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年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少年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少年的散文1:自强不息,争当好少年

文/李恩

当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那“不平静”的人生以及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鼓舞了我,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失语的人可以用心去感知天地万物,用心倾听世界上最妙的声音;可以用心去欣赏世上最美的风景!可以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德克利夫学院,为残疾人造福,建起许多家慈善机构,这是多么了不起呀!我由衷地对海伦·凯勒表示深深的敬佩之情。

海伦本来也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小女孩,半岁的时候就会说一些简单的语言。但在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也因此丧失了语言能力。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对一般人来讲这种痛苦超出人的想象,这种痛苦是不可忍受的。然而她却没有放弃,以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接受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自强不息地生活,终于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创造出伟大的奇迹。

她用坚强的意志力成功地改变了命运,并将命运的好坏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她还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如果让每一个人都失去一天光明,那她以后会不会更加珍惜光明呢?是呀,光明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即使失去一天也是令人痛苦的,更何况海伦·凯勒一生都要生活在黑暗里,假如你也失去了光明,就能体会到她的痛苦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人们往往都会忽视它,一旦失去了才知道要珍惜。

海伦的伟大经历使我一生受益,从中我明白了:在人生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要用智慧和意志的火把照亮那曲折蜿蜒的道路,不断前进!

关于少年的散文2:少年“二狗”

文/渠文宇

“二狗、二狗,永垂不朽!”这个曾经调侃某人的的句子,一度成为我们班在各项活动中奋勇直前的口号。可见此人对我们这个班的影响力是多么深远。每当班里响起这振聋发聩的口号声,我就会禁不住想到我的这个好哥们儿。

“二狗”真名叫冯裕恒,是我的知己。他之所以被称为二狗,我认为是因为“二狗”这个名字符合他本人的所有特征。

二狗,二狗,首先得具备“二”的特征,而哥们儿冯裕恒可谓“二”得惊天地,泣鬼神。一日下午,我们的二狗同学突然从教室门外冲了进来,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自己脖子上的红领巾拽了下来,在空中一边乱甩一边狂喊:“大家快看,我在抽风呐!”此话一出,全班鼎沸,有的人说他确实够“二”的,有的人则哈哈大笑,还有的人已经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一起疯起来……然而,也有一些正儿八经的小学究们对他如此行为表示嗤之以鼻,面对这些人,他则会挑着眉瞪着眼来上一句:“我二得可爱,怎么地?”班里瞬间安静了下来。看着他那张变幻莫测的脸,终于还是有人忍不住了。不知是谁“噗嗤”一声笑出了声,全班又都“海笑”起来。哥们儿“二狗”真可谓“二”得可爱,“二”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被裕恒同学用行动诠释得淋漓尽致,那这个“狗”该如何理解呢?这就要从他的表情上说起。一日,我们正处于紧张的总复习阶段,老师随堂进行了单词听写,并作了批改。发试卷时,当老师通知我“才考98分,该打”时,站在我旁边的冯裕恒立刻生动了起来,五官全部凑到了一起,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冲我做鬼脸。老师看到其嚣张的样子后转而对他说:“冯裕恒92分,回家改错后,再抄写三遍……”突然间,“二狗”同学的脸变得比翻书还快,只见他一脸的沮丧,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川”字,左边脸颊肌肉聚到了一起,右边脸颊肌肉却逐渐拉长,真是我见犹怜。那一瞬间,“二狗”同学脸上丰富的表情变化,不得不让大家佩服他在表演方面独有的天赋。那垂头丧气的样子活像一只没有睡醒的沙皮狗。“二狗”之称从此流传开来。

哦,少年“二狗”,我的朋友,你幽默、开朗的性格,带给我们无数开心时光。“二狗”呀,你是我永远的哥们儿!

关于少年的散文3:我们彼此承诺过

文/魏三郎

那年,我是雨季少年;那月,我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挫折;那日,我开始有了成人痛苦的思想;那时,你来到了我失落的世界。你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仰躺在楼顶上,正面直视着你。你把我的眼睛弄红了,你把我的眼睛弄痛了。你装作很凶狠的样子,化作一根根银针,直刺下来,可我并不害怕,因为我知道,其实你也很脆弱,骨子里流淌的尽是绵绵柔情。

后来我们约定,你答应寄托我的灵魂,我答应表达你的感情。

你的到来总会为我带来伤感,我不明白是因为我当初交给你的灵魂是伤感的,还是你每次都让我用伤感来增加你的风度。像今夜,雨洒街头,汽车飞过,一双双恋人,一双双雨的印记。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今年春夏的雨太多了,我也不只是一次两次地独自赏雨。可看你看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雨是属于个人的,并不属于两个人,所以我并不用为独自一人看雨而感到失落。后来我知道,你是天上失落人间的精灵,谁能读懂你就能得到你的守护。

我并无慧眼,我读不懂你,曾答应表达你的感情也只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搪塞。可我却如此幸运,你明知道这样却还答应寄托我的灵魂。我自从有了成人的思想之后就出现了很多迷茫和痛苦,你每次来了都会洗涤我的心灵,就像你答应我的那样,沉淀我的灵魂。

还记得08年和09年的六月,你来了,你把整个天空扯下了一大块,倾盆而下。我像个受伤的孩子看到母亲那样,委屈地拥抱着你,脸上分不清是你的泪还是我的泪。雨停了,你走了,没留下一句话,当我抹去脸上的水的时候你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一股清新的气息,沁人心肺。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还会再来,但这已经不重要了,你已经给了我勇气。后来我对这两年六月的雨都描写了下来,虽然辞藻贫乏,却能表达出你在这世界的仓促一行。

四月你在羊城逗留,你似乎讨厌这里混浊的空气,要把这座城市洗刷一番。然而,这里没有人喜欢你这样做,你这样做只会增加他们的痛苦,可是你还是这样做了。我知道你这样做一定有你的原因,因为你是爱的精灵。

我躲在屋里看着你,触摸你。每次你都来得很短暂,这次,你一连一个月断断续续地下雨,你终于可以陪着我相处一段时间了。

我还是会一直记住我们的约定,你寄托我的灵魂,我表达你的感情!

关于少年的散文4:驳苏子范增晁错论

文/浮游胖虚子

余少年多读苏子故事,感念其纯质之心,超然豁外之情,率真乐达之性,尝叹言:世有此人,独绝而立,古未尝有之,后亦不能有继之者。然余今读苏子文章,见其所论范增晁错者,多见其解不通,颇略有牵强之意,故逐论之。

夫彼者言范增其去项羽晚之,应与其巨鹿斩杀宋义时离之,谓之其时无谓君臣之分,二者皆义帝之臣,为增计曰:合之则留,不合则去。然孰不知增为项梁所举,甚见亲信,推崇倚重,及梁败亡,其佐羽,理之当然,义之当然也。何谓余出此言,乃增不过书生儒士之流,为人所识,委任倚重自当竭力以报斯心,安怀他念?且夫其时项羽勇谋略贯,王霸之气已彰,天下无出其右者,固其不离,既智且义。而后为陈平所离间,增离之,恰如其分也。盖此时羽之不智,刚愎,优寡,残暴之性尽显露之,且增亦屡为所谏,不得用反被其恶,尽斯心反被其疑,犹似乐毅见疑于惠王,田忌遭谤于威王,不去则诛,其君臣之义已绝,而增尽进忠臣之分,则不留憾恨之情,固其离之甚是也。

其二彼所论晁错者,谓其削七国诸侯,而诸侯叛之,错不亲将兵以平讨,而使天子陷征战之危境,是为求其名,求其自全。固无袁盎之馋,彼亦难自避祸患。然苏子所不知者,乃错一心削弱诸侯,为国计者,岂独怀私心求其名望耶?固其谏景帝之亲征平乱,而自留守任之,乃彼知景帝有明君之范,亚夫之将,且天子出征,威加声势,壮甲兵士气,以顺讨逆,岂无克败制胜之理。彼之所留守,乃为使天子安心于内,无后顾之忧也,且兼做萧何之事,积囤粮草,理治国政。且使错自将兵征讨,而彼未必有将略之才,能出而克之。盖因谋者未有率三军之历,未有威望于兵将,未知营防军帐之事,虽多阔谈智计,倘将士不用命,士气靡颓,岂能克七国虎狼之众。固错之谏景帝征讨,实无私心所怀也。

余既此论,心怀感慨,似苏子之所才具者,亦难行而无弊,知而见达,论而见理,更况吾辈之人乎?故世之有理,不为妄意所加改,不为人所强言也。人之真求其道,但以求实而可也。然欲求其实者,必先破先人之观念,达客观之实理,方得其长进。此谓求学专之于道,无为其人,其势,其名,其利而易其理也。

关于少年的散文5:感悟真善美

文/高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立国之本在法律,兴国之本在教育,强国之本在少年。而少年的教育需要真实,没有任何的虚假。学校一直教育我们追求“真善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对真善美的含义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现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真”是指要真诚待人,做真实的自己,不吹嘘、不浮夸。

大家都听说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和张飞、关羽到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来帮助他打天下,恰巧诸葛亮这天不在,刘备只好失望地回去了。不久,刘备再一次去请诸葛亮,可是诸葛亮外出云游去了。过了一些日子,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到达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见此情景不敢惊动,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刘备待人真诚,心中有志,便答应刘备辅助他建立蜀汉。刘备的三顾茅庐,使他完成了大业,让后人看到了他真诚待人的一面。

如果我们用真心来对待你身边的人,我相信他们也会用真心来待你的,这样一来,人世间就不会互相猜疑,互相欺骗。

善就是善良。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说的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善良就是让我们要有善心,做利于他人及社会的事,不计报酬、名利,我认为善良是做人不可缺少的美德。

善良是对他人的关爱和祝福,是来自心灵深处真诚的怜惜与同情。坐看庭前花开花落,黛玉葬花,是善心让她怜花;所以这是她的善心所在。李丛飞用爱心感动了中国,这是他的善心所在。每一份善良都会使人为之感动。

美就是心灵美。

我认为“美”它不是外在条件的美,不是外表的华丽美艳,而在于内心,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伊丽莎白曾经说过:“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一张洁白的纸,什么也没有,画家却能画出美丽的少女,一个简单的乐器,聪明的音乐家也会把它演绎成不朽的篇章。

美丽是可以创造的,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只要你有一颗真善美的心,不拘小节、无私奉献,便可以创造美丽。

关于少年的散文6:做自立自强的好少年

文/李想

近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是《根鸟》,这本书故事情节曲折坎坷、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感情丰富而真实,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引人无限遐想。

书里面讲述的是一个叫“根鸟”的十四岁孩子,他从小就没了妈妈,和爸爸相依为命,以打猎为生。根鸟是个心地善良、诚实勇敢的孩子。一天他外出打猎,遇到一只白鹰,发现鹰腿上绑着一个叫紫烟的女孩写的求救信!原来那个女孩在采花的时候不慎掉入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峡谷里。善良的根鸟决定去救紫烟,他毫不畏惧地直奔大峡谷。一路上,他披星戴月、历尽艰辛,他扛大米、搬松木、钱袋被抢、掉进汹涌的激流里,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住他的脚步,反而使他得到了更好的磨练,在这漫长的三年中,他慢慢地成长起来了,变成了一个坚韧不拔、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少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根鸟在艰难险阻的磨砺下慢慢地长成了一个有出息的孩子。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经历风雨。想想现在的我们,都过着舒适的生活,有困难,依赖大人帮我们解决,而我们自己很少得到锻炼,缺少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呼吁我们应该学着离开父母亲的溺爱和庇护,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独立,同时还要学会帮助他人,让自己长成一个自强自立、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于少年的散文7:勇救溺水少年

文/杨皓钧

“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赤壁就紧挨着长江新螺段豚类保护区哦。这段保护区有不少咱们的同类,它们可见证了多少历史啊……你们知道吗?赤壁之战是三国曹魏和刘备孙权联军……经过这次战役……现在江底说不准还有好多宝物呢 ……”中华鲟老师一到赤壁就刹不住闸了:“你们知道周瑜当年……”“乒乒乓乓”,这老师的书袋还没掉完,那边畅畅和壮壮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原来他们早就在江底找到了古代兵器遗物,一个拿刀,一个持盾,已经“大战”好几个回合了。漠漠不知何时,已经把中华鲟老师背包里的防水照相机偷出来,在那里咔嚓咔嚓个不停。

中华鲟老师正准备发火,恬恬大叫了起来:“不好!上面有东西过来了,快闪!”“嘭”的一声,一件重物砸在了中华鲟老师头上,他几乎立刻晕了过去:“哦,卖糕的,中华鲟老师您没事儿吧?”畅畅关心地问。“哥哥,是个人,已经快不行了……”只见一个十来岁模样的少年正在水里努力扑腾着……“哎呀,救人要紧!”四只小江豚齐心协力用头把那溺水少年往上顶。

“嘿哟!嘿哟!”这溺水的小家伙真是不轻啊,体重肯定超过一百斤了,力气最小的漠漠拼命拍打着侧鳍往上顶,小脸憋得通红,经过几分钟的不懈坚持,他们终于把那位溺水少年推上了岸。这时,只见江边山坡上飞奔过来几个人,跑在前面的是一个头发斑白的老渔夫,他一边跑一边喊:“大旗!我的宝贝孙子,你在哪里啊!”小江豚们看到有人过来了,赶紧退回到江中。等他们再一次探头出水的时候,那老渔夫已经抱着少年进行急救。“好了好了,水吐出来就好了!”只见旁边的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小江豚正沉浸在助人为乐的喜悦中,突然感觉到一股炙热的目光正在舔着它们的后背,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你们这些坏学生,竟然敢暗算老师,罪大恶极!……”原来是中华鲟老师已经悠悠地醒来,他还以为是壮壮畅畅在打闹中趁乱把他打晕了呢!可怜的小江豚们虽做了好事却背了黑锅。唉!悲也,哀也!

关于少年的散文8:小小少年,美好心灵

文/陈诗意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当我们牙牙学语时,就知道捡了失物要归还的道理。千百年来,我们把拾金不昧作为一项传统美德,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传承着。

1月5日晚,整个世界白雪皑皑的一片,马路上人来车往,大家都急急忙忙往家赶,一个个缩着头,用围巾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锦丰初级中学初二(6)班的徐航与他的奶奶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离家不远的小区门口,徐航忽然看见地上左拐角躺着一个棕色的钱包,不仔细看还不一定能发现,徐航连忙把钱包捡了起来。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现金800余元、身份证和几张银行卡。他心想:包内有这么贵重的物品,失主一定非常着急,我要在这等,把钱包归还给他。于是他对奶奶说:“奶奶,你先回去,我在这儿等等失主。”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也不见失主的身影,寒风无情地刮着,把徐航的脸吹得通红。徐航一边搓着冰冷的手,一边四处张望。奶奶不放心,从家里拿了手套和围巾,来和他一起等。

老天不负有心人,徐航看到路上来了一个四处张望的阿姨,她好像在寻找东西,看上去心急如焚的样子,徐航就走上前问:“阿姨,您是不是掉了东西?”阿姨一听,一双无助的眼睛顿时有了神采:“你是否捡到一个棕色的钱包?”徐航警惕地说:“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吗?”这位阿姨一一如数说来,徐航确定她就是失主,高兴地说:“阿姨,我终于等到您了!”说着,他把钱包交给了这位阿姨。

阿姨喜出望外,连忙从钱包里取出一些钱,塞给徐航,说:“谢谢你,好孩子,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但徐航坚决不要,说:“这是我应该做的。”阿姨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没等她话音落下,徐航已经和奶奶手拉着手笑着往回走了。

几番周折,那位阿姨终于打听到了徐航的名字,写了一封表扬信送到锦丰初中,她感慨地说:“感谢贵校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学生,我这个初到港城的人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和亲切。”

徐航年龄虽小,却展现了美好的心灵。他弯腰捡起的是钱物,送还失主的是美德。他用行动诠释了一个二十一世纪优秀少年的风采。

关于少年的散文9:那一个又一个一见如故

文/丁肃清

少年时代曾玩过打水漂,用一块碎瓦片,或小石头,平直地抛向水面,拍击成一个连一个的圈圈涟漪,弹跳着向前迅跑。人到了年长或年迈,似乎倒少了这样的闲情逸致,不时淡泊一下、孤独一下,曾经跌宕起伏的情绪,淡泊孤独成了平湖秋月。

但总会有一种激动,突然又钻出了水面跳跃了起来。

老兄,今天礼拜天,你要是有时间,就来我家里一叙如何?这是我微信里蹦出来的一条信息,给我信息的是一位不曾谋面的微友,微信里曾有过交流,依据以往他发微信圈里的帖子,我判断他是一个有深度的人。之前,那是他正在外出的火车上,微信告诉我,他刚刚网购了一本书,还发给我一张那本书的封面图片,这是我出版不久的小说集《名字像糖一样》。我为之感动,文人就这样,你读他的书,还买他的书,他就把你看作知己。闲来无事,那一天,我就约了两个朋友,一起到他那个县里去看望这位老弟。

他正在家门口等我们。下车,握手,彼此问候。我说:“我们是一见如故。”他说:“早些年大学毕业,我差一点就分配到你所在的学校。”我说:“要是那样,你早就该成了中文教授了。”人和人之间是有气场的,相互吸引或者是排斥,显然,我和他是前者。

一壶清茶,半桌好书,满屋子书趣和书话。一开头彼此就是无话不谈,话语像泉眼一样突突冒着。说工作,他说,不想干了,准备辞职了。我不问其因。说人生磨砺,他说,磨砺早有过,二十年前就曾磨砺过,夏日下午三四点钟阳光,那温度是可想而知,火车站前的地板上,就那样躺下呼呼地睡着了。我还是不问其因。彼此说什么都不要问其因,凡是故事,都有着理由,也留个悬念,人生故事本来就像是小说。说到小说,他说,他刚刚读完《耶路撒冷》,我说,我刚刚读完《北京折叠》……情境、语境,这样的交流可谓掏心掏肺、云卷云舒一般。我说你们这个县城,是我的出生地,为何?当初刚解放不久,我姥爷在这里当过副书记,那可是老八路、老共产党。没料到他却说,他爷爷解放前是国民党。尴尬?顷刻间便合二为一了。我说,共产党、国民党,那个时候都打过小日本,也都尊重孙中山先生。彼此谈话中的共同点比比皆是,顺手拈来,包括对命运的看法。至此,我和他结为了朋友,从一见如故开始,相信也定会不忘初心。这就是感觉,感觉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如果要究根寻底,就用毕飞宇说过的一句话吧:文学是心与心的宇宙飞船。以文学的视觉解读社会、解读人生和人性,应该是最不会走形的,因为文学是最老实、最坦诚的一门学科。

一杯茶是安静的,一杯咖啡是安静的,安静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孤独,孤独是人生的咖啡伴侣,书也是。书孤独,殊不知其页码里藏满了千军万马、风光旖旎、潮起潮落。我相识的这位朋友藏书多,读书也多多,滋长出来的思考也多多。孔子不是说了吗?性相近,习相远。我们的谈话交流,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彼此性相近,习也相近。都是爱书的人,人以群分、习性相同,所以一见如故就不是偶然了。

从朋友那儿回来后,我又回忆了这般类似一见如故的过往。早两年朋友托朋友,为我买一张火车票,由此和那位车站办公室主任坐到了一起。没料到他听到我的名字,一下子就拉近了感觉,他告诉我二十年前他就读我的文章,把我的文章做剪报,还一一说出我那些文章的题目,如数家珍一般。像这样的邂逅,也归纳为一见如故吧。类似这样的人和事,之前我遇到过很多,曾经谋面的、未曾谋面的,都在文字里熟悉了、亲近了、欣赏了。一旦提起,就如同开启了一瓶陈年的老窖。

我是这么想的,写文章是一种自我表达,其表达更需要有人的倾听,愿意听的,听得懂的,那就是朋友或知音了。欣赏和被欣赏,前者才是真正的智者,那些在新华书店静静翻阅书的人,才是书真正的主人。书没了读者,书就孤独了。人没了欣赏者,人就孤独了、失落了。灯下黑,墙内开花墙外香,好像一个延续了千百年被扭曲了的逻辑,所以才产出了写《楚辞》《天问》《九歌》最后投汨罗江的屈原,才有了离开魏国去帮秦孝公变法强国的商鞅。

文学是不当吃、不当穿的,文章稿费始终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但就是有一群人,又一群人,一群一群的人,前赴后继地喜欢着文学。这之中必定有一种魔法,让那么多人走火入魔,且不可救药。像曹雪芹、像吴承恩,他们在写书的时候是没有稿费的,没有稿费也就那么投入执着地写了,他们写的时候肯定也没有想到,几百年后,他们的书,他们的名字,还依然鲜活地被人们青睐和厚爱。

很多年前,我去了一趟郑州,那是参加一次小说笔会。去之前我在本地报纸上发了一篇文章,是准备送给那次笔会的东家的。此人,杨晓敏,着名作家、出版家,《百花园》《小小说选刊》主编,他曾编发过我很多的小说稿。当时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面的,原本认为他是个女士,但是有一晚,他把电话打到了我家里,我这才知道他是个爷们儿。他说本期刊物选了我一组五篇小说,嘱咐我写一篇创作谈寄去。就这样,算是神交的我们,只是一条大河相隔,我河北,他河南,不曾相识,终于有了开笔会相识的机会。

开会的那天晚上,他到我的房间去看我,当时我和《飞天》的张存学同住一室,杨晓敏进来,眼睛在我们俩脸上扫描,说就是来看看我。我就拿出了那张报纸对他说“我给你带来了一件礼物。”他说:“你还给我带什么礼物?”我把报纸交给他的时候,他开心地笑了。我那篇文章的题目:《我就是看着杨晓敏顺眼》,题目拗口,却是顺心。我看他顺眼,就是从他的文字里看到的,从他的人品里看到的。尽管这又是一次一见如故,却让我得到了一位可共事一生的朋友。

一个又一个的一见如故,分明就是一个个人生的驿站。此种现象可归类到社会学属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简而言之,用黑格尔的话说吧,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