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散文

请欣赏淅淅沥沥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淅淅沥沥的散文1:灭蝇行动

文/褚家依

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家里不知不觉冒出了许多小黑点。“爷爷,爷爷,你瞧,那团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呀?”我拽了拽爷爷的衣角,好奇地问。只见爷爷摇了摇头,无奈地说:“唉,最近天气变冷了,每天都会有许多苍蝇赖在这里,赶也赶不走啊!”这么大一团,不会都是苍蝇吧?我半信半疑地走过去,还没靠近,这群苍蝇就跟一个小龙卷风似地朝我涌来,我机灵一闪,轻松地躲过了它们的“攻击”。抬头一看,天啊,天花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我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

看到这“漫天飞舞”的苍蝇,我二话不说,拿起桌子上的电蚊拍,拼命地挥舞,可是一个也没打着。但我没有气馁,沉下心来慢慢地打。渐渐地,我掌握了技巧,一只,两只,三只……看到苍蝇开始被击落,我高兴极了。忙了一下午,我早已汗流浃背,可抬头一看,还有无数的苍蝇呢,这要打到猴年马月啊!我辛苦了那么久,才打了十分之一都不到,心里有说不出的失落。

这时,爸爸面带微笑地向我走来,询问灭蝇的进展情况。听我说明情况后,爸爸大笑着说:“点支蚊香不就好了嘛,新型的蚊香也有灭蝇的功效,何必费这么大的功夫呢?”“对呀!”我拍了拍脑袋,立即拿来一根蚊香,点燃后摆在屋里。没过多久,苍蝇开始到处乱飞,很快就全逃到门外去了。就这样,我轻而易举地“请”走了这些“不速之客”。

吃晚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谈论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听了我的“灭蝇行动”后,大家笑得合不拢嘴。美好的一天又在全家人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了。

淅淅沥沥的散文2:春雨小夜曲

文/冷华梅

淅淅沥沥,是春雨在夜色中轻抚枝叶的旋律。聆听雨声,既有“天街小雨润如酥”的轻巧,又有“润物细无声”的温柔;既有朱自清笔下“像细丝,像牛毛,像银针”的姿态,又有“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的神韵。

春雨,你是精灵!一年伊始,万象更新,在你裙袂拂过的地方尽显生机。瞧,树林开怀,回荡欢笑;河面羞涩,漾起酒窝……

春雨,你也是一位戴着神秘面纱的姑娘。如烟如雾,如情似梦,步履轻盈,委婉含蓄。因为你沾衣不湿,所以那些河边垂钓者有着“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情逸致;因为你与拂面不寒的杨柳风琴瑟和鸣,所以无法阻止人们闲看梨花纷飞的风雅洒脱。

沙沙沙,一叶叶,一声声,你飘向何方?是飘落在枝头的杏花苞里,还是滴落到溪边的荠菜花上?

屋内的我不满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清幽,于是漫步于广场,犹如《雨巷》里那个手撑油纸伞的形象,只是我有丁香一样的颜色,有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没有丁香一样的忧愁,我敞开胸怀,尽情地呼吸这略带寒意的空气。

放眼望去,房屋上都有灯光带装饰着,这让高楼大厦的剪影不再那么生硬呆板。地上的积水倒映出彩灯的倩影,一条条,一簇簇,闪闪烁烁,苍白的地面霎时有了流光溢彩的动感。

虽是雨夜,偶尔也能听见一两声杜鹃的啼叫,无意惊落树叶上的雨滴……

枕着雨声,酣然入梦。我等待清早鸟儿轻叩窗户将我唤醒,行走户外,去分享细雨鱼儿出的欢悦,去捕捉风柔燕子斜的轻盈,去采摘红杏枝头闹的繁华……

淅淅沥沥的散文3:雨中的竹林

文/刘行行

秋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像是一曲悠扬的乐曲,舒缓,缠绵,似无尽的溪流,悠悠地流向远方……

那道路的尽头,是一片仍然绿意盎然的竹林,有斑竹、箬竹、紫竹……像是一个个士兵,任凭雨大风吹,永不逃离自己的阵地,一直坚守着,不畏艰难困苦。

那竹子,一棵一颗,密密麻麻的,相互紧挨着,在有限的土地上竞相生长,欲与天公试比高,在一平方米的土地,大概有几十甚至上百棵。在枝头,竹子们都像是在一起向行人鞠躬一样,弯下了头,在秋风的吹拂下,频频点头示意。

风儿吹呀!吹呀!吹动了竹林,吹开了秋菊!在竹林的一旁,有着一小片菊花,那花儿好像在对秋风说:吹吧!吹吧!你吹得越起劲,我开得越鲜艳繁华!那色彩斑斓的彩菊,让原本色彩单调的竹林,镶嵌上了彩色的边,就像被一条漂亮的围脖围住了一样。在秋风的帮助下,竹林洋溢着淡淡的菊花香,那么清澈,那么悠扬!

在秋雨的洗礼下,竹林变得苍翠欲滴了起来,那一粒粒水珠,如珍珠一般,混杂着沁人心脾的菊花香,让人感觉就像在喝着珍珠奶茶一样,美妙极了,舒畅极了。雨珠和竹叶上滴落的水珠争先恐后地滴落在竹林的小径上,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让人难忘!

你看,那竹林的枝条间,还有避雨的鸟儿。虽然,羽毛已然湿透,但是,它们仍然开心地扇动着满是雨水的翅膀,像是在沐浴一样,不时地发出脆鸣,好像在说:雨儿雨儿,再下一小会儿吧,我沐浴正欢呢!看着这一幕,我迟迟不愿离开,拿出相机,为这只鸟儿留个影,带回家,慢慢品味,慢慢欣赏。

咦!那竹林的一个小角落,还有一只漂亮的小花猫,正在蜷缩着,我看见小猫咪眼里,满是无助,心里可能在想:这雨啊!何时才能停呀!我想回家了,依偎在主人的怀里!原来,这秋天的雨,还是有小动物不喜欢的哟!就比如这只等待雨后初晴的小猫咪。我向这只小猫咪走去,将扇遮住它,陪它等待着雨停,等待着天晴,还不时与它唠嗑,那感觉,确实有些美妙!时间过去了半小时左右,雨渐渐停了,天渐渐晴朗了,我告别了小猫咪,叫它回家,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一般,飞速跑走了,看不见了。

秋天的雨,再加上一只小猫、一片菊花和几只小鸟,为这个原本平凡的竹林构建了一个美妙的剧本,让竹林变得不在普通了起来。这就是自然的美吧,需要用心,你才能发现!

淅淅沥沥的散文4:维扬细雨映背影

文/庄学

秋雨淅淅沥沥下了多日,敲打着窗棂遮篷,滴答声绕梁不去,气温迅速跌落,长衣长裤犹嫌不足。也是在这样烟雨迷蒙的日子,先生身着青布长衫,一把油纸雨伞罩着,行走在能映出倒影的石板小巷,不疾不徐,悠悠然。

到扬州,必去拜访朱自清先生的故居。我去这个小巷的时候,也是这样细雨湿衣衫的天,从扬州的东关门楼走出,城门洞避雨人群的喧嚣声渐渐远去,根据大街上的招贴指引,拐进了这条小巷。雨不算大,地皮已湿,细雨滴活泼调皮,轻轻地敲打在遮阳篷、雨伞上,极像扬州咿咿呀呀的小调。行人大概也是习惯了这样的小雨,也都走得不慌不忙。

有买菜归来的大妈,撑着一把青绿的雨伞,她朝我们一努嘴,喏,顺着小巷走过去就是。

小巷二三米宽的样子,墙是灰色的,不似乡村民居的粉白,顶上的瓦黑黝黝的一片,地面不是我臆想中的青石板,而是水泥制成的方砖,却也被岁月的脚步打磨得清亮,眼光伸展开去,湿漉漉的地面能够映出影影绰绰的人影。巷子深处,一把红色的雨伞走得婀娜,走得袅袅婷婷。巷子上方的簇簇线路不规整,倒是有序,电线杆子的上面侧伸出一招贴,朱自清先生深沉地凝望着浅灰色的天空。安乐巷27号,朱自清先生的故居就在此了。

先生故居的门框用青砖砌成,宽大的两扇门是黑色的,有门鼻扣环,应该是旧时模样吧。周围的墙体也是小青砖,用白石灰勾线,墙上房顶有雕花的瓦当,呈黛色,有着古朴的淡然。这模样,从周边的民居突兀出来。墙体被打湿了,青青的色彩凝重了许多。可是不巧,偏逢周一,故居不开放。我们伫立故居一侧,打量着,不免遗憾,但是也将骚动的心平静下来。我在心里描绘先生故居,大约是典型的扬州民居模样,天井回廊,灰砖铺地,并且由青石条揽边,屏门应是精细的雕花,一应的木质家具也应是朱红色的。中堂应该有古人的山水画和书法作品,也应该有他慈爱的父亲的挂像。

认识朱自清先生,是从《背影》《荷塘月色》始,那种清新自然并沉静的叙述,那蓄满了浓浓诗意的语言,使后学者难以企及,并滋养着我们的文学之路。先生一生不算富裕,亦是清贫,但是他正直的文人气节和高尚情操,成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与楷模。他说:穷有穷干,苦有苦干,世界那么大,凭自己的身手,哪儿就打不开一条路?何必老是向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时光逝去七十载,但先生依然稳稳地踱向远方,其背影在日月的映照下,越拉越长。

那天的雨终是不停,返回东关门楼,在运河岸边一侧的浮雕上,看到了一条蜿蜒大河,河的一端,镌刻着“洛阳”两个字。先生曾在北京寻觅绿牡丹,但是错过了花期。如今朱自清先生与运河与洛阳,就这样并行在我的旅途中。

淅淅沥沥的散文5:春天的征兆

文/赵美香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仿佛是调皮的云娃娃把老天惹怒了,使他一天到晚阴沉着脸,又像老天把云娃娃打哭了,使她整天抽抽噎噎,清泪涟涟。小雨时而无声无息,时而淅淅沥沥,下得天湿湿的,冷冷的。这是小冬送给春姑娘的一份小礼物,在春姑娘还没有到来之前便让世界变得干干净净。

雨渐渐大了。当我上完课后,不得不用塑料袋遮住头。大滴大滴的雨点缀成一根根鞭子抽在玻璃上,打在大地上,甩在小花上。雨水搭着寒风,一齐冲向玻璃,透过玻璃窗,外边什么都看不清了。只听见了寒风飕飕,只看见了雨滴点点,俨然一副冬末春初的景象,这就是春天的征兆。春雨,哦!我的心情愉悦极了。

渐渐地,声音小了,小了,小了。雨点儿排队列的场面也疏了起来。“啪嗒,啪嗒……”再看玻璃,雨点儿已经渐渐滚落。哈一口热气,往上面写一句“春天来啦”,仿佛整个世界都干净了许多。

“啪嗒,啪嗒……”

我愿为一朵可爱的花,享受春天给我带来的,味道甘甜的水,我愿为一只小小毛毛虫,食用着嫩嫩的叶片,随时准备蜕变为美丽的蝴蝶……但是,我拥有最好的权利:我是人类,我欣赏着这春景,我看着这春意盎然。

淅淅沥沥的散文6:雨天

文/西岚

雨淅淅沥沥的下着。

屋内浑浊而浓重的气味充斥着每个角落,快要将我狠狠的窒息。窗外的风幽惬而欢快的溜进了室内,一缕一缕被雨水沐浴过的凉风唤醒了我。是时候,该出去走走了。

随手撑开一把伞,走出门。

微微湿润的微风夹杂着清新的泥土味儿,混着各种野花的香,扫过苇荡,迎面扑来。每滴小小而晶莹的雨珠陨落时都绽开成一朵朵美丽的冰花,倒映着一个个不一样的世界,而后像一朵昙花,随之消逝。还是这种感觉,美得令我心动。微微颔首,淡蓝的苍穹纯洁得没有一丝杂质,远处的楼房在这一抹淡蓝下显得无比安静。漫步在雨中,享受这让我心安的世界似乎所有的烦恼全都像雨滴一样一一消逝。我仿佛触到了我的灵魂。不可否认,我是个爱雨的孩子。

走进淡灰色小巷中,小路两旁紧贴着大地的苔藓在雨露的滋润下呈现出光滑而诱人的翠绿,低矮的砖墙下倚着安静的蕨类植物。我的步伐缓慢而不凝重。桂花树正欢畅的舒展着枝条,每片树叶都被雨水洗礼而发出耀眼的白光,映衬着鲜艳的碧绿。雨滴打在叶片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风微微将青苔的味道蔓延开来,拂过脸颊,有着凉凉的触感。似乎直抵苍穹的大树,在风雨的倾泻中成了最尽职的倾听者,茂密的叶片发出〝沙沙〞的响声。雨滴顺着叶脉缓缓流下,又交汇成一条条浅浅的小溪,静静地流淌着。美滴雨珠的坠落,都在池面上泛起圈圈涟漪,隐隐约约看见几条小鱼欢快的翻腾着,四处乱窜。池边的芦苇轻盈地摇曳着,摇落了积在苇头的雨珠,像芦苇的眼泪,积郁的忧愁在此刻感性的释放,变得越加轻盈与欢快,惊醒了卧在枝头不愿睁眼的美梦。田野就像一片稀疏不均的草堆所构成的一幅碧绿油画,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洼,盛满了晶莹的雨水。小草在田野中一改往常慵懒的摸样,在风中颔首,在雨中生长,享受着雨露的甜蜜。远处的天边被抹上了一层灰蒙,一排排灰暗而迷蒙的彬树伫立在天边,静穆在雨中。铁轨因雨水的冲洗而显得锃亮,泛着澄澈的雨水的清光。

我的视野,因为雨的存在而愈加可爱。

淅淅沥沥的散文7:秋雨

文/王秩美

秋风起,又下起雨,雨声淅淅沥沥,从屋檐上流下来,流到门前的花盆里。花盆里的米兰开了,芳香四溢,雨水中的米兰,仿佛浸染了雨的湿润,鲜艳欲滴。凤仙花有粉色、紫色、黄色,在雨的滋润下,显得更加好看。初秋的小雨,一场甘霖,让植物们为之欢呼,为之鲜艳。

雨渐大,在地面上现成一条水流,缓缓向下流去。雨滴落在地面,溅起一朵朵水花。风渐大,风中的花卉摇曳不停,有些花花瓣落地,飘落到水中,随着水流往前流去。落花飘零雨声渐,烟云回首万物残,小楼难觅江南月,落寞须知秋中颜。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样子的天气,适合寂寞的人独自念诗,适合小资情调的人慢慢品茶,适合有故事的人回忆过去。仿佛一阵风起,万千心绪从莫名处而来,心中顿时无限感怀。眺望远方,雨帘密密集集,天空乌云黑沉沉,有种压抑的紧迫感从心底流露,不再是刚下雨时那种微雨湿润的美感,只有一种无限的惆怅,在看着远处时,淡淡地忆起往事来。

手指轻敲着窗栏,风吹动着发丝,水滴慢慢地从屋檐落下,触碰窗栏时发出滴滴嗒嗒的声音。远处,不知谁家正在吹箫,好似还在练习的曲子,声色尚不完整,断断续续的声音从远处飘来。犹记得那年在杭州,走过西溪湿地的芦苇荡时,听到一人吹箫,声音悠远,仿若天籁,竟一直难以忘怀。秋雨中的音乐,总有别样的情趣,这是心底的声音。窗外,有一只布谷鸟在鸣叫,像是又快到了收割的季节。住在这一带,已经好几年,原先这一块地,都是农田,现在都成了居民区。有两只布谷鸟,倒是经常见到,想必是农田变成居民区,它们无处可去,要不就是眷恋故里,不愿远走吧。雨声中的布谷鸟叫,显得有几分凄厉,在那一阵箫声里,显得格外不和谐。箫声渐消,雨声却没有小去。远处的山峦,在雨中显得迷蒙,仿佛名家的一幅泼墨大写意,层层叠叠,在乌云下,山影朦胧,树影朦胧,人影朦胧。

多年以前,想要学一种乐器,可以在寂寞的时候独自演奏给自己听。只是那时,被学业羁绊,这种在别人看来只是休闲的东西,始终没有如愿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音乐,似乎就在身边,始终未曾远离。就像这雨声,这鸟叫声,这箫声。突然想起一首曲子,叫做《森林狂想曲》,里面好多的声音,模仿真实的大自然,这种贴近大自然的音乐,似乎很容易引起共鸣,让人眷恋乡野,眷恋过去。还有一个很着名的曲子,叫做《神秘花园》,有时候听着听着,就觉得有种超脱之感。音乐和现实不同的地方就是,音乐可以给你感知,却不必面对,而现实是面对各种不美好的,让人常常因为周围的不安而无法感知美好的存在。音乐中的乡野,终究还是遥远的。雨突然大了起来,一阵风过,吹得窗户咯吱响。秋天的雨,有时候会吓人,看那远处的稻田,听着布谷鸟的凄切叫唤,望见窗前的花儿被风吹得枝桠乱晃,不由地把身子缩了回来,关上窗子,看云层慢慢地移过来,黑压压的,像是哪家的黑布盖住了天空,风愈大,花瓣随着风毫无方向地乱飘。最是无根凋零叶,狂风恶雨伤此心。缥缈云中随风飞,落于他乡谁能知。突然怜惜起这样子的花叶来,生命里,我们的命运有时候也只能随风飘零,无法自己掌控。

天快黑了,雨声渐渐小去,雨也快停了,可是已经慢慢地到了傍晚,天空还留有一点的霞光。突然想起人生,一如这天气,有时候一下雨,就会下了整个下午,等晴时,时间已经老去。可是一想,就是人生中有风有雨,这天气也是变化无常,这雨中,一样有别样的风景。像那布谷鸟,已经抖动羽毛站在树上。米兰的花香愈浓,稍微靠近,便闻得一阵香气。凤仙虽然已经花瓣残落,可是枝叶还是傲然挺立。窗外,霞光映照着,有一种特别的美,让人心中为之一亮。美到极致,不过如此吧。

淅淅沥沥的散文8:思念故乡的春天

文/1625084955

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一整天,雨水拍打在雨棚上咚咚直响,就像是一首永远听不懂的钢琴曲。冬天老是在这个季节霸占着,城市的春天含含糊糊的总不出现。让人思念故乡的春天。

故乡的春天在我眼睛里,在我不再年轻的心坎上。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在被某种情感触到心灵深处时,你会忍不住翻开这些经典的记忆。

童年的故乡,春天在我心里是一副永不褪色的画卷。最是梨花桃花盛开的日子,漫山遍野的梨花,远远看去就是一个洁白的世界。高大的梨树被春风一吹拂,洁白的梨花在故乡满天风扬,铺在松松软软的春泥上。粉红的桃花伸展开它婀娜多姿的身子,蜜蜂时时飞舞。桐树花在幽静的山沟里悄然开放,清雅的花朵在山间独领****。花的世界里有我小小的身影,那时,我在高高的山岗上哼着老师教的歌曲,眼里迷离着美丽的家乡。最后一场春雨过后,我期待着他们在夏天长出青青的果子,在梦里品尝着它们的果香。

思念故乡的春天,思念故乡的童年!

故乡的春天是父辈们的春天,是孩子们的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季节,父辈们穿行在油菜花铺成的田地里开始播种。一捆捆柴禾竖立在晒坝上,褐色的枯柴会燃尽它的芳香。青砖瓦房,小桥流水,一张画家笔下的黑白素描。还是孩子的我们挎着书包放学回家奔跑在崎岖的山道上,饭盒在书包里乒乓之响。“儿童归来放学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嬉戏玩耍的声音在空旷的田野久久徘徊不忍离去。夕阳像一位温柔的女子笑盈盈在田间洋溢着诗情画意,细碎的脚步跟着我们的身子不想离去。田间的火粪堆里钻出缕缕青烟,香味不绝,是树木的香味,是草木的体味。大把大把的茅草里有了幼苗,螺蛳壳在上面安家了。

田野里泛着春的气息,春树偷偷地张开了它的小手,就像孩子的身体一样,一个春天过后,它的身高窜出了一大截。田埂上,鱼腥草疯长,肥硕的根茎藏在肥沃的土地里。竹林里的竹笋仿佛一夜之间,火箭一样的身子站在了铺满竹树叶的地上。沁人心脾的空气在鼻子间亲吻。

美丽的春天带着厚重的礼物踏遍山岗。

故乡的古井是一位温情的母亲,哺育着一代一代的人在这里生长。童年的古井享有“井须泉”之称。春天姑娘们都脱下了厚厚的棉衣,露出的胳膊白白嫩嫩,她们永远有洗不完的衣裳。笑声永远是甜蜜蜜,会醉了月亮,会迷了太阳。路过这里的年轻人会停下来掬一捧水,偷偷瞄一眼谁家的姑娘模样最美,心底最贤惠善良。还没走出几步,姑娘们的笑声就羞红了他的脸膛,脚步在山路上咚咚直响。青春闪着阳光,幸福像花儿一样。

在金黄的油菜花地,在绿油油的麦浪里,肥嫩的菊苣草疯狂的挤在麦子和油菜花之间。伸手一抓就是一大把,再看看手上指头也变得绿绿。我和儿时的伙伴一起钻进油菜地,弯着腰,寻找地里剩下的萝卜,要是我们晃出脑袋,头上一定沾满了金灿灿的菜花,伙伴们相互摘掉头上的菜花,心中却喜悦无比。那一个稚气的我还有一个稚气的你如今都各奔东西。麦地永远是我们捉迷藏的天地,有时想都不想赖在麦苗上睡一觉,翘着二郎腿,望着蓝蓝的天,闻闻麦子的清香,摸摸地里的螺蛳壳。美美的爬起一看麦子苗都被残害扑在地。总是忘了要挨批,看看“战国”吓得赶紧偷偷溜回家去。

故乡的春天别来无恙?儿时的伙伴都已去了四面八方,只有我还在这里孤独的回忆。

几度山花开,几度夕阳落。几度冬去春又来。故乡的老一辈都不在,那一个个笑盈盈的面孔只能放在了心里。现在回家自然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下一辈都不知我从何处而回,又到何处去?

我想最能表达我的心的还是这首程琳的《故乡情》。因为我的文字所表达的情感远远没有这首歌完美。曾经的少男少女都已不再年轻,对故乡的爱和对故乡的情却在我心里扎下了根,不会抛弃。永远不会抛弃!

淅淅沥沥的散文9:秋夜读石涛

文/坚利军

淅淅沥沥的秋雨驱散了夏日的燥热,细雨给灼热的大地披上了层薄纱,仙境般笼罩着每个角落。窗外,梧桐树下的草丛中传来丝丝秋鸣,音色悦耳,铿锵有力,似现代电子乐般的节奏,动人心弦,令人回味,秋天的触角就这样悄然延伸到了我的窗前,召唤着我感受自然的韵意。品着清茶,听着窗外沙沙的雨声,在初秋之夜,独赏这夜的沉静,顺手拿起了没有读完的《石涛画语录》,仔细品味。

石涛有言:古人写树,或三株、五株、九株、十株,令其反正阴阳,各自面目,参差高下,生动有致。吾写松柏古槐古桧之法,如三五株,其势似英雄起舞,俯仰蹲立,蹁跹排宕。

这就是苦瓜和尚石涛的得道之处,也是其画语录深奥难读之处。记得十几岁时,初读《芥子园画谱》时,其树篇中说树是山水之眉目,显然这是在强调树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性。学生时代的我对这些不明其理,更不用说读懂石涛的写树之法了。

《石涛画语录》是清代中国山水画巨匠石涛所着,又名《苦瓜和尚画语录》,共十八章,阐释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强调画家要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主张“借古以开今”,反对“泥古不化”。这些绘画思想影响重大,直至今日还为人所赞誉。

石涛是中国画坛上的一位奇才,他自幼出家为僧,对佛学及禅学有极其深厚的研究。在禅学思想的影响下,他的画风独树一帜,笔墨恣肆纵横,超凡脱俗,不拘一格,意境苍莽新奇,他提出“一画之法”旨在独抒性灵,我手写我,珍视自己的须眉。而在林木章节中为何提到写树三、五、九、十株,而不是一、二、四、六、七、八株,显然,这是寻求阴阳一体、正反和谐的一种方法,是苦瓜和尚的过人之处。由于石涛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并对禅学有着极高的悟性,因此他得以用禅学思想写出了划时代的论调,提出精辟的具有指导性的艺术见解。其实每棵树作为个体,都有其个性特征,其丰姿应凸显个性魅力,更重要的是几棵树合成一组树,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也不是孤立无援的组合,而是充满了前呼后应,瞻前顾后的生命联系;树群之间更应是顾盼生情、息息相关,这才是写树的关键所在吧。石涛画语录中的写树要旨,也可以与“移情”联系起来,当西方人提出“移情”一说时,中国人早已把这东西熟练运用了。石涛虽非海归,但他的画论却遇到了异域的精神知音。石涛将其画理运用到创作的实践中,这让石涛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艺术成就。

《石涛画语录》以禅学思想为主导,通篇贯穿了他对禅的理解与领悟,其文章中充满了禅的内涵与玄机。若是有了禅学的基础,再读《石涛画语录》,便会感到其中奇妙,感叹其确为“千古绝唱之奇文”。借着秋雨清爽,跟着石涛游走山水间,确是惬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