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的散文

请欣赏游记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游记的散文1:三峡游记

10月3日一大早我们一家人乘车去宜昌游玩。过了五个小时,终于到了宜昌,我兴奋得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上船,上船的人很多,弄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们坐的游轮叫“云锦”号,名字很美。到了船上,心慢慢的安静了下来。忽然只听“呜”的一声长鸣,吓得我一大跳,船渐渐开了,我们三天三峡之行开始了。

“云锦”轮沿江而上,在大小三峡,我们在船上观看两岸风景,看见一座座山,两岸的峡壁,如刀切斧劈般陡峭;滚滚的长江有时波涛汹涌,有时平静如镜。悬崖上“长”有悬棺,崖壁上有时能看见猴子在玩耍。天时不时下着小雨,峰顶上云雾缭绕,“青蛙观天”、“犀牛望月”、“八戒拜观音”等景观若隐若现,我们如同身在仙境中,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之强大,造就如此美丽神奇风景。

船过奉节,遥望瞿塘峡口,看见长江北岸高耸的山头上,有一幢幢飞檐楼阁,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这就是三峡的着名游览胜地白帝城。步入白帝城,参观了明良殿、武侯祠、观景亭、望江楼等建筑,还看了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涂金塑像,对照10元人民币背面风景遥看了雨中的瞿塘峡夔门风光。

船到了九畹溪,我们下船了,远远望去那浮桥就像一条长长的水蛇静静地卧在水面上。我们走在浮桥上面摇摇晃晃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有的人吓得大叫,大山深处还有回音呢!随后我们又去观看了关于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精彩的文艺节目。

看完了节目,我们就坐上了“云锦”轮游轮回到了宜昌,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宜昌,回到了温暖的家中。

游记的散文2:幸福河生态公园游记

文/文俊

喜欢新鲜事物可能是人的天性。

节前,网上发布信息:西安幸福河生态公园开门迎客了。

看到消息,随即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得知,幸福河位于秦汉大道以北,西铜公路西侧,原名幸福渠,是1958年建设的西安城市五大排洪系统之一,后来因为污染淤积,影响了沿河群众生活,政府从2008年开始治理,2017年又启动了生态景观提升工程,现已初步建成,五一期间免费迎接游客。

看了介绍,大体知道了公园的来历,也明白了幸福河实质上是依托水渠打造的河堤公园,应该是以绿化为主,不会有惊人的景观。即使有这样的判断,好奇心仍然驱使自己驾车前往,一探究竟。

果不其然。

公园占地面积近500亩,以幸福河为主体,两岸绿化整治,打造成河堤公园。公园道路整洁,杨柳丝丝,绿草茵茵,碧波荡漾,鲜花盛开,卧波桥、飞虹桥遥遥相望,芝兰广场、爱莲广场等多个广场串串相连,几尊石雕点缀在河道之上,散发着温馨、爱意,一棵老柳矗立河道之中,酷似迎客老松,欢迎游客的到来,数名园丁辛勤耕作于树丛之间,除草浇水,呵护花草,长长的河岸公园,仿佛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昔日的排水渠已经转生为优美的生态公园,成为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游记的散文3:秋游记

文/慕白

和好朋友约定的去市里玩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国庆的热度还未散去之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虽然目的地只是市里的几个景点,但是于她于我而言,都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参观这座我们求学的地方,感受来自五千年文明深处传来的回音。还没有出发,内心已经充满了期待。

早早地起床开始收拾东西,找来找去,才发现其实需要带的也只有两三件东西。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我们约定在南门集合。去年的九月,我也曾来过这南门,只是那时候是从外面进来,而现在是从里面出去;那时候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大一新生,现在已经是颇具油滑的大二学长了。南门的校训依旧矗立,而回不去的是我的记忆。

会合之后,我们就向着目的地出发了。虽然我比她在运城多待了一年,但对于市区的了解,我们都是同一个水平。我们就像第一次走出山村、走进城市的农民,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城市,同时还在与我们的家乡——大同做对比。虽然在我们的心里,还是大同的城市建设更胜一筹,但并不妨碍我们去了解这个最早叫“中国”的地方,去体会这个黄河怀抱的“盐运之城”。

多云的天气带来丝丝的凉风,也似乎预示着我们的行程会充满惊喜。从学校到市区,坐公交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路上经过一幢幢高楼,一棵棵大树,一个个站台。再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座楼之后,我们在目的地附近的站台停了下来。在经过一番寻找之后,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地——运城失恋博物馆和网红光影艺术馆,失恋博物馆名不副实,并无惊艳之处,但随后来到的光影艺术馆却给我们都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置身其间,仿佛身处星河之中、云灯之下,漫天绚烂的光影将我们包围,悦耳的风铃声飘入我们的脑海,似乎每一个房间的每一扇门,其背后都是一个童话王国,都是令人尖叫的美妙世界。

我们在这个光影王国之中不断穿行,手中的手机此刻似乎只有相机功能,为我们留下这一瞬间的印象。当然,相片里的人物主要是朋友,而我似乎化身为她的专职摄影师,将她的每一个幸福的瞬间记录下来。月牙吊椅、天使翅膀以及一个个吊灯和气球,都成为了她的背景。就这样,一路拍着,一路笑着,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确定所有的房间我们都去过之后,才恋恋不舍地走了出来,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简单地在南风广场转了一会,我们便动身前往运城市人民公园。到了门口,只见湖面波光粼粼、游船如织,湖心的高塔静静地矗立着,从其中散发出来的古韵,撩动了湖岸的柳梢。“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这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段文字,虽然描写的是远在南昌的滕王阁,但是用在此处也是恰如其分。巧合的是,写下这篇千古名篇的王勃,也是运城人,在运城的景点吟诵着运城人写的文章,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还是仅仅只是一个巧合呢?且不去管它。在高塔之下,游人们三三两两,欣赏着山光水色,不远处的游乐园和动物园,小孩子们时不时发出尖叫声,充满了童趣和家庭的温馨。人民公园,实不负人民之名。

从人民公园到我们最后一个目的地——运城盐池,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都决定步行前往,只是为了更好地看看这座城市。虽然脚上很疼,但是我们的心里并不觉得辛苦。大约一个小时以后,我们看到了盐池。现在并不是观赏盐池的最好季节,没有出现新闻报道上说的五光十色的场面,但是站在高处望去,一个个盐池聚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宽广的水域。视野所及之处,从东到西,在巍巍中条山下,画了一个椭圆。也许当年的盐池要宽得多,舜帝就是在这里吟诵出中国最古老的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闭上眼似乎可以听见舜帝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可以看见舜帝的神采在风中展现。而抬头向更远的地方眺望,在淡淡的雾霭之中,可以一窥中条山的容貌,山的那边就是运城的平陆县,再往南走便是黄河。清明的时候去三门峡,客车曾从中条山中穿过,那时候对这座山的印象与此时并不一样,也许这就是苏轼始终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吧。将美景收入囊中之后,我们打道回府,结束了今天疲惫却充满欢乐和意义的游玩。

金秋十月,我们在运城的秋天看了运城的秋景,尽管充满着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但是我们去做了,也收获了,这就已经足够了。来日方长,期待我们下一次的游玩。

游记的散文4:碑林博物馆游记

文/文俊

要说西安碑林博物院,首先得说说“西安碑林”,因为这是它的基础和源头。

一般的说法,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即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但追本溯源,碑林可追溯到唐。

唐开元年间镌刻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是国宝珍品,原存放于务本坊国子监,唐天佑元年(904年)至乾化四年(914年),长安驻守韩建、刘鄩分别将其迁至唐尚书省附近(今西安社会路一带)。

西安文庙始建于唐代,当时位于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文庙就是孔庙,因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

京兆府学始创于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地处唐尚书省附近。

石刻、文庙、府学,原本的联系度不是很密切,让他们站立在一起,是历史老人的杰作,历史把他们逐步牵拉到一起,为我们今天主题的萌生发展埋下了伏笔。我们把时间拉回北宋,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位于尚书省附近的文庙和京兆府学部分迁到了西安碑林现址(崇宁二年(1103),府学彻底迁至西安碑林现址)。北宋元佑二年(1087),《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从尚书省附近迁至西安碑林现址附近。至此,府学、文庙与碑林同在一地,即今西安碑林所在地,原本联系不大的三件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拉开了碑林博物馆创建发展的序幕。

碑林博物馆是在“西安碑林”基础上,充分利用文庙旧址扩建而成,原本为保存《十三经》、《石台孝经》而建,后来经过历代收藏,碑石规模不断扩大,丛立如林,故称为碑林。最早提出“碑林”概念的是明人赵崡,其在《石墨镌华》序中始有“碑林”之称,这是所见资料中将西安碑林称为 “碑林”的最早记载。但很多人认为,是从清朝开始,才逐步广泛称呼其为“碑林”的。而西安碑林博物馆命名,已经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西安碑林博物馆正式命名,并定位为收藏研究碑石、石刻以及墓志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

目前,碑林博物馆有7个碑石陈列室、8个碑亭、6个墓志廊,珍藏了从汉代至近代各类碑刻4000余方。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苏东坡、米芾、黄庭坚、赵佶、赵孟頫的真迹,珍品如云。还有精美的石刻艺术,国宝众多,闻名遐迩的昭陵六骏有四骏珍藏于碑林博物馆。这些国粹珍宝,犹如艺术的饕餮大餐,令人向往,一睹为快。

我到碑林博物馆已经有四、五次之多,去了这么多趟,不是为了学习研究书法、石刻艺术,而是为了感悟历史。置身于碑林之间,缓步于石刻室廊,不懂书法、石刻艺术的我,主要不是在欣赏艺术成就,更多地是穿越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浮想历史故事片段,畅想现实未来,思想往返跳跃,感慨万千。更多地是感悟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民族的自豪感优越感油然而生,爱国热情陡然增长,这可能就是参观教育的效果之一吧,由此想到,国家应该将历史文化爱国教育基地免费向公民开放,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不要让几十块钱的门票阻挡了一些人的脚步,失去学习教育的机会。

游记的散文5:乌镇游记

文/唐雅妮

乌镇一年中春天与秋天最美,而一天中清晨与傍晚最美。

清晨,河道上会漫起薄薄的雾气,仿若梦境;傍晚,夕阳西照,游人散尽,一个生活着的乌镇出现在眼前。

感受乌镇,要从最安静的早上看起,就如读一部史书,总要从积蓄力量的开篇读起。

早上的乌镇特别安静,就好像一切都还在梦里,只是蓝天,只是白云,只是小桥流水人家。很多人和我说去过西塘了,乌镇也是大概的样子。也许是季节不同,我的感受里,相同的枕水人家,却是别样的风情。西塘就像一个明眸善睐的小家碧玉,活泼而又天真,而乌镇的东栅西栅却是江南世家的大家闺秀,端庄典雅,气质不俗。

乌镇因水而兴,至今仍在繁忙的大运河穿镇而过。这里的人也与水交往密切,房子一半建在水上,每天起来了水边梳妆,水边洗漱,就连发呆也喜欢听着这潺潺的水声。乌镇发生过很多故事,也出过很多名人,清朝着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就在这个水边发生,后来更是诞生了文学巨匠茅盾。这水边的人看多了咿咿呀呀的往事,也成为这流传千古的故事里的角色,成为了真正的乌镇的风骨。

小船途经河岸旁边的一家茶馆时,听到了轻轻的筝曲,亦勾起了骨子里的那阵迷恋音乐的情愫,竟然也搭起了别处的记忆,只因音乐的美妙。

西栅灯光夜景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西市河,沿西市河泛舟,船如同在灯河中漂浮,水上水中灯光辉映,船桨轻摇,如划破了一池碎银。从一座座石桥中穿越,好像穿梭在一个个时空隧道,如若有心,还可以停船细读那一副副意味悠长的桥联,在夜色中咀嚼历史文化的片断。忽然起兴,吩咐船家泊岸,在傍河酒肆中把酒临风,吃上一顿房东烧的家常菜;或者就坐在水阁上,支一张小桌,泡一壶清茶,说话或者不说话,夜色中只需恣意慵懒。在夜晚,摇曳的小舟上的灯光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光影,看着这些,谁还觉得只有秦淮才有桨声灯影,这小小的西栅也有不输于十里秦淮的魅影。

江南入梦枕水处,小桥昨夜又烟雨。这可能是对乌镇最恰当的形容。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无论错过抑或驻足,乌镇的美就在那里。

不管是枕水人家还是小桥流水,都只是游人自己的念想,与乌镇无关。

游记的散文6:早春游记

文/占君武

久居一室之内,尝不知气候的更新。早上云气霞光,拥着绚烂的旭日,从外面照射进窗户,方惊异气候的变换。树上的鸟儿早早在树枝头欢快地啾鸣,仿佛在呼唤室内的人们早早地起床,赶快踏青去!挖野菜去!

荠菜,又叫野荠、地菜,米菜、野菜、雀雀菜、护生菜、鸡冀菜、枕头菜等,在我国南北各地都能见到。据有关研究证实,早春的荠菜最有营养,也最益健康,可谓百蔬之冠。难怪民间早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

逢上周末,天气晴朗,全家人外出踏青,提着篮子,带上铲刀,牵着孩子,去田野间。只见路边、池塘边、田埂边的野菜一抹浅绿,在阳光的朗照下,越发显得青翠绿蔓。一路吟着辛弃疾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一路悠闲地采挖着三三两两的野菜。或扯、或挖、或铲,片刻之间就能挖好满满的一篮子。

采回家里的野菜,去掉根,用清水洗干净,再用开水焯软,放在锅里清炒,放上盐,拌上辣椒、陈醋、蒜、姜等作料,盛在瓷盘里,青翠欲滴,令人垂涎,吃起来满嘴的清香。还有一种吃法,剁成小碎末,再伴上肉馅儿,包荠菜水饺。

三月的野外,亘古不变的美景,让人在春光下流连忘返。那酸酸甜甜的,带着泥土气息的野菜,让人久久的回味。

游记的散文7:仙寓山游记

文/晏ル

早就听说仙寓山,山高水清,空气及其新鲜,生产的都是天然食物,因此,那里的人们都很长寿,百岁以上的老人很多,这次我们来到这里,首先在这里吃了顿饭,感觉的确不错,米饭白的像玉子,亦很香,味道很纯正,是其它地方所吃不到的,没被污染的蔬菜鱼儿,味道也很不一般。这才是人间美食。

仙寓山位于安徽省石台县境内,仙寓山是黄山的西脉。距石台县城30多公里。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仙寓山景区是一个集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古址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这里有始建于唐代,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徽道,目前正在申报“国保”和“世界文化遗产”;有“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富硒第一村”--大山富硒村;有甚至世界一绝的大峡谷--七彩玉谷;这里有处于千米以上的历史名茶雾里青观光茶园、天方富硒观光茶园。仙寓山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有古老浓厚的文化底蕴。仙寓山被称为“仙人居住的地方”

仙寓山生态环境优美。群峰逶迤,峡谷幽深,古道纵横,流泉瀑布,有气势磅礴的仙寓峡谷,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榉根岭古徽道,有黄金崖、老虎崖等怪石嶙峋的高山悬崖,还有红军洞、别一洞等曲径通幽、变幻无穷的天然溶洞,有仰天堂、大屏湾等藤萝缠绕、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更有让你陶醉的风形湾、高险坑等翠绿迷人、香气怡人的生态茶园。仙寓山这里有红豆杉、鹅掌秋、青钱柳、罗汉松、银杏、红榉、红楠等珍贵稀有树木,有灵芝、石耳、白木、黄连等名贵药材,有云豹、黑鹿、穿山甲、娃娃鱼、白鹇等珍禽异兽,有牡丹、芍药、紫薇、杜鹃、芙蓉等奇花异草,有茶叶、木耳、笋干、百合、蕨菜等山珍野味。仙寓山文化遗存丰厚,是“戏曲鼻祖”、“戏曲活化石”傩戏、坐唱的发祥地之一,是目连戏、徽剧、黄梅戏、山歌、民歌的盛行地,是名人故里和红色革命老区,也是佛道教圣地。如古徽道、崇德堂戏台、李菘祥墓陵、延庆禅林等。站在“一脚踏三县”的仙寓山顶峰,可观日出、云海、佛光,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仙寓山是人间的天堂仙境。游古徽道、品富硒茶、登仙寓峰。

我们一行在山下时还是晴天,山上却下着雨,山中瀑布轰鸣,瑶池清幽浪静,峡谷看不到尽头,清泉溪流 ,偶有蟹儿横行……呼吸大自然的清新,有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真是人间天堂仙境。

游记的散文8:大塘游记

文/伍祖华

时令已近仲春,田间地头,各种花次第开放。在桂北全州,近期最风光的恐怕是油菜花了。不信去看看微信朋友圈,晒的尽是金黄色的花海,美景美人,那是说不尽的撩人。已在南宁工作的粟仙,经不起故乡花海的诱惑,趁着周末急匆匆地赶回了全州。

在全州看油菜花,主要有两个地方,一是龙水的桥渡,二是安和的大塘。我们选择去大塘,因为那里除了看花,还有一处人称“小九寨沟”的山村也早就吸引我们了。

3月4日,星期六。天气预报说有小雨,还好,只是阴天。我和粟仙、小谢等五人,在县城吃过早餐,便驱车直奔大塘。原想今天只要不下雨,就是万幸,不想到达大塘时,天空竟然还亮爽起来,虽然仍不是拍摄油菜花的最好天气,但也足以令我们由衷地感谢上苍垂青了。

大塘是全州安和镇的一个村委,129县道穿村而过,交通很方便。我们到达时,油菜花田边已有数十人在观赏、拍摄了,从停在公路边的车辆及各人携带的装备来看,有些人是路过花田,见景生喜,临时下车观赏,用手机拍拍,也有的是带着摄影的“长枪短炮”有备而来,至于那几位忙着替一对青年男女拍摄婚纱照的,则肯定是一专业团队了。

此景此情,让昨晚才坐夜车回乡的粟仙立马兴奋起来,趁着光线好,抢拍了几张后,就对同行的小谢说,你是女的,又是老师,会讲话,去跟那几个穿红衣服的美女沟通一下,能不能配合我们,拍几张美美照?

一会儿,小谢便兴冲冲地回来了,说,成了,有两个是我的同行呢!原来那四个红衣美女都是本地人,有两位在桂林从事教育工作,也是趁着假期回来看望父母,顺便赏花的,另外两个是陪他们来的,都很好说话呢!

于是开拍。几组照片拍下来,大家都尽兴了,也相熟了。互加微信后,我们便打算离开,去大塘的龙井一游。一年龄稍长的红衣美女说:“我家就在旁边那村子,大家相遇就是有缘,你们跟我侄女又是同行,中午就去我家吃餐便饭吧!”我们连忙推辞,说还要去龙井一游,起码得一个多钟头呢!她则热情地说:那不是正好吗?等你们游览完了,我们也煮好饭菜了。盛情难却,我们愉快地答应下来。而后,驾车去龙井。

龙井,“古名鱼井,位于安和镇龙家村旁岩石岭下,泉水清澈质好,四周树林茂盛,环境幽雅,丰水流量1000升每秒,枯水流量700升每秒,是境内第一大井泉,可供饮用并灌溉农田10000余亩。”这是县志《全州志》中的描述。为啥古人称之为鱼井呢?据说是因为泉水从岩穴中涌出后,形成两个数亩大的深塘,清澈的水里常有鱼儿游泳,大者体长数尺,小者亦尺余,鱼不畏人,投以石摇尾而已,故才有鱼井之称谓。

从129县道转入村道,有一门楼,很醒目;沿着门楼下新修的水泥路再行约一公里,便到龙家村了,全部车程也就几分钟。一下车,便觉眼前一亮:一弯溪水,从村头轻轻流过,一簇簇水草,在水流中摆动起舞,便若在空气中被风吹拂着一般,是那么的绿,那么的柔;小桥边,几株茶花正盛开,绿叶枝间点点红,真一个靓丽;空气极清新,闭着眼,深吸一口,从头到脚,便觉一阵舒爽,仿佛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睁开了眼。沿着小溪边新修的木质栈道,我们溯流而行。几只白鸭,在栈道下的水里自在地觅食,过往的行人,似乎与它们毫无相干;洗衣服的紫衣大嫂,一边麻利地在溪水里漂洗着衣服,一边笑呵呵地回答我们的提问……

在村中穿行数百米,小溪蜿蜒到村后。栈道沿着溪边柳树延伸,高高的树影,倒影在蓝汪汪的水中,与天连在了一起。栈道上,有三三两两的游人,悠闲地漫步;一个深潭的对面,一老农在种树,我问道:“老伯,种的什么树呀?”

“白果树。等秋天你们再来,黄爽爽的叶子,更漂亮!”老人乐呵呵地回答。

我指着身边的潭水又问道:“这是最大最深的塘(潭)吗?”

“不是。你们再走过去一点,就到最大一股井水涌出来的地方了,那里深不见底呢!”老人热情地指点。

果然,又走了两百米,过一小亭,一汪湖蓝色的潭水便展现在眼前:绿树环绕的水潭中央,一大股泉水静静地涌出,悄悄地向四周扩散开来,若不注意,还当就是一潭静水呢。大自然就是神奇,这么大的水量涌出,却是如此的无声无息。

小谢走到潭边,拘一捧泉水,说,这水是温的呢!

旁边一洗菜的大妈接口道:“你热天来试试?冰骨呢!”

这我相信,冬暖夏凉,这是上好泉水的共性。

还想继续往前游,却被告知前边虽然还有好几处绝美的井泉,但还在修路,不好走!正犹豫间,便接到了红衣美女打来的电话。看看时间,已是十二点半了。她在催我们去吃饭了。

那就留点念想待下次吧!这么美的花,这么美的景,更有这么淳朴真诚的人,这样的地方,不就应该多来走走吗?

游记的散文9:元谋土林游记

文/浮生未歇

沧桑,迷幻,神秘。粗犷,原始,真实。

慢行不必辨山路,曲折蜿蜒意自如。走过元谋土林处,微风染黄吾发须。这是我步入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土林的真实感悟!如是,所谓“土”的传统认识会让人瞬间颠覆。

土林,以物茂土林和浪巴铺土林最为壮观,绮丽沧桑的壮美地貌,不只是吸睛那么简单。一阵微风掠过,浑身漫漫黄土粉尘,“青山着意化为桥”闪念之间已是“黄土着意化为衣”!是不是不言而喻的体验何止让人叹为观止?

餐风饮露,沧海桑田。曾几何时,经过成千上百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土林风貌,承载了大自然的奇妙,记录了这片神奇土地的莫测变幻,镂刻着岁月流淌的美丽痕迹和大自然自带的诡秘和奥妙。

美是上天雕刻的艺术品,给人无比的震撼和激动。

远看土林,形若森林,如笋如竹。

近观土林,如柱如墙,千奇百怪。

土林自成一体柱体的独特造型,形成了风姿绰约的奇观,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蔚为壮观,如痴如醉且流连忘归!

曲径通幽处,更有徜徉人。惊艳与土林邂逅相遇,感动于土林鬼斧神工,感动于眼前美丽画卷,感动于头条和您分享。

此情此景,无关岁月,无关永恒,如此真实,便是美好!

游记的散文10:张家界游记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有幸去张家界一游,张家界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大庸市境内,自大庸市驱车北上30公里便进入张家界,张家界公园占地20亩,“张家界”三字碑立于园门前,这是沈从文老先生八十高龄游张家界时写的。当地人素有“不游黄狮寨,枉到张家界”之说,想必是黄狮寨风景独好,理应首游。

入园门,过小桥,拾级而上便踏上了去黄狮寨的征途,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奇异的山峰,形如罗汉怡然自得,此景为“罗汉迎宾”仔细端详罗汉笑态可掬,招手致意,不禁让人游兴大发。石径右侧数十山峰,如群猴乱舞,惊、喜、嬉、怒如真如幻,使人惊诧不已。继续前行,一条“杉林幽径”呈现眼前,高大的古杉树翠绿葱郁,百鸟在林间啁啾,真是“鸟鸣山更幽”。忽有一峰呈现眼前,有人喊:“快看啊!——‘鲁迅’”。人们不约而同的仰头观望,只见左边山峰上孤立一石雕,挺直的平头,宽阔的前额,凝目深思,一簇松枝饰装成浓密的胡子,太像“鲁迅”了。真是自然造化,鬼斧神工。

黄狮寨,第一绝景是“天书宝匣”,登上娱乐台一座方柱形的孤峰耸立眼前,抬头观望峰顶六棵古松环卫着一棺状石匣,匣盖半开。据说天书便藏在匣内已十万八千年,何时被打开无从考究,那薄薄的盖板却层次分明半开半掩完好无损,难怪天帝会藏书于此。如此坚固不愧为宝匣。”天书”是否在?导游看出了我们的焦虑,顺口说道:现在匣内只有十个字:“天书挂天边,天边在山前”。诸位要想看天书,只需举步之劳。但天书自古至今无人能识,诸位如能识得天书,即便不能得天子,也能福寿无疆!当登上观景台,果然在百丈悬崖上挂一幅天书,如绛紫色绸缎,又似片片反贴的竹篾,看上去约有百米之长,百尺多宽。任你怎么阅览也无从破译。看来世上福寿无疆之人,也子虚乌有。移步观望,只见五根立柱拔地而起。这就是传说中齐天大圣从东海龙宫借来的定山之物。难怪张家界三千奇山,八百条清溪山泉,至今固若金汤。

“中天门”便不觉为奇了,急切盼着登黄石寨,踏上一千五百九十九级台阶,终于登上了黄狮寨,放眼望去,千峰竞秀,宛若岩海峰澜,万木葱茏,波卷浪涌。上有云天苍茫,下有碧波荡漾,美不胜收,心旷神怡。在后门山脊上卧着金色石龟一只,它引颈向前,徐徐前行,置身悬崖而不惧。这就是着名的金龟探海。临渊东望,一座石桥如彩虹飞架,连青山接险峰,天桥右端,一只雄鹰张口昂头,利目圆睁,兀立绝壁,似觅食,又似欲展翅凌空。这就是“天桥”和“老鹰嘴”。

从后卡门下山,正当中午,骄阳似火,饥渴难耐时,一块石碑呈现眼前——“白沙井”导游告诉我们,此井清甜爽口,泡茶最佳,他见我们面露疑色。于是掏出水杯泡上茶叶,摇摆一会果然奏效,味醇液清,香气四溢,真乃奇水。继续前行,导游忽然叫住大家指着右边,忽见,独峰上一妇人,正翘首隔山远望。尽管视线被高山挡住,却隔不住盼郎早归的真情。心诚则灵,面前的山竟被望穿一个洞。这就是望夫峰。

下午五时,我们终于到了天桥洞口。天桥长三、四十米,高二十余米,反身登山天桥,脚下一米多宽的桥面,凉风习习,身爽心惊,不敢驻足。过桥十几米,便见老鹰嘴三个字立绝壁之端。此时回望黄狮寨,壁峭峰错,寨顶逶迤成丘,如盆内石林,跌宕起伏。

张家界,这颗碧绿的明珠,内有一处瀑布,两座天桥,三座古庙,四条溪流,五大天门六大山寨十里画廊,四十八大将军岩,八十八大景观点,天然成画,峰奇木秀,有庐山之峻,华山之险,桂林之秀,真实“五步一奇景,十步一重天”。如果不到张家界游览一下,必将成人生憾事。

作者:张照准,笔名:紫荆藤、紫金藤、陌上迎春开等,山东临沂人,现供职于临商银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