过去,用过去的怀念激励如今的心志。武装今天期盼新的明天,时时刻刻提防着明天又会复制今天的梦魇,时时刻刻试着删除今天的不幸,殊不知自己实际上只是剪切了今天的不幸然后在未来某一个时段里又不可自知地按下了粘贴。引述于此,暗喻的是我们不应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思想的目光拉长到过去如何计划严苛,如何奋笔疾书,如何运动锻炼的血泪史,如何智慧巧妙地逃课抑或学习考试等等。待自己缓缓眼中充满不舍地收回目光转而投射在当今状况,有可能不自觉地就会苦泪盈眶,泪珠颗颗像断了线的珍珠,一粒接一粒下坠,一粒接一粒破碎,在光洁的地板上绽放出晶莹珠花,珠花上面放映着自己如今的种种忧郁和堕落,珠花愈多愈多心中的伤痕就愈深愈深,而时光仍一如既往地漠视一如既往地如电弧般闪过。所以说总喜欢沉浸在过去的或好或坏的事件是种得不偿失的行为,也无异于抽刀断水。

趁着青春,趁着这刹那的芳华,趁着人生的夏花初始,我们更多的是放眼未来,奋斗!奋斗!多么希望自己可以拥有过目不忘的异能,这样自己就能永远铭记《南京!南京!》的不屈奋斗精神,于坐享天年的时候再回顾自己的青春流年奋斗史时会保留一点感动,会再次热泪盈眶。致青春的一封信,心情是这封信的信纸,或粉红或青涩,或浅紫或天蓝,或稠黑或洁白;每一秒的足迹就是这封信上面的字迹,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笔直或弯曲,多瞻前少顾后,经历过后,或许又是一个春天。

在春天里,小草为破土而奋斗,花苞为怒放而奋斗,蛹为破茧化蝶而奋斗,幼鹰为翱翔天际而奋斗,我们,为青春梦想而奋斗!

奋斗是自己的事,但自己却常常受旁人的影响。是啊,大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跑到别人的世界里去当配角。就如自己无论多么优秀,可在别人那儿终究还是个不上戏的配角,那自己还是走回自己的轨道吧。

听过一句出色的话语--自己永远是自己的,即使领了结婚证后你也是自己的。当时看到这句话总觉得有点不妥,比如结了婚你应该是他或她的,又或者自己应该是属于父母的啊。后来思考了才明白其中的奥义,我也才纠正了这个粗鄙的念想。这层奥义它不会因时间冲刷,地点颠倒,人物刺激而胡乱篡改,它是你的就是你的,皆因它早已根深蒂固了,它不会消失却会被尘封,于你拭去尘灰它又会得以重见天日。

致青春的一封信,致现在的自己,致未来的自己,同时致不断变化的自己,所以谨记你的现在已不是现在,你没有未来。你有的只是珍惜这一秒和下一秒,因为“下一秒”此刻已变成了“这一秒”,而原来的“这一秒”也已消弥了。

凝视灿烂的烟火再去细想,这一秒不是现在,下一秒不是未来,你唯一拥有的只是点点滴滴的珍惜。

珍惜是青春的青春的主题曲,它的旋律永远是奋斗!奋斗!难道不是吗,在奋斗中珍惜,在珍惜里奋斗,相信,即使是曲终人散我也将会收获如花的笑靥,笑靥如花是我的希冀,是我唯一的动力。虽说大学里该是弥补高中吃过的苦及失去过的自由欢乐,可是弥补并不等于浪费青春时光去做既无益又无意义的事,毕竟这惜时如金的青春年华是我们无法挽回的,是丢不起的。

而今的时代貌似没有了凿壁偷光、闻鸡起舞、持节云中遣冯唐等的种种艰苦生涯,老一辈或多或少都会感叹往昔的艰辛困苦,也暗叹如今年轻人过的娇贵生活。其实非也,我们年轻人有年轻人追逐梦想的艰辛,有年轻人残酷的竞争,有年轻人背负的使命。

此刻我微笑着写下致青春的一封信,纵然漆黑已经袭近,纵然大雨已经倾盆,纵然雷电已经叫嚣,可我心中却仍然是明媚的晨曦。

奋斗散文2:幸福靠奋斗

文/黎大杰

母亲不识字,讲不出大道理,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话,即使年纪大到可以絮叨的时候,仍然少言寡语,不轻意对我们多说一个字。

就这几个字,我也确曾烦过。

一位编辑约我写有关家风方面的稿子,我有些犹豫,静坐一上午都梳理不出一点头绪,提炼不出那怕一丁点高大上的文字来。我一直在揣摩,母亲的那几句话算不算得上是我们传承的家风呢?

后来读到一篇文章,虽然与家风无关,但我从文章中领悟到了母亲那几句话所要传递给我的一些信息,意思是说只要你专注于某一件事,即使你无法在这件事上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但在这件事上作出一些成绩来是可以肯定的,最不济,也可从没有做出成就的这件事中吸取一定经验教训,用于指导今后的其它工作,至少可以让你少走弯路。

其实我当初并没好好念书,初中毕业考学时,落榜了,我的天空一下子坍塌了,仿佛坠入一种暗无天日的深渊之中。母亲说,天无绝人之路,学篾匠吧。学就学,篾匠我学不会?第二天就去拜邻居为师。砍竹、破竹、起篾,蚕簸、撮箕、斗筐、晒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这么简单的劳动,我几乎没花功夫就会了。做,售,再做,再售,机械重复的日子让我明白,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暑假过后,我选择复读,好好读书,这句话终圆我的教师梦。

师范毕业,分到一所村小,破庙似的学校,与我想象中的教师生涯有着天与地的反差,白天的热闹更反衬出村小夜晚的无边寂寞,女朋友离我而去,一度,我心灰暗到极点。除了读书,找不到任何可以支配的生活空间。我唯一的文学爱好也走入最低潮,所有文字都若废纸般锁进抽屉。有时,连饭都懒得煮,三顿并成两顿,长长的头发如雾霾覆盖了我潦倒的日子。好长一段时间,我不回老家。一天,母亲给我背来一袋米和一背大柴,放下背篼那一瞬,我看见母亲悄然花白的头发,侧转身,我偷偷抹去了掉出眼眶的泪。母亲喘着气坐下,没看我,说,儿子,好好教书吧!这句话再次让我泪奔。接下来的日子,我把班上每一个学生当成我的孩子,把每一个从学校经过的家长当成是我的父母亲,我的每一本教参书上都留下密密麻麻的注释、心得和反思,每一本学生作业本上都留下我详细批改的痕迹。白天,我是一名称职的老师,夜晚我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之中,我把班上学生成绩由倒数第一带到顺数第一,新闻通讯、诗歌、散文不时见诸报端。校长说,来乡上教书吧。在村小的两年日子就此结束。尔后,我又调教办,再后来,顺理成章调进机关。

那段时间,我被认定为是机关运气最好之人。集资建房让我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小家。儿子读小学了,我把母亲接进城来,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名单里也出现了我的名字,有了点闲钱,添置了轿车,妻子从乡村调进城,一切都朝着预想的美好发展,用句时髦的话说,我那正是春风得意马蹄轻,走路连风都可扇到人,幸福指数高到爆棚。

工作环境好了,也轻闲了,但书却不想读了,文不想写了,成天流连于酒桌和牌桌之上,鏖战通宵是常事。母亲知道这一切,但仍然很少说话,她带孙子,打扫卫生,买菜,煮饭,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母亲煮的早饭我也吃腻了,晚睡早起后随便找个理由跑下楼去喝米粉。母亲心知肚明,就是不说破。妻子对于我的早出晚归也是意见一箩筐,除了吵,还是吵,到后来,架也懒得吵了,直接赌气不理我,也不管儿子。母亲这下看不过了,有一天,她在饭桌上轻描淡写地给我说了一句,好好生活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在悬崖边再次勒住马。

好好生活,这四个字的重量足以将我的抛锚的航向使劲地矫正过来。

是的,颓废的人生不是人生,你,我,他都要好好的,日子天天过,生活可选择,奋斗成就人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我记住了母亲那三句话。

奋斗散文3:奋斗是件很具体的事

文/尤金

人生,就是有梦想,而又努力地让梦想成真的过程。彼德是成都一则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原名罗宗华的他,原是四川地地道道的农村小伙子,半句英语也不会,在他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西餐”这个词儿。然而,在短短10年间,他居然脱胎换骨地变成了另一个人。如今他说得一口流畅的美国式英语。在成都和北京开设了4间西餐馆,顾客80%是外国人。在洋人的圈子里,他名气响当当。

初识彼德,发现他不是属于那种一开口便滔滔不绝的类型,也不是那种谨慎拘束每说一句话都得三思的典型。他以平常心说平常事,就好像和老朋友闲话家常一样,风轻云淡地说出了自己“一步一脚印”的人生经历。

彼德出生于四川资阳,家里务农,自小便帮父母干粗活。他的父母,日做夜做,却依然还是村里最大的穷户。

彼德语带遗憾地说:“他们不懒,可是,欠缺智慧,又不肯努力向别人学习,每到稻谷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地准备收成了,可我们家的稻谷却还在田地里无精打采地长着,我们每年都必须到邻居家里去借粮。我和妹妹没鞋穿,整个夏天都光着脚丫子,衣服上永远缀满补丁,更糟的是,时时必须向人借钱交学费。我最尴尬的一次经验是,在学校担任老师的姨妈亲口对我说:‘你如果再不交学费,明天就不必来学校了。’由于家里实在挤不出学费,我读到初一便辍学了。”

他很想脱离贫穷的困境,于是,努力学习编竹筐。当时,家人认定他只有3分钟热度,所以,抱着观望的态度。然而,他咬紧牙根去学,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了个小篾匠。

收入大大地增加了,全家人于是都加入了编竹筐的阵容里。

“编好的竹筐送去卖,卖光了,便得走一段长长的山路,买竹子来编。”彼德走进了时光隧道里,不自觉地皱着眉头:“竹子很长,山路很弯,扛着竹子走,十分吃力。一不小心失去平衡,便会连人带竹摔进山沟,跌得头破血流!”

编竹筐太辛苦了,他不要一辈子当篾匠,于是,尝试与父亲沟通,寻找其他的营生方式,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沟通,换来的却是一回又一回毫不理解地打骂。“我和父亲的关系不好,我很爱他,却无法接受他窝囊的行为和落伍的想法。他很无能,村人都瞧不起他,然而,他自己偏偏又没有自知之明。我把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实在难受极了。”

16岁那年,他和父亲又经过一次剧烈的争吵之后,便决定离开农村,到城里去谋生。他向邻居借了20元钱当路费,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成都,掀开了他比戏剧还精彩的人生序曲。

那一年,是1996年。

1996年,彼德这个土里土气的小伙子,站在位于成都九眼桥的劳务市场,满心憧憬地等人来雇。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家小餐馆洗碗,从早上7点开始把手浸在洗碗水里,一直做到子夜12点才休息,十分辛苦。

1997年,他转换到一家小西餐馆去当厨工,改变他整个人生的关键人物出现了,她就是玛丽。玛丽是美国人,一连几天光顾彼德任职的这家西餐馆。但却觉得食物很不地道,有感于旅居成都的洋人越来越多,心地宽厚的她,向西餐馆老板毛遂自荐,表示可以给予厨师和员工免费的厨艺训练。彼德抢先报名,和另外两位厨师每天上玛丽家学习。彼德学做的第一道西式点心是苹果派。他从学做苹果派得到的最大心得便是:“凡事都得认真,丝毫马虎不得。”由原料的选择到烘焙的温度,都得小心应付。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玛丽授课,极有耐心,她总是先示范一次,才让学员学做一次;然后。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地品尝烹饪的成果,再讨论学习的成败。在玛丽家足足学了3个月,彼德不但掌握了许多烹饪原理和方法,原本一窍不通的英文也日有所进。每次去上课,他总抱着一部厚厚的字典同行,把菜谱上的英文字一个一个地翻译出来,猛学苦记,回家后再细细消化。

玛丽为他不懈的学习热忱和刻苦的学习精神感动了,于是,主动表示愿意资助他继续学习。惊喜交集的他,在1999年选择了一家烹饪专科学校,系统地学习了西餐的烹制技巧。

2000年,他受聘到一家西餐馆担任厨师,不久后便因为工作表现优异而升任主厨。由于厨艺出色,又善于变新花样,许多人慕名而来,餐馆日日客满。这时,彼德人生的小舟已驶进了一个温暖的港湾,然而,对于高瞻远瞩的他来说,真正的挑战还没有开始。

“我觉得人生就像是一条长长的路,当你达成某个目标时,你就必须不断地超越目前的境况,去挑战新的目标。有梦想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

2003年,他的第一个梦想落实了。他拿出全部积蓄,加上朋友的投资,在成都开设了第一家充满南美风情的西餐馆,由玛丽担任顾问。彼德把“努力不懈”当作终生遵守的“座右铭”。尽管目前已经拥有4家餐馆了,可是,在成都和北京来回穿梭的彼德,又有了新的梦想,他希望“彼德西餐馆”能成为中国的连锁西餐馆。他微笑着说:“我们永远不可以放弃梦想。”

彼德,是成都的一则传奇,一则活生生的传奇。

奋斗散文4:为理想奋斗

文/郭子涵

小学一年级时,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队,成了一名少先队员。当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我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听老师说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战士用鲜红的血染红的,凝视着胸前的红领巾,我的心情更是久久不能平静。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更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公园玩,一个小妹妹看到盛开的鲜花伸手就要去摘,我连忙制止她,对她说:“这些美丽的花是用来美化环境的,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一喜欢就摘走,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花吗?”小妹妹连忙收回手,从草坪里跳出来,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我们现在是学习的年纪,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仅要学习 知识,还要在实践中把知识变成能力,让自己更强大。我们要积极参加军训,在军训中磨练自己的意志;要参加野营,掌握野外生存技能;要每天晨跑锻炼身体,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健;也要学做各种家务,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长大后好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滴水能照见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我们少先队员更要努力为实现梦想而奋斗!

奋斗散文5:为梦想而奋斗

文/陈雨琪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在卖火柴小女孩的眼里,梦就是能吃上飘香的鸡腿,在奶奶温暖的怀抱中睡去。在双耳失聪、双目失明周婷婷的眼里,梦就是能听见,看见,品味丰富多彩的世界。在霍金眼里,梦就是不向厄运低头,身残志不残。在领导习近平眼里,梦就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国家振兴。

中国梦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的去向,使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中国梦也属于每一个人。

我的梦很微小,就是想让祖国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没有污水排放,无数小鱼在清澈的河水中快活地游,潺潺流入大海之中;更多的鸟类在空中自由飞翔;满园的春色关不住,花儿竞相开放,小草勃勃生长;夏日的夜晚能看见成百上千的星星朝你眨着眼,大自然的合奏带来一丝凉爽、清静的感觉;待到金色的秋天,农民伯伯把丰收的稻子拥抱,火红的枫叶红于二月的花;晶莹的雪花在冬风中徐徐飘落,纯洁的精灵落入凡间,给大地带来银装。我还想我们在乘坐公交车时,每个人都能给老弱病残让座,多一些“最美乘客”……

我的梦,中国梦,为梦想而生,为梦想而奋斗!

奋斗散文6:为理想而奋斗

文/朱安淇

当我费尽辛苦爬上那最高的山,眺望远处,仍看到连绵起伏宛若盘龙的山坡连缀在无垠的土地上,此时我才明白,走出大山,用一双血肉的脚,真的很难。

可怜的是大山深处的孩子们,高山围住了他们狭小的生活,他们看不见闪烁迷离的霓虹灯,也没有彩色的糖果和新奇有趣的玩具,他们有的只是一捆捆扎人的柴草,一柄斑驳的镰刀,一件补了又补的破棉衣。

可爱的是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生活沉重的担子太早地压在了他们瘦弱的肩膀上。额头上的咸湿的汗水,教会了他们幸福的来之不易;足下刺痛的水泡,教会了他们坚强;深夜里瘆人的狼吠,教会了他们勇敢……我们可以从这些孩子小小的身体里窥探到人们该有的一切美好品质——乐观,努力,满足……只是,缺少了梦想的光芒。

我曾在草原遇见过一个男孩,他在某度假基地游乐区射箭的地方当帮手,孩子虎头虎脑,眼睛亮晶晶,看起来很是机灵。他声音洪亮,不拖泥带水,毫不羞怯,俨然一副大人的模样。难以想象的是,男孩只有七八岁——脸上是红锈般的高原红,还有淡淡的雀斑。我想问他是否读书,却没有机会。草原固然好,但外面还有更美的风景。我默默祝愿这个能干的男孩: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寻找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我看来,山里的孩子要走出大山,靠的只有读书这条路。当孩子们通过书本了解到外面神奇的世界,就会有目标和决心,就会在心中埋下梦想的种子。以梦为马,再崎岖的山路,再无尽的草原,再高耸的山,也挡不住孩子追梦之心。有梦者,事竟成,梦想的光芒可以改变一个人,而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就是努力读书。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就以此句来自勉并送给大家,送给那些孩子。

奋斗散文7:母亲的缝纫机

文/九月菊

我和老公奋斗多年,终于要搬入新居了。

打包行李那天,老公说那台老式缝纫机送人吧,或者卖给收废品的。我一听就急了,那怎么行,别的什么都能放弃,它可是我的心头“肉”。老公说它和新家的风格太不搭调了,欧式装修的房子,怎么能放一台老式缝纫机呢?

我自然有办法解决,买一块欧式风格的台布,把缝纫机罩上,上面再放上一盆仿真花卉,漂亮又不失品位。

和它的感情如此深厚,是因为母亲,它是母亲用过的东西。自从母亲离开我们后,再也没听过它“嘎达嘎达”的声音,静止得仿佛也失去了生命一样。它的确老了,台面掉了漆,机头上的商标模糊不清,即使浇再多的机油,曾经欢快的声音,也变得慢钝了。

可是记忆却不曾老去。母亲在机前忙碌的身影,我在旁边期盼的眼神。

小时候,在我看来这台缝纫机充满了神奇,而母亲就像会魔法,“嘎达嘎达”中就轻松实现了我和妹妹的美梦。一条小碎花裙子,一件方格子衬衫,甚至在已经短了的裤脚上接上一条花边,母亲总能带给我们惊喜和美丽,让我们在那个粗糙的年代里,始终怀揣一份美丽的心情。

还记得那条粉色的裙子,已经有些旧了,母亲买来一条淡紫色的纱巾,罩在外面,细碎的褶皱下似烟似雾,朦胧中美极了,让我在同学中出尽了风头。初中的时候,我有些保守,当母亲把那条白色的、带绣花的连衣裙做好后,我再也按捺不住一颗爱美的心,它清凉了我几个夏日,直到短小之后给了妹妹接着穿。

母亲从不丈量我们的身材,用眼睛一扫,就知道尺码。那是爱的目光,爱的丈量。有了母亲做的花衣裳,我变得自信;因为有了母亲缝制的书包,我爱上了学习;有了母亲帮我缝制的布口袋,我和伙伴玩得更快乐。

忙碌的母亲,不是在灶台就是在缝纫机前,年节时分更是忙。除了缝制自家的衣物,还要帮邻居做新衣,因为这样一台缝纫机不是每家都能拥有的。进入腊月,家里人来人往,喜气洋洋的,大人孩子拿着布料衣样来找母亲帮忙。母亲心灵手巧,衣样一看就会,剪裁得也合体,家里的尺子就好几个,有直的有弯的。临到年根底,母亲就是忙到不睡也要把街坊的衣服做出来,母亲说那个年月,谁家的孩子不盼望着过年穿新衣服啊!

日子总是向前的,那个年月终究要过去。我曾经枕着它的声音入眠,慢慢地,缝纫机的声音不再频繁地响起,我和妹妹更多地是买成品衣服穿,而母亲也逐渐地老了。当我们不再穿她做的衣服的时候,母亲还是想法发挥缝纫机的作用,把一些旧衣服找出来,挑出一些好看的花色,裁剪、上浆后缝制成鞋垫,密密匝匝的针脚压满了母爱。母亲去世几年了,家里还有好多双鞋垫,母亲细心地写上了鞋码。抚摸着它们,仿佛在和母亲对话,那些难忘的记忆,温暖的情愫,“嘎达嘎达”的声响,潮水般涌向眼前。

这样一台缝纫机,我怎能把它抛弃?看着它,仿佛看见母亲在遥远的天边注视着我,并和我一同感受如今的美好生活。

奋斗散文8:奋斗的青春最美

文/耿艳菊

那一年,她读高二,沉默内向,天真刻苦,是一个只顾学习的“书呆子”。她出身农家,家境贫寒,但有慈爱的双亲,可爱的弟弟,一家人也幸福和乐美满。

你相信一朝头白吗?天上不会掉馅饼,可真的会掉下苦难。暑假的时候要补课,她没有来得及回家取书,便打电话要母亲来送。不幸却发生了,母亲在骑电动车送书的途中意外摔倒,被送往医院后,因脑部淤血成了植物人。对于一个贫寒的农家,无疑是晴天霹雳。小小年纪的她,短短的时间内白了头。

母亲在,就是温暖和依靠,天就不会塌下来。他们没有放弃已成植物人的母亲。苦难让人痛苦,也让人成长。她没有丢掉自己的学业,求学是一条通向光明的路呀。而母亲的身体一直让她牵挂,一年后的高考,原本可以考上重点的她,只考取了省城的一所师范。

她还是决定要走读书这条路,而此时母亲卧病在床,父亲要家照顾母亲,弟弟在读中学,无任何经济来源,家中的困境重重,令她一筹莫展。

后来,她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要带着母亲去读大学。她为这个想法欣喜不已,既能照顾好母亲,父亲也可以出去赚钱,弟弟也能安心读书了。

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把母亲接了过来,一边读书,一边照顾母亲。当然,为了交房租和她们的生活,她也要出去赚钱。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给母亲做饭,喂饭。然后她自己匆匆扒两口饭,骑上自行车就往学校赶。中午下课后又要急急赶回去,给母亲做饭。下午放学后,有时候去做家教,有时候去打点零工。晚上很疲惫的她,依旧打起精神,喂母亲吃饭,给母亲擦身、清洗、按摩,给母亲聊天,逗母亲开心。

那时,她不过是一个19岁的女孩子,这样美好的年纪。象牙塔里的如她这般年纪的女孩子们在干什么呢?也许在电话里向父母撒娇呢,也许在谈一场恋爱,也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参加一场舞会呢。而她呢?已经在体味着尘世之艰,她给自己上紧了发条,为生活而奋斗着,努力着。

面对生活的苛难,这个女孩子活得简单却真纯,她说,我对我自己负责也要对妈妈负责,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对妈妈做的这些,不是付出与不付出的问题,她是我妈妈啊。

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碌碌无为而羞耻。”青春也只有一次,这个女孩子若干年后,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一定会认为这样奋斗的青春最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