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婆婆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婆婆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婆婆的散文1:与邻居做朋友

文/宋沅沅

婆婆年过花甲,是个爱说爱笑的老太太。正是她开朗豁达的性格,让她拥有许多老姐妹、好朋友。

刚搬来新小区的时候,我对周边环境很不熟悉,连买菜的市场都找不到。这天回家,见婆婆正在择新鲜的韭菜,便问她是在哪里买到的。婆婆嘿嘿一笑说:“早市上买的!就在咱小区东面,近得很!”“谁带你去的呀?”“5号楼的老左!”不用问,这老左一定是婆婆刚结识的新朋友。果然,婆婆说道:“昨天晨练时有个姓左的老太太说腿疼,我把她喊到咱家,给她按摩了一会儿,她说感觉不错,这不,就带着我去了早市!”

正说着,门口响起了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一个与婆婆年龄相仿的老太太。她拿着一瓶辣酱,笑呵呵地说:“老祁,送你瓶辣酱尝尝鲜!”婆婆赶忙迎了上去,一边道谢一边把老太太让进屋里。原来老人就住我家对门,经常和婆婆一起送孩子上幼儿园,很快熟络起来。婆婆把自家腌的萝卜咸菜送给她,人家回赠了自制的辣酱。老太太说:“住进这单元楼还真不习惯,连个串门说话的都没有,幸亏遇上老祁这位老姐姐,有人能唠嗑真高兴啊!”

这天下班,我一进门就看见婆婆坐在家里那台老掉牙的缝纫机前飞针走线。原来是一起跳广场舞的邻居衣服拉链出了毛病,婆婆自告奋勇帮着修理。她说:“现在的人家,用缝纫机的不多了,可咱家还有,这点小忙,咱必须帮!”

最近,婆婆又多了一项“新业务”,就是帮着同楼的邻居们收快递。可别小看这项“新业务”,婆婆做得可认真了,她戴着老花镜仔细记录收件人,以便邻居来取时能迅速交给人家。每每听到来拿快递的年轻人亲热地说一声“谢谢大妈”,婆婆就乐开了花。

周末的早晨,我看见厨房案板上放着一大盘冒着热气的蛋饼。便问婆婆为何做这么多。婆婆说:“跟我一块儿晨练的老姐妹们都想尝尝呢!来,帮我撑着点塑料袋。这是老张的,这是老左的……”婆婆一边叨念着,一边把蛋饼分装好,然后就出门去了。透过厨房的玻璃窗,我看到婆婆在楼下给她的好姐妹们分送蛋饼,老太太们脸上笑容灿烂。

我常常喟叹都市里找不到知心的朋友,可婆婆却拥有这么多老姐妹、好朋友。婆婆的交友之道其实很简单,就是热情大方,以诚相待。

关于婆婆的散文2:傻儿媳和婆婆的幸福生活

文/何瑞英

不怕大家笑话,我就是那傻儿媳。当年刚进婆家门,各种礼仪礼节、风俗习惯我一点不懂,各种活计一窍不通,常常认错邻居、叫错辈,婆婆为给丑媳妇遮羞,常常说我傻,叫大家别见怪。其实,那是婆婆对我的疼爱。

说起婆婆也够凄惨的,当媳妇那会受婆婆的,等老太太去世了,公公想好好补偿她时,一场大病走了。那段时间,婆婆几乎都崩溃了,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婆婆的头发一夜之间就白了一大半,她才五十五岁啊!望着婆婆日渐苍老的脸庞,我一改往日的傻里傻气,成熟了起来。

我先把婆婆接到了城里的小家。那时住房条件差,一家三口就三十多平米,对象就在厨房按张小床,把大床让给我、婆婆和孩子,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婆婆谈心。我常常带她出去散步,有时下了夜班,觉都不睡我也坚持陪她。时间久了婆婆看我太辛苦,就自己找些事做,让自己振作起来。终于有一天,婆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高兴得泪流满面。

等婆婆心情好起来,她就坚持回老家去住。我开始坚决不同意,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再说,我们不成了不孝子孙了吗?可婆婆说她喜欢清静,不喜欢吵闹。而且,她的一群老友都在老家。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她怕影响我们工作,她没说但我知道。但是想到,我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婆婆整日连个说话的都没有。就这样,我把婆婆送回了老家。我怕她太清净了还会伤心,便央求婆婆在她宽敞的院落里留了一块菜地。我哪会种菜啊!就是给婆婆找点事干,看着婆婆松地、下种,忙的不亦乐乎,我偷偷的乐了。等到再歇班回家时,秧苗已经长的绿油油、一片片了。婆婆满脸喜悦的向我炫耀着,完了又板下脸说:“你把我唬弄了,光让我一个人干活,你来视察视察就完了。”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谁让你说我傻来着!过些天我还得来享用你的劳动果实呢!”婆婆忍不住也笑了。

十多年了,婆婆一直坚持住在老家,我每到休息日就去看她,总不忘买些她喜欢吃的、用的,像城里的大烧饼、烤红薯,虽然花不了几个钱,但婆婆爱吃。八月十五是婆婆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为她订一个大生日蛋糕。老家人现在都已经不缺吃穿了,这个生日蛋糕能为婆婆挣不少羡慕呢!每年的母情节、老人节,我都会为婆婆送一份小小的礼物和祝福,让她从精神上也感到幸福。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我从不向她诉说,怕她牵挂。如今住房宽敞了,想把婆婆接过来住,几次和她商量,说什么也不来,有时来了住几天就“闹”着回去,挂着她的菜地荒了,怕老友们找不到她了。有次我和婆婆闲聊,说:“妈,你现在真成四有老人了:有个老窝住着,有些老底花着,有群老友聊着……”坏了,婆婆没有老伴儿了,我有些尴尬。婆婆笑笑,接着说:“有个老伴儿陪着,你爸他没福气,你们这么孝顺,我多幸福啊!”我松了口气,又傻傻的笑了。

我们常说孝顺、孝顺,顺才是孝呢!只要老人开心,生活的幸福,我们就尊重他们的选择。其实,婆婆在乡下生活得很是惬意,每天早晚都和老友们去散步。在田间地头的林荫小路,边走边聊,有时还会为我挖些地里的野菜。

感动不只是窗前的端屎端尿,更来自平常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要我们的生活和睦了,做一个傻儿媳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其实,我儿媳一点也不傻,她聪明着呢。”这也是婆婆常常向老友们唠叨的。婆婆也是娘啊!我是婆婆的贴心小棉袄。

关于婆婆的散文3:大街婆婆

文/王建成

童年记忆中的人和事很多,大街婆婆,就是我一直很怀念的一个人。

那是1960年底,父亲作为县委农村工作组成员,长年派驻在乡村。当时的干部纪律很严,人也比较自觉,所以很少有空回来。产后身体一直不好的母亲带着1岁多的我和比我大1岁半的姐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弄不过来,于是家里就雇了一个保姆,这就是大街婆婆。

大街婆婆姓袁,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只知她家住在县城大街旁的一个院子里,大家都这样叫她。大街婆婆是江西人,口音很重,讲话声音很大,是属于那种心直口快的人。她当时约莫50多岁,脸膛圆圆透着红黑,身体健壮,粗手大脚,头上长年挽卷着一个发髻,一副当地劳动妇女的打扮。据母亲后来说,她丈夫姓李,早逝,留下一个男孩,孤儿寡妇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难。来我家做保姆时孩子已10岁了,家里走得开。

她家离我家只有二三百米,相隔很近,所以很方便。她手脚勤快,做事很利索,烧饭、洗衣、抱孩子、给我们洗澡,什么事都帮做。她讲话不顾忌,母亲那时年轻,很多事不懂,她看到都会说。一天晚上我发烧,母亲没带我去医院,她早上来抱我时一摸,马上就说我母亲:“孩子这么烧你怎么不带去看,孩子不像大人那样能挺!”说得母亲很不好意思,马上抱着我和大街婆婆一起上了医院。

记得1962年我3岁时,母亲外出看病,让大街婆婆在家看护我们。母亲去了约一个星期,大街婆婆每天住在我家,煮饭洗衣、,照护我和姐姐。白天她抱我到门口说去看***妈回来没有,晚上我想妈妈不肯睡,她一边哄着,一边说:“你睡着了,妈妈就回来。不睡,妈妈就不回来!”好多个晚上都是这样。

她有时会发脾气,我也很怕,但一会她就好过来。那时每天她还从家里菜地拔来她种的青菜炒给我们吃。记得她芋子煮得很好,我们很喜欢吃。每天她都会煮一碗,我和姐姐会一个个吃到光,到今天想起来我的口中似乎还有她那芋子的滋味。

一晚,院里人叫嚷着有小偷,我吓得大哭。只见大街婆婆一个翻身下了床,拿起一根擀面棍,站在门边:“不要怕,有婆婆在这里!”看她那威风凛凛的样子,我止住了哭,胆壮了很多。可是有一件事却改变了她在我心中的“巾帼英雄”形象。那天她带我在院子门口玩,我不小心,跑时一头碰在一位过路的妇女身上。那妇女个子矮小,但骂的话很粗,手还不停地向我脸上指来指去。当时我心想,依照大街婆婆平时的性格,一定会给她好看,不打她也要骂得她狗血喷头。

却没想到大街婆婆却咽得下这个气,上前争辩了几句就没作声,灰溜溜地抱着我回家来,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生闷气。以后很久,我从心里看不起大街婆婆,认为她外强中干,其实胆小得很。在我今天读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发现文中的“长妈妈”,经历与大街婆婆一样,好像就是写她一样。也是青年守寡,也是与人做保姆。鲁迅先生描写了她身上许多看似愚昧而又胆小的举止,却揭示了对人生对小辈钟爱的大道理。

读罢让我一下好似大醒大悟,重新认识了大街婆婆。我才知道,当年大街婆婆替人家带孩子,如果跟人吵架影响不好。也是因为我小,怕万一伤害到我,更有责任。而且是我碰到人家,原本就理亏,更不能跟人家吵。实际上这是她身上的一种美德,而我却错怪了她几十年,不由地从心里生出对她的愧疚和感激。

我上初中后,家搬到好几里外的地方去了,就很少看到她了。一天,我看到她的儿子臂上系着黑纱,我回去告诉母亲。母亲马上带我一起去她家问,果然,大街婆婆已经去世了好几天。

大街婆婆,是我年幼时一个亲近的人,也是陪我成长如母亲一样慈爱的人。是啊,今天虽然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大街婆婆和我的父母也相继作古,我也已进入生命的老年。但我心里无比留恋过往的人和事,依然怀念她——大街婆婆!

关于婆婆的散文4:家有给力婆婆

文/盛国英

下班回来,一进门便听到公公和老公在抱怨婆婆又扔下全家人不管,排练她的交谊舞去了,他们快饿得不行了。我忙进厨房煮了一锅青菜虾仁面。等全家人吃罢,我将厨房收拾干净,婆婆才哼着歌,笑容满面地回来了。

公公一听,气不打一处来,酸溜溜地问:“你是打算不管我们了,跟你的舞伴过日子了吧?”婆婆也不生气,解释道:“我不跟你说了吗,再过一礼拜,我们舞蹈队要参加比赛了,当然得多加练习啊。再说,你这么大个人了,没我会饿死?”说完,便不再理会公公,径自回房洗澡去了。害得公公一个劲地唉声叹气。

晚上,我上微博玩,突然发现婆婆更新了条消息:老头子又对我有意见了,真是的,他也不想想上哪找我这么优秀的老伴。当然,这优秀是我自封的。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回复道:妈,过份谦虚就不可爱了。

是的,我家就有这么一位时尚、可爱、给力的婆婆。

婆婆几年前就已经退休了,可是,退休后的她却整日弄得比上班时还要忙。除了在家洗衣做饭、追韩剧,婆婆还参加了老年活动社的大部分活动,跳交谊舞、打乒乓球、爬山、剪纸、朗诵……只要是她会的,总会玩得不亦乐乎。最近,看电视里介绍了一支由五六十岁的阿姨们组成的街舞团,婆婆参加的那个舞蹈队也心动了,听说还要试试排练街舞呢。

婆婆还特别的时尚,赶潮流。年轻人爱玩什么,现在流行什么,她都要掺和一把。婆婆QQ就有两个,每个都开通了黄钻、农场、牧场等好玩的东西。Q友也是来者不拒,说这样才能扩大交友规模。

流行玩博客时,婆婆还注册了一个博客,不仅发点日常小感悟,还将家里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搬了上去。害得我们家的家庭生活在邻里朋友间一览无遗。最近,流行玩微博了,婆婆也顺应潮流开起了微博,时不时地就发两句话上去感慨一下,一点都让人瞧不出来是位退休家庭主妇发的。

婆婆还非常爱网购,前两天花了五十块钱给自己团了件连衣裙,又合身又实惠,到现在还在自夸呢。

虽然,公公对此颇有微辞,我却非常地支持婆婆。谁说退了休就只能过两点一线的生活?谁说家庭主妇就不能追求自己的乐趣?不管在什么年纪,我想我们都应该像我婆婆一样,保持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与时俱进,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关于婆婆的散文5:在婆婆坟前

文/何宇红

在祖父、祖母、大伯、四伯、四伯妈那一长溜坟的一旁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婆婆的坟静静地躺在那儿,一个不高的小土丘就像婆婆当年瘦瘦的身子,两棵青松守在坟前,婆婆静静地躺在此处十来年了。

站在婆婆的坟前,看那些杂草和灌木已经有些茂盛,但是我们不忍心扯去,如果婆婆在,必定也不要我们除去,因为在善良的婆婆眼里,小草也有生命,花儿也有青春。婆婆看不得别人比自己苦,看见叫花子她总是要打发米,如果正碰到吃饭时,一定要装上一碗饭,夹上好多菜,让叫花子吃个饱。认识的人有什么病痛凶灾,婆婆会暗自垂泪,尽自己能力来帮别人。左邻右舍来家里做客,婆婆会把女儿、儿子买给她的水果都搬出来,张三一个苹果,李四一个梨子,比她自己吃了还高兴。

常常会想起和婆婆的第一次见面。那时候,老公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相对而言,我娘家的经济条件要好得多,婆婆亲热地拉着我的手,竟然眼泪汪汪地说:“世界上怎么有你这么好的姑娘,愿意嫁到我们这烂茅屋里来啰。”我才知道我在她眼里还这么美好。以后的日子,为了这份美好,我和婆婆的相处都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发生,现在拼命记,怎么也记不起印象深刻的争吵。

绕着婆婆的坟,我们把松枝修剪得整齐一些,因为婆婆生前最爱干净。家里被她收拾得一尘不染,她自己穿衣也精精致致。别的不说,婆婆的抹布就有五六条,有的抹灶,有的抹案板,有的抹桌子,有的擦碗,有的擦家具,有的擦鞋……按颜色不同,各有分工,不能搞乱。记得有一次婆婆到城里大儿子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回家的前一天,我公公连忙扯了几尺布做抹布,因为公公把抹布都搞乱了,不能有油的沾了油,不能进厨房的进了厨房。因为有这样的婆婆,我马马虎虎的习惯也收敛了不少。

我们在坟前插上花花绿绿的彩球,我仿佛看见婆婆在对我微笑,仿佛听到婆婆在夸奖自己的媳妇。结婚前,有好心人要我做好对付婆婆的准备,因为婆婆是村子里出了名的意怪人,爱生气。和婆婆相处下来,我发现婆婆是个讲道理的人,她爱生气,但却从来不乱生气,她只喜欢在公公面前生气,公公曾经说过,婆婆身体弱,爱在他面前使性子,发脾气,他都让着她,因为她对自己的婆婆,也就是公公的母亲特别孝顺,曾经衣不解带地伺候,直到老人去世,凭这一点,他这辈子都要善待婆婆。

婆婆在我们媳妇面前一般不生气,而且,婆婆从来不在别人面前说媳妇的半句不好,在邻里之间聊天,相反还要借机夸夸:

“我的命真好,找了两个好媳妇。”

“看啰,这是我大媳妇买给我的新皮靴,这是我满媳妇给我买的一套新衣服,你们看还合身吗?”

这些话传到我们的耳朵里,让我们心里也甜甜的,让我们的婆媳关系一直都是阳光灿烂,偶尔阴了天,也没有风雨。

香烛点上了,鞭炮燃放了,我们跪下了,在鞭炮的硝烟中,我的眼有些湿起来,我想起了婆婆病中的岁月。

怎么也想不到,没有高血压的婆婆也会中风,半边瘫痪了,昏迷不醒。我们轮流守在她的床前,一个星期后婆婆终于醒了过来,依然不能说话,但会像学说话的小孩那样叫,有时我们也能猜出她的意思。有个星期天,我在照顾她,她对我连比带划地呀呀叫,猜了好久,原来是叫我不要照顾她了,让我回去带小孩,我的小孩当时只一岁,放在娘家,她这时还在为我们着想啊。

两个月过去了,婆婆的病好了很多,可是,性急的婆婆有一天挣扎着去关电视,又摔倒了,第二次中风后,婆婆再也没有醒来,她不足六十岁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是怕麻烦了她的崽女、媳妇,还是怕拖累让她使了一辈子小性子的公公?

烟散尽了,纸灰落下来了,擦去腮边的泪珠儿,婆婆,您在那边还好吗?您感受到我们的思念了吗?

关于婆婆的散文6:如落叶般静美

文/雪梦

2015年10月8日20时40分,婆婆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她疼爱的以及疼爱她的亲人,是胆囊癌夺去了婆婆85岁的生命。我想,人生最大的痛莫过于失去至亲。公公刚刚走了两年,孩子们尚未从痛苦中完全解脱,婆婆又追随而去,这种生离死别,切肤掏心之痛,或许唯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完全体会吧!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刚得知婆婆癌症的事实时,真如晴天霹雳,万万未想到如此开朗乐观的婆婆会得这种病,更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婆婆自得病至去世才三个月。仅仅三个月啊,真像一场噩梦!

我由衷佩服婆婆料理事情的周全,病重期间,婆婆忍着身体的剧痛,依然不忘把家中事一一安排妥当,并一次次提醒我们:“我若真有个不好,你们不要怪医生、护士,他们都尽心尽力了”,每次医生、护士来病房巡诊换药,婆婆总是真诚地跟他们说些“受累”“费心”的感谢话。我每次去医院送饭,婆婆总是拉着我的手说:“孩子,你不要嫌烦,谁让咱是一家人呢,这些日子又给你添事、添乱了”。握着婆婆枯瘦的双手,望着婆婆游移的眼神,以及被病魔消磨得颤抖的躯体,我哽咽着泪如雨下,一种愧疚之情油然而生。作为儿媳,我做得太欠缺,偶尔不开心时跟婆婆说话很冲,犟嘴顶撞,婆婆却从未跟我计较,始终待我像女儿一样。我想,婆婆的为人处事态度,婆婆的善解人意,婆婆的涵养豁达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

天底下最真的爱是母爱,是不掺杂质的爱;天底下最难以割舍的情是亲情,是渗透彼此血液的情。婆婆弥留之际,我亲眼目睹了婆婆对孩子那不舍的眼神。那天我送饭刚踏进病房,就看到婆婆正抬起干瘪无力的双手,摩挲着我丈夫的面颊,噙着泪花,气若游丝,断断续续从牙缝挤出了四个字:“你……又……瘦了”。只见丈夫握住婆婆的双手放在自己胸口,俯下身子将自己的脸颊紧紧贴着婆婆的脸颊,泣不成声。母子就这样久久相依着,感受着彼此的温度。我想,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我们渐渐明白,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们如生命。处理完婆婆的后事回到家中,环顾四周,触景生情。望着婆婆睡过的床铺,盖过的被褥。望着婆婆坐过的沙发,用过的手机、杯子。望着婆婆吃过的一摞一摞的药,以及墙上婆婆的相片……总之,家中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散发着婆婆特有的温暖气息。回来那晚,丈夫一夜未眠,躺在床上一遍遍翻看着手机上储存的婆婆的照片,枕头湿了一片,又一片。

婆婆自年轻就是爱美的女子,80多岁了仍是一位气质优雅的老人,平时只要出门都要照镜子打扮梳洗一番。葬礼上,孩子们专门请了美容师为母亲清洗、消毒、打扮。婆婆表情安详,头戴红色礼帽,颈间一袭花色丝巾,身穿蓝青色羊绒大衣,脚蹬一双红色鞋底画有莲花(外甥女作画)的布鞋。婆婆静静地躺在榻上,高贵而典雅,如倦了的美人入眠,如深秋的落叶静美。婆婆离开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据许多人讲,赶在自己生日这天逝去的人,会幻化为仙或佛。我向来不听信迷信,但我这次却愿意相信,我也确信,婆婆在另一个世界会涅磐重生,成佛成仙,与公公一起享受天堂之乐!

婆婆,一路走好!

关于婆婆的散文7:隔壁的婆婆

文/刘东华

我家楼上,住着一对小夫妻。他们是大学同学,据说女孩子原本是大城市的,为了和爱人在一起,才来到我们这个小县城。他俩都在一家医疗机构工作。

我曾去过他们家,他们的居家环境装饰得很有品位,温馨又雅致。当然,他们也把握着邻里之间的分寸,平时和我们这些“土着”们少有往来,楼梯间遇到,仅限于点头微笑,算是一种礼貌性的友善。我可以理解这个女孩从大城市来到这小地方的种种不习惯,他们改变不了大环境,自然会努力营造自己的小天地。

小夫妻很快有了孩子,因为要带孩子、做饭、收拾家务,还要忙事业,家中需要帮手,男方的母亲开始经常来小住一阵子。这个婆婆年龄并不大,也就50岁出头,走路风风火火,沿着楼梯上楼,脚步总是砸得楼梯山响。

婆婆很勤快,每天一大早,就开门出去倒垃圾、买菜,回来再做早饭,叫儿子、儿媳起床上班,饭后她又送孙女上幼儿园……但婆婆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捡垃圾。她每次都会把捡到的饮料瓶、旧书报顺便带上楼,攒够一定数量再一起拿去卖。这一点尤其让儿媳不能接受。虽然儿媳是有文化、有涵养的人,但时间久了,她也难免牢骚满腹。渐渐地,我们便能听到儿媳妇不经意间向左邻右舍埋怨婆婆、数落婆婆的种种不是。比如婆婆不注意公众环境,在楼梯间那么大声地喧哗;她在家不讲卫生,家里的毛巾从来不分擦脸、洗脚,不管谁的毛巾,拿来就用;还有喂孩子吃饭,她总是用汤匙直接放在舌头上舔,然后再喂给孩子……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不禁想,这做儿媳的,尽管有文化,也不能脱俗。

我因为跟这婆婆年龄相仿,经常见面也就熟了,偶尔会聊聊天,讲讲今年农村收成如何,最近天气如何,等等。一天中午,我出门回来,在楼道上看到这婆婆,一个人坐在台阶上看风景。我便打招呼:“一个人坐着干啥,都秋凉了,这么坐着不怕凉啊?”她答:“儿媳妇昨天加班很晚,回来补觉。我怕在家吵着她,等她睡醒了,我再回家。”

又一次,我在书房,听到婆婆在楼下和邻居女人聊天。她们在说独生子女夫妻可以申请二孩的政策。邻居女人说:“你家儿媳妇是独生子女,还不赶快让她申请再要个孩子?你好抱孙子啊。”那婆婆大着嗓门说:“孩子的事,我才不多嘴呢。女人家生个孩子,怪受罪的,一个孩子也挺好。”听听,这乡下的婆婆并不迂腐啊,还是很会心疼儿媳妇的。真希望她儿媳妇也能听到呢。

关于婆婆的散文8:追梦的婆婆

文/刘希

两年前,老公为了出行方便,买了一辆私家车。车子买回来后,他怂恿我学开车,可我胆小,又担心考不过,花冤枉钱,婆婆在一旁为我打气:“你看满大街都是开车的,学车很容易的,你去考一个,以后他出去喝酒,你开,这样安全。”婆婆说得一套一套的,可她“站着说话不腰疼”,哪知道现在驾考有多难,她不知道我周围的朋友,都在说补考了好几次,都没过,正郁闷着呢。

尽管老公三番五次地劝,婆婆五次三番地为我打气,我还是没有勇气去考驾照。婆婆见了,叹气:“我都说了,你去考驾照,家务活儿我全包了,放着这么好的机会你不去,要是有人支持我去考,我准去了。”我开玩笑地对她说:“妈,您不是说考驾照简单吗?您去,我支持你!”婆婆不可置信地望着我,然后呵呵地笑起来。

她对我说:“我还真有个汽车梦呢。”婆婆还有汽车梦?这可是第一回听说,我有些好奇地追问。婆婆告诉我,在她十八岁那年,去城里走亲戚,看到一本关于汽车的小册子,上面那些汽车的图片和介绍,她一下子就爱上了,萌发了汽车梦。可过去的那些年月里,家里穷,私人买汽车只能做做白日梦。直到这几年家里经济条件好多了,她好像又看到希望,很想圆圆年轻时的开车梦。最近,看到她儿子买车后,开车梦就更加强烈了,可是,却不好意思跟大家说,怕人说她老了,考驾照会让人笑话。听婆婆说完,我打算全力支持婆婆学开车。

婆婆要去考驾照,全家像炸开了锅,这当然是因为年龄原因。虽然婆婆看上去很精干,但她毕竟是近60岁的人了,去考驾照,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家里反对的声音占了多数。我反复劝说他们,说婆婆一定能过,并且给他们讲了婆婆那个美丽的驾车梦。最终,大家被感动了,婆婆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风风光光地去驾校报了名。

为了让婆婆顺利通过科目一,我把电脑腾出来让她做模拟题,婆婆每天上午看书,下午做习题,像个认真的小学生。科目一考了两次就通过了,但科目二就难了,倒车入库,定点停车,坡道起步,侧方位停车,婆婆每一项都学得极其艰难,好几次差点出了状况,连她自己都想放弃了。老公趁休息时,手把手地教她,教练也特别照顾这位“高龄学员”,给她免费加课,考了四次终于通过。科目三,婆婆考了三次,就这样,历经两年半,婆婆终于毕业了。

拿到梦寐以求的驾照的那一天,婆婆说她终于圆了少女时代的梦,喜极而泣,拥我入怀。她说,她要感谢我的鼓励和支持,她说若不是我,她没有勇气去实现这个梦想。而我呢,更要感谢婆婆,是她让我知道,只要有梦想,就要勇敢追,只要走在追梦的路上,总有一天,梦想会实现。而婆婆的驾车梦圆了,家里的笑声也更多了。

关于婆婆的散文9:我教婆婆抢红包

文/程中学

婆婆六十有余,身体棒,精神好,接受新事物能力特别强。这几年,学跳广场舞,玩全民K歌,把她的老年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过年了,我们回老家和婆婆一起团年,婆婆见到我们十分高兴,忙进忙出,找喝的,做吃的,抽着空儿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说话。然而,婆婆见我们一个个都在低头划拉手机抢红包,对她也是口不对心地应付着,婆婆有些失落,轻轻地叹息了一声。

这声叹息被我捕捉到了,心里十分过意不去。我放下手机,和婆婆一起做起了家务。我心里则想,如何才能让爱玩手机的我们不疏远婆婆?也和婆婆一起抢红包吧。这个想法令我兴奋不已。

我给婆婆下载了新版的手机QQ,并在上面建立起了一个群,取名为“相亲相爱一家人”。然后我把小姑、表弟、堂哥、表姐姨妹们天南海北的一家家都拉进群里,婆婆是群主。

弄好这些,老公首先发了一个“祝母亲大人新年快乐”的口令红包在群里。婆婆眼明手快,按照我的指示用力一点红包,正好抢了“8.8”元。群里的表哥表弟堂哥堂姐们趁机起哄,有的称没抢上,发个大哭的表情。小姑也发了个大红包,向婆婆送来新年祝福。随后,群里狂发了一阵“红包雨”,每一个红包,都装满了他们对婆婆的祝福和爱,大家抢着乐着,婆婆笑得满面春风。

后来,我又教会婆婆在群里用语音说话,教她发红包。婆婆学会了这些,时常在群里和大家说说话聊聊天,问问表哥家的生活咋样?又问问姨妹在哪里过年?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其乐融融。

网络,确实是个奇妙的通讯工具。不管我们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有联系,就会有亲情。亲情在,爱就在!以后,我们会天天在群里给婆婆发红包,这样,即使我们不在她身边,婆婆也不会感到寂寞!

关于婆婆的散文10:婆婆的宝

文/王惠蓉

婆婆今年89岁,是一个精明强干又很有故事的老太太,岁月年轮的手在她脸上算是比较偏爱的拂过,没有留下太多沧桑,她见证过两个时代的新旧变化。

婆婆很会过日子,也非常节俭,平常没客人来,家里很少煮肉吃,每次婆婆总是把那时她认为最好的东西拿出去招待客人,自己留下的都是一些残汤剩饭。还总是不停劝别人多吃肉,走时总是给别人拿上两双大白镘头,俗称“捡干粮”。农村的习俗不能让别人拿了东西来,空着口袋回去。尽管在我12岁时,我们全家都搬到了广元城里,爸爸在外拼搏十多年,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婆婆爷爷也与我们一起到了城里,再不会为吃饱穿暖发愁,家里各种美食也应有尽有,但是每逢逢年过节,或有客来,婆婆依然一大早甚至前一天就开始煮腊肉,蒸馒头。客人坐上桌她总是不停给人家夹肉,为这事,我爸爸和我没少说她,而我婆婆依然当肉是她的“宝”。每次说她,心情好的时候她会说:“惜粮有粮吃,惜衣有衣穿,别见现在日子过好了,就忘了本,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珍惜点。”惹生气了就骂:“享福的日子不要把讨口的日子忘记了,想当年我怎么把你们拉扯大的……”客人走时,她依然不忘记追老远把馒头给别人拿上,我一直没想明白婆婆怎么就不能与时俱进呢?现在好吃的东西数不甚数,馒头还有几家人喜欢吃呀?

爸爸前年回老家修了楼房,修通并硬化了多少辈人都靠肩扛脚量的山村道路。汽车可直通家门口,婆婆就天天念着回老家。

去年的中秋节前婆婆回我们老家了,乡亲们都挨着家家户户来招待,犹如欢迎荣归故里的游子。我每天打电话问询,她住得很开心,只是惋惜山上的老人都快“走完了”,这让她倍感伤心,唯有十村八乡屈指可数的几位老人,不管路途遥远都来看望她,陪她叙旧聊天,这时她精神格外好,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且操不完的心,吩咐我妈赶快蒸馒头,煮腊肉。可累苦我妈了,走时劝了这个劝那个,非要拿上她的“宝贝馒头”。

中秋节我带着孩子们也回老家过节了,走的时候,婆婆依然拼命劝我们多拿些馒头,我对她说,拿回去谁吃嘛,哪里买不到呀!婆婆哭了,她说:“有我在还能想着经常给你们做馒头,煮肉等着你们,我要走了,就没有人记得做这些了。”我突然说不出话来。是呀,有老人的地方才更有家的感觉和味道!婆婆老了,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在她的心里这些都是她的宝贝。肉是她那个时代的奢侈品,一年半载,她偶尔煮肉却几个时候自己吃过,那么多的孩子,那么多的客人。更何况在那个饥荒的年代,树皮野菜都没人能吃饱的,馒头可能就是她心里天天做梦都奢望能有的,自己在乎什么,什么才是最好的,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婆婆那时是怎么熬过来的,所以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只有她们那代人才能深深体会该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再多的山珍海味又怎么能吃出她那时梦寐以求的味道?

我现在好像突然理解婆婆平时为什么不允许任何人倒饭,吃不完留着她吃的原因。每逢过年,老家的人总会送腊肉,挂得满屋满阳台都是,整个屋里都是腊肉味道,她笑眯了眼。她摸摸这个,摸摸那个,比比大小,简直是她全屋的宝,我在心里祈祷,一定要让婆婆多活几十年。我带着祈祷和一口袋馒头回家了,路上告诉孩子们,回去少吃零食多吃镘头,这可是祖祖的“宝”。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