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心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爱心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爱心的散文1:辛苦的爱心之旅

文/陈越

今天,学校组织五年级全体师生去敬老院慰问。路上虽然细雨绵绵,却丝毫不减我们的热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了蓉城敬老院。

走进敬老院,这里环境优美,一排排两层宿舍楼干干净净的,楼前栽有绿树、场地上铺了草坪、婀娜多姿的小花在风中摇曳,不远处还有老人们的健身器材呢!

我们都抢着从包里拿出了各自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老人们。礼物主要是食品,有鸡蛋糕、有奶粉、有麦片、有水果……一会儿工夫,几张连着的空桌就堆成了小山,这可是我们的点点心意呀!

同学们的才艺表演在小型广场上进行。老人们有的坐轮椅过来,有的拄着拐杖来的,有的被人搀扶着来的……不便下楼的,只好在楼房阳台上观看同学们的表演。参加表演的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说相声,有的演奏乐器……他们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围观同学的喝彩声,老人们坐在正前方观看,脸上挂满了笑容,手在不停地鼓掌。看着爷爷奶奶笑了,我们也笑了。

看完表演,我们就去附近的五星小学吃午餐。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就踏上了回家的行程。还没走多远,我的身体就不给力了。每走一步,脚就像踩在刀尖上,腿也像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这种感觉太难受了。我试着分散注意力,一边走,一边与同学说话,可是越说越痛,我也就加入了叫苦不迭的同学行列。可老师毫不理睬,一直催促我们赶上队伍,我只好默默忍受着痛苦。路上休息几次,最后我们终于疲惫不堪地回到了学校。

这次去敬老院,虽然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吃尽了苦头,但我们依然很开心。想到老人们那布满皱纹而又喜笑颜开的脸,又想到我依靠自己的毅力坚持走完七八里路程,我的辛苦也就荡然无存了。

关于爱心的散文2:家是爱心结出的网

文/程默

溪中的水渐渐丰腴了,地上的草慢慢葳蕤了,树上的叶片渐渐加厚了。生命的夏天交织着季节意义上的夏天来到了,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刻改变了万物的形貌,不可抗拒地叫我们接受了。电瓶车驶完通往家方向的最后一段村道,再拐过一截土路,四年前,我亲手搭建的三间新居便映入了眼帘。来到场院边,不经常打开的侧门两墙壁的空隙间,结了一张亮晶晶的蜘蛛网,一只蜘蛛一动不动地坠在网心,胸有成竹地坐收渔利。这是一只蜘蛛的所有,是它觅食的家什,也是它的家,显得有些张扬。虽然容易遭受破坏,却充满了浪漫和清醇。现在,这些在特定季节里出现的小动物,包括在土层里冬眠的蚯蚓,都悄无声息地出现了,缓慢的日子也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直到走进或远或近的明天。

对于蜘蛛而言,家就是这么一张网,透明而脆弱,而在我的词义里,家就是一种割舍不断的牵挂。如果用打捞和怀旧这一组特定环境下的近义词来描述家,我更喜欢用打捞这个词的。在家这张网里,我打捞了许多瑰丽的梦,又烙下了几许煎熬的苦痛,自身的一切独自承受并被忽略了,唯独亲人挥之不去。就在这块地基上,父亲像那只蜘蛛一样,用多年的汗水和打拼织就了一张网,成就了我们童年的安乐窝。随着时光的流逝,那张网落后于时代了,就在他酝酿再次结网时,父亲因遭受来自于身体内部的重击撒手西去了。寡居30余年的母亲顿时苍老了,苍老在父亲临终前的嘱托里,苍老在父亲遗失在世间的那半瓶苦酒里——三间土坯屋,四个未成年子女,两亩水田,半坡旱地,还有鸡鸭这群“活期存折”,这些就是母亲的全部。好在生活的眷顾,我们兄妹四人平安地长大了,娶妻生子了,那张沾满灰尘的旧网,在我们的努力下,被砖石结构的新居替代了。这是一张更牢更深的网,钻进去了,却怎么也出不来了,以致我三口之家现在寄居县城,仍然忘不了它,更重要的是母亲还在,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不回去。“常回家看看”,这词眼儿很撩人也很感人,儿子打小就会哼唱同名的那首歌呢。

前些日子,身体瘦弱的妻子住了半个月的医院,出院后,我既要上班、照顾妻子,又要接送孩子,所以有个半月时间未回家。母亲节那天,我特意回去了,不曾想到,母亲正孤零零地守在场院边盼着呢,乍一见面的那份心酸,成了我至今最大的缺憾。人子人夫人父的重担下,孰轻孰重?又舍我其谁?我无法交出答卷。一想到家,一丝与自己的出生地包括亲人难以割舍的亲情,便被脆弱的情感击溅出了晶莹的泪花。母亲比上一次见面时显得更加苍老了,花白的银发似乎稀疏了许多。我问母亲去年做了换骨手术,这阵子因为天气异常是否有些不适,母亲没有说话,严重白内障的眼睛里竟然噙满了泪花,而后径直问她的儿媳妇恢复得怎样了……苦笑中的我,是一时间“忘”了家的人,可远方的家何曾忘却自己了?我从情感上淡漠了家对自己的期盼,乍一回到家,便感觉自己从家这张大网上跌落了下来,心头涌起的疼痛,不啻于掉进了深渊,而后又在人欲横流中迷失,那份无可言说的沉默和黯然神伤,无异于把一杯苦汁酿在心头,足够自己去饮用一阵子的……

如果我完全属于我自己,就不会有这样的苦恼了吧,可个体的我是属于大家的,在这样特定的时刻是很难确定自己的,我只能在未知的哪怕是渺茫的希望里行走着,听命于责任的指令、良心的驱使。无论我走了多远,我还是要回来的,走近“老蜘蛛”的身边,靠近那张网,让疲惫的身心得以休憩。太琐屑的,太平淡的,太真实的,太无趣的,都将会在家这张大网上筛漏、过滤,然后一身轻松地背起行囊,老老实实地回到本该自己扮演的角色。就在昨夜,我分明又感觉到了一个温暖的名词在幽暗处呼喊我,它很近,近得我一时间无法企及,它也很远,远得我只能在梦中追上它。那呼喊声从寂静中来,从酣眠中来,最终在醒来时的泪水中兑现。这呼喊声在空气中回荡,在鼻息中游走,在血液中翻腾,像风那般无形,但在参照物上显现,又像雨那般淅沥,溅湿了心情也溅湿了眼眶。它通常在夜半时分叩开心扉的大门,悄悄地钻进被窝,然后深入骨髓,摇曳心旌,压迫心脏,催促血液循环。因为生活的重压,我每每只能无奈地对着家的方向说声“请原谅”,因为我坚信那张网有足够的韧性和包容性,能包容一名游子的苦怒哀乐,而让我时时牵挂的母亲,会坚强地拾起火柴,掏出一枝,划燃了,艰难地填饱饥饿的胃,同时攥着微弱的光,走完新的一天。待365个日子都走完了,日历就换去一本,年岁就多了一岁,但同时,却也向黄土地迈近了一大步……

我、妻子,包括我的孩子,都是母亲身体上的一个器官。我们稍稍有所不适,母亲就会在远方生一场病。我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就是为家添了光彩,在母亲看来,那张有形或无形的网,就会惹眼一点的。和父母亲生活的那个时代比,我们的生活达到了小康,且有着天壤之别;和健在的母亲比,我们没有她当年的辛苦和窘迫,但我们都行进在同一条轨道上。父亲在30年前的那节车厢里走失了,没再能走回来,母亲含辛茹苦地拽着我们循着轨道行走。生活是个巨大的圆,如今,实在追不上父亲的母亲,要调头和父亲迎头汇合了。若干年后,我也会乘坐生命之列到达那里,将跋涉的意义归于恬淡,归于超然。

家的词义,网的蕴含,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妻子儿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就是同一个概念,都是人们心海里的一个巢窠或支柱。只有站在自己亲手搭建的房屋前,我才会深深地感念家的温暖与坚实。它不仅浓缩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更根植了家人的幸福与希望。因此,家的意义就在于承受和坚守,在于对生活的创造与限度拥有。家,真的这么凝重,却也这般释然。

关于爱心的散文3:爱心义卖

文/顾笑帆

“嘿!快来看呀,快来买呀,错过了好东西就没有啦!”

“这位同学,你要这条手链吗?”……只听那络绎不绝的吆喝声在操场上此起彼伏,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我们白鹿小学的同学们在大操场上开展爱心义卖的活动呢!

只见操场上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热闹非凡,一个个店铺前都挤满了人。这么多的店铺商品可真不少!你看,这个摊位上有各种各样的毛绒玩具,有憨厚可爱的小熊、形态各异的小兔子、五颜六色的毛毛虫……再看那个摊位上,摆满了品种繁多的图书:有杨红樱阿姨写的小说,有晓玲叮当姐姐写的“魔法小仙子”系列图书,还有青少年必读书目中流传百年的四大名着……一阵香味扑鼻而来,你瞧,还有的摊位卖起了吃的,有那诱人的蛋糕、可口的寿司、香喷喷的手工饼干,还有那清凉解渴的饮料……

虽然我们的爱心义卖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它不仅锻炼了我买卖东西的能力,还让我捐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希望下次的活动快点到来!

关于爱心的散文4:公交车上的爱心接力

文/吴长青

这学期我每天早晨6:20前就要赶到斜桥乘6路公交车到包基站点等校车。在我乘车的途中,总是能看到温暖又感人的一幕。

每天当我乘坐的6路车行驶到锦绣花园站点时,都会有一个小男孩气喘吁吁地跑来乘车,他总是拿着早点匆匆上车,这一幕引起了我的注意。

又一次乘车,天空下着小雨,气温略低。我上车后,一直在担心:今天小男孩是否能赶上车,万一赶不上,上学可要迟到了。

当车子驶过长安北路和振兴路的十字路口时,我透过车窗看到了那个小男孩,这时,小男孩似乎也看到6路车,只见他一边追赶车子一边向驾驶员挥手。我把看到的一幕提醒了驾驶员,驾驶员放慢了车速,说:“我们到前面站台等他吧,这里不好停车。”

车子到了锦绣花园站台,候车的乘客上完车,并没有开动。只见驾驶员通过反光镜一直注视着小男孩。我和跟随校车的乘务员阿姨也都关注着小男孩到来。

等小男孩跑到已打开的车门口,却没有立刻上车,而是扬着手里的几张一元钞票和驾驶员商量:“阿姨,再等一会,我去买早点好吗?”

驾驶员说:“好,快一点吧。”车上的人都在耐心等待。我看到小男孩又跑到不远处的早点铺前买早点,正在买早点的顾客都善意地让他先买。

等到小男孩上了车,我叫他坐到我身旁的空位上,和他攀谈起来。

“小学生,你叫什么名字啊?”

“刘泳乐!”

“勇敢的‘勇’吗?”

“不是,是游泳的‘泳’。”

“快乐的‘乐’?”

“嗯。”

“那你在哪所学校上学?”

“在泗港小学。”

“读几年级了?”

“三年级。”

“那你爸爸、妈妈怎么不送你上学?”

“他们在工地做饭,要早去,没时间送我。”

他一边吃早点,一边回答我。

大约过了10分钟,当车子到庆丰新村(西菜场)站点,他又匆匆跑下车,赶到马路对面换乘13路公交车去学校。

有时6路车靠站,13路车子也正要靠站,刘泳乐就能赶个正巧。有时赶上13路车刚要离站,只要13路的驾驶员看到刘泳乐下车跑过去,他就让车子故意等一等,等到刘泳乐上了车,驾驶员再开动车子。

看到这些,我心里暖暖的,感觉这就是爱心的接力,是港城公交线上温暖的等候,更是社会的文明体现。

愿港城公交的“温馨之路”一直前行!

关于爱心的散文5:爱心洋溢,快乐无限

文/朱佳欢

这将是爱心洋溢的一天。因为我们可以结伴去步行街王府广场义卖保利大剧院的门票啦。

按照约定的时间,大家来到步行街时,已见人山人海。琳琅满目的商品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独特的魅力。如果在以往,我们一定会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去品尝肯德基、必胜客的美食,精挑细选美丽的服装、玩具。但是今天不一样哟。瞧!我们已经穿上印有“张家港志愿者”的服装,分好组,领好票,准备开始活动了。我和钱启航、徐俣杰、徐俣杰的姐姐来到步行街西头开始义卖。徐俣杰姐姐看到了一位叔叔,就微笑着把手中的简介和门票向那位叔叔推荐起来。可是那位叔叔没等她说完就转身离开了,我想她此时心里一定很难过吧。可再看她的脸上,没有丝毫失望的表情,依旧在向周围的人宣传着。接着我发现了第二个人,是一位漂亮的大姐姐。我鼓起勇气走上前,耐心地向她介绍:“这是苏州的一个相声团队,他们已经在全省演了好多次,备受好评。这张票在保利大剧院要180元,现在义卖只要30元。你可以多买几张票和家长一起去看。我们义卖所得的钱将全部捐献,帮助弱势群体。”可姐姐说因为要考试,没时间,所以微笑着拒绝了。我们又试着向几个叔叔阿姨推荐了几次,可依然没有卖出去一张。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位爱心阿姨听了我们的介绍,伸出了援助之手,买了两张,这使我斗志又重燃了。接着,好运连连,我们又遇见了一位阿姨,她也买了几张门票,和家人一起去看。另外万柏驿的一组也卖了3张,这次义卖很成功。在捐款箱投放进一份份爱心的时候,小伙伴们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灿烂。

关于爱心的散文6:汇聚爱心,我在行动

文/吴启晨

我第一次听说爱心包裹,是在二年级暑假的休业式上。“爱心包裹,什么东西呀?”回家后,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一个公益活动,旨在专门帮助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而爱心包裹又分为美术包、体育包、音乐包以及静心小书包等。

了解完爱心包裹,我想:这个活动太有意义了,我也要参加。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都非常支持。于是我带上自己的零花钱,和爸爸来到邮局,寄了一个美术包。这是我第一次寄东西,它是我的一份小小心意。这小小的包裹带着我的期盼,最后会到哪个小朋友的手里呢?

一个月过去了,我都快把这件事情淡忘了,却收到了一封来自贵州省大方县的感谢信,信中一个小朋友对我表示了感谢。收到回信,我非常开心,暗暗下决心:以后每学期都要捐一个爱心包裹来帮助一名小朋友。

现在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我的爱心包裹也已经寄出了第三个,每次这样做的时候我心里都是甜滋滋的。小小包裹既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同学们,请拿出你们的零花钱,去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吧!让我们每个人的小小爱心汇聚成一个大爱心,为山区的孩子创造一片新的天地,支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关于爱心的散文7:爱心伴我成长

文/刘鑫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我又想起了两年前那感人的一幕。

那时,我还在上二年级。别看我是女孩子,可我的性格就像男孩子,特别调皮。有一次,下课了,我和一群男生在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由于玩得太投入了,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手臂蹭破了皮,伤口周围都是泥,血也流出来了。我抓紧伤口,一边“啊啊”地叫着,一边跑向教室。旁观的同学看见了,就去告诉了班主任邵老师。邵老师快步来到我身边,一看伤口,就抱起我跑向附近的水龙头,用水帮我把伤口冲洗干净。这时闻风而至的戴老师把他的汽车停在了校门口,邵老师把我抱到车上,戴老师和邵老师一起把我送到了医院。直到医生帮我包扎好,说:“你们放心吧,她没事了!”两位老师才松了一口气。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但两位老师对我的关爱却令我至今难以忘怀。我想,这份恩情会一直伴我成长,并激励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关于爱心的散文8:故乡的年

文/张宗涛

故乡的年,豪迈热闹,把爱心和孝心交织成细流,让心气和力气融汇成不屈,彬州儿女,滋养在这样的人文中,便傲骨铮铮,柔肠殷殷,纵令风凄雨迷,矢志不渝。

记忆中,腊月二十三后,天天是集,采办年货的队伍总不断线儿,然而那时候的采办,大抵都是吃的用的,只有腊八之前的这个集市,人们不单要买回一应吃喝,还一定会给孩子们扯几截布料——缝新衣是要花功夫的,晚了便赶不上趟儿。老彬州人深谙穷年富过的道理,那不单能滋养幸福感,更关乎儿孙们做人的心气儿。

我粗手大脚的父兄们不单惦着自家那点小日子,高原糙硬的北风刮黑了他们的脸膛,更吹红了他们的心,炭火一般炽热呢。他们早早翻检了戏箱,短啥缺啥心里有谱,挤到合作社长长的柜台前,扯着喉咙高唱:“二尺红绫,尺半黑平绒,半尺黑贡呢……”柜台里珠圆玉润的售货员,邻村女子,老熟人了,一面操尺便量,一面朱唇一启绽两排瓷白的碎牙,脆着嗓子佯嗔:“尺半不扯,半尺不卖!”便有生面孔拍着柜台急躁:“还论不论先来后道?”不待售货员回话,人群里早有了答声:“人家这是添补戏箱呢!”柜台前的躁动和不满迅即烟消云散。在彬州,人们很敬重这种心系他人的豪迈,更期待苦焦日子里的那份狂欢!

添补了不少零碎,花花绿绿搭上肩,招摇在人头攒动的集市上,人问:“今年还唱?”满脸纵横的沟壑笑成一朵菊花:“唱!”笑纹里漾出的坚忍、旷达和得意,逗得刺骨的北风都嗬嗬嗬笑呢,让跟在身后的后辈儿孙也不觉着了风寒,也扬起小脸迎接艳羡。

真不知道,我那些缺少油水、生活困顿的父兄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心劲和热情。每年入冬农事渐闲,他们就开始一夜一夜排戏,锣鼓铙钹共鸣,板胡二胡齐奏。不许唱传统老戏了,便排《祝福》《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龙江颂》《智取威虎山》。“扭扭嘴”献忠爷早年受风,嘴扭到腮帮能与耳朵齐线,一只眼睛常年烂红,见风流泪;但声若老钟,字正腔圆,大字不识,却能将整段整段的戏文只听数遍就能倒背如流。他年轻时就以唱黑脸包公、红脸周仁而名闻四乡八村。乡小教员忠正爹、更民爹(家乡把出了五服的族亲父辈叫“爹”),一个能把二胡拉得如泣如诉,一个能把人物演得活灵活现。更民爹饰演的刁德一、穆仁智,其唱、念、做、打,无不惟妙惟肖,以至于我小小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上他的课时便缩头缩脑的,大气儿也不敢出。细木匠七叔父,善司鼓,一人操持干鼓、暴鼓和牙子,疾徐轻重,拿捏到位,真不知他是怎么无师自通的,竟能熟记那么繁琐的鼓谱。园子家永兴堂叔,最善男扮女装,饰演的老妇形象,如李奶奶、祥林嫂,举手投足,惟妙惟肖。他能将苦戏唱得眼泪冲花了油彩,让台下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呵儿呵儿抽泣。其他如三哥永民饰演的座山雕、贼鸠山、黄世仁,忠民老爷装扮的李玉和、杨子荣,秋霞姑姑扮演的李铁梅、阿庆嫂等,都各有各的彩头,让善和恶、穷和富、阴冷和温情构成的那些人间冲突和矛盾,在枯焦的土地上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也让故乡贫苦的岁月,充满了节庆的欢乐。

大寒一过,戏台便早早搭好。望着那高高大大的戏台,最高兴莫过的是我们这帮小孩,眨巴着眼睛数日子,直盼着二十三把灶爷祭过,就见爷父们天天不落地赶集采办。娘亲们打扫清除完毕,便忙着蒸年馍,擀年面,备年菜,洗御面,煮肥肉,炸油饼,炸馃子,做镂食(一种甜点),忙得不亦乐乎。其间最神秘不过的是炸油饼和馃子。掐馃子是个慢工细活,孩子们心灵手巧,教两个就能会,看着自己掐出的馃子花一般好看,咂着嘴儿得意,可一到凉油倒进了热锅,妈妈、娘娘、婶婶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把身边不够安生的孩儿们驱赶出去,关严门窗,轻脚轻手一脸凝重地炸油饼、炸馃子,大气儿都不敢喘,说怕冲撞了神灵,大铁锅就会把那点无比金贵的菜油“吞”了。院子里有不懂事的孩子胆敢咋咋呼呼喊叫,那多半是要大倒霉的,妈妈会一声不吭追出来,拎起细胳膊撂进后院的猪圈里。在彬州,妈妈们很擅长让她们的孩子打小便知道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日斜西山,家人皆归,大红对联把门一封,年夜饭就端上炕头了。

故乡习俗,年三十晚,得坐夜守岁。

先是自己一家围坐在热炕头,温酒吃菜,闲话常家;约莫十点来钟,晚辈就要离席下炕,去向长者挨个磕头作揖。一个头磕毕,长者就把早已备好的压岁钱摸出来,交到磕头的晚辈手中。尊老爱幼的风习,就是在这一点一滴中沉淀而成的。此番一过,阖村就动起来了。族有最长者,每户都会有晚辈端几碟拿手或稀罕的菜食,各各前往,大家聚到一起,围坐在长者四周,摆满一炕的碗碟,喝酒,猜拳,吃菜,吸烟,忆陈年往事,话当下趣闻,往往至鸡叫三遍,东方微明,方才散去。若族无长辈,则去同辈年长者家中欢聚。

大年初一,各家早早把煎汤面一吃,只留主妇在家准备招待拜年人马的酒菜,其他老少,会倾巢出动,成群结队转家儿去拜年。

那是相当壮观的一道风景!

阖村老幼,先去拜“影”。所谓“影”,其实就是先祖的牌位,檀木质地,上书先祖姓名及生卒年月,下有奉祀子孙具名,平素被珍存在老檀木做的专用盒匣,只在大年初一时开启敬拜。拜过“影”后,会分支前往各家各户拜年。先拜长尊者。一队人马,进入长者窑院,先将长者扶坐在一定位置,次按辈分长幼依序罗列,满院子嗣,听令而拜,三揖三跪三叩三起。起拜完毕,主家立即端上七碟八碗,招呼大家吃菜喝酒;男主人一一给大人们散烟,女主人会一个个给小孩们手中兜里,塞糖果、核桃、干枣、花生、瓜子、柿饼或自制的糕点。这样一家家拜完,大都天色近晚。吃了百家饭,喝了百家酒,大人都打着饱嗝,呼着酒气;小孩们叽叽喳喳比着谁收的糖果多,谁捡的炮仗大,才自各回家,夜里,梦中还在咯咯笑呢!

故乡的大戏就开锣了。十里八乡的亲戚,外婆、妗子、七姑、八姨、三姐、四妹,一个个都被接来了,家家亲情融融,户户热闹异常。看戏倒在其次了,最主要亲人相聚,闲话家常,孝亲敬老,呵子护孙,那份和和美美的家风、暖暖融融的乡情,在隆冬的寒风里,春雨一般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戏台是搭在乡场上的,简陋但结实,巍巍峨峨。一般白天唱折子戏,晚上才是全本。每场戏还没开场时,乡场上就攒动起了黑压压的人头,台前多是老人小孩,有的坐一小板凳,有的屁股下面支半截青砖,个个扭动着脖子左右招呼熟人,高喉咙大嗓门直聒耳朵。后边长条凳上坐着的大人们,叽叽喳喳谈闲,不时发出一阵旁若无人的笑声。外围一圈儿架子车,长条板凳支稳了车辕,车厢车帮上站满了人,这大多是周边村子的,一车拉来阖家老小,一路大呼小呵地赶来瞧热闹。这让我们一帮小不点脸上特有面子,脖子扬得高高的,满脸显摆的都是骄傲!

台上开唱后,台下的情形就更精彩。一忽儿个个一脸揪心,大姑娘小媳妇忍不住擦眼抹泪;一忽儿人人都满面开怀,拍着大腿跺着脚,笑声惊飞了树上的野雀儿。最有趣莫过大人们特意安排的“相亲”。有适龄的小伙子被大人们相中,私底下先告知人家姑娘,以看戏为由头来暗中“对眼”。姑娘家家的,挤在一堆同伴当中,眼睛不瞅台上,偷偷瞟人家大小伙,眼对上了,情不自禁会多瞅几眼——瞅得人家小伙子都感觉到了,回眼一望——自个儿先慌了神,脸上腾起两朵羞红。更有扎在人堆里的一对外村小男女,眼睛都直勾勾盯着戏台,手却不老实,小伙指尖悄悄斜过去,碰着姑娘手了,姑娘小手马上一弹,缩到身前去了,扭头前后左右逡巡,见周遭的眼睛都在戏里,手又垂到了身侧;小伙受到鼓舞似的,一把攥住了姑娘的手,两只手就紧紧纠缠到一起……这时候,里三层外三层站着的小年轻,受了荷尔蒙和利比多的蛊惑,不安生了,摇摆起身子“和(huò)台子”。所谓“和台子”,是乡间看戏看电影时经常发生的恶作剧,魁首大多是一帮精力旺盛的小年轻,站在人堆里身子前后左右搅和,人群就像卷进了浪里,一忽儿朝前涌去,一忽儿朝后退来。霎时响起来姑娘们的尖叫和咒骂:“臭流氓!……”

大戏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外戚陆陆续续回家过节了,于是就耍社火。早饭未毕,村里的社火就闹起来了,先在麦场上耍,之后转家儿闹,然后到邻村去张狂。不同村子的社火乡道上相逢了,那才叫个嫽!先叫阵,要盛气凌人,再比试,比身比手,比力比巧,比架势比扮相,鼓点敲得震耳欲聋,花式耍得眼花缭乱。个个把式,脸滚汗珠,身冒热气,那个红火,让料峭的正月犹如流火的盛夏,把苦焦的日子渲染得豪气冲天,每个人的心气儿都被喧闹得胀鼓鼓的,还有什么难关,迈不过去?

关于爱心的散文9:爱心依旧

文/闲聊客

我梦中有你,心中不能没有你。生命中不能没有你。铺满情愫的雪路上,我全心全意搀扶你,朝霞装饰的微笑里,我用忠诚装点你的美丽……即使人生道路坎坷。风风雨雨。冰刀霜剑。零零总总,我爱你依旧,在心中永远珍藏你。

与你相伴,平平淡淡,婉儿一笑是一种真实。相伴的是一段实实在在的人生和生命中难得的机遇。相伴的是骨格清奇。相伴的是温馨呢喃……一袭裙带飘逸,飘逸的是风韵,飘逸的是亭亭玉立。即使于‘大宫粉黛’美目流盼中我惟独钟情于你。是因为你坦诚。正直。平易。朴素。自然。而那一双牟子更具有人世间摄人心魄的魅力。

人生中最华彩的段落,莫过于真诚的心迹。那一回回柔声细语,不正是流溢人情味的甜蜜。默黙红尘有平淡有新奇,随机随缘。随路相依是浑然天成的释语,缘份生动了生命的美丽。

哦。记忆是-缕缕洁白轻柔的云絮……

如今,黄金韶华,再也无力寻觅,眉宇间已深刻了几许沧桑的印记。感受生命的激越,谁能明白这种真诚。眉宇间的纹沟是人生光华的年轮,両鬓飘飞的华发,是生命灿烂的飘逸。

从此;清泉在耳畔飞泻,松针在身边堆砌,-切尽在无言中,从来没有这样投入自己,感悟自己!有时形单影直。寂寥无主。怅然若失,就连城市林林总总的高楼于暮蔼中剪影为一幅忧郁。有时看街上的花灯初放,更增添了几许淡淡。远远。悠悠长长的相思。于是不禁在心中低吟着,‘月夕花朝能几度,柔思怨慨兼愁绪,盼青柳新荷重宿雨,莺飞草绿。无限缠绵意,人生知己同心句’……

没有你;我的路注定千番寂寞难忍耐,没有你;我万般的冰心无法融觧。沉默如金的生命秋月,纵然有如水的月华,溶溶蕴蕴地为我点辍,没有你;所有星星点点闪烁的希望都难已使我心动。雪花是痴情的玉蝶,而生命的音符总有-天要于冬季休止。没有你;我怎么能飞渡这热热烘烘的心城。

潮起总有潮落时,往事历历,不是千帆胜于千帆。没有你;生命之舟难已驶往幸福的彼岸。

哦,于有情岁月里,我将为你掬献一个永恒的承诺;若问情为何物,当属痴情如初,生死相许。

关于爱心的散文10:有爱心的地方就会有诚信

文/杨勇

我出生在一个边远的山区小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自小就生活在物质贫乏之中,看惯了那些因为父母离异后无处安身,而被歧视和冷眼的孩子;看惯了那些因为家境贫困,兄弟姐妹多而不得不辍学在家,早早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孩子;看惯了那些孤独而无助的“空巢老人”……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帮到他们其中任何一个那该有多好!所有这些都在我儿时的心里种下了善的种子,一直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一种践行的责任,而“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也将成为我践行公益事业的诺言!

时隔几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时的情景。我们来到了一个孤寡老人的家里,大家就紧锣密鼓地忙开了,有的陪老人聊天、有的帮助老人剪指甲、有的打扫室内的卫生、有的去买菜做饭,而我却不知道从何着手。正当这时,老人就好奇地问一些我的情况。我不好意思地向老人打了声招呼,从闲聊中,得知老人家的电脑坏了,需要把主机拿到赛格电脑城去修一下,来回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我自告奋勇地说让我去,可是老人似乎对我这个陌生人有些不信任,迟疑了,但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我自信满满地向老人投去了真诚的目光,老人上下打量了我一番,最终还是说答应了,那一刻我心里有说不出来地喜悦,我高兴地说:“奶奶,您放心,我一定把它修好。”我无比坚定的承诺到。瞬间,我脑海中浮现出母亲从小教导我,说到就要做到,做人要诚信的一番话。我立刻扛起电脑机箱,朝门外跑去,夏日的骄阳似火,没过一会儿,我就已经是汗流浃背了,扛着机箱,无论是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还是在拥挤的公交上,感觉浑身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就在那一天,我感觉自己虽然是如此的平常,却能够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人,可以活得骄傲,活得充实。就这样,我的公益之行慢慢的生根发芽,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依然坚持不懈,正所谓:送人玫瑰,心有余香。

大学毕业,我回到了山阳,这片我挚爱的土地,我深爱的家乡。我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儿时的心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0年9月,我顺利参加工作,成了一名高速路窗口收费员,每天的工作比较单一,就是收费、发卡,时间长了,未免枯燥,觉得淡而无味。但是既然选择了,就得义无反顾地干好,每一个岗位都需要人干,每一种坚守都是奉献。在工作中,虽然时常不被大多数司乘人员理解,但是我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就犹如我始终坚持爱心公益一样,秉持着坦诚、热情、诚信、绝不敢有丝毫怠慢。

当我无数次和爱好公益的同伴们一起翻山越岭,走在乡间的沟沟岔岔时,我的心里既期待又失落,期待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及人所及,失落的是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人们不愁吃不愁穿,可是留在偏远山区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却越来越多。

每次从小县城出发,大家都是兴高采烈的,沿途的风光很美,让人都有点流连忘返,可是,真正来到一些孤寡老人的家时,心情顿时就陷入了沉重。那些老人,依然还住在破破烂烂的土房中,天晴无大碍,一碰到阴雨天,家里就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儿女们常年在外,老人有个头痛脑热,身边连个买药伺候的人都没有,更别说是有个大病啥的。孝顺的儿女,可能一年到头还能给老人一点零花钱用,如果儿女的家境条件本来就不好,老人也只能靠那点低保金勉强维持生活,更谈不上颐养天年了。在一些空巢老人家里,当我们坐下来和他们唠唠家常时,说着说着,他们就会泪流满面,看着让人十分心酸。有时候,我们多么想和老人多待一会,多听听他们说说话,可是时间不允许,看完这家还有下一家,只能是尽快地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和老人分别时,他们都会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不愿放开,那种渴望的眼神就如同自己的父看着自己的眼神一样,让人心里特别难受。《论语·里仁》有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今又有多少儿女能做到这一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爱在公益,公益无大小,当我们的社会在方方面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时候,就需要更多有爱心,有责任,有信念的人去做,去弥补,去完善。我儿时的心愿是能帮助那些孤寡贫弱,如今,我依然坚守着这样的信念,并努力付诸行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爱心公益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更多的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诚实守信地行动。起初参加公益活动,很多人开始都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可是,当真真切切地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时,大家心底的爱心就会被点燃,而在这个集体中更多感悟到的是每一个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正所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可以传递和继承的,我们对帮助的对象,做的每一件事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极有可能影响他们和身边的一切。于是,诚信成为做公益必不可少的内在源泉,没有了诚信的支撑,公益事业的路会举步维艰,更别提将爱心的力量壮大和传承。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我始终坚持诚信做人、坦诚做事,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我每月拿着并不丰厚的固定工资,甚至,我的工作亦不被他人羡慕,我平凡地走着属于自己的路,我只是默默地做着可能被他人忽视的小事情,我觉得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本来是不可推卸的,却一味被人忽视。这些事情不需要多大同情心,不需要多大能力,不需要多大智慧,只要你愿意,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很好。

如今,我还一直走在爱心公益的路上。始终秉持着坦诚做事,以诚相待的原则,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想通过自己做的那些小事情,去影响身边的一些人,让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

哪怕历尽艰难,我也会始终如一、无怨无悔地践行着公益事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