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喝茶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喝茶的散文1:茶滋味
文/燕茈
我从小就喜欢喝茶,这看起来倒是一件挺文雅的事。但我对茶却没有任何研究,总觉得茶叶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家家户户都有,而且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一进门就能看见。 端茶倒水也有许多规矩,有客人来,我要泡上一壶暖暖的香茶,倒在小杯里,恭敬地端在客人面前,而客人则双手接杯。每次给客人添茶水的时候,客人会以手指叩桌,以表示感谢。大人有交代“酒要满,茶要浅”,倒满杯的茶是对客人的不敬。我对此很费解,一次性倒完不更省事,还要半杯半杯地添,真是麻烦。问他们原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动不动还拿出大人的姿态训人:“反正老祖宗传下来就是这样的,大家都这样的,不准那么多话。”读书识字后查资料:倒酒要满是古时候的规矩,因为在古时候很多人通过酒中下毒,如果是满酒大家在碰杯的时候就相互之间掺入对方的酒,如果不是满杯在碰杯的时候酒是不会溢出的,这个规矩一直延用至今。
大人又说“酒头茶尾”,因为泡茶是水和茶叶一起倒进茶壶里,最后一杯茶是最浓的,所以最好。这么说是不是越浓就表示越尊敬呢?那么端茶的时候是先端给长辈好呢?还是最后端好?真伤脑筋。
我家对面的山上种有茶叶,是我那去世了的祖父种的,我没有见过祖父,关于祖父的讲述听最多的就是他爱喝茶,村里人都知道他喝得多,也急,一杯接着一杯。无论去哪里回来,也不管是不是大汗淋漓,马上煮茶。有一次,族叔怕他喝得太急了伤胃,就在茶壶里扔了一小把米糠,祖父很生气,又不舍得倒掉,只好细细地将米糠挑出来,挑完后,气也顺了,也开始明白族叔的良苦用心。原来,祖父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个“茶鬼”。每年扫墓大家都带酒的,唯独我家带一壶茶。
记忆中唯一一次采茶叶,兴奋得几天睡不着,那时候听说去“摘茶”,觉得新鲜,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哪曾想辛辛苦苦绕过山路十八弯才知道是来到摘树叶,大失所望。我将其中的一棵茶叶树的叶子一片不留地摘下来,父亲看见瘦瘦的树枝,哭笑不得。这应该不能怪我,柿子成熟时是整整一棵柿子果都摘下来的,枇杷成熟后也是如此。同理可证,摘茶叶也是这样吧?
印象里也只看见过父亲炒过这么一回茶叶。茶叶采摘下来后盛放在干净的竹篾筐。把茶叶薄薄一层摊开,不叠叶,将水汽晾干,便可下锅炒制。我在火炉里烧柴火,大锅烧得很旺,父亲将新采茶叶倒进锅内,双手快速翻炒,使茶叶均匀受热,怕稍迟缓会炒焦。手指被烫得迅速弹开又重新降落,嘴里时不时“哎呀”一声。我看着揪心,嘟囔道,“自找麻烦,那么辛苦,是我就宁愿去喝井水。”“你不说,没人知道你懒。总是懒人说懒话。”我又被乘机训,只好撇撇嘴,继续烧火。
待到茶叶的水分大量蒸发,颜色变暗,有茶香飘出,父亲将茶叶放入簸箕中摊开,命我将柴火划出一些,火小一些,茶叶倒入锅中复炒,双手展平拍打,紧压茶叶,使茶叶固定成型。既要搓成卷曲型,又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揉烂。最后,我就不用继续添柴了,父亲将茶叶摊平在锅中用铁锅的余热,烘焙至茶叶散发出沁人的清香。最后,茶叶完全失去了水分,外形扁平挺直,色泽黄绿黄绿的,清新的茶香飘出,便可出锅并封存好。
花生饱满后接着就是稻穗黄,这个时候,扔一小把茶叶到大瓦壶里,烧开,再带到田地里,就可以喝很久。卷曲的茶叶在茶壶里完全散开,如果不是色泽有些变化,和新鲜的叶子没什么差别。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喝一杯淡淡的茶水,划过干渴的喉咙,柔滑到心底,五脏六腑都被浸润。
如果说有什么比较惬意的时候,就是夏夜里,在晒谷场上一人手里捧着一盅茶水,左邻右舍一起坐着聊天,谁家的花生收成好,谁家的田里多杂草,谁种田没经验,谁又总是懒得跑……说来说去都是这些小事,小蒲扇摇啊摇,把夜就摇深了。
又或许在冬天,霜降时节,一家人守着一炉炭火,再在炭火上煲一壶茶,一来可以给茶保温,二来可以蒸发些水汽,让屋子没那么干燥,腾腾的雾气,让冬天也跟着温暖。我喜欢这样的日子,一家人相守在一起,但是我不爱喝这样的茶,太浓太烫,但是父亲爱喝,倒在茶盅里,大口大口地喝,似乎只有足够烫才能驱散冬天的寒冷。
第一次喝功夫茶的时候,是和几个前辈,在一个茶坊。泡茶的姑娘绑着发髻,素白的衣服,浅浅笑,眉目清秀,像极了电视里演的小道姑。她娴熟而轻柔地泡茶,每一个步骤都有很好听的名字:首先是白鹤沐浴,其实就是洗烫茶杯;然后是香茗入宫,讲茶叶放入茶具中;再是悬壶高冲,水壶提起,将沸水高高冲入茶壶中,旋转茶壶,让茶叶充分翻转;接着是春风拂面,即用壶盖刮去浮在茶面上的泡沫。紧接着是关公巡城,将精致的青花瓷小茶杯一字摆开,讲茶汤顺序倒入杯中,巡回分茶。最后是韩信点兵,讲分到最后剩下的茶汤均匀分配,一杯一滴,平均到每个人的茶杯中……整个过程极其优雅,大家都很安静,只有周围弥漫着轻柔音乐的声音。
轻轻抿一口,香气满溢。在乡下成长的我第一次目睹这么讲究的泡茶方式,这不禁让我想起《红楼梦》里最爱茶的妙玉,有一回她给众人煮茶的时候用旧年的雨水。而单独请宝钗、黛玉喝茶的时候,冲泡的水是她五年前住在玄墓盘龙寺时落在梅花上的雪,用瓮盛装,埋在地下五年才打开来吃,给宝钗用的是“瓠爬箪”;给黛玉用的是“点犀盏”,笑斥黛玉是俗人,将梅花雪水误识为“旧年雨水”;给贾宝玉自己平时常用的茶杯绿玉斗,笑骂宝玉海饮的行为……眼中浮现的是那个妙龄女孩小心翼翼收拢梅花雪的情景,唯美到极致。
因为等太久,实在是有些口渴。旁边的前辈们正在谈王阳明,谈心学,谈格物致知。我不好意思将杯中茶一口喝完,只好附庸风雅轻轻地置杯于桌上。回忆起很多年前和父亲的对话,喝茶太麻烦还不如喝井水,兀自笑了。我这个慵懒的俗人,还是更喜欢那些年大咧咧喝茶的自在惬意,即使那时的茶水苦苦的,涩涩的,却有畅快淋漓之感。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给自己一段时间,和友人,和家人一起品一壶茶,也是挺好的。轻轻啜一口香茗,任凭那润滑清淡的滋味在舌尖翻滚,细细品味茶中的浓香,让自己内心归于平静,安之若素,流光依然。
一个人一种活法,粗茶淡饭是生活,精致优雅是生活,你有你的清新自然,我有我的闲淡自在,互不打扰,互相包容,各自美好。
关于喝茶的散文2:喝茶离不开心境
文/徐长顺
我喜欢独自品茶,尤其夜深人静时,坐在沙发上,喝着茶,想着一天的事,那茶是有味的,它能让心灵放飞。
许多文章,都在喝茶时想起,然后走到电脑前,用心写下。
喝茶时,我喜欢静静地,慢慢地品,茶叶不在好,有就行,但一定是自己买的。
平时有许多朋友送了不少茶叶给我,都在白天喝,喝着时,会想朋友情,那么上等的茶叶,他们能送我,说明他们大气,知道我好茶,一送就够我喝好一阵。
喝的是茶,品的是生活!朋友之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而不扑鼻,缓缓飘来,回味无穷。
久之,我很珍惜朋友之情。
品茶有时离不开环境,一帮有品位的朋友到茶楼,谈东说西,品的是友情,宽容的心态,彼此影响。
我喜欢听朋友聊社会阅历,听到有话说时,如酒后真言,一吐为快。有人问我最喜欢去的场所,自然是茶楼了,特别喜欢和几个文人在一起,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沙龙,聚会以后,回家写自己的文章,杯中之茶,略带苦涩,却清香可人,耐得咀嚼。
喝茶离不开心境,人们品茶赏月之时就会轻声哼唱,寓意喝茶以后飘飘欲仙的心境能与月宫中的嫦娥一较高低。出家法师都有喝茶习惯,喝茶能长寿,将欲望消解,焕发回归自然之心,回到孩子时自然面对人生,回到轻松健康的心境。
一个人平日里散淡恬静,与世无争,轻声细语,拈花微笑,就可以说是有“吃茶的心境”了。茶杯在手,当然是要好茶,即使身处闹市,内心里的确“还有那另一座房屋”。那房屋就是宁静的所在。
人有品位才会品茶,从忙碌中静下心来,酒是醉,茶是醒,有人喝茶解渴,有人则从喝茶中品人生。
“正、清、和、雅”的茶文化精神,决定了茶文化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和伦理学的社会化功能。如果老庄思想产生的年头,茶文化已经成熟,那么,老庄思想被这茶香一熏,或许阴差阳错熏成了我们的主流文化。
我买茶喜欢在店里先泡上一杯,很怕被骗的感觉,花了钱,买了劣等茶,是喝不出味的。喝茶时就会想许多人和事,和朋友喝茶自然说的是值得说的事,闲聊也会聊出水准。
一年下来,花在茶上的钱,很是可观,却乐此不疲。喝茶实在是一种文化,能品出人生的哲学,在我寂寞无聊时,在我无法超脱时,在我做人不大气时,一杯茶在手,避免了许多悲剧的产生,还写出了许多有思想的文字,值。
关于喝茶的散文3:喝茶
文/周天红
一整个下午,父亲都坐在那张老篁竹椅子上喝茶。
父亲半眯着眼睛,把真个身子都放进老篁竹椅子里。父亲每动一下,老篁竹椅子就叽嘎着响几声。父亲在老篁竹椅子里躺舒服了,就支起身来,端起旁边的茶壶,对着茶壶嘴巴猛扎巴一大口茶,然后再把嘴唇扎巴着动了两下。父亲喝上三两口茶,又把身子放进老篁竹椅子里,再眯着眼,半睡半醒地躺着,那可真是神仙日子啊。
父亲上午不喝茶。父亲喜欢大清晨起来,屋里屋外,坡上坡下,田边地里地忙活着。忙了大半天,累了,吃过午饭,喝上一个下午的茶,舒缓一下身子骨,或是计划着明天的活儿以及整个季节的栽种与收成。
那茶壶是紫砂材质,口大肚圆,整个就一拳头那么大。茶壶是有些来历的。那年,父亲沿着门前的磨刀溪放着竹排上永宁河再出长江口,顺着长江口下川东时,在川东的一个小县城里买的。父亲买了那茶壶,茶壶就再没离开过父亲。出门走亲戚时带着,上坡干农活时带着,就是去后山李二爷那里买猪儿时也带着。壶不离人,人不离壶。
父亲更多的时候是在那把老篁竹椅子上与茶壶对话。老篁竹椅子就摆放在院子里的晒坝边。晒坝边是一棵大黄葛树,少说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那黄葛树,像一把大伞照着一座老屋的时光。黄葛树下是一条青石板古道,上通洞子场,下走观音沱,每天人来人往的,可不少哟。父亲不管人多人少,他就在那棵黄葛树下喝自己的茶。
父亲喝茶,那是很有些讲究的。父亲不喝“明前茶”,就是清明前采摘的茶叶。父亲说,那家伙,茶叶太嫩了,泡不上过三两开水,就没味儿没劲儿了,不安逸。父亲就爱喝用较老点的茶叶泡的茶。那茶呢,要采自黄葛坡上自己家里种的。黄葛坡可是个产茶的好地方哟,山高地肥,成天云雾绕绕的,像仙境一般。黄葛坡的茶叶,全是纯天然的,有时随手摘两张生茶叶放在嘴里嚼嚼,回着甜味儿呢。
春暖花开时节,父亲把茶叶采了,连夜连晚制作成手功茶,一大挑一大挑地挑到观音沱,该卖的卖了,该送人的送了,每年总要留上一大口袋茶叶,自己喝。父亲对喝茶很有些研究。泡茶的水呢,不能烧到冒着泡地开,刚开锅就行了。父亲把泡茶的开水放在一个保温瓶里,把茶叶放进茶壶,先倒上一小点,能把茶叶发湿就行。父亲先把茶叶发湿一会儿,再把水倒干净,打开保温瓶冲得茶叶团团转,赶紧盖上茶壶。等过上个三五分钟,茶就泡好了就能喝了。
其实,父亲更喜欢上观音沱王二娘的茶馆里喝茶。
观音沱是一个老场镇子。从那些场镇子上的青石板来看,不少于百年老镇。观音沱位于两条小溪沟的交汇处。两条小溪交汇成了一条河,早年,那可是个水陆码头,热闹着呢。山里人往外运猪卖牛、卖竹片卖山货,尤其是卖村子里的主要特产茶叶,都得从观音沱走。出了观音沱,才能顺水顺风地到达县城以及更远的地方。观音沱聚集了不少的人气。观音沱也聚集了不少的茶馆和茶客。
观音沱农历三六九逢场。每到逢场天,父亲就早早起来,走上过十里的山路,去观音沱王二娘的茶馆喝茶。
王二娘的茶馆可是观音沱的一张牌子。正对着水陆码头的大石台阶上,风水好,视线开阔,人客来往兴旺。关键是王二娘的脾气好,人进人出,成天都是一张笑脸。有钱喝茶,无钱的或没带钱的,找口茶水喝,王二娘是二话不说,提起茶壶就给你倒上个一碗两碗,让你喝泡了解渴了才走。
父亲走进王二娘的茶馆,要上些茶叶和一壶开水,拿出自己的紫砂茶壶,泡上。父亲爱找茶馆角落的一张小方桌坐下,一个人喝着自己的茶,放着耳朵听其他的茶客山南海北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地神吹鬼吹着那些见过的和没见过的故事和传说。父亲听着听着,听到高兴处,拿起紫砂茶壶对着嘴儿就猛扎巴一口,安逸,来劲儿啊。茶馆里成天上演着生活的百态,谈生意谈买卖的,谈婚姻谈说媒的,谈张家长李家短的,还有小两口闹矛盾找人说和的,来来往往杂七杂八的人,多得很。进了茶馆,喝上一杯茶,说说家常事儿,山里人的日子就轻松就放心就过得踏实了,那些闹心的烦心的过不去的日子一转眼都能过去了。
多年以后,每次想起父亲喝茶的场景,我都心生感叹。我不知道,父亲喝的是茶呢,还是在细细品味自己的人生与得失?
关于喝茶的散文4:在苏州喝茶
文/毛士云
逛完了整个定园,我们坐在茶艺苑的二楼喝茶。古色古香的大厅里摆了十几张大圆桌,有一点老舍《茶馆》里的样子,几个桌子上有旅客在喝茶,空桌子的中间都放着一个大托盘,盘上一圈紫砂杯围着一把大茶壶。大厅的两侧是两排镂空的花窗,北面临街,我们坐在西面的窗边,窗下的园子里有一方较大的水面,水中央建了一个几米高的特大茶壶,名为“天下第一壶”,壶嘴里正不停地往水面上倒着水而不是茶。
一位中年女服务员拎着一个水瓶走过来,往我们这个桌上的大茶壶里放了一大把茶叶,倒进一大瓶开水。盖上盖,她叫我们等一会。我们坐等了一会。她又来了,用茶壶里的茶水将杯具冲洗了一遍,利索而又公式化,然后对我们说:“你们可以喝了。”
“这是什么茶?”见她还没走,我问。
“苏州名茶。”她说。
我想笑,但没敢笑。
刚才她用茶水冲洗茶具的时候,我们分明闻到了一股花香,而且是茉莉花的花香。我记得苏州名茶好像只有一个“碧螺春”,这是凭公园门票免费喝的茶,难道会是“碧螺春”?旁边人提醒我说,苏州茉莉花茶是中国花茶中的佳品。于是,我一边喝着苏州茉莉花茶,一边在心中开玩笑地想,苏州“碧螺春”的产量历史上就很低,是不是聪明的苏州人就把茉莉花掺在茶叶里?茶叶里加上花,就好比小鸟落在花丛中,标准的“鸟语花香”;再拉出江南水乡的地理背景,唱一首苏南民歌《好一朵茉莉花》,跳一段采茶舞,就有了关于茶的江南经典。女服务员在心里认定茉莉花茶是苏州名茶,何错之有?我幸亏没有笑,否则就笑得太浅薄了!
其实,我蛮喜欢茉莉花茶的。
不过我是安徽人,居住的小城又靠近盛产绿茶的皖南,皖南绿茶名天下,因此,我更喜欢或者说更习惯喝价格适中的中低档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但是,每年的秋冬季,市面上的绿茶少了,上等的我买不起,鱼龙混杂的我不敢买、生怕含有异味,于是,干脆买茶庄或超市里袋装的茉莉花茶。
马克·吐温说:“以我几十年的吸烟史来看,我喜欢吸的烟,并不是真的好烟,之所以认为最好,是因为我喜欢。”我觉得,好的东西固然给人带来享受和快乐,但是一般化的普通的东西也可以被一个人喜欢,比如绿茶中的碎屑,虽然泡出来,杯子上面漂着一层,吹又吹不开,沉又沉不下去,但是一旦沉到杯底,那茶水尤其二巡的味道也是很令人回味的。我喜欢茉莉花茶是因为它适合我的口感,同时觉得茉莉花茶还有个妙趣——往往并不在乎茶叶而在乎花,在乎揭开杯盖的那一瞬间的清香。
喝完了一大壶茉莉花茶,已经下午三点,我们离开茶艺苑,坐在公园边的石凳上看旅游地图,想再找一个好玩的地方。一位眼明手快的三轮车夫来到我们面前向我们推荐景点,见我们一时主意未定,他建议我们去观前街的得月楼茶馆喝下午茶,说那里有评弹,真正的苏州文化!
我说,我们刚刚喝完茶。
三轮车夫笑着说,那你们可以在观前街逛一逛,顺便到得月楼茶馆里看一看,看一看又不要钱。
连这一趟在内,苏州我来过八次,茶馆还真没进过一次。有人说,园林和评弹,是苏州的代名词,其实他们忘了,茶馆也是苏州文化的符号。
我对三轮车夫说,观前街就不去了,我们坐你的车闲逛,只要看到有茶馆的地方就停下来。
三轮车夫很高兴,动作神速地将三轮车调过头来……
关于喝茶的散文5:茶
文/白艺乐
爸爸爱喝茶,妈妈也爱喝茶,家里有限的空间中,再多家具也比不上一套茶具、几把摇椅平添的惬意悠闲。取几盏精致的青瓷茶杯,看着杯中茶汤剔透、明净的颜色,你会感到小小的茶杯中包含了一世界的春色。
中国的茶叶生长在气候温和湿润的山上,茶树多为一丛丛的矮株。清秀的采茶姑娘背着茶篓,素手拈着青嫩新叶,便是赏心悦目的一幅美景。也有像普洱一样高挑的茶树,枝繁叶茂地撑开一方天地,一长就是上百年。谙熟传统工艺的师傅把茶烘焙炒制,就送入家家户户。至于泡茶,陆羽《茶经》中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生长中就汲取山水精华的茶叶自然也要终日流淌过明月青石的山水作陪,百姓家平常的井水就显得污染了茶叶的灵性。煮沸水,洗茶具,泡茶,品味……我不大懂得这些程序,可我十分喜欢茶水在精美茶具中盛满清亮的感觉,不急不躁,赏心悦目,水中浸润了茶的芬芳醇厚,周身都蕴含了天地间的灵气。当不可言说的茶香弥漫开来,身处喧嚣陋室也有刘禹锡、李白饮茗谈诗的雅趣。
茶随时光的车轮走过了上千年,边陲的茶马古道上有它的醇香,大西洋的货轮也铭记它乘风破浪的姿态。清茶两杯知音畅谈的场景让人心驰神往,文人圣贤以茶为伴写下不朽名篇的诗香茶香更撩人心弦。如此看来,茶似乎从不局限于人为的设置,其韵味与自然已融为一体。名目繁多讲究的茶道,虽说很好地保留了传统文化,但在我看来却是把茶放进了玉做的樊笼,少了洒脱的天然之气,失却了放逐人心的功能。而在现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社会环境恶化,品茶的“品”显得无足轻重,人们把茶当作饮品,用浮躁轻薄的眼光玷污了她。
尽管如此,我在喝茶时仍能从中觅到一方清净之地,茶香中有侠客的快意,有文人的志得意满,有王侯将相的运筹帷幄。人们爱茶,所以赋予它无比雅致的名字:碧潭飘雪、日铸雪芽,人们渴望从茶中寻觅到的心境也可见一二了。
关于喝茶的散文6:融入带入生活中的茶
文/行素
习惯喝茶,自然得连我也不清楚是从哪一天开始的了。
年少时,第一次喝茶,觉着这东西苦涩得难以下咽,想不明白为什么父亲饭前饭后,甚至于干活休息时总要大口大口地喝茶。后来不知是那根神经发出的灵感,我在泡茶时加了少许红糖在里边,喝起来倒觉着好极了,既少了茶水的苦涩,又能喝到茶的味道来,还自美挺有创意的。
从喝加了糖的甜茶开始,喝茶也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习惯,而且渐渐地也不用再往茶水里放糖了。平时无论工作还是休息,茶是不能离口的。工作中喝茶,说得雅一点,属于豪饮那一类。一只大玻璃杯,一大把茶叶,冲上满满一杯水。累了,喝上几口,缓解一下疲劳。渴了,干脆一口喝下去,顿时全身倍感清爽。工作之外喝茶,就又是一番心情了。找几位朋友,选一个地方,也不必选幽雅舒适之环境,只要能提供茶水,外加一副扑克牌就可以了。这时边打牌,边喝茶再天南海北地胡侃一通,烦躁的心情随之烟消云散。言欢尽散,茶水也淡如白开水一样了,这时,满肚子的茶水,如果再不走人,老板也会因为频繁加水而面露不悦了。
当然独自一人喝茶,心情是最愉悦的。特别是喜欢夜晚来临时,边读书边喝茶。茶具不用任何讲究,一只大壶,一只杯子而已,茶叶也不需要什么名茶啦。只要在泡茶时,融入一种愉快的心情,接着开始读书喝茶。我想,没有比这更让人惬意的事了。再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只是静静地、慢慢地去品味茶水之中的韵味,同时也能品出孤独时的美感来,这时的心境,谈不上什么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只求静坐思过而已。
喝茶可以成为一种雅事,我不大懂,可能那种境界是文人雅客的事,这不应当属于我这种普通的人。但经常喝茶,有益健康,能放松心情我是能理解的,生活之中,考虑到身体健康,烟是可以戒掉的,但茶是万万不能不喝的,因为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活之中了。
关于喝茶的散文7:心淡如茶……
我喜欢喝茶,也许是一种习惯,一种对茶的独特感觉,那种平淡里有着穿透骨髓的香,独有的芳香贯穿到人的心扉。在深夜里,就静静地沏一杯茶,看着透明的液体慢慢变成琥珀色,看着干枯蜷缩的叶子在水里缓缓的伸展,慢慢变得饱满平滑,呈现出它的嫩绿,联想到一种再生,一种情感的复活。
夜深人静,窗外有月亮的光韵,寂静的空间弥漫着古曲的幽雅,心尖上氤氲着茶香,借着音乐漫步在寂静的暗夜中,感觉着窗外些许的春风,撩开帘幔沐浴月亮的清辉,似乎可以感觉那光韵中寂寞的情怀,似乎可以听到月亮的絮语。万籁寂静之时,月亮却挟着温暖普照着大地,滋润着如我这般寂寞的人。
我喜欢茶,看着被浸润着的叶子,在袅袅茶香中遐想,独享那份宁静、怡然,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突然觉得个人的感情也如干瘪的花蕾,用潜藏在躯体里的希望,在情感的沸水中沉浮,渴望瞬间的绽放。或许,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感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感情,一种很缥缈的东西,看不到,抓不住,只能用心期待,就像期待着缓缓飘起的茶香,慢慢渗透入心底深处……
我喜欢茶,那淡淡的新绿,淡淡的一抹胜过喧嚣的姹紫。我喜欢淡淡的感觉,也许是因为忧郁吧。淡淡的一点孤独,很美。暂别喧闹的人群,从容不迫的步履,自信、飘逸。独沐阳光之中,独坐月光之下,无所羁绊,无所依存,也无所顾忌,思绪在脑海里自由翱翔,飞得又高又远……
在寂静的夜晚,携着淡然的心境,听着月亮的絮语,闻着淡淡的茶香,发觉一个人的寂寞竟然是如此的美丽。风儿轻轻吹过,挟着一丝氲氤的气息,听一曲幽幽的古琴曲,心里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夜静,曲幽,茶淡,风轻,月明,人醉,心迷!美丽的夜晚,寂寞的心怀,风清月明,曲轻心静……
就想怀着一颗淡淡的心,做一个如茶般淡淡的女人。清淡的女人,不是多么漂亮,但有种恬静的性格。有那么一种淡雅,无论是淡淡的芬芳,还是丝丝的苦涩,都会让人心旷神怡。就想做个心淡如茶的女子,可以没有亮丽的容颜,也可以没有高贵的气质,可以没有超前的时装,也可以没有名贵的首饰,就用自己这弯淡淡的清水,去沏好人生这壶甘醇的香茶!
当漂泊的步履厌倦了浮世的喧嚣,当沉迷的心境趋于繁华落尽之后的宁静,放下那些岁月中的风风雨雨,勾勒出那些无关风和月的心情,轻抚在心尖滑过。手里的茶凉了,窗外的风儿轻轻吹过,行云还在飘渺,月亮还在将光辉轻洒,音乐在心尖划过,拨动着心弦,也许这样的旋律就是结束的音符?
我幻想自己如茶,化一壶清波,弥一抹幽香,穿越时光,演绎更替,咀嚼一段又一段老在了岁月中的陈年旧事,缓缓里,蜕变成一朵晶莹的琥珀花。情愿迷失在茶萦造的廖廖梦境里,忘记都市的喧闹,忘记繁华后的寂寞,一分一秒尽情舒展自己的生命,浮动丁香般的美丽。
心淡如茶。思绪被温柔轻轻吹拂,泛着一圈一圈的晕儿,最后,倾泻在茶那聚拢还散的飘渺遥远之中了……
关于喝茶的散文8:菊花茶儿香
文/东方笑笑笑
喜欢喝茶,什么茶都喝,但就是没有喝过特别名贵的茶。
青春年少时,曾在山东乡村炕上品过小碗的茉莉花茶,在那暖融融的斗室里遥想故乡,在淡淡的茉莉花中品偿那份淡淡的乡愁。
弹指一挥间,近二十年过去了,不想还好,想想真让人大吃一惊,时间原来流淌得是如此之快呢!
下午上班时,发现手头已没有工作可干,不像每周一至周二都在准备几篇小短文来,虽然都是商业运作之类的宣传文章,但在没有完成时总不得放松。写此类文字久了,发现思维已变得生硬了,甚而至于满口胡言乱语,写出来的文字自己都觉得讨厌。
闲下来的时间真得很好打发,斜靠在椅子里,居然有些困倦,迷迷糊糊竟然打起盹来。坐在对面办公桌的同事几乎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我虽戒烟已久,但闻起这味道来还很享受,我不像别人那样非常怕“二手烟”,眯着眼边打盹边均匀地吸收着这淡淡的烟雾。
虽然闭着眼十分想睡,但毕竟是上班时间,于是便起身去卫生间洗了把脸,清醒了许多。再泡杯菊花茶,然后复又坐在椅子上看菊花在水中慢慢地舒展、绽放,随即有清香扑鼻。端起茶杯,紧贴嘴唇,菊花的清香沿着鼻孔直入肺腑,于是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这份清香,仿佛看到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花香袭人,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这真是人间难得的世外桃源呢!
刚把这份美好的感觉在电脑里用文字来表达,再回头看看这些文字,不禁淡然一笑,原来自己也能“制造”一份美感,一份短暂的美妙意境来。而这一切皆缘自于“思”,缘自于自我的心动。其实有诸多美好的东西,也并不一定非要得到它们,有时候意淫也是一种美呢!
渐渐地,办公室里人声噪杂起来,最反感的拿着电话很放肆的说笑声,我再也无心享受那份“美境”,喝了几口菊花茶,虽然满口生香,但心情却在下沉,复又回到我的忧郁之中。
暗淡而未知的前程,眼下书店的苦心经营,孩子的教育,仿佛蛛网一般把我重重包裹,每想到此,我都转移下思想,不再多想,不再多思,不再去问,一切都随他去吧!
一直以来, 总想找寻个静静的时间,无人打扰,除去每日的吃喝拉撒睡,就是看书,写作,让思想如风一般得飞翔,让灵魂如轻烟一般得解脱,世间诸多俗事皆不去问。只是,到如今依然只是一个空想,也许,有一天真得能够实现呢?
忽尔楼道里人声沸腾起来,望望窗外阴沉沉的天空,再看看时间已至下班时间了。这一个下午,我除了偿到了菊花茶的香味,其他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不过,品着菊花茶,想着菊花的美,甚至让思想放飞一次,哪怕只是一瞬间,但都已经足够了,因为我在平淡无聊甚至忧郁的日子里感到一种难得的美好。能够看到飞逝的流星的人是一种幸运,但能够感受那份美好的人实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关于喝茶的散文9:人生如茶
文/谭永强
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上喝茶,想想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每每饭后与妻茶几前对坐,没有电视的嘈杂,没有舒缓的音乐,只为体会品茶时的那种悠然和闲静。
喝茶最好的意境自然是在茶楼,欣赏着茶艺姑娘精湛娴熟的技艺,看那茶叶在透明的杯中翻滚腾挪,兰花指在杯丛中留恋往返,实在惬意。
除却茶楼,我更多的是在自家与妻子对饮,虽只有洗茶、泡茶、倒茶、喝茶的简单程序,也颇有点小资情调。看茶叶在水中缓缓沁出气泡,心情随着枝叶尽情舒展,或清雅或醇香的气味便在鼻息间浮动。一茶入口,轻声细语中增进感情,加深了解;品甘啜露间化解愁绪,开阔心境。
喝茶也有独饮之时。茶海之上,茶杯一字排开,像将军检阅士兵,如君王临幸美色。第一杯涩,第二杯香,第三杯醇,第四杯雅,第五杯淡……禅意正浓!待关公巡城六遍,俺发微信,朋友便虐笑道:独自喝茶喝到这境界实属不易,无人可及。
茶如人生,清幽中夹杂着恬静,醇香中回味着苦楚;人生如茶,繁华落尽,甘于平淡,归于宁静。
关于喝茶的散文10:谷雨茶飘香
文/江初昕
喝茶是我平时生活中的一件要紧的事,不可一日无此君。一杯清茶在手,享受着幻术般的甘露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微妙之变。当它放在杯子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
在众多茶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谷雨绿茶。过了清明节,气温逐渐回升,茶树上冒出了嫩绿的新茶,站在茶园里放眼望去,像一块绿色的毯子铺在田野中。春茶享受着清晨的露水和明媚的春光,用不了几天,就长成了六七厘米长,采摘谷雨茶也就开始了。茶农们挎着竹篮三三两两来到茶园里,一垄垄翠绿的茶随风摇曳着,空气中散发出阵阵淡淡的清香。谷雨前的茶叶多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头饱满,叶片厚实。早上趁着露水采摘回来后,先晾干露水,然后用柴火在锅中杀青、在竹匾中搓揉、晾摊、再干,最后放在炭火中烘焙干燥后,茶叶就算大功告成了。除了这些必不可少的做茶工序外,做茶时火候的掌握也至关重要。如此,做出来的茶叶才会碧绿清香。谷雨前后,山村里到处茶香浓烈弥漫,户户飘香四溢。
现在众多人热捧明前茶,赶早尝香。明前茶多为芽苞,还没有张开叶片,这样的茶叶芽头雄壮肥厚。做成茶叶后,感观也很好,用开水泡起来,根根芽茶如银针一般竖立在滚水中,煞是好看。那些老茶客是不会购买明前茶的,明前茶不说价格昂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汤汁太薄,且不经泡。而谷雨茶就不同了。在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茶叶两头尖,谷雨值千金。”这也是制茶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说法。谷雨茶受气温影响,发育充分,叶肥汁满,汤浓味厚,远比明前茶耐泡。
古人也对谷雨茶情有独钟,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总认为明前茶比雨前茶好。明前茶细嫩品质好,但两三泡之后,味就变淡了。而谷雨前采制的茶,泡起来的绿茶香浓味厚,久泡仍余味悠长。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采制春茶的佳期。此时天气温和,雨量充沛,使得茶树的茶梢叶芽肥硕,色泽翠绿,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茶味也鲜活,香气怡人。
谷雨时节,碧绿茶园里,描绘了一幅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采摘翠绿鲜嫩的春山绿茶,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雨前春茶不争春”的朴素情怀,同时也能体味出“叶肥汁满汤味醇”的不尽味道。谷雨前采制的茶,泡起来的绿茶舒身展体,鲜活得如枝头再生,染得春光盈眼,且茶香浓郁浑厚,久泡仍余味悠长。轻啜一口,顿觉缕缕清香溢出,尘世间的浮躁和功名利禄皆散去。所以,爱茶懂茶之人常把谷雨茶珍藏起来,留待日后慢慢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