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边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河边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河边的文章1:青青河边草

文/汪震宇

她是一颗无名的且不受人关注的小草;她生长在一个小池塘的旁边,显得是那么的不起眼,然而她却并不孤独,因为旁边还有无数地这样的小草,人们习惯的称她为青青河边草。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青青河边草,她散发着阵阵的清香,

她虽没有路边的野花那样光彩夺目,也没有白杨树那样高大挺拔,但她那种“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的精神却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棵脆绿色的小草,一片盎盎然的生机。青青河边草,草尖上甚至还留有点点水珠,那草尖上一滴滴泉水,冰冰凉凉地,透着甘之如饴的清甜,慢慢地流露出了一条条晶莹透彻的曲线。

我情不自禁的用手去抚摸每一棵青青河边草,那滑滑的感觉,给手指带来了一丁点的舒适。不多时,一只牛儿“哞哞”叫着从远处走了过来,也许是和主人失散了还是其它的什么原因,它只是“哞哞”地叫个不停且到处乱窜。

终于,牛儿似乎是口渴了,它走向了那个小池塘。牛儿步入到了池塘中心,它似乎很享受池塘里的温度,它用尾巴不断地甩出水花,而水花又不断溅起,落到小草上,形成了一滴滴的小水珠,之后又流淌出了一条条优美的曲线。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这是汉乐府的一首《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翻译出来大概是这样的:河边长满着茂盛的青草,出门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见,不觉中勾起了诗人绵绵的思绪,想念那远方的人儿。如果说,小草能够勾起一个人的思绪,那也许生长在池塘边的小草更能勾起一个人的情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河边草的生命力是顽强的,无论风吹雨打,无论春夏秋冬,她始终默默地生长在池塘的旁边,她就像一个池塘的守卫者一样,坚守挺立在自己的岗位上。

青青河边草的道路是曲折的,然而她的前途却充满光明。她仅凭着薄瘠的且潮湿的泥土,与命运搏斗,同顽石争雄,经过顽强的奋斗,终于带着希望,露面于光明的世界。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卑微的身份,没有扑鼻的花香,没有高大挺拔的身躯,没有强壮有力的体格,也没有绚丽多彩的颜色,但是,她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我顽强的生命力,这就是小草,生长于河边的小草。

青青河边草,她享受不到沃土的滋养,感受不到花儿的芳香,欣赏不到草原的壮阔。但是,她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她不怕人们的践踏,她就这样默默鼎立在池塘的旁边,也许此时此刻,她正和自己的亲友交谈着什么?

青青河边草,她也许并不是最顽强的,但她的精神却是很值得我们去肯定、去学习。身为一个地质青年,我们理应具有青青河边草的那种“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为国家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于河边的文章2:河边人家

文/桑干河

沿着河岸往下走,草越来越丰茂。从起初的刚没过脚脖子,直到郁郁葱葱的漫上小腿,青莹的绿盈满人的眼,朝起的阳光照在河面上,亮闪闪地泛着一波儿一波儿的粼光。

转过一个弯,河水放缓了脚步,水面开阔了许多。三五只、七八只、十来只鸭子挤出青蒲的绿帐,打着旋儿,相互招呼着,悠悠然地飘在河面上,感受着水的柔情。怪不得苏轼要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呢!

几间青砖红瓦的小屋掩映在浓绿的树荫里,半熟的杏子探头探脑地露出半青半黄的脸,杨树枝扎的篱笆把小院围的像半个月亮。一只母鸡“咯咯咯”地扑腾着飞上篱笆,一群鸡仔追逐着一只衔着青虫的小鸡仔,跑过树荫下的小方桌,一片绒绒的鸡毛飘飘悠悠地落进了茶碗里,靠着木椅看书的男人没有丝毫觉察。

一条鹅卵石铺砌的小道从河边一直延伸到篱笆墙外,女人端着一盆刚洗过的衣服,踩着细碎的步子进了院。几只小羊羔从栅栏下钻出来,“咩咩”地围着女人的裤脚转。女人吟吟地笑着说:“哎哟哟!别着急,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等一下啊!”边安慰着小羊们,边麻利地把一件件衣服晾了开来,小院刹那间又多了些迎风舞动的花花绿绿。

女人刚把一盆煮熟的黑豆放到地上,小羊们便迫不及待地拥上来。远远的篱笆下的鸡仔们也像是得到了命令似的,飞一般的奔跑过来,不失时机地插在小羊们的缝隙中抢豆吃。树荫下,黑狗茫然地望了望,懒懒地打了个哈欠,把头重又埋到臂弯下,继续打盹。

男人从书后面脉脉地看着忙碌着的女人。自从多年前摔伤了腰,家里家外,所有的粗活重活都是女人一个人扛着,他能做的事很少。镇小学的民办教师工资虽然不高,但是,看着孩子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个个茁壮成长着,让他觉得自己还是个有用之人。

一串稚嫩的歌声从河对岸飘过来,伴着“哗哗”的流水声,飘过小河,飘过篱笆,飘进男人和女人的耳中。女人眼神儿柔柔的望着河对岸,男人也伸着脖子望。一个小小的身影背着一大捆猪草,小心翼翼的踩着河中的搭石,左摇一下,右晃一下。女人一阵紧张,不由得握紧了男人的手,男人轻轻地拍了拍女人的手背,四目相对,会意的一笑。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小家伙放下猪草,“瞧!我摸的小鲫鱼。”手里高高的举着串满柳枝的小鲫鱼,红彤彤的小脸蛋上挂着晶莹的汗珠。女人怜爱地用手捊去小脸上的汗珠,男人欣慰地看着粘在一起的母子俩,只是“呵呵”地笑。唉!这小小男子汉,居然也能打回猪草了。

阳光热辣辣地炙烤着,西红柿红的胜火,黄的如金,闪着灼目的光泽;黄瓜嫩绿的似乎要浸出水来,豆角一簇簇一簇簇拥挤得可爱,一畦畦的油麦菜长势正旺,油菜也不甘示弱,尽力地伸展着。鸡仔们左刨刨,右啄啄,在菜畦间忽隐忽现;小羊们跪卧在篱笆下,喇叭花开得正艳,爬满了篱笆,一只羊羔情不自禁的嗅闻着一朵喇叭花。清凉凉的树荫下,小方桌上摆着凉拌了的黄瓜,渗着白糖的西红柿,炒豆角,西红柿炒鸡蛋,油炸小鲫鱼,卤鸭蛋。菜全是女人自己种,自己采,自己烹调。吃不完的菜蔬,女人能晒的晒干,做酱菜,能泡的做泡菜。一年四季,全家人都是吃着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蔬菜,女人的脸上溢着满足的笑。

小家伙夹了一片西红柿送到女人碗里,男人停下筷头,盯着看,小家伙又夹了一段黄瓜送到男人碗里,男人看着女人笑个不停。小家伙这次夹了一条豆角,送到自己嘴里:“这是姐爱吃的,我替姐吃了。”是啊!上大学的女儿放了假才能回来。女儿上大学前,家里地里的活儿,样样能干,是女人的好帮手呀!如今,女儿远在千里之外读书,儿子虽小,却也能够帮着女人干活了。

太阳热烈地奔放了一天,终于累了,脸色黄黄的靠着西边的山慢慢地往下滑,恋恋不舍地挥洒着最后的余晖。

鸭子们摇着肥嘟嘟的屁股进了窝,鸡们上了架,还“叽叽叽”地嘀咕个没完,大羊,小羊归了圈,猪早就打起了呼噜,黑狗却双目炯炯有神,在院里院外来回踱着。

南瓜稀饭的香味儿从小屋里溢了出来,院儿里女人也安顿好了。女人摆上碗筷,男人刚好辅导完儿子最后一道题。香甜的南瓜饭,白嫩嫩的水萝卜拌着绿莹莹的油麦菜,虽然简单但却可口。

女人边吃边和男人商量着,等秋收过后,那俩只母羊下了羔不卖了,自己养到过年,收入还能多一些。男人也知道,自从女儿考上大学以后,女人就盘算着怎样能够多增加一点收入,让女儿顺顺利利地完成学业,还有儿子以后也要上大学。

男人只是担心女人的身体吃不消,女人却信心满满,她说心中有希望,日子就有奔头,精气神儿就永远十足。

夜深了,汩汩的水声合着此起彼伏的蛙声奏着夜的乐曲,这是夜的摇篮曲,摇进了河边人家甜甜的梦里。

关于河边的文章3:小蚂蚁过河

文/顾佳怡

弯弯的小河边长着一棵高大的梧桐树。

秋天到了,小蚂蚁要储藏足够的粮食准备过冬。这天,它听说小河对岸有许多食物,于是便来到河边,东瞧瞧,西望望,可是没看见一座桥,小蚂蚁急得在原地直跺脚。忽然,一阵风吹来,大片大片的黄叶从树上飘下来,有的飘进小河里,顺着河水流向远方。

小蚂蚁眼睛一亮,它从地上拾起一根小树枝,将河边的一片树叶轻轻地推向河里,在树叶滑到河里时慢慢爬了上去。原来,它把树叶当小船,而它拾起的小树枝刚好用来当划桨。

不一会儿,小蚂蚁用它的智慧到达了河对岸。

关于河边的文章4:柳林风声

文/张守华

我家楼下涧河边,拂堤杨柳醉春烟。傍晚时分,我常常一个人,随手拿上一本书,行走在青砖铺就的林荫小道上,春风吹过柳林,发出沙沙的响声,如天籁一般,轻轻地抚慰着我疲乏的身心。

我最爱坐在柳树下,在青石凳上聆听风的声音。风细细、柔柔地吹着,柳叶沙沙作响,和着哗哗的流水声、清脆的鸟鸣声、昆虫唧唧嘟嘟的低吟声、对岸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仿佛一支交响乐,声声入耳,曲曲惬意。

清风徐来,放眼涧河水面,碧波荡漾,水光潋滟,那微皱的碧波如同仙女的裙带一般飘逸洒脱。一只白鹭立在岸边水坝上,像老猎人一样专注地观察着水里的动静,突然展开两翼,腾空跃起,俯冲水面,得到猎物后又直击长空,消失在白云间,撇下一圈圈波纹打破如镜水面,四散开去。南风吹来,本来从北向南的水流,席卷波浪如滚滚车轮向北碾去,仿佛水往高处流,又似乎时光倒流。懵懵懂懂,我好像望见洛神向我走来,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其颜修眉联娟,明眸善睐;其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她抿着嘴看着我笑,亦真亦幻。

那藏在树林深处的鸟儿,夕阳下,不时发出阵阵叫声。麻雀最是热闹,叽叽喳喳,像一群散学的孩子,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说笑。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叫声各有千秋,有的婉转清脆、有的浑厚低沉,有的短促、有的悠扬。抬眼寻它,林木郁郁葱葱,它却无影无踪。只见夕阳透过随风摇摆的柳叶,若隐若现,那光柔和地射到我的眼睛里,爬到心坎儿上,为我洗去心尘。夕阳洒在水面上,一泻千里,如一张无边锦缎随意铺开。那金光召唤我来到河边,捧一抔水,洗一把脸,顿觉清爽无比。于是想到一句“涧河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涧河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怎奈我天性愚钝,达不到那种境界。那水、那树、那风、那光,一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这种意境,用我的笨笔无论如何形容都是十分拙劣不相称的,或许好音乐、好诗歌才能达意。

又一阵风儿吹过,那树上的柳絮便如雪花般轻舞飞扬,洋洋洒洒,或飘到水里,逝水远去,或落在地上、草上、我的脸上、手心里,暖暖的、痒痒的。在这清新的空气里,夹着花香、草香、淡淡的水香,我身心舒畅,心满意足地享受这天然氧吧的赐予。

关于河边的文章5:芦苇

文/周冰

秋色潇潇,于河边起舞的便是芦苇。小时候,爷爷给我讲以前的生活,说冬天待到芦苇成熟了,人人都到河边去打苇子,将芦苇在根茎处割下,然后打成一捆一捆的,要绑得结实、牢靠,还要漂亮、整齐,方便背回。冬日河冰刺骨,人们仍会不约而至,爷爷更是一人能扛200斤,在水中穿梭,有时会扛400斤,两个捆——这可以换来吃食或者生活必需品。

打回家的芦苇,经过一系列程序反复碾压,升级了它的柔韧,就交给家里的女劳力们。她们席地而坐,开始展示精巧的手艺——编席。苇席又叫“凉席”,阿姨们说,“要是一天编不了一个席,你姥姥就不让吃饭。”在大人们那时的艰辛,在我儿时却觉得有趣,整天趴在凉席上,丝毫没有觉察大人们苦涩的笑容以及身上各种疼痛。

高高的、直直的、绿绿的芦苇装饰着泛起涟漪的湖面,风吹过来,伴着簌簌声响,身姿便摇曳起来,这时还是一片一片的绿,绿中顶着芦花,就那么直耸耸的,什么也动摇不了它直上的风姿。

城里的几大公园各有特色,但都有直立的芦苇,那么的平常又自在,那么的大众又脱俗。我忍不住沿着栈道,向它内心处走去,却冷不丁“扑棱棱、唰唰唰”几声水响,两只野鸭子向湖中心飞奔,继而由惊吓转为悠然,也许它们已然看出我的没有恶意,或者认为我是“旱鸭子”不敢下水。待我远去回望,它俩正悠闲地荡回来,返回它们的暖巢、爱窝。

河边零散的有几位钓鱼的,还有几个红绿的小孩儿玩耍、嬉戏。记得在我家不远处的马颊河畔,就长满了翠绿的芦苇,那气息仿佛充溢了心灵深处的馨香。每根芦苇从杆到叶都是鲜绿的,每片叶子都闪闪发亮,要滴出水来。青翠欲滴,蓬蓬勃勃,富有生机,芦苇随风一荡一荡地,撞击出一丛青笼的清清浅浅的脆响。伴随着被镰刀惊起的清脆的鸣叫,那也是童年的一景。

夜幕了,回去吧。青翠的芦苇淹没在红绿灯中,好像在点头致意,又好像在执着地诉说着……

关于河边的文章6:秋的索引,秋的怀想

文/ANNI22

清晨,漫步在河边,几片树叶在眼前飘落,颜色已是金黄。

北方的秋天总是比南方来的要早,萧瑟的秋风带来了些许寒意;朦胧的秋雨凄然而惶惑;就连诗意的秋月,也是那么清冷而辽阔。

忽然想起“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句,叱咤风云的江湖女侠秋瑾为什么会用这样一句诗作为对人生的最后诀别?她一生轰轰烈烈,令多少须眉匍匐在她的脚下,是那场忧郁的秋雨,淋湿了她浪漫的情怀?还是那萧瑟的秋风,令她平添几许愁苦,心生几多惆怅?

秋叶在肃杀的秋风中舞蹈,在凄风苦雨中挣扎。淅淅沥沥的秋雨,滴滴敲打在心头,陡然升起说不出的落寞。烟雨朦胧,红尘缱绻,阵阵秋风吹过,往事历历,如烟如梦,令人思绪万千;缠绵秋雨落水无声,诉说着无尽的相思,告别了渐行渐远的背影。

“老来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心头总是有一个结,总以为秋天是美丽的、忧郁的、寂寥的。郁达夫先生《故都的秋》里有这样一句话: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是啊,哪怕是风也萧萧,雨也潇潇,也自有风清月白的韵味,也自有惬意如栀子花般的清秀飘逸。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秋月应邀入杯,沉醉了,沉醉在秋风里,沉醉在秋雨中。

滚滚红尘中,朦胧烟雨里,秋月似乎更显空灵。它从李太白的杯中,飘到镜面般的湖泊;从天上宫阙,飞入诗人长袖飘飘的衣袂。秋月,不要待得太久,忘了归期,嫦娥也很寂寞。

秋风为谁而歌?秋雨为谁而泣?秋月为谁而醉?

秋风为秋叶而歌,秋风步履轻盈地从树丛间穿过,曾经青翠的叶子,瞬间枯萎成血红色,它的母亲认为它已经长大了,便让它落下,四处飘零,浪迹天涯。

秋雨为阴云而泣。潮湿阴冷的阴云,蕴含着太多的泪水,它的心情也一定是潮湿而悲伤的吧?否则,怎么会如此伤心地哭泣,一滴一滴又一滴,丝丝缕缕,缠缠绵绵,红尘被浸湿了,渐渐朦胧起来。

秋月为秋夜而醉。秋夜凄冷而空旷,风月无边。秦时明月汉时关,往事越千年,叹滚滚英雄何在?唯有边关明月亘古不变,依然皎洁如故。秋月从秦时就醉了吗?至今还在沉睡不醒。

秋风依然从容不迫,秋雨依然一怀愁绪,秋月依然宁静致远,从容而坦然。

秋风在时间里静静地漫步,秋雨在情感中轻轻徜徉,秋月在遥远的天际沉思。

喜欢秋天,因为只有秋天才有秋风秋雨秋月。秋天没有春天的姹紫嫣红,没有冬夏的世态炎凉。它有着自己的一份萧瑟,一份通透、一份落寞、一份淡然、一份幽怨、一份情感,随着秋风而来,伴着秋雨而去,明月冷眼观看人间寒来暑往,在辽阔的天空恬淡穿行,放任自适,了无牵挂。

如果四季少了秋风秋雨秋月,只有春夏冬在时空里肆意放荡,生活要少了许多韵味,少了许多诗情画意。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这首曲肯定是秋天写的了,因为他读懂了秋的心境,秋的愁绪。

“随秋漂泊”这是一位文友写给我的诗,内容全部忘记了,唯有这标题,深深镌刻在脑海里,再也不能忘记。她看懂了秋的漂泊不定,因为秋在时间的海洋里随波逐流。

秋为何漂泊,秋风知道,秋雨知道,秋月知道。

秋风做弦,秋雨做琴,秋月做酒。笑傲江湖,人生豪迈,说什么从头再来?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秋月幽幽……

关于河边的文章7:参鱼随谈

文/李晋

郊外,有老者在河边垂钓。我上前看其“战果”,脚下桶内,有两三尾参鱼在水中游动。老者转过头来看着我,叹声道:“运气不好,全是小参鱼。”我安慰他说:“参鱼搭酒呱呱叫。”他听了笑了笑,继续关注起河面。

我只有闲的时候才吃参鱼,因为参鱼刺多,需静心慢品。多刺的鱼往往身上有鳞,著名的有鲥鱼,张爱玲说过人生三大恨事———“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实则不应有恨,换个角度看,事因不完美才有悬念、才产生趣味、才吊人胃口。在我看来,鲥鱼参鱼之刺是京剧演员的行头,少了它,滋味效果也就淡了。

鲦鱼是参鱼的学名,它大概学武不学文,形如柳叶的身上银白似雪,看上去似乎就是柳叶飞刀,我更愿意把它叫做小李飞刀——— 古龙笔下虚构的暗器。说实话,这么想是存了私心的,在下姓李,所以希望姓氏能跟在后面沾沾光。

多数参鱼长度不超过一根筷子,宽度和成人拇指相仿,它有近亲白条鱼,外观和它相仿,但体形却是它的几倍,价格更远超于它。参鱼的纤小身段,会让吃客有参鱼刺比白条鱼刺多的错觉。在参鱼的肉中,隐藏着一种丫字形的软刺,如树枝改制的衣叉。衣叉是叉下衣服穿在身上,食参鱼是取出叉刺将鱼肉送到嘴里,一收一放,呈现生活多样化。

参鱼食性较杂。夏天的时候,在很多河流湖泊中常能观察到成群活动的参鱼。它们在浅水处游动嬉戏。这时要是扔一小把馒头渣,它们会蜂拥上前,争抢食物,搅动着水面发出轻微的哗哗声响,全然不顾岸边打量着它们的人类。

对于傲慢的参鱼,人们有时会用特制的参鱼网对付它们。这种网由橡胶浮子、铅坠、棕丝网组成,网分三层,参鱼进网后,就会“粘”在上面。落网的参鱼当中经常会夹杂着小鲫鱼、鳑鲏等其他鱼类,在专业的渔具面前,“杂牌军”的战斗力不堪一击。

参鱼价贱,加之难打理,饭馆很少拿来入菜。倒是家庭的巧妇喜做油炸参鱼、红烧参鱼。经典的是咸菜烧参鱼——— 两指紧掐住参鱼,抠出鱼鳃,刮去鱼鳞,开膛取内脏(这是细活,弄不好鱼胆破了,吃起来有苦味),搭上葱姜入油锅,再放两把切段的长梗腌白菜,一捧花生仁,舀两勺酱油、撒少许白糖红烧。烧熟后,夹一条参鱼剔骨,取细白的鱼肉蘸红汤吃,鲜嫩咸香,有隐约的回甜。把咸菜烧参鱼放冰箱,稍后取出。挖一块琥珀色的鱼冻含在口中,热气进逼鱼冻,融化的汤汁涌现口中,鱼香奔袭而来。嘴中无鱼,味中有鱼,度化也是烹饪中的一大高招。

我收藏有一张“江淮画鱼人”潘觐缋所绘参鱼册页。参鱼以浓淡墨造就,颇为生动,但写意成分大于他笔下兼工带写的金鱼,想必画起来要容易些。

关于河边的文章8:散落在小河边的梦想

文/烟雨平生

一条不是很宽,但却波光潋滟,清澈见底的小河,犹如一个体态窈窕,曲线玲珑的少妇,扭动其纤细的腰肢,头也不回地一路蜿蜒东去。自顾自地将眷恋她的青山,挽留她的夕阳,正在歌唱的小鸟,没有烦恼的秋蝉,不知疲倦的蟋蟀,以及风姿绰约的绿柳和保持沉默的沙滩,永远地留在了她的身后。她为何如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想此刻的她,应该是急着到遥远的东方,去追逐她的梦想去了。

但是,她那里知道,我孩提时代的许许多多美丽的蓝色梦想。就是在其无数个红霞满天,晚风轻拂的美丽傍晚,天当被,地当床,头枕她河内的淙淙水声,听着她岸边树上小鸟和草中蟋蟀的小曲演奏来完成的。毫不夸张的讲,她自己本身,恰恰正是我孩提时代的梦的摇篮,梦的工厂和梦开始的地方。

我面前的这条小河,别看她平时一副温情脉脉,柔情似水,袅袅婷婷,楚楚动人的淑女模样,可是你并不知晓,她偶尔一旦发起威来,那样子也是异常暴跳如雷,桀骜不驯的。记得有那么一年秋季,连降大雨,河床暴涨,她一扫往昔扭扭捏捏,一步三摇的常态,又是波浪,又是漩涡,裹挟着来自上游的各种漂浮物,一路怒吼着,咆哮着,一路不可一世,怒不可遏地向前狂奔。那时我才似乎隐隐约约懂得了一些“随波逐流”“飞流直下”“瞬息万变”“一泻千里”之类语文词汇的真正含义。

我的童年,适逢一个文化知识遭贬值,政治潮流受热捧的时代。当时的学校里,作为授业解惑者的灵魂工程师们,迫于政治压力,面对我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作为我们这些本来就年幼无知的懵懂学子,也就顺其自然的落到了虚度光阴,抛掷年华的学习误区里。功课和作业极其的少,更多时候几乎为零。这就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自由,将我们各自的金色童年,散落在树上树下,散落在林间田畔,散落在夕阳下,散落在晚风中。散落在青青的草丛中。散落在翠绿的青纱帐,当然,我们童年的金色岁月,散落最多的地方,还是那条一路无声,静静流淌的美丽小河边。

当春风吹响短笛,吹绿大地,吹绿四野,吹绿枝头,吹绿小草,吹绿小河两岸的时候,我们会在岸边举着风筝疯跑,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去追逐飞翔的小鸟,去追逐展翅的雄鹰,去追逐飘逝的白云,去……

当烈日灼烤大地,让风感到无力,让鸟感到疲倦,让小狗伸出舌头喊热的时候,我们会把自己交给小河清清溪流,一股脑将不可一世暑热和咄咄逼人的烈日抛在岸上。时而扑腾的双足,搅乱水底小鱼的梦,时而用激起水花,编织我们的快乐。编织我们的欢笑,编织我们的友情,编织……

当金风催得苹果一脸羞涩,催得石榴咧嘴一笑,催得葡萄藤弯成一个弓形,催得金菊和芙蓉竞相绽放,催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候,我们会将沿着地畔田间小路,“顺手牵羊,不劳而获”的瓜果梨桃之类的战利品,摆在汨汨流淌的小河边,向她炫耀的我们的成功,并让她公正评判,谁是真正的“英雄”,谁是真正的“状元”,谁是……

我从小喜欢阅读小说,得天独厚,与生俱来的丰富的文学细胞,为我灵动的思绪,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当我们每次湿淋淋的摆脱河水的温柔抚弄之时,我总是喜欢“离群索居,独处一隅”,远离同伴们的追逐、喜戏和打闹,就在河边,寻一僻静之处,仰面朝天,曲臂躺在柔软舒适的沙滩上,独享习习晚风的轻轻抚摸,在看一会蓝色的天幕上,正在飘逸的白云,然后闭上眼睛,用思绪去尽情地编织自己一个个未来的蓝色梦想。

如果我的少年时代,是一个“打到列强,打到土豪”,人人都渴望向那面有着镰刀斧头图案的旗帜举起自己拳头的红色战争年代,我一定是红色苏维埃根据地的“潘冬子”。

如果我的少年时代,那是一个“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无数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英雄将士,与疯狂的日寇机智勇敢,巧妙周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难忘的峥嵘岁月,我一定会与“小兵张嘎”一起,将自己的童年,写进“白洋淀”打击鬼子的抗战史里

如果……唉——一切好像太晚了,不过转念一想,过去没有我,也就不可能有我的梦想,但是,明天的梦想,无疑还是属于我的。

对了,将来我可以用红色是帽徽和红色的领章,点缀自己的形象,用武装带和闪光的枪刺,表现自己的英武,将自己的生命、青春和热血挥洒在高原,挥洒在哨所,挥洒在密林中,挥洒在岛礁上。挥洒在……

对了,将来我可以用蓝色的工装和鸭舌的工帽,点缀自己的形象,用手中的机床,表现自己的智慧,将自己的生命、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工厂,挥洒在车间,挥洒在工作台,挥洒在生产流水作业线,挥洒在……

对了,将来我可以整洁的中山装和深度的近视镜,点缀自己的形象,用手中的笔和洁白的稿纸,表现自己的才华,将自己的生命、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寂静的深夜里,挥洒在微微的灯光下,挥洒在一部部的小说文稿里,挥洒在……

星移斗转,时光流逝,数十年的岁月风霜,早已刻深了我额头的皱纹,染白了我鬓角的青丝。我家乡的那条写满我童年幸福记忆的小河,如今早已断流,只有裸露在河床里无数闪烁的沙粒和光滑的鹅卵石,在无声地向蓝天白云,向微风小草,向一个个路人讲述着曾经发生的故事。

但是,如今年迈的我始终坚信:如果我去河边仔细的看一看,找一找,我一定可以找得到我当年散落在哪里的东一片,西一片的,我的孩提时代的蓝色的梦的碎片,甚至还可以将她拼接、粘贴和复原成一个完整的梦,甚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