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文章

请欣赏高原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高原的文章1:高原上的初恋

他是个来自甘肃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被寄养在西藏的亲戚家里。

她的家就在西藏一个小小的县城里。

初中时,他来到她所就读的中学,从此,他们俩就认识了,并成了好同学、好朋友。从他吃饭、穿衣的情况,她可以看出他的寄养家庭也并不富裕。每天,她会让奶奶多准备一份中饭,她带到学校和他一起吃,初中三年从不间断。他打心里感激她,但也只是单纯的感激,因为女孩成绩很好,他的成绩却很差,家庭情况也不好,自然也没有任何其他想法。而女孩却是看他朴实、单纯、善良,心里一直默默喜欢他。

中考结束,她考上了市里的第一中学,这是当地最好的高中之一。而他却名落孙山,连县里一高的分数线也没够着。当时,县一高为了让她答应到县里读书,开出了免学费的条件。她当时犹豫了,如果他在那里,或许她会答应。过了一段时间,县一高又请人到她家里,表示如果她愿意回到县一高就读,除了免学费,还可以带一名亲戚或朋友家的孩子来免费读书。她看到了希望,请求学校领导允许让他也到这里上学。后来,她的愿望真的实现了。两个人终于又能在一个学校里学习了。

可好景不长,他中途却莫名被亲生父母接回甘肃老家了。那一年,他们两个读高二。有好几个星期,她的情绪都很低落。当时走得很急,他只留下了他的QQ昵称,没有号码,此外,还有甘肃老家山村里唯一的电话号码——村口小卖部的联系方式。从此,两个人天各一方。

一年后,女孩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北京XX大学,离开雪域高原,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一年来,她从来都没有忘记过他。她常常尝试打他留下的那个号码,由于对方口音太重,她在电话中的交流总是不顺利。每次打过去,那边只说一句话,就不再继续说了。但她没有放弃,一有时间,还是会坚持打这个号码,慢慢地,她有点听懂小卖部老板的口音了。对方那一句话是“你稍等,我去给你叫人”。之后没有继续说话,就是去找她要找的那个人了。而她前几次都是等了几分钟,没有听到回复就挂掉了。不过,这一次,她决定等。可能路途遥远,叫村里一个人来接电话也不是容易的。她等了好久,还是没有人来接,她也只能无奈地挂断。除了打电话,她还试图找他留下的QQ昵称的号码。可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那个昵称竟然有数百人重名。可能,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觉得不知所措,她却锲而不舍地把所有叫这个昵称的人都加为好友,一个个聊天询问。但还是没有结果。

转眼就要毕业了,大家都在忙碌论文与工作的事,她还是在焦急地寻找着他。有一天,宿舍的电话响了,室友告诉她有人找。当时,她很平静了走了过去,却在接到电话后泣不成声。那边传来的竟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声音和名字,她找了他将近5年,终于等到了他的电话。而他却告诉她,就在一个月前,他结婚了。但他说,在他的心目中,她一直都是最美丽、最善良的好女孩,他也从来不曾忘记过她。当年他离开时,也没有留下女孩的任何联系方式,而后来的QQ昵称竟然是女孩的名字。男孩被接走后,高中二年级就失学了,在一个汽车修理店打工,后来娶了修理店老板的女儿。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那么好的一个优秀的女孩会爱上她,会一直在找他。男孩近期也是无意中打听到女孩的父母,才找到了女孩宿舍的电话号码。但一切都晚了,两个人再也无法走到一起了。

故事到这里,我只想说,如果有爱,就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并珍惜彼此的这份感情,一辈子都在一起。否则,两个人越走越远,一份美好的爱情就只能留下遗憾。

高原的文章2:雪敲窗

文/任随平

雪是高原养育的精灵,雪落高原就是福至人间,在深冬,在悄然无声的初夜。

雪花行走的脚步是窸窸窣窣的,伴随着一小阵风,或者说,是驾了风的马车而行。冬日昼短夜长,白日的时光短得你还未来得及清理规整屋舍就已翻过了山巅,随之从山那边翻过来的便是迷蒙的夜色了,迷迷茫茫的,像一页巨大的帘布从山顶扯下来,轻轻薄薄,从旷野到院落,每一处罅隙都盖得严严实实。最后,从檐前落下来,漫过窗棂,夜,就这样拥吻着整个村庄和村庄深处的一切物事了。

这时候,灯光醒着,从窗棂间挤出来,落在墙院上,落在檐前三五株瘦竹的茎叶上,落在庭院对面的瓦檐上,被夜色滤过的灯光昏昏黄黄的,漫溢着,流走着。风还是一小阵一小阵地跑,从墙院上翻过来,干枯了的草茎就“嚓嚓”响,似乎在诉说抑或抗议着风的漫不经心。屋舍里的炉火已然酡红,火苗哧哧地燃着,间或从炉盘的缝隙间挤出来,围炉而坐的人,面色微红,或觥筹交错推杯让盏,或举了杯茗呷吸着,眉眼之间洋溢着满足的幸福。

“簌簌……簌……簌簌……”,是什么轻轻敲击着窗玻璃,一阵紧,一阵慢,紧时若孩童悄然叩击,慢时又若叶落册页,交错有致,禁不住蓦然回首望向窗外,借着昏黄的灯火便见雪粒簌簌地落着,因了风的韵致,悠然敲击着窗棂,若曼妙的音乐弥漫在庭院之间。如果是初雪,雪粒敲窗,必然惹得屋舍之内的人起身披了衣裳推门而出,立于檐下兀自赏雪。深冬落雪,缥缈的雪花少,厚重的雪粒多,顺着檐瓦斜斜地洒下来,密密地织着,伸手出去雪粒簌簌落进掌心,痒痒的,却很少能接得住,只留下丝丝缕缕的寒凉。拧开庭院的路灯,哇,整个庭院上空已被雪帘织成了一页网。瓦楞间,墙头上,牛羊圈舍的草顶上,雪粒紧锣密鼓地落着,叮叮当当地脆响着,干枯了的树木枝杈上,草茎上,固守竹竿的竹叶上,毕毕剥剥,毕毕剥剥,已然是一场盛大的礼乐了。

这样的境界,临窗听雪必是一份诗意的享受。

捧一册书,斜倚在临窗的位置,一藤椅,一茶几,一杯盏,茶香几缕,氤氲几许,悠悠然,寂寂然。茶香悠然弥散着,读书久了,轻轻啜一口,便有馨香和文字的静谧在胸中游走着。窗外,雪粒依旧不紧不慢地敲击着窗棂,若是轻语,若是陪伴,若是宁谧静夜里一份不离不舍的守候。就这样,茶香养育着文字,文字静守着雪香,于一份淡然谐和里,静养出冬夜之静谧,冬夜之馥郁。

及至夜梦来临,悄然合上书页,钻进融融的被窝。

窗外,飘雪依旧。

夜梦深处,枕雪而眠,梦馨香,夜绵长。

高原的文章3:高原上的云锦杜鹃

最惜杜鹃花烂熳,春风吹尽不同攀。初夏时节,丛丛簇簇、红红白白的高山杜鹃花,开遍了云上巴布纳,缤纷在五月的天空下。若论此时的花魁,当属汶川克枯乡云上巴布纳山上的云锦杜鹃。此花一开,占尽百花风头,独领风骚。

云锦杜鹃是常绿乔木,长在云上巴布纳山上,沐浴着阳光和雨露,开得坦然而华美,满树繁花,似锦似缎,开花时,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它的花朵硕大而丰腴,每株开花上千朵,有大红、粉红、银白、紫红各色,绽放时“千丛相向背,万朵互低昂”,号称“千花杜鹃”,有着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人们都说牡丹华美,但比起云锦杜鹃,牡丹绝对要逊色几分;若论气势,更不及云锦杜鹃,它全盛开放时的华彩,胜过天上最旖旎的霞光。当代诗人叶圣陶就被云锦杜鹃“震”住了,写了首《蝶恋花·云锦杜鹃》:“……耀眼好花初识认,杜鹃佳品云锦。攒叶圆端苍玉润,托出繁英,色胜棠樱嫩。避暑人来应怅恨,芳时未及观娇韵。”他认为云锦杜鹃之美,无花能比得其风韵俱佳,并为那些七八月份来避暑,却无法观赏云锦杜鹃美姿的人深感惋惜,说香客“应怅恨”哩!叶老说这话,未免有点感情用事,还有点感情冲动,但是爱花如爱人,爱到极致,焉能做到冷静呢?

云锦杜鹃不独云上巴布纳有,四川盆地的巴山蜀水并不少见,但树龄上百年的古树群,惟在云上巴布纳见到过。说它“苍干如松柏,花姿若牡丹”并非虚言。在我眼里,它简直修炼成树妖了哦。它有着黝黑如铁、虬曲苍老的树干,却长着青春娇媚的花颜。五月仲春,或许没有哪一座名山,比云上巴布纳更烂漫,它的唐诗之路、它的传奇,它的一切的一切,皆让位给了云锦杜鹃。五月仲春,天下名山里,或许也没有一座山,能像云上巴布纳那般华丽和诗意---大自然云锦杜鹃开成花海,整座云上巴布纳都被云锦杜鹃的热情所燃烧,仿佛春天由此达到高潮。

走进山的深处,云的深处,春的深处,晨雾随风朦胧,山路弯弯悠长,杜鹃花在九曲回肠的路旁姹紫嫣红,一枝枝、一朵朵、一簇簇,绽放在春天里,悄然开满山岗。站在花树之下,我由衷地感谢云锦杜鹃,让我如此轻易地体会到了无边的幸福。外地的朋友问我,最美的仲春在哪里?我告诉友人,就在开满云锦杜鹃的云上巴布纳。

云锦杜鹃之美,不仅在于华丽,还在于它的性灵。若推世间性灵之花,云锦杜鹃是当之无愧的,它七月孕蕾,经过秋冬两季的孕育和洗礼,在春天来临时蓄势待发,直到仲春时节才开花。从蓓蕾到绽放,需要孕育整整十个月,而且蓄积的时间越是久长,开放起来越是美丽。花开一生,花如其人。经历过十月怀胎,经历过风霜雨雪,才迎来它风华绝代的绽放。我极喜欢云锦杜鹃,年年都赴云锦杜鹃之约,若是某一年没能如期去探花,总是怅然若失,好像整个春天都虚度了的。

相传云锦杜鹃来自印度,一位高僧不远万里从天竺带来的根,梵语称“古娑椤树”。因这传说,云锦杜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长出一方花。云上巴布纳的羌族人朴实厚道,热情大方,像云锦杜鹃,有着深情、美艳、清纯、透明的性灵。

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化作云上巴布纳的花树,开在五月最醇美的阳光下,有高大挺拔的枝干,有绚烂美丽的繁花,有深沉厚重的年轮,有自由奔放的灵魂,快乐无比。

高原的文章4:在格尔木听花儿

文/徐樾

在青藏高原腹地,柴达木盆地南缘,巍巍昆仑山下,有一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城市,被人们誉为聚宝盆里的一颗明珠,这就是格尔木。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

前不久,我去格尔木旅游,那里令人心醉的景观很多,有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有神奇壮观的察尔汗盐湖、有英雄史诗般的胡杨林……最叫人流连的是在昆仑广场听“花儿”。

格尔木城中有个昆仑广场,广场中心有一圈房子,有卖服装的,有卖食品的,人气最旺、最闹猛的当数开茶馆的。这里的茶馆有七八家,门口的高音喇叭高分贝地直播着“花儿”的演唱。这“花儿”把人的心挠得直痒痒。

“花儿”是西北的民歌,就像我们江南一带的山歌。论题材,有歌颂生活的,有讴歌自然风光的,有表达爱情的,尤以爱情题材为最。其表现手法可分叙事和抒情两种。“花儿”有很强的随机性,可现场抓词,信口演唱。

这里的茶馆都有“花儿”的表演。五六个演员,一台电子琴是全部的家当。演员基本男女对等,一专多能。既能唱,也能弹,轮着换。歌手身穿藏服,或是西服,透出从容和随意。

“花儿”以往在草原、山林或是舞台演唱,把它移植到茶馆,别有情致。人们只需花上五块钱,买碗“三泡台”或一杯绿茶便可入座。边喝茶,边听“花儿”。让身心放松愉悦,让精神饱享一顿民间艺术的盛餐大宴。

“花儿”多以“哎——咳——哟——”感叹语开头。这声高亢激越,又拖得很长。深邃而悠远,有显摆,卖弄之意。这就是花儿的特色,也是人们的需要。这歌声把人们的思绪带到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让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一首歌通常要唱十分钟,有的歌时间更长些。歌声如春风,摩挲着人们期盼的脸庞;歌声如清泉,流过人们渴求的心胸。歌声中,人们忘我而陶醉。有人摇头晃脑,痴迷沉醉;有人拍腿应和,小声哼唱;有人闭目沉思,如在梦乡。一曲唱罢,人们反响热烈。一时间是掌声、笑声、口哨声、叫好声响成一片。这阵阵欢快的声浪,仿佛要掀了房顶一样。如果你欣赏哪位歌手,可送上十元钱和一条洁白的哈达,表达崇高的敬意。这是民间最实惠、最质朴的物质奖励。歌手则使尽浑身解数,回报观众。事实上,年轻貌美歌手的所得,当然更为丰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观念,人类基本是一致的。

这里达官不来,显贵不到,纯粹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的天堂。在这里,你可正襟危坐,可倚着,可躺着,也可跷着二郎腿,随意。当然也可交头接耳,随意品评。高兴之际,可以放肆地大笑。在这里碰到知己,可以三三五五地喝酒,吆五喝六地划拳。其间挎着竹篮的小贩穿梭往来,兜售着各类零食。

花儿可独唱,可对唱。若有兴致,亦可登台互动。最有趣的是个少年与女歌手的互动对唱。一时间,尕妹声声唱,阿哥阵阵和。一人一句,你来我往,有调侃,有煽情,气氛轻松,情趣热烈,不时惹得哄堂大笑。

其后少年情绪高涨,“渐入佳境”,唱曰:“尕妹两眼水汪汪,一对酒窝赛蜜糖。有心上前啃一口,怕妹骂哥是色郎。”女歌手假嗔回敬道:“阿哥说话太荒唐,一心想学花心郎。要想撒野回家去,放胆先啃你的娘。”类似这样的互动很多,也最受欢迎。这就像大厨在歌中加放了麻油与味精一样,虽有点放纵,却不算出格。孔子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对乐与哀的一个规范。

高原的文章5:山中的槐花

文/十年一剑擎

槐是黄土高原、华北高原的大众树种,属落叶乔木,常种植在庭院、屋边、路畔、山间这些大凡其它树种不大容易成活的地方。

槐被北方、西北方的土地所喜爱、青睐的原因,恐怕是源于槐树的生长习性和实用价值,而不是源于它的材用价值。

从我的印象来看,槐树的生命力极其强大,而且它的耐旱能力尤为突出。北方的槐树不仅容易在院落、路边成活,而且还容易在干旱的黄土高坡成活,更容易在岩石崚嶒的山间成活。

只是,相对来讲,生长在院落中的槐树长得稍微滋润一些。可能是因为槐花开得繁盛容易招人喜爱、花香浓郁容易使人沉醉,树叶鲜润,是家兔的食物最爱;可能就因为槐的主人时时会想到、闻到、用到槐花、槐叶,槐树往往就容易轻易得到些许主人浇灌的恩赐。

而生长在黄土高原的槐树,大概是槐树中最不幸的种群,那些地方往往土地贫瘠,风沙肆虐,雨水稀少,槐树往往生长得干枯、羸弱;即使在槐树溢花的季节,也会因为这些树的花开得干瘦、枯萎、稀疏,而得不到青睐和恩宠。

相对来讲,山中的槐生长的更自然、更野性、更纯粹、更绿色一点。虽然山中的土地也贫瘠,虽然山中的各种各样的草木不可能得到人的浇灌,但是,因为山间的枯枝败叶往往会腐化成天然的肥料,因为那些枯枝败叶本身还可以化为地膜防止水土的流失,因为山中的树木、花草往往因生命力的完全而容易成林、成片,所以,山中的槐树就迥异于黄土高坡的槐,就有别于庭院、路旁的槐。当然,由于山中的槐的生长氛围、面积、数量的问题,它们也更容易受人的喜爱。

其实,山中的槐受更多人的喜欢,恐怕不是由于山中的槐生长得繁盛、茂密、粗壮,而是源于山中槐花稍特别的鲜润、芳香、繁盛罢了。对于槐花,大多数人会有深刻的印象,可能就是因为槐花往往开得鲜润、芳香、繁盛。

据辞书讲,槐花为多生花,总状花序,蝶形花冠,盛开时成簇状,重叠悬垂;小花多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以黄色或黄白色多见,也有其他颜色如紫红色。槐花一般在每年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左右。

槐花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每到盛夏花期来临时,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

槐花让人喜欢的主要原因恐怕不仅是由于花色素雅,恐怕还是因为槐花的芳香馥郁。槐花的气味淡雅、清新、馥郁、芳香,味道香醇,让人感觉比月季儿的芳香淡雅,比梨花、桃花的浓郁,往往使人沉醉、陶醉、迷醉。

而且,槐花往往开得精致、细巧,轻薄如丝的白衣裹着亭亭玉立的花蕊,娇美而不造作;槐花往往开得玲珑、鲜润,没有牡丹的富贵与大气,没有玫瑰的火热与执着,却让早春萧瑟的大地处处洋溢温馨、温暖和生机。

山间的槐花更是开得特别鲜润、芳香、繁盛。

由于山间的环境幽雅,槐花似乎开得娴静;由于山间的空气清新,槐花的芳香似乎更清醇浓郁;由于山间的水质纯净,槐花似乎开得更纯洁;由于山间树林的水土保持的良好,槐花似乎开得更鲜润;由于山间的风更清爽,槐花的气味似乎更淡雅;更由于山中的槐树成林、成片、成丛,槐花的气味更悠远、浓炽;由于山中的绿色更碧翠,槐花似乎色彩更亮丽。

我喜爱山中的槐花。

虽然槐花往往只是深藏在我的记忆之中的童年;虽然槐花对我而言常常是一个久远而奢望的梦;虽然槐花的繁华美丽注定只是一幕场景;虽然踏进喧嚣的都市时常会觉得精神恍惚无依,仅有的一丝纯真与热忱一点点被剥蚀、风化;虽然心中的明日槐花已经在光阴中了无春痕,但是,我依然想着,每年的槐花季节,一定是我的春心复苏的季节。

高原的文章6:高原之夜

文/廉涛

从玉树回西宁,过了河卡镇就是一路坦途了,最多再有3个小时就可以到西宁市郊。

2007年9月15日,在玉树慰问完参建玉树机场的同事,我们一大早从玉树出发返回西宁,一路经通天河、翻巴颜喀拉山、过野牛沟,奇山异水、奇风异景美不胜收。激动中,我信笔写下了“长空蓝蓝、白云淡淡、雪山皑皑、牧场青青、湖水莹莹、牛羊群群、心灵空空、长路漫漫”的字句……

行至河卡山脚下时已是下午6点左右了,司机老李告诉我翻过前面的河卡山,再有半小时就到河卡镇了。说着便将车向山上开去(坡度约有60度),我忙问:“怎么不走大路呢?”老李说:“前面在修路,不好走,得绕路。”看着眼前如此陡峭的山,我急问:“这怎么能上的去呢?”老李笑着说:“大家来回都这么走,没事,有四驱呢!”说话间,车已开到了半山腰。我的心跳越来越急促,拳头都攥出汗来了。就在这时,我闻到一股焦糊味,问老李怎么办,老李说:“现在不能停,再坚持一会儿就到山顶了。”心惊肉跳中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我长出了一口气,连忙让老李打开车盖,果然出了问题,但原因老李一时无法弄清,我问:“能坚持到河卡不?” 老李说:“问题不大。”就这样我们战战兢兢地到了河卡镇,找来修车铺的小伙子看个究竟,小伙子看了半天说:“还是把车推到车铺仔细看看吧。”我们只好推了一里多路把车推到了车铺,几个师傅开始上下左右车前车后忙碌起来。眼看天渐渐暗了下来,我催问师傅:“怎么样?能修好不?”几个师傅几乎同时摇着头说:“这车没见过,修不了。”我傻眼了,连忙问师傅:“慢慢开着能坚持到西宁不?”师傅说:“小心开着差不多吧!”我心想,这还有300多公里的路,万一车坏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该怎么办呢?便让老李打电话告诉西宁的同事,我们一边开车慢慢往西宁走着,一边请他们派车来迎我们。

车开出河卡镇约30多公里,彻底熄火走不动了,想打电话告诉西宁的同事我们所处的位置,发现没有信号。想返回河卡镇,但回去的路是大上坡,几十公里的路车子怎么能推得动呢?我们只好原地等待西宁同事的救援。这时天已黑定,高原越来越静,只有车辆在我们身边疾驰而过,大都是从玉树回西宁的大型工程机械车。老李开始给我们讲夜幕下的草原一件件神秘的故事,偶然会听到刺耳的狼嚎声,身处这呼天不灵呼地不应的大漠之地,我不由得不寒而栗。

已是晚上10点多了,还不见救援的车辆,我决定拦一辆车让一名同事随车到共和镇(距我们所在的位置约30多公里)给西宁的同事打个电话。我们同行的5人站在路旁一次一次的招手,但没有一辆车停下来,甚至连车速都不减。是啊!在这夜深人静的荒漠之地,谁敢在这停车呢?何况又有这么多人在挡车。于是我叫其他人上车,心想自己身材矮小,由自己一个人挡车也许会好些。果然,不一会儿,一辆大车从我身边驶过五六十米停了下来,我兴奋极了,赶忙跑向大车,只见师傅下车后手里拿着一根铁棍,谨慎地问我出了什么事,我赶忙递上早已准备好的证件,请他帮忙修车,师傅走近一看,摇了摇头说:“这车没见过,修不了。”我急忙说:“能不能捎我们一个人到共和?”师傅连连摆手,头也不回地大步走了。

虽是九月,但这时的高原之夜温度已近零度。我不甘心,穿上大衣,继续在路边向回西宁的车辆招手,已是晚上十一点多了,车辆越来越少,开的也越来越快,有的甚或看见我招手还加快了速度。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一辆小车慢慢停在了我的身边,我急忙递上证件,说明缘由,师傅仔细看了证件又仔细打量了一下我,问是我跟着一块去共和吗,我说:“我得在这看着故障车,让同事去。”这时,几个同事都走了过来,我指着同事小骆说:“让他跟你们一块去。”司机一看有点迟疑了(因为我的同事长的人高马大),但迟疑片刻还是勉强答应了。我一看,小车副驾驶上坐着一位先生,后座上还睡着一个小女孩。我交代小骆打完电话立刻挡车返回,并连连向师傅道谢,小车瞬间消失在黑夜里……

时针已经指向凌晨一点,按时间计算小骆早应返回了,可是去共和的小骆却渺无踪影。我开始为小骆的安全忐忑不安,后悔怎么没看清小车的牌号,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再说,小骆身上还装着上万块钱的差旅费呢!我越想越怕,越想越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着,我和同事分析着各种可能,祈福小骆早点平安返回……

无奈间,大伙又开始分析车辆故障的原因,老李认定是水箱的问题,说是加些水也许会好起来……我们只好听老李的,开始找水。环顾四周,茫茫草原一片漆黑,到哪里去找水呢?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不知谁说了一声:“路基下方发亮的地方应该是水吧?”大伙一想有道理,可是不知水的深浅,且路面要高出两边的草场十几米,路基下方还有牧民们为保护草场架设的铁丝围栏,不好下手,我们只好手拉着手组成人梯心惊胆战地慢慢接近“发亮”的地方,好不容易舀了半桶水传递上来,但水箱加水之后依然没有解决问题,大家只好继续等待……已是凌晨两点多了,还没有各方的消息,我在公路上焦急地来回走着,向西宁方向痴痴地望着,心愈加惴惴不安了……在这毫无音讯与世隔绝的时空里,我深深地体会到通讯是何等的重要、什么叫“望穿秋水”……

月儿圆圆,繁星点点,静夜沉沉,万籁寂寂。就在我们被饥饿、寒冷、忧心煎熬之时,一束灯光忽明忽暗的由西宁方向逐渐向我们靠近,我忙问大家:“这灯光是大车灯还是小车灯”,大伙看了半天说:“好像是小车灯”,我说:“如果没猜错,应该是接我们的”。我这么一说,大伙一下子兴奋起来。过了约半小时,果然车辆缓缓地停在了我们的面前,当小骆和西宁的同事走下车的那一刻,我的眼眶顿时湿润了……

大伙二话没说便狼吞虎咽地吃起了带来的肉夹馍。拖车还没有到,西宁的同事让我们坐小车先回西宁,我说还是拖着故障车一起回心里踏实……

后半夜的高原气温已是零下十几度了,实在冷的受不了,我们只好拔下路基下草场围栏的木桩,浇上汽油生火取暖……等拖车来到,拖好故障车回到西宁,已是凌晨六点多了,在同事的床上打了个盹,擦了把脸,我便急匆匆登上7:15回西安的早班飞机。

这一夜,叫我终生难忘……

高原的文章7:草海边的航海俱乐部

文/潘伟民

云南是一个高原内陆省份,距离大海是如此的遥远。好在,昆明还有浩瀚的五百里滇池,能润泽孩子们对海的向往。以前,昆明人满心欢喜地在海埂游泳,乘着单桅的、双桅的甚至三桅的帆船在湖面上荡漾,从篆塘经运粮河,去大观楼、庾家花园、鲁家花园、观音山、白鱼口、海口,甚至远游昆阳、晋宁、呈贡,也颇有出海的舒爽和惬意。而且,少有晕船的事情发生。滇池虽然也有三两尺的浪头,但毕竟不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也许是为了让远离大海的孩子们也能掌握驾驭海洋的本领吧,上世纪50年代,大观楼外堤旁一座私人别墅里,昆明市国防体育委员会特意创立了一所航海俱乐部,配置有10来艘六桨有帆舢板和两艘摇橹舢板。航海俱乐部附设有航海训练班,在课余时间和假期有计划地对大中学生进行航海初级知识和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旗语、航海礼节礼仪、拴船、系水手结扣,以及摇橹、划桨、掌舵、看风、驶帆等舢板驾驭技能。

航海俱乐部所在的这座别墅里围有一片很大的水面,这片水面就像是一个海湾港口,可以停泊十几、二十艘舢板,水边建有木制的水上码头,由跳板和湖岸连接。在水面的南头,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与滇池草海相通的水门,舢板从窄窄的专用水道划出去就能驶进滇池的内海——草海,再沿着固定的航道穿过草海,就能驶进辽阔的滇池外海。

经过暑期一个多礼拜的严格训练,我们已经很熟悉航海礼节礼仪,也基本掌握了舢板操作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于是7人一组登上指定的舢板,仔细检查过桨叉、划桨、船舵、桅杆和风帆,舵手在船尾船舵旁就位,6位桨手在各自的桨位上就座后拿好各自的长桨。这时舵手发出“立桨”的口令,桨手把手中的木桨在自己身前竖立起来,这是在向教练员致礼。舢板在离开码头、离开母舰,或在行驶中遇到同伴、其他的船只,都会立桨向对方致礼,这是航海的礼仪。致礼后,舵手发出“平桨”的口令,桨手将木桨放到桨叉上,将桨平伸开来,做好开船的准备。接下来就是“划桨”的口令,6名桨手一齐划动木桨,舢板就悄然地在水中滑动起来。因为舢板的桨手都是背对前进方向的,航行的方向就全由面向航行方向的舵手掌控。舵手除了左右搬动船舵来调整修正和保持航向外,在紧急的情况下还可以下达“停桨”和“倒桨”的口令,通过停桨和倒划让舢板尽快停下来。需要急转弯时,也可以下达“左停右划”或“右停左划”口令,让舢板大角度地急转弯。

出了草海口,进入滇池外海时,第一桨手就会站立起来挥动手旗,用旗语向基地报告情况。许多时候滇池外海都会有风,我们就竖起桅杆,挂上主帆、前帆和后帆,并根据风线的指示把舢板调整到最佳受风位置,让风帆吃满风的舢板箭一样地擦着浪尖飞驰,尽情享受航海的快乐和御风的刺激。似乎世间只有了在水天一色中飞掠的速度。

累了就抛锚停船,一头扎进清澈见底的水里,畅快地追逐满湖皆是的宽背鲫壳、柳叶白条、四须汪蛳、透明金线……随手薅几把开着黄花的海菜、采几篮肥硕鲜美的菱角。渴了,潜下水去,张开大嘴喝几口沁凉爽口的滇池水。玩够了,就趴在船舱里晒背脊、晒肚皮,晒得黢黑油亮,一身的健壮。

舒坦了、尽兴了、满意了,拖起早就下好的鱼花篮儿看看有多少鲜鱼活虾钻进了篮子,再把装满海菜、菱角的网兜在船尾挂好,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慢悠悠地起航。让和风随意地推着风帆,缓缓地在滇池水面上轻盈滑行,载着一船绚丽的夕阳和满心的喜悦欢畅归航。远远望见基地飘起袅袅的炊烟,大伙房的水已经烧开,在等着我们的湖鲜下锅呢,疯了大半天,肚子咕咕地叫了,落帆、架桨,我们笑着、叫着、唱着,奋力向我们的航海俱乐部划去……

啊,那时的中学生活就是那么丰富那么多彩,就和清凌凌暖洋洋的滇池一样秀美,充满活力。

高原的文章8:贵阳,我高原的家

文/吴伊然

来贵阳已有四年,最让我留连忘返痴迷不已的是她夏日清凉的气候。

贵阳是一座高原之城,森林繁茂,湖泊众多,喀斯特地形明显。些许令人费解和欣然的可能是尽管她是一座高原城市,海拔高,但却有不少的江河、湖泊,这给她的景色与气候增色不少。

贵阳有我喜欢的东西很多,然而最为吸引我的还是她的清凉气候。

我喜欢旅游,贵阳的旅游景点不少。随便数数就有好几个,比如城区里的甲秀楼、黔灵公园,郊区中的花溪公园、青岩古镇、天河潭、红枫湖、修文阳明洞等等。这些旅游景区各具特色,常游常新,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和原生态印象。如果再结合高原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那意境和感觉就会让你从中体悟到大自然的奇观和人生的道理。

我以为旅游景区还是原生态的好,大自然的智慧自成系统,无需加工。能够从她的天生丽质与原始状态中穿透时光的隧道读懂历史,读懂社会与自然的变迁,进而读懂人生、感悟世事。贵阳的旅游景区基本上都具备原生态这个条件。清澈的溪水,翠绿的群山,深蓝的湖泊,班驳的城墙,古朴的民居,浓厚的文化,淳朴的民风等都在其中萦绕,需要你去体会和领悟。

我相信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旅游景区,但她们又都是不同的。我喜欢贵阳的景区,喜欢贵阳的生活方式,但她的清凉气候才是我深深痴爱的因素。

贵阳的天气很有规律性,晴晴雨雨交换更替。特别是夏天表现得更为明显,更是惹人喜爱。往往是夜里下雨白天晴好。因此,贵阳的夏日总是那么的清凉,让人喜爱不已。贵阳总体的气候特征大约是夏天不热、冬天不冷,一年四季以清凉为主调。说个大一点的话题就是,在当今时代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背景下,能在贵阳生活,享受她独特的自然馈赠,实在是一件令人欣慰和幸福的美事。

在贵阳生活的这些年中,我有两个暑期是在这里度过的。第一个暑期是因工作需要才留在贵阳过夏天,第二个暑期则是专门为了享受贵阳的清凉气候而选择留下来的。

我的家乡不在贵阳,同样是一座江南之城,却是热火朝天,夏日里骄阳似火,炙烤着人的身心。往往早晨才几点钟,天刚蒙蒙亮,泛着朝霞的太阳一跳出地平线,那阳光的热浪就席卷而来。在贵阳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再回去生活,面对那样的热浪是有些不适应和害怕的。中午的时候,地面是灰尘积满一地,车子过后灰尘满天。道路两旁的树叶早已成灰色状,走在大街上能感觉到从脚底水泥路里透过来的热度。于是每每此时就会跑回家去冲凉水澡,却不知那水也是温热的,往往是刚刚洗好,还没穿上衣服,汗水就已开始齐聚。跑到卧室去吹电风扇,一点用也没有,电风扇吹出来的风也是热的。刚开始时有一种错觉似乎还有点管用,时间一长就会发觉,其实有没有电风扇效果是一样的,汗滴涌流不止,觉得很是无所适从。躺在床上也不是,站着、坐着都不是。床虽然是凉席,睡在上面,一觉醒来仍会是满汗全身。因此,在第二个暑期里,我执意不回家,要专门在贵阳度一个清凉愉悦的假期。

贵阳的夏日真的很清凉,以前只是生活着、忙碌着,根本就不怎么去观察和体悟。直到有了比较以后才会更加地热爱这座高原城市。

贵阳的夏日夜雨不断,凉爽怡人。能让人好好地睡上一个安稳舒适的觉,不会让你再为热浪侵袭而烦躁不安。而白天往往又是晴好的天气,道路清洁干净,根本找不到下过雨的痕迹。白天的阳光其实并不热,贵阳之所以获得“中国避暑之都”的美誉,想必是因她是一座森林之城。贵阳的建筑和整座城市就好像是插在一片巨大的高原森林里。这种被森林的环绕不是一层一线的环绕,而是一片巨大的森林地带。贵阳的大地以绿为底色,偶尔点缀的蓝色是她的几大湖泊。仿佛一个穿着绿色外衣的民族姑娘,她那浅蓝色的眸子水精灵一般甚是迷人。

贵阳夏日的天空多是深蓝色和银白色相间。这种深蓝纯色是我很喜欢的颜色,印象中,仿佛我在小学时的课本上见过这样深蓝色的天空。这种蓝,蓝得高远,蓝得宽大,蓝得宁静,也有些许的忧郁,或许这正是我的性格所在,因而特别喜欢。她的白色是洁白的云朵,比银色的月光似乎更洁白清亮透明一些。总之,反正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那种如雪一样的纯白。这种蓝色与白色是很原始的,没有被污染过的痕迹,就好像一个质朴的孩童,心灵纯洁,信念执着。

在夏日暑假期间,好友曾来看望我。我一次次不厌其烦地给好友指着天空中的深蓝和云朵的洁白,表达我的兴奋和喜爱,也是向好友炫耀我的这一发现。以前总是生活得太过于忙碌,没留心过自己生活的这片天空竟然是如此的美丽。而好友只是在旁边咯咯地灿然傻笑,仿佛我是那样的天真,那么的可爱,如此的小孩子、长不大。我想她是不会懂得我对大自然的热爱程度的,也是不会懂得我对贵阳夏日的眷念与痴迷的。

贵阳夏日的溪水不紧不慢,一如既往。那微风袭来,水波粼粼,泛起层层小浪花荡漾而去,光是静静地看着就会使人陶醉,要是亲自去湖泊中泛舟,在水上行走,那种诗情画意般的感觉,简直不亲身体会是领悟不出来的,也是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得清楚的。你会发现自己积蓄了这么多年的文字,其实很苍白、很肤浅。大自然的深遂需要长久的领略,慢慢的体悟。走马观花地路过,根本就走不进她的内心世界,只能遗憾感慨。

很幸运我生活在这座高原城市里,一年四季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种惬意的感觉,如微风一缕缕轻轻飘来,慢慢地沉醉下去。有时睡在草坪地上,往往醒时已是落日落幕,街上车水马龙,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恍若繁星点缀的夜空,美伦美换。

我喜欢贵阳,是因为她的宁静、休闲、清凉,这似乎是她的独有的特色。当然,贵阳不仅仅只这些,还有文雅、清秀、精致、古朴,但这些基本上也是每个城市都拥有的,还可能会更甚于贵阳。我就快要毕业了,我在想,毕业以后是否会继续留在贵阳。我考虑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留在贵阳工作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我喜欢贵阳不冷不热的气候,特别痴迷她的清凉夏日。四年来,我渐渐地发觉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已把贵阳当成了我高原的家。

贵阳的美丽、质朴、宁静、休闲、清凉,还有高原文化的性格都是我深深痴爱的。我想她不是最好的城市,但她却是我最为钟爱的城市。爱上一座城,就好比爱上一个人。一旦付诸感情,就会难舍难分。

贵阳已是我高原的家。

高原的文章9:高原上

文/陈益发

被蓝天擦亮的阳光,照在雪山的银镜上,让蓝天,更湛更深。

一只苍鹰盘旋空中,用滑翔舞姿,在蓝天上书写颂辞。他要把日子,念成一句一句风展的佛经。一条河流吟唱着,像跪拜在大草原上虔诚的僧尼,她发出细细声音的肉唇,颤抖而动情。一群牛羊徜徉着,在辽阔的大地上,他们像穿行于空旷宇宙中的时间精灵,散淡而缓慢。一座座山峦起伏着,延伸向无垠天际。谁挥舞牧杖的长鞭,让他们拦住牛羊的思绪?听,一首首奔腾乐曲响彻耳畔。一块块石头守望着,迷人而安详。这是时光的凝固么?

怎能忘记,那些曾经的辉煌和彷徨。而今,都成为记忆了。一切过往经历,定格的每一张容颜,而今,回味起来,已不再忧伤。就像拥于沙土怀抱里的那些草,把高原覆盖,就不再苍凉而荒芜。她要发出强烈地呼唤,让风,成为生命中,相濡以沫的伴侣。

高原啊,你的名字,何止叫博大。那孤傲风情的岁月,依然把你守望。

高原的文章10:故乡那片林

文/杨金荣

我的家乡是坝上高原成百上千个山村里面最普遍的一个。在童年的记忆里,留存烙印最深的是家乡的贫困落后和父老乡亲的困苦和无奈。但在模糊的记忆中,故乡村西畔,有一片不大不小的杨树林,每到夏日,绿树成荫,绵延数里,放眼四望,满目翠绿,跃然生机,催人振奋。这既是我儿时的“乐园”,也是家乡留存在我记忆中为数不多的“闪光点”。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尤其是在穷僻的乡村,没有游乐场没有动物园,只能在那穷山瘦水、莽草矮林中寻找乐趣。春天,尽管坝上还有点春寒料峭、凉意袭人,但山水丛林间却也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时,我们就呼朋唤友在小树林里挖野菜、捕麻雀、追山兔,笑语欢歌几度回荡在小树林中,仿佛在那片天地中,我们就是主人。夏日,正是杨树叶茂枝盛之际,我们就骗过父母,邀一些光腚哥儿们,在林旁找些石片、瓦片或是一些破盆烂碗,玩起过家家,兴致之浓,忘乎所以,直到傍晚村里的炊烟给小树林披上一片淡淡的烟装时,我们才在父母吆喝吃饭的催促声中,依依不舍地离去。有时,我们也攀上那枝叶横生的大树,去掏那上面的麻雀和老鸦,害得它们“妻离子散、苦不堪言”,气得村里的那个谁见谁怕的小脚老太太,常常戳着脊梁骨骂我们是“小土匪”。秋日,我们几个顽童又聚在一起,到小树林附近的蚕豆地里偷几抱连夹带秧的蚕豆秧子,太阳晒得干得一见火就着,于是我们就聚在一起吃烧蚕豆,烧得黑如木炭块儿似的蚕豆,从还有余烬的火堆里抓起来擦都不擦,扔到嘴里“咯崩咯崩”就大嚼起来,直到每人都吃成黑嘴巴、黑手、黑腿,豆尽灰灭为止。冬日,北国山村,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于是我们就修好冰车,打好冰锥,在树林里的冰雪上开始滑冰,渴了就用冰锥凿一块冰,放在嘴里“嚓嚓”吃掉,常常冻得鼻青脸肿,有时汗水和雪水还把棉袄底襟和大半腿棉裤冻得结起冰块,一走动就“嚓嚓”发响,仿佛穿了铠甲一样,回家后,任你怎样撒谎、怎样狡辩,却怎么也躲不过老娘的一顿责骂!

后来长大了,我外出求学,我的那帮“光腚哥儿们”也都或东或西,再也没有了那共聚小树林过家家掏麻雀烧蚕豆滑冰车的机会,只是偶尔一两个弟兄聚在一起扯起话题,才猛然回忆起那曾经遗落在小树林中的惬意。

时光荏苒,二十多年的奔波劳碌,尽管故乡的许多事情已在我迟钝的脑海中日见淡漠,但唯有故乡那片小树林,却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每当孤独苦闷或夜深人静难以入眠时,我就想起那片小树林,和那寄托在小树林中的童年的梦;每当这时,我那颗逐渐老去的心仿佛又年轻起来,飞回那片令我神往、令我陶醉的小树林。

难忘故乡那片小树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