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散文

请欣赏食堂散文(精选7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食堂散文1:吼吼灯

文/周灿

学校食堂楼上唯一的一间厕所里的声控灯从安装上那天就不灵光,不是不亮,是不能持续地亮,须得吼一声,闪一下。这给住在楼上的二十来个老师的方便的确带来了不方便。白天尚不打紧,夜晚如厕,就必须依旧拿着手电或是借着手机的微光了。“这灯安不安都一样。”有人常常抱怨。可时间一长,倒有怕麻烦的老师找到了窍门,便是走到厕所前推开门的一刹那“嘿”地一声,那灯一闪,在那一霎那的光亮中,已然能看见前面的一步路。往前一步时再“嘿”地一声,便到了蹲位上。出来时依旧“嘿”两声,便逃离出那黑暗,到达走廊上的光明世界里了。这可比拿手电、用手机照亮方便多了!很快,这简单、实用的方法在整层楼的老师中推广开来。于是,夜间如厕,就不见手电光束的晃动,取而代之是偶尔的“嘿、嘿”声。时间一长,大伙把那不灵光的声控灯起了一个亲切而形象的名字——吼吼灯。

如果不是从城里来支教的音乐老师,可能吼吼灯就这样一直陪着楼上的老师了。

那漂亮的音乐老师长发飘飘,五官精致,脚上一双红色的高跟鞋,说起话来娇滴滴的。报到那天就对校长说了,她来学校不只是支教,更要深入农村教师中体验生活,所以必须和老师们吃住在一起。校长想了想,就把她安排在食堂楼上仅余的一间房里了。

那天晚上,麻烦就来了。音乐老师从走进厕所就不停地“嘿、嘿、嘿”。一旁路过的语文老师听听,歪头朝厕所门看看,抿嘴一笑。正在厕所旁水槽边刷牙的副校长停下手上的动作,听听,皱皱眉头,又埋头刷起牙来。好一阵,音乐老师才气喘吁吁小心翼翼地走出门来。上气不接下气地抱怨道:“这是啥子灯,把我嗓子都喊哑了,明天还怎么上课呀?”原来,音乐老师胆儿小,想那灯一直亮着,那就只有不停地喊呀喊。

“就是,这灯也真该修修了,上次我就差点摔在里面了!”还有两年就退休的王老师正来上厕所,接话道。

两人的对话引来了其他老师的注意,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吼吼灯的问题来。

“把它修一修吧!”有人提议道。

众人把目光投到物理老师身上。

“这不行,我最多懂原理,具体操作得找电工。”物理老师连忙推。

“就是,万一电灯没修好反被电倒了,那笑话就闹大了。”有人揶揄物理老师。

“安全无小事啊,还是小心为好!”安办主任若有所思地说。

“那要真有人摔倒了难道也是小事?”有人反驳。

修还是不修,众人一时拿不定注意,一齐把目光投向一旁的副校长。

副校长即刻也感到责任重大。看看众人,又朝厕所那边看看,想想,下了结论:明天把情况上报学校,由学校研究解决。

第二天,校长刚从城里开会回来,召集全校老师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校长说了,这次开会是要在全校兴起为学生、为老师办实事的风气来。并让大家想想自己和学生身边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并以书面形式上报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转呈副校长,再由副校长挑选几件最具代表性的事情交由校务会的专题会议上研究解决。

于是,吼吼灯的问题一下就报到了办公室,并很快到了副校长手中。在专题会议上,副校长就吼吼灯的问题作了说明,说这吼吼灯虽小,关系却大。说小了,影响了全校三分之二老师夜间上厕所;说大了,是学校一处严重安全隐患,不只针对老师,也关系到学生安全。因为那厕所偶尔也有学生在晚上去上厕所。这年月,安全问题是根高压线,尤其关系到学生的时候。于是,经过一番谈论与筛选,吼吼灯的问题一下成了学校影响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实事问题。

校长当机立断,决定于当晚召集副校长、安办主任、办公室主任、后勤主任等人,并通知学校电工,一起到食堂楼上的厕所里开展现场办公,彻底解决吼吼灯问题。

一行人浩浩荡荡赶赴食堂楼上。刚走到厕所门口,走在前面的安办主任就见一学生正拿一竹竿朝电灯捅去。

“捅不得!”安办主任话音未落,电灯已然亮了。

那学生被这一声大吼,吓呆在一旁,反应过来了,连忙说:“老师,可能是接触不好!”

“亮了,好!”校长看看那灯,满意地笑笑。

“做好民生实事的解决记录,以备上级检查!”校长冲办公室主任吩咐道。

“好的!”办公室主任干脆利落地答道。

食堂散文2:一树繁花

文/李亚坤

从食堂出来,下楼到后院慢腾腾地转悠,抬眼一瞥,俯着铁栅栏的一棵树开满了花。按说,正值春暖花开季节,本不必大惊小怪。而且在我的感觉中,开在春天的花大多是含蓄的,还裹着些许冬的冷艳,离夏花的绚烂还差了一截,也赶不上秋花的静美。但那一派满枝头铺天盖地的怒放景象,犹如剧场里只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名角,却意外提前出场,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有话说,吃了鸡蛋,觉得好吃,不必非要认识下蛋的母鸡。我偏偏犯了这样的毛病,趋步上前,端详着这棵叫不上名字的树。它有碗口粗,枝丫匀称地探向四周的天空,上面无遮无拦地缀着鹅毛大的粉红色花瓣,宛如指甲的叶子完全被淹没其中,不仔细看,准会被误认为这是一棵只开花、不长叶的树。想象它之前的模样,竟毫无印象。也难怪,我是去年5月份才到这个窗口单位的,它在3月绽放,我晚了一步,错过了它的花期。之后的日子里,它作为一棵树的存在,或许太寻常了,自然就选择了无视。

不禁联想到有些人也像这棵树,看似普通,走在大街上,也不会令人多看一眼。很多时候,他们与世无争、默默无闻,然而一俟亮出一技之长,浑身便如焕发了光彩,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靠近。

几年前,我被安排下去负责一所乡村小学。那是一个濒临撤并的教学点,生源流失严重,剩下4个班,不足百人;年轻点的教师纷纷调离了,留下一帮“老弱病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惊喜地发现,这些老教师不仅工作任劳任怨,而且大都有顶呱呱的才艺,有的写一手好字,有的善弹琴,有的会拉二胡等等。这留下的分明都是“宝”啊,沮丧一扫而光!

记忆犹新的一幕,是我们去送退休的王老师。按照惯例,教师退休,学校会组织欢送活动——带上礼品,到家坐坐。王老师的家和村子里其他村民的楼房一样,是新农村统一规划建筑的两层小楼,室内装潢却很雅致。听王老师的老伴在一旁自豪地介绍,其中许多地方都是王老师亲力亲为,客厅的壁画是他自己动手贴的,电视柜是他自己打造的,更叫绝的是花盆,竟由两个塑料垃圾桶对扣而成,别有一番情趣。

接着,王老师领着我们去参观他二楼的工作间,一张写字台占了书房的半壁江山,台面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四壁挂满了他的作品……众人啧啧称赞,我感慨地说:“王老师,参观您的工作间,我似乎看到了您晚年的幸福生活。”王老师笑纳,一脸怡然、满足的可爱模样。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才艺不是故意展示给别人看的,只是当作一种养心的爱好。就像这一树的怒放,也不是开给别人看的。我们之所以怀有欣赏之心,是纯粹出于对美好的向往。

……正想着,一个身着工作服的女士走过来,对着一树繁花拍照。和煦的阳光下,她的身段像树干一样挺拔,鹅蛋脸如鲜花一般娇艳,当真是美人如花。她是一楼大厅的,我在二楼,因为没有业务往来,我们从未说过话。她扭头看我一眼,我看她一眼。然后各看各的花。她又看我一眼,我又看她一眼。我觉得男人应当主动,就问了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并扫了一眼她的胸牌。

于是,我记住了这棵开满花的树。

食堂散文3:安全员

文/姚崎锋

我习惯于很晚去食堂就餐,但常常能看到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来。他比我更晚,每次点一大份的饭,菜倒在其次。

一问名字,有印象,年度的优秀员工名单里有他。我问是不是年年都先进,他笑笑。我便坐在他的身边,随便聊聊。因为曾经从事了20多年的特殊工种(冷作工),56岁的他快要到退休的年纪了。

想不到,他很能说,从安全员的工作职责,说到每天重点的检查项目,再说到如何与老外船东船检沟通,其间,甚至用上了英文。他说英文是自学的,也有培训的。我承认我都已经还给老师了。他经常在用,能与老外进行简单的沟通。我对他刮目相看。

下午,我如约去现场,跟着他走了一个下午,爬机舱室,上驾控台,与员工交流,检查安全隐患,他对船上的工作环境与状态,简直到了了如指掌的地步,我想,这是他每天检查的结果。

每到一处气体接线管,他都要拿肥皂水喷水器往气体接管处喷几下,没有气泡膨胀,说明气体没有从这接管处泄漏出来。他随身带着一个手电筒,在舱室里东照西瞧。我正要问你在看什么,他先开腔了:安全员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鼻子还要像狗一样灵。重点有几个,危险位置的护栏、护网,工作人员的劳保穿戴,密封性空间的供气系统,明火作业的安全性,工作场所吸游烟现象……正说着,一个没戴安全帽的小伙子让他逮住了,照片马上拍下,上前问责,小伙子一开始谎称是刚从外面进来。“每次都找理由,出了事来不及了,哭爹喊娘没用了。”经过一番教导,小伙子红着脸不好意思地低了头。

在一个小舱室里,他警犬般地感觉到“这里的气味不正常”,一看,边上一位工人在气焊,他立马制止,用喷雾器往接管处一喷,很明显,气泡膨胀,有漏气。关停机器,责令工人赶紧修理接口,自己又给工程队主管打了电话,强调员工作业安全问题。

我们刚刚走到机舱门口,他突然又拿出了相机,按下了一张照片,并指着其中一位大声喊,抽烟的,你很悠闲嘛。那人一看他来,紧张地丢了烟蒂,还想解释。他已经大“骂”:“你是钱太多了吧。扣不光是不是?我等下来找你算账。”那人于是一个劲地道歉。

他上上下下,穿过复杂的线路支架堆里,伸手把一根半靠在舱壁上的角钢放倒在地上,他说,这个可能会引起物击事故,不小心牵绊,倒下来,可能砸到人。说话间,他的目光已经在四周转了一圈,伸着手指告诉我,“你看,那个属于高空作业范畴。”“喂,你,安全带呢?魂灵又死出了吗?”他指着站在外架上正在火攻的工人大声喊叫。

“安全事故,十有八九是人的因素,一二成才是物的因素,必须把人的因素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改进隐患,安全工作才有保障……”

“你看看,这线路怎么接的?很容易触电的,不知道吗?”在爬梯口,他看到接电箱的箱门都打开着,本想去关上,却发现几股电线乱七八糟地接着,存在安全隐患,于是,立马对在焊机边工作的人员进行了劝阻,让他重新按要求接上电路。工人很抱歉地说谢谢。

这时走道上碰到一个老外船检,他主动与对方打招呼“哈罗”,对方也很热情地回应他。他说这个船检很早就认识了,熟得很。我恐怕没他这样的胆量,万一老外再向我多说些什么,我可能就成哑巴了。

跟了他一下午,我总算明白了他年年被评为优秀员工的原因了。

下船的时候,我说我知道如何写你了。他呵呵笑了,说“不要写真名,就叫老姜。”

食堂散文4:开在路边的书店

文/范家生

吃完午饭从食堂出来,遇到同事刘,告诉我办公大楼六号门旁边开了家新书店,可以过去转转。于是,俩人一道散着步找那书店。走进一看,是家“读书会”。此时正是暑假,除了许多在这里上班的爱书人利用午间过来看书外,还有很多孩子或坐或躺在沙发上看书,姿势各式各样,专注,认真,还有几个小朋友一边看一边记,模样甚是可爱。

其实,在合肥,这样的读书场所还有很多,她们像鲜艳的花儿盛开在路边,扮靓这座城,照亮前行路。2000年我第一次来合肥时,逗留时间最多的,就是四牌楼书店和三孝口书店。前几天到安徽省图书城,途经四牌楼书店,发现新盖的大楼正在装修。也就是这个书店,2008年为了声援和资助汶川地震灾区,搞了次打折销售,我一口气买了2000多元的书。而三孝口书店,早已开启了24小时经营模式,成为合肥人心中的“文化地标”,那不眠的灯光,成为夜读者心中的花,在书香的滋润下交替开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合肥比较有名的独立书店是“保罗的口袋”,原先在水阳江路有一家,而现在离我家比较近的是1912街区的口袋书店。很多人好奇这家店为什么要叫“保罗的口袋”,这个带点童话色彩的店名,来自店老板曾经写的一首同名歌曲。这里是休憩和放松、静坐或交流的好地方,喝一杯茶,读一本书,打一会儿盹,做一个梦,都可以。另一家有名的书店,就是名叫“增知”的旧书店,因店主朱传国用心收集旧书、帮助爱书人找书、与藏书人交流读书心得,一时传为佳话。后来,因为店主生病,书店濒临关门,引来全城爱书人购书相助,小小的购书热,给了书店活力,也温暖了人心,更展示了这个城市的情怀。在书友们的帮助下,旧书店恢复了正常营业,但朱传国还是走了。如今,他的儿子朱成龙继续经营着书店,每天还在微信群里进行旧书推荐,在我写这篇小文的时候,他已经更新到了第605期。

在合肥,这样的旧书店还有许多。有一次,到安医老校区替朋友报名在职培训,从西门出来的时候,右边斜对面就有一家旧书店,因时间紧张没能逗留太久,只匆匆淘得一套关于长征的书。2006年转业回合肥的时候,工作地点在明教寺旁边,那里就有两家旧书店。一家位于勤劳巷里,面积不大卖的书也不对口,去了两次便渐渐地少了;倒是兴泰大厦下边的旧书店,去得挺多。书店门面很窄,只能容一身挤在书架前浏览和挑选,但里面却有两间大的房子,摆放着各种书籍,内容非常丰富,经常光顾自然不会空手而归。后来,工作地点调整到九州大厦旁边,发现对面也有一家旧书店,还在那里办了一张优惠卡,服务也不错,所购的每本书她们都有详细的登记,很多喜爱的书,我成捆成捆地买了回来。再后来,单位搬到天鹅湖这边,再去,那书店已经没了踪影。一次坐公交车,发现它又开在了长江饭店边,于是,下车再次光顾。当然,最有名的旧书市场,还是长江东路上的花冲公园,每个星期天的上午开市,人山人海,甚是火爆。2007年,曾经在那里发现了许多鲁迅作品的单行本,一元钱一本,不同年代、不同版本、不同出版社出的,共花了我45元。

有一次,坐地铁2号线到安农大站下车,发现这里也开了家书店,一问才得知,是合肥轨道公司为“推进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所推出的创新举措,他们结合轨道交通出行和共享借阅方便快捷的特点,将阅读融入轨道交通文化之中,共同打造号称全国首家轨道交通共享书店,帮助读者实现更加便捷的图书借阅。

当然,除此之外,在合肥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闻到书的芬芳。这些开在路边的书店,不仅蕴藏着生活的智慧,更充实着合肥人的精神世界,让合肥这座城市,饱含着诗意和远方……

食堂散文5:深夜食堂2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昨天晚上中国版的《深夜食堂》终于迎来了大结局,它用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来讲述老百姓的小故事,用食物来讲故事,每个故事都带着一丝人间情感,包括亲情,爱情,友情,还有不同的情感,这就是心灵鸡汤更有味的地方,小小的食堂,虽然只是在半夜营业,客人还是有的。虽然食堂的菜单没有几个菜,只要老板会做,就会给你做。就因为这样,每个人点属于自己的菜,每个菜都是它的故事,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以不知道是谁在影响谁,小小的食堂,是个让心灵释放的地方,它可以改变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包括老板也是。

虽然之前有抄袭日本的作品之嫌,可是现在看下来,还是有中国特色的。因为它汇集了不少的中国的明星,听说还要拍续集。把中国的菜多多少少放上这个平台。在网上也在议论关于《深夜食堂》的事,不管从演员的演技还是剧本创作,一开始的差评,到后来的评论,具有中国味道的《深夜食堂》也具有它的特色。

每道菜都有它的故事,从泡面到香肠,从鸡蛋卷到最后的心灵鸡汤。从友情到爱情和亲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菜。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有的人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人,有的人只是你的过客,有的人让你成长,有的人使你受伤痛苦。不知道谁在影响谁。

《深夜食堂》的故事虽然现在讲了一部分,可能过段时间就会有第二季。现在的人在这个社会压力大的情况,心灵上需要慰藉,这部电视剧正好可以减压,把自己心中的苦和乐,和剧情中的人物一样,把心中的不愉快释放出来。

好剧只要走心了,接地气了,就是好剧,现在网络上的剧集比电视台的好看,就像去年我看了网剧《灵魂摆渡》,表面是在说鬼魂什么的,其实只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深夜食堂》一时结束了,我们期待有更好的剧集可以让我们在赏心悦目。

食堂散文6:深夜食堂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最近电视台在播放《深夜食堂》,这个其实是日本的热剧,中国只是在翻拍。

虽然这是一部翻拍剧,不过也有人吐槽是部烂剧,这人嘛,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这个剧集把中国的明星请了一大半,另外黄磊的演出,即使没有《小别离》一样的感人,也有它的动情之处,一个一个小故事和食堂的菜一样,都包含着它该有的味道。

其实这是部讲老百姓的故事,通过一道一道的菜,来讲诉人间的情感,从友情,到爱情,另外还有亲情之类的。

虽然现实中没有这样的餐馆,只开在半夜12点到凌晨7点的。主角不光是老板,还有性格各异的食客。他们的故事让食堂更有人情味。食堂老板也有他的故事,而重点却是食客们的小故事。故事虽然显得短小,可是每个故事都有它的感人之处,这就是人间百味,人间的人情味。

不管这部剧在细节上,直录了不少的广告,演员的演技再怎么烂,这个并不是重点。虽然现在的好剧不多,过多的模仿其他国家的情节,多多少少也有一点中国的特色。无论议论再多,制作方也花了不少的精力,去打造这个剧集。

一部好剧为什么有吸引人的地方,不光演员要好,还要让剧本接地气,能做到这些点并非易事。不过外国人也有翻拍中国的剧,可能收视率的关系,比如《还珠格格》之类的。

《深夜食堂》在日本的口碑不错,把百姓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从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中表现出来。而中国版的《深夜食堂》也是从一道一道小菜中体味中国特色的人和人的关系。

《深夜食堂》还在继续,故事还没有结束,不知道也会不会拍续集。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它不同的涵义。每个人都是人生的主角,有的时候也配角。有故事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希望电视人可以打造更好的剧集,让国民喜欢国产的电视剧,《深夜食堂》靠的不是明星,让它以它原有的魅力去吸引人们的口碑,这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不是吗?

食堂散文7:香惹遐思

文/王璇

从学校食堂走出,嗅得一缕花香。

略加分辨后,我笑了——是教学楼前的桂花开了。

我急于赏花,便加快了脚步。当高一的学弟学妹们从我身边叽叽喳喳地走过时,我恍然忆起:当年我也就是像他们这般“青涩”的时候,闻到校园里第一缕桂花香的;而今,我已经成为了高三的“学长”!我不由放缓了前行的脚步,记忆,像山间清泉一般在我的心头潺潺流过……

高一入学那年,吃过晚饭之后,我常常独自一人利用这一天当中少有的闲暇在校园里漫步。也是这缕花香,牵引着我走到了高三教学楼前的那棵桂树下。树并不算高,也谈不上婆娑,像一柄伞盖立在花坛里,米粒大小的黄色小花在秋风中微颤,惹人怜爱。那股馥郁的甜香四散开来,令人迷醉。古诗云:“桂子花开,十里飘香。”真的名不虚传!

再看花坛四沿,早已坐满了看书、讨论的同学。此时,虽还是晚饭时间,可对那些高三的学子们来说,他们的作息时间表上似乎除了吃饭、睡觉就只有“学习”二字。在他们背后,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个即将绽放梦想和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但是,那时在我看来,高三,离我还很遥远。

一年后,升高二了。也许是因为高一荒废了大把的时间,我变得认真起来,学习充满了斗志,成绩提升了许多,老师、家长都从我身上看到了希望。我晚间漫步的时候,手上也会多上一本书。甚至,我也出现在了桂花树下,为的是能向高我一级的学哥学妹们讨教一些功课中的问题。“嘿!我来了!”开学后第一次来到树下,我居然没头没脑地向那棵树打了声招呼,或许是想让它见证我的努力吧!轻风拂过,它的枝叶微微摆动着,是在回应我吗?

去年高考结束,“准高三”的我们抱着书本向高三教学楼进发。经过桂花树时,我停了下来,桂树像一位长者向我颔首致意。时值六月,它还未开花,更谈不上什么香气了,可是我能感觉出它的体内正在聚集着能量,为即将到来的花季蓄势。莫名的,一阵温热流入我心中,好似与它产生了共鸣。

而此刻,我已在树下。

桂树依然静静地立在那儿。只不过比往年高大了一些,枝叶也更加葳蕤。它正源源不断地向四周播散着香气。正是这香气,将我一路引到树下,也引起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我知道,桂树此刻正释放着一整年积蓄的能量,向世界展现出最美好的自己。花坛边依旧围了一圈人,在看书,在讨论。当然已不是昔日的那群小伙伴——真可谓“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但愿,来年我们也能像它现在一样,在高考季中都有出色的发挥,不枉这十多年的寒窗苦读。而现在,正是我们蓄势待放的时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