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散文

请欣赏过日子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过日子散文1:唠叨声中过日子

文/罡风

在我的手机通讯簿里,存储了一个叫做“唠叨”的名字,那个号码的主人是谁呢,一猜你就会知道。

甭看我们男人个个平日里在外头潇洒自如、体面风光,可回到家里,面对着老婆的唠叨,说不定都是“不分伯仲”,彼此彼此吧。

我是在老婆的唠叨声中慢慢成熟起来的。刚结婚那阵儿,对老婆的唠叨理会不深,不免时不时会生出几分厌恶和郁闷。下班晚了她唠叨,回家早了她唠叨,不早不晚呢她还唠叨;我妈生日花钱多点她唠叨,我给***生日礼物买丰厚了也要唠叨;隔壁家修房她唠叨,同事生了双胞胎她唠叨……总之,这世间没她不唠叨的事儿。有时真是让人心烦意乱、暴跳如雷,甚至于摔几个盘子砸几只碗,她才方能告一段落。即使暂时停止唠叨,准是因为她掉眼泪了,等她停了哭、抹了泪,只当是该风平浪静了吧,却又听见那声音响起来。可唠叨来唠叨去还是离不开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所幸对夫妻感情还没啥妨碍。但她那唠叨对我来说损失可就大了,每当你创作灵感来时,她的唠叨声顷刻间就会使你没准能写成世界名著的创意给冲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

曾经一段时间里,我还曾把妻子的唠叨当成是一种心理疾病。为此,我专门查阅了大量有关心理、病理方面的资料,力图医治她那老爱唠叨的毛病,却终无结果。后来听一位心理专家说:女人嘛,天生爱唠叨,你要是真能攻破这道世界性难题,那诺贝尔奖保准归你拿。

于是,我不得不对妻子的唠叨开始了重新认识。在长期以来听惯了妻子的唠叨声中,我慢慢地感悟到了唠叨的内涵与魅力,殊不知这女人的唠叨里面是大有学问的。首先是恨铁不成钢,只要男人正确理解、对待女人的唠叨,那么她的唠叨就会变成催人向上的动力。其次,唠叨会使人学会“忍”,能忍者事竟成。宽容、谦和、厚道、涵养和风度,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忍”乃其源矣。再次,唠叨是女人在宣泄内心的苦楚,释放机体残余的毒素的本能反应。既如此,就让老婆淋漓尽致的唠叨吧,否则憋出病来就大为不值了,想想看吧,若真那样的话,受苦的还不是自家人啊。再说了,在这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允许你男人睡觉大声打呼噜,难道就不许人家女人唠叨么?唠叨是女人表达爱意的一种特有方式嘛。某日,当你酒气熏天回到家里时,还不 人家忙这忙那,一杯热茶端来了,一盆热水打来了,谁能说这不是女人在表达对男人的一种疼爱呢。

所以,我要对天下所有的女人说: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是因为你还有不老的天真与无邪的唠叨。

过日子散文2:“细水长流”过日子

文/尉云波

年前,在收拾房间的时候,清理出一些杂物,便随手丢进垃圾筐,准备倒掉。母亲见了忙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儿将我拦下,她一边把饮料瓶连同一沓旧报废纸翻拣出来,分门别类放好,一边唠叨着,这些旧物件还能卖钱哩。

“能值几个钱儿?”我心下颇不以为然。“能省出一座楼来,你信不?”母亲瞪了我一眼。我顿觉十分羞愧,无言以对。因为母亲过日子的“小气劲儿”,我们姊妹三人曾经没少跟母亲赌气,直到我们都毕业后,父亲郑重地告诉我们:“我算过账,你仨上学的花费,一半是我挣来的,一半是你娘省下的!”

母亲幼年丧父,姊妹四个是勤俭持家的姥姥一手拉扯大的。穷日子过怕了,母亲深知过日子的不易,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事无巨细,母亲都计算在她的账本里。一粒粮食,一盆泔水,一碗剩菜……自打我记事起,母亲从来没有浪费过,“细水长流过日子”“差一把柴火也开不了锅”是母亲的口头禅。打完豆子的麦场中,母亲带着年幼的我们在土坷垃缝中抠拣蹦出的豆子;泔水要将清水澄出,刷头一遍锅碗,剩下的喂给鸡狗;剩菜只要不坏,便热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吃完才吃新菜。

后来,父亲做了小生意,家里的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但母亲仍然紧紧捧着姥姥传给她的“节约经”。一次,我与同学玩耍时,发现母亲竟在路边的垃圾堆旁拣拾别人扔掉的烂白菜,虽然知道母亲是拣回家喂鸡,但我觉得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回到家中,便赌气偷偷将一碗剩饭倒掉了。母亲发现后,并没有打骂我,而是弯腰将白生生的干净饭粒捧起来放回碗中,又找来簸箕把粘了土的米粒扫起倒进了鸡舍。整个过程母亲双手颤抖,眼睛通红,那是我唯一一次见到母亲落泪,那时还以为母亲是心疼粮食,现在想来该是因我这个不懂节俭的“败家子儿”难受吧!

在我家,随便找出一样东西,都可能是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古董”:暖水壶是我奶奶在世时留下的,擦拭得锃亮如新;洗脸的花瓷洋盆,是母亲的嫁妆,虽打了好几个补丁,但滴水不漏;一把厚实的菜刀,切了三十多年的菜,依然打磨得光亮锋利……

记忆中,母亲很少给我们买新衣服,我们的衣服大多是母亲从集市上买来便宜布块自己做的,鞋子是母亲一针一线纳出的“千层底儿”,铺盖被褥也都出自母亲的一双巧手,纺车悠长而富有韵律的“嗡嗡”是我们童年的“催眠曲”,飞梭间织出的花布让年幼的我们欢喜不已。我们小时候穿剩下的衣服和鞋子,现在母亲仍然不忍舍弃,都打成包袱收藏起来,准备将来给她孙子、孙女们穿。

母亲省吃俭用,但她从不委屈我们,有好吃的她从来都借口说自己不爱吃,为的是让我们多吃些。母亲虽“小气”,但乐善好施,对上门讨饭的乞丐,总是好吃好喝招待他们。

如今母亲已经年过六旬,我们也各自有了工作,她本该享享清福,却依然节俭如斯,她甚至没有过过一次像样的生日。记得母亲六十岁生日时,我们精心为母亲订做了一个生日蛋糕,但母亲却强烈要求把蛋糕退了回去,而是买来肉馅,全家人包了顿饺子便是过了六十大寿。

“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母亲从来不会用书本上的大道理教导我们,但她的言传身教,让我们逐渐懂得勤俭节约的美德和艰苦劳动的可贵。

过日子散文3:家有菜园

文/赵明宇

在农村,居家过日子,有个菜园真是一种福分。菜园无需大小,一分地、二分地均可;位置也不必选择,房前屋后有片空地,远近皆宜。只要你勤快,一年四季的餐桌上就会变得丰富多彩,新鲜蔬菜让你享受劳动和收获的快乐,感悟生活的美好。

在城里住久了,到街上买菜,常常会想到老家的菜园。

老家的菜园在村外,有一分半地。春天里,把一车天然的农家肥拉倒菜园里,散开,然后脱下棉衣,在暖暖的阳光下,用镢头或者铁锨把松软的泥土翻一遍,让农家肥与泥土拌合。再用铁耙打磨平整,分成几个小畦子。先浇水,洇湿土地,撒上莴苣、茼蒿的种子,上面覆盖一层土,三天后就会冒出一层绿色的嫩芽。嫩芽越来越大,很快变得一片葱绿,遮掩了垄背,就可以采摘了。把莴苣、茼蒿用开水焯一下,凉拌,格外爽口。也可以拌上白面放在笼箅上蒸熟了,浇上麻油、蒜汁,吃起来又是一番滋味。

到了谷雨节气,还可以栽种辣椒、茄子、黄瓜、南瓜、大葱、西红柿。只要把种子埋进土里,土地是不会拒绝生长的。某一个初夏的早晨,你去田里,顺便走进菜园,从竹竿儿架上摘一个顶花带刺的黄瓜,咬一口,凉丝丝,嘎巴脆,那叫一个鲜。在田里累了,悄悄到菜园看看,看着自己种下的蔬菜长势茂盛,心里流淌着喜悦。作为一个种田人,是不需要买菜的,回家的时候,顺便在菜园里采摘一些蔬菜,院子里的石板饭桌上,诱人的粥香就会掺揉了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头伏萝卜中伏芥,到了三伏种白菜。盛夏季节,暑热难耐,刚刚腾茬的菜园又是一番忙活。你挥汗如雨,把菜园再打磨一遍,先种萝卜,再种大白菜。那么小的一个个褐色的籽粒,被你小心翼翼地撒进浅浅的沟壑间,掩盖一层绒乎乎的土,三天就会冒出来一个个绿色的小脑袋。小脑袋越来越大,直到三个月后,天冷了,寒风一阵紧似一阵,就变成了一堆堆的萝卜,一棵棵大白菜。把萝卜洗净了,放进菜瓮里,一层萝卜撒一层盐巴,腌制起来。吃饭的时候随手捞出来就是一道菜,能吃多半年呢。把白菜拉回家贮存,用玉米秸秆覆盖,或者放进地窖,一个冬天就不愁没有蔬菜了。冬天一场大雪,你在家里无事可做,扒开玉米秸秆,露出了猫冬的大白菜,挑选一棵拿回屋里,凉拌、爆炒,剁碎了包饺子,生腌,变着样儿吃。

白菜生长的间歇,中秋节期间,正是种植大蒜的时候。把白白胖胖的一瓣瓣大蒜埋进浅浅的土层,大蒜就伴着麦苗儿越冬了。过了年,蒜苗儿起身,抽薹,餐桌上又添了美味。而长得丰满的大蒜,编成长长的蒜辫儿,和红红的辣椒一起挂在门楣上,吃饺子、捞面条的时候随手摘下三五瓣,作为调味品。

在乡下居住,没有菜园的人家,在门前路边找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埋进去几颗丝瓜、豆角的种子,围上小篱笆,那也是一个袖珍菜园了。瓜秧顺着墙角向上爬,绿意盎然,极富诗意。厨房里飘出香味,舌尖吻着自己看着长大的蔬菜,你会想起蔬菜的生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过日子散文4:穷过日子富过年

文/王南海

小时候,日子是有些清贫的。但是,过年可不能忽视。爸爸妈妈仿佛一夜之间突然有钱了,开始置办年货了。每每不解时,妈妈就会说:“穷过日子富过年嘛。”

每年过了腊八,我就开始盼过年。爸爸妈妈带着我去逛集市。快到过年的集市,那里必定是人山人少,挤得摩肩接踵。平时家里很少买肉,到了过年时,必定要奢侈一把。我和爸爸站在卖肉的摊子前,看好一块,爸爸就很有些豪气地说:“来半个后座。”刀落肉下,称好付款后,我和爸爸就前后抬着肉,走出去。集市里来往的人,都会问一句:“多少钱一斤,这肉看着不错。”我们一边答着,一边努力地挤出人群,放到爸爸的大架车子上。

回到家,就有的忙活了。爸爸用大锅“咕嘟咕嘟”地煮肉,妈妈切些肉做成肉馅,忙着炸肉丸,炸藕盒。而我呢,闻着香气,凑在小铁炉前,看着妈妈将丸子放在油锅里,不一会儿,打几个滚,就变得金黄了。我馋馋地等着,等妈妈的长筷子夹出来,吹一下,放在我的嘴里,那个香啊,一年似乎只有一次。

待到年根儿,要蒸馒头、蒸花卷。爸爸可是一把好手。和好面,爸爸就开始蒸馒头,爸爸做的馒头,可不是一般的四四方方的形状。他会精心地做成各种动物,像小松鼠什么的,可爱得你都舍不得吃掉它。爸爸一边做,一边问我:“你看,像不像?”我止不住地点头,真的是活灵活现。

到了大年三十,爸爸会做一桌子好菜。妈妈就开始包饺子。我把爸爸买来的小鞭炮,一个个拆成零散的,和邻居的小伙伴去放鞭炮。每当我们点燃炮捻儿,就飞奔着跑开,只听得“啪”一声响,就快乐得笑容如花。听着妈妈叫我的名字,赶紧回家,饺子已经出锅了。就着腊八蒜一起吃,真香啊。爸爸总会在年三十晚上做一条鱼,一边给我夹鱼肉,一边嘴里念叨着:“年年有余喽!”

大年初一,当我醒来时,新衣服、新鞋子已经摆在床头。我梳洗打扮后,和爸妈一起拜年去。脸上是甜甜的笑,遇到人就喊:“过年好!”老辈人会笑着给我们压岁钱或是抓几把糖果塞过来。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心里想着:过年,真幸福!过年了,大家似乎都格外大方,我的兜里也开始有了零花钱。果然,自己也在过年时,成为了一个“非常有钱”的人。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过年和平时也没有太大的分别。可是,我依然会想起妈妈说的话:“穷过日子,富过年。”这也是老辈人固守的生活观念吧,勤俭持家,富裕开花!

过日子散文5:过日子

文/王德亭

家里有一块菜板,因着岁月的打磨,中间已凹出了一个湾,让人想起“弯刀对着瓢切菜”那句俗话。找木工修理一下,这事儿爱人已跟我酝酿了有些日子。国庆长假最末一天是逢三排八的广饶大集,爱人说去趟广饶吧,说不定有卖案板的,说不定人家带着工具呢。

广饶县城已今非昔比,辛(店)河(口)路带动了县城的发展,孙武路两侧高楼成林,俨然一新城矣。集街也由过去窄窄巴巴的破马路,变成了“宽大广”的柏油路。向人打听,才知道广饶“赶会”(多少年前我们这里秋种结束后也赶会——全称“物资交流会”,让累了一季的农人进城稍得放松一下。可是不知从哪一年开始,赶会销声匿迹了),广饶赶会从上一集起到今集止,我们今天赶了一个尾巴。向人打听卖案板的所在,说往常一日集中在东北角,好找。赶会不知给撵到哪里去了。打听了几个人,好歹在一个院落一角找到了木货市。卖案板的有三家,但像商量好了似的,价钱让人咂舌,还不肯让讨价还价。“一块板”的柳木案板,40X60大小的,少下70块钱免谈,真是老母鸡下蛋——确实(缺食)。但与我们用的合成的菜板相比,高低还是立判的。虽然我们是为了修菜板而来,还是禁不住诱惑,一张“老人头”买了一块新的。

我们曾有一只簸箕,因为亲友讨要,送了出去。后来生活中的不便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幼稚:住上楼房,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说声“拜拜”,比如爱人很喜欢到加工点加工煎饼食用,买来的杂粮总难免夹杂草或砂子需要簸净。住在楼上,借簸箕也成了难题。难怪我们看到一只簸箕一见如故,合集上只看到一只簸箕,70元居然买了。

我们跟一位卖案板、也售撑凳的李姓老人约定,待到六天后的白兔丘集找他修菜板。一周的时间眨眼就过。到了集日,我电话跟他约好,我们去集上找他。你说为了一快菜板跑几十里路,这趟腿跑得值不值?要我说,有很多东西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我们在大集上找到了老人。他说,你们赶集去吧,等你们回来,保证你们一个满意。

我们去菜市场逛了一遭儿,回来时,见他正推动刨子将菜板找平。菜板支在车盘上,他在推动刨子,推一推,车身晃一晃,推一推,车身晃一晃。我连忙去帮他。老人已八十挂零,做了一辈子木工。他说现在快做不动了,年轻人没人愿意弄这个。——不是人心不古,他的担忧让我觉得,我们生活中很多珍贵的东西正在失去,而我们却很麻木,麻木的不仅仅是感官,还有心灵。

过日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从“小不求人”的立场出发,工具的置备应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二十多年前,为了买到一只簸箩,我们曾骑车跑四十多里路赶广饶集,带着一只簸箩、一节橡皮水管回来,像得胜还朝。将东西带到家中,不知什么叫累——那时还年小,累来得快褪得也快。二十多年后,我们有了代步工具,跑几十里路赶个集,那累,与以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日月在时间的悄然流逝中,将我们的两鬓染白。而今,农民的手工制作的工具看涨,一只簸箩居然要200元,还不准还价——可恨我忘了当年那只簸箩的价钱,要不,一比,一定又是一朵奇葩。而我偏偏喜欢这些带“农字号”的工具,着魔似的喜欢——用脱过粒的高粱穗子缚的炊帚刷锅,高粱莛秆编的盖垫摆水饺,葫芦切半的瓢子舀水或挖面。你该不觉得可气吧?

我建议爱人为案板剪彩——“改善改善生活”。她最明白我喜欢吃水饺,两块案板正好派上用场,一块圈面擀皮儿,一块切肉剁馅子。我吃上了水饺,味道嘛,那还用说!

过日子散文6:过日子就当献爱心

文/王小柔

一个朋友傍晚落寞而来,问她怎么了,说给同学做思想工作去了,那同学在小圈子里开了个新闻发布会,通稿内容只有一个,实在过不下去了,商量好了明天去离婚。语惊四座,本着劝和不劝散的主旨,大家口若悬河力挽狂澜。为嘛离呢?男的说自己老婆外边朋友太多,而且去哪儿都不带打招呼的,老婆对自己的行为一点歉疚都没有,坚持不道歉,所以这日子没法过了。家里怎么能容个招猫逗狗的女主呢,谁也不想战战兢兢地过温饱生活,所以俩人一拍即合,“离!坚决离!”

这边全体同学还盼着峰回路转能有转机,那边已经把盖了“作废”戳子的结婚证发朋友圈了。没拖延症的人真绝情啊。男一号和女一号立马各自走上新的人生旅途了。我的朋友感慨:“现在的人怎么说离就离呢?”其实,想要婚姻长久还真得有点儿睁一眼闭一眼的勇气。你要是成天睁着雪亮的双眼还真不行,过日子不是抓贼。

可是感情这东西保质期太短,最主要是因为人的寿命太长,爱恨都到不了头,本来是一锅浓汤,架不住岁月总往里兑水,时间越长感情越有被稀释的可能。毕竟百年老店太少,拥有咕嘟起来没完的老汤里没准还有亚硝酸盐呢。每个一蔬一饭的生活里都有一本说不清的烂账,装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太作践自己,拿“多难兴邦”的受虐态度来对伤害自己的人和事感恩戴德,那是鸡汤理论,不适合活生生的人。

傍晚落寞而来的朋友是个血气方刚的女人。她坚持睁一眼闭一眼的婚姻态度很多年了。两个人都是二婚,也都带着各自的孩子。那男的工作清闲每天下午四点就回家了,人特别规矩,不抽烟不喝酒不做饭,在沙发里一坐就开始看电视,人家能一直看到饭都摆眼前。跟个老地主似的,盘着腿。电视里演的调解各种家庭矛盾的节目,老年人搞对象的节目,到处找孩子的节目,加上电视导购轮番看。心里装的都是活生生的人生悲喜。

等血气方刚的女人到家,这男人满脑子的人生悲喜就开始翻江倒海,电视里的事仿佛都发生在自己家里,生活内容一下子就奢华起来。你到底对我的孩子好还是对你自己的孩子好,这事得掰哧掰哧,你为什么这周去我妈家带的东西比去***家带得少,打算买的新房到底写谁的名字等,一般这是饭前便后谈论的问题。要搁我,面对这种撒娇模式早就急眼了。可血气方刚的女人这么多年早就被磨得珠圆玉润,人家就当没听见,依然快马轻裘纵酒放歌。

我问血气方刚的女人在婚姻里是怎么磨炼自己意志的,她说,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目的,都有所图,我就想要个家,所以过日子就当献爱心。你买爱心大白菜的时候不是也不会计较菜怎么样嘛。用做公益的心去生活就没架可打。

生活里血气方刚的人太少,我的一些朋友离婚了就再也不想去追求幸福了,一个人说,婚姻太麻烦,我不想花自己的钱给父母买套房还得跟对方商量,也不想朋友一家来小住还得看对方心情,自己随时想出国拔腿就能走,习惯了一个人就容不下婚姻了。

我们总是为爱纠结,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活得时间太长了,感情不在的时候,你还在。

过日子散文7:我们都是过日子的人

文/介子平

夏虫声声,乡音灌耳,人们围坐一处,东一句,西一句。天香云外,桂子月中,人们还是围坐一处,所谈依旧东家长,西家短。其间,免不了几许叹息。孩子考学不如人意,四处寻医,念经拜佛。众人规劝,每一个孩子皆独一无二,你我当年不也这样,见识孤陋寡闻,唱歌五音不全,长相歪瓜裂枣,甚至不如他们。孩子上学,离家千里,又会陷入另一种无聊。每次电话响起,或都有意外发生,欣喜忧郁一瞬间。将孩子的生活费按星期打卡,没钱不来电话,来电话未聊三句,归结到钱。

白头偕老与爱情无关,不过各自忍耐,没有永远的婚姻,惟有共同的夫妻。男人装聋,任女人唠叨不休,虽聋得见;女人作哑,任男人海阔天空,虽哑可闻。有些话可对众人说,不能单独讲,有些话只能单独讲,而不宜公开。谁也没有能力留住不想失去的日子,耗完耐心,攒够失望,仅剩疲惫与冷漠之余。

忙时井然,闲时茫然,无聊才读书;蝉鸣作伴,闲书加餐,读书也无聊。孤独中无法忍受自己,而接受孤独的事实,即长大成人的标志。与众不同的迷人,实则不合群的样子,也别人不敢活成的状态。入则恳恳,出则谦谦,单位里的日子几十年,早已失却激情,学会了一肚子的世故与城府。少年怀志,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向不该告白的人告白,把秘密说给他人时,尚未做好被公开的准备,已成挽不回的遗憾。到如今,事可以拖,话不能多,隐心而后动。

这么多角落,总有见不到光的地方,在时代的轮齿缝里偷生,撑不住的时候,暗自饮泣。无病不知痛,无伤不知悲,春上播下的种子,秋后未必有结果。每个人下快乐与忧愁恒量,脸上的显示则各异。有些故事,除了回忆,谁也不会留,除了自己,谁也不会懂,更多的无奈,除了沉默,谁也不会说。语言变得无力时,不妨让沉默替你发声。这个世界,没有能回去的过往,即便真的回去,一切面目全非,醒来不过一场大梦。

心上有过不去事,事上行不去心,那些旧事虽无人再提,忘不掉的仍是回忆,继续的还是生活。上厕所,下厨房,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生活里不脱凡俗。我们都是过日子的人。

过日子散文8:夫妻“打油诗”

文/刘志宏

居家过日子,夫妻二人属于共同的时间毕竟有限,因而难以在思想、感情和家务事中面面沟通。近来翻阅我和妻之间的“打油诗”,觉得也有一些乐趣,因为它不仅幽默滑稽,化解了不少家庭矛盾,也如一副清新剂,催化了感情的新生,使家庭气氛更加浓郁,夫妻感情日趋和谐。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后看见冰锅冷灶,妻不知干什么去了,不由地有点着急。但看到书桌上的留言条,不由地长出了口气。“友人催来垒长城,做好饭菜自家盛。贤妻不贤多谅解,烧水洗澡宽舒心。”细品诗中的真味,妻怕我责备的一片苦心令人感动,一肚子火气顿时化为乌有。于是我也写小诗一首和之:“友人相邀自要诚,条饼万子心要轻;莫为拙夫勤操劳,做饭自有后来人。”吃完饭,安排好女儿后,我骑车去接妻,她自然心花怒放,一出门便赏我一个响亮的吻。

去年中秋节,几个朋友来家喝酒,由于心情好,喝着喝着便胡说起来,让友人很尴尬。妻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借给我倒茶之际,递上一纸条:“嘴上无毛,说话不牢;再贪几杯,岂不害臊?劝君三思,不醉为高!”并用红油笔重重地点了三个感叹号。我一看,酒似乎醒了许多,忙以礼相待,方才避免了出大洋相。

女儿上小学时,我渐渐地喜欢起跳舞来了。久而久之,也有了一位舞伴,因而回家的时间少了,潇洒的时间多了。那些日子,妻好像消瘦了许多,但她没说什么,只写了两首诗劝我:“红颜双蝶舞翩跹,那管妻女受熬煎;君若想要登高去,写纸休书与我还。”“小女待哺谁责任?今找爹娘论分明;杖打五十是自找,罚你三月莫进门!”我一看,好家伙,这回要来真格的了。离婚或许还不至于,但爹娘这一关自然难过。因为妻的贤惠与善良四邻皆知,父母岂能轻饶我乎?罢罢罢,男子汉能屈能伸,早早认错,过了今天,明朝还是一大丈夫耶!于是写诗以赔情:“早舞跳昏了头,晚舞累弯了腰,是非曲直一杆秤,水平还是娘子高!”

“小生失足自陷蹄,莫为此事伤心机;千责万罚全在你,门外三月饶我去。”妻看了这两首诗,虽没说什么,但看得出,她的火气消了不少,打罚之事也就淡过了。

我爱舞文弄墨,经常在报刊上发点小稿,但有时字迹潦草,妻帮我抄稿时常批评我。一次写诗留言:“顿号不是小蝌蚪,‘袖’字少点怎为‘袖’?劝君掂字多思量,‘浏览’是浏不是‘留’!”看了妻子的诗,一股喜悦之情不由地溢上心头。知我者妻也!人生中能有这样一位贤妻,幸福不就在身边么?

现代生活的节奏轻盈快捷,夫妻之间要事事沟通也较不易。因此,要解除物质之累和心灵之累,增进感情,凝聚和谐,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夫妻俩人在相互理解的同时,不妨让你的智慧多制造一些家庭幽默,这样既能调节家庭气氛,又能使夫妻之间的感情温馨美满。这几年,我和妻之间的打油诗,从一个方面使爱升华到了全新的层次,使情有了理解和依靠的基点,让我们在幽默和欢笑中尝到了爱情的甜蜜,感受到了家庭祥和的气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