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春分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春分的散文1:“夏至九九”歌
文/钱元凯 徐晓忠
一年四季,有“二分”即春分和秋分;“二至”即夏至和冬至。如交冬至,人们皆知连冬起九,有“冬至数九”的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冰)上走。”或“一‘九’、二‘九’,相呼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一作笆)头吹觱篥(古代用竹制的九孔乐器);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霜宿。”
据传江南地区旧俗另有“夏至九九”歌,因年久失传,故不为人们熟知。幸亏盛名于明末清初的史学大家、绝代散文家张岱在其名着《夜航船》的“时令”篇中辑存。今抄录如下,供分享。谚云:“一‘九’和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带黄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即碳屑块状)。”
季节民谚,乃是我国民俗文化方面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我国社会公序良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劳动者在长期的农耕生活、日常起居过程中,根据与本地区的气候变化、习俗,相合而积累的经验总结。其中的精华,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可供借鉴。
春分的散文2:春分的童年记忆
文/曹光雄
又是一年春分节气,怎不令人想起欧阳修的《踏莎行》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薛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春分之时,海棠、梨花、木兰将陆续绽放——古语谓之:一气三候花信风是也! 那真是莺歌燕舞、杨柳吐翠,繁花似锦、蜂蝶嬉戏。春明景和逢盛世、檀郎谢女踏青来,九天云外风筝飞、牧童柳笛春增辉!此时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民谚之意分明:桃花开燕子来、布谷声声、油菜花开,准备谷种下田畈,一派田园风光!
难忘童年,每年春分时,我的干爹便会从桥口乡排塘村,赶到干城街我家将我接去,在他家一住就是一个月。干爹家与干伯共住一栋青砖大宅,干伯家住天井上宅四间,干爹家在下宅四间。干爹是村小学校长,虽说学校就在家隔壁,但他成天忙学校事,只在放学后才回家。干妈则主内操持家务,常是戴着头巾,系着围裙,张罗家人的一日三餐,还养了几头猪一头黄牛,忙不停地剁猪草,煮猪潲。膝下有三男三女,大哥是田土里的主劳力,犁田、挖土、插秧、栽菜、收割等全靠他。三个姐姐则分工合作寻柴火、打猪草、喂猪喂鸡、捆禾草、砻谷、秕谷。两个小弟与我年纪尚小,只晓得跟在哥姐屁股后面玩, 有时还帮倒忙。一次,大哥正忙着春耕前田里蓄水,我却将堵好的水口扒拉开,幸好被大哥及早发现又堵好。大哥并没生气,只笑我“蠢子”。还有,我见屋里有秕谷用的手摇风车,风叶摇把好玩,我便使劲摇动空转,结果把木把摇脱。干爹中午回来,把它修好,像讲课一样告诉我说:这种老祖宗发明的农用工具可神奇了,一筐的粮食倒进去,摇动风叶,它便会狼吞虎咽起来,秕谷之类的全都扇到了风车之外,而坚实饱满的颗粒一颗不落收入了筐中。“这就叫去浮存实,无事不要空摇,须加爱护哟!”
跟着三姐去打猪草,是最愉悦的事。田野山坡上有许多油茶树,长满茶苞、茶耳,嫩绿略带浅红。三姐摘下捧手给我吃,清香又脆甜。那一丛丛映山红花杂,姐也采撷让我吃,微酸可口。更有,南风天入夜,大哥点着铁笼松脂火把,拿上铁尖抓子,带着我到田里溪边去罩魚或泥鳅,最有趣。山乡的夜,星光点点,月光下山上树影朦朦胧胧,草丛里的蛐蛐鸣叫声,更添几分寂静。这是在城里感受不到的清新和幽静。我提着鱼篓跟着大哥,他凭着经验寻到点,火光下一铁抓下去,十九不落空,近两个时辰,鱼篓就装满了,有滑鲶、老婢魚、黄鳝、泥鳅,还有巴掌大的螃蟹。按现在说法,这可都是无污染的野生稀物呵,自然第二天被全家美美地享用了,干妈特地多夹给我吃。
呵, 低眉郴江水如碧,举目郴城新燕飞。七彩纸鸢随风起,千花百卉秀芳菲。如今的郴城美如画,不亚于山乡田园风光了。你看,雨水节气过后,燕泉广场附近的交通岛,樱桃花盛开成了“桃花岛”,航拍图很壮观;郴江河畔游道紫白玉兰相映分外妖娆;春分、清明时,东塔岭对面唐家山的满山映山红、志木花红白相映,美了人间。桥口排塘村更是成了郊游的好去处,只遗憾我的干爹妈及大哥姐等,相继离开了我们。但他们待我的深情,就像年年春分一样,总会激荡在我的心间!
春分的散文3:雨霁风光春分天
文/马浩
闲愁,是一种美好的情怀。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踏莎行·雨霁风光》)欧阳修这首词,便是写了一位在雨过天晴的春分时节,面对着大好春光,“蓦然旧事上心来”的青楼女子。
宋时的青楼女子,多指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有才情风骨,如严蕊之流,卖艺不卖身。宋朝崇尚文化,文人墨客是青楼里的常客,像宋朝的大词人柳永,被青楼女子所追慕,以能与他一起饮酒唱和为荣。
欧阳修词中的女子,大约就是这样怀有才情的青楼女子,粗鄙之人,哪里会有什么闲愁可起。闲愁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生的,云无心以出岫,却云烟吞吐,自是可观。那么,是什么让这位佳人感伤呢?不错,是春分时节的美景。
仲春,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群芳争奇斗艳,双燕绕梁,墙上爬满碧绿的木莲,院中苍苔点点,处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美好的事物大都易逝,如同青春,当有人在赞叹花开之美时,有人却在为花儿将凋零伤感。
人生的态度不同,看到的事物就不一样。不过,春分时节,大方向是生长的、向荣的,是冉冉东升的太阳。
民谚曰,春分,小麦起身。返青肥追过之后,小麦开始进入了快速生长期。小麦越冬时,麦苗是趴在土地上的。作物自有它的生存法则,韬光养晦时,就乖乖地伏在那里,不动声色,便是外边充满了诱惑,也要不为所动。
十月小阳春,小麦有时也会误判形势,开始生长,农人便会用碌碡去镇压,把它们压扁,农人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小麦,时机不对,不可妄动。便是立春、雨水、惊蛰,小麦也要小心,随时都可能来个倒春寒。
春到中分,小麦的生长的时机便到了,可以昂起头来做小麦了,天空高远,有劲你就往上蹿。麦田边的蚕豆,看着小麦疯长,也按捺不住了。还有俗称乌龙头的豌豆苗,嫩嫩的梢头,细须袅袅。油菜花开始吐蕾,青萼裹着明黄的花瓣,蝴蝶早已闻讯赶来了,蜜蜂似乎比蝴蝶先到了一步,在油菜花田间嗡嗡叫着,想把所有的油菜花蕾都唤醒。
小孩子爬上村头的柳树,折下光滑的柳枝,拧柳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可以拧柳笛,柳骨与皮开始松动,用手拧一拧,皮与骨便有了间隙,用嘴咬住一头,把枝骨抽出来,柳枝的空囊便是一管柳笛。
骑在牛背上,吹着柳笛,牛在河滩上悠然地吃草,小孩子在牛背上忘情地信口乱吹,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一声,不成曲调,却也开心。
吹得口苦舌干,从牛背上跳下来,到河边寻找酸柳吃。酸柳,一种可食的野草,卵状的叶片,毛茸茸的,色暗绿,叶中有黑痣,味道酸酸的,酸中隐着点点甜意,薅一棵在手,吃着玩,吃着吃着,牙被酸倒了,也不自知,回家吃饭时,发现牙要罢工,才知道,贪嘴了。
杨树上,结满了杨穗,耳坠一般挂在树枝上,随风飘舞着,风铃一般。嫩杨穗是可以吃的,用开水汆,除去苦涩,切碎与黄豆或豆钱子(压扁的黄豆)同炒,吃起来,有野趣。
在孩子眼里,春是趣。有一天,小孩子步入了人生的春天,明白了青春是怎么回事时,春天怕是另一番滋味了,就像欧阳修笔下的青楼女子。
当青春期遇到仲春期,生点闲愁又如何!
春分的散文4:土乡人的春分
文/兰宏伟
身为一个土族人,自小就生长在城镇。很少回土乡了解和感受生活,回乡的日子也就是每年春节和春分这两次。待在土乡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半天,下午也就匆忙回城了。
大通县逊让乡兰家村是一个以土族为主的土族聚集村,土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主要以兰姓,张姓,赵姓为主。这里的土族人主要以种植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为生。靠山地区的农户有种植青稞的,但种植面积很小,二三亩居多。自古土族人就喜欢居住在有山有水,有草山牧场的地方。土族原本就是一个游牧民族,后来逐渐向农业种植发展,所以兰家村就坐落在一个依山傍水的清雅、灵秀之地。
兰家村依然保留着土族原有的一些风俗和礼仪。土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无论个人和家庭有什么大事小事都要去寺(广惠寺,祁家寺)里祈祷一番。如果事情紧急,没时间或没有条件去寺里的话,大多数族人就会去峨博(土族人供奉山神的地方)。峨博选在本村最高处,最干净的地方,四面用柳木柱子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庄廓,然后在四周用柳树枝严实紧密地围起来,用经幡,哈达,红(被面)把整个庄廓围起来。最后在庄廓中央放上松柏,树枝,麦草,青稞草,佛像(土坯佛像),还有最关键是峨博必须建在以一棵老树为中心的地方,象征着土族人繁荣昌盛、太平祥和。最后还要用石板在峨博正前方做成一个桌子一样的平台,用于土族人煨桑(祭祀)。这样一个土族峨博就初步建成了。峨博建成之日全村土族人都要来祈福献哈达,系经幡、挂红,还要请来喇嘛念经,这样才算建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峨博。每当农历初一或十五兰家村的峨博就有土族人去煨桑祈福,祈求平安,为各自忙碌的生活寻求慰藉。
今年春分去祖坟祭奠先祖,听到堂兄给我说了一个事情,现在的年轻人去峨博不是祈求平安和健康,而是去求山神保佑他今年出门(打工)多挣些钱。听完我笑了,告诉堂兄山神不是管钱财的,而是守护我们全村人平安和健康的,是全村庄稼、牛羊以及每一个生灵的保护神。
我在兰姓家族中辈分算是高的,虽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是回到土乡有一些看上去年龄比我大的族人左一个啊嘎(土语:叔叔)右一个啊嘎地叫,我还是怪不好意思的;甚至还有几个年龄更大的,胡子都一大把了,远远地见了我连声叫我“宏伟阿佳”(土语:哥哥),向我问好。经常接触他们也就习惯了,没有那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了,反而觉得很亲切,这也说明族人之间的一种血缘关系和民族的凝聚力使大家更加团结友爱,充满温暖。
土族是非常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每年春节和春分这两个节日,是大家聚集最多的时候,土族人有这样一个说法:不过到二月二,春节还没有过完。近年来,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忙碌着;时间一长,同胞之间见面的机会也就相对少了很多。但是春分这一天,再远的人也要回来祭奠先祖,烧纸、磕头、给祖坟上添土。这一天不回来的人会遭到族人的训斥,认为这是忘祖、可耻的行为。土族人把这一天看得很严肃庄重。在这一天就是来祭奠先祖的日子,无论你官多大,多有钱,仍是族人里普普通通的一分子,仅仅是一个来诚心诚意祭奠祖先的后人。
每年春分这天我都很早赶到村里,每次以为我是第一个赶到祖坟上的人,但是村子里的族人总是比我来得早。他们已经用背斗或者拖拉机将煤砖和锅台灶具运到祖坟上。还有必不可少的坟猪,也供奉在了祖坟茔地的正中央。用煤砖堆起来的火堆早已烧得火红,旁边的茶壶里是炖好的奠茶,还有一种叫做康食(土语,形似油饼,但比油饼薄、小,是用来祭奠先祖用的)的小吃也早已摆放好。
每年的坟猪都是根据族人辈分大小轮流供奉的,今年是爷爷辈供奉,明年就是孙子辈,从不间断,已经延续快二十年了。听我阿爸说,下一次轮到我们家供奉坟猪可能要等十五年左右。心想那时我都已经退休了。话入正题,坟猪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质量定在一百二十斤左右,不能供奉残疾不全的坟猪,缺耳少尾的都不行。这也是对先祖的一种尊敬和敬畏。
十时左右,族人已经到齐,在长辈的吩咐之下,分成几组在每个坟前的石桌上用已经劈好的小木块搭成一个笼状高约二十厘米的小塔——材笼。里面放些干草以便点燃,在干草上面放上松柏枝、藏香和自家用青稞面和油拌成的煨桑用品斯佐儿(土语)。同时每家的妇女们也把自己做好的十二个馒头供奉在自家过世先祖的坟头前,或堆成一座小山,或放在背斗里不动,寓意让先祖能吃到自己家人做的食物。等这些都完成后回到火堆旁边等待长辈安排其他事物。祭祀活动很繁琐,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有的收拾灶具,有的洗菜,有的劈柴。我每年的任务就是号召和我年纪相仿的一帮堂兄弟,在每个坟头添新土、放烧纸。这是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绝对不能出现漏放烧纸和没有添新土的情况,否则就要受到长辈们的训斥。就连咿呀学语的孩子也忙着拾一些柴火,忙得不亦乐乎。年龄较大的长辈们坐下来和其他族人聊聊天,嘘寒问暖、其乐融融。
中午时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在长辈们的吩咐下开始了当天最关键的环节——烧纸。首先,长辈把大家拿来的烧纸全部聚集到一起,寓意大家是一家人,来到这里的族人没有高贵低贱之分,大家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把兰家的事情做好,比别人家更优秀。然后长辈们将烧纸根据分坟的位置分成五大堆,由各自分坟的长辈拿到自己坟前去点燃。最后剩下的就在祖坟上烧,这时长辈就开始讲话,大概内容就是今天是几几年的几月几日,今天来了多少人,岁数最大的多少,岁数最小的多少,没有来的是谁,为什么没有来等都一一告知,并请求先祖原谅。然后就祈求先祖护佑子孙们健康成长,无病无灾,家族繁荣昌盛。这时材笼也已经被点燃了,放在里面的松柏、藏香、斯佐儿也烧起来了,散发出一阵阵的松柏和斯佐儿特有的香味,把自制的康食也放在材笼上,烧得滋滋咋咋作响,等待烧纸完全烧尽后,长辈嘱咐全部族人给先祖磕头行礼;大家分食祭祀的康食,寓意先祖会保佑这一年不会得病,生病的人也会好起来,这时候老少族人都纷纷抢着吃康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吃急了烫着嘴也是常事。这时一部分族人把提前准备好的奠茶,米汤和康食用力向祖坟抛洒,让先祖和我们一起分享美食,每个坟头抛洒三次,大家一起感受着亲人阴阳两隔而又相聚在一起的美好时刻。如果磕头行礼期间有哪个族人不好好行礼,东张西望,窃窃私语,那么他就倒霉了,长辈会吩咐其他族人把他拉到祖坟前,压住手和脚,长辈用烧火棍在他屁股上狠狠打几下直到求饶为止;你还要在祖坟前向先祖赔礼道 歉,得到大家原谅方可离开。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族人家教的威严是不允许族人逾越的,是神圣庄严的。
由于我们分坟比较多,纸钱全部烧完需要一个多小时,族人们虔诚地跪拜以后稍作休息,就到了大家最期待的享用坟猪的时刻。由年龄最大的长辈先把坟猪的头和四肢卸下来交给明年轮到坟猪的族人手里,意味着明年春分你家也必须在祖坟前供奉一头坟猪,祭奠先祖。不能有任何理由推辞或不接受。然后用斧子和刀子把整个猪剁成大小不一的肉块,分成两锅煮,割下一些瘦肉用于炒菜。在大家聊天嘘寒问暖期间,一部分土族妇女阿吉(土语:嫂子)已经用坟猪肉炒了一些简单的菜,比如辣子炒肉,粉条炒肉。如果来祭奠的人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成一到两锅熬饭或者粉汤,就着自制的馒头吃起来。大部分族人还是把肚子留了下来,不会一下吃饱,因为好吃的还在后面呢。互相唠唠家常之后,主事的长辈开始安排年轻的族人给长辈倒茶,安排长辈们坐在草垫或松软的毯子上以示尊敬。大家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说说笑笑。除了敬酒的时候,年少的族人不允许和长辈坐在一起。敬酒的时候需要跪着或弯腰,这也是土族人的礼貌,表示对长辈的尊敬,是每个人必须牢记的礼仪。
等长辈们坐稳了以后,我就开始准备给啊嘎们敬酒。每年规定来祖坟祭奠的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家里准备两瓶酒。由于我们住在城里,带来的酒的档次比别的族人要好一点,我的阿爸每年都准备两瓶八大作坊让我代他给长辈们敬酒。我从阿姨(土语:婶婶)手里要来没有破损的碟子和三个酒盅盛满酒,按照土族习俗一一敬酒,长辈先用无名指在酒盅里轻轻蘸一下酒,向天轻弹三次,寓意敬了天地神,嘴里说着吉祥话,然后一饮而尽。就这样一大圈敬下来两瓶酒也就差不多完了。与此同时,阿吉阿姨们做的菜和煮的肉也都端上来了,把整个祭奠活动推向了高潮。阿吉阿姨用大脸盆端来煮好的猪肉,先给长辈挑选一些易咀嚼的嫩肉,长辈撕下三小块肉向祖坟抛撒,也是祭奠先祖的意思。然后大家才根据自己喜好随意吃肉,吃多少割多少。但是不允许吃了一半放回盆子里,必须吃完,也是减少浪费的一种好办法。肉盆周围这时也已经端上来了做好的蘑菇炒肉、芹菜粉条炒肉、凉拌黄瓜以及凉拌三丝等小菜,一盘瓜子、一盘糖果还有烟酒。接下来就是大家喝酒聊天的时间。不时传来笑声,划拳的声音,还有小孩子们的嬉闹声。在大家没有喝醉之前,长辈还要说一些事情,比如哪个族人的家里出了什么大事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帮助,希望大家无论从钱财还是物质上都要给予最大的帮助等等。如果出现了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长辈们将当众训斥这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土族尊老爱幼,视老人为家中的佛,所以长辈一再强调如果在本族人群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是绝对不会原谅的,按家法处置,决不姑息。最后还强调大家是这个族系里的一分子,希望发扬土族的优良传统、文明礼貌、风俗礼仪,要以身作则做给后代们看,做他们的榜样。在大家一声声赞许和叫好之后,进入喝酒聊天的又一个高潮。
我每到这个时候都是醉的,一年多没有见到族人们,在一起感觉那么亲切、温暖。在我看来对族人们的全部感情都在酒里,我没有了往日与别人喝酒时的推辞闪躲,只是放开胸怀、敞敞亮亮地喝,感觉喝起来比平常利索,酒也比平常香甜,感觉喝不醉似的。这时长辈族人就说:“今天的酒是你和先祖一起喝的,你喝的一杯先祖帮你喝了半杯,你怎么能醉呢?”在大家的欢乐声中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划拳战斗。几局下来大家也喝的差不多了,时间也已到了下午四五时,长辈号召大家开始撤离祖坟,聚集到今年供奉坟猪的族人家中继续喝酒聊天,坟上没有吃完的一些菜、肉都要拿到他家里供大家继续享用。这户族人为了给大家营造更加热闹的氛围,会在家里蒸包子做长面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会做我们土族人最爱吃的哈利黑(土语荨麻),也就是汉族人常说的“背口袋”。这可是土族人招待贵客时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因为做哈利黑比较繁琐,做法讲究,所以在平常日子里是吃不到的。只有在节庆的日子里才能吃到,也算是饱了我们的口福。
爱喝酒的族人还在继续喝着,不时传来几句土语歌曲和青海花儿,而我早已喝得酩酊大醉。睡在暖和的土炕上,梦里还在继续和大家划拳喝酒,不时发出啧啧的喝酒声,脸上流露着幸福的笑容。土族人的春分就这样在大家高高兴兴,热热闹闹中结束了。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天,但我从这一天里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一种族人与族人之间的信任,一种无形的光环在包围着我,给我力量,给我希望,不断激励我向困难出击,向未来前进。
春分的散文5:又见飞雪
春分已过了,可是雪儿又扑面而来,急急的样子似乎满怀了心事几许。
不知从什么时间起,似乎已是很久,我一直在等待着,企盼着。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很执着,甚至有时候不明白在坚持着什么,所以格外珍惜拥有的一切,不让自己错过任何幸福的机会。
往事悠悠香留我心,细数飞雪悄然,心香瓣瓣无言为谁?那些记忆的碎片连成一串清脆的珠帘,在微微寒风中悬挂。我用漫天的思念化雪纷飞,唤醒相逢的岁月,能不能回一回首,任丝丝微风掠过你的发际,导缕缕阳光晒榨你的寂寞?所有缱倦的缠绵都被紧紧地裹在心里面,泪留在了冷冷的脸颊,让那些浅粉的梅花散落在尘埃。那些曾经的片段,那散发着氤氲的暖暖情怀,那爱缭绕心暇的迷乱,那似风如雨的誓言,那若梦若幻的缠绵,那吟诗赋曲的浪漫,为你悄然鸣起的心之掌声里弥漫着细柔的疼痛和幸福的甜蜜,渐渐地消融在空气里。
感谢雪给了我无限的暇思,无尽的爱,无可挑剔的快乐。似乎习惯了把思念堆积,熬过纷乱喧的红尘,卸下疲惫飘落在风雪里。
风笑了,细碎轻扬,很清冷。
春分的散文6:春分
文/章铜胜
春分的分,容易让人联想到分离的意思,好像日夜明晰分散,也仿佛季节此时崩离。然而,这只是一种错觉,或者说是字面的误读。
春分前,好像还是冬的尾声,早开的木兰花在寒风中零落一地,春有浅尝辄止的意味。像才沾唇的酒,舌尖并没有尝到它的香醇味厚,酒的浓洌还只是贮藏在杯子里。早春就是这样,还没有尽情展现春的万种风情。
而春分一到,万物就有了春日浩荡的感觉,仿佛只有到了春分,春才真的来了。《春秋繁露》上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日夜清明的时节,阴阳相半,昼夜均平,寒暑平和,是岁月的中庸之姿,是时序调和的一种理想状态,也是岁月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春分日,昼夜等分之后,白昼就一天长似一天,阳光开始一线一线地增加,也在一点一点地变暖。时节有了雨水的滋润,有了惊蛰的唤醒,就变得丰润起来,仿佛进入了轨道的列车,轰轰隆隆地向前驶去,心无旁骛。
天气暖了,日子长了,人就有了恹恹的睡意,日子也就生长出了春日迟迟的模样。
春日迟迟,正是春的性格。仿佛春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性子慵懒的人,喜欢耍一点小性子,喜欢消磨时日,也喜欢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打个盹,也喜欢找个借口任由百花在这当口调皮地绽放。我喜欢春天的这种随性,仿佛这也是春天该有的品格。
春分时,正是农历二、三月相交的时候,是为仲春,春已半。此时,歙县卖花渔村的梅花早已经开过了。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是唐人钱起隐居的山坞,此时已是“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的时候了。
梅花、辛夷之类开在早春的花朵,总显得清寒瘦弱,娇小伶仃。过了春分,春深似海,繁花如潮,春天才有气象万千、花团锦簇的繁盛。
春分时,在江南,油菜花开得正盛,俨然大手笔。大片金黄的色泽,在清晨朦胧,在白天眩目,在黄昏迷离,在夜晚深沉,无数花朵整齐划一地开放,尽展大地的奢侈。那些围山而上的梯田里、临水而立的水田中,都有油菜花海的倩影。此时,如油菜花般密谋着一年花事的花卉数不胜数,或早或迟,都在等待着百花盛放的大场面。
春分耐得住初春的寂寞,才有了春日迟迟的繁华。春分时节,植物在大地上,以枝叶、花朵密织锦绣之网,铺展繁华之褥。雨中海棠,开一树深深浅浅的红,接雨承露,花儿就有了小家碧玉般的娇羞。晴日里的樱花,大朵大朵地一齐开放,满树满枝、沿川漫坡都是璀璨的生命。牡丹、芍药偷偷孕蕾,藏着春天无边的繁华,是在等着压轴出场,等着惊艳时光的亮相。
春分时节,那些正在开放的花,是数不过来的;那些已经孕蕾,等待开放的花,也是数不清的;那些在春风中飘落,已经零落成泥的花,谁又在意究竟被风吹落了多少……只记得,春分日拉开了岁月欣欣向荣的序幕变好。
春分的散文7:黑麋峰记——春分
文/海燕
此次上山,我是特意做足了各种准备,想在山上休息一个晚上。春分,光这个词儿,就能带给人无数春情荡漾、春意盎然等种种意境的想象,我无法拒绝这样的想象,更想将春分这个节气在黑麋峰山上所表现的一切多留存一点在我的记忆中。
果然,我们还在山脚下,就被眼前的景致迷住。以前看山上的雾,都是没有层次的,少雾的时候,远景略带灰白色,多雾时则浓郁得看不清近景,连移步都很困难,所以,想看美丽的雾景是很难得的。没想到,春分节气上,山雾没让我失望,它层层叠叠地弥漫在山峰间,使山峰一座比一座朦胧,一座比一座薄而透亮,山峰间像有光从中冒出来,向天空扩散,并与远处的天融合在一起。
黑麋峰的牌楼也在雾气的沾染下,湿淋淋的,像被清洗过般的干净、清澈。一条水渠沿着进山的公路,其间的水波汶微漾,水坝上长满了大叶草,有的还被年前的旧草掩盖着,它们在旧草内茂盛地长,将草叶尖子伸展出来,它们从缝隙间伸出头,没有任何羞惭的意味,枯草叶子却有点架不住势地萎糜下去,逐渐要瘫倒在草叶的怀抱里。
小村就在雾山下,享受着一个小村应有的宁静与美丽,雾使小村、田野湿漉漉的,田野里一派春色,草绿得像要从草尖子上冒出汁液来,田埂几乎就要被绿草淹没,它们几近消失般地在田野中分散着、连接着,幸好,农事马上就要开始,它们的原貌即将被恢复为去年的模样。还有一些旧稻草,忤立在田地中,那么不合适宜地冒着水雾,不过,它们的旧黄色与新鲜的草绿色相间着,却也给田野添了些许情趣,不致使田野绿得过于单调而发闷。
这是我们今年看到的最绿的田野,隔天,它们将改换容貌,被村人翻耕,播上谷种,盖上大棚。大棚上覆着白膜,整整齐齐地铺展开来,这就是秧田,一小块秧田承载的是大于它很多倍的田地的需秧量。现在的农事越来越简单,很多村人们不再播秧田,直接将谷种往翻耕好的水田里抛撒,黑麋峰的村人大多数还按原来的农事办,不太愿意接触新事物。
往山上行进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被山雾的美震慑住,只要一到稍为开阔的境地,我们就要停下来,极目远眺雾山的雅致。在山上来来回回地开了好几个回合,迷了一次路,天色就慢慢地暗下来了,雾景也从暗色中慢慢地淡下去,直至再也看不见,只能伸出手,感受它潮润的雾气,缓缓在手心中泅染开来。
路边樟树的嫩叶子,正在顶子上长着小身子,它的整个身体,现在披满了各种色泽,一些即将掉落的叶子有一种涨满的红,像被憋住的脸,红得透出紫来,只要微风拂过它们,叶子就飘飘洒洒地往大地上落,它们在空中翻卷着,不舍地反复回望着它们已经离开的母体。树枝中间的叶,则像涂了蜡,带着深深的绿,又像刚从猪油里捞上来的叶子,又油亮又厚重,只有顶子上的小叶子,还没有长开,是嫩黄嫩黄的小尖子,它们直楞楞地朝向天空,接受着云雾的庇佑。
有时观察山中的植物及挺拔的山峰,会觉得它们有一种神性的美,令人有膜拜的冲动,这种神性是自然赋予的灵动,有神秘与巫性之美,有参不透的暗处的秘密,当我一个人站立于山峰间时,被包围的神秘接锺而至,如果像现在一样,有雾弥漫其间,天渐黑时,你的身体仿若被吸纳而进入了山体,你是山中的一部分,微小的,隐若不见的,神灵就在你伸手可及之处,你无需与他对话,他已尽悟你一切心意。
山静下来时,已被黑包围,山像是另外一个世界,夜比白天长许多,总是没有尽头似的,梦一个接一个,它让你迷迷糊糊中又进入了另一个梦中,这才是真正的黑夜,没有任何尘世的烦扰,整座山像被熄了灯的房间,再也找不到半点火星,你必得等到早晨,天空放出光来,这黑才慢慢隐去。此时满山的鸟雀欢腾起来,近处的几只,在窗外使劲的叫唤,它们要唤醒了我,去它们的世界似的。它们在春分这个日子里,更闹腾,更雀跃,它们在枝丫间奔走,一声声脆脆的,鸟语世界里,我们只能做个旁听者,无法进入它们,无法体悟它们,无法在它们的声音里添上我们的鸟语。
今年连着几个节气都与其它节日相撞合,比如今天,又正好是土地神的生日。土地神类似于本土地中最高的官,村人大多在土地神管制范围内为他修建了土地庙,这是村人对土地权属的崇拜,在金木水火土中,土虽排最后,但其实土是能力最强的神,土能生万事万物,人类生命的存活也需依赖土地,因此土地在村人心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每个人从出生就拥有所从属的庙王土地,这类似于现代人所拥有的籍贯,无论你走到哪里,爬得多高,你都是此处的,无法抛弃你生而带来的“庙王土地”。
在麋峰山中,这个节日非常重要,提前许久,村人就做好了各种准备,香烛祭品购买整齐,上午,全村人都去祭拜,上香添烛,燃鞭炮告知土地神,他们对其的敬畏与爱意,中午,大家又都聚在一起,吃肉喝酒,为土地神的生日而狂欢。
人类对神的崇拜应是与生俱来,他们愿意对某些隐藏在暗处的不可料知的力量贯以神性的光辉,人类因对神的崇拜而有所敬畏,而有可为有不可为,事物因此而变得简单明了,神的指向就是你所应迈的步伐,神所厌僧的就是人类所应僻免的,在山上,法律已不那么重要,山中因有了神,而令山人都那么椁朴自然,善良豁达!
春分的散文8:春晨
文/宏心
春分过后,春的气息渐渐地走进了人们视野,特别是北方四月的清晨,天幕上寂寥的星星还未来得及隐去,西边的月芽还散放着淡淡的光芒,晨光就破不及待的冲出夜空,在天际边散放出暗红、灰白,天色渐明。
此时,晨光渐渐地从窗棂的缝隙中射入了房间,啁啾的鸟声也会紧跟其后传入房内。落在床上,照在眼眸上,鸟鸣传进了耳根,落进了心里。晨光似珠露如温玉,鸟声似鸡鸣如晨钟,叫醒了树上的嫩芽、地上的春草,它们像可爱的婴儿迸发着强大的生命力,生机勃发,于是,春晨就醒了。
春晨醒了,沉睡的大地醒了。三三两两地鸟雀放出的第一声鸟鸣,叫醒了树上栖息的同伴,它们窸窸窣窣地振翅,弯了头清理羽毛,众鸟齐鸣,开始啁啁啾啾地在树上腾挪翻越。屋脊和树丛是它们的最爱,它们窜梭于树丛中,飞落在屋脊上,突然发出的响声惊动众鸟,就会蹬枝展翅,呼啦啦地群起而飞,在空中盘旋着,萦绕着,而后又齐刷刷地落在屋脊和树丛中,聚集在一起唱着欢快的歌。
春晨叫醒了村庄,妇人走进自家的厨房生火做饭,红砖青瓦的屋顶烟囱中轻盈地升起袅袅炊烟,丝丝缕缕,在村庄的上空形成一道道飘带,似长龙起舞慢慢地飘离村庄,消失在广袤的天空中。院内土生土长的阿狗,睁开了惺松双眼,看着早起的农人在自家院落里,拾落着田畦内的青苗。圈养的几只山羊哞哞地叫着农人,向他讨要着食物,农人口中说着只有山羊听懂的语言,将食物投放圈中,山羊们低着头享受自已的早餐。农人一天的劳作就这样开始……
春晨叫醒了小城,小城的春晨最为热闹。
公园里,晨练的人们步履轻盈地来到空旷的广场,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剑弄棍舒展筋骨。坐在亭里的几个老人,观赏品评着笼子内上蹿下跳的鸟儿,那鸟儿时而高声长鸣,时而顿挫悠扬的歌唱,间或聊着养鸟儿的经历和与鸟儿发生的趣事;哼着弯弯绕绕的老戏骨们,在清静的林间调着嗓门,在乐器的伴奏下唱着戏曲,享受着人间四月好春色。
街道上,来往车辆开始增多,早市内熙熙攘攘。早餐店内油条、豆腐脑、豆浆、包子、馒头、稀粥及店内自家腌制的咸菜应有尽有,笼屉里的汤包一口咬下,烫汁四溢飘香,小菜青脆可口。人们点餐的呼唤声与老板拖着长音的应答声充斥着小店内,前来就餐的人们吃着自已喜欢的美食,点亮了人们一天忙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