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文章

请欣赏秋收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秋收文章1:秋收

文/卜庆萍

秋天苞谷成熟了,田野里送来庄稼的醇香,忙碌了大半年的农人们开始秋收了,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幸福。

收棉花很是开心,一朵朵棉花从棉桃里钻出来,棉地里像下了一夜的雪,洁白一片。农人们拿来一个大布兜,把盛开的棉花一朵朵地摘下来放进去。棉朵软绵绵的,握在手里很舒服,一会儿功夫,大布兜就鼓起来,开了一地的棉花就去掉了一片片的白,摘过棉朵的地里,颜色也暗下来。

盛开的棉花都摘完了,一车车运回家中。但总有一些棉花没有开,还躲在紧闭的棉桃里。人们把一棵棵棉禾拔了去,放在自家的院子里晾晒,过不了几天,棉桃就会自然裂开,洁白的棉花就会钻出来供人们采摘。

玉米像个放哨的士兵,一个个直立在田野里。玉米要收获了,走进玉米地,一只手抓住玉米秆,另一只手抓住玉米穗使劲旋转,玉米穗快要离开玉米秆时,用力把玉米穗往后一扯,“啪”的一声,一个大大的玉米穗就掰下来了,一会儿就盛满了箩筐。

一筐筐玉米穗运回家中,一个个剥开皮,去掉玉米樱子,编成一米长短的长辫子,挂在房檐上、墙头上和树杈间,满院子的金黄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中。

最有意思的要数收花生了。农人们举起锄头,用力向花生地里刨下去,之后用力一拉,一墩花生便出土了。用手拿起轻轻一抖,果实中的沙土应声而落,无数粒大籽满的花生便呈现在眼前。

全家人围坐在院子的大树下择花生,一边择一边说笑,院子里溢满了丰收的喜悦。人们左手拿着花生秧,右手开始择,择下来的花生放在面前的大筐里。择一会儿,就剥几粒放进嘴里,品尝着秋收的劳动果实。一晌的功夫,择下来的花生就堆成了堆。

割豆子要趁早,中午时分阳光最毒的时候,是万万不可割豆子的。因为此时的豆荚被太阳晒焦了皮,稍一碰触就会炸开,豆子会掉到地里去。

割豆子是个技术活,豆子成熟了,豆秸很干,不轻轻抓住就很容易使豆子掉在地里。要是割的部位或折下豆杆的角度不恰当就会割不断,用力一拉,就会掉下很多豆子,所以割豆子要把握好分寸。

收芝麻是个细活,靠近根部的芝麻成熟早,上面的成熟得慢,若等到全部成熟了再去收,芝麻粒就会掉到地里面。有百分之七十的荚黄了就可以开始收了。收的时候带上一大张塑料布或布单子,每割几根就要拿到上面抖一抖,把成熟的芝麻粒抖下来。

芝麻杆打捆挑回家,摘掉上面的叶子,放在塑料布或布单子上用棍子敲打一遍,把所有成熟的芝麻都打下来后,将芝麻按已成熟、即将成熟和未成熟进行分类,用稻草将未成熟的芝麻捆起来吊在屋檐下让其自然成熟,每天傍晚拿下来放在塑料布或布单子上面敲,持续一个星期,芝麻就会全部敲下来。敲的时候,有些荚也会掉下来,就用棍子再去敲打,过筛,把杂质全部去除,再放到太阳下晒干。

割稻子是个辛苦活。沉甸甸的稻子弯下腰来,田野染尽了金黄。农人们一镰刀一镰刀地把稻子割下来,打成捆,运到打谷场上,堆成一个个硕大的码头垛。

机器运转起来,稻子要脱粒了,三五个人成排地站在脱粒机旁,成捆的稻子“唰唰”地脱下粒来,堆成堆,逆着风扬一下,一袋袋带壳的稻子运回家中。

北方的稻子成熟得晚,其它庄稼都收获完了,才轮到收获稻子。待田野里的稻子都收获了,天气凉下来,也到了深秋季节。辛劳的农人们又在收获过的土地里埋上了新的种子,播上了来年的希望。

秋收文章2:秋收

文/周毖

原始的劳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秋收的歌依然在哼唱,哼唱……

秋风送爽,金黄的稻田一直铺到天边。丰收在即,一种坚实饱满的力量充盈胸廓,阔大的天地之间,琴棋书画被火热的阳光反复灼烧,直至灰飞湮灭。唯有挥汗如雨的农民如巨大的雕塑直逼你的眼睛,直击你的心灵。一种原始的光与影伴着为生存而使出的洪荒之力把平日里闲看落花的小资情怀撵到九霄云外。

小时候,家乡的挞谷月份,每家每户的主要劳动力都要下田抢收,赶太阳,这是超过一切事情的中心任务。对于那二十四个秋老虎般的太阳,人们是又恨又爱。那一阵,远远近近的挞谷声此起彼伏。一声一声颇有节奏的闷响,扎扎实实捶在农民的心上,舒坦极了。那一束一束鎏金裹辣的阳光,连续不断地抽打在农民的身上,痛苦极了。可一年到头,必须走过这最艰苦的几步才会彻底苦尽甘来呀!的确不假,凡亲自下田耕种的农民才知道,栽秧苦,挞谷更苦。平时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家常便饭。到秋收时节,不仅要披星戴月,更要日晒火熏。一旦选中了天气,就开弓没有回头箭。谷穗脱离了禾秆,就得靠天老爷吃饭。因此,家中不分男女,只要能出重体力的,一律下田收割。女的一排一排地割,男的一排一排地挞,骄阳似火,底下水汽蒸,头上太阳晒,穿在身上方便干活的破衣烂衫,与污泥稻芒浑然一体,紧贴前胸后背,脱下来一拧,水流如注。无论你怎样注意,谷芒都会扎进皮肤,稻叶都会割伤身体,汗水浸泡着伤口,恶痒恶痛,可庄稼不能错过收天,再苦再累也要赶在太阳底下晒干进仓,否则稻谷霉烂生芽,一家人只能喝西北风。所以这种累和痛都是要默默忍受的,靠土地生存的农民,无一可以例外。

倒入拌桶里的稻谷一大筐一大筐地挑到院坝,大点的孩子就守在地坝边晒谷子。晒谷子可不简单,要打樱草,赶鸟雀,给稻谷翻身。遇上暴雨突袭,还得以最快的速度不让稻谷淋湿,不让稻谷冲走。因此,这样重要的活往往是要交给踏实肯干的大孩子。我们这些六七岁的小孩也不闲着,提着篮子到挞过的稻田里拾稻穗,真是全家总动员。

拾稻穗一般从自家田里捡起,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颗粒归仓,这是对孩子们进行得最有时效的“爱惜粮食”教育。虽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早已被孩子们背得滚瓜烂熟,如果没有秋收时节的田间拾稻穗,哪能看到父母劳动的最艰辛场面?哪能对“粒粒皆辛苦”体会得如此深刻。但心疼孩子的父母往往会把拾稻穗的活安排在一早一晚,以免孩子受暴晒之苦。于是,邻家的小孩三五一群于清晨或黄昏活跃在田野,他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比赛着劳动的成果,成了秋收图上妙趣横生的一笔。但淘气的小孩并不总是把目光停留在收过的田里。有时候路过别人未来得及抢收的稻田,经不起谷穗顾盼生辉的勾引,大家都忍不住会在不同的稻田边上以最快的速度顺手捋上几枝,看起来有它不多,无它不少。这个时候同行的小伙伴往往是极神秘地相视一笑,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迅速跑开,如一群遭到邀赶的麻雀,直到在认为安全的地方停下来,喘口气,定定神,为刚才惊心动魄的得手而庆幸鼓舞。是啊,稻田的主人忙着大片大片地收割,哪里会注意到这些被损耗的细枝末节,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可是在孩子们心中,这是多么聪明绝顶的手笔,简直无异于鬼斧神工。拾稻穗有这么多快乐,还落了个颗粒归仓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江这个典型的丘陵地带也实现了机械化收割。昔日在月亮坝里,在太阳底下沉厚结实的挞谷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突突突……”的机器轰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粮仓禀实,生活富裕,谁还在乎漏撒在田间的那点谷粒。放眼望去,偌大的稻海,鸭子自由畅快地打着野食,鸟雀放心大胆地享受美食,还有傍晚时分在稻田里就着乱草烧起来的烟火,依然弥漫着熟悉的稻秆香……却再也看不到一个奔跑跳跃于田间的小孩拾稻穗的影子。只有那个太阳一成不变地照着天,照着地,依旧不改趾高气扬的神气,她知道,脱秆的稻谷,还要仰仗她好多好多年呢!

秋收文章3:秋收

文/靳阳烨

秋天来了,大地在人们的欢笑中丰收了。玉米张开了叶子,咧开了嘴在欢笑。高粱伸手挥舞着鲜红艳丽的火把,麦田里的麦穗背着一颗颗饱满的麦粒,沉得直不起腰……

收获了,农民哼着小调,开着收割机收割麦子。在院子里,每家的门上都挂满了黄灿灿的玉米。八、九岁的孩子帮着大人把谷子晾在屋顶上。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小院子散步。小鸡偶尔会顽皮地啄食地上的麦子,另外几只鸡也在争先恐后抢食散落在地里的麦子。一位少年抱着一个竹篮子,里面装满了玉米、高粱、麦子。他淳朴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比得了珍宝还高兴。还有些无处放的玉米被人们挂在树上。看看这个秋天的小山庄吧,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满眼都是金灿灿的玉米、麦子和红澄澄的高粱,人们为了收获的季节忙碌着,狗儿叫,猫儿跳,鸡儿跑,丰收的歌儿在小村的上空飘荡。

来到村外,放眼望去,一排排果树密密排列着,吸足了养分的苹果挂在树上,把树枝都压弯了,看见客人来了,羞答答地红着脸藏在浓密的树叶里。环顾四周,青山绿水,时常可以听见鸟儿的鸣叫。蓝天白云,使人感到无限舒畅。田野的景色更是奇妙,五颜六色的野花和麦田的麦穗合为一体,就像一张天然的地毯。山上的柿子树上挂着一个个大大小小、饱满如玫瑰一样红的柿子,像一盏盏的宫灯。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给勤劳的人们带来巨大喜悦的季节。我也要在这个季节里,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获取自己的果实。

秋收文章4:秋收

文/叶之秋

又到了农忙时节,田地里丰收在望的玉米泛着金黄色,挣开了包裹探出头,颗粒饱满长势喜人。在村庄道路一侧、广场上随处可见晾晒的玉米颗粒,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由于气候原因玉米成熟比往年晚了大约一个月。我记得小时候每到中秋节前后,都是到了晚上乘着皎洁的月光,在堆积如山的玉米堆前一边啃着月饼,一边剥玉米皮。一家人齐动手,忙到半夜能够完成一大半。没有脱皮机,没有脱粒机,用手,锥子,一点一点脱玉米粒。最早的是手摇式脱粒机,简单实用,一人操作,用久了胳膊酸疼。干农活没有容易可言。家里种了几亩地,由于位置偏僻,地块小,收割机不到这里来,周边玉米成熟的参差不齐,不便于大面积作业。家里决定来收割机最好,不来人工作业。终究等不来,于是动手掰玉米。我穿着长裤长褂,带着草帽,全副武装的遮挡灰尘杂质,也挡不住变成灰头土脸,灰尘落进脖子里会很痒。这是很多人不愿意钻玉米地的原因。用了大半天时间,把玉米掰完拉了两趟,掰玉米累的浑身乏力,装车累的不想动弹。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家里没有机动车,下乡的收割机也少,都是靠人力,牛马,用板车把颗粒归仓。一车接着一车,硕大的汗滴洒落到枯草丛里,顺着乌黑的脸颊往下淌,连后背都湿透。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是落后的,消耗着人力物力。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之一,就是各种农用机械得到推广普及,普通农民也能买得起有政府补贴的农用机械设备。这样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可以外出务工也可以创业。政府鼓励大面积承包土地,实现资源整合,优势利用。惠民政策也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蔬菜大棚,蘑菇菌,家禽养殖规模化,告别了农业形式单一性。

最近两年的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战略效果明显,老百姓提起来喜笑颜开。道路硬化、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居民娱乐设施配套都得到了完善。在农村新时代气息,不比城里差多少。有一次,我走夜路,路过一村庄,大概晚上八点,乡村的夏夜热闹非凡,孩童们奔跑跳跃追逐打闹,大人们走出家门聚在一起谈收成。在一个不是很宽敞的胡同里,一群大妈大婶在随着音乐节拍活动身体。给这个月光明亮,昆虫轰鸣,飞蛾乱窜的夏夜增添了无限活力。这是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具体展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渐渐缩小了城乡差距,从单一生产模式中解脱出来的人民群众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贫困落后离我们渐行渐远。

跟着父亲把晾干的玉米拉到收购站,附近有好几家粮食收购站,一一问询了价钱,最后选择了离家稍远的一处,主要是比别处高出三分钱,不要小看这“三分钱”,如果载重庞大,结果大的惊人。前去卖粮的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队,开着机动车,拖拉机,蹬着三轮的都有,闲置的粮食都可以拿来卖。检验员检测湿度,过磅、去重、结算,整个流程下来十分顺畅,秩序井然,一辆车尾随一辆车,这让我颇感意外。在我印象里,只要村里来了小商贩,或者炸爆米花的,一群人蜂拥而上挣着抢着往前凑,“排队”是个遥远的梦。这说明村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思想觉悟的提高,体现了新时代农村良好风貌。

脚踩着这片从小到大成长过的土地,倍感亲切!尽管岁月蹉跎,光阴似箭,乡里乡亲渐渐衰老,我已长大成人,但是我对这片伴我成长起来的故乡怀有深深地眷恋。

秋收文章5:秋收

文/卷耳

玉米熟了,踩一部单车直奔田野。收割机正好停在我家地头,用手一指,机器轰鸣声中,秸秆倒下,玉米装车,来去不过十分钟,秋收已经结束。走在回来的路上,回首身后的田野,突然便有了几分意兴阑珊。

过去的秋收不是这样的。

秋收在老家也叫做秋把月,意思是你想完美得忙完成个秋收,就要大概耗费一个月的光景。那时的田野,也不像现在只有大片的玉米和麻山药的绿色这般单调,是错落有致的、五彩缤纷的、高低起伏的。洁白的棉花,翠绿的玉米,红色的高粱,金黄的谷子,青黄的黄豆。像什么黍子、糜子、花生、小豆、绿豆、芝麻、黑豆、红薯等等,应有尽有。

拿收拾高粱来说,就有削高粱秸秆、罩高粱头、捆秫秸、刨高粱根(栅子)等数道工序。要用到镰刀、罩镰、小镐等几个不同的工具,很繁琐,很慢,但是现在想起来很有韵味,就像扁担挑在肩头一样的颤颤巍巍。

那时秋天的田野,孩子们也有很多乐趣。兜里装上一盒火柴就能让你在田野度过的一天精彩纷呈。柴禾遍地都是,红薯、花生、嫩玉米、黄豆角等等随你的喜好各取所需,解渴有现成的甘蔗——玉米秸秆,农村长大的孩子,只怕闭上眼也能找到哪根玉米秸秆是甜的“甘蔗”。如果身手敏捷,还可以捕捉蚂蚱来打打牙祭,而运气好的话能够遇到鹌鹑或者野鸡的窝,找到鹌鹑蛋或者野鸡蛋,那简直就是绝佳美事一件,是要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中,以期得到爸爸妈妈嘉奖的。

当然你还可以带上工具挖鼠洞或者拾红薯花生。一个挖鼠洞的高手,半天工夫或者能挖到半口袋黄豆或者别的粮食。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是非常令人感觉惊喜的。不过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你要知道那个洞是明眼,哪个洞是仓眼。明眼是田鼠的通道,直通田鼠的卧室。仓眼才是你要进攻的目标,那是田鼠的仓库大本营。特别狡猾的田鼠会设置假洞,你还要具备明察秋毫的本领,不为假象迷惑,直捣黄龙。

喜欢那时的岁月,那时的秋收,还体现在鲜明的层次感上。一般是绿豆首先成熟,每天都要挎着一个小竹篮去采摘已经成熟的黑色豆荚,不然它们就会调皮得炸开,不知道跑哪玩去了。豆荚完全成熟之后才可以彻底收获,绿豆秧也是宝贝,在机磨上磨成糠喂猪。

不知道谁还记得谷子的几位同胞兄弟?有糜子,一种可以在新年的时候,制作一种美味糜子糖的东西。它的谷穗还可以制作扫炕用的笤帚,结实耐用,大方好看,过去几乎家家都有,一用就是多年,但是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了。

还有黍子,也就是俗称的黑黏米,可以制作黏窝窝、黏糕,奢侈的话,放点白糖,放几枚大枣,那简直就是口味绝佳的糕点。现在提倡营养,科技人才研制出太多的新型粮食,多种口味。其实我倒觉得应该研究一下这些存活在我们脑海里的一些农作物,研究一下他们怎样能高产,然后重新在我们的餐桌上鲜活。至今还怀念一种叫做“金皇后”的玉米,虽然产量不高,但是用来熬粥,那真是黏稠醇香,是现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杂交品种根本不能比拟的。

在我想来,谷物的成熟期应该在绿豆、芝麻、高粱之后,其后再收拾完玉米,地里一般就只剩下黑豆和棉花了。各种粮食和庄稼秸秆都运到村庄,此时的村庄是美丽的,也是丰富的。最温馨的莫过于大家互相馈赠农产品的情景,谁家种了稀罕东西,全村人差不多都能吃到,哪像现在,串门坐坐的时间都没有,街上擦肩而过的笑容也似乎变了味道,多多少少的会有一些假惺惺。

此时也是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最佳时节,玉米秸秆、高粱秸秆、谷物秸秆遍地都是,随处都能藏匿。有一次的捉迷藏实在是太有意思,那是傍晚时分,当我刚开始寻找藏匿的小伙伴时,恰巧妈妈喊我回家吃饭,我也没喊一声就扭头回家了,然后天老黑了,好几个妈妈都到我家找儿子,他们竟然傻乎乎得一直潜伏着一动也不敢动。

那时的田野,没有机器的轰鸣声;那时的天空,没有丝毫的阴霾;那时的庄稼没有喷洒过刺鼻的农药;那时的昆虫,漂亮伶俐,毛毛虫甚至都是可爱的。

那时的人们,总是为了自己的口味变着花样地在地里种植,却不像现在一样想吃什么了都到市场上去买。

那时的人们为了留下好的籽种,可说是个个挖空心思。就算现在的市场上,如果你听到“本地”两字,是不是也会和我一样刹那间浮现亲切的感觉?本地黄豆磨出来的豆腐,是那样的白皙筋道;本地花生虽然个头小,但是出油率相当高,榨油时,每斤都要比杂交花生多出二两油;本地高粱就像北方的本地汉子,是那样的高大威猛,昂然挺立;本地绿豆就像北方的本地姑娘,是那样的玲珑剔透,精致晶莹。而如今,它们都去哪了?

那时的庄稼路都是泥水路,但是走在上面是那样的踏实平坦;那时的劳动虽然辛苦,但是浑身的劲儿好像从来不会用完;那时的运输工具,虽然多是独轮车、小拉车,但是整个的田野、整个的秋收,也是那样颤颤巍巍地运到家;那时的农具,现在多已废弃不用,也许拿到面前,有的孩子已经无从辨认出究竟是做什么的农具了,所以他们也就无从想象出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田野、这样的天空、这样的粮食,这样的许多过往。

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来讲述一些从前的日子,从前的故事。我们都要努力,让这个世界,永远美丽、新鲜。

秋收文章6:霖雨时节看秋收

文/贾载明

9月初到川东乡下小住,遇雨连绵不断。最担心的是农民的稻谷没有收进仓。俗话说:秋后十天满田黄。处暑过了这么多天了,稻谷是熟透了。

向田野打望,淫雨霏霏里沉默着静静的金黄。农民们也站在自己的房檐下,纷纷向田野张望,那心想必比我急多了。再下几天雨,稻梗就会趴下,谷穗掉在水里,是会发芽生秧的。谢天谢地!云雨终于累得困顿了。虽然晴的不是很好,但勉强可以下田了。

原来,江苏等地来的收割机早已停在马路边等着。农民们一声吆喝,收割机便轰隆隆开到田里,一来一去嚓嚓嚓割断收进一排稻谷,一去一来嚓嚓嚓又割断收进一排稻谷,往复循环,很快便收净一个田块。我估计了一下,它工作10多分钟收割的稻谷,可能要10多个人劳动一半天。太省力了!太省工了!机器构造的甚是巧妙,当把稻梗和谷穗卷进那刻,脱粒便紧接着进行,即收割与脱粒是同时进行,谷粒进了暂时储存的“仓里”,而除去了谷粒的稻梗和稻草则排到了田里。农民们拿着编织袋站在田埂上等着,待自己的田块收完后,便将编织袋贯到机器的谷粒出口处,机器开放机关,将这个农户的谷粒全部放进袋子。生产收割机的技术在改进。去年,我看到的收割机去不了深稀泥田,一去便陷住了。

今年的田,被霖雨浸泡,可想是何等沼泽,况雨水刚停。可是今年的机器到一个一个的田都很顺利,进退自如,快速如风。看来过田里“深壑”也畅行无陷了。科学技术真是了不得呀!这收割机只有一辆小货车那么大,很灵活的。我问一农民:机器收割多少钱一亩?答曰:“去年是50元(人民币)一亩,今年涨价了,要七八十,如果稻谷倒下了的会成倍增加。但是我们还是喊机器,只让钱吃亏,不让人吃亏。”我用“呵呵”地笑回答农民兄弟的话。

机器收割是否有不少谷粒撒落在田里而损失?我散步到田野,细看机器收割后的田里,寻找稀泥里的谷粒,有稀稀疏疏的撒落,看来比原来“半桶”挞谷好得多。千百年来的半桶为木制,呈“半月”状,在“弓”一方用一人多高的围席护着,以防在“挞谷”时谷粒飞溅到田里。人站在“弦”边“挞谷”。“弦”长大约两米左右。只见农民兄弟扬起一把稻谷,使劲“挞”在“半桶”里横架的木头上。不停地扬起“挞”下,谷粒难免飞溅一些到田里。十天半月后,只见田里泛绿一片,是那些撒落的谷粒萌发了吧。农民最辛苦莫过于抢栽和抢收时节。过去没有收割机的时候,收获季节到来,农民五更起床,有月亮更好,没有月亮一样模着干。只听那“挞谷”的“咚咚”声沸腾了宁静的田野,惊醒了沉睡的太阳。收获时节气温还很高,天气炎热,加上用力劳动,会汗流浃背。如遇吹风,那稻草粉末就会粘着在脸上、脖子上,与汗水融合,又痒又疼。这不,还有极个别的农户没有用收割机,靠人力收割。我看到中学生也在参加劳动。在闷热的田里,想必比教室苦多了。可能是很累吧,两个割稻谷的学生伸腰站了站,眼望前方,一个说:“到天黑也割不完啦!”另一个附和:“是啊。”只不过晴了四五天,平坝的田已全部收完。原来这收割机,除了省力、省工外,还是抢收的好把式啊!

秋收文章7:深秋,浅悟

文/梦醉清风

秋天的原野,一片秋收后的空旷。虽然,新城市建设的步伐已少见了耕种的田地,但几块零星的耕地上,依然看得见秋耕后的新土,田埂上还未来得及清理的秋草桔,地上零星的稻谷粒,似乎在向路过者讲述着这一季丰收的故事。

天空中传来大雁迁徙的声音,叽叽喳喳的鸟语长音,不知是感叹还是道别?我默默地抬头看天,铅色的天空看不见一点的蓝,更看不见曾经那一条条令我遐想的白云练了。我明白,时序的深秋,儿时清澈的天空早已无法寻见了,只有烟尘朦胧的世况,令人回味。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悲喜交集,难免会有迷茫之感,甚至感觉自己的生命之河会倒流,但因了自己执着的信仰与有梦想,才铺垫出一程程坚强的人生之路,留下一段段坚定的脚步和零零散散的成长记忆,这些点点滴滴经时光的拼接,就成了自己的人生路了。

一个人,可以活得素简、清贫、卑微,甚至是苟且偷生,但不能没有信仰与梦想。人活于世,必须有一个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的行动指南。信仰是一种执着,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是人类的一种优秀品质。

信仰,能超越生死,跨越时空,能铸造信念,历练坚强,缔造梦想。信仰,似灯塔,引领着人们的灵魂,为了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追求。我知道,这个凉薄的世界,没有谁不想停下脚步,去寻觅修篱种菊的悠远,看尽日落黄昏的烟霞,但信仰令人懂得了坚持。

季节的秋,繁花落尽,茂叶凋零,但在这败落前,丰盈的收获已被珍藏,即使寒冬来临,一切深藏于窑心的珍品,定会不负内心困扰,带来富足的安暖。人在深秋悟,于静寂中享受清零孵化的仪式,任程序与过程交相错落,在往后的行迹中慢慢咀嚼。

生命,静静地来,静静地去,天地之间,万物仿佛都是自在的摆设或者是赏心悦目的过客。常常静悟,内心便有海阔天空。静中观人,切忌喧哗。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静中审视自己,沉淀心静,认真行言,慎独而行。

庄子说过,“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一如人常在感慨蜉蝣朝生暮死,怜悯生命的一瞬即逝。却不曾想过自己亦只是造物主的弹指一挥间。苦苦熬度的时光,常常自觉乏累,常常力不从心,常常感慨时间走得太慢又太快。

静美,是秋的形态。静静地生活,凡事,静静地看待,少一份偏执与偏见,便会收获真切自在的人生。学会在红尘游走中的世俗中,摒弃妄言。于心中悟得贞静,于行中习得自我,遵从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尽力而为,便能享受自己的人生趣味了。

秋收文章8:秋,汉子

文/小猫儿

在秋收的这个季节,农村,总是显得忙忙碌碌,在农村,每天都比城市来的更慢一些,因为天亮的太早,太阳落山总是来得晚,天刚蒙蒙亮,公鸡伸着懒腰,张嘴打个鸣,他不知道,他起晚了,农家汉子早就拿着锄头往山上奔去了,他们的女人也在家开始做饭,每家的烟囱都冒着白烟儿,远远飘来的饭香味儿,飘到在山上干活的汉子鼻孔里,这是他们才肯回家吃饭,不是他们不饿,是他们必须要早早把庄家收割完,老天爷总是没个准信儿,谁知道那天天就下起大雨了,庄稼要是没收割完烂在地理,这一年就白忙活了。他们下山了,他们的女人在门口张望着。

李大壮扛着锄头回来了,他早就饿极了,来不及洗洗手,就跑到饭桌前拿起大馒头咬上一口,这是他的胃终于可以享福了,在啜一盅酒,美极了。

李大壮这人身材正如其名,壮实,黝黑的皮肤,粗茧的大手 ,他那架势,他要跟人打架能把人摔几个跟头。听喜爷爷说他小时候就偷学他爹抽烟。喝酒,15岁没到,这些全会了,还真别说,李大壮的酒量还真不是虚的,小伙几个轮番灌他,他就是不醉,把几个灌他的倒是醉了,现在不行了,身体不让酒精继续伤害了,所以为了解解馋每顿饭都会啜上一盅。前几年去医院检查,肝出现问题,医生让他把酒诫了,他就是不肯,他总是说,少喝有益无害。为他喝酒的事,大壮婶没少和他吵。

好了吃完早饭,又得下地去了,扛着锄头和大壮婶一起往山上走去……

农村,总是会有一条很宽敞的马路,这马路敞开了胸怀,为人民服务,听喜爷爷说这天马路他小时候就有了,他都不知道多少年了,喜爷爷胡子早都花白了……

一群闲的无所事事的女人们总喜欢坐在这路上聊这聊那,总是喜欢东拉拉西扯扯别人家的事,哎呀,这群女人哪!也是他们男人上山耕田,出去打工,挣钱养他们,她们的确没事可做了,就这是他们唯一可以拿来寻乐子得了吧!

不知今天谁家又成了播报重点了。

许桂英,拿着衣服往河里走去,这不前脚刚走,后脚胖婶就打开话唠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能被他们翻出来,他们对别人家的事永远比自己的还清楚得很。许桂英,是李大庆的媳妇,这个女人可不是好惹的主,勤快,能干,管家更是,对李大庆的钱管的一毛是一毛,每天抽烟的钱,喝酒的钱都是固定的,而且都是最便宜的那一款。有一次,大庆叔去买烟,我也在,他的钱不够,差五毛,我借他,他连连不要,

‘不买了,借了还得还,明天又没钱买了' 低着头,回家了……

胖婶开始发言了,开始了今天的话题。

“瞧,刚才过去那个许桂英,她倒是挺能干!嫁到咱们村也是多年了,愣是生不出个孩子,不知道是她不行还是大庆不行 !”说完,都哈哈大笑……她们的笑声永远是那么的震耳。接着,胖婶又继续他的讲话“你们知道么?许桂英和大壮家闹上别扭了,说着,在地上捡起一根破韭菜放在嘴里乱嚼着,他们都瞪大了眼睛,耳朵也竖了起来,胖婶看他们听得聚精会神的,嗓门也调高了些,吊吊嗓子,咳了两声,倒有村主任在大喇叭喊话的阵势,据说这个许桂英,他们眼睛又瞪大了一圈,这个女人还真是能耐,闹他们家这家子关系都不怎么样。”好了,不说了,晌午了人家的事咱还知道哩!“胖婶扭一扭的回家去了。

中午的太阳最恶毒,庄稼汉子他们都备好干粮,中午就不回家吃了,来来回回实在麻烦,这样还可以节省时间,留待力气多干点活儿,索性也就在山上填填肚子。

下午了,他们的女人通常会早点回来,大壮婶回来了,他的脚上 裤子,都沾满了泥泞,干了一天活,身上也发着汗臭味,苍蝇一个劲儿凑上来,喜爷爷说,大壮婶,是个苦根子,嫁到他家吃了不少苦。别家的女人都不见得这副打扮,大壮婶家里地里都是一把手,他家的饭都是出了名的香,在地里干活儿,活像个女汉子,毫不逊色男人!

大壮婶,端着脸盆盛满刚换下的衣服,踱着快步,往河边走去,到了河边,倒是不急洗衣服,捋捋头发,捧一手干净的水洗洗脸,女人终究还是爱美的,还别说,大壮婶这么打扮收拾收拾,还真是个美女哩!

远处的夕阳,被云遮住了,只留下一条细缝儿,像是小眼睛。

大壮婶,拧拧衣服,端着洗好的衣服,快步往家走着。不一会儿就看到他家的烟囱开始冒烟了。山上的汉子也该回家了,一个个都扛着锄头。犁头,往家赶着。

孩子们也都放学了,背着书包一跳一跳的跑回家,镇上的一个学校,离村子远,孩子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上学。

”我回来了“小花儿在门口喊,”恩“大壮婶应着。小花儿是大壮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哩,放下书包,围在饭桌前,眼巴巴的看着,肚子咕噜咕噜的叫唤着,小花儿看着他爹,大壮洗洗手过来吃饭了,巴巴的三个人开始吃晚饭了,吃着吃着,小花儿放下筷子,放下手里的碗,看着他爹,”爹,开学了,学校要交学费了“声音很小的说。大壮拿着筷子用力的在桌上敲了两下,”前几天不是交了么,怎么又收!学校这个鬼地方就知道要钱!妈的!大壮婶,白了大壮两眼,“孩子上学还能不花钱?!每次孩子回家要钱你就这样!还不都是你自己没本事?!”大壮也不作回应,猛的喝了一口酒,夹着菜,自己一个人吃着。

饭吃完了,大壮迈着大步出去了,四处转悠着,最后去了姜叔家(姜叔是村里的干部,多少家里有点小钱),“吃完了,姜叔”大壮问。“嗯,吃好了”姜叔答应着,大壮支支吾吾的开口了,“姜叔,你家还有闲钱吗?”这话一出,姜婶白了姜叔两眼,姜叔也变了脸色儿,半天才开口说话,“恩,还有点儿”“姜叔,明天孩子上学交学费,家里的钱都给我娘治病花了,庄稼也收割了,卖了钱就还你。”姜叔“恩,拿着用吧。”姜婶不情愿的把几十块钱拿出来给大壮,大壮拿着钱疾步的回了家。

“花儿,钱给你,拿好喽明天交学费,千万不能乱花,听见没!”

“恩,”小花儿连连点头。高兴的跑出门和小伙伴儿捉萤火虫去了。秋收的季节,萤火虫在这个黑夜带来了一丝微光。

大壮看着小花的跑出门的背影,长叹了一口气……

和大壮同龄的那些男人,年轻时就早早搬出了村子,去更繁华一点的地方生活去了,只有他还一直留在这里,他也曾想过出去,但他爹不同意,他爹受封建社会影响,思想顽固,坚信养儿防老,他心里曾埋怨过他爹,嘴上从来也不说,大壮是个犟汉子……

大壮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默默地抽着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