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年轻人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年轻人的文章1:摒弃“麻木快感”
文/晨曦
如今,于年轻人而言,最主要的娱乐工具无疑就是手机——一上公交地铁便会发现,人手一机,都在盯着看。手机可是个“好东西”,无论是打游戏、看视频,还是刷朋友圈,手机全能搞定。
手机现在已成为人们时间的最大“杀器”,以刷视频为例,你原本打算看十分钟,一刷起来两个小时过去了——这是因为应用程序会根据你看过的内容,分析出你的好恶,然后连续向你推送你喜欢看的内容。这应用程序可不是电影院,它可没散场的时候;应用程序也不是电视台,电视剧每天播放两集,手机的播放量则无穷无尽,只要你的手机有电,那就没完没了,一直能看到地老天荒。应用程序显然比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更理解人性。
这种连续看视频、打游戏的感觉,我想大家都体会过,简单说来就是一种让神经麻木的快感——时间长了,根本没有什么兴奋点了,但就是放不下手机。这像极了我们连续吃薯条、嗑瓜子,到了后来已经感觉不到味道了,但嘴仍在机械地运动着。
“麻木快感”的产生,一部分原因归咎于软件、应用程序的设计者,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来自于我们自己——在很多人的生活中,之所以能让无聊之事消耗了大量时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和意志力。
人生短暂,不要让大好时光被这些无意义的事情吞噬掉了。
年轻人的文章2:家在故乡
文/空盏
年轻人喜欢远行,因为理想在远方。人上了年纪就不愿意出门,不愿意再经受背井离乡之苦,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走得远了,不免就会思念家乡,思念家中的亲人和故乡的朋友。其实,无论一个人走多远只要他心中有家,家便在身边。我曾经说过,女人就是男人的家,千万不要让男人无家可归,那样他就会四海为家。任何妻子听到这话,都会心领神会。
我的家在故乡,在天涯海角的大北方,那个地方是燕赵大地。那里不是山清水秀,那里有的却是一马平川的平原,那里有生我养我的爹娘和朴实可爱的乡亲,即使走得再远,我的根还扎在那里,这叫人在天涯故土难离。离开一座城市,肯定有选择离开的理由,或许走时带着憧憬,或许带着遗憾,或许带着无奈,但是走得远了,离开久了一切就变得美好起来。开始,梦中总是家乡那涓涓细流的小河,还有那红的得喜人地金丝小枣;后来,就幻化成双亲,朋友,同学……梦渐渐的模糊,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
偶来机会,乘机飞故乡探亲,感受颇深。
朋友亲人待我如客,亲切的乡音,热烈的拥抱,温暖的握手,我的眼睛就这样变得模糊起来,原来离家好久了。大家没有陌生,却关心对方的近况,包括身体,包括工作,亲切来自心底。家乡的人憨厚豪爽,所以回来以后大多的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有接风的,有洗尘的,还有送行的,各种理由都透着盛情让你难以拒绝。家乡的酒浓,浓浓的醇香,浓浓的情感,一杯杯代表着浓厚的友谊,一杯杯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推杯换盏豪情悲壮。不知不觉醉倒在家门口。
游子始终是游子,停泊是短暂的,但是家种在了心里故乡就会慢慢渗透血液,生根发芽。人生其实也是一条路,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在路上,有家便有了温暖,有家便有了思念和牵挂。我即便远在天涯,但是我的家却始终在我的故乡。
年轻人的文章3:和心爱的人相见
文/徐长顺
年轻人出院后,每天到公园散步,每天都看到一位老人,他们认识了。
这是一位智慧的老人,读过许多的书。他们聊的话题,很有文化味,年轻人说:“你是我认识的最有知识的老人。”
老人笑笑。
年轻人心里却想:“怎么会在这儿天天遇上他呢?”
原来他就是城里有名的“城市通”,专门研究乡土文化的。年轻人早就听说过。
“你每天都来?”
“是的,一来就是一生!”
年轻人奇怪:“怎么会一生呢?”
“奇怪吧。我从小就住在公园附近。”老人手指了一下,那是城中村,一排旧房子,风一吹似乎就要倒,“和你年龄差不多时,我可以选择离开这儿的,却没有走。没有走,是我太太就在那棵树下。”老人指了指一棵高高大大的树。
老人还会每天到公园来,站到那棵树下,想着和他一起在公园散步的爱人。他已经80多岁了,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他说:“我快走不动了,如果不住在附近,很难每天到这公园散步,来和心爱的人相见。”
“和心爱的人很近,近的是心。”年轻人想开了,有人一生,去爱一个人,爱的是一种感觉,他们不可能相见,心永远在一起。
年轻人的文章4:长大了就不苦了
文/枘言
一位年轻人向大师诉说内心的痛苦。
“长大了就不苦了。”大师说。
“可我已经长大了。”年轻人说。
“可你指的长大,是年龄的长大,是身体发育的成熟。”
“一个人,除了年龄的长大和身体发育的成熟外,难道还有别的长大和成熟吗?”“有!那就是内心的长大和成熟。”大师说,“你内心没有长大和成熟,当然会觉得痛苦。”大师说完,拿来两枚果子,一枚成熟的,一枚青涩的,他把两枚果子从中间切开。
大师问:“你比较一下两枚果子的横截面有什么不同吗?”
年轻人仔细对照了一番,说:“青涩的果子内心是空的,成熟的果子内心是实的。另外,成熟的果子内心有果核,而青涩的却没有。”
“我们知道,成熟的果子是甜的,青涩的、未成熟的果子是苦的。”大师说,“为什么呢?因为未成熟的果子内心没有长大和成熟。内心怎样才算长大和成熟呢?就像这枚成熟的果子一样,内心永远是充实的。你知道这成熟果子的果核代表什么吗?”
“这果核,就是果实的种子,代表着内心的希望和信念。”大师继续说,“一枚果子内心永远是充实的,永远充满着希望和信念,那就证明这枚果子已经成熟,自然也就变得甘甜了。一个人也是如此,当他内心充实,饱含着希望和信念,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内心充满甜蜜的人。
年轻人的文章5:拨吊子
文/杨进峰
说起拨吊子,如今的年轻人几乎无人知晓。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家人家家都离不开拨吊子。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我儿时,就见过许许多多妇女使用过拨吊子。拨吊子的造型其实很简单,用一块长约25厘米、粗如人的手腕般的骨头做成。骨头要求两头粗中间细,在骨头正中位置打上孔,固定一根挂勾,这就是拨吊子。乡间也有用硬木头做成的拨吊子,但造型和骨头做成的一模一样。拨吊子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拧麻绳,偶尔也有人用它拧棉绳和发绳等。地域的不同,民间对拨吊子的叫法也不同,有叫它拨弄锺子、纺锤、打线器等。
过去农家人穿的鞋子都是女人们手工制作的布鞋,鞋底及鞋面都可以用女人纺织出来的棉布制作,但唯独纳鞋底和绱鞋面所使用的绳子,却一定要用麻绳。因为棉线很不结实,也不耐磨,用纺织出来的棉线纳出的鞋底穿在脚上走不了几天,棉线就会断裂,鞋底就会裂层,鞋面也会和鞋底分家。所以,纳鞋底绱鞋面所用的绳子,都是女人们用拨吊子拧成的麻绳。
用拨吊子拧绳子对女人们来说,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活。在那个年代,农家女人白天手就从来没有闲过的时候,只要干完田里的活回到家,女人们就会坐在房前屋后阴凉处,一边和人闲聊,一边用拨吊子拧着绳子,那动作看起来轻松愉快很不费力气。用女人的话说,就是闭着眼睛也能拧出粗细匀称的绳子,而且,拧绳子是她们最轻松的活,和休息没有什么区别。
拨吊子的原理更是简单,把麻拴在拨吊子中间的挂勾上,女人一手提着麻,一手轻轻向左拨一下拨吊子的一端,拨吊子就转动起来,女人手里的麻就会拧成线条,最后将几股麻线条合拧在一起,就成了麻绳。
其实,在那个年代,女人们用拨吊子拧出来的麻绳使用非常广泛,不单是女人们用来纳鞋底,平日里需要捆绑生产工具、家用物件以及盖房子时制作房顶铺设的草帘子等等,都会用到麻绳。
用拨吊子拧绳在我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河北磁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7000多年前纺锤的主要部件。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拨吊子的原理来制作绳子了。
古人们使用绳索,主要是用来给生产工具和武器上捆绑固定的把柄。拨吊子的发明,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起的工业取代了手工制作麻绳的拨吊子。同时,市场上也大量出现了物美价廉且结实耐用的尼龙绳、线绳、塑料绳等等,加之农家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开始穿上了购买来的胶鞋、皮鞋等,手工布鞋开始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让手工拧麻绳的拨吊子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已经很难见到拨吊子的身影。前段时间,我去古玩收藏市场,惊喜地看到一家古玩柜台上陈列着一把拨吊子。柜台老板说,拨吊子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发明的,它曾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今天它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永远珍藏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心中,成为历史的一页。
年轻人的文章6:我们年轻人
文/冷月无痕
我们年轻人……
刚步入社会的我们,没有了家庭的照顾,朋友们也都各奔东西了,因此,我们迷茫了,就像走在十字路口一样,心里直问究竟该选择哪条路,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现在的我们没有80的沉稳,没有90后的放纵,和80后比起来也许经不住诱惑,和90后比起来也许没有那般一切都无所谓。但是,朋友们别忘了,我们有一颗朝气蓬勃的心,一个不怕失败,经的起挫折的力量。别忘了,我们是年轻人……
也许现在我们的生活不如意,工作不称心,所以我们中的一些人堕落了,没有了上进的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可曾留意过早晨的露珠? 一颗露珠,不会在叶梢上驻留太久,但它可以瞬间辉映整个世界,哪怕最后只留下一丝痕迹。一颗露珠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年轻人,扪心自问有何资格堕落!改变不了世界,改变不了自己吗?我们有的是时间去奋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点事都做不好,何谈我们的理想?别忘了,我们是年轻人……
临渊问水,可得鱼之甘苦;奋斗一生,终得老之无憾!哪怕现在我们努力了,奋斗了,吃苦了,受累了,也许仍然一无所获。可曾想过蜘蛛结网可能逮不到昆虫,但蜘蛛不结网,不可能逮到昆虫!因此即使失败了,想想这又有何妨?因为我们问心无愧,年老了,回首一望,这就是我的一生,我无悔!从头再来,我一样如此!所以为了以后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无悔的人生,努力吧年轻人!我们还经的起失败与苦难,别忘了,我们是年轻人……
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如果选择逃避苦一阵子,那将会苦一辈子。所以年轻的我们,要有经得起磨难的准备,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就是经的起失败!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
既然如此,梦想还会远吗?
年轻人的文章7:让心先过
文/黄志浩
当一个年轻人要禅师说出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时,禅师指着寺庙里的一棵大树说,如果你能在十分钟内爬上去,我将告诉你答案。
年轻人看看大树,便立即脱去厚厚的外套,开始攀爬。可几个小时过去了,年轻人累得气喘吁吁,也不曾到达大树的顶端。年轻人索性不辞而别灰溜溜地回家了。
第二天,年轻人扛着梯子早早走进寺庙,他不费吹灰之力就爬到了大树上。禅师看见了,微笑着朝他走过去。年轻人麻利地从树上下来,恭敬地请他释惑。
禅师解释:昨天爬树,尽管你很努力,可你的眼里只有树,你的心岂能过去?你只能望树兴叹。
年轻人似有所悟,点点头问,那今天又作何解释呢?
禅师回头看看那棵树说,今天爬树时,你是有备而来,这说明你的眼里不只有树,你的爬树之心也就过去了,你就能到达树的顶端。
爬树如此,人生亦如此。
年轻人的文章8: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文/刘现芳
年轻人谈理想,通常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即便摆出一副气吞山河、舍我其谁的架势,也不会遭到人们的白眼和嘲笑,相反,还能得到人们的称赞:后生可畏!而奔五奔六的人倘若再谈及理想,就有了一种遮遮掩掩的羞涩感。
就说考驾照那回事吧!第一天去驾校练车,教练就意味深长地说了句:这么大年龄了还学开车,多练练吧,两万五千里长征才刚刚起步。说得我心里很难受,真想弃之不考,却又不甘心。在之后的漫漫考驾照路上,我咬紧牙关,克服了来自工作单位、家庭方面的种种困难,风雨无阻地去驾校练车。我曾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一定要拿到驾照。在经过四次电子考官的严格考核下,我终于拿到了驾照。这个似乎突如其来但又是必然的小小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就在拿到驾照后喜悦的余温未退之际,报纸上一则关于考证的消息,赫然映入了我的眼帘。于是就毫不犹豫地信心十足地报了名,并很快地参加了培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第一次感觉到了离校多年以来,重新获得知识的开心愉悦,人也变得越来越精神焕发,好像又回到了从前上学的美好时光。有同学开玩笑说我一下年轻了20岁。老公则笑着调侃我:白发芳子勤学早啊!在考证大军的队伍里,有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但也不乏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中老年人。
学生时代,也许不够努力,得过且过地完成了使命般的国家义务教育。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才懂得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学习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年长者在体力和记忆力等各方面可能不占优势,但有着年轻人所没有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教训。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修养,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思想境界。
考证不是目的,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