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母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岳母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岳母的文章1:岳母

文/梁俊

记得那年已是深冬,冷雨霏霏,天寒地冻。妻生了大女儿。农村有个风俗,但凡家里生了孩子,就要去妻子娘家报喜,名为报喜,实则要娘家置办些补品,好让女人坐月子。

我也不例外,照例去到妻的娘家报喜,走到岳父家的厨房,岳母费力地从火塘边的板凳上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肺心病、偏瘫,已把她这个才40多岁的女人折磨得瘦骨嶙峋,“咳咳咳咳”,伴随着气急的哮喘声,她努力地压制着气息,稍缓口气,“生了吗?儿子还是闺女?”岳母几近昏暗的眼神顿时有了光亮,蜡黄的脸色有一丝红润。“女儿好,女儿也好啊。”岳母的语气有些勉强。我妻一共四姊妹,却无一个男丁,而岳父家族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妻的奶奶没有给岳母一个好脸色,岳母在家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她起早贪黑操持家务农活,积劳成疾,内外交困而成如今的模样。

“娃儿,我喊你李大妈给煮了一罐甜酒。鸡,我找人抓好了的,觉得不够我托人又买了几只。”岳母一边说着,一边拖着病患的身体把东西装进背篼里。除了吃的东西,岳母还自己做了背孩子用的背裙和一个纱布小棉袄,“我手脚不灵便,做得很粗糙,你不要嫌弃。”岳母歉意的表情,让我顿时心酸不已,满眼的泪水不争气地在眼眶中打转,我强忍住哽咽,说了声,“妈,我走了。”

岳母是打针引起的偏瘫,手脚已不听使唤。可以想象她做针线活儿时的艰难,她拒绝了邻居李大妈要帮她的好意,在昏暗的灯光下,硬是一针针、一线线缝制。

没过几天,岳母家邻居来街上带信给我,说我岳母病情加重已无法动弹,想吃小笼包,要我买点给她。我当即去店里买了给岳母送去。在岳母床前,我拿出还冒着热气的包子递给了她,“口没味了,想吃包子。”我一个一个喂给她,就吃了3个,岳母几乎都是用尽了力气,“娃儿,我想看看我的外孙女。”“好,明天我带她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有人突然带信来说岳母去世了,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我发疯似的跑到岳母家里,家中的人们正在料理后事,岳母的床边还放着几个冰冷的包子,岳母就这样匆匆离我们而去,结束了她勤劳半生、病魔纠缠47载的灰暗岁月。

事后我才知道,就是那天我背走她给准备的坐月子的东西后,岳母不顾寒风凛冽,不顾自己的病残之躯,几乎每个早晨和黄昏都会倚靠在青砖瓦屋前的门框旁,静静地望着我家的方向,她是期望着我会带着她的大外孙女过来给她看看。她是想感受做外婆的那种喜悦与幸福,享享天伦之乐,结果她的愿望却永远落空了,带着无尽的遗憾而去。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但每当我想起岳母,她老人家的形象在我记忆里愈加清晰,使我无法忘记。虽然我和岳母相处短暂,但她的善良,她的慈祥,她的忍辱负重,是我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的榜样。

青砖瓦屋前,岳母倚靠着门框目视远方,任寒风撩起她的长发,这个画面就像一个唯美的镜头,在我记忆里永远定格,成为我心中永恒的塑像。

关于岳母的文章2:岳母

文/蒋建国

岳母今年已89岁高龄,但身体依然硬朗,一个人独立生活,每天约上几个老人打几圈小牌,家务活都是自己干,还能下地种菜,屋后的自留地拾掇得很好。每次我们回家,总要给我们准备好多新鲜蔬菜和南瓜、土豆、蚕豆、红薯等杂粮。有时还能跟我们一起出游,去年中秋到湖州游太湖,今年早春到南京看梅花,一路下来,走了近万步。

岳母一生勤劳贤惠。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岳父在离家近30里的水利农机站工作,回家少,岳母每天都要下地干活,挣工分,还要照顾四个小孩,家里还养着羊和猪,常常是起早贪黑,好在岳母壮实,能吃苦,也都挺过来了,后来,三个女儿渐渐长大了,也能帮着家里分担一些。

岳母很热情好客。我们过年过节回家,或是家里来亲戚,岳母总要准备一桌菜,生怕菜少,不够吃,吃不好,总是在不停地忙着,总要忙到上完最后一道菜,才上桌,有时人多就不上桌了。

岳母非常温和,从未见过她发脾气,岳父脾气急,会发火,但岳母从不与岳父争执,遇事都听我岳父的。岳母总是乐呵呵,见人总是笑,对人非常真诚,亲戚邻居家有什么困难,总是乐于帮助。岳母娘家条件不太好,总是想方设法接济。困难时期,邻居家揭不开锅,过不了年,岳母总会雪中送炭,帮他们渡过难关,所以非常受人尊敬和爱戴。

一般老人都爱唠叨啰嗦,岳母却从不唠叨啰嗦,从不干预子女的生活,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岳母非常乐观知足,也很无私,一心直想着别人,从不考虑自己,从未跟子女提过要求,逢年过节我们带东西回去,她总不肯要。

岳母没读过书,不识字,几乎没有上过街买过东西,购物基本上都是我岳父负责。整天守着家,忙碌着,很少走亲戚,就连自己三个女儿家也很少去。在我的印象里,岳母第一次来镇江我们家,是1997年,是陪北京的伯父伯母一起来的,那年我们已结婚十年,第二次到我们家是2004年,是因为大外孙女结婚才来的,第三次来我们家便是2015年,我们乔迁新居,差不多30年来了3次,前面两次还都是因为其他原因才来的。这几年每年会来1—2次,住上一段时间。

岳母非常节俭,自己从来舍不得买吃买穿,子女买给她吃的东西也常常舍不得吃,总要送给亲戚邻居一起分享,子女买给她的新衣服,总是舍不得穿,总说要做家务干农活,穿不到新衣服。家里早就装了煤气灶,但罐装煤气比较贵,舍不得用,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生煤球炉,常被煤烟呛得咳嗽。我们常常劝她要么烧煤气,要么晚上把煤炉封好,省得每天生炉子,但岳母为了省几个煤球,依然坚持每天生炉子。家里早就装了自来水,但岳母从来舍不得浪费水,看到我们哗哗地用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剩饭剩菜也总舍不得倒,热了一次又一次。

岳母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养成了勤劳节俭、善良朴实的家风,潜移默化地传承和影响了子孙。

岳母一生也经历了很多伤痛,大跃进年代,自己的父亲硬是被饿死了。后来,岳父得了肾病,三年都吃没有盐的病号饭,岳母内心是多么的焦虑和痛苦。再后来,唯一的儿子得了肺结核,常常吐血,常要送医院,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最终没有保住生命,30岁那年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何等的痛苦。1989年岳母自己患上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这种病非常凶险,死亡率很高,动了两次手术,住了一百多天医院,终于康复出院了。岳父晚年病情越来越重,生活不能自理,对岳母越来越依赖,几分钟看不到,便会扯着嗓子喊。其实岳母也已80多岁了,每天还要服侍岳父,晚上经常睡不好觉,岳父脾气越来越糟糕,好在岳母脾气好,坚强,终于熬过来了。

吉人自有天相,好人总有好报,愿岳母健康长寿、开心快乐。

关于岳母的文章3:不要所有的都拆穿

文/李铁军

岳母随团去北京旅游,在导游的一番蛊惑下,以很贵的价格买下一对“貔貅”,回来后向我炫耀如何杀价成功云云。以我并不专业的“识玉”本领,“貔貅”似乎并非“大理玉”之类,十分可能是“玉粉”粘接而成,我不忍扫她的兴,也夸起“貔貅”来。结果,妻子毫不客气给了岳母“当头一棒”,无情地告诉岳母真相,“便宜与价真”终成泡影,岳母一连郁闷好几天。

记得台湾的一位女作家曾记述过自己与父亲的一段往事,每当女作家朗诵起“古道外,长亭边,芳草碧连天……”她的父亲都会为之动容。后来,作家的父亲终忍不住询问,诗中所写是不是“古道外,长城边”。作家纠正了父亲的误解,结果父亲却很是失望。长期以来,每当这位父亲听到女儿诵读“古道外,长城边”时,他都会想到自己长城脚下的家乡,这勾起了他思乡的情愫,女儿的纠正却终结了父亲的美好错觉。

生活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都应拆穿,尽管那是一份错误,但在这份错误中也许饱含着的,是一份善良、一份亲情,和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关于岳母的文章4:岳母的“一碗水端平”

文/梁建军

岳母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不仅影响着家风,影响着妻子和她兄妹们的成长,岳母的“一碗水端平理论”,还影响着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幸福。

一个好的岳母会让一个有矛盾的家庭走出困境,一个不称职的岳母也会让一个温馨的家庭濒临解体。在许多失败的婚姻中不乏一个不称职岳母的影子,但更多的家庭却因有个好岳母而更加幸福美满。

岳母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但我还是常常想起她。特别是我父母在世时,每到逢年过节,妻子总要给父母添新衣服、新鞋袜,带些好吃的。侄儿们参加高考时,我们总要送些营养品,上学时赠些书费学资,对几个侄子无不如此。这时我就想起了岳母。

岳母出身在太谷县城一户殷实人家,从小衣食无忧,能够读书看报,这在同龄人中也是极少的。岳母生育了5个孩子,年轻时未能迈出家门,直到孩子们长大上学后,岳母才去了太原一个家属工厂做工补贴家用。

我第一次见到岳母时的记忆是,中等身材,略显消瘦,脊背微驼,头发稀疏,不太爱言笑。倒是说话爽直,办起事来风风火火,还算精神。岳母劳累后老头疼,发暗的额上常常留下拔过火罐的印记。

我对岳母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次我和妻子回家看望岳父母,拉家常说起了两家的老人,小夫妻斗嘴玩,妻脱口而出:“我父母养育我多年,和公婆肯定不能一样。”一旁的岳母立即插话制止:“可不能那样说,两家父母都一样。你们对两家的老人要一碗水端平。”一个“一碗水端平”,我是听在耳里,喜在心上,妻那刚刚萌生的“不公道的火苗”就这样被浇灭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局领导想方设法给职工盖起了宿舍,我有幸分到了一套80平方米的居室,在5层,年轻人不怕上楼,采光又好,论资历条件,我是非常满足了。那天去了岳母家,就想“显摆”一下,聊天聊着,就引到了房子上,我不失时机地说:“最近单位调房子,又调了个新的,80平方米,就是高了点,5层。”妻接着说:“再低点就更好了。”没想到岳母脱口而出说:“你们啊,年轻轻的就又分上房子了,别人心没尽,楼层不高,高点家里还亮堂。”我表面上是受到了奚落,其实心里美着哩,虚荣心顿时得到了满足,觉得很有面子。

正是岳母的“一碗水端平理论”的言传身教,我们知道了如何处理家庭关系,懂得了感恩和知足。懂得了既然相爱组成家庭,就要从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父母和家人开始。妻子能够善待公婆,关心婆家子侄,能给妯娌们做出表率,除了自己的大度、善良、热情、修养外,恐怕离不开家风的熏陶和母亲的教诲。现在父母都离开了我们,作为长嫂的妻,每当过春节、中秋时,都要把弟弟及家人请到家里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

岳母离开我们了,但她达观向上、明理知足的心境及严格要求子女、处事公道、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受益无穷。

岳母,我们怀念您!

关于岳母的文章5:夫妻不吵架的智慧

文/杨兵

岳父岳母都近七十岁了,相濡以沫近半个世纪。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架。岳父爱喝酒,却从来没有趁酒劲打骂过岳母,相敬如宾。邻里都羡慕不已,称“恩爱夫妻”。子女们也总结了他们大半辈子不吵架的秘诀,以飨读者。

包容乃大。婚前山盟海誓,婚后搭伙过日子,柴米油盐的琐碎,难免不磕磕碰碰。岳父脾气暴躁些,岳母性格温和些。相互有抵触的时候,总有一方少说话,一笑了之,水可以包容火,火可以包容水。长此以往,形成和睦相处的习惯。岳父常教育子女,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天底下除了死是大事,其余都是小事。而岳母说,计较开来,什么都是大事,没完没了,想开了,一切都是小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理解万岁。现在不少年轻的夫妻吵架,丈夫怒吼:“你为家做了什么!”而妻子不甘示弱反驳道:“你在外又为家付出了什么?”岳母年轻的时候在制药厂工作,岳父在铁路工作。后来,药厂改制,很长一段时间岳母赋闲在家。岳父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岳母在家洗衣做饭,教育子女,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岳父时常对子女念叨:“最对不住就是你们的母亲,她为家操心劳神,我在外只干了活!”而岳母却说:“你爸在外最辛苦!”妻子搭台丈夫唱戏,夫唱妻和,家庭这个温暖的港湾,缺谁都不可。

不计得失。经常听到不少夫妻拌嘴,丈夫骂道:“你就知道对你爸妈好,把我爹妈不当人!”而妻子又反驳道:“你说你又瞒着我,偷偷给了你爸妈多少钱!”夫妻相持不下,冷战甚至大打出手。如今,不少女性面对婆媳关系尴尬的处境,甚至婆媳大打出手也屡见不鲜。岳父、岳母工薪阶层,小职员,收入并不高,家庭不富裕。岳母有姊妹三人,上有哥哥姐姐。就在岳母的母亲其他子女不待见的时候,岳父主动让岳母把她母亲接到家里赡养,侍候起居,直到去世。而岳父的老母在老家住大哥家里,岳父和岳母经常去探望,送吃送喝送钱。岳母说,岳父山沟沟走出来参加工作的,在姊妹中条件最好,平时对于岳父几个兄妹,有困难能帮则帮,不含糊。

恩爱如初。岳父在外工作,每天再忙都要给岳母打个电话,嘘寒问暖。岳父回家,岳母则在餐桌上摆上她精心烹制的菜肴。岳父出门给岳母买个心仪的礼物,不论钱多钱少。岳母也会用心为岳父在外备一身行头,天寒织一件毛衣、一条围巾。在岳母不开心的时候,岳父会讲一段笑话逗乐。岳父不开心的时候,岳母则会开导、鼓励,还琢磨一道新菜的制作方法,用心为岳父呈上,给他斟一杯酒。在岁月的磨砺下,夫妻同舟共济,感情越发醇厚,手越牵越紧,成为年轻人眺望的一道风景。

奉献是福。岳父岳母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婚姻不幸,老公早逝,唯一的儿子婆家不管不问。岳父和岳母替女儿一照看儿子就是十多年。现在,孙子上了高中,本来可以放松放松,又念我和小女儿带两个孩子辛苦,又帮照看我年幼的女儿多年。在他们心中,奉献是快乐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现在,不少老年人围坐在一起,没事总爱谈论自个儿女如何有本事,如何孝顺,有的甚至把儿女吹到天上去。岳父岳母在外很少说闲话,在他们看来,幸福只与自己有关,与旁人毫无关联。

爱好相伴。岳父特喜好音乐,无师自通,二胡、阮都弹奏得多姿多彩。工作时,弹奏一曲激情澎湃;晚年时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加入老年艺术团,斩获荣誉颇多,经常为县城大型节日表演。一个爱好天地宽,乐趣多多,再多的烦心事都烟消云散。岳母没事的时候,爱和一帮人打纸牌,和睦了邻里关系,舒展了日子。但是他们注意一个度,以家庭为主。而不像有些夫妻,沉溺于摸牌赌博,对家庭不管不顾,这样怎能不起矛盾,不起冲突!

关于岳母的文章6:我家“二老”如姐妹

文/柳相

母亲与岳母年龄相差十来岁,两人性格也迥然不同:母亲好静寡言,岳母喜欢热闹,说话嗓门大;母亲天性节俭,省吃俭用,又近乎有点洁癖,家中常要擦拭得一尘不染,终日劳作而不愿停歇;岳母则以吃为重,再贵的菜也只要孩子想吃,买起来毫不手软,天天鱼肉不断。屋内看得见的地方擦拭得干干净净,至于隐藏在角落的灰尘,她则视而不见。若有空就守个电视机,尤其爱看“案件聚集”等法制类节目。

我结婚后,母亲与岳母见面的次数不多,即使相遇也很客气。母亲很欣赏岳母的大度豪爽,岳母则常常提起母亲的与人为善。

前些时候,母亲因腰椎疼痛久卧在床,竟引发了脑梗,又由于体质虚弱,右手从肩膀到手指生了许多带状疱疹,钻心地疼。什么药都用过了,但见效不大,我们作为儿女的也都束手无策。岳母几次去医院探望我母亲,回来后脸色沉沉的。因为母亲生病,妻子工作又忙,岳母让我下班后直接去她那儿吃饭,并告诉我,母亲的体质太差,需要营养跟上,光靠医院的饭菜恐怕调整不过来。我颇感为难,因我不善烹饪,而且母亲平时吃得清淡,很难伺候。岳母便自告奋勇,每天专为母亲烧营养菜:清蒸鸽子、白灼虾等,并每天烧一锅绿豆汤。我深受感动,中午就把菜汤送到母亲的病床前。

久病不愈的母亲性格变了很多,也不再坚持吃素,加之岳母的菜肴色味诱人,母亲胃口大开,每天都把菜和绿豆汤吃得一点不剩。渐渐的,母亲气色有所好转,病也好了大半,她非常感谢亲家母为她所做的一切。岳母毫不以为然:举手之劳嘛,何必挂在嘴上,只要病好了,大家都开心。

关于岳母的文章7:平凡的爱

文/阿文名

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因为她们的儿子大有作为,所以名流千古,予世人之传播效仿,并以其母为荣,以其子为敬。

然而,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在,最伟大最平凡仍是无私的母爱!她们不求回报,不计贫寒……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源于天性,是不可熄灭的心灵圣火!连禽兽都会付出生命去保护自己的孩子,何况是最高级的人类?任何一种事物都需要去宣扬来发扬光大,唯有母爱是静谧的,像空气一样在无声无息中游动!这种爱,只有做了母亲才能深深体会!

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她没有辉宏的前程,也没有炫耀的事迹,谈不上占尽风头,更谈不上有多伟大!因为平凡,平凡到没有人提起!

她的出身贫穷,养成了从小就学会了节约,从小就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天性善良的她,从此就过着最平凡人的生活。在外打工的她,每吃到一顿她感觉好一点的生活时,她不是贪婪地饕餮,而是想到老家的父母,她们今天吃得好吗?她们的生活还是那么辛苦吗?此时的她,吃在嘴里,挂念在心里!

为了给母亲医病,为了让父母过得更好一些,为了让父母不再为生活发愁,她唯有忘我地工作,还有就是常常给家人送去平安的问候……

再怎么困难也得让父母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再怎么节约也不能在父母的身上吝啬,在怎么穷也不能耽误母亲的体检、医疗……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离去。转眼间,她已变成为人之母,看着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穿得兴高采烈,她幸福在心里,欢笑在眉间……

母亲注定是辛劳的!目睹着孩子常年的疾病,她曾不止一次地告诫苍天:“让我的孩子身体健康吧!如果需要条件,我愿意代她生病!……”

爱又多了一份,爱更深了一层,什么是爱?什么才算爱?她理不清讲不顺,却运用得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生命在于博爱!生活源于关爱!当最值得庆幸的生命降临时,往往是由一种幸福的开始,继而演变成一种无形的焦虑……

随着她鱼尾纹的增加,孩子也渐渐地长大。不是每条道路都那么平坦,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盼望中的孩子长高了,可她担心的事也发生了。

孩子的青春叛逆,又一次摧残着她彻夜无眠,出门时说得好好地,可到了深夜仍不见踪迹。这些不懂事的屁孩,她们哪里能体会到做一个母亲的心啊!

她联系到所有的信息,翻遍了整个城区,一次又一次地将孩子带回家里……她苦口婆心,她大发雷霆,她痛恨的哭泣!……没想到这一切并没有让孩子感动,孩子说:“我也不是小孩,我有我的分寸,您们大人也不用担心,我是现代人,管多了会适得其反的……”自以为懂事的孩子,既天真又可恨,她们那里知道什么是担心?什么叫爱心?

孩子再大也是父母的孩子!对于关心,最有耐心的还是母亲!语重心长,借景生情……没有立竿见影,没有朗朗回音……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滴水能穿石,铁杵磨成针……再凶猛的野兽,亦能被人类所征服,何况是有思维的同类。

时间就是最好的见证,孩子终于清醒了,她读懂了妈妈的焦虑,虽然自己不能做到伟大,做一个让父母宽慰的孩儿就是爸妈的骄傲!

孩子的一个短信,一句祝福,一件小事,一次孝顺,她都会感动得酣然泪下……

好母亲都会教育出几个好孩子。她的孩子终究不负众望,北大是象征着中国人最具有前景的母校!人们投来惊讶羡慕的眼神和最诚挚的祝福声!一家上下欢天喜地,开心的笑声给炎热的夏日带来春一般的凉怡。

孩子真的长大了,在亲朋的欢笑中,她总是在寻觅着母亲的身影!更多的时候,她总是见到母亲在偷偷地擦抹着幸福的眼泪!……

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她的笑容也愈加灿烂!

生命不息,欢乐无止。当又一个新的小生命降临人世时,她的身份又多了一层,于是又开始忙碌着新一轮的使命,无条件地奉献出她那颗最平凡最伟大的博爱!……

一个平凡的妈妈和她的孩子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奇迹?什么是不可能而变成可能?当我们的孩子正当年少时,请给予她们的力量!多一份爱的关怀就多一份希望,多一句赞美的语言就多一片掌声,多付出一些我们用不完的爱吧!这个世界会因为爱而变得更加有爱!……

生命源于自然

爱,来自人间

当我们徘徊在旅途的沼泽

最重要的不是踏出泥潭

而是踏出后给予的博爱

春天是发芽的季节

泥土是生长的根源

当生命又一次挑战极限时

我们不是为了摆脱困惑

而是摆脱后该如何面对

母爱是平凡的

平凡得让人容易忘记

当你惶恐不安摇摇欲坠时

最坚强的后盾

是母爱无私的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

唯有母爱亦平凡

当我们孕育着新的生命那一刻

正悄悄复燃……

记录一个平凡母亲的一生。稿于二零一三年三月八日晚。

关于岳母的文章8:母亲是永不凋谢的花

文/陈来峰

周末,岳母来了,还带了一只家养的土鸡。

鸡已经被宰杀得干干净净,浑身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妻子和我都惊叫起来。

这不能不令人惊讶。我们都知道,岳母在老家就养了一只鸡,而且是只很敬业的母鸡,几乎每天都能从她的小窝里捧出一枚热乎乎的鸡蛋。岳母对它也是喜爱有加,平时都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即使我们也没少吃它下的鸡蛋,那正宗的土鸡蛋,真的跟市场上的没法比,那黄中带红的蛋液炒出来那个香啊!

我们这些馋嘴的人谁都没有想到吃这只鸡的打算,想都不敢想。

可是如今,这只鲜活的土鸡被岳母给带来了,还宰杀得干干净净。这不能不叫我们吃惊。

妻子急忙追问事情的原委。

原来这只鸡晚上被卡在鸡笼上,死掉了。母亲为之伤感了一天。

土鸡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沁人心脾的香气溢满了整个屋子。这浓浓的香气里好像不仅仅是肉香,还夹杂着纯纯的爱。

鸡肉端上桌子,我们围上来。那鲜嫩的肉,黄色的一层油,香气征服了我们所有人的鼻子。

难得吃到如此好吃的土鸡肉。

吃饭的时候,岳母一个劲儿给妻子和孩子们夹肉,而她一口都不肯吃。

是啊!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天下的母亲总是将自己最好的,最爱的,给自己的孩子,在美好的东西面前,她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这不仅仅是中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习惯,也是人性天然母爱的散发。

妻子突然叫:“马上妇女节了!咱也庆贺一下!”

酒杯相撞奏出清脆而美妙的音乐,大家都笑逐颜开,岳母笑得尤其灿烂,虽然她的脸沟沟壑壑,历尽了岁月沧桑,但,好像一朵娇艳的花儿,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儿,永远在我们心里盛开。

关于岳母的文章9:包裹里的慢时光

文/舒一耕

一次和岳母闲聊时,她说她哥哥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烟台当兵时,有一次给家里人邮寄了些落花生来,一家人很高兴,邮寄花生的包裹是用几块白方手帕连缀而成的,所以说虽然时隔多年,那次寄来包裹的事情,给岳母的印象很深。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用快递收发包裹的多了起来,而且多是网上购物,从订货到收获也就两三天的时间,我看着单位门前不时有收发快递的车辆络绎不绝,便常常想起以前邮寄包裹的那些慢时光来。

记得小时候,每年过年前,我们一家人最盼望的一件事是远在山西太原的大姨家给我们邮寄包裹来,包裹里是一些半成新的旧衣服,虽是表哥、表姐们穿过的,但依然带着满满的情意。大姨家是工人家庭,条件相对好些。而我们家在农村,姊妹众多,每到过年父母就为我们的穿衣问题犯愁,大姨每年给我们寄来的包裹,正如雪中送炭,解了全家的燃眉之急。

记得哥哥每次从邮局取回包裹,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我们姊妹几个都高兴地翻拣着,里面大多数衣服是我小表哥和小表姐穿过的,既有内衣裤,也有外套,式样都很新颖,是乡下人很少见到的。小表哥比我大几岁,所以他穿不上的衣服我穿正合适,表姐的衣服姐姐穿着合适,我们把挑拣好的衣服叠放整齐,放到衣橱里。以后这些衣服就会陪伴我们一段好时光。

真正与邮寄包裹结缘,是我18岁参军远离家乡到大西北以后。记得在新兵连期间,我们班有个姓吴的同年战友家是山东菏泽的,他只有16岁,家里却已经为他定了一门亲事。一天他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女朋友亲手织的毛衣、毛背心、还有两双精致的鞋垫,鞋垫上还绣有“荷花水中开,有话信中来”的字样,令班里的其他战友们很是羡慕了一阵子。

新兵下连后我们分到了深山里面,夏天我们到营房周围山上的松林里采蘑菇,炖肉味道特别鲜美。我们也会把采来的蘑菇晒干邮寄回家,让亲人们品尝一下这里的特产。我也曾经把部队驻地的土特产蕨麻、冬虫夏草、枸杞子邮寄回去。那时的包裹都是用部队食堂里盛面粉的布袋子,洗干净后,把需要邮寄的东西放到里面,缝上口。再用毛笔或钢笔写上邮寄地址,待节假日到县城里邮寄。

当兵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犯胃寒的毛病,不敢吃生冷食物。母亲知道后,有年夏天,母亲就给我寄了一大包炒面来,说对治胃寒有好的效果。犹记得母亲在七十多岁的时候,戴着老花镜一针一针地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给我缝制了两双鞋垫,让人邮寄给在部队上的我,那份感动至今温暖心间。

从前慢,那时候邮寄包裹从发出到收到,少说也得半月的时间,过程虽然缓慢,但那种期盼的感觉和收到包裹后愉悦的心情,总能令人回味无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