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困惑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困惑文章1:困惑
文/东山峰人
欲说知青心中的另一种困惑
---(对那个年代政治宠儿们现状的探讨)
回家,路上已经是暮色四合,华灯初放了。刚结束了一次知青聚会,开车往回赶,家已在城市南边的灯火阑珊处。从东门跨进小区,沿路的花坛边就竖立着几盏欧式室外防水草坪景观高杆灯,它温馨地灯光照应着我疲惫的身躯一直伴我到三单元电梯门口。拧开房门锁,巡睃空荡的客厅,目光在整个房间里顿一顿,仿佛有种巨大的孤独和困惑充斥在周围的空气中,此种情绪都源于今晚在饭桌上‘她’的影子和她的故事以及‘她’内心的倾诉。
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虽然包含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当时的政治考量,但毕竟也是现实环境的无奈之举。但是,它还是深刻地改变了一千七百万知青的命运。塑造了人们至今所熟悉的与共和国同龄的现状,也塑造了知青以及改革开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共和国历史发展的情缘。
这种情缘如同沃土一般,从中能孕育出知青灵魂的千姿百态。
人们常说;被逆境所困,抱怨是没有用的。被困,才有所思。有所思,才有所能。于是,带着今夜纷飞的思绪,我便习惯性的坐在电脑显示屏前,手握着鼠标,望着洁白的word文档,想起一晚又一晚,月光的冷静照进了窗户,也照进了我心里。它静的让人有几许落寞,也静的让人沉思,甚至让人感到心灵里有种震撼,从而,不由得使我
感慨万千,不得不重新思考起那个年代能进入企业、公社、国有农场机关的政治宠儿们的真实境况以及她们身上鲜为人知的一面。
当思绪与回忆交融的那一刻,就有种凝重感觉的生出,似乎悠悠然然的就延伸到东山峰的茅草坡上,赤裸裸地直面那个时候所发生的许多事情……
命运就是这样蹊跷,无法言说,不是来得太早,就是来得太迟。刚刚好的思想交流,都需要一个恰当的机遇。我和她以前并不是很熟悉,也不是同在一个队上,只是由于她过去在东山峰农场(担任过农场党委副书记)的特殊身份而记住了她。而有关她的传说林林总总、褒贬不一,但在我心里;上进、干练、泼辣、办事有魄力、运气好的印象就深深地扎入在脑海中。
今晚的聚会是为了答谢常德知青协会的部分负责人来长沙而设。她们邀请我参加是因为平日我对知青活动比较关注,并且多次发表有关东山峰农场知青方面的文章和建议而引起她们的注意,理所应然,由陌生到熟悉,由关注而重视就这样顺理成章了。
岁月中流淌的往事总是让人难以忘怀,那种古朴的多年不曾改变的知青点上的原生态面貌真逼得我想哭,然而又不忍用自己的这点所谓的视觉去剖析她今晚吐露的内容,因为谁也无法去改变当年知青生活的那种状态。当初离开东山峰时心里是沉甸甸的,也为尚留在农场的知青深深的捏过一把汗,更不知道在她在卷入农场知青领导层时那些鲜为人知的‘事件’。
今晚聚会的交流与沟通,拉近了我与她几十年未曾相识的距离,也走近了彼此内心的亲近、更增加了双方的信誉感,于是;东山峰上隐藏在她心中的那些‘秘密’竟在一种不合时宜却又胜势常态的氛围里被她慢慢地释放而倾吐出来了。
在一个恰当的方程式里,人的思维都会猛然活跃起来、甚至会有种极力想表达的愿望。此刻,她十分健谈,语气中会感觉有几分的煽情。今晚,她好像要跟我倾谈一下心底夜话一般。我坐在餐桌边屏息聆听着她讲着自己的故事,那些不愿谈起的过去在她眼神中仍透露出淡淡的伤感,当我正要凝视她时表情时,更惊诧的另一番话题却使我不敢再仰面看见她那些内心的痕迹了。
世间许多事就是这么奇怪,当你拥有时,你认为理所应当。当你失去时,才知道自己没资格。
此时,她的笑容终于解脱了痛苦,变得纯净、通透,仿佛回到东山峰上时的豆蔻年华。那眼神中有伤心,有愤怒,有痛悔,也有深深的失望。但终于,这眼神转为冷彻,欲言又止的难言和苦衷仿佛如骨鲠在喉。须臾,只见她语气凝重,扫视了桌上几个人,用舌尖舔了一下干渴的嘴唇,挪动着身子,然后再次调整了一下坐姿,笑容中含有一种悲切与她迸发出的夺目的精神和想澄清的事实变成了不吐不快。于是,深陷在农场机关党委领导层里那些埋藏了心中几十年的秘密终如说了出来。霎时,她在山峰上那些人生际遇般不尽相同的遭遇才逐渐被我所知。
过去,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总以为那个年代的知青政治明星都是身缠绕着绚丽的光环,却不了解光环背后的心酸和屈辱,那种以柔弱的身躯、浅薄的政治阅历和单纯的思想去博弈个人命运的遭遇就无形被一种莫名的权利争斗卷入进去,挤压在领导的两派之中,从而背负了另外一种政治上的十字架,永远在替不暗人事的官场上偿还债务,身上有着抹不去的悲剧色彩。
包厢内的吊灯照得餐桌如白昼,趁身影还在,在桌的几个知青骤然一惊,睁开眼,当年知青中的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似乎山上有谁抛出了一篇政治谎言,然后又转化成绯闻,让人情绪陡然紧张恐惧,将一个人的政治生命撕成碎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她几乎坠地的心境,餐桌前还剩下几盘霓虹色的残影。我仿佛是看到了山峰上那种平静后面的波诡云谲。
一场由农场领导们的政见不合而彼此产生的矛盾,发展到拉帮结派,演变成报复某个人为目的,利用涉世不深‘她’的某些生理症状来诬陷打击自己的政敌,那种官场上的权奇超绝,鱼龙曼衍,一招一式均在她的讲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完全超越了我做知青时候那种单纯的想象,也超越了她光鲜亮丽后面的一种悲催。这个故事中的故事,使我有机会更加接近地触摸到那一段鲜为人知女知青领导干部在场部的命运之殇,从而折射出那个年代中国女性干部的坎坷而尴尬的政治命运。
四十几年回眸那些直抵心灵的人与事,突然陷入落魄不如意的状况中,竟然还如此的难堪。官场,一脉相承,不管在哪个年代,恶劣的时代官场环境总会把那些政治上的弱者,单纯的理想主义者抛进深不见底的漩涡。
当我很理智地分析这件事情的时候,当我真的开始去透彻地了解她这个人的时候,我想,她已经她把自己投出去的感情收回来了。她说;只要她心中坦然,良心安宁,没有遗憾和悔恨即够矣。我相信她的话。就凭她平日组织知青活动的那种执着热情的态度、那种组织能力、那种奉献精神即可窥见一斑。由此而相信,那时的她,并没有在政治光芒的照耀下用青春赌官场,更没有往名利场上去追逐,一切宛如是倍感珍惜这份知青的身份和自己纯洁的名誉,还有随波逐流的无情。
今夜的一席话,我知道她故事背后的无奈与忧伤,就如我听到那些世俗蒙蔽鲜为人知的染尘,我还揣测,她是想在合适的时间里、在合适的人群中再度恰当的澄清自己,重获纯净与清澈,避开山峰上那种瞬间颤动的政治漩涡里的流言蜚语。
其实,一颗成熟的心灵,是需要磨砺的;人生有很多承载,是躲不掉的;我还想,当时惟一能够支撑她的一定是她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倔强的性格,据她自己所说;为要证明她的清白,前前后后几年,甚至惊动到常德地委行署和妇联、省农垦局等上级单位,最终还给她一个清白,从而使那些流言蜚语不攻自破。她的遭遇,是许多生活、工作在那个年代农场、农村知青领导层里面而不被人所了解的另一面。
我还在想,真正可怜的是曾经那些知青宠儿,她们曾经令千人瞩目的政治荣耀,就这样被揉碎在农场领导层的争权夺利、个人的矛盾的纠纷中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后落于市井人的舌尖,低微如尘,狼狈不堪,令人咂舌攒眉。须臾,我目光端详她良久,仿佛嗅到那个年代的气息还没有散去,依然猜不出端倪,心里一丝涟漪泛滥得更厉害了。
其实,知青整个的光阴,谁没有过年少唇红齿白的时光,谁不曾走过青春的迷茫,谁没有过年少轻狂,谁没有经过命运的起起落落?但落实到她身上发生的事件总让你不忍触碰,埋藏在她心底让我可以深深的理解,必然是她难堪和无奈感染了我的思想和情绪。我就那么近的贴坐在她身边,静静的衬着手肘,不想说一句话,却感受心灵涤荡之后带来的沉思,慢慢变得释然,呼吸由急促转向舒缓,混乱的思绪开始渐渐清晰从而让我找到了共鸣,东山峰上,她宛如还是那么的飘渺,如轻纱般遮盖疲惫的心。
我所见她的故事如此这般。广阔天地与知青的社会,一切事物统在东山峰上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永远隐秘,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我想,这些基层锻炼出来的人是我们最应该悲天悯人的人了。
其实,每个人的世界并不大,当有些人走进的时候,一些人正在默默地离开。低下头来摸摸自己的影子,往事回味,人生中的机遇往往是无形‘而遇’却又‘有遇’而失去,时代抛弃一个人的时候连说一声再见都不会,生活也不会时时厚待我们。现在,没人去追寻历史的责任,纵然我们对历史有过怨言,但都在挫折里把它看淡了。
古人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处在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之间,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对世界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
知青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用‘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观点来看依然有着现实的依托。当年的许多‘弱冠’参入者都还健在,也不缺失那一段上山下乡的生活史料,但囿于一些政治上原因和主题的限制,它卷进去容易,真正写好很难很难。
今夜依旧,思绪循着她身上所发生的那些事,想起故事后面带给我启示,眼前仿佛漂进一张沧桑悲催的历史卷书。曾经流淌在知青岁月中的往事现在变得死一般的沉寂,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知青的过去有着太多的扑索迷离而不容易被人倾听。山峰的云雾是神奇的也是神秘的,知青中所发生的一些现象至今也无法说清楚的,因此,有人始终保持着某种怀疑的态度。如果稍微撩拨一下就会有人将它顶起。那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话题呢?
视野拉回到当下,知青已经出场了,把事件回放到眼前。接下来,时间回到‘1972.3.28’,那不仅是个年号,还是一个以青春为题的时代。当时建办东山峰农场,主要也是为安置部分城市待业青年和解决南糖北调的任务。在农场建立的几十年中,人来人往中,知青是留下最多身影的一群人。浓雾中,有长沙、常德一千二百多名青春驻扎在此。漫山的茅草坡,山沟深壑,峡谷乱石,甚至每个犄角旮旯都留有知青的身影。
“思想有人抓,生产有人教,生活有人管。”这是当时省委专题文件对知青工作的总要求,如是,当初的场部领导和带队干部在部分知青队上就钦点了极少数女知青充实到农场场部参入知青工作的管理。虽然事过境迁,客观的说,这在当时应该是充分考虑了这些知青平日在学校的政治表现、家庭出身、个人能力和影响。但它忽若了一个事实,同等条件下,男知青被选派到机关领导层工作的人却很少很少!
若干年后,回个头来看,究极原因,再搜索和回味,在全国上山下乡知青比较集中的地方,凡属于往上充实领导岗位的人多以女性为多,这一现象即普遍又极为常见,我们农场前期大部分调到场部的女知青就遵循了这一‘普遍规律’。当时,我想这是不是对几千年传统封建势力的一种大反转?或者,是对弱者的一种保护?更或者,只有她们才适合干这份工作呢?
当时,我,的确弄不明白!因为说实在的,如果说是凭政治表现、靠吃苦、依自己的能力,或许男性应该比她们更强势一些,甚至更能胜任一些,以自己为例;凭我当时的政治表现和能力,尤其是脱胎换骨式的劳动锻炼绝对不比她们任何女性差,然而,现实的情况和我想象中的境遇却有着巨大的落差和不同,由此而使我明白了两点;一是我的家庭出生不好,二是我的性别不同(男性),所以,最终使我的政治选项在农场里归于落寞,发不出任何声响!
鉴于此种情况,加上后来披露的许多女性知青被侮辱和欺凌的情况,如是,以至于后来总有人把这种现象折叠为女知青的曲折和悲催,并带有各种女性痕迹的现实扩大化了,而且想象得极为丰富,议论甚至就变成了‘八卦’。舆论总是在世俗社会里涵盖着社会成员适应时代所必要的、或对其有利的一切信息。
缤纷繁复的社会科学并不都是如此缺乏度量衡,然而当聚焦在某些社会现象的具体话题上时,无论古今中外,人们全都支支吾吾模凌两可语焉不详,没有谁真能一五一十讲明白,什么算“公众人物”、什么叫“公众利益”、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边界在哪里?
后来,我看到沈乔生的《上山下乡中的女知青》一文中说:
一、“因为女知青性意识的相对早熟,因为她们绵软、深厚如子宫一般的母性,因为她们感情化的思维方式(而那恰恰是一个非理性的时代),使她们比男知青更容易和农村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处在艰苦、困难的环境,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女生往往表现出比男生更强的适应性和忍耐力,有更多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三、在特殊的复杂的政治生态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接受“上面”的思想,有更强的适应性,与男生喜欢独立思考相比,她们表现出更多的服从和盲目,换句话说,她们比较听话。所以,她们被提拔当干部的人数也比男生多。”看到此文分析,我认为,还是颇有几分道理的?但是否解开那个话题的迷,不得而知?
四十六年前那段历史已经渐渐变得模糊了,残存于知青脑海中的那些印迹也开始支离破碎了,山峰之上覆盖的是一段谁也不愿提起的往事,会使一些人感到有所忌讳,特别是牵扯到曾经的‘当事人’她们的命运和后来人生的走向都无情的被岁月抛弃在茫然的群山、田野、边疆之中。醒来,全当是做了一个浑浑噩噩的梦,最后都让人唏嘘不已。
我觉得,评价知青,不能仅仅停留在它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而要更加关注历史事件中饱满的人物内心,是否揭示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现象。知青不能把自己的历史给抹去了‘从下乡到下岗’,是我们这一代人忍辱负重付出的沉重代价。当代有一种倾向;许多情绪化的思维使知青容易神圣化自己的经历。
曾经热闹非凡的知青话题,现在视乎都归于沉寂,但今天我的思绪飘然而来,还是我对知青中间发生的另外一种现象有着极大的兴趣,也是我曾答应写她的要求所至。如是;思绪慢慢溢出房间,由此而追索到1972年3月28日。
在东山峰上,知青大多是刚刚脱离城市又涉世不深的懵懂青年,还是一个抱团的群体,昔日的同学、街邻,不同身份使大家身份相同,所呈现不同的是;知青群体中必须慢慢涌现出新人来,艰苦的环境实际上确实能锻炼了极少数精英人物,但也摧毁了一些人。哪个年代许多知青都是靠自己的努力,靠比别人流更多的汗,付出更多的代价从而脱颖而出,‘她’是否就是其中之一,历史与机遇让她担当了不同的角色,当时的职务是农场党委副书记,真是羡煞了众多知青。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机遇和缘分,也可能是你,也可能是她,但实事求是的说;抛开其它因素,能从一千二百多知青中脱颖而出,肯定有着她不同凡响的一面,她是高中毕业,有着比一般同年人成熟的人生阅历和认识,据她所讲;72年过春节,大年三十,她没有回长沙,而是自己带头组织一部分同学把那些回长沙的知青被褥全部洗干净、收好。她性格活泼,为人热情,心地善良,平日里找知青同学谈心,做思想工作,帮助困难知青渡过难关,积极出工,累活冲在前,许多小事点点滴滴的汇集起来便显示出一个干练、和蔼、有能力的领头知青大姐形象。
我想,她的这种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机遇是垂青那些有备而来的人。她被机遇所垂青了。调到场部后,她依然奔波在各个知青点上,多次回队搞劳动,帮助农场领导协调处理知青中间一些问题,她为官清廉,啬己奉公,赢得众人的钦佩。而最考验她的是全国恢复高考后和回城后的那几段坎;当时农场招工、当兵、读书都是搞个人表现优秀再推荐的制度,因为她是东山峰农场优秀知青代表,又是农场党委副书记,各种光环非她莫属,据她自己说;当时清华大学在常德地区曾指名道姓要招她,后因农场出于当时政治影响的原因没有同意放人。她却被政治约束的一纸(听党委的话),缚住她读书的全部想望。
我试图设想了一下她当时的心境;心应该像涨了潮,冉冉蔓延到眼眶,潸然泪婆娑。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真正是把一切献给了党、献给了知青事业。简单地说,她虽然没有自封为‘惊天动地’或被人捧出知青明星,但普通人还是用心能衡量出来这件事的分量。这正如;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为此,我想说;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
据考证,后来从农场顶替她去的另外一个常德知青读完清华后被分配在北京工作,听说还混的非常不错。由此可见,机会是在纷纭世事之中,许多复杂因子运行之间,偶然凑成一个有利于你的空隙。而她,在她恰恰是被迫放弃这个机会后,身份和待遇由此而拉开。只能被迫到多年后回城顶职参加工作,再到后来就以企业单位普通职工退休,拿着一两千元工资而已。
我现在总结她,就有这样一种感觉;她的生活经历,撇在知青岁月中虽也说平凡,但搁在她身上却是比别的知青遇到更多的坎坷。曾经确有许多如意的光环在她身上闪烁,但闪烁过后依然能淡然处之,心静如雪,将名利的浮云轻轻拂过。
还因为,她在知青的时候,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可以夺目,可以耀眼;然而时光流逝,真正沉淀下来的丰姿卓越的女子又有多少?所以,做女人,做女知青领导,无论成否,千万不要忽视丰富自己的内心,内心的坚强、宁静、淡泊和从容才是恒久的!女人这样,男人又何尝不是呢?
由个别说到一般,又由一般探讨到整个知青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即认识了中国社会的现实,继而坚定了一些爱于思考的人勇于探讨起中国的命运来。不把历史驱逐于想象和政治需要的演说,尤其注意到农村与城市,知青与时代所发生大大小小的细节,以穿透遮蔽,以勘探知青事件以外更广阔,更丰富,更本质,更血肉鲜活的世界,以探索历史的当代意义。
但凡下乡经历过磨难,返城后又有事业追求的知青,无论男女,都会觉得这段经历对他们是负负得正的财富,都赞成‘知青精神’这种提法。我以为,知青精神是对苦难的忍耐和承受,是对人的意志和毅力的赞美,是对目标的不屈不挠的追求。当然,知青精神还包含着一个基本的立场,那就是反思和批判,是对文革毁灭教育的批判,是对阶级斗争践踏人性的批判。我们颂扬苦难,但丝毫不排除对苦难源头的追究和批评。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越来越形成共识。
搁笔之时,思绪仍然掩藏不住对那里的怀念,因为,那段岁月大抵和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引起无数逐渐老去知青人的眷恋和怀念,生活在山峰广袤的云雾里,每个日夜都满含青春的汁液,我怎么会不爱?
现在,我只想看到知青中最美好的状态,抛弃那些被曲解的流言蜚语。每一个知青的境遇是非常不相同的,惟一一致的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青春岁月很眷恋、很不舍。只会作为一份特别的记忆停驻于此,任善良的人们去放大其中的美好。
2018.12.24草于家
困惑文章2:羁绊
文/Victoria__Miss飘
最近有一件事一直在困惑我。我的初恋又回来找我了而我呢,也确实心软了。但是我们相处的并不愉快,也许是感觉已不再,也许是我们都太过爱自己太过在意计较付出。也许是,我们根本就不够喜欢对方。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他,我到底还有什么放不下。
我和他是高中同班同学,我的高中是一所高质量的学校,这个高质量表现在各个方面。更包括,它的氛围,它能给学生们提供最舒适的环境和学习氛围,所以我最快乐最放肆最轻松的时光是在那里度过的。
这是我美丽的校园。
在这里,有我最美的年华,最爱的小伙伴们
还有他,我最纯粹的初恋。我多怀念以前一起上课的日子,一起放学回家还会在车站被偷拍哈哈。时不时爆出来点什么"二女争一男的绯闻"来个人跟我吵吵架啥的,以及总被人误以为是我倒追,其实我没有啦 = =那时候还很单纯很美好也很温暖。高中时期给予我各种照顾和保护的他,好像已经离我太远,再也回不了。
我到现在也都记得他的那句"做我女朋友吧,我们在一起吧。"
相识四年,我们都经历了什么,度过了什么。我们是异地,能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 其实上次分开之后,以前的一些电影票,一起去过的摩天轮,一起买的情侣tee,给他买的礼物,隐形…他送我的娃娃,化妆盒,我们共用的杯子,我还都留着,也许是我还舍不得扔,也许是我觉得他一定会回来找我认错忏悔,结果真的就是这样。倘若我和他分开并且决定真的不再联系,想和他彻底撇清关系,是不是应该当着他的面把它们都撕碎,那些礼物让他都拿回去。因为这些都是一种羁绊,随时牵绊着我没法忘记曾经。
可是如果真的要撇的一干二净,是不是我也应该把自己切下来一部分 让他带走才行。
我一直觉得如果能把初恋从高中一直延续到将来,最终能够修成正果,那一定是我这辈子干过最漂亮的事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
有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到底还在留恋什么。这两天才明白,我一直走不出来的是高中的那个大环境,那里承载着我最美的年华,最好的朋友,最纯粹的初恋。缺一不可,缺了哪一样它都不再完美。我之所以还有留恋是因为我不想破坏对于高中记忆的完美,我舍不得。但现实往往都不尽如人意,我们已经脱离对方太远,有太多太多的不一样使我们没法靠近彼此了吗?以我们这种状态,怎么面对天津到浙江的1023公里的距离,怎么熬过不能见面的120天?一直都觉得如果没有一定要分开的理由,我就不想那么轻易放弃,毕竟我已经放弃了一次真不想再这样放弃第二次。我从不怀疑他来找我复合的真心,可是现在的僵局该怎样打破。或许有些事情真的是单程票,再也回不去了,或许我们真的该放开彼此。我也该放开那段美好回忆,即使它已不再完美。舍,得,舍不得。
困惑文章3:镜里窥人
文/丁松英 王兴野
一直困惑于这世间为何有许多反义词存在,而每个人又几乎是矛盾的复合体——亦奋进,亦贪乐;亦清醒,亦迷糊;亦阳光,亦冷漠;亦真诚,亦虚伪……没办法,他们说这就是生存的必需法则。
所以,摘下了面具,将自己曝在朗朗乾坤之下,反而更有种惶惑的阴暗。因为要让自己“立足”于社会,于是在“真诚”的阳光下,必须卑躬屈膝,必须委曲求全,才不至于成为出头鸟惨受枪打。真诚是假象,虚假才是真实,正如一切阳光照耀之下都有阴影存在。
——只是,因为在“背后”,所以无人可见。
我不知道所谓的历史有几分真几分假。龙座上的权倾天下,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们得到了财富、权力、享受,会乖乖任凭自己的一切包括劣迹被记录?他没有得到的,只是一个流芳千古,于是我也不敢尽信那血汗凝成的历史,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历史。
——我不相信但凡帝王出生都有异兆,我不相信红颜祸水,我不相信隋文帝节俭至斯,我不相信乾隆时期是盛世而非从内部逐渐腐烂的果子……是的,我怀疑那卷单薄的史册,是否能承载真相的沉重。
有人说,历史除了人名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虽然过于偏激,也并非没有道理。千百年来,只要人性有扭曲,历史便会变异。
相反,在虚拟的时空,我们不必承受现实的压力和重重顾虑,可以顶着虚假的名字,活得真实而逍遥。小说中,可以痛快淋漓地揭露现实血淋淋的真相,可以讽,可以刺,可以嬉笑怒骂,肆无忌惮。鲁迅的《阿Q正传》不就是虚构故事中的活生生的现实吗?
而今网络上正在盛行的微博,亦是一个还原人们本真面目的窗口——每个名字都荒诞不经游戏风尘,而每个名字下面,却是直掏肺腑的锋利坦荡。是的,多少的愤懑,多少的激情,多少的真心和热血,都通过这虚假的面具喷薄而出!伪装久了,心会麻木,再分不清真假;唯有呐喊——在面具的掩护下呐喊,才会发现自己原来还活着,还有一份对“真”的渴望和追求。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在怕。
——怕个人的卑微,怕生存的脆弱,怕……直面自己的心。呵,说中国人隐忍,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都是被一个“怕”字束缚了良知,扭曲了人性!真成了假,假才敢真——我们真的只敢在虚假的镜像中度此一生吗?
——不,我不甘心。
我们还有血肉,还有人性尚在,我们不是只会在泛滥成灾的心灵鸡汤式文学中生搬硬套以“文化”作主题来敷衍。我可以没有文笔,却不能在真真假假的光怪陆离中浑浑噩噩。我们依旧有沸腾的血液在燃烧,以破开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玄冰之镜。
历史无法还原,但,明日却可以坦荡清明!
困惑文章4:招聘干部
文/杨祚华
遥想当年困惑,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坚守在临时岗位上,还是背起行囊到外地闯荡,几经犹豫,终是难以决断。后来应了那句俗话:久等必有一禅。待到秋来八月,在一阵凉爽秋风的吹拂下,我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有幸跨进了招聘干部的行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当改革开放伊始时代,乡镇亟需一批年轻干部,于是,便在农村中选拔有文化、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这就是拥有承包地,仍是农村户口,做着公家事的招聘干部。
这一创新的招干政策,令多少农村年轻人渴望跳出农门,掀起了一阵参加招干应考的浪潮。但因配备干部名额有限,还需实行文化知识考试,多少人只能望洋兴叹,一个乡镇崭露头角者仅有三五个年轻人。当年我作为乡广播站的临时人员,参加了招干应试,在几番严格考察后,坐上了招聘干部的末班车,从此,驰骋在风雨兼程的人生路上。
家中世代皆为农民,我今生能与干部沾边,那也是莫大的荣幸。那天,我捧着粉红的签约聘书,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一路快跑回家,把喜讯传给乡亲们。他们争相传看我的聘书,一坝的人全都笑开了,对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父亲抚摸着那个红色聘书,意味深长地说:娃儿哪,好好干啰!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
初秋的一天,我怀着欣喜的心情,告别家乡父老,背着行囊报到上班。走进乡政府驻地,一间陈旧的木楼,楼上是简陋的寝室,楼下作为办公室,均不到十个平方米,尽管环境条件差了些,但我依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乡镇干部的工作,每天不是下队,就是开会,工作繁琐,事无巨细。所做的农村工作,在脑子里思考,在行动上落实,每天走村串户,无惧跋山涉水,半年来,一双脚走遍了乡村的坡坡坎坎。有老同志曾戏谑:我们是跑田坎的干部,有事找队长,无事转田坎。
招聘干部来自农村,多任过村里的群团干部,或是任过乡上几大员,熟悉农村工作,也曾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到农村开展工作,自然得心应手,和群众相处关系融洽,更是乡镇工作的主力军,大多担任着党政副职,几年后,有出类拔萃者被提拔,主政一方。我们走在外面,是令人仰慕的招聘干部,回到家里,却是朴实的种地农民,马不停蹄地扛着犁铧,赶着一头犍牛,还得去耕种那一亩三分地。在起早贪黑的辛劳中,抹着一身涔涔热汗,忙完收水栽秧挞谷,把更多的农事留给家里的妻子,又赶去忙做乡镇的工作。
那些年的乡镇工作,忙于冗事。狠抓农业生产,推广先进种植经验;走进农户家中,催交公粮和提留款;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抑制人口过快增长,达到优生优育;做好春秋两季打狗灭犬,不定时调解民事纠纷。这些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一次次考验着招聘干部,既要完成工作任务,又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每每走村入户,我们头顶戴着草帽,肩上背着挎包,有时手里还要拿根竹棍,谨防犬只突然蹿来偷袭。这身简朴的农民装束,正如有人说:农民看我们像干部,干部看我们像农民。
招聘干部和正式干部做着同样的工作,待遇也不差上下,但毕竟是聘用的干部,难以进入正式的序列,尽管心理上时常蒙有一丝阴影,但位卑未敢懈怠工作,我们总是争着抢着去干。有了急难险重的任务,我们主动要求去做;别人干不了的事,我们想着办法去干。早晨迎着朝阳,披着一身晨霜;夜晚踏着星光,挑起一肩责任。我们把一件件事情做得干部翘首称赞,群众脸上挂满笑意。
经过多年奋斗,我走向了聘转录的那一天,即招聘干部转为国家录用干部。在一番严格考察后,我终于成为一个正式的国家干部,把头上多年的“招聘”二字去掉了,真正吃上了从小就渴望的国家粮。我捧着崭新的购粮本颇为激动,一个线装的小本本,封面是土地般亲切的深褐色,扉页里填写着我的名字。我揣在衣兜里不肯放下,它的来之不易慰藉着我奋斗的艰辛。尽管那时吃国家粮不再让人羡慕,我终究没有到粮站买过一次粮食,但欣慰此生终是吃上了国家粮。
岁月流逝,一晃多年过去,往昔的招聘干部已不复存在,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些人工作政绩突出,上调到区里或区局级单位,职位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但更多的人和我一样,一生工作在乡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乡镇工作。
曾经的招聘干部,每天奔走在乡间匆忙的身影,一代人记忆中的乡官,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困惑文章5:这些日子,落不下困惑
文/心刺
聒噪的日子,在热浪中此起彼伏地颠簸膨胀。内心,这驱赶不走的困惑,像黑夜一朵落不下的忧伤,在天幕黏糊且遥遥置挂,不能疏失一种心情,也收放不了一张泛滥的网,困住一地裹足不前的烦躁彷徨。渴求时间的剪刀,把心情纵横残破,随风自由纷落。
于是期许,突兀的闪电,撕裂闷热的面具,让滂沱的阵雨,涤荡着鲜活的潮湿。内心有水样的清凉,内外通透才不长久枯窒。即使是瞬息的假象,也不懊恼一种恩赐。真想,廉价典当这种心境。也想,倚窗藏身宁静。看风撩帘,琴声随心,画笔流畅,心笔落字生姿,让生命喷涌一片绿意。
然,调整一种姿势,却并非易事。
曾经,沉默在两尺屏幕,看字字珠玑锦绣出一卷卷清丽墨图,但针刺线缝的文字,弹射出的血涌阵痛轻易就能瓦解灵魂,像无神的鬼魅游荡在迷路的森林。曾经,听天籁之音的滑翔忧伤,直抵心脏就勾勒出和弦触痛,在清澜音波中不禁潸然泪下。害怕,在拉帘而下的凝滞中,孤盏清灯把脸庞刷白点亮,平卧冰冷水波触感夜色萧瑟。害怕,足不出户的日子,黑发会根根雪染冰尘。
生物钟,在困惑中紊乱了日程。这段时间,是在困惑中“饥饿”拉锯,在割裂不开中耗尽力气。人,或许不能太过理智,也不能太过感性,在中立中左右一点,善待自己才能拿捏活着的幸福。认知在节节攀爬中明晰开花,双脚却在悲哀无助中倏忽入土。
强迫自己,跟着落霞的脚步,在有水草的河岸散荡心情。当阵阵脆落的足音,像键盘敲打出的心音。原来,一个人放逐心情,又复苏出相同的困顿。提起裙摆,旋转出唇齿的呐喊,心情就在熊熊灼烧中,随炊烟袅袅散去,落地一路繁华过后的冰凉灰烬,缝补不起也拼凑不出原形。抱膝而坐,看水流浪,自己的身影就在水中翻卷浮沉。晚霞落尽,心情就在暮色四合中黯淡锁定。
一个人出入,灯光昏黄的咖啡厅,在腾腾热气中溶解心情。当潺潺音流高低不平地拂过心房,似风霜又降温在枝头上,心情似花朵瓣瓣凋零,起风就洗透眷恋残香。原来,在春来秋去中悲欢品读心情,是对自己的极度残忍。闭目养神,心情感觉又撞在了冰冷的岩石上,溅起睫毛上满溢而出的泪花。心情掏空寂凉,如冬月落地无根,无主角却哽咽得认真。咀嚼一种困惑的折腾,品再多的咖啡,也遮掩不了眼角顺流而下,逆流而上,让人迂回困惑咸咸的味道。
人的生命,不是想快乐就能豁然欲出,想淡定就能心静如井,想多彩就能八面玲珑。一直羡慕牛,吃一点草就满足耕田。羡慕群鸟,飞上蓝天,停留树梢,就能欢喜吹哨。羡慕蚂蚁,有一个洞,就能忠诚回巢。小小的生命,活得单一笃定,总在惯性中定性。人,总在一些时段里不能幸免困顿,落不下心灵走向的脚跟,走不出困惑,脚步就捆绑着一根绳。
找个理由,安慰自己。想想长在原始森林的玫瑰,任其在无人的角落里绽放枯萎。无视它的高贵,不计它的春回,更无视它在风霜洗礼中斑斓又残褪。只是,滑落的这个季节,不甘愿去学会看流星的命运。我困惑的心路,是你正路过我的青春。而这些虚脱的情节,是自己在沉默中分秒咀嚼苦涩,彼此都在理性中伪装今世的陌生。
“午夜时分,缺失一道没你的风景,灵魂会屈服命运,真想优雅转身,怎料思绪不再完整?就把深情交给命运,哪怕在困惑中没有了余温。你辨识不清分寸,是不想让你数清香腮泪痕,即使只给予你一个相遇的清晨,我也甘愿守候一个人的黄昏。感情极为糊涂困顿,但懂得爱得执着爱得忠贞。我只是一只流浪无依的白狐,注定像红烛为你灼烧而哭,不问来路不需归途,只为照亮你的征途,就值得我一生去困惑付出……”随心写下的文字,我又随意谱曲,黑白琴键音域分明,但内心依然有炙热不灭的泪珠,拉不开序幕也完美不了心灵的归属,隐匿着绽放的心路,也俯身困惑而无处倾诉。
心灵真知碰触,像在酷夏炙烤中暑。病一场,困惑只能在梦中亮开坦途。
“记得,我穿着雪白的长裙,温柔地仰起细小的皮鞭,马蹄得得的去向,是为采集你踏过的泥香。我看见绵延泛绿的草原上,一朵朵雪白的羊群开在夏风中,你像巨人站立成树,仰望着浩蓝晴空,喜悦就从天际徐徐拉下了彩幕。你温婉地笑着,我旋转着白裙,青丝飞扬,心语款款,化茧成蝶斑驳出土。我们牵手傻笑,心湖就亮开一片粼粼金光,夏风清澜微拂,这里将顶起一朵多情的帐篷。我抿嘴咯咯地憨笑,你的牧群里又多了一只羊,愿你的皮鞭,似春雨细细落在我的心上,在荒芜中舔舐,在窃窃欢喜中成长……”
我慵懒地愣愣神,在朗朗晴日里推窗放眸,却在定定地落寞。原来是一场梦,为何想真实地烙印在血液中?注定在困惑中驻足,注定在伪装中背负,一切皆因矛盾茂盛抗衡,最后在屈服命运中冲突。
这些日子,总落不下困惑……
困惑文章6:聪明的代价
文/包利民
有时候,我会很困惑,一些科学家研究一些很奇怪的东西,到底是为了什么?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比如我在图书馆看书,翻阅科学类的期刊时,就看到了这样一项科学研究。
说加拿大研究人员通过对一种名为红腹灰雀的鸟进行观察研究,发现鸟儿也有“城乡差别”,栖息在城市里的这种鸟,比它们的农村老乡生存能力更强。研究人员从加勒比海岛国巴巴多斯的城区和乡村分别捕获一些红腹灰雀,让它们挑战一些任务,比如拉装有鸟食的抽屉、辨别颜色等,结果发现,城区的鸟不仅比乡下的鸟有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免疫力也比乡村的鸟强上许多。
无独有偶,此前就曾有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城市的老鼠大脑容量比乡村同胞平均多6%。这都在说明着,城里生活的物类,一般情况下要比城外的同类聪明。科学家并没有说原因,我胡乱分析,虽然城市外的广阔天地中,动物的天敌更多,可是城里它们会经常遭遇比天敌更可怕的境遇。所以,它们的生存能力更强。
可是,意义在哪里呢?顶多我行走在城市的喧嚣中,忽然看到几只鸟飞过灰暗的天空,会想,它们比外面的那些鸟聪明。那么,就不去想科学,只去想现实。现实中有一些鸟儿是定居在城市里,不会飞离的,它们也一定如科学家所研究般,很聪明,生存能力更强。可是想想城外乡下的那些鸟,它们就不那么聪明,生存能力却不好说,因为那是和生存的环境相关的。这样一来,生活在哪里的鸟更人羡慕呢?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羡慕城外的鸟,因为它们更自由,天空更广阔。宁愿不那么聪明一些,也要选择自由广阔一些。至此,我们终于总结出道理,可是道理如此简单,我们毕竟不是鸟儿,更不能给鸟做主让其选择生活的环境。单就我们来说,是不是有时会有些自豪,因为似乎我们比某些人能力强些,境遇也好些。可是,是不是有更多的时候,我们更羡慕那些自由的生活,羡慕那些平凡却怡然的人们,却又没有勇气去走入那种生活。
于是这样一想,便觉我们有时和那些鸟也没有什么分别,于是烦恼就多了起来。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并不一定是困囿是桎梏,更可能是我们的热爱。身处哪种生活,就去热爱哪种生活,不去做比较,不去羡慕和无奈,身边的点滴,才是真实的种种。也别去想聪明与否,生活中也许并不存在代价,只是一颗心的安然与平静,才是真正的能力和聪明。
困惑文章7:困惑
文/柳讯
在生活中最困惑的是什么呢?是选择,人生最难的恐怕就是选择了,人们常常说选择比奋斗更重要。选择错了,尽管你也像别人一样努力过,奋斗过,可是结果别人成功了,你却失败了,这是很冤枉的事,更难堪的是,有时因为选择与自己的目标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你越奋斗离你目标越远,因为你成功的彼岸在南方,而却向北方出发了。
选择本来就是一件事很难的事,如果是一般的事情,也许可以凭自己经验感觉,或是别人的意见判断就可以作出正确决定,可是有些事情,是扑朔迷离,变化莫测,常常让人捉摸不透,有些不知深浅的人,往往只是凭一时的冲动作出选择,结果是事与愿违,捉鸡不成,反而蚀了一把米。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山东打工多年,积累了一些资金,他的脑子很活,人缘也很好。他想改行做生意。他了解到当地的大包菜很便宜,才1毛多钱一斤,而家乡的菜市场要卖到三毛多,差不多是翻倍的赚,如果贩运一批包菜回去,一次可赚好到自己一年打工的钱,于打工辛辛苦苦积赚的钱,购了几个车皮的饭菜。可是事出意外,由于一场洪水,火车被阻五天,等到他的菜运到家里时,菜全部成了臭狗屁。血本无归。他面对一堆臭气烘烘的菜傻了,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头脑发热所致。当时也有劝过他,虽然有利润不大,但风险也大。可是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一意孤行。只吞下自己酿成的苦果。
困惑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选项太多了,不知道那项是正确的,那项是错误的。在商海里,有人赚了大钱,而有人却破产了,就是因为选择失误;在官场上,有人一路顺风,扶摇直上,而有人却摇摇欲坠,甚至是遗臭万年。在婚姻上,有人一生恩爱幸福,而有的人却貌合神离,甚至是支离破碎。
还有一种困惑是没有选项的选择,这种选项往往隐身不现,在你选择前时,是摸糊不清,隐隐约约,处于朦胧状态,你选择是难的事了,就是水中花,镜中月一样,而且这个时候最具诱惑力了,很容易迷惑人的,你很容易头脑发热,失去理智。许多的诈骗犯就利用人们心理的弱点,引人上钩的。
面对重大的事情时,我们要三思而行,切不可草草抉择,对看中的事要全面了解,认真的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就不会为当下的而困惑,也不会抉择失误而造成后果。越是困惑的时候越不能急躁,越是困惑的时候越要慎之又慎。如果我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对待自己所选择的事,就不会有患得患失的烦恼。在心情好的时候,去分析问题,你就不会被表象所蒙蔽,更不能急功近利选择,更不能用侥幸的心里去选择,世是没有无花的果,也没有无果的花。
学会从困惑中走出来,一个高明的驾驶员,在最糟糕的天气中开车时,就是思想高度集中,放慢速度。如果我们想在人生旅途中不出“车祸”,那就是遵守“规则”,时刻警觉前方出现疑点,那就可以安危走出自己的人生的困境。
困惑文章8:困惑和疑虑-总是被误解
首先要说,自己不是一个恶人(本身面相我想不应该被归为坏人的一类吧),也不是工于心计的那种。都三十多岁了,按理说应该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可是自己还是直来直去,我觉得好多亲近我的人都误解过被我所说所做的。所以总让人心里不爽。我被人误解时,自己是没有意识到的。嘴巴笨,要慢慢来才能改好。我想,这世界上,只有父母最能知道我的心思。因为我让他们生气的时候,我自己能感觉得到自己所作所说气着他们了。不能怪别人。我想,真正对我好的人,是让我知道我被误解了。
自我分析一下:
自己曾经有过严重的强迫症,典型的完美人格倾向,有时候神经质;
考虑问题太多,这并不是畏手畏脚,因为总想尽善尽美。
其实,宇宙万物哪有十全十美的。热力学第三定律还告诉我们,完美晶体熵值为零。自己是学这个的,明明知道熵值为零的东西不存在(也即-273.15℃永远达不到)。真要好好拍拍脑袋反省一下了。
不过,真心仍在,相信终会有人理解我的。做好自己,剩下的就由不得自己了。
也不必困惑和疑虑了。生活还是美好的,不能停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