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的文章

请欣赏垂钓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垂钓的文章1:雨中垂钓

文/于夫

公交车的雨刷摆动了起来。天降雨了。窗外的树头没有晃动,无风,也不是暴雨。

下车后,我撑起雨伞,提着渔具包,沿着绣源河西岸的一条红色水泥路南行。雨雾中的绿化带高高的,浓浓的,象两面屏障。雨从天上降下来,路变成了河。水清清的,时而浸漫过脚腕。行走其间,如在穿越一条惬意的隧道。未及半小时,走进了天然湖。

天然湖是绣源河的一个港湾。南面是雄壮的绣源河大坝石堤,耸起的防洪闸隐约在蒙蒙树影中。还有一组建筑,像天上的宫阙。隔河相望,东面是一道长长的悬崖峭壁。大自然赋予了天然湖一个优越加优秀的地理位置。

天然湖是有数十个鱼池组成的。杨树林与绿化带包围着它。我选好了钓位,工作人员为我撑起了一架大伞。雨滴落在水面上,溅起小小的水柱,像无数的小精灵在舞蹈。池中不时有鱼儿跃起,大大的,肥肥的。这是对钓者最大的诱惑,也是最大的挑战。雨点敲击着伞面,发出小鼓点似的声音,大有“雨打芭蕉”的意境,又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意感。苍崖如黛,树影似染,没有蝉鸣,鸟儿也都躲了起来,只有静雅中的雨声。渐渐,雨声也在耳际消逝了。我的世界只有漂在水面上的那个小红点了。

红色的漂点被雨水激荡着,动摇着。为此,我曾多次调整鱼漂,希望排除鱼漂的虚拟动作,将大鱼咬钩的信息能够准确传递到漂点上。池钓并非容易,尤其是竞技池钓。因为池中的鱼都是些“久经沙场”的茬儿,狡猾的很。所以,钓者管这样的鱼叫做“滑鱼”。滑鱼嗅到诱饵,总不会去一口吞下。它要围着诱饵游动很长的时间,才小心翼翼地用尾巴去试探一下,或者吸一口水,对着诱饵喷射出去。滑鱼一系列的行为动作,经过钓线传递到漂点上,钓者往往会做出许多错误的判断。于是,就会不停的提竿,不停的抛竿。钓者又将这种现象归结为三个字,叫做“假动作”。

鱼饵是对鱼的诱惑,假动作却是对钓鱼人的诱惑。在钓场上,诱惑是一种吸引,是一种兴奋。在诱惑与兴奋的对抗中,考验对方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耐性。

大约两个小时过去了,我的耐性终于取得了胜利。在纷乱的雨点水柱间,红色的漂棒径直的缓缓地降落了下去。我身体的神经细胞,猛然间全部聚集在了眼睛的瞳孔上,喷射在了水面红色漂棒上……我的手腕一抖,将钓竿挑起。

鱼儿挣脱的力量,立即传递到手臂上,以及全身的每一个神经细胞。是个大家伙!

钓线发出了绷紧后的细微的嘶嘶声。感觉告诉我,钓竿已经被拉成了一张弓。这是最关键最艰难的对抗,也是最兴奋最危险的对抗。凭经验,这时的对抗,钓者绝对不能硬拉硬拽,必需要有张有弛的“溜”。我屏住呼吸,立起身子,弓背挺腕,顺着鱼挣脱的方向“溜”了起来。

大约经过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形势骤变。鱼儿突然反转方向,从水下跃出了水面。

虽然没有阳光,但我却清清楚楚看到了鱼儿银光闪闪的鳞片,还有那浅红色的尾巴。刹那间的闪烁,刹那间的霓彩,化作了钓者心灵屏幕上永久的辉煌。

一道彩虹过后,水面被击起了水柱。我的胳臂瞬间失去了被拉动的力量。竿未断,线未断,仔细查看,钓钩却被拉直了。“直钩”,这是留给钓者最大的遗憾。

有一位哲人说,真正的钓者,是不求收获的。最珍惜的,应该是垂钓的过程。

我重新坐到钓位上。拧一拧被刚才的一幕淋湿的衣服。雨依然击打着伞面,水珠依然在水面上跳跃。我又重新抛下了钓钩……

垂钓的文章2:垂钓人生

文/风吹云初淡

又是一个难得的周末,天气格外的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如此适合游玩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于是想约上几个朋友一同出来玩玩,无奈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只得一个人单独出来走走。

乘车来到湘江边上,还没有到便提前下车,为的是能够近距离感受它的人文气息和自然生机。尽管每次回学校都要路经湘江,但是对于它,我还是感到很陌生,今天借此机会好好了解了解。很快,上湘江大桥了,放眼望去,湘水在阳光下微波粼粼,此刻有一种饮一口湘水的冲动。于是,疾步走下大桥,来到了湘江大堤上。如此难得的周末,能够有兴致出来的肯定不止我一人,抬头远眺,江堤之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或对弈,或弹唱,或闲谈,表演声、叫卖声、车笛声交相入耳。再环视之,杜甫江阁和湘江风光带映入眼帘,风光带上人们,或垂钓,或晒太阳,或品茗,一派生机,毫无冬日的景象。阳光下,无论是老人还是孩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都那么快乐。

然而,热闹是他们的,当自己站在喧闹的人群里时候,不禁思索,到底何处才是自己,哪一片才是自己的天地?就目前看来,似乎只有寂寞真正属于自己。他们的喧嚣更加使自己显得那么孤独,真有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感觉。于是信步走下江堤,在稍微安静的江边寻找属于自己的片刻宁静。踏着松软的泥土,尽情嗅着湘江的味道,吹着微微的江风,很是惬意,很满足。就这样,懒懒散散的走在江边,心无旁骛,偶见一群垂钓之人,呈一字在江边排开。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然不自觉的驻足看他们垂钓。有的人在抛开诱饵后便静静地坐在那儿等候,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有的人在抛下鱼钩之后,过几分钟便提一提鱼竿,甚是焦急;也有的人似乎在犹豫往哪儿抛,鱼钩迟迟没有落水。看着看着,又情不自禁的走神了。忽然之间觉得,其实钓鱼不正是人生的缩影么?有的人一直很悠然,目标确定,行动坚定而果断,面对什么都是那么宠辱不惊;有的人为了一点蝇营狗苟而庸人自扰,急功近利带来的便是浮躁;还有的人对于未来不甚明了,目标不定,因而在彷徨着,时间便在犹豫之间滑过。想着想着,不觉间他们有的人已经收获颇丰了,而有的人却依旧是空手而归,此时已是日暮时分,落日的余辉洒在星城,抬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想想那些能够满载而归的垂钓者,看了看那些没有收获的人,心理强烈的感觉到那便是人生该有的结局,他们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垂钓人生。人生之路必须得一步一步走,任何想走捷径的想法都不现实,任何组早的行为都不能创造最后的成功。然而,现实中的当代大学生,功利化、浮躁化,参加社团活动只是为了所谓的学分,甚至连社团如今也严重功利化,专业知识却抛之脑后,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垂钓人生,是一种境界,能耐得住寂寞,能够忍受无尽的等待和默默的付出。长久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算比较能够忍受孤独,今天才发现,我错了,寂寞不等于一个人,在一群人中也应该学会寂寞,学会在寂寞中冷静,从而明白自己所追求的。就如同那些垂钓者,那些收获颇多的垂钓者莫不是非常淡定的坐在水边静静的等候,在孤独的时候收获的。而今,自己最需要学会的也是寂寞,不管庭前是花落还是花开,不管云卷还是云舒,我依旧静静地守候自己的一份寂寞,把这份寂寞化作踏实,不浮躁,不激进,一步步向着自己未来走去。

垂钓的文章3:参鱼随谈

文/李晋

郊外,有老者在河边垂钓。我上前看其“战果”,脚下桶内,有两三尾参鱼在水中游动。老者转过头来看着我,叹声道:“运气不好,全是小参鱼。”我安慰他说:“参鱼搭酒呱呱叫。”他听了笑了笑,继续关注起河面。

我只有闲的时候才吃参鱼,因为参鱼刺多,需静心慢品。多刺的鱼往往身上有鳞,著名的有鲥鱼,张爱玲说过人生三大恨事———“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实则不应有恨,换个角度看,事因不完美才有悬念、才产生趣味、才吊人胃口。在我看来,鲥鱼参鱼之刺是京剧演员的行头,少了它,滋味效果也就淡了。

鲦鱼是参鱼的学名,它大概学武不学文,形如柳叶的身上银白似雪,看上去似乎就是柳叶飞刀,我更愿意把它叫做小李飞刀——— 古龙笔下虚构的暗器。说实话,这么想是存了私心的,在下姓李,所以希望姓氏能跟在后面沾沾光。

多数参鱼长度不超过一根筷子,宽度和成人拇指相仿,它有近亲白条鱼,外观和它相仿,但体形却是它的几倍,价格更远超于它。参鱼的纤小身段,会让吃客有参鱼刺比白条鱼刺多的错觉。在参鱼的肉中,隐藏着一种丫字形的软刺,如树枝改制的衣叉。衣叉是叉下衣服穿在身上,食参鱼是取出叉刺将鱼肉送到嘴里,一收一放,呈现生活多样化。

参鱼食性较杂。夏天的时候,在很多河流湖泊中常能观察到成群活动的参鱼。它们在浅水处游动嬉戏。这时要是扔一小把馒头渣,它们会蜂拥上前,争抢食物,搅动着水面发出轻微的哗哗声响,全然不顾岸边打量着它们的人类。

对于傲慢的参鱼,人们有时会用特制的参鱼网对付它们。这种网由橡胶浮子、铅坠、棕丝网组成,网分三层,参鱼进网后,就会“粘”在上面。落网的参鱼当中经常会夹杂着小鲫鱼、鳑鲏等其他鱼类,在专业的渔具面前,“杂牌军”的战斗力不堪一击。

参鱼价贱,加之难打理,饭馆很少拿来入菜。倒是家庭的巧妇喜做油炸参鱼、红烧参鱼。经典的是咸菜烧参鱼——— 两指紧掐住参鱼,抠出鱼鳃,刮去鱼鳞,开膛取内脏(这是细活,弄不好鱼胆破了,吃起来有苦味),搭上葱姜入油锅,再放两把切段的长梗腌白菜,一捧花生仁,舀两勺酱油、撒少许白糖红烧。烧熟后,夹一条参鱼剔骨,取细白的鱼肉蘸红汤吃,鲜嫩咸香,有隐约的回甜。把咸菜烧参鱼放冰箱,稍后取出。挖一块琥珀色的鱼冻含在口中,热气进逼鱼冻,融化的汤汁涌现口中,鱼香奔袭而来。嘴中无鱼,味中有鱼,度化也是烹饪中的一大高招。

我收藏有一张“江淮画鱼人”潘觐缋所绘参鱼册页。参鱼以浓淡墨造就,颇为生动,但写意成分大于他笔下兼工带写的金鱼,想必画起来要容易些。

垂钓的文章4:中秋夜 被父亲垂钓的乡愁

文/朱金萍

今夜,月亮这么圆,这么亮。

父亲,您为什么不睡?拿着我送给您的钓杆,蹲在老屋门前那棵枫树下,将一块月饼做成铒食,垂钓整晚。

这无眠的午夜,老屋也睁着空洞的眼,斑驳的泥墙,与您的脸一起将岁月的褶痕隐藏在沟壑间。

夜与风交叉,编织了一张无色的网,老屋从不流泪,您也是。

您只是在我购了南下火车票的那个月亮圆了又缺的夜晚,坐在枫树下的阴影里,与一袋旱烟相拥了一整晚,你唇畔一闪一闪的红光像黑暗中的蜡烛,只是泪已干。枫树上的落叶,以正好接住你咳嗽声的速度轻轻坠落。

不会惊醒墙内的我吗?其实那个时候,我正想着用意念穿墙而过,以你不能察觉的姿势接住每片落叶。

拂晓时,还是你为我递过行囊,而我,将一粒种子种在了枫树下。

行囊很重。疲惫的我距离种子越来越远。种子发芽、生长。长成一棵巨大的枫树,高到我不能触摸到的天边,高到落叶飘落时也无法托起你的咳嗽声,声音那么重,震得远在南方的我的心也隐痛隐痛。

今夜,月亮这么圆,这么亮。

父亲,您的钓杆垂在月色下,枫树抬头仰望,看一泓念想的洪流,如何在如水的月色下汇流成河。而我,在它的指引下,化为一尾鱼,悄然游到您的钓杆下。

父亲,您就是那么不经意的一拉,就把衔在铒上的我,轻易钓上了岸。

月亮,这样圆,这样亮!

垂钓的文章5:春光做伴好垂钓

文/陆明华

我的家乡,这里河湖港汊纵横,池塘星罗棋布,因而喜欢垂钓者甚众。这不,刚刚进入春天,像我刚退休就迷上垂钓的老人,便歇不住了。

清晨,彩霞满天,我迎着初升的朝阳向目的地进发。山峦、草木、农舍、耕牛,田园风光无限。那天真是一个垂钓的好日子,红彤彤的太阳将大地照耀得暖洋洋的,一点儿也没有寒冷的感觉;轻风拂面,夹带着田野的清香,沁人心脾,教人顿感融入了宜人的春光里。我将钓位选在一个汊沟里,打下“窝子”,系线穿饵,一阵忙乎;最后打开折叠小凳,稳坐水边,点燃一支烟,伸竿下钩。眼见着红白相间的鱼漂徐徐沉入水中,只留下末端一小节戳出水面,内心霎时便漾满了愉悦。

钓鱼要有耐心,因为鱼儿大多都是很聪明的,它们会围着鱼饵游几圈,试探几次,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浮标动了不要扯线,等到鱼儿以为没危险,一口咬住鱼饵,浮标就会往一个方向直沉,这个时候得赶紧提线,就有收获。

第一条鱼被我提出水面时,我不禁开心得大叫,心也提到嗓子眼儿了,生怕那钩上的鱼会重新掉到水里去,收起线,我使劲往后甩,人差点仰翻了。看到鱼终于掉到了地上,嘴里挂着鱼钩大口地喘息,心里虽有些不忍,但还是忍不住开心地大笑,不仅是因为钓上了鱼,更多是因为那钓鱼的乐趣。

每次钓鱼,总能见到有垂钓者手拿一根钓竿,安静地坐成了雕塑,相同的姿势,虔诚到了极致的平静。其实,并不是每次钓鱼都有收获,有时候钓了半天,得到的只是很小的一条鱼,但是,钓鱼的人却总是乐此不疲,锲而不舍地坚持着。

钓鱼的时间过得很快,时针已指向下午三点半,该收竿回家了。电动车碾着夕阳的影子,收拾好钓竿和鱼,欢声笑语洒满一路。到家,把鱼兜里的鱼往木盆里一倒,鲫鱼、鲤鱼、草鱼,活蹦乱跳,引来全家的喝彩,声震屋宇。

垂钓的文章6:垂钓之悟

文/肖同干

三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成家。我和老伴退休10余年,除到儿子家小住外,就在家里守“老营”。爱好钓鱼的儿子常打电话对我说:“要是没事干,就去钓钓鱼。”

有一天早饭后,我对老伴说:“雨后初晴,不冷不热,我想去钓鱼。”老伴支持:“中餐我来送。”饭后,我背着渔具袋,大步流星地朝城南大河边走去。

春天的河水平静,澄清得像一块碧绿的地毯。我落座后,发现周边已坐了几个人。岸边的树木和花草倒映在水中,勾勒出墨绿色的轮廓,让我垂钓兴趣更高。然而,时间在急切的期盼中一分一秒的流逝,可浮子却总也没有下沉的迹象。远处不时有鱼儿蹦跳时溅起的水花,那“哗啦哗啦”的响声,透过湿润而清新的空气传过来,使我的眼睛瞪得更大。看见左边的谢和熊两人连连取鱼,右边的徐的篓里已有五六斤鱼,而鱼儿却似乎在与我较劲,有几条围在抛鱼饵的地方转来转去,溅起一阵阵水波,可总也不见咬钩,直逗得我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坐立不安地钓到中午,老伴送饭来了。我离开钓位,坐到老伴放饭盒的石头上,揭开盒盖儿一看有酒有肉,就边吃边喝起来。

这时,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范蠡和西施隐退后的生活。无无居士王廷讷是这样描写的:“想其洞庭橘熟,江乡蟹肥,维艇白苹渡口,垂钓红蓼滩头。友者白鹭沙鸥,瓦盏蓬窗,独斟浊酒……”觉得那样的生活简单、朴素、静谧、淡泊,有着一种古典式的诗情和浪漫。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我来钓鱼的本意,也就是为远离世间的牵牵绊绊,享受独处山水间的闲适,追求简单与淡泊。至于鱼,过年的没有吃完,前些时钓的也很多呢!然而,这没有钓到鱼,为什么心里焦急?原来,是由于我经不住诱惑。其实,很多东西生活本身需要的并不多,是我们的心对物质的欲望远远高于生活本身的需要,是欲望搅得我们失去了平静。很多时候,就像儿时听到的狗熊掰棒子的故事,掰一个,丢一个,忙得不亦乐乎。

想到这里,我又想到某领导违规的事闹得满城风雨。说起来,我还是他25年前入党的介绍人。我反省自己,是否失识、愚钝未按标准行事?经过认真回忆,当时我和另一位同志前去其单位找党内外同志分别座谈过,他们一致认为该同志工作能力强,各方面表现优秀。说到底,他还是思想作风没有与时俱进,经不住诱惑。

联想到自己的三个儿子,我吃完饭马上收拾渔具,又大步流星地往家里赶,打开电脑准备与他们对话,把我的垂钓之悟告诉他们,引以为戒,拒绝诱惑,洁身自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一天没有钓到鱼,思想上却有收获,一觉睡到天亮。

垂钓的文章7:泛舟垂钓读闲书

文/张辉祥

文坛巨匠郭沫若,年少时在溪边读书垂钓,忽然灵感一闪,即兴赋了一首充满童趣的诗:“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书。钓竿含了去,不识是何鱼。”垂钓是一种闲情,读书是一种逸致,都讲究一个“静”字。我生性好静,闲暇时,常去郊外的一处鱼塘,一边垂钓,一边读书,惬意自得。但比起古代文人墨客“卷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鱼竿”的雅兴,还少了点诗情画意。

唐朝的农学家陆龟蒙,不仅对农业器具的发展很有贡献,而且嗜好钓鱼、饮茶、作诗。他隐居苏州甫里时,稍有空闲,便荡舟游钓于太湖之上,船上除渔具、茶具、文具之外,还有一大捆书籍。徜徉于水天一色中,时钓时读,写下了许多诗、赋、杂着,人称“江湖散人”。

泛舟溪湖,碧波荡漾,天光云影,如画似诗。这样静谧的环境,无论是垂钓,还是读书,都是一种极佳的享受。元代诗人陈基沉醉于垂钓和读书的乐趣中,享尽自然之美,吟道:“读书把钓凇江尾,仰看浮云行太空”。而金代的完颜畴在《渔父词》中写道:“钓得鱼来卧看书,船头稳置酒葫芦。烟际柳,雨中蒲。乞于人间作画图。”作者的钓鱼之乐,读书之趣,在船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才子唐伯虎善画扇面,尤其是风骨清雅的山水画,记得其中一幅就勾勒了这样的图景:渔舟漂浮在悬崖下的江面上,渔人凝思船头,吊着线轮的渔竿直立在渔舟的一侧,一卷书、一杯酒摆放在舟板之上。正是他诗中的意境:“烟水孤篷足寄居,日常能办一餐鱼。问渠勾当平生事,不弄纶竿便读书。”渔读之味,比起“红袖添香夜读书”,“围炉向火好勤读”来,不知要悠然怡得多少倍。

对爱好垂钓和读书的朋友来讲,“钓于舟、读于舟”是两者完美结合的最佳境界。在泛舟垂钓中读怡情之书,修身养性;在茫茫书海中钓学问之鱼,长识益智。如此“生涯千顷水云宽,舒卷乾坤一钓竿”,惬意,美哉。

垂钓的文章8:垂钓记

文/王建

巴河,这条自陕西南部流入四川东北部的河流,一年中有半数时间是清澈的。

俗话说,水太清则无鱼。三月中旬,油菜花开,河水把两岸的秀色尽揽怀中。此时,到院子边沤肥的地方挖一些体红且鲜的蚯蚓带到河边,一条一条地穿在鱼钩上,反复抛竿两小时,就能钓到黄辣丁、石板条……这些鱼,完全不把挺立在岸边的我放在眼里,看见河底蠕动的红蚯蚓,它们大嘴一张,咬住钩子就往深水里窜。这时,浮在水面的一串鸡羽漂就往水下一闷,我一扬竿,竿尖随即弯成了射天狼的弓,一条长长胡须的黄辣丁或石板条就被我甩在岸坡上,蹦跳几下,河沙被它们身上的粘液拌合,弄得沙非沙,鱼非鱼。

等到五月,巴河的初汛缓缓而来,河水先是淹没我的脚背,接着是小腿、膝盖。于是,我且钓且退,专注于漂子向前走或是向下闷。等到午时或黄昏,我再把钓上的鱼儿用一根铁心草穿成一串,挂在脖子上或提在手中就往家里赶。

巴河垂钓,到了十一月就不能再用手竿了。此时,我准备了几副50米的鱼线缠在竹片上,再把铅坠固定在距离鱼钩半尺的位置上,然后挂上煮到八成熟的红苕、洋芋或粗大的蚯蚓,把饵料抛到深水区,再在河边插上纤细而又弹力十足的竹签,把鱼线绕在上面,几副鱼线在河沿一字排开。此时我要做的就是两耳不闻牛叫声,双眼只盯竹签签。如果竹签猛一弯下,便迅速伸手捉住鱼线,稍微用力,就可以把鱼钩住,这时的两只手像是在打着音乐的节拍,把鱼线往身前收拢,一条鲤鱼、青鱼或者岩鲤、翘口就被我捉住塞进了鱼篼,成了我们一家人的钵中美味。

说到钓鱼,不得不说我的兴趣是受了父亲的感染。他21岁那年,在福建的沿海把鱼瘾给“染”上了。于是,到他退休前,都是冬钓三九、夏钓三伏,不是在老家的巴河,就是在重庆的库、塘、溪。

家在渠县三汇的时候,父亲每年都要回家帮母亲割麦收谷。只要麦谷归仓或不利于收割的天气,他都要带我到河边过几小时渔瘾。一回到重庆,周末出钓那简直是疯狂,凌晨三四点便和三五个工友走几十里山路,赶到一片水域,抛下鱼饵插好鱼竿,天才麻麻亮。那时,我与父亲志同道合,早出晚归,只看水面浮漂动,休管骄阳与北风……如此一来,一天的腿脚酸胀换得一家人围着一张大圆桌,一边吃鱼,一边探讨钓鱼的得失:比如哪一竿应该中鱼而没能中到;比如某片水域里鱼吃饵的习惯动作,究竟是钓蚯蚓好,还是钓包谷面或者红苕更好。

后来,我开始订阅《中国钓鱼》杂志,仔细研读并付诸实践。半年下来,我收获颇多,有时钓回来的鱼达三十斤之多!

又是一年飞雪季,天寒地冻鱼聚拢。冬天垂钓,其乐也融融。打开包,取出竿,套牢线,调好漂,找准底,撒上饵,锁定窝。这时,慢慢地在钓箱上坐定,小心翼翼地挂好钓饵,右手握住钓竿,很优雅地将鱼饵弹抛入水。重力作用下的鱼饵和铅坠把线绷直,拉漂入水,漂子便稳稳地立在水中央;少顷,但见立在水面上的红绿相间的鱼漂重重地没入水中,此时手腕轻抖鱼竿,一条白鲫或红鲤挣扎几个回合便被提到面前,溅起哗哗作响的水声。

喧嚣之外,四季之中,独撑一竿,钓自由、钓快乐、钓健康、钓长寿、钓诗意、钓哲理,虽有厚禄、高位也不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