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时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儿时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儿时的文章1:儿时的雨

文/容科彪

细碎的声音,穿越悠长的岁月,从远方传来。噢,原来是南方的雨来了。不经意间,忆起儿时的雨和故事。

儿时的雨,柔柔暖暖的,是一种母爱。记得上小学,一到下雨天,母亲便帮我备好雨伞,穿上雨鞋,然后对我重复叮嘱:雨天路滑,走路要小心。而后,我踩着泥泞窄小的乡土路,迎着婆娑细雨和田垌烟波,拐过几个荆棘密布的弯坡,便来到了学校。有时,母亲会给我戴一顶雨帽,加披一块尼龙布去上学,而自己则会嫌丑,和母亲争吵起来,哭喊不休,不愿穿戴。这时,母亲会像劝我穿姐姐穿剩的、有许多补丁的破旧裤子一样,苦口婆心地开导我。最终拗不过她,只好勉为其难、怏怏不乐地去上学。因为这些让人害羞的事,母亲“土气”的印象,烙在了我幼小的心灵。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小学一年级时,煮饭、剁猪菜、喂猪、看牛等农家活都要干了。记得那时经常或撑着伞,或戴着雨帽,牵着一头大水牛,在田梗上吃草。因雨水和阳光充足,长得肥肥嫩嫩的青草,让大水牛吃得津津有味,吃得肚子圆鼓鼓、硬邦邦的。而自己则受尽了煎熬:由于时晴时雨,田间蚊子特别多,在脸、手、脚上到处叮咬,痒得令人烦燥不安。回来后,母亲见我身上到处是包,便帮擦清凉油止痒。而下雨天放牛,总免不了把衣裤弄湿,母亲便会马上烧水给我洗澡,预防感冒。那时的我,是多么的相信母亲,多么的离不开她啊。

儿时的雨,朦朦胧胧的,是一份神秘。儿时的老家,是一座古宅,位于几十座青砖灰瓦的古建筑之中。每每下雨,可见行人穿着蓑衣,走在古巷里,似一幅远古的画卷。而自己,经常躲在屋檐下,静静地看着雨打石阶和青砖灰瓦,揣摩着古村的神秘。又或与三五同伴,在下雨时,把老宅的墙脚洞(古宅排水用)堵住,让院子成为一个“鱼塘”,打起水仗。有时,不小心把水泼到了正在用烟斗抽烟的老爷爷身上,气得老爷爷用他那长长的烟斗,做出要敲打人的姿势。而孩子们,一溜烟功夫,就沿着楼梯,爬到了古宅的二楼,躲进了巨大的谷仓里,任凭老爷爷在楼下使劲地叫喊,也时常逗得他忍俊不禁。

村里有个神奇的澎窿洞,令我印象深刻。记得我九岁的夏天,澎窿洞涨水了,全村几百亩田地和数十座房屋被淹,水位高达4米多,涨水期达137天。自己不停地想,既然没下雨,隔壁村还干旱,为什么这个洞会涨出水来?我曾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弄明白澎窿洞涨水的原因。而后得知,村里古井旁有块石碑记载:澎窿洞约三十年涨小水一次,六十年涨大水一次。碑上记载涨水的原因,和母亲说的一样:传说是犀牛翻身造成的。那涨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但那份神秘,依然像朦朦胧胧的雨,时常淹没我的思绪,令我一片迷茫,至今无解。

儿时的雨,酸酸楚楚的,是一种成长。记得小时候的一个下雨天,有一个日本人来我们村游玩,他免费帮村里的小孩照相。在那时,能照上一张相片,可是天大的喜事。那时的我,胆儿小,怯生生的,不敢站出来单独照相。在照集体照时,矮矮小小的我,羞涩地站在最后一排,只得露出一个小头来,可怜巴巴的。可这张合影,成了我读初中前留下来的唯一的相片,可谓弥足珍贵。而那个照相的下雨天,一生难忘。

光阴荏苒,自己慢慢长大,开始不满足于现有的逆境,学会了努力,学会了抗争。在风风雨雨中,在人来人往的街上,又感到了自己的无助与渺小。又或许,是在历经风雨、冲锋陷阵一番之后,有所感悟了吧?

细碎的声音又传来,唤醒了我的回忆。南方的雨,说来就来了。可,童年的美好时光,说去就去了。

关于儿时的文章2:水果罐头

文/张翔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水果罐头可是稀罕食品。走亲访友的礼品里若有两瓶贵重的水果罐头,都会让双方面子倍增。对于我们小孩来说,能吃上那想到便可垂涎欲滴的水果罐头是最甜蜜的幸福。

家里来客是我和弟弟很盼望的事,因为要热情招待客人,爸妈一定会改善伙食,更重要的是可以喝到那水果甜汤。每道饭菜做好,母亲就盛入盘里,父亲便来端走和客人喝酒吃饭拉拉家常。饭菜或多或少常有剩余,母亲把它们盛在一起让嘴馋的我们兄弟俩吃,而水果罐头却没有剩余。一瓶水果罐头盛到盘里刚刚满盘,我和弟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被父亲端走,消失在觥筹交错里。不过生活还没那么糟糕,瓶里留下少半浓稠的甜汤够我们幸福一阵的。我们对坐在长凳上,两双小手捧着,按照母亲说过的约定,每人一口交替喝汤。弟弟先来,瓶口刚到弟弟的嘴边,我就向后使劲扳,生怕弟弟大口喝;轮到我的时候,弟弟也如法炮制向后扳,就这样你一口我一口地争闹着喝。末了,汤也没了,再让母亲往瓶里加些热水冲冲,那淡淡的甜味水也成了相伴童年难忘的味道。

童年难忘的味道常常会有,可果肉难吃到,更难得的是独享美味的果肉和浓稠的甜汤。虽然家里几瓶罐头常待在木柜里,我们从不敢背着爸妈偷偷吃掉它们。馋了,就打开柜门傻傻地数数这个瓶里有几瓣黄桃,那个瓶有多少颗山楂;轻轻摇晃罐头瓶看着那浓稠的甜汤挂在瓶内慢慢地流,果肉也在涌动着。咽下口水解馋,也会有莫名的幸福。

不过,总有办法把这莫名的幸福变得真实,生病,就是唯一的办法。

真的生病了,吃药打针必不可少。每次扎针,我都非常害怕誓死不从,母亲抱着安慰我,不疼,不疼。一针扎下去,我哭得撕心裂肺,母亲心疼地哄着我,不哭,不哭,回家妈妈给你水果罐头吃。这时,事已得逞便慢慢收起哭声,在母亲的怀里撒娇,哭闹着快点回家。

母亲没有食言,一瓶黄桃罐头只属于我。我抱着它躺在床上,不顾病痛的折磨左瞧瞧右看看,数数黄桃瓣数,心里美美的。母亲让我安静地多睡会觉,我怎能睡着,这曾经日思夜想的罐头现在就是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母亲给我喂药,药苦得让人难以下咽。母亲说,把罐头打开,一口药一口甜汤,这样药好吃。我不舍,紧紧抱住向后躲藏。祈求着说,妈妈,不要。我像个小勇士,昂起头,捏住鼻子,闭上眼,一口把那浓苦的药喝下去,而那不争气的眼泪已被苦得流出来。母亲赶紧让我多喝些白开水漱漱口,我一边喝水,一边哭得语无伦次地说,妈妈,这罐头是我的,我不许这样吃。

几天过去,病情反而加重了些。母亲不再放纵我,强制让我多睡觉,这瓶黄桃罐头也被打开。母亲说,它是药引子,能让我快快好。已是病怏怏的我无权不同意母亲的安排,每次吃药的时候,苦药一入口,一勺浓烈的甜汤紧随入口,顿时满嘴都是那黏稠的甜味。一抬头,苦药和甜汤一起下肚,甜得使人发觉吃药是一种味觉享受。

真的像母亲说过的,它是药引子,什么药和它在一起吃就成了灵丹妙药,立马见效。两三顿一勺甜汤,一勺苦药吃过。病渐渐好转,自己也活泛了。有了精气神我就打开瓶盖,这么近地看着黄透透的果肉,真让人垂涎三尺。一瓣果肉含在嘴里,轻轻吸吮着那果肉里的甜汁,任这甜汁在嘴里和舌尖上肆意流动,久久不愿咽下。

病好了,黄桃罐头还有许多剩余。我不舍得一次性吃完,把它精心地藏好,馋嘴的时候,吃上一瓣果肉或喝上一口甜汤便是最大的满足。

幼小的我幻想着,如果将来,每天都能吃着水果罐头定是最幸福的日子。

而今,它早不再那么贵重,不再是儿时祛病除疾的药引子。它渐渐被人们淘汰,遗落在货架的角落里。即使看见也勾不起食欲,何谈享用的幸福。

忽然间,我怀念起童年最甜蜜的幸福和属于儿时的水果罐头。

关于儿时的文章3:透过岁月的时光

文/蒲公英

他是我儿时的小伙伴,可是,岁月荏苒,再见时,我们单从面容来讲已经看不到任何童年的影子了,但对于儿时的记忆还记忆犹新。

大港电厂的家属大院,住着最勤劳的建筑队伍---一公司基建队,那时候,大港电厂还没有建立,但一排排平房已经拔地而起,我家住在二排,他家住在三排,前后房隔着几米的距离,开开后窗就可以说话。

他说,你还记得吗,小时候,咱们一起玩猴皮筋。

我说,怎么能忘呢,那时候,咱们没有玩具,一根由橡皮筋剪断接起的猴皮筋,可以让咱们欢乐整个下午。

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春日,家属大院家家户户的烟筒都冒着青烟,饭菜飘香,空气中流动着生活的美好滋味,我和他在我家墙的背面,跳猴皮筋,皮筋已经升起好高,我的脚几乎够不到了,我试了一次,又试了一次,准备再试第三次时,母亲在院子里喊我吃饭,阳光那么暖,那么充足。

他在电话里说,大伙都觉得,你不应该过得不好,因为你在我们当中最出色,家属大院的大人都喜欢你,那时候,他们都说你像潘冬子。

潘冬子是闪闪红星里的主人公,我有一张照片,是父母带着我在照相馆照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父母穿着工装,笔直的坐在两个独立的椅子上,椅子挨得很近,他(她)们的膝盖对在一起,托起了小小的我,我也穿着工装,眼神懵懵地瞅着镜头,若干年后,当我再度审视这张照片,我很想走进时光,摸摸自己的脸蛋,给自己多一些抚慰。

他说他现在在一家私企打工,日子过得还好。

你怎么有我的电话呢,我问。

那个某某某有你的电话,你不记得他了吧,他说几年前在一个培训班上看到了你,觉得你可能就是,你的电话他一直留着。

他在微信里给我展示照片,我的小伙伴们在大港电厂的合影。

家呢,家在哪。

我盯着屏幕,用语音传话。

咱们家属大院没有了,2000年最后一个住户也搬离了,一年后,被趟平了,现在是一片商业住宅楼,我们去哪也是触景生情一下。

我再也找不到从前的影子,照片里,我的小伙伴们意气风发,他们的目光多了很多感慨,很多思念。

什么时候你和我们一起回去看看呢。他小心地问。

我不知道,我回答。

回去有什么用呢,一切都不在了。

过了一会儿,他说,有时间咱俩喝点酒吧。

我发了一个愉快的表情,可我的心里确实五味杂陈。

今天发了一条微信,因为是小寒了,真正的冬天到了,微信里,我配了一张清秀的照片,有很多心情不好提起,因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不愿意过多坦白,喜欢云淡风轻,虽然岁月已经没有了云淡风轻。

他给我点赞了,说明懂我。

关于儿时的文章4:恋乡

是的,我儿时的梦里很早就想要逃离你的怀抱

去遥远的地方流浪

现在累了,才记起离开你已经很久很久

我几乎不记得你初时的模样,可一直不能忘却你赋予那些欢畅

记得,在村口那棵硕大的梧桐树上

无数次的躲在里面数着星星的明亮每次都悻悻迷茫

还记得,在蛙声一片地庄家田里

小孩子捉住一条泥鳅后的惊喜若狂回家后被大人斥骂的声音在小院里回荡

更记得,那个早上背着背篓牵着小羊

在乡间的路上来到弯弯的小河在里面让光淋淋的身体一直浸泡到看见黄昏夕阳、、、

现在所有这些只能是化作对你的一种回忆来抽打着我干涸的时光

直到某一天我把疲惫焦躁的灵魂安歇一下

我明白那些繁华的一切,那些苦难的一切

还有那许多的嘲笑者的冷眼都会在这顷刻的恋乡里变得虚无

关于儿时的文章5:儿时的夏天

文/三月山

我们在回忆,回忆那过去;我们的故事, 说着那夏天;夏天的好时光 留在我们心里;我们慢慢说着过去,微风吹走心间的寒意;我们眼里的夏天, 有一种神奇;一遍一遍甜蜜回忆,这就是夏天的美丽……

我们小时候的夏天也可以说是八十年代夏天,那时候物质生活相比现在极其匮乏: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没有网络,更没有手机,风扇都很少,黑白电视都是少数万元户家里的奢侈品……如果现在的大部分孩子跨越时光隧道回到那个年代可能一天都待不了。但现在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怀恋那个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呢?因为那是一个勤劳可以致富的年代;一个没有攀比,充满人情味,日子简单幸福的年代。那时的人们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那个年代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凉碧绿的,蔬菜水果都是原生态的……童年是一首歌,儿时是一场不能回去的梦,那时候爸爸妈妈都年轻,爷爷奶奶,也都健在,我还是个孩子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小时候最盼望夏天,最盼望暑假,因为暑假是孩子们的天堂,可以在池塘抓鱼,可以上树掏鸟,也可以下河游泳……我是个比较淘气的孩子,经常做些出格的事情,给母亲增添不少麻烦,现在想想还是很愧对母亲,让母亲为我操了不少心。某天早上我吃过早饭就跟着一大群孩子出去玩了,在乡下那个年代要是看见一大群孩子在一起玩,大人们都会提心吊胆的担心孩子们做啥出格的事情比如偷别人地里黄瓜,西瓜,西红柿,玩火引发火灾,溺水等等。出门时母亲还特别交代我要小心别出事。我跟着他们抓鱼,烧野火烤鱼吃。后来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准备游泳,这时候几个大点的孩子使了点坏心思,让我跟一个同龄的孩子先下水探探行情走到对岸去,那时候还没学会游泳,刚开始有点害怕,在大孩子们的怂恿下还是下水了,岸边还是很浅,越往中心走水越深,后来慢慢没入脖子了,这时候开始有点害怕了,于是我停在了那里,看小伙伴能否走过去,看到小伙伴顺利的越过河中心到达对岸后,我也开始继续往前走,刚向前迈出一步,水就没过了头,我在水里挣扎着,喝了很多水,才有一个大点的孩子把我捞上来,上岸后看着自己的肚皮鼓鼓的……我差点就淹没在那个夏天,后来这事被母亲知道了狠狠的批评了我,这件事也告诫我凡是要小心谨慎。

还有一次跟几个伙伴去汉水边的一个河谷去抓鱼,从那个河谷回家的话有大概一公里的河滩路要走,河滩全是沙子。一大早就出发了,从早上到中午也抓了不少鱼,当我们想回家的时候才知道回家的路很艰难了,经过一个上午太阳的炙烤,河滩的沙子已经非常滚烫,五六十摄氏度是有的,我们当时都打着赤脚,上面有太阳炙烤着没有荫凉,想歇一会再走也不可能。于是我们只有迎着头皮脚踩着滚烫的沙子上路了,我一手提着鱼篓,然后一直脚踩着一株花生,让后跳到另一株花生上面,手里的鱼篓也在这每次跳动中荡来荡去,这样艰难的前行着……后来终于到了树林地,我们几个伙伴打算生火把鱼烤来吃了,打开鱼篓一看里面的鱼都掉完了,原来都全部在途中颠簸掉了,我跟几个伙伴都苦笑着,辛辛苦苦抓的鱼都没了,但我们都没有抱怨什么在树林里休息了一会就高高兴兴回家了。幸福只是一种对过程的感受,不是结果,虽然最后没吃到鱼,但回想起来还是令人回味的。

回想起来儿时夏天最惬意的事情还是晚上乘凉,现在这个场景只能在记忆里了,现在家家都用空调,晚上都吹空调,晚上基本也没人出来乘凉了。但那时候没空调,甚至很多家庭风扇都没有。炎热的夏天都会在外面乘凉。那时村东的有棵百年老槐树,高大挺拔,根深叶茂,旁边有条小溪流过,地势开阔,北南通透,所以夏天在槐树下面非常凉快,晚上乘凉的乡亲特别多,迟到了,都不一定有位置。那时候爷爷奶奶也都在,每天傍晚早早的吃过晚饭后就拉着爷爷奶奶搬着竹床到村东的老槐树下抢占有利地形,我睡在竹床上,爷爷奶奶坐在旁边,边给我讲故事,边揉我的小胳膊小腿……慢慢的我有点迷糊起来,后来又陆陆续续过来不少乘凉的乡亲,爷爷奶奶跟他们天南海北的扯着:庄稼的行情,张家长李家短,……听着着潺潺的溪水流过的声音,吹着拂过水面的凉风,慢慢的我进入了梦想。乘凉结束后,爷爷会抱着我,奶奶会搬着竹床一起回家……爷爷奶奶虽然去世很多年了,但他们淳朴善良的一生还是有很多东西让人怀念的。

八十年代是一个物质生活相对简单原始的年代,但八十年是一个充满温情,希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纯真,笑容最真实的年代……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宁愿回到八零年代;如果时光可以停止,我愿意停止在儿时那个夏天,那时候爸爸妈妈都年轻,爷爷奶奶都健在,我也还小,一家人永远幸福的生活下去……

关于儿时的文章6:妈妈的故事救了我

文/史庆友

儿时,生活在大山深处的我,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没有图书……在童年的记忆里,我一有空闲就缠着妈妈让她讲故事。

妈妈讲的故事是我童年最好的启蒙教育,让我开阔了视野,知道了大山外边的精彩。当我给小伙伴们讲妈妈教的故事时,他们听得格外认真,总让我多讲一会。那时的我俨然成了一位“教书先生”,学着村里几位老先生的样子,一边讲着妈妈讲过的故事,一边用手当扇子,摇头晃脑,好不得意。

妈妈讲的故事,陪伴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妈妈用故事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用心血浇灌我成长。妈妈给我讲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一次,司马光同小伙伴们在后院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在水中挣扎。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就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缸中的水涌了出来,小孩得救了。

讲完故事,妈妈多次问我,“你常常同小朋友们一起玩,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办?你会像除司马光外的其他小朋友一样跑掉吗?”就这样,妈妈告诉我遇事不能急躁、慌张,要善于动脑筋。于是,我从小养成了遇事沉着冷静的性格。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替爸爸放牛。连绵多日的雨水,让小河涨水,河水清澈见底。牛儿吃饱了,或趴着,或站着,在草地上悠闲地“倒嚼”。好动的我,在水中翻跟头,捉鱼摸虾,尽情地玩耍。我正玩在兴头上,突然听到“轰轰”的响声。我向四周一瞧,原来是上游下来洪水了,只见水头较水面高出好多,远远看着就是一垛墙,黑乎乎夹杂着白沬还有别的东西,朝我压了过来,我想跑已然来不及了。这时候,我想起了老人们说过:洪水往往只一阵,水头过去就会小些。于是,我等待水头的到来。水头到了,我憋足了一口气,人随着水头一起一伏,如同一根小草,随着水头向下游漂去。

危急时刻,我心里想起妈妈平常告诉我的话,“遇事千万要稳重”。幸运的是,我没漂多远,前边就出现一块开阔的河床。河水散开了,水头渐渐小了、低了,同我一起漂着的大树抢先搁浅了下来。我发现了救命岛似的,拼命向搁浅的大树游去,正好落在了大树疙瘩上,我得救了!

洪水还在呼啸着,又过了好一会,水才退了。村里人跑来看洪水、捞水货,看到我站在大树疙瘩上时,都很惊讶,那样大的水我是怎么爬上去的?只有我自己知道,如果没有那棵大树,我也许早就入大河去东海了。

妈妈讲过的故事,承载着她深切的爱,带给我无尽的欢乐。每当外孙女听我讲故事时,总会问我:“姥爷,你怎么有那么多的故事?”我告诉她:“我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妈妈。”

关于儿时的文章7:儿时夏日情趣

文/胡兆喜

记忆中,儿时的夏季,是从午后开始的。烈日炎炎的午后,为防止我溜去河塘游泳,祖母总是拿出一张狗皮褥子,让我睡卧在门前那棵老槐树的浓荫下,而她则一直坐在旁边看着我。可是,那些藏在绿荫里的乡蝉此起彼伏的呼唤,以及栖息在灌木枝丛上五颜六色的蜻蜓,常常挠得一颗童心酥酥的痒。怎奈,祖母寸步不离,想溜,得动一番脑筋才行。

卧在狗皮褥子上的我不再辗转反侧,还发出夸张的鼾声。半天,睁眼偷觑,哈哈,祖母一只手支着下巴,正“坐而假寐”呢。小心翼翼地爬将起来,蹑手蹑足地向着蝉声嘹亮的方向快速移动……得赶在祖母醒来前回到我的狗皮褥子之上,否则麻烦可大了。所以,每一次看到猛然醒来的祖母慌里慌张地看向我时,总是忍不住地偷偷乐。

相对中午,夏季的晚上,则是孩子们最惬意的时光了。吃罢晚饭,洗了澡,老少爷们纷纷来到打谷场上谈天纳凉。一个麦季下来,打谷场平整而空旷,除去横七竖八的石碾子,剩下的只有那南来北往的清风,正是夏夜纳凉的好去处。

大人们一般都自带凳子,而那些石碾子则成了孩子们的“宝座”。一开始是没啥故事的,抽烟喝茶的大人们,你一言他一语说一些无主题的话。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便疯野起来,分派厮杀,藏猫猫,要么撵着飘忽闪烁的萤火虫喊着叫着……

“讲古喽讲古喽——”一个孩子突然兴奋地大喊起来。呼啦啦,我们就像夜飞的鸟涌入人群中,抢占各自的“营盘”。

会讲古的就是村中那么几个人,翻来覆去的无外乎“说岳”“三国”和“水浒”。

可是,能喝断石板桥的张飞也无力拉开我们打架的眼皮,尽管打瞌睡的我们从石碾子上跌落下地,但也不肯回家去睡觉。有时迷迷糊糊正做梦,屁股上就重重地挨了两下,朦胧中就听大人们吼:睡,半夜狼来把你叼了去!……

如今,祖母已逝,故乡昔日的人事和儿时的夏日情趣,早已成为漂泊在故乡之外的我一份奢侈的记忆,偶尓会在暑气渐消的夏夜,漫出记忆的闸门,伴着清风鸣蝉,清凉一片怀旧的心绪……

关于儿时的文章8:好话不说三遍

文/张叶

我记得儿时爱看热闹。一日邻居家娶媳妇,我跑去看了半天回来,跟祖母学舌:“那新媳妇长得可真俊!”奶奶大为惊讶:“你小小年纪竟然知道什么是‘俊’?!真是个聪明孩子!”我得了夸奖,满心高兴,过了一会儿,又将新娘子长得俊这话说了一遍,奶奶依旧呵呵一笑:“俊了好。”如此三番,不出一小时,我将那话反反复复说了几十次,奶奶从“哼哈”应付到不胜其烦:“俊就俊嘛,不要总是说了!常言道‘好话说三遍,猪狗不待见’,再好听的话,说多了就招人烦!”讨了个没趣,但我心里也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在以后漫长的成长岁月中,每每遇到要说“好话”时,我便率先掂量下,告诫自己莫要“嘴贫多言”,否则,虽不至于“猪狗不待见”,却也尴尬。

在现实中,如果不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好话”说多了适得其反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不但影响气质、形象,还会影响到职场关系、社交等。比如有一次乘坐公交车,一位年迈的老人上来后,我习惯地站起来给她让了座。老人坐下后就不停地对我说“谢谢”,不出一站地,她说了三次。我理解老人“爱说重复话”的年龄段特点,便礼貌回以微笑。没想到老人接着便说:“你这么善良的姑娘,将来出嫁婆家人肯定喜欢你!”过了一会又说:“这么多人在车里,只有你给我让座,你真是个好孩子。”老人的话渐渐招来别人的眼光,旁边的人上下打量起了我。浑身不自在的我只好提前十几站下车。从此我再给人让座之后,就会远远地离开那个坐下的人,以免让对方反复感谢,让“好话”成为负担。

还有一种“好话”则有“唠叨”的嫌疑。比如对家人的反复叮嘱、提醒,对某人某事固定而单一的赞美等等。虽然都是好话,说多了却也令人想逃走。

俗话说,“好语一句暖三冬”。真正可爱的“好话”像雪中的梅花,像月下的小河,有着提炼温馨、增加和谐的功效,会散发出淡雅的清香。但是请记住,再好的话也不要重复说三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