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蝉鸣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蝉鸣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蝉鸣的文章1:听蝉鸣者

“知了”,也可理解为一句常说的话,知道了。知道了——仿佛简淡至极。这一番看过世象的“知了”,却是一声贯彻,余音绕梁,颇有些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意思。

□鱼禾

“知了”是蝉的俗名。在数以百计的咏蝉诗词里,这鸣声嘹亮的小小的生灵,既是“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的怀旧媒介,又是“与物心无竞,离尘翼最轻”的清洁象征。长忠先生是饱读之人,对古诗词意境中的蝉趣,大约深得个中三昧。因此,才将这本散文集命名为《知了》。

“知了”,也可理解为一句常说的话,知道了。知道了——仿佛简淡至极。这一番看过世象的“知了”,却是一声贯彻,余音绕梁,颇有些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意思。静听蝉鸣者说,处身于沸沸扬扬的名利场中,谁也“不能逃避时光的销蚀”;意识到人的疲倦与停滞不是由于缺乏,是由于“不停地捡拾”。对于来路与自性的检视直如俯瞰风景,抑扬顿挫皆清晰可辨。所以他说:“我不需要这许多。丢开这鼓鼓的行囊,或许我还可以在黄昏的旅途上继续走下去。我所需要的仅仅是三件两件,如此而已。”

懂得清减的人,必然曾经修炼。

通观《知了》,若干的咏物短章皆如花朵,而葳蕤枝叶之下,是质朴结实的故乡叙事,是情感的根脉。在人的一生之中,总是有某些特殊的时间片段,某些特殊的生存场景,与一个人格外亲和。《知了》中最酣畅的部分,是叙述性的怀旧,是独自拉煤爬上大坡,用意外捕获的桃子和河鱼为爷爷祝寿,在田野里千方百计搜寻吃食,是母亲的眼泪,山中大嫂的厚待,邻家大哥代交的五毛钱学费。那些人生碎片俱是轻小的,微如滴水,并不隆重,却水滴石穿,成为思考与情感的生发基础。那是一个人的灵魂源头,丰沃而沉默,与每一步成长经脉相接。因此,这部分文字,与其称为回顾或书写,不如称为对于来路的郑重致意。作者不事斧凿,篇篇皆是涓滴成曲,汇曲成溪,聚溪成河,奔河入海。头不戴帽,足不穿靴那一种原汁原味、活色生香,非有深情不能成就。最可琢磨的篇什,是《穷家之乐》。那是个食物匮乏的年代,但是那一群在田野上四处搜寻食物的孩子,却是欢喜雀跃的。“枪子换美食”的得意,“葱叶灌芝麻”“焦土焖花生”的美味,掏鸟蛋、逮爬蚱、采蘑菇、偷瓜果的野趣,在作者叙述里显得调皮而强韧,不是寒苦难耐,而是好奇和欢乐。“由物质短缺而激发的寻求感官满足的意志与技巧”,久而久之,恰恰“转化为独有的精神财富”。

我确信,有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少年意气,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与折磨,才会有这样的“蓦然回首”,究竟欢喜。

作者说,或许由于个性使然,“一直以来,我较多考量人生的目的与意义之命题,且以为人生的幸福与物质的匮乏与富裕并不存在正相应关系。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书本无涉,盖出于自身之生活体验。”作者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先在高校供职,然后进入政府机关,辗转忙碌数年。如果说阳光充足的乡村成长与象牙之塔的培育涵养,构成了作者双重的精神底色,并赋予他的文字兼容浪漫与沉思的特殊格调;那么,多年从政的人生经历,则使他的表达获得了从容练达的独特品质。

因为已“知”,所以能“了”。在听蝉鸣者看来,那令人想起化石和混沌时期的“单纯的音响”,不仅提醒着“人生之大道”,而且昭示着“造化之至理”。这领悟,以万物轮转为印证。《知了》开篇,便是读荷;文至收束,再写残荷。听蝉人也曾在春日午后掬水洒向新生的荷叶,在夏日雨中与伴侣驻足池边,也曾“多次守候荷塘,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在世人的赞誉之外,他看见的是荷花始终如一的“静穆”,看见贯穿生死的沉默中,有着“处于宗教核心的圣”和“处于艺术核心的美”。还有另一种花盘硕大的花——向日葵。作者信笔由心地写道,这种植物“抽长长的茎”,开“灿烂的花”,似乎是骄傲的,但这始终朝向太阳开放,只不过在以尊严演绎对于孕育者的谦恭。正在旷野上飘落的雪,仿佛有声,却又寂静。踏雪者在雪原上踽踽独行,耽溺于似有若无的天籁之音,蓦然间仿佛从中听到“一位哲人在讲解关于人生的疑问”。生命的追问与解答,正在这些被作者一眼捕获的物象之中——在布谷鸟那恍若高天游丝的鸣声尾音里,在静如安眠的王冠湖里,在雪原上的清冷月光里,在坚韧自守的樱花里。在“明道若昧、幽玄不可揣度的造物主”的一切安排里,正是不懈求解的心意引领着人们踏上路途,于不知不觉中步出“无顶之塔”。

有位解释《论语》的学者说过一段话,大意是,真正做事的人,反要有一点出世的精神,才能在繁琐事务上调停得当;辛苦为政的人,反要有一点诗人的情怀,才能身处劳烦而敦厚愉快。我不知道这是否确切,但是我相信,对于存在与时间的追究,至少可使人生不至于堕入轻妄。在听蝉鸣者看来,追问与索答是属于人的孤独,足可与庞大而喧嚣的世界对峙:“只有在这孤独之中,我才能感受到我的存在,我的自由,我的幸福。”

关于蝉鸣的文章2:童谣小船

文/大树

夏。

蝉鸣,蛙叫,犬吠,让这本该宁静的夜晚再次热闹了起来。

屋顶挂的灯泡是三块钱一个的钨丝灯泡,灯底已经发黑,但仍然坚持着发出暗暗的黄光。

我躺在凉席上,两眼紧盯着飞在灯泡两边的飞蛾,看着它们不停的向灯壁撞去,竟觉得有意思。

奶奶从厨房拿了把蒲扇,一步一步慢慢的挪到床边坐下,把一条腿盘放在床上,一只手给我扇着扇子,另一只手放在我的脑袋下枕着。嘴里轻轻的唱着:“张大姐,李大姐,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奶奶的声音越来越小,我的视线渐渐模糊,一会便没了感觉。

床开始摇晃,还有清风吹过;风中带着水草的清香和一丝鱼腥味。渐渐清醒,才意识到自己在船上睡着了。

船身的漆系数掉尽,裸露出来的地方也生出了赤红的铁锈,光这样看就知道是个老物件。

船头,一个脚踏雨鞋,身穿衬衫和西裤的黑发老人,两手紧紧的抓住渔网然后再将它狠狠的扔出去。

“疆娃子,爷爷抓了个小螃蟹,来过来,拿过去耍嘛!”我接过螃蟹,把它装进装满水的塑料瓶里。

他回到船中间撑起了桨,去到下一个地方。又如最开始的样子将渔网撒出去再拉回来,又用同样的语气唤着我递给我一条鱼苗,接过,把它装进另一个瓶子里。

天的一半变成藏蓝色,不远处的竹子尖头挂着的橙红的太阳,把竹和它的影子一起压弯。

做饭的柴火味顺着烟囱飘到了河面上和爷爷嘴里的吐出的最后一口烟草味融在了一起,最后一并散去。

停了船上岸,他一只手提着鱼,一只手拉着我;我一只手拎着瓶子,一只手被他拉着。就这样走着听着渐渐热闹起来的林子和田埂子……

公鸡的一声啼鸣又将我叫醒过来,拿起放在我肚子上的蒲扇,一边扇着一边走到了门外,爷爷唤了我一声叫我去打鱼,我眼睛眯成一条缝看着那不远处被青山和晨雾慢慢托起来的红太阳。

关于蝉鸣的文章3:秋韵润墨痕

文/刘必报

秋和之韵,蝉鸣鸟叫,和着秋风,调配出最美的乐章。秋菊绽放,四处流香,花香千里皆纯正。七夕鹊桥相会,情人节洋溢着爱的浓情。情侣花下嗅香,韵味不在花上。成双入对唱情歌,共同走进婚姻的殿堂。

秋收之韵,黄叶飘飞,唱秋收之歌。稻子低头含笑,玉米歪头捋须,梨黄桅青扬笑脸,苹果葡萄红脸膛……春华秋实,写在农民脸上的是丰收喜悦的神采。

秋情之韵,墨染浓秋,千里明月两岸情。别离之痛长相思,隔海相望泪纵横。骨肉亲情两分离,秋歌明月唱和谐。中国一家亲。

墨染浓秋,细说心语。清嗓喝上一杯小酒,尽情品味它的醇香。酒不醉人人自醉,自言自语说的都是豪情壮语。人到中年不卖老,有的是力气,拼一拼,我们仍是中流抵柱的好男儿。

墨染浓秋,唱响中国人民的心声。十三亿炎黄子孙,岂怕倭寇在海的小日本?美国撑什么腰,怕你们不成?钓鱼岛乃我中华之宝地,客气一点,请你们离开!不客气的说,快点滚蛋!

润墨留痕,泼墨写秋。秋天留给我们仅是收成吗?秋天之后寒来袭,要挺得住,在秋天就要做好御寒的准备。幸福不是等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年轻人要敢拼敢闯,时刻抵御寒风的侵袭,练出一身刚强。秋尽冬来我不怕,一身热气(力气)干事业,迎接我们的是春天的希望。

润墨留痕,泼墨写秋。虽没有最艳丽的色彩,但遒劲有力,张扬的是一种精神。中华民族是脊梁,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向列强帝国弯腰低头,东方之珠永远璀璨发光。

关于蝉鸣的文章4:城市里的蛙声

文/张雷

雨在蝉鸣结束之后的夜晚降临。没有蝉鸣的夜,多了些许静谧和清凉。

灯光给雨丝涂上色彩,色彩缤纷的雨,把平淡无奇的夜晚装饰得神神秘秘。

隔着窗户听雨,我听到了庄稼伸展腰肢的声音。久旱的玉米苗大豆苗和谷子苗吮吸甘甜的雨水,心情舒畅地扎根生长。一株庄稼的幸福,离不开雨水的适时滋润。

雨水落地的声音嘎然而止,城市的夜晚回归了原始的静寂。午夜的城市,开始进入了梦乡。

倚窗而立,思绪依然在城市的夜色里游荡。忽然间,我闻听到了一种久违的乐音,那就是此起彼伏的蛙鸣,仿佛是天籁之音。

亲近蛙鸣,乡村生活的细节开始在眼前回放。在祈祷大地普降甘霖的日子里,人们更希望村子中央的池塘里能盛满青蛙载歌载舞的倩影。吟咏唐诗宋词的学生娃,有意无意在乡村里传递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信息。没有蛙声,丰年的憧憬可能是肥皂水幻化过后的泡影。

在城市的夜晚,我清晰聆听到了曾经熟悉的蛙声。蛙声是来自乡村的精灵,它可以抚慰我焦躁且接近颓废的诗情。走出了乡村,在城市里谋生,感觉总是像无根的浮萍。柏油和水泥阻隔了我和泥土的亲近,不接地气的生活,让多愁善感的心灵感到格外的失落。蛙声抑扬顿挫,我恍然置身于乡村里了。

蛙声出现在雨后的城市夜晚,今夜我可以枕着蛙声酣然入梦,梦里是池塘蛙声一片和乡村稻花飘香的美景。

聆听蛙声,我无法抑制心底萌生的喜悦。按照蛙声的指引,踏行在积水的人行道,我想近距离欣赏欣赏城市里青蛙的模样。城市里的青蛙会捕捉害虫吗?蛙鸣声声,装饰了城市的乡村风情。沉浸在乡村的风情里,我在城市发出的声音是否也是一声蛙鸣?

关于蝉鸣的文章5:消失在岁月的深处

文/无情雨103579210

柳絮飞,蝉鸣扰,枫叶落,雪花飘。四季几番轮回,渡过了多少岸边浪人。乱了情绪,不知偷了谁家的墨汁,又在宣纸上搁一半。四季沧桑了年代,不变的仍是那靛紫青蓝的色调。人生几度悲凉,一路跌跌撞撞,绝望而哭泣,哭泣而又站起。一眨眼,我的人生二十几年已随风而逝,苍老的心在也找不回当初的天真。只是偶尔唱起旧时的歌谣,来回忆我曾经的年少。

那时年少,犹如一场不错的美梦。在那不懂忧伤为何物时,我们这群孩子就只知道纯真的笑,胆小的哭。曾为完成作业哭过,曾为打架失败哭过,也曾为无知挨板子哭过。哭着笑着,童年便已是过往云烟了。即便如此,多少年来,却怎么也忘不了,曾有一群孩子,在放学的路上赛跑着。夕阳西下,他们最终赢了吗?

岁月如歌,是该清唱还是浅唱。无论怎样,总会有人在为你倾听,总会有那么的一段旋律来奏响那年少的青春年华。若心如止水,又怎么会有些人或事。像水滴样连绵不断的滴在水面上,伏开层层波纹,让人余想。玩世不恭,只怕是种憧憬吧 ……

我好像是只舟,日日夜夜的漂泊于江河中。我在岸边等我的的渡人,渡人又等我靠岸送她离去。这场路旅途似乎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除非我过早地败给了岁月,变成了宇宙的尘埃。

都说下一站会很幸福,而我将何去何从。等待渡船的人又何其多?缘生也在此,缘灭也在此。几年来,许许多多的人,就像这些渡者与你共行一段人生路,然后又悄悄离去,于是你还是孤身前往。渡着渡着,总会有厌倦漂泊的一刻。不知何时,我调转方向,把船驶入了浩海的烟火文字中。

红尘错落的纠葛,物欲横流的世界。我退回到百转千回的文字里,在沉沦中寻一份淡雅。幻想着,谁可以和我衣袂飘飘,与岁月有染,在那诗情画意的意境中,执着再执着。

依稀旧梦,光影流年。执念指引我等。

我等一个人,和我一起去流浪,只携一管春秋笔,淡彩浓墨许逍遥;

我等一个人,和我一起撑着伞,走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小路上,去感受那回眸一笑的婉约;

我等一个人,和我一起,泼尽墨汁,在山水画中,写着我们的故事。

如今,只是幻想。等待谁来打破,是我,还是……

行走在消逝中,失去了,拥有了,也懂得了。缤纷的四季,不只秋天才会有落叶。当你发现春天也有落叶时,不必去感动惊讶,或者叹息它的柔弱与短暂。岁月不会搁浅,历史终会存在。若不是好好珍惜,又怎会有些人渴求时光倒流,挽回流年过往呢。

前世,今生,后世,茫茫人海中,有幸遇见你。不管是我的亲人,友人,或者是未来的爱人,我都要说声谢谢。我要已时间的名义行走着,尽管残阳如血,但心灯已经点燃。不管未来风风雨雨,我都要相信自己并勇敢的去面对,拼搏奋进,宁愿为你流尽最后一滴汗,洒尽最后一滴血,就像海不曾怀疑过天的蓝,浪花信任云的白。

关于蝉鸣的文章6:柳荫蝉鸣 恰好盛夏

文/曾珠

有人爱春天,爱那嫩黄绽绿的叶尖,爱那缤纷馥郁的花儿,爱那清新和煦的春阳;有人爱秋天,爱那高爽皎洁的秋月,爱那硕果满枝的橘柚,爱那金黄的银杏;但要说起“火炉”长沙的夏天,很多人是谈不上喜爱的,我却最爱这一季的柳荫蝉鸣、蛙戏荷盖,最爱这恰好的盛夏。

喜爱夏天的种子很早就种下了,我现在还总能想起儿时的仲夏傍晚。太阳西下,和落霞一起出现的必定是三拨人,第一拨是总爱光背穿粗蓝布短裤的老渔夫们,他们总能在半个小时内收获满满的两担草料,并麻利地投放到池塘里。那时,大一点的鱼塘边总有土方砖搭着的守鱼房,小的池塘边可能就是堆两块厚麻石,打完草料的渔夫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在守鱼房或麻石块上静坐着,看着鱼儿成群地游过来,张着淡黄白的鱼嘴,青黄的鱼脊背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直到草儿差不多吃完,他们才会挑起篓子回家。第二拨是忙碌的浇菜夫妇,“你挑水来,我浇园”可不只是黄梅戏里的桥段,浇菜夫妇们总是这样配合的。因为贪恋辣椒的辣爽劲儿,因为喜爱鲜嫩高产的青叶蔬菜,菜地里的辣椒、空心菜总是被菜农们重点照顾着,一瓢水下去土壤都滋滋作响。西红柿、香瓜、黄瓜一类的果疏是等不到上餐桌的,都成了孩子们的“零嘴儿”,所以大一点的孩子们想管好自己“领地”上的福利,自觉拿出小桶加入浇菜农的行列。浇完地后,大人们总是会把茄子、苦瓜、丝瓜一类的装到空桶里,孩子们的桶里只装了一类,可生食的。第三拨是牧牛人和野泳的孩子们。牧牛人半拖着牛鼻绳坐在塘边的小石阶上看孩子们戏水,牛儿恣意地享受着路边的野草,就算总有几只不识趣的牛蝇嗡嗡作响也败不了它的好兴致,仍然只是悠闲地轻甩着牛尾拍打并不狂躁。水塘里总是浮着几根粗竹竿,那时车轮内胎还是紧缺资源,这几根粗竹竿子就是孩子们的“护身符”了。总有玩得不愿上岸的孩子,对付他们只有牧牛人管用,“牛儿要下水了”一吆喝,他们准一溜烟地跑了。喧闹过后,夜幕将启,只留下一人、一牛、一池和遍地的蛙鸣,此情此境像极了李可染笔下的《牧牛图》。

盛夏的可爱,当然不止于傍晚时分。儿时的仲夏之夜,我总爱拿个罐头瓶子到路边的丝瓜棚边,等待着萤火虫的出现。它好像特别青睐丝瓜叶片,总要把完整的手掌状叶片咬得千疮百孔,这样一想捉了它玩一会倒好像不算过分了。大人们则喜欢拿着蒲扇聚在门口的前坪里聊天玩乐,最有“戏”的要数以前在乡村戏班子里当过乐手的邻居大伯了,他会笛子、二胡和口琴三样乐器,但夏夜他最爱的还是那支最简单质朴的竹笛了。虽然都不记得他演奏了哪些曲目,但是丝竹之美和那仲夏的明月、闪亮的繁星、“唔哟”的蝉声已走进我的心田,成为最美的仲夏夜之梦。

夏日的白天,我们偶尔会摘几片荷叶顶在头上,去坝里捞点野菱角,摸点田螺和河蚌回来打个牙祭。当然头顶这个晒得有点发蔫的荷叶草帽是一定不会丢了的,它可是做“叫花鸡”的必要材料。湖南的水稻一年两熟,盛夏时分正好赶上第一季收获完,做道“柴火叫花鸡”既是对丰收的庆贺又是对自己辛劳一季的犒赏。掐几片紫苏叶和香葱,摘几个辣椒,拿几瓣大蒜洗干净整个地塞在土鸡肚子里,再倒入少量调味品,包上两片荷叶之后就可以糊上干净的黄泥,泥外再包一层荷叶,并用粗壮的葛根藤捆紧放入柴炭火灰中煨三到四个小时,让人难忘的美味就做成了。夏日的人间烟火气也就别有风味了。

“妈妈!”我被孩子的叫唤声打断了思绪,回到了2019年山水洲城长沙的湘江风光带。日益好转的水质、平整漂亮的沿河绿道、淡黄的路灯、饭后散步健身的市民、沉静的垂钓者、过河桥洞下欢乐的舞者、踩着滑板的孩童,现在的盛夏亦美。

柳荫蝉鸣,恰好盛夏!

关于蝉鸣的文章7:蝉鸣与蝌蚪

小的时候,邻家有个哥哥,叫小世,比我大三岁,我们是在一个学校,他人不但心眼好,还很仗义,每次遇到什么不平的事,他都会挺身而出,抱打不平一番,可是每次都会遭到他爸爸的一顿炮揍。

在我们的家不远地方长着十几颗参天的大槐树,枝茂繁衍。夏季时白白的槐花,一串一串的挂满了树梢,淡淡的清香总会让人迅速品味到夏天的清纯,总会伴随着蝉鸣声轻轻地推开窗门,飘进人的心境深处,令人心旷神怡。

傍晚时分,蝉鸣声更大了。躲在槐树后面的哥哥小世探头张望着,我知道他又挨了他爸爸揍,跑了出来。我们一起坐在槐树下,静静地听着蝉鸣声,想着各自的心事,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再挨爸爸的打,能像树上的小蝉一样安逸地肆无忌惮地歌唱呢。小世迅速的窜到树上,用力的撅了几个挂满槐花的树枝,扔了下了,他大把地捋着槐花,顿时填满了嘴里。

天已完全黑了下来,夜幕中,槐树下,月光已把我们俩的身影拖的很长很远,小世忽的站了起来,拍着我的头:我们跑吧,去到外面看看,省的在家受气,挨爸爸的打,我猛然被他说的话吓了一身冷汗:不上学啦,往哪跑,想都没有想过事情。小世终于泄了气,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蝉鸣声还在不厌其烦响着,仿佛让世人知道什么,可能是感受一种耐心,还是平淡而持久承受力或是风雨过后的依旧。

小世再一次努力地站了起来,大喊着,像是向天,像是向地,像是向自己,似乎是在挣扎喊叫着什么,瞬间一片寂静,蝉鸣声消失,静的可怕,只是一瞬间,蝉鸣声大起,实实在在的毫无情面的淹没了小世的声音,淹没了小世心里的那一点点空间,淹没了夜空,也淹没了我。

我们继续着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哥哥小世一如既往的带着我,放暑假时会去城边处,农田边的水塘里捉蝌蚪。他手很巧,自己制作小网兜,长长的竹把,网兜是用蒸馒头笼屉布,周边用铁丝围成一个圆圈,用线把布缝在铁圈边上,再把竹把固定好。每次捞蝌蚪时小世总是在前面,试探水深,我紧跟其后。水面很大,里面生长了很多水葫芦,很好看,绿油油的,小葫芦看似精美,小巧玲珑,我每次都会顺手摘几个回家。水还是很清澈的,蝌蚪在水葫芦边自由游动着,无忧无虑地摆动小尾巴,但它不知道它的命运会是怎么样,我们捞了很多了,瓶子里几乎满了,回家的路上,小世兴奋地还唱了起来,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小世不小心撞到了一颗树枝上,额头划出大口子,血流满面,等伤口好了以后,留下深深的疤痕。

四十年过去了,我们住的老房早已拆了,老槐树也连根拔起,无了踪影,一片片拔地而起的新楼,整洁,气派,每当夏季俯瞰窗外,已经没有了悦耳明亮的蝉鸣声,取而代之的是远处开发新楼盘机器的轰鸣声,我知道声音来自那块水塘,我还知道那蝉鸣声,那蝌蚪已是我永远的记忆。

当我再见到哥哥小世时,他匆匆忙忙从车里下来,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放,久违了儿时的伙伴,我认真的看了看布满沧桑写意面容,老了,四十年过去了,真的老了,我轻声问他:你还知道额头上的疤痕是怎么回事吗,小世摸了摸,竟然不知道。

临别时,小世告诉我,他现在正在开发水塘那块地。

关于蝉鸣的文章8:听蝉鸣夏

文/谈笑在指尖

夏日炎炎,热风扑面。

静坐书案前,翻几页闲书,听窗外阵阵蝉鸣,觉有心旷神怡之感。

喜爱听蝉鸣,在这炎炎夏日里,会时常沉醉于蝉鸣之中。夏日听蝉,时节各异,别有一番韵味。从旭日东升,到夕阳西下,蝉鸣之声不绝于耳。不同时段听蝉,虽觉其声陶陶然,但感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清晨,蝉声从小区的树木间传来。仔细听去,隔了夜的蝉声,似乎沾染了清晨的露水,声声里,饱浸了水般的凉意。想像那蝉,不知是停在哪棵树端弹唱,是那浓稠如墨的香樟树吗,还是那挺拔俊秀的银杏树,抑或是那笔直秀气的白玉兰?此时,树叶子尖上的露水将干未干,微风过处,珍珠散落,凉气袭人……蝉的心情可能与我一样,舍了一早的清梦,享受清晨那清风的盛宴。

午后,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树林,蝉在枝头肆无忌惮地歌唱着。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沉婉转,曼妙的鸣叫不断地在树间萦绕回旋,宛如正在上演一场大型的交响乐会。高亢激越时,恰如一阵急雨,从枝头上哗哗泻落,令人感受一种雨打芭蕉的美妙情趣;低沉婉转时,则如绵绵春雨被风悄然牵去,其声渐远渐弱,直到完全消失。骄阳下,房前屋后的杨树、樟树、杏树、桃树、梨树、柳树上,透过枝丫的缝隙,总能看到蝉的黑色身影,躲在树叶隐隐处悠扬而热烈的吟唱着,唱的如痴如醉。

暮色里,蝉声显得格外动听,与烈日下的蝉声截然不同,烈日里的蝉声是骄阳炙烤发出的呼喊,那是蝉躁。而暮色里的蝉声是黄昏宁静优雅的歌唱,那是蝉颂。它们在歌唱一天的美满结束,在歌颂晚霞的灿烂辉煌。聍听暮色里的蝉声,像似躺在藤椅上欣赏一首优雅的小夜曲,声音空旷而纯净,没有一点儿混沌之感。

在书中听蝉声,更是别一番情趣。古往今来,文人雅士们爱蝉怜蝉,咏蝉颂蝉,写蝉画蝉,蝉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总是被赋予了特殊的色彩。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在白居易的笔下,蝉是化不去的乡愁。唐朝孟浩然写的“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诗句通过写蝉把颓废心情描述的淋漓尽致。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在王籍的笔下,蝉成了寂静的象征,一个人行走在夏日山间,观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更兼有凉风习习,泉水淙淙……一颗尘心,已洗净了大半。再听见那远离尘嚣的啁啁鸟鸣,绿意染过的山间蝉鸣,人如何不感到心灵的宁静?。而在虞世南的笔下,鸣蝉成了高标逸韵的人格象征。他借鸣蝉抒发了自己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借助外力被皇帝所信用的自豪感。“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已远,非是藉秋风”。同样是咏蝉,骆宾王却以蝉自喻,“露重飞难进,声高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抒发了政治上不得意,言论上受压制的强烈愤慨。我最爱的还是宋朝朱熹《南安道中》的两句诗:“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尤其是那个“韵”字,真乃神来之笔。在诗人耳中,响彻于炎炎夏日的蝉鸣不是令人生厌的杂乱噪音;而是轻快婉转,相映成韵,悦耳动听,有着音乐节奏的天籁之音。

其实蝉鸣本身是表达不了任何感情的,正如宋朝杨万里说的“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说直白了,无论是喜怒悲凉还是聒噪,都是墨客们触景生情,借“蝉”发挥自己的心情罢了。今天我们听到蝉鸣大多没有古人那么沉重的思绪了,这或许是今人的生活节奏和时代的变迁之故吧。然而,在古时候一些天涯旅人、仕途达人,更或者是被贬官宦,他们如一叶孤舟在江湖上沉浮,即使身处人群之中也会倍感寂寞,闻蝉鸣而秋思、而悲伤便是人之常情了,特别是有着缠绵哀婉之情怀的文人墨客更是如此。

蝉只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蝉的一生极为不易,它的生命非常短暂。蝉的一生可分为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它的卵和幼虫需要在黑暗的地下蛰伏四年,才能换来世间短短一个月的生命。它们从卵成蛹,蜕变成蝉,可谓漫长坎坷,历经生死,艰苦卓绝。为此,歌唱便成了蝉的生命极致。他们为爱而歌,为生而唱。他们把爱谱写成一曲无遮无掩、畅快淋漓的啸歌,舒啸畅快地直白倾吐。

聆听窗外,蝉在热烈地鸣叫,在生命的血液里不知不觉会有一种沸腾,会有与声声蝉音一起呐喊嘶鸣的冲动,聆听窗外,我反思生命的意义,夏蝉生命不足百天,如此短暂,却是如此热烈,人生难过百岁,人生苦短,有几人曾有过夏蝉的热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蝉那样,喜也放下,悲也放下,一切随缘,无需强求得,也无需刻意失,去珍惜爱情,珍惜生命,讴歌大爱呢……

作者简介:谈笑在指尖 原名:张 波 喜欢把日子中的点点滴滴写进文字里,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过好每一天。
邮箱:1372936934@qq.com 电话:13989437418

关于蝉鸣的文章9:小草与青藤花

文/昕海

夏日清晨的蝉鸣把我从梦中惊醒。我睁开眼看了看旁边的老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身边的老树旁多了颗青藤花。

又过了许久,我看见青藤慢慢爬上树干攀上树梢。一时间,我多么羡慕能攀上高处的青藤花呀!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一颗能攀上高处的青藤花远望田野,那将是多么美好的感觉!

可是如今我只是一颗默默无闻的小草,我却只能仰望天空!

又过了一阵子,青藤花绽放了美丽的紫色花朵。那随秋风飘落的青藤花瓣打到我的头上,滑到我的肩上,飘到我的脚下。我更有些羡慕青藤花了!

一天,老树说话了,你为何要羡慕借助我的身体才能攀上高处的青藤花呢?做小草不好吗?没有你们-拥有顽强生命力的小草,世界将变得黯淡无光。

可是到了深秋,我依然能看到长满深绿色叶子,秋日里绽放花朵的青藤花!我更是羡慕秋天美丽的青藤花了!

晚秋的一天夜里,寒风肆虐,狂风夹杂着沙子在我的身旁掠过,我感受到了异常的寒冷!

第二天清晨,我看见青藤花断裂枯萎了,我有点伤心!等到初冬来临时,我看见枯萎的青藤花藤随着小草的枯黄而凋落了!

第二年,重新焕发生机的我从春天等到秋天,再也没有看见那美丽的青藤花从老树旁长出来!

以后多年,我再也没有看见那颗青藤花爬上树干攀上树梢!就这样,我渐渐地忘记了青藤花!

关于蝉鸣的文章10:且闻蝉鸣话童趣

文/疏梅月影

今夏不同往昔,天地乃一砖窑,人皆居炭火之上。我身居斗室更是烦躁。空调凉而不爽,冷饮冰却无润。正觉烦闷无趣,忽从紧闭的窗户外挤进来一声蝉鸣,我疾奔阳台寻觅,但见窗外盆景小圆叶子下停留着一只蝉,这悠悠的一抹绿意,在如火骄阳下送来一丝清凉;柔柔的一声蝉鸣,在都市烦躁中如同一声天籁。这久违的蝉鸣即刻将我带回那:"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的清凉故乡,那遥远梦中……

儿时,不惧炎暑,反倒有"人皆苦炎夏,我爱夏日长"之情,整个假期可以尽情玩乐。我们总趁父母午睡鼾声四起时,提鞋溜出,此时村中寂静,公鸡躲在树枝上乘凉,母鸡在树下刨土,将自己半埋入土中土浴;狗儿趴在门过道上打盹,正是"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夹碟飞".我便约了玩伴到田间摘一柄瓜叶举过头顶权当遮阳伞,飞跑到河边嬉戏,男孩子更是脱衣卷裤下河捞鱼。每于此,我总爱坐在岸边青石上看蜻蜓戏水,最美的是那红蜻蜓,它通体透亮银红,在升起薄薄雾霭的水面上优雅地飞翔,仿佛红衣舞女在水波潋滟的舞台上舞动,上下翻飞,时而箭矢一般掠过水面,荡开圈圈涟漪。若不是亲眼所见,你绝想象不出"蜻蜓点水"那瞬间的美丽,美的动人,美的让你眩晕,美的让你不敢眨眼。男孩则脱掉上衣,或者用树枝扑打蜻蜓,那些尾尾相衔的蜻蜓飞得低且慢,儿时不解其意,只觉得好玩,专拣那对对双飞的 扑打。我想,现在都市中的孩子只能在图片上认识蜻蜓了 ,是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了!

最有趣的还是捕蝉。盛夏,树荫浓密,雨水充沛,便会有声声蝉鸣,此起彼伏,鸣叫不绝,平平平仄仄的绝唱萦绕在山间乡村。红楼梦中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以此赞誉女儿纯洁美好。那蝉本是吟风喝露之物更是人间尤物,"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较之女儿更胜一筹。也许是它那玲珑的身躯和 美妙的歌给了曹雪芹灵感,才塑造了林黛玉芙蓉花样的人物,它吟唱的许是葬花吟?

蝉为躲避螳螂的捕食,藏在叶子后、树干上,振动羽翼平平仄--平平仄弹奏歌赋。我们寻声觅去,凝神屏气,一人蹑手蹑脚爬树。"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描绘得就是这种场景吧。我们常常失手,待到靠近,它却惊觉,"倏"地飞走了,让你无可奈何。必待它正鸣唱的起劲,陶醉其中时悄然靠近,五指并拢手心凹进,"啪"的一声扣住,捉它在手,它便不唱了拼命挣扎,但,哪里挣得脱,用一个粗线系住脖子拴在木棍上把玩。蝉的羽翼轻纱般透亮,眼睛凸出很是好玩。想让它在手中鸣唱,它倔强的闭口不唱,而且不断飞起,却被线拉回来,风筝般被我们控制在手中。我倒怜惜起它来,它用各种伪装躲过了黄雀之害、螳螂劲斧,却落于狡童之手。它虽高傲孤僻却难逃被捕命运。

身居闹市,蜻蜓点水、林中蝉鸣、提笼流萤已相去甚远。每日汽笛、摇滚聒噪,很是怀念那声声蝉鸣,它"含气饮露,黍稷不享"焉能为害?然高楼林立,立交纵横留给蝉有多少天地?捕蝉对于我已是一种奢望,只是在偶尔的蝉鸣声中忆起昔日的童趣,于子孙也不过是童话故事罢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