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文章

请欣赏勤劳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勤劳文章1:月之赞

文/乐东华

月亮,你善良勤劳,默默奉献,从不贪功,从不自傲。

谁都喜欢你的温柔。无论是恬静含蓄的上弦、下弦,还是晶亮皓洁的满圆,你都给人以自然之美感,令人赏心悦目,遐想万千。

古往今来,月亮文化经久不衰,“广寒宫”“嫦娥”的神话故事流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为你陶醉,或浅吟低唱,古朴纯真;或引吭高歌,振聋发聩;或借名胜抒怀,畅书胸臆。楚词汉赋,唐诗宋词,无不留下有关你的痕迹。

干旱、农忙季节,你为农人夜间劳作送来光芒;酷暑季节,你为乘凉的人们洒下美好的清辉;更有那八月十五夜,你为情侣恋人,为团聚的亲人送来温馨欢愉。

你忠于职守的耕耘,无论盛夏还是严冬。

你持之以恒的毅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一视同仁的公心,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贫瘠的乡村。

无论世间万物如何变幻,你自阴晴圆缺,出没自如;无论顺风还是逆境,你自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八月十五到,又见月儿明。

勤劳文章2:我的妈妈

文/路寓涵

我有一个勤劳的妈妈。她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说起话来和和气气的。

妈妈很爱我。每天早晨,妈妈为我准备好丰盛的早饭。有时是煮鸡蛋,有时是牛奶和面包……每天都变着花样。妈妈说这样才更有营养,身体更健康!

妈妈下班回来后,虽然很累,还要帮我默写生字,背诵课文,另外再出些口算题让我做。每天都是这样的。不过妈妈有时对我也是很严厉的。由于粗心一道题目做错,妈妈对我就很不满意。

虽然挨了妈妈的批评,有时也给妈妈带来很多烦恼。但我还是很爱我的妈妈。因为我知道妈妈都是为了我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成为妈妈心目中的骄傲!

勤劳文章3:我的妈妈

文/高丽雯

妈妈是一个勤劳善良,有宽容之心的人。她中等身材,常戴一顶草帽穿梭于田地之中,每天早出晚归。妈妈十分勤劳,她每天起得很早,去田地里干活。一旦干起来,好像不知疲倦。

一天,我和她去地里割麦子,不一会儿,我就累得坐在埂子上休息,我看见妈妈的汗水不断地往下滴,我说“妈妈,休息一会吧,天气太热了。”妈妈望着我笑笑,继续割麦子。过了一会,我又说了一次,妈妈只是说“你歇着吧,我不累。”依然割麦子。看着妈妈不停地挥舞着镰刀,似乎不知热的样子,我终于理解了小学时背的那首诗《悯农》的含义。我终于知道了父母挣钱的不易,也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再也坐不住了,提起镰刀走到地里。

妈妈不仅是劳动能手,而且是我学习的动力,她对我的学习特别关心。当我考试考砸了,妈妈总是说:“不要灰心,这次考不好,就总结失败原因,找到自己的弱项,多向老师请教,妈妈相信你会成功的。”在妈妈的一次次鼓励中,我取得了一次次的好成绩。

妈妈总是用自己的言行教我。在村里,她总是顺路帮这个,帮那个。在街上,看见乞讨的残疾人,她总是给一元两元的。

别看妈妈对这个好,对那个好,可对我就不一样了。我上学,她总为我算账,从不多给,她的口头禅是:“小孩子要学会节约。”我在学校里生病了,要她带我去看病,她却说:“感冒、发热不是什么大病,自己到校医室去看看。”我真拿她没办法,有时我会想:我是不是她亲生的。直到有一天,我才改变这一想法。

有一天我到餐厅打饭,不小心摔了一跤,老师急忙打电话给她,她马上赶到学校,把我送到医院。一路上,不停地安慰我。在医院里,她为我擦汗,为我端水。我痛的时候,她又安慰我。我睡醒了,她又为我做吃的,看着妈妈端来的鸡蛋面,我流泪了。我终于懂得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我的妈妈,不是我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的。我爱我的妈妈!

勤劳文章4:勤劳的南充人

文/张诚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文化传统。《尚书》有“天亦惟用勤毖我民”之语,《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句,《诗经》赞申伯说“亹亹申伯,王缵之事”。孔子读《周易》,致韦编三绝,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司马迁发愤成史家之绝唱,诸葛亮辅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勤劳相关的词汇比比皆是,勤奋、勤勉、勤快、勤俭、勤恳、勤苦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勤劳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基因,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之中了,成为中国人的内在素养和民族精神。这既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崇高境界,更是一种生活习惯。

千百年来,南充城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是川东北名符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充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栽桑养蚕,播种五谷,男耕女织,养儿育女,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留下了许多不畏艰难、不怕吃苦、乐观坚毅的动人故事和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从而铸就了“勤劳、朴实、诚信、包容”的南充城市精神。

古往今来,南充人勤劳励志的卓越代表人物数不胜数,西汉才子辞赋大家蓬州人司马相如,出生富家,才华横溢,首次出川壮志难酬。回到家乡已物是人非,家道中落,虽携“文君夜奔”,但为生计亦“当垆卖酒”备尝艰辛,在感动老泰山卓王孙的同时,一篇《子虚赋》也打动了汉武帝,第二次出川功成名就,开创了文学史上司马时代的到来。

三国硕儒谯周,西充人。幼年丧父母,孤苦无依,只能随舅父一同生活。谯周天资聪慧,敏而好学,为钻研一篇古籍常常废寝忘食,与书中人同喜同悲。正是他“潜识内敏”,孜孜不倦地研典攻籍,成为了博古通今,见识卓着的一代儒学大家。他一生着述甚多,尤以史学见长,皆为后世史家所瞻目。

史学家陈寿,师从谯周,一生命运曲折坎坷。早年因其父为马谡参军,街亭失守后被一同问罪,陈寿终不为诸葛亮所重用,所任职务多为主簿、秘书郎之类的闲差。蜀汉后期,宦官黄皓专权,陈寿因不肯媚从黄皓,所以屡遭贬黜。三国归晋后,在朋友的大力举荐下,陈寿耗尽10年心血完成纪传体鸿篇史学巨着《三国志》,从此开启三国文化的源头。

悠悠历史长河,漫漫岁月征程。千百年来奔流不息的嘉陵江水还孕育出天文学家落下闳,忠义大将军纪信,状元兄弟尹枢、尹极,一门三状元的陈氏父子,跟随岳飞抗金的张宪,父子宰相陈以勤、陈于陛,诗书双绝的黄辉……

出生佃户之家的开国元勋朱德,是在母亲的纺线声和爷爷的织布声中成长起来的。母亲勤劳善良,宽厚朴实的精神默默地影响着他。朱德的扁担让我们看到伟人勤劳艰苦的风范,朱德自己种菜让我们见证了伟人的朴素与廉洁。

当我们静下来、慢下来、停下来回望流逝的历史,你会发现南充人勤劳的精神绝不仅仅体现在历史人物、英雄人物身上,更蕴藏于千百万普通的劳动人民之中。

南充这块热土历史厚重,文脉悠长,民风淳朴。三国文化、春节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嘉陵江文明与黄河文明水乳交融,地方戏剧、剪纸、皮影、木偶等民间曲艺源远流长,饮誉中外。如果说四川僻居华夏一隅,那么南充更是秦巴腹地,多少年来,虽山重水隔,相对闭塞,却有大山一样的情怀,一批批贤才俊杰,劳动人民共同铸就了南充“勤劳”的文化精神。

勤劳文章5:母亲

文/赵蕊

我有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她总是那么关心我,不断地教育我。

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很着急,背着我去看医生,医生说:“我得了慢性咽夹炎,吃药是吃不好的,必须打针。”妈妈说:“医生,我女儿的病打小针恐怕是打不好的,要打吊针。”医生说:“那肯定是要打吊针的,就是打的时候你要守着她。”妈妈说:“不管怎样,只要能把孩子的病治好就行。”医生对妈妈说:“你每天两点带她到我这儿打针。”妈妈每天都准时带我去打针,心里总是想着让我的病快点儿好起来。我打吊针的时候,妈妈哪儿也不去,总是守着我。我想动一下,妈妈说:“别动,动了针头就会歪了,就要重新打,那是很疼的。”我把手放到被子外面,妈妈就轻轻地把我的手放到被窝里,她怕我冷着。我想喝水,妈妈就马上倒来给我喝。我想,妈妈干了一早上的活,还要来守着我,多累呀!我就对妈妈说:“妈妈,你睡一会儿吧!”妈妈说:“不用了,你想睡就睡吧,这儿有我守着。”我连续打了四五天的吊针,病好了许多。医生说:“我开点药给你们带回去,只要坚持吃药,孩子的病就会好的。”妈妈看着我的病一天天好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妈妈不光在生活上关心我,在学习上也很关心我。我每天写完作业,妈妈还要叫我背书,背完书接着复习当天的内容,一刻都不能停下来。早上起来要去上学的时候,妈妈还要提醒我不能和同学打架,她总是说同学之间应该友好相处。

我的妈妈就是这么关心我,她真是我的好妈妈。

勤劳文章6:另一双手

文/袁子舒

筑梦人生,除过需要自己勤劳的双手之外,尚必需另一双手。

左为帮手,右为对手。

帮手之于人生,如虎添翼,相得益彰。无论国家,抑或个人,缺了帮手,必是左右为难,四处碰壁,纵使你有十八般武艺,定难逃无可奈何;得了帮手,则能南北皆通,八面见光,任凭他风吹雨打,亦能屹立不动。

古有太宗以人为鉴,开贞观盛世。魏征之于唐太宗,可谓治国安邦之得力帮手。为政之道,魏征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相助;为王之严,魏征以“奏事固久,鹞死怀中”相劝。魏征死后,太宗叹言“一鉴亡矣!”由是可见其于太宗、于贞观、于大唐之盛,功不可量。

反观之,在太宗失掉这一鼎力助手之后,晚年日益沉于享乐,朝政渐荒。待到贞观十八年,一意孤行的唐太宗在攻打高丽受挫后,不由而发出“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感叹。

对手,针锋相对,相较相长。

对手是筑梦人生的另一只手。在与对手之较量中,有挫败,有砥砺,有奋发,有光芒。于竞争之中,人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不断寻求人生的更高点。

体育竞技场上棋逢对手,相互成就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有“超级丹”之称的世界羽毛球男单之王林丹,正是在与对手李宗伟一场场的巅峰对决中走向顶峰;刘翔的辉煌亦少不了身旁约翰逊的光芒;篮球之神乔丹的传奇生涯从不缺少对手相伴,米勒、马龙,无一不是飞人飞向天空的“助推器”。

事实上,对手与帮手的界限,从来便不够清晰。两者之共性,实则在于同为筑梦人生的另一双手。帮手时而会化为一种考验,以考察自己的追梦旅途上,尚有几许无依;对手时而会化为一种力量,以警钟敲醒美梦中的自己。

左手是坚定,右手是前行。帮手与对手,是成就梦想的另一双手。

勤劳文章7:蛇和小蜜蜂

文/周琪皓

从前,森林里有一只爱观察、勤劳的小蜜蜂。有一天,小蜜蜂因为很早就出去采蜜,忙碌了很久,实在太累了,所以边飞边睡。一不小心,就飞进了一个坑里,准确地说,是飞进了一个大树洞里。树洞里有条蛇正在睡觉,小蜜蜂不小心惊动了那条蛇。而蛇很喜欢吃蜜蜂,蛇蹦起来说:“小蜜蜂,你跑不掉了,乖乖成为我肚子里的食物吧!”

小蜜蜂紧张地说:“你现在就吃掉我,也没什么意思。我们来场比赛,如果你胜了,我就让你吃掉;如果我胜了,你就放我走。”

“好!”蛇骄傲地说:“比什么?”

“比隐身魔法。”

“不能出这个洞?”

“是的。”

“不能钻进地下?”

“是的。”

“不准偷偷溜出去。”

“好的。”

蛇马上大声说:“好,我闭上眼睛,数十秒钟,如果我找到你,你就乖乖被我吃掉。”

蛇从一数到十,睁开眼睛一看,小蜜蜂果真不见了。蛇在树洞里东找西找,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找到小蜜蜂。

蛇只好大声喊:“我输了,小蜜蜂你胜了,你在哪里?”

突然,小蜜蜂从角落的一片叶子里钻了出来,说:“这是含羞草,一有东西触到了它的叶子,叶子就会合起来,这样你就看不到我了。”说完,小蜜蜂快快乐乐的飞走了。

勤劳文章8:勤劳的母亲

文/葛继红

母亲真的老了。这是我元旦假期陪母亲散步时深刻体会到的,她已跟不上我的步伐,我走几步就得停下来等她。母亲怎能不老呢?她已年过七十,古稀老人了。

母亲出生寒微。她姊妹六个,母亲是老大。她10岁那年,我的姥爷,一位正直刚性的农民,因为忍受不了别人对他的诬陷,一气之下,含恨离开了人世。

从此,母亲和姥姥一起,挑起了大家庭的重担,担负起照看妹妹的重任。

母亲20岁那年,嫁给了我父亲。那是从一个穷坑跳进另一个穷坑。父亲4岁时,爷爷就因病去世了。那一年,奶奶只有28岁。奶奶拉扯着父亲艰难度日,并在奶奶娘家微薄的资助下,把我父亲送进了学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读书刻苦,后来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

母亲自己没上过学,但她喜欢有文化的人。母亲嫁给父亲,就是看中了父亲的才学。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会拉二胡,会写文章。所以,尽管父亲家一贫如洗,母亲还是没有一点犹豫走进了他的家,并担负起照看奶奶的责任。父亲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母亲和奶奶相依为命,母亲把好吃的,留给奶奶吃;好穿的,留给奶奶穿。她一辈子没和奶奶红过脸,没惹奶奶生过气。奶奶晚年瘫痪在床整整5年,母亲尽心尽力伺候了5年。

随着我们姐弟三人的出生,母亲一天比一天更劳累。从我记事时起,每天天麻麻亮,母亲就挑着两个与她的身高不相称的大水桶,跑到两里外的南井挑水,然后做饭,洗衣服。忙完了家里的活,再去生产队挣工分。那时候,工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家人能分多少斤口粮。

后来,土地分到户,我们家分了10亩地。那时,父亲在学校忙教学,我们几个年龄小,10亩地就母亲一个人种,一个人收。地里的麦子熟了,母亲起早贪黑,一镰刀一镰刀割,然后一抱一抱抱到架子车上,再把一车一车麦子往打谷场上拉。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像个铁人一样,每天辛苦劳作而不知道累。印象中,母亲走路像一阵风,忙里忙外从不疲倦。她的肩膀上永远扛着锄头,臂弯里永远挎着草筐,从地里回来,还要到牲口棚里喂牛,到猪圈里喂猪。然后再走进厨房,忙一家人的饭食,吃过饭,再挎一筐衣服去河边洗。

下雨下雪的日子,农闲时,母亲也没停下手里的活。冬天的夜晚,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给我们一家人和小姨们纳鞋底做鞋子。十几个人穿的鞋,都是母亲一个人就着豆大的灯光,一针一线地做。母亲会裁剪衣服。我们一家人穿的衣服都是母亲裁剪。谁家里老人去世,来请母亲去做孝服,母亲也从没推辞过。

母亲不但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还乐于帮助比我们家更困难的人。村里谁家急需要用钱,只要来我们家张口借,母亲从没有拒绝过。我们村里有个没有娘的孩子,在县城上高中。到了开学时,他父亲没钱给他交学费,来我们家借钱。母亲没有一点犹豫,把我的学费钱给了他。我当时不理解母亲的做法,现在想来,那样一个苦孩子求学上进,谁能忍心拒绝?

母亲的善良、孝顺、乐于助人,赢得了村民们一致好评。在我升初中的那年,母亲当选为村里的妇女主任,并光荣入了党。入了党的母亲在村民面前更是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有能力让母亲吃好、穿好。但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却落下一身病。前年,母亲感觉手脚麻木,去医院,一番检查下来,医生说母亲是轻微脑梗,血压、血脂、血糖都偏高。医生告诫我们,不要让她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一辈子省吃俭用的母亲,到老了,连吃的口福也没有了。

父亲常跟我们说:"***一辈子吃苦受累,太不容易。"父亲说这话时,有心疼,也有感激。我们期望母亲健康长寿,但我深知,母亲就如同渐渐坠落的夕阳,正慢慢滑向西边的天空。我祈愿天长地久,母亲长寿,我们对母亲的爱与报答可以更久一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