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跌跌撞撞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跌跌撞撞文章1:与乡野密切交融
文/张炜
人类从跌跌撞撞地进入城市化之后,写作者就开始分成了两拨:一是从小生长在闹市里的,二是出生在乡野间的。
一个终生不愿迈出城区的作家,竟能走得那样远,该有多好的体力和才华。他们如果像出走修行的人士那样,再获得一些安静和旷野绿地,又会是怎样一种惊人的情形?不知道,或许一切还恰好相反,因为生命性质不同,人的灵性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天生就对于闹市特别敏感。
比如说索尔·贝娄就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动物,他一辈子没有离开城市,作品中不停地写知识分子和城市纠葛,但也实在伟大宏阔。但是如果研究索尔·贝娄的作品,就会发现他终生在做两种事情:一是在文字世界里畅游,并让这种生活成为虚构的重要基础;二是他仍然极度地向往自然,利用一切机会与大自然亲近,与大地的神经丝丝相接。
比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屠格涅夫,看起来都是生于贵族之家或城市街区的,但他们整个的生活历程中,与平民的来往是很频繁的。而且他们大量的时间是在俄罗斯大地上行走。普希金主要住在郊区;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了流放地生活;托尔斯泰不离树木蓊郁的庄园;屠格涅夫迷恋俄罗斯大地。
有人认为中国没有纯粹的城市作家。他们大概以现代作家为例,却没有以今天的作家为例。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城市化程度很低,即便看起来是一座大城市,实际气质也还是一个大乡村。它的本质内容跟乡村的交接边缘不是特别清晰,有时候似乎是介于二者之间。所以中国作家更多地置身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有些看起来已经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从形式到内容仍然是处于对西方都会的摹写,外洋内土。这些城市还没有称得上自身的独特文化与历史,严格讲还算不上真正的现代都会。所以聪明的城市写作者一生都在省悟这个生活主题,尽一切机会与乡野密切交融。
到了当代,情况就有些稍稍改观了,这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关。我们渐渐会发现比较纯粹的城市作家在出现。由于中国对西方城市的模仿,对其生活状态的模仿,时间日久,也会衍生出很特殊的、中国当下的一份城市生活。这种生活培植起来的写作自有优势,那就是在模仿中的忘我状态、一种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西方都大为不同的特殊生活情状。他们的心理不同,描述也不同。他们在不难察觉的自卑中与世界对话,居然也能对得起来。这就是当今的乡野作家所不具备的生活内容和文化视野。这就呈现了表述身份和表述内容的极端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也许是只有第三世界的中国才具备的。但是他们和西方那些纯粹的城市化作家所面临的困境仍然是一样的,就是同样需要大地和乡野,需要去见识大风景——那些地方氧气充足。
这里的“氧气”当然不光是指化学分子式的意义了。
文学研究者可能也是如此。一个完全不了解乡村与土地的人,也就处在了长期缺氧的环境之中。西方的个别研究者依赖于学府传统和流派,可以在那个研究的小圈子里名声日隆,因为他们掌握了一个体系,掌握了一种现代解剖方法,有学术家族的密码。这个密码和钥匙似乎攥在他们手里,有时候是近亲私授,靠血缘关系传递。这种游戏由于看上去过于认真,也就显得有些荒诞。
这一类高深晦涩的西方学院派,其实与文学的簇新感动和真正的诗意是对立的。但是他们可以在对立中快活地繁衍,正像塑料化纤布景与真实的自然风貌对立,却具有很大的市场一样。商业主义时代什么都可以成功,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有一部分较真的人来说,他们却不会满足这些,一定还要吸收被世俗落叶所覆盖了的、广袤大地上的营养。这是另一类令人尊敬的学院派。
关于乡野与成长的话题,还可以再扩展开来说。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俄罗斯是触目的,给人震撼最大。它横跨欧亚大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狭促地理环境很不一样,跟北美国家也不一样。它有西伯利亚,也有欧洲的部分,在它广阔的国土上有很苍凉的地区:冬天很冷,白雪无垠。可是春夏天的圣彼得堡鲜花遍地,又是浪漫之都。它的东部城市也非常浪漫,这是从它的西部蔓延过去的。但是它给人整个的感觉还是宽阔和苍凉。这样的民族很容易产生严肃的思想,他们生长在一片忧郁的土地上,像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类作家,赫尔岑那样的思想者,普希金、莱蒙托夫那一类的歌者,他们的出现绝非偶然。推理起来,从一个民族到一些个体,道理全都一样:没有开阔苍凉的大野,生命的求索和想象就成了另一番景致。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的一些都会,一方面是很现代化的城市,另一方面它的大自然保持得极好,比如湖水树林,比如近郊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大农场,这使它的乡村乡野味仍然很浓。有的城市直接就拥有成千上万的野湖和广阔的大平原,城市里面以及城市很近的周边全是乡野风光:橡树、枫树、玉米田、豆田、苹果园……城与乡是交融一体的。
跌跌撞撞文章2:那天,那月,那些年
文/北城
路,被酒灌醉。灯,跌跌撞撞。扶着楼梯,歉意的微笑着,向故乡借一些过往,来填满这后半夜的辽阔。
乡愁,悠悠,站在村口。风,吹皱了一河远方。
一对山鸡,站在眼前,好奇地打量着一地无奈。逮住它的欲望,闪进目光的那一瞬,它们便掠出你的视线,不远处的草丛,掠过一丝得意。
在这个春天的黄昏,夕阳把你的影子映入怀里,就没再放下。呼吸把时间凝固,等一阵风吹绿。灯,亮了。
与今天只隔一段记忆。那天,那月,那些年。路,泥泞。天空,一筹莫展。烟蒂和酒瓶间,青春凌乱。
实实在在的村庄,经不起挥霍,在风中几度消瘦。
月初东山,去竹下参禅。夜,被寂静淹没,思念浮出水面。剪辑所有的暖色,祝福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些承诺,困在遥望的目光里,很久。终于在第一场雨后,从宣纸上爬出来,入住这个春天。
云追月,爬上枝头。窗前,灯下,执一阕辞章浅吟。乡愁,在苍茫中兼程,黎明前抵达。
跌跌撞撞文章3:皮箱记
文/曹含清.
在岁月中跌跌撞撞穿行,与我们一路相伴的除了亲友,还有一些随身携带的老物件,几十年过去,磨损破旧,老态斑驳,却很幸运没有丢失,仍然粘附在我们身上,或者被我们撂之暗角,旁观我们的奋发与失意,成为我们沉默而冷漠的小伙伴。我的黑皮箱就是这样的一位朋友,我总想为它写些什么,絮叨一些旧事,尽管它看不懂,也无心听。
我根本不知道它芳龄几何,也不知道它产自何处,与它结缘纯属偶然。那是十年前的一个初夏,当时我即将大学毕业,刚刚把一堆教课书卖给收废品的老阿姨,然后趿拉着拖鞋在校外的街市溜达,瞥到一家店铺塞满花花绿绿的箱包,便顺路走了过去,随手挑拣了一个黑皮箱。它黑色表面,缝着一圈拉锁,有轮子,带拉杆——它是我喜爱的款式,稳重厚实,简洁大方。我将一百块钱递给老板,拉着它返回学校。对我而言,这算是一桩奢侈消费,像是一次探险,让我内心涨满喜悦。
皮箱身为容器,以收纳杂物为使命,它将我的旧衣服及数本枕边书吞入腹腔。不久,我拽着它离开学校,挤上公交车搬进嘈杂混乱的城中村。出租屋在七楼,为民房,无电梯,房租便宜。我提起皮箱登上步梯爬至七楼,如攀登高山,累得气喘吁吁。我将皮箱搁在门口,环顾狭小阴暗的出租屋,心头涌起惆怅。在繁华璀璨的郑州,属于我的只有这一片空间,容纳我疲惫的身体,承载我疯狂的梦想,房租是每月一百七十块钱。
经过数日奔波,我寻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座高档奢华的写字楼办公。与我一起入职的还有七八个大学应届生。大家一样,年轻,谈文艺,侃梦想,说美食,聊电影,劲头足,钱少。在我的介绍下有两个居无定所的女生也搬入城中村,离我的出租屋不远。崔女生嗜好烹饪,下班再晚也要持刀弄铲,做两道好菜。周末她常约三五好友聚餐,她乐于下厨。她做得酸菜鱼味道确实鲜美,在饭店也很难吃到那种美味。大概三个月过后,我调至距离省城很远的永城工作,再也没有机会到崔女生的住处蹭饭。多年过后,我的黑皮箱还在,城中村已被拆除,我与崔女生几乎断绝联系。我偶然还会回想那段时光。过去很美,却只是今日的装饰品。
在永城呆了近两年,黑皮箱成了我的书橱。为了消磨时光,我大约一两周买一本书,看完后塞进黑皮箱,临走的时候装了满满一箱书,我拖着它回到郑州。城市像是一头吃了催长剂的猪,两年的时间骨架膨胀,膘肥肉厚,新建了很多高楼与街道。我摸到连云路来投奔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当时他在一家连锁店作店长。他让我找个地方等他,他大约两个小时才能回来。我扶着黑皮箱望到对面有一个售楼部,便拖着它踉跄而入,找个沙发坐下。一个置业顾问缠着推介房子,说那里地段好、户型好,正在搞促销,单价五千多块。我摇着头说卖不起,他说没关系,闲着没事可以帮他上街拉客户,拉来一组给我一百块。想到这里,我总是后悔不迭。七八年过去,我的黑皮箱破旧不堪,那里的房价却像是金箍棒捅破了天,翻了两三倍,一套房子的增值部分足够我花二十年。我总是想,当时如果有经济头脑,我四拼五凑,也能付齐首付款,抢套房子。到如今卖掉,可以二十年不工作,闲云野鹤,优哉游哉。房价很贵,终将会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如今我又拉起黑皮箱只身南下,为了混口饭吃四海为家。胡子邋遢的我与破敝掉色的黑皮箱很是般配。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我挤在长椅上等候列车。试想明天此时,我应该彷徨在陌生的城市,会找一家价格低廉的小旅馆,与黑皮箱相偎相依,共度黑夜。
跌跌撞撞文章4:缘来身在此“庵”中
文/潘玉
一路跌跌撞撞,不知不觉已身处一条深谷之中,潮湿清凉的空气深入喉咙,顿觉清爽了些,饿了好几天的肚子也跟着一起“醒”了,但也耐不住这眼皮越来越沉……
醒来时天色微亮,借着光线发现自己卧在条小山沟里,准备起身,听到前方有声响,定睛一看,是一头黑牛飞落在地,溅起一波清泉,泉水闪着微光斑驳在这神牛身上,映着它熠熠发着光亮。顺着泉水看去,周围绿阴如盖,野花野果美不胜收。就在这时,黑牛竟朝我点了点头接着飞升而去。
女子猛地坐起身,原来是梦一场,可耳边这潺潺流淌着的泉水自己不会听错,顺着泉水走到崖壁下,陡立的岩壁上竟“长”着一块形似牛心的大石头。女子一路颠沛流离,至此暗暗下定决心,“就是这儿了。”于是在半山腰的一间破庙安顿下来,从此青灯古佛,念经修行。并将庙宇整修,取名“牛记庵”,暗喻牛姓家人往后都能吉祥平安。而那处山泉就成了现在的“神牛泉”,它自山崖石缝中流出,沥沥不断,滋养了后来安居在此的一户户人家。
“走啦走啦,我们继续往上走……”这才回过神来的我站在牛心石下,被这曾是淄川一带令人敬仰的得道女僧的奇遇故事吸引,仿佛穿越回到了那时候,隆隆钟声回荡在耳边。一直流淌至今的神牛泉就在我眼前,不时有游客前来接着泉水,品尝着那沁人心脾的甘甜。看着人群渐渐走远,我不自觉放慢脚步,跟随时间留下的痕迹,认识每一处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一步步地走进这个地方。
踏着石板路往山上走着,远远就看见这山崖上竟悬着一处奇宅,是由王氏玉珂、玉珮两兄弟在1952年至1955年间建成。从院内看是一处普通民宅,但从山下村中仰望,则是建在山崖上的二层楼院。西、北屋地下皆建有地下楼,顶部全是石头发悬,颇为牢固。若在二楼后窗向下瞭望,山下村里全景便尽收眼帘。再沿山路往上走一段,则是孙家大院,这二层四合院据说是博山染坊买卖之家的孙氏家族所有,整个宅院布局舒适紧凑,井井有条。院内多处设有机关和暗通道,在宅北悬崖上还保留着地道口,地道口外观是一泄洪道,经过房内可直接接取山泉水。在当时,整个院子都隐蔽在树丛中,还设有软梯,真是当时楼屋建造一绝了。
想到当时周边百姓原是想聆听女师傅讲佛法才来到这山上,山路走着走着成了石板路,路边田地渐渐长出喜人的庄稼,山羊、黄牛被放养到山顶成了“霸王”。山上越来越热闹,百姓们索性搬到这山谷里安家生活,将自家产物拿出来供奉寺庙香火。一天一天,这“天上的村落”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牛记庵村。来之前路过的张李村有一绪岳民俗博物馆,古时村民用过的炊具、铁农具等在那都有保存。那时的大人们披着蓑衣挥着锄头耕地,家里孩子们你争我抢推着石磨当游戏。时空流转,雨声滴答,大人们在伞下翻转着烧烤器具里的晚餐,孩子们荡着秋千追着蝴蝶蜻蜓好生好奇。时间或改变了我们,而这里,一直不变的让人安心、宁静。
山脚下鲤鱼池的后方,还有一溶窟。相传有一老道让一老农种上一西瓜,九九八十一天成熟之后将其摘下砸牛,耕牛就会变成金牛,可老农在八十天后就将其摘下,耕牛不但没变成金牛,牛角还被砸落。牛角滚落于此,形成这远看像牛角的半山洞。雨季时,雨水随崖壁顺流而下形成瀑布,此时便是水帘牛角洞。冬季雨雪来袭,午后融化的雪水降落洞窟,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形成冰柱,就成了冰凌牛角洞。古时候的村民们一直将大溶窟当做礼堂,常常扎台唱戏,120多米长的溶窟容纳了近几百人,好一番热闹景象。
想必当初归隐山林的女师傅想不到,这隐于山中的古村落是缘自她吧。在这里自给自足、自在逍遥、自得其乐,能从朝九晚五的日子里偷一日闲,跟自己说说悄悄话,不虚此行。
跌跌撞撞文章5:青春与成长
在我们的青春里,总是在跌跌撞撞在成长。我们细数余下的时光,带点忧伤。握一直伏笔,埋下那生命的洗礼。我们总是在经历后才学会成长,才明白什么青春,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亲情。
友情,是生命里的一束奇光,照亮着我们的生命。一起打闹,一起磕磕绊绊,一起成长,一起诉说遥远而美好的梦想。有秘密一起分享,有悲伤一起扛,有快乐一起徜徉。一句坚强,一句有我在,一句你好吗?一句你在哪?一句好想你,一句对不起,一句没关系。这些平凡的语言,却筑成友谊之墙,无需再多理由,只是那份坚定就这样存在。一起旅行,是约定好的浪漫,一起手牵手到成功的彼岸。友谊,在我们心中开出最灿烂的花朵。
爱情,使我们一直存在的美好幻想,想要拥有的永恒是否真的存在,说过的誓言会一起实现吗?我们有时幸福得无话可说,有时遍体鳞伤,有时迷迷糊糊,有时却异常清晰。总是会在伤过了,痛过了,笑过了。哭过了才会体会到什么是真爱,明知会受伤,却还是有傻傻的等待。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亲情,是我们人生的归宿,是一生的缘,在外受伤了,还可以回家疗伤,受委屈了还有家可以安慰。冷了,有家的温暖,你忘了回家的路了吗?一路成长,一路奔跑,记得那条通往心灵之家的路。
总是在不经意中长大了,懂了,青春,洋溢的那份忧伤。
跌跌撞撞文章6:关于成长的混乱思绪
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步入社会已有四年之久。回忆光阴几载,酸甜苦辣涌上心头。都说经历让人成长,不知这几载,我又成长了多少?
十一挚友携男友回长春与我聚会,见面第一句话是:“呦,城府了啊”。追问挚友原因,她说:“你看起来成熟了许多。”是吗?成熟了许多呢,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挚友问我可还记得上学时经常问我“你几岁了还这样幼稚?”我便会学着小娃儿的大舌头不知羞耻的回答“niang(读三声)税”。听好友描述,我笑而不语,思绪飘远…事后独自对着镜子演绎了一遍,却发现末尾嘴角不自觉的带上了一丝自嘲的笑。不禁自叹,成长真的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回想读大学之时,与同寝姐妹一起去网吧,双双因被怀疑未成年被老板揪了出来,当时真是欲哭无泪,好歹我们已是满20的人了,却一副小孩子的摸样…现在镜中看自己,虽然娃娃脸还是那张娃娃脸,也未见生出皱纹,却是再不觉幼稚,是什么改变了么?表情?眼神?所谓相由心生使然?
人说大学是象牙塔,我读书之时对此不以为然,走出校门后才渐渐明白了含义。儿时身为家中独女,成绩也还过得去,似乎没有经历过很大的不顺心,因而造就了幼稚的性格。生活曾赐予我太多的安逸,让我不曾知道外面还有狂风暴雨,所以长大后遇到很多的措手不及。虽然如此,我仍旧感谢生活,因为稚气其实比成长更加的来之不易。
可是成长,也并不算坏事,至少在这个世界里,成长能让人活得更容易。
成长——让我学会独立的思考、选择,并且甘愿为此买单。
成长——让我学会冷静的看待问题,因为我明白抱怨永远不能帮我解决问题。
成长——让我学会平静情绪,因为我发现冲动和魔鬼是最近的邻居。
成长——让我学会放弃,人说拿起来容易放下难。可是我已明白,不是什么东西我都能一直拿得起。
成长——让我明了自己身上抗的责任,但也坚持自己的信念。
成长——也让我变得冷漠,不再轻易相信,不再盲目的投入情感。
成长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它让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未知,所以我开始对各种知识渴求。所以我开始不那么固执己见的面对分歧,所以我开始从所遇之事中寻找启迪。
跌跌撞撞文章7:时光匆忙
文/夏雨紫520
总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总是在频频回首中观望,很想停下前进的步伐,可时光它不允许,唯有放慢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
我想重新认识我自己,可我却看不清自己,时光已经模糊了我原本的模样,现实已经迷惑了我的眼睛,我找不到方向,我看不到希望…
无论我如何的看不清自己,我却一直相信着,那个单纯的女孩儿,她并没有消失,她只是躲起来了,她只是被吓到了…
她喜欢用坚强的外表,去装饰她脆弱的内心,她善良的心灵,永远不会离去!
一瞬间,仿佛春风拂面、夏雨凋零、秋叶散落、冬雪飘扬…
我还是我、我就是我、我只是我…
如何,我才能找回我
如何,我才能遇见我
如何,我才能变成我
跌跌撞撞文章8:乡愁
文/刘策
在关外的都市里跌跌撞撞漂泊了大半生,对故乡的眷恋,却历久弥深。每逢佳节,我的心都会不由自主地飞回故乡山野,想起那里的花红柳绿,虫鸟争鸣。
此刻,关外还天寒地冻,风刀割面,家乡却已麦苗青青、花枝摇曳。想起海滩上,那摆动着绒绒肥臀争食小鱼幼虾的天鹅,更增思念之情。在家乡,每到酷暑盛夏,眺望海上的粼粼浅浪,沐浴着煦煦海风,不免心生惬意;至于瓜果飘香的金秋,那番美景则更令人心醉……
尤其难忘老家故居门前的海湾,尽管方圆不足百里,却依偎着林木茂密的青山,狂风来袭,它有欢腾跳跃的浪花拍岸;风停之后,又静如处子,波光闪烁;潮水退去,妇女们提篮持铲,相约赶海,不消三五个时辰,便会收获满满。
对于生我养我的故土,一草一木,早永存于内心。然而几年前,当我在外漂泊多年后第一次重返家乡时,却不免吃惊,故乡早已变了模样。
昔日砂石凹凸的土路换成了光溜溜的水泥路,就连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也是水泥铺就。“三春”“三夏”“三秋”,一律由机械代替,再不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原来的茅屋土厕如今变成了明亮干净的雅居和水冲卫生间,而且还有24小时热水供应、光纤连接。
晚饭后,妇女们齐聚灯火通明的文化广场唱歌跳舞。我问一位进城不久就返乡的大婶如何看待城乡差别,她笑着说,早先做梦都想进城,这会儿只想在家养老。你看,咱乡下粮、菜自产,走路鞋不沾土,出门也有公共汽车,哪一点比不上城里啊!还有,村里的老哥、老姐们,熟得像一家人,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活得多舒坦!
最让我感叹不已的是,乡亲们至今还保持着淳朴的民风。
由于水土特异,村里大多数人家房前屋旁栽有无花果树。虽说树有所属,但每逢果熟,大家都可顺手摘取食用,主人绝无愠色。
闲谈间,邻居大婶扯扯我的衣袖,指着不远处的农田说:“看看,又有人来扒地瓜、花生了”。
我说:喊一下就走了。
大婶说:“谁吃不是吃!估计是从外省迁来的,没有菜地。孩子馋了就弄一点儿。”说着,她扬手招呼地里的人:“别急,好好地扒,别弄得满地断瓜落果就行。”
村里还保有老传统,热情好客,路不拾遗。
麦收季节,家家把脱粒的小麦连同运麦的车辆、农具,昼夜放置在门口、路边,无人看管。问村里人何以这么随便,对曰:年年都是这样。
去年,由于疫情原因,尽管思乡心切,我却终未能回乡。 今年就地过年,也不能回乡了。不过,家乡已在心中,无论身在何处,依然温暖。
正如心中所唱: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皎洁的月亮,只为可爱的故乡,时刻牵动着我的心房。
跌跌撞撞文章9:寻找/旧时光
文/陈姓名人
跌跌撞撞己走近了五十,感觉昨天都是春天。如果还是春天,那四十、三十、二十呢?心里不承认的老年,已是我这样的摸样,就像赵匡胤黄袍加身不得不做皇帝了。看下窗外荒废厂地的池塘,已是青春覆底,只等一场大雨来将那绿色淹没。真有些不明白,这地方怎么也比不上我的家乡,清明节的雨水,如今已是屋檐滴答,如泣如诉,乌云覆盖。
其实吉隆昨天也下雨了,这里的天空一忽儿也放晴一忽儿变阴,那压抑的空气给人一种失望,昨天下午雨总算下了,看那雨点急急的架势,铺天盖地的下了很久很久,可是在我的心情还没消散时,就变成了时有时无的雨点,然这池塘的水早装满了。下就下吧 。
但此时我依然依唏能听见蛙声。
能在吉隆这样的工业区里,听见蛙声实在出乎我的意外。每每我站在窗台向外望去的时候,不是楼房挡住了我的视线,就是车轮忙碌远去的声音搅乱我的思维,那一点时间里,心情就断了线般地无所适从。忽然间听到的阵阵蛙鸣,它们就在我眼下啊!它们好像知道我心事似的,叫的很凄沥。也不知道那些青蛙们怎么渡过了冬天,这小小的池塘在十二月就没有水了,可是刚到二月时我就听到他们在和奏,在催眠。那几天因为心情不好,有些小小的失眠,在辗转的时间里,是它们鼓躁了一些乡间才有的味道进来,进来我的耳朵,进来我的心间,给我嚼着那些小时家乡的味道,甜甜地睡去。
小时候总是梦想着蛙声以外的世界,时光远去了,不能释怀的梦也渐渐淡薄,倒是儿时的那些经历,那些场景一次又一次地闯入梦中不能自拔。好在有了这蛙声在我思念时相伴,寻一些旧时时光 。小时候,感觉世界很小,认为自己明白了好多,可以每天去找自己认识的人,可以每天走过认识的路。大了才明白,自己根本就无法了解世界,而自己只是路上的一滴水,遇土而化,遇水而散,遇火而失。心情总是走在错对的转折点!!!!!
有时能因为一句话而笑,有时会因为一点事而伤感一天,有时会因为自己没有珍惜,而让自己留意一辈子。或许我需要的不一定是财富,而只是几句简单的安慰,一段刻骨铭心的留意。
201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