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儿女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儿女文章1:烦你,是福
文/王华松
烦,烦,烦。父母烦孩子,儿女烦爸妈,丈夫烦妻子,妻子烦丈夫。
我想说,不管你是谁,烦你,是福。因为,他们终究会离开,活着离开或死了离开。
孩子小,吃饭时有些掉饭粒在地上,天天要你陪他耍,还缠着要买这买那,不知道料理自己,甚至上学时偶尔丢了红领巾,回家鞋子或袜子东一只西一只……别烦,烦你是福。我敢肯定,孩子只要一上五年级或者最多是初中,这一切都将不再存在。他开始有了他的世界,他就会慢慢离开,独立启航自己的人生旅程。如果那时孩子还知道时不时主动要和你一起聊聊或走走,那就是你最大的福了。
父母老了,行走不便、唠唠叨叨、咳咳吐吐,甚至会在一桌人吃饭时突然打几个长嗝令人反胃……别烦,烦你是福。我敢肯定,他们的内心,依然还是那份从未改变的舐犊之情。如果有一天,他们不愿意和你待在一起,宁愿孤苦伶仃住在老家那个破落的小院里,呆呆地看天度晚年,那我们才是真正的孤儿。而且,都说年迈的父母是灶当门的拨火棍,一天比一天短啊!如果在一起能多些时日,那就是你最大的福了。
妻子心中有你,你早上出门,她叫你车开慢点;你晚上打牌,她提醒你十二点前该回家休息;她总是在猜想,你在外面鬼混;她总是在阴一句阳一句地提醒你,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别烦,烦你是福。我敢肯定,她如果还在这样,证明她的心中还全是你。你要懂得起,你要知足。尽管男人们为了事业为了家,总有些迫不得已,但要学会最大限度理解与接受。如果有一天,她沉默了,有你没你无所谓了,那就意味着心中可以没你,亦可有他人。如果现在妻子还有很多牵挂,很多猜想,很多提醒,那就是你最大的福了。
丈夫心中有你,你发脾气时他总是像哄小孩一样逗你,不管谁对谁错他总是在认错,他一天在外奔波求财为了家,他没有天天吃喝嫖赌或是好吃懒做,尽管暂时还没取得成绩,但他浑身正能量一直在努力,他有时回家太累了衣服裤子随便乱放,喜欢躺在沙发上两脚一伸图个放松,或者电吹风用了没放回原地,或者想看看他一直喜爱的电视栏目用于调节身心……别烦,烦你是福。天天在外求人办事回家遭你条款束缚,那不是好事情,实在没有退路,他可以选择离开。如果他现在还在哄你,还在不管对错都认错,还在尽其所能干自己的事业,那就是你最大的福了。
人一辈子,你可能会觉得活得很累。但想想,什么是人生?选择了人生就意味着将经历无数的磨难。人在旅途,有朋友、有敌人、有知己、有爱人、有父母、有儿女。莽起算,三万六千五百天,过一天就少一天。所以,每一天,每一份爱与友谊,都值得珍惜。等你终老时刻,一切都归于尘土,真的,什么都不重要。
起风的清晨、绚丽的黄昏、流星的夜晚……努力创富、尽好责任、善待自己,人生就这样,忙忙碌碌而去,宛如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都说人生没有彩排,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你身边的人,终将离去,或是活着离开,或是死了离开。所以,珍惜吧,珍惜是理;别烦啊,烦你是福……
儿女文章2:父母是座老房子
父母对儿女来说,就像一座老房子,你住在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安全。
但是,老房子就是老房子,它不会与人说话、沟通、体贴。
父母啊,常常熟视无睹地住惯了这种老房子。
儿女们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不时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
经常怨恨父母身边太狭窄、太陈旧,父母的唠叨难以忍受,早早想逃离父母的约束。
当你走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繁花似锦、五彩缤纷,你自然陶醉于其中,哪里还想得起遥远的地方有颗时时牵挂的心。
只有当你遇到风雨、遇到严寒时,到处漂流的生活不好过,再好的房子也收容不了自己的伤痛。
这是,才会想起父母这个能挡风避雨又慈祥温暖的老房子。
当你在老房子里疗好了伤,心又早早的飞走了,来不及仔细端详这座老房子。
它老了,应该修修了。
儿女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也一天天衰老,他们已经扛不住风雨了。
你没听到一阵风雨袭来,老房子已经吱吱地呻呤了,声音很低、很压抑,怕你想飞的翅膀增加负重。
等你人到中年,到了喜欢回味过去的时候,别忘了回家,回到父母身边来,回到老房子里来。
那里有你童年的欢笑、歌唱、童趣,成长的一切,还有结婚照,孩子的第一张照片。
还有你上次寄来的营养品,虽然过期了,但依然摆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父母逢人便说:孩子买的,贵着呢!
别忘了,父母是座老房子,需要儿女们时时修护!
儿女文章3:给父母飞翔的蓝天
文/杨进峰
作为儿女,总认为父母退休后就应该闲着,养养花,种种草,提着小笼去溜鸟。对于父母退休后如果有什么理想和追求,总觉得人老了,干点事会劳心劳神,影响父母的身体健康。
我的邻居田阿姨曾是单位里的文艺骨干,逢年过节单位举办联欢时,她总能操持着组织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退休后,她的热情不减当年,积极组织社区里的老人要成立一个老年演出队,却遭到了儿女们的极力反对,理由是母亲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应该好好休息。儿女们的反对并没有让田阿姨退步,她说,儿女们越是反对,她越要将演出队组建成功。
端午节前夕,市里组织了一场“社区老年文艺演出PK大赛”,田阿姨所带领的社区老年队表演的节目荣获了一等奖。看到母亲走上领获台举着奖杯时的笑容,儿女们此时才意识到自己错了,只要母亲开心,就应该放支持母亲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同事璐的父亲年近八旬,酷爱读报,更爱剪贴报纸上的文章。璐说她的父亲剪贴的报纸弄了七个读本,有历史类、生活小常识类、副刊文学类等。父亲喜欢剪贴报纸,璐家里订的报也多,只要父亲开心,就由着父亲的兴子去做,璐开始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好。
可是后来,璐的父亲却迷上了报纸上的征文活动,只要看到有征文活动,父亲都要动笔去写。有时,璐半夜里听到父亲屋里有响动,进去一看,父亲正端坐在桌前写作。父亲说,睡着睡着突然脑子里就有了感觉,便爬起来写。璐觉得父亲半夜睡着睡着脑子里能有灵感,一定是睡前就在思考着征文如何去写,这样能休息好吗?璐担心这样下去会累坏父亲的身体,并让邮递员将家里的报纸停送。璐认为,父亲没有了报纸,也就看不到报纸上的征文活动,就不会再去写征文了。
没了报纸,璐的父亲好像完全失去了精神支柱,几天来郁郁寡欢,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璐又担长此下去,父亲会病倒,于是又恢复了邮递员给家里送报。看到邮递员又送来报纸,璐的父亲立刻来了精神,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又开始了他每日里的读报、剪贴和写作生活。
如今,璐的父亲已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老年作家,多次在报纸征文中荣获大奖。
我认为,作为儿女,不只是给老人吃好穿好就是孝敬,其实更应该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让老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余力,这样,老人的生活才会更充实更快乐。
有句话说得好:“青年是增长才智时期,老年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老人退休后,有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而且此时,老人经历了大半辈子的风风雨雨,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思考问题肯定比年青人成熟。作为儿女,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设计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应该还老人一片广阔的蓝天,积极支持老人想要实现的理想和心愿,还老人一个快乐的晚年精神生活。
儿女文章4: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文/雪玫瑰
作者序言:出生一张纸,哭笑一辈子。读书一张纸,宝贝一辈子。毕业一张纸,留恋一辈子。婚姻一张纸,纠缠一辈子。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生活一张纸,奋斗一辈子。打工一张纸,受气一辈子。梦想一张纸,快乐一辈子。火化一张纸,了结一辈子。丰功一张纸,光荣八辈子。美德一张纸,传颂八辈子。信念一张纸,盛世八辈子。功成名遂,乐在其中。成败得失,乐于过程。得陇望蜀,修正主义,正所谓语——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文/A灰姑娘-雪玫瑰落笔于2013-05-20晚
近期,平凡的我,打工的心,实在有点累。但有梦的我,不甘示弱,不甘庸俗,不甘失败,不甘碌碌无为。于是这一周,我请假自怜,放下包袱,调节心情。夜阑人静,我拿着蓝本,对着电脑,一边借着爱人的肩膀,一边香蕉巴辣,一边观看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屏幕上48位人民的好儿女,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情节,一篇篇感人的事迹,一句句朴实的语言,像一股股清泉冲洗着我的精神世界。借用感动中国的一句话,“和这样一批人生活在一个时代里,我感到特别的安心和幸福。”于是,我想到了雷锋,想到了无数名爱国志士与民族英雄。我终于明白了,我人生的正方向。我要争取早日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
甜蜜独处世界里,心中的太阳,划过长空从东方破晓开来。旭日东升,梦影跟随。遐迩思量,快乐追梦。望风披靡,曙光再现。终于悠然见南山,觅得快乐源泉。不禁心花怒放,热情洋溢,对地诚拜,对天立誓,对爱人承诺,好好活着,乐观处世,争做一名有为的爱国奇葩,善待身边的亲朋好友,多做有意义的好人好事,执著地追求我的梦想。
默默忘记是一种捡起,静静微笑是一种经历,弃之游戏,追求正气。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心汹涌澎湃。那些楷模,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感人肺腑、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的感召着我、鞭策了我。
“月映禅心水拂琴,山空云静花无影。”我终于能够诠释,我打工心累的原因,是因为我狗苟蝇营,隔靴搔痒,搁浅了自己的梦想。我本还年轻,人生路途还很遥远,美丽的梦想还需要奋斗不息的火种和磁场。
人在旅途,亦步亦趋。我的梦想——成为中国当代优秀女作家。此时此刻,这个梦想离我不远亦不近。优秀共产赏员,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我深刻体会到了我要想实现梦想的第一步,首先必须具备一名合格优秀党员的综合素质,所以我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一个漂泊者的成熟,不是经历多少,而是经历后的沉淀与思考。一个拼搏者的痛苦,不是颓唐多少,而是痛苦后的醒悟和审视。因此,打工者,骂要听得,气要受得,事要做得,酒要饮得,皮要厚得,钱要挣得,梦要兼得,幸福才能守得。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不知道是因为有了梦想,才有了学习党的禅心。还是因为有了党的禅召,才有了放逐梦想的雅念。我只知道,我不应该蹂躏奋斗的苦痛。我不应该感伤命运的隐疼。我应该感恩坎坷的人生路,使我无意间觅得实现梦想的灵丹妙药。
那千古的雪山,恒久的宇宙,不泄的玫瑰,执著的梦想,谁是谁的谁,谁又能说得明白?细细品味,慢慢珍藏,默默浅释,这日子,平淡如花,清浅如水,漫散如诗。怎能说不是一种幸福的历练呢?
两人世界,静逸里,看着有意义的系列片,默守花开。打工者,爬坡涉猎,穿云破雾,敢问路在何方?风雨飘摇让打工的心灵锁锈迹斑斑。流浪的心像漂泊的浦公英,总在季节的风景里流浪。打工路上的每滴泪,落在素笺之上,是用心碎写下的苍凉。悬在素手弹拔的古筝里,是把婉约的梦想禅拔成流淌的音符。
没有天涯遥凝思念,彩云怎能牵念海欧。近水遥山,谁是我五百年前问佛的人。相思,谁陪我千回百转。抚诗时,谁陪我红袖添香。一抹娇羞,浅浅微笑,洗涤了岁月沧桑,芳菲了风花雪月,静美了人世苍白。
我期望,岁月老了,情还鲜活,人还青葱,梦想还挂在天边。清泉潺潺,霓裳正舞,绿荷满香,垂柳依依,我抚琴低语。江南河畔紫燕双飞。不知要多少年的磨砺,才能把我的心修成了正果。
昂首阔步气势磅礴的中华大地,远观高山流水,放飞梦想,终于觅得浩荡荡的赞歌飞扬。五千年文明风雨激荡沉淀,神舟号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我是中华人民的好儿女,所以我也在心中默默筑起了一座丰碑,我也渴望灵魂深处存有中华好儿女,那指点江山盘古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
夏历的脚步,击碎晶莹的露珠。我静静等待,梦想终于跋山涉水而来。一片叶,因树而静美。一片云,因天阔而悠。一首曲,因有梦而歌。我渴望变成一朵流云,翩舞在湛蓝的天空。我希望能做一缕清风,拂去人生的忧伤。我期望能做一朵雪玫瑰,旖旎凡夫俗子的悲伤。我盼望能做一朵红奇葩,在祖国文坛展放异彩。
于是,回忆里,故乡那干瘪的稻穗与父亲的汗水,扬起了我风雨无阻的梦想。正如失修的路基簇人类新的理想一样奇妙。
打工的心,尽管有时真的很无助,但有梦的我,能穿越那时空的轨道,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使疲惫不堪的身躯披上曙光,从淤滩上的驳船里腾空而起。
活着,不灭的信念就是胜利果实。所以我坚信,我的作品贴着远在东方那亲人的温暖,我的世界就会在旭日东升里变得妙不可言。我不怕打工路上的风霜雪雨,荆棘会卒。五星红旗迎风在心中飘扬,我只相信那个美丽的佳话,追梦的过程就是人生的快乐——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儿女文章5:说与天下儿女听
文/河平
我们总是把太多的爱给予了我们的下一代,而对于我们年迈的父母,我们所做的是那样微乎其微,更多的总是巴望着从老人那里去索取,总是习惯地要从老人那里得到什么?
当我们过多地关爱着我们儿女的时候,似乎都已经遗忘了,当年,当我们也是象我们的儿女那样年纪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曾也是这样将我们捧在手里,贴在心里,将我们视为其第二生命,而今天,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也到了我们必须回报也有能力回报父母的时候,我们却把我们的父母忘记了,有的居然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可以心安理得的住在装修华丽空调地毡的豪宅里,却把我们的父母遗忘在诞生我们生命的那间阴暗炎热的小屋;我们可以忍受儿女成晚的哭闹,但父母一两句的唠叨是那样的不耐烦;我们可以为儿女们的生日一掷千金,但父母每月低微的生活费,我们拿出手时总是那样的犹豫不决,总是掂量着,这钱是不是多了点?我们总是可以不惜花许多的时间与狐朋狗友们泡在一块喝酒、K歌,但与父母一块儿吃顿饭、坐下来聊上几句的功夫都显得是那样的仓促和勉强;也许我们对于儿女的一声哭泣,一声咳嗽,都会高度的敏感和紧张,表现得那样的手足无措,甚至我们能为了自己的一个发型、一套时尚的服装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过,却居然可以那样心安理得、平静地面对多年风湿缠身手脚不便,身体瘦弱、躺在病榻上的父母,熟视无睹,冷酷麻木!
也许我们的父母目不识丁,一辈子一事无成,一辈子低三下四,一辈子平凡庸俗,一辈子省吃俭用,一辈子谈不上惊天动地,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没坐过飞机没去过大城市,这一辈子只造就了他们的儿女,但对于我们做儿女的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加伟大?殊不知,如果没有我们父母一辈子的那样,也许做儿女的就长不成今天的这样。我们没有理由再强求什么!我们的父母之所以那样的伟大,是因为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酒下了父母一路的艰辛,甚至是一生。
天底下没有任何人能比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更多,为了培养我们成人成材,父母呕心沥血省吃俭用;人生征程,步步行来,我们每迈出一步无不牵着父母的担忧和期望;而当父母年老体弱不能再为我们做些什么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懂得报怨,丝毫没有意识到,此时父母更需要儿女为他们做些什么?
“都是为了儿女”,这是我们的父母最爱说的一句话。父母们总是把儿女看成自己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所以,费尽心机、精碉细琢、无微不至、百般呵护;甚至把儿女们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但在儿女们的当中,未必所有的人都能说出父母的生日;也不是所有的儿女都能想到,要在一个“母亲节”里为母亲送上一个礼物一束鲜花,尽管是微不足道;更没有多少人,能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察觉到父母的喜怒哀乐饥寒劳累。我们都承受了父母太多的疼爱和给予,已经习惯于盘算着父母给了自己几多,而从来没有思考过,该拿什么奉献给我们的父母?所以这世上,人们往往只习惯了父母对儿女们的万般宠爱,只习惯地将父母对儿女的爱理解为是人性的一种本能,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都说人类是最高等的动物,而“孝敬”为何就不能成为儿女们的一种本能和习惯?甚至倒成为父母对儿女们的一种奢望和祈求。看普天之下,慈父善母比比皆是,而真正称得上孝子顺女的,虽不是风毛麟角,但绝对是並不多见,不知应该把它看成是做父母的伟大还是父母们的悲哀? 不知应该把它看成是儿女们的无知还是儿女们的耻辱?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儿女,同时也是儿女们的父母,在我们的角色里,付出的不仅只有对儿女的爱心,更应该有一份给我们父母的孝心。来到世上,我们欠得最多的人不是我们的儿女,而是我们的父母!
人生是一个大的轮回,就象当年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牵引,而今拄着拐杖行动不便的父母同样需要着我们的搀扶;我们知道,一条生命的诞生,三岁方可免于父母之怀,是饱含着母亲心血的乳汁喂养着这条幼小的生命成长,而今,假如是面对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母,我们能送到老人嘴里的,最多不过是花钱可以买得到的食物。而这些,我们做儿女的并非个个都做到了!我们该扪心自问!
“论心不论迹”,诚然,做儿女未必都有条件让父母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都能够荣宗耀祖,但我们的心里不能没有这个“孝”,让这个“孝”溶入到生活中琐碎的细节中去,表现于点点滴滴的言行举止上,只要有心,孝子就是这样容易地做到,几句问候,小小的礼物,老人也就会非常满足了,可就是这样的举手之劳,为何还会对一些人来说,是那样的不甘情愿! 是那样的沉重和艰难!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看着冰霜染白发皱纹上额头的父母,我们应该意识到,其实我们的父母能享受到做儿女孝敬他[她]的日子不是很多了。
如果我们不孝敬我们的父母,有朝一日,不知我们该用怎样的口吻,来教导儿女们去读懂“孝道”;我们有什么脸面来接受我们儿女对我们的孝敬?
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热爱给予了我们生命同时抚育着这个生命成长成熟的父母!
也许曾经我们为父母做得太少,但我们可以也必须从今天做起!否则,当我们懂得后悔的时候,现实中往往是没有争取的机会了。
儿女文章6:为儿女尝野草的母亲
文/田翠芝
看着母亲的遗照,我不由就想起了许多她在艰苦岁月里养活儿女们的往事。
我家住在县城,过去由于没有固定收入,日子一直过得很紧巴。有一段时间,父亲的生意没了进项,眼看家中揭不开锅了,可还是没钱买粮。母亲听说有人割青草卖给过路的车把式,能换来毛儿八分钱,她就加入了割草人的行列,每天挣三毛两毛,三斤二斤地买回点口粮维持生活。一天,家里就要断顿,母亲把面缸扫了又扫,扫出一把面,给儿女们烧了两碗稀面汤,她自己则喝了半瓢冷水,紧紧裤腰带,又背上大荆篮,抱着正吃奶的弟弟下地去了。她正在走东串西割着草的时候,突然天空乌云翻滚,雷鸣电闪,下起了大雨,母亲急忙丢下篮子和镰刀,抱起弟弟就近钻进巴茅丛里躲雨。雨越下越大,母亲怕弟弟淋雨生病,就脱了上衣裹住他,又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弓起腰给他挡雨。谁知道,一下雨,地里的蚊虫、小咬们,就都缩到巴茅丛里来躲雨了。这下可好,母亲那裸露的脊背,成了它们的美餐,它们趴在母亲的背上,又咬又吸,把母亲的光脊背弄得伤痕累累、血肉模糊。可为了弟弟,母亲对这些是顾不了的,致使自己的脊背瘙痒、肿疼难忍,半个月内不能仰卧。
冬天不能割青草了,母亲就打起屋前空院的主意,想让它长出粮食,使家人吃上饱饭。她找来铁锨和耙子,在院子里开始垦地。过去我家的院子里开过炉房,地被砸得很瓷实,土里还掺和着炉渣,有的地方用耙子也耙不动,母亲就用煤锥一块一块地往外撬。她的手上磨出了鲜亮亮的血泡,血泡磨烂了,也不停止,她硬是用这种“愚公移山”的劲头,一冬天里把院子开垦成了能种庄稼的田地。春天在地里种上大麦,她又不停地施肥、浇水,麦子长势喜人。眼看着麦穗黄了,一家人充满了期待。就在这时,街政府来人了,说吃商品粮的人家,不能有庄稼,种的大麦要归公顶口粮。结果,母亲空忙活了一场。
供应粮不够吃,为了不让我们挨饿,母亲秋天就去农村遛红薯。遛红薯回到家里后,精疲力竭的母亲又忙着把好不容易遛到的“红薯娃”、“红薯筋”洗去泥沙,大的用擦子擦碎,小的用蒜臼捣烂,再用水淘淘澄出粉子、滤出渣,粉子打凉粉,渣放上盐用手团成团儿蒸着吃。有一次,母亲又去遛红薯,因为地里收得实在太干净了,从这地块儿遛到那地块儿,又从那地块儿遛到这地块儿,刨了很久,却一无所获。疲惫饥饿中的她,想着饥肠辘辘的孩子们,就去到村子里乞讨。当讨要到两个菜窝头儿后,饿得两眼昏花的母亲,连咬都舍不得咬一口,赶紧用手帕包好,拿回家给孩子们吃。
有一次,母亲发现水边有一种很像野菜的青草,长得鲜鲜嫩嫩,可就是不知道能吃不能吃,她怕儿女们吃了中毒,就先放到自己嘴里尝尝。这恰巧被我大舅看到了,他说:“要是你中毒有个三长两短,撇下这几个孩子咋办,以后这事儿千万不能再干了!”母亲为了儿女们少挨饿,真是连命都舍得。
母亲,可亲可敬的母亲,我真不知该咋报答您的养育之恩。现在家中的日子好过了,可操劳一生的您,还没享到儿女的福,却匆匆撒手人寰,真让人心疼啊。
儿女文章7:给父母晒晒被
文/张聪蓉
《弟子规》里说,儿女对父母要“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要求儿女们照顾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凉——早上要向他们请安,晚上要向他们问好,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
然后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这样殷勤规矩地伺候父母。不久前有朋友告诉我,他有个邻居就是这样的孝子。
这位邻居的父母亲已80来岁了,却不愿意跟子女住在一起,仍旧住在城东苏仙岭脚下。为了成全父母过“二人世界”的心意,住在城西的他只好每天坐公交车,不辞辛劳去父母家尽孝,大事小情常关心常照顾。
今年郴州立冬以后一直是阴雨天,一两个月难得见到太阳,12月16日起,天老爷开恩,连续晴了五六天。趁着天晴,他天天赶到父母家里,把父母亲用的床单、被子洗得干干净净,把垫被、盖被晒得暖烘烘的,好让父母亲睡得暖和。老人家高兴得逢人就说,真是养了一个好崽,找了一个好媳妇。
很多人都佩服他对老父母的耐心和孝心。他很谦虚地说:“我做的这些事都是一些小事。我虽然工作很忙,路比较远,但我不能放弃、错过尽孝的机会。现在父母亲都健在,如果我不抓紧时间把他们照顾好,等他们老了,我就弥补不起来了,会后悔一辈子。”
父母亲老了,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需要人关心照顾。照顾老人的事情可能很多很杂,但是孝亲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我们肯承担,就没有做不到的,哪怕只是给父母晒晒被子。
儿女文章8:自做月饼过中秋
文/杜书文
中秋节前,儿女们分别打来电话,问我和老伴想吃啥月饼。我想了想,年年到了这时候,月饼大战就开始了,各式各样包装的月饼看得你眼花缭乱。月饼的包装一年比一年豪华,价格一年比一年高。每年光积攒的精致的月饼盒子就有一大摞,不扔占地方,扔又舍不得。商家推出高档月饼是为了赚钱,老百姓吃月饼是为了喜庆欢乐。所以我决定今年不再买市面上的月饼并告诉儿女:“今年的月饼由我来安排,到时候你们回来吃就行了”。
母亲去世数十年了,但当年制作月饼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农村生活不宽裕,月饼的做法大都比较简单,材料也比较单一。方法一是蒸,把上好的麦面发好,揪成小蒂子,里面包上红糖或枣泥、核桃仁等,用木制的模子磕出来,上笼蒸熟了就成了。家境好一点的就是烙,用适量的油和好面,馅儿和蒸的一个样,在锅里倒上清油烘烤而成。味道比蒸的要好吃得多。做好的月饼一部分留给自己吃,一部分作为礼物送给亲戚。现在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月饼的制作方法也应当有所改进,馅的用料也应当有所提高。好在家里至今还保留着母亲留下的一个木制的月饼模子。我们依照母亲的做法把面和好,所不同的是在面粉中按比例加入蜂蜜、黄油和适量的苏打粉,反复揉和均匀,揪成大小基本相同的小蒂子,然后把煮熟的蛋黄包入备好的豆沙饼里,再包入擀好的面饼内,揉成饼球,压入月饼模子内磕出。这样漂亮的月饼就成型了。再在上面刷一层蛋汁,打开微波炉,调至烧烤模式,烤15分钟至20分钟,就大功告成了。比起母亲月饼,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共做了20多个,个个黄亮酥甜可口,不比市面上卖的质量差,总共花了不到30元。
中秋节前一天,孩子们都回来了,我把黄亮黄亮的月饼和苹果、梨、栆、葡萄、核桃摆上桌面。孩子们惊奇地反复问这月饼是哪里买的,老伴笑着说:“是你爸自己做的”。大家都夸我的手艺好,还埋怨我怎么不早露这一手。我说:“自己动手,佛也开口,这还是从你奶奶手里学的!”这时,聪明的孙女已将月饼供奉在太奶奶和老爷爷微笑着的遗像前,以表示对先辈的怀念和敬意。
儿女文章9:儿女再大也是娃
文/查鸿林
早些年,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出差,临行前都去看看母亲,也告诉她接下来几天的动向。出差免不了要坐飞机往返,有次出差回来,明显感到母亲憔悴了许多,我问她:“哪里不舒服了?”母亲说:“就是整夜失眠。”我说:“去看医生吧。”母亲摇摇头。沉默少顷,她突然对我说:“你们以后出差不要打招呼了,免得我胡思乱想。”这时我才知道,父亲去世后,上了年龄的母亲,家里家外不需要她张罗,所有的精神寄托都在我们兄弟姐妹身上。我们和她说的话,她都记在心里反复琢磨,尤其是外出坐飞机、家庭生活以及工作等事,不断地叮咛。每次听到母亲唠叨,我都想:我们都这么大的年龄了,哪里需要您操心呐。
女儿渐渐大了,出嫁那天我心里很难受:从棒槌般大小长成今天恍若瞬间,在我眼里,还是孩子般的女儿,柔弱的肩膀要独自撑起一个家了。前不久,女儿女婿从日本大阪坐飞机回来,事前知道他们的飞机晚点,推迟到北京时间19点40分起飞。我和爱人边看电视边等待着女儿落地报平安的信息。看着看着,妻子眯着眼睛对我说:“实在太困,坚持不了了,你等吧。”没想到过了22点20分,也就是预定到达南京禄口机场的时间,信息依然没到。电视剧看不下去了,焦虑不断滋长。于是十分烦躁地一会开一会关。我想:或许没有时间开机,或许在慌忙取行李……慢慢地熬着分分秒秒,时针指向23点,我实在忍不住,主动拨了女儿的手机,手机却传出“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我焦急地3分钟拨打一次电话。妻子翻个身问:“还没收到信息吗?”我说:“你不是睡着了吗?”她说:“头一落枕就睡不着了。”忐忑不安的心一直煎熬到23点20分,手机响了,是女儿打来的,我欣喜若狂地接着电话,才知道是因为南京遭遇雷雨恶劣天气,飞机备降常州了。妻子一下子爬了起来,把耳朵凑到手机边说:“哎呀,终于放心了。”我问妻子刚才什么感觉,她说:“提心吊胆,心都揪着呐。”
今年春节,我和弟弟们商量,把母亲接到城里过年。母亲担心地说:“我老了,做菜也不行了,这么多人在一起,你们能忙得下来吗?”除夕晚上,看到按照传统风俗做的满桌的菜,母亲非常开心。吃了一阵子,我们抽起香烟放缓一下吃饭的节奏。小弟从小最惯,也最调皮,他突发奇想,把香烟塞进母亲嘴里说:“我们都在抽,也不能少了您呐。”母亲半推着说:“我不会抽。”大弟见状,也调皮地把香烟塞进母亲嘴里,母亲一边笑着一边骂着他俩:四十多岁的人了,还像个孩子。
是啊,在母亲面前,我们何尝不是孩子。这一刻,我才猛然惊醒:我们又欠了父母多少的亲情债哦!
儿女文章10:父亲给我过生日
文/一路幽香
小时候,儿女渴望父母给自己过生日,那是图个新鲜,感受一下成长的喜悦;长大后,父母希望儿女给他们过生日,那是收获孝心,啜饮一杯生活的的幸福;而今年,我的父母早早就对我说:“今年,我们给你过生日。”在我生日临近的时候,还托人带来一百元钱,嘱咐买一块大一点的蛋糕。农村风俗“男做九,女做十”,我今年四十多岁,可还没有到逢九之年啊,我感到有点意外。
不怎么注重生日的我,关于生日的概念和记忆都是淡淡的,小时候家里穷,农村里也谈不上买蛋糕之类,往往在粥锅里煮一个鸡蛋,母亲微笑着递给我,“今天你过生日,好好吃下去。”其他的姐弟都是没有的。要知道,那时的鸡蛋可是一家油盐酱醋和孩子读书的纸笔之源啊!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年父亲在日历挂板上一笔一笔记下了每一次卖鸡蛋的数量和金额。后来,大人们说:“儿女生日,母亲的难。”我便不好意思再吃鸡蛋了。即使吃了,那感受,拿现在的话说,“母爱,不能承受之重。”后来,读书、工作,不在父母身边,过生日更是轻描淡写了。倒是有了儿女后,我却很热心给儿女们过生日,儿女们也经常向我打听他们什么时候过生日。他们不要别的,就要蛋糕,到时候还叫来许多小伙伴一起分享。
妻子也感到意外,还不无调侃的说:“哟,今年吹起了什么风,他们还疼疼你这个老宝贝儿子呢!”“怎么样,嫉妒吧!”我得意的朝妻子噘了一个飞吻。其实,妻子内心里面正涌动着一股亲情的暖流呢,她那微笑的嘴角,假意乜斜的眼睛分明告诉了我。
我真的应该感到高兴,不为别的,就为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他们牵挂的宝贝儿子。
儿时的牵挂就不必说了,生日里滚热的鸡蛋里有,夜晚睡觉给掖被角的动作里有,贪玩误了吃饭时辰时的声声呼唤里有……单说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妻子儿女热炕头”,生活的照顾给了我们不少的幸福。我们正该牵挂父母双亲,趁他们健在,给他们欢乐。可我却常常觉得自己没牵挂父母多少,反而时时处在父母的牵挂之中。我时常回家都要尽自己的经济能力给父母一点赡养费,实际上也谈不上赡养费,七十多岁的他们,主要还靠自己种田种地维持生活。可是他们总是关心我的家庭生活,说:“你虽说上了大学,有了工作,但现在在五个弟兄姊妹中,就算你困难了。”他们挂念着我,挂念我一个人的两千来元月工资要养活四口之家。每每从父母那里回来,别人都说“你大扫荡回来”,什么鸡蛋、香油、蔬菜等,都是左拎右挽的。都说“世上最不图回报的是父母”,一点不假,我长这么大并没有给父母多少回报,他们却时时在为我着想,我惭愧,但我更高兴,那份牵挂将是我一世的珍藏。
我更应该感到欣慰,父母年老了,却变得更温情了。严格的说。我父母也是爱唠叨的人,特别是在他们四个儿子没有成家和成了家儿子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一辈子务农,养育了我们五个姐弟,且大多读了书,我还上了大学,那时候真叫穷啊,穷得连麻雀都来欺负我们。因为改革多年了,同村里的人家都掀了草房盖起了瓦房,我家是最后一家草房了,麻雀们舍我一家就无处找食栖身了。这就苦了我家的草房,被弄得遍体鳞伤,下雨的时候,想找个站脚的地方都很难。我考上大学那一年,请了几位老师来吃饭,遇上了雨天,一餐饭,桌子移动了三四次,末了,一位老师的白衬衫还粘上了不少“酱点”。那时候父母也很愁啊,我只记得父亲的话很少。现在父亲还常常说,那时候他担心四个儿子将来会找不上老婆。后来,我们都长大了,也都能挣点钱养活自己,但找儿媳依然是父母头疼的事。首先是钱的事,我们四个弟兄一个挨一个,年龄相近,都得建房、结婚、养孩子,谁也没有多少余钱,父母为了统筹兼顾,没少在我们面前唠唠叨叨。父亲常说:“你们弟兄四个要互相帮助,谁成家就得帮助谁,我们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为了筹钱,父母费了不少心事,有时候也祭起了“父母权威不可侵犯”的大旗。还有就是我们都成家后,家家都有小孩,我的兄弟们都得外出打工挣钱,能不给谁带孩子?闹心的事也不时的搞得家庭鸡飞狗跳。
现在,也许是儿子们的事业基本稳定了,孙儿们也渐渐长大了,往日的不愉快已渐行渐远。近年来我感觉父母温情多了,尤其是父亲,他爱点小酒,也爱表达;小酒一下肚,话在嘴边溜。虽然温情的话不常有,但我常常能体察到老人的温情。有一次我回家,和父亲中餐小酌,席间从日本海啸谈到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从电视剧剧情谈到乡间的家长里短。父亲不时的表达一种满足,“我现在感到很幸福!”我下午是要赶时间回单位的,母亲见父亲谈话没完没了,担心我误了车,就在旁边打止。父亲不满母亲说:“有什么关系,我就是想和儿子谈谈话。”我走后,做在车里,父亲的这句话在耳际萦绕不去:是温情吗?我们做儿女的是不是也该常回家和父母谈谈家常呢?
今天,父亲给我过生日我感受到的就是这份温情。这温情不像儿时父母给自己过生日是的新鲜和喜悦,也不像我们带点礼物给父母过生日时的有点夸张的孝顺和感恩,它是父母永恒的牵挂,是父母最朴素的满足,是他们用一生的风雨淘洗过的岁月积淀。
母亲没有来,她晕车,家里的事务又抽不开身。
妻子一早买了蛋糕,备好菜。中午就在家里摆起了家宴。我先也做了一回布尔乔亚,对着蛋糕上的蜡烛许下愿望,然后吹灭蜡烛。愿望是不能说出来的,但我祝愿父母健康长寿快乐幸福的心花自是像眼前的蜡烛一样明亮,摇曳。
蛋糕留给孩子们,我和父亲自然是对饮。又是一番海阔天空,过去、现在、将来,家里的事、国家的事、世界的事,我的事、他的事、别人的事,无不涉及。三旬五味过后,父亲酡红的容颜又焕发出老人特有的温情,不时地说:“我现在感到很幸福!”他称赞我妻子的菜做的很不错,比我母亲做得好。我母亲可是乡间的土厨师啊!父亲常常因此自豪,“我这一辈子幸亏有了你母亲,至少我吃的比别人的香甜。”他也说到我的家,为我家文化气息自豪,“你家以后是书香门第,你能写会算,春联都是自己写的,孩子个个都聪明。”把我都说笑了,“都是你的遗传好。”我说。真的,父亲在乡间算得上个聪明人,他从来没有上过学,祖上八代都大字不识一个,拿他自己的话说“从来没有和老师睡过觉”,但他能读书看报,写写算算,算盘打得反正是我们晚辈没法比的,什么十进制的、十六进制的,他都打得霹雳哗啦,年轻时还得过算盘比赛的奖呢,并因此担任过村干部和两个生产队会计。我们村里现在不少四五十岁的人的名字都是他给起得呢,那时候,不计划生育,出生的孩子很多,每年到生产队会计那儿登记孩子户口的很多,许多来不及起名字,父亲就临时给他们起一个,谁知就成了他们的终身符号。
酒香四溢,父亲谈兴正浓。西移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酒桌上,妻子温和的说:“菜要不要加热一下。”“不用了,可以撤席了。”父亲拿了张餐巾纸擦了下嘴说。妻子就来收拾碗筷,表现得比往日更多了一份贤淑。趁妻子转身离去的时候,父亲小声对我说:“这次我来,就是要给你的家庭增添一份和谐。”
生日,她不应仅是一个人的出生记忆,更应当成为人生的幸福路标。一个老父给已顶门立户的儿子过生日,那感觉就是上天的厚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