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文章

请欣赏书籍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书籍文章1:感恩书籍

文/雨兰

人生识字读书始。

说起书,我的心中总涌动着一种感恩之情。

关于书,日本作家鹤见佑辅说得恳切,也道出了爱书人对于书籍的感恩之心:“寂寞的深夜,干游子之血泪;凄清的早晨,温老人的胸怀。日暮穷途之日,给予生机;心灰意冷之际,鼓舞以勇气。于傲慢的情感中,唤起谦虚的冲怀;于彷徨歧路之时,使归返于康庄。这些都是读书的恩惠。花晨月夕,旭日皓皓之朝,飞雪霏霏之夕,无论怎么的时候,没有不适宜浏览卷籍的。书本诚然是人类的最大恩人。”

鹤见佑辅所说的字字句句,我想,也是许多读书人的肺腑之言。

几十年来,与书相守相伴,我活得丰富也自足,充实也安心。是的,丰富也自足,充实也安心。

感恩书籍。感谢书,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美妙的世界。阅读,丰富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和精神日渐丰盈和澄澈。因为对写作的热爱与痴迷,书籍,又让我拓开了另一种美好的天地,让我在写作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踏实坚定,渐行渐远,也渐入佳境。

说到诗歌写作,我不能不提到《昆虫记》的阅读。我不能不感恩法布尔。不仅给了心灵与精神的愉悦,对我的诗歌写作而言,《昆虫记》实在是一个里程碑。一个重要的标识。《昆虫记》,这套十卷本计200 万字的美书,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慢慢地、欣悦地读完。整个阅读过程,我是在愉悦的享受中进行的,而且,我还为我的享受设置了限度,每天看那么几十页。每天,我心情美好地阅读着,偶尔,闭上眼睛,想象,品味,感受……是的,我得感谢《昆虫记》,感谢法布尔,他给了我另一种视角,其实他也是给了我另一种立场,另一种观照。我感觉,它推开了我生命中的另一扇门,一扇隐秘的门,一扇可爱的门。它开启了我以后诗歌写作的生命烛照之门。

一本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历史学家钱穆说过,书的背后必该有人,读其书不问其书作者之为人,决非善读书者。一本伟大的着作里,总会站着一个伟大的灵魂。读到一本好书,你可能就此结识了一位诗人或者文学家、哲人、圣人。像我们读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纪伯伦的《先知》,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等等。美术史学者、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范景中曾如是说:“读完陈寅恪之后,我对自己有一个评价,与其写书,不如译书,读者可能更受益。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太残缺不全,最好的读书年华都被历史风尘淹没。也因此,我对书籍一直抱着感恩的态度。”这是读书人对书籍的感恩,也是一本书对于一颗心的觉悟与警醒。

感恩书籍,感恩童年时的阅读,那是一生的岁月里珍贵的井,清澈的涌泉。“一种令人反复回味的甜蜜。这种情绪几乎是秘密展开着的,属于一个人的回忆。我知道,除了上帝,这样的回忆已经无人与我共享。”和作家蓬桦说到童年时的阅读,他对书籍也是充满感恩之情。但童年时读过的那些给他的生命带来重大影响的书籍,因种种原因难得保存下来,所幸,有一些爱书人开的旧书网,得以让许多对童年时的爱书“旧情难忘”的人,能够“重返旧时光”。“在旧书网上看到童年时读过的心爱书籍,我总是毫不犹豫地买回来。”作家蓬桦是这样,许多爱书的朋友也有此好吧。

为糊自己的口,为糊家人的口,这几十年奔来波去的,其中的幸福与辛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甘苦自知。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于我来说,这些年来所处的境遇,实在不算是顺境,但因为有书籍相伴,加上我性格里的隐忍与倔强,也总算是处逆若顺;因为有文字可以安放灵魂,苦境也就当成了乐境。感恩书籍,尽可以让我躲进书本成一统,与书中伟大的心灵交谈,从书中汲取温暖与力量。像《坛经》、《四十二章经》、《金刚经》、《心经》等一些佛学典籍的阅读,给了我很大的教益,佛经里那智慧的光芒照耀着也惠泽着我的身心,让我学着放下,让我惜缘,让我慈悲。虽然,我并不是虔敬的佛教徒,佛教书籍也不是避世的港湾,但于我,这些美好的书籍,是沉浸与洗涤,是充实与慰安,是寂静与欢喜,是大智慧的醍醐灌顶。

生活里的苦难与磨折,可以让一个人沉沦,也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强大。自认为,自己的内心能够变得强大,正是受惠于大量而系统的阅读。书籍,他们给了我双倍的酬报,既是愉悦的精神漫游,又是丰美的心灵盛宴;既提升了我的文化素养,又提升了我的写作水平……因为书,我也交结了许多爱书、藏书、写书、编书的朋友:王稼句、赵德发、伍立杨、郁葱、止庵、逄金一、陈忠、刘玉栋、张丽军……这也将是一个无限绵长的名单,无论是在书里还是在书外,他们都给了我深厚的教益。我深深记得,诗人郁葱先生曾经说过,放大自己内心的美好。我也常常在生活中践行这句话,勉励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也见惯了一些人人心的险恶,人性的丑恶,看惯了一些人粗鄙的嘴脸,放大自己内心的美好,那些丑陋、粗鄙、伤害,就可以忽略不计,内心里就充满温暖与光明。

感谢书籍,这些沉默的朋友,这些沉静的大师,他们照亮了我的灵魂,开阔了我的视野。书与书多相参照,给了我丰盈又开阔的人生。让我的一颗心在阅读中摈弃浮躁,沉静下去,再沉静下去,沉潜于文字之中,自乐其乐,自适其适。我知道,生活还在继续,阅读还在继续,阅读的幸福还在继续……这一切,多么好!

书籍,我一生的良朋与佳侣,我心灵与灵魂的福祉。有书相伴,我感受着友情的温暖与温馨,在这些师长、挚友的砥砺与鼓励中,我也一步步走向自己所向往的澄澈之境。

书籍文章2:我的“朋友”

文/张力予

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书一直陪我到现在,我可能一辈子都离不开它。这几年我读了好几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书好像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记得四五岁的时候,我经常缠着妈妈,让她给我讲故事:《木偶奇遇记》、《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踩面包的姑娘》……

我爱读书,不光是因为它一直陪着我,更是因为书让我懂得了爱与恨,好与坏,善良与邪恶,勇敢与懦弱……

我喜欢读书,因为书是智慧的源泉,是智慧的结晶,也是我时时刻刻的好朋友、好老师。多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得许多写作灵感。我们往往可以将书中的一些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让文章更富有文采和美感。多读书,可以让你增长课外知识,它会让你获取书中的乐趣。多读书,可以让你更加聪明,让你在社会中做个了不起的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书中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读了它,你就会增长学问。在我的书里,有一本名叫《小红帽》的故事书,那本书是我印象最深的课外书之一。从那本书中我明白了生活中有一些善于伪装的坏人,他们专门拐骗儿童,我们应该随时提高警惕,要去哪里一定要得到家人的许可,不要先斩后奏。尤其是小朋友,要特别注意,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这样我们才能保护自己,不受到任何伤害。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相信只要用心去读一本书,一定会悟出其中的快乐。就如《采蜜集》前言所说:“书里面有蜂蜜般甜美的滋味!比如知识,比如智慧,这些都来之不易,你必须去追寻,你必须透过书本一页一页的内容去追求才能获得。”

读书吧,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

书籍文章3:温水煮青蛙是真的吗?

文/董泽中

在许多书籍和杂志上看到过一个“温水青蛙”的实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人把一只青蛙丢进烧沸的大油锅里(有的版本是说大水锅),青蛙在生死关头会用尽全力跳出大锅安然逃生,而把青蛙放在冷水锅里,然后在锅底用炭火慢慢加热,青蛙居然开始享受“温暖”,当水温到达它熬受不住想跳出时,一切为时太晚,最终这只青蛙葬身在铁锅里面。

这个“实验”用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重压之下的人往往能发挥潜能,逃离厄运,而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的人,却往往会醉死蜜中!

寓意很深刻,但我不禁想问,这个实验到底可不可靠呢?我几乎不需要任何专业学识,仅凭着我在乡下40年的生活经验,就可以断定,把一只青蛙抛入一锅沸水里的那一瞬间,这只青蛙会立刻一命呜呼,青蛙的皮肉是非常嫩的,在碰到沸水后的瞬间它就熟了一半了,如果是沸油,那更是不用多加揣测了,它不仅会立刻毙命,而且四肢等纤瘦处还会立刻炸硬炸脆,根本不可能跳出锅子,至于把青蛙放在一大锅凉水里再点火加温导致它慢慢地死去这一说法,则更是荒诞不堪,经不起推敲。

青蛙是一种非常排外的动物,它并不喜欢与人类共同相处,它不像家养的宠物,把它放到哪里都行,可以这么说,你把一只青蛙放入一锅水里,无论锅中是热水还是温水、凉水,只要你一放手,它都会立刻跳离,因为它对“锅子”这个陌生的环境并没有安全感,它是不可能停留在锅中等着你再去点火加温的。好吧,就算这只青蛙特别愚钝,没有跳离,你也顺利点了火,给水加温,但请注意,青蛙是一种体温调节能力极差的变温动物,它们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所以冬天要挖洞冬眠,夏天则喜欢蛰伏在草丛里,说白了,青蛙是一种既怕冷又怕热的动物,就连暴晒在太阳下的田水、塘水都会让青蛙觉得不适,所以,一旦把锅子里的水加温到38摄氏度以上,青蛙会立刻因为觉得不适而跳离,它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等到自己被煮熟了之后才想到要跳离的。这是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本能,就像人渴了会去找水喝,而不是等到渴死了以后再想到要喝水。

所以,这个温水青蛙的实验只有一个结局,而且刚好与这个普遍流传的实验相反,扔进沸水中的青蛙会马上就死,而慢慢加热的青蛙是不会被烫死的。由此,我们不难得此一个结论,这个所谓的实验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是虚构的,是一些写作者、论教者杜撰起来的。放眼看去,现在这类“实验”简直已经到了铺天盖地的地步,而且往往以“感悟”“哲理”自居,例如有的说剔除了某条毛毛虫老大的嗅觉神经,结果这条毛毛虫找不到食物饿死了,其它的也全饿死了;有的说把一只领头羊的眼睛蒙住,结果这只领头羊找不到草吃,其它的羊也就找不到草吃了。事实上是怎么样的呢?领头羊找不到草,其它的羊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忍受一下,但是很快会分散开去自己找草吃,这也就是为什么牧民在放羊的时候要骑在马上紧紧跟随了,因为一个不小心羊群就会走散。

眼下,铺天盖地的“感悟”、“哲理”文章中虽然不乏精品,但不可忽略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用这类靠自己想像出来的荒谬的实验来说事,这些荒谬的实验往往有两种结果,一是贻笑大方,二是误人子弟。写作者为了要说明一个道理,通过自己熟悉的自然现象、生物行为等特征来阐述一个道理,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反驳的,但是靠合理想像,虚构一些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并且胡乱以“XX大学的实验”为名,以提高自己这个虚构的实验的“权威性”,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书籍文章4:我读书 我快乐

文/万佳玥

我从小就十分喜爱书籍,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把书当作不可缺少的营养品,像饥饿的人看到面包一样。爸爸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我都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星期天到图书馆或新华书店看书,常常要待到爸爸妈妈来叫时才回家。每逢生日,爸爸妈妈问我要什么礼物时,我总是脱口而出:“书!书!我只要书!”

在我的书房里,摆着一只大书柜,那里面都是书,从小小的、薄薄的连环画到大大的、厚厚的百科全书,应有尽有。我读书时,每当读到高兴处,我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读到悲伤处,我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甚至流下眼泪;读到幽默风趣处,我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觉得妙不可言;读到奥妙处,我总要紧皱眉头,冥思苦想;读到优美的词句时,我会动笔摘录,细细回味。

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仿佛见到了那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出现在我的面前,那又冷又饿又可怜的样子使我心如刀绞;我仿佛听到小女孩叫卖火柴的声音,那凄凉的声音像一支利箭戳人心碎;我仿佛看到缩在冰凉墙脚下瘦小的身躯,看到小女孩向点燃的火柴投去恳求的目光。我想:要是小女孩和她的奶奶“飞”到我们国家里,一定会得到幸福的,吃得饱,穿得暖。

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使我天天成长!

书籍文章5:农家书屋

文/李珍文

村里的陈列着各种书籍,有文学类、法律类、科技类、天文地理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每逢假日或劳作之余,农家书屋便“高朋满座”。那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那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那洋溢其间的智慧与灵气,无不给人以启示和享受。村民们沉醉在这方天地里,对生活增添了一份自信和希望,也感受到了书籍的好处与力量。

书中自有黄金屋。村里有一对小两口,结婚已十余年,上有年近七旬的老父母,下有一双年幼的儿女,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为了生计,夫妻俩曾背井离乡,虽然勤扒苦做,但由于家庭负担太重,一年到头,口袋里还是所剩无几。在谋生的路上,他们辛酸又困惑。要让家庭致富,路在何方?

冥思苦索中,他们来到了农家书屋,一叠“科技致富”的书籍,吸引了夫妻俩的眼球。寻寻觅觅,找到一本《黄鳝养殖技术指南》,认真品读,刻苦钻研,有了理论基础,便有了行动指南。夫妻俩从书中得到启发,去找村支书承包了二十亩鱼池,养殖了黄鳝、龙虾、草鱼等。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净赚了人民币二十万元。妻子深有感触地说:“书里到底有黄金,农家书屋是我家的财神爷。”是呀,书籍传授了知识,知识创造了财富,财富美化了生活。如今小两口的家庭焕然一新,高档电器琳琅满目,漂亮家具应有尽有,听说还计划两年之内购买小车呢。

书中自有颜如玉。川子是村里的“小混混”,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虽然年近而立,但至今还是“光杆司令”一个。亲友劝他不听,年迈的父母拿他没有办法。为此,热心肠的老村长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改变川子这小混蛋?前年春天,村里建了“农家书屋”,老村长认为机会来了,于是经常带川子去读书,读唐诗宋词、读现代文学、读科技书籍,让他受到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熏陶,体悟纯朴的民情风俗和人世温情。

老村长的良苦用心、农家书屋的有效指点,为川子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后来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渐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与重担,家境也随之好转。在热心人的撮合下,今年春节,川子与村里的小芳姑娘喜结良缘。在新婚庆典上,川子满怀感激地说:“我今天的幸福是村长大叔给的,我的新娘是农家书屋给的,我深深地感谢他们!”

读书是营造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村民们在农家书屋不仅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还收获了文明和友谊。彼此之间懂得了真诚待人、宽厚包容、乐善好施,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文明。沉醉在农家书屋,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还真是其乐无穷呢!

书籍文章6:书中日月长

文/胡洪侠

书籍,可以是生活中的太阳,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月亮。这样一想,我们就很容易分清两类读书人。

将书籍当作太阳的人,大都在白天读书。他们希望有了书的照耀,生存道路上的艰难可以像冰一样迅速融化,前进的障碍、陷阱可以一一跃过或者躲开。有了书的帮助,他们能看见自己想看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明白自己还想看什么,还想要什么。他们歌颂太阳,只是因为太阳给他们光明;他们喜欢书籍,只是因为书籍帮他们走路。太阳不是闲来无事挂在天上玩的,白天读书的人也不大会读闲书或无用的书。他们只要阳光,只要书中有用的东西,不如此,就感到自己年华虚度,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将书籍当作月亮的人,喜欢在晚上读书。日落西山,热气渐消;月上柳梢,银光乍泄;亮起一盏灯,与窗外月光辉映;随手从满架琳琅中抽出一本有趣的书,闲读。夜深人静,步出书房,庭中望月,心静如水。他们知道自己是无用之人,但不计较;他们清楚自己在读无用之书,但还是觉得有趣。他们为轻松而读书,借此摆脱生活的沉重。以书下酒,邀月同饮,个中乐趣不图与人分享,只求书不是盗版,酒不是伪劣,月不是假冒。至于白天的事,万事随缘,由它去吧!

白天读书的人,志在将梦想变为现实;晚上读书的人,意在将追梦变成守望。阳光下读书,梦在书外;月光下读书,梦在书中。

书籍文章7:图案,在物象中飞驰

文/丹麓听翁

天 空

一朵夹在古典书籍中的花卉,终身享受着文字的安慰!

一面流苏的天空,被夜绑架了,摸不清身子在哪里。黑云压迫着天空,陷阱在跟踪窟窿。

毛玻璃,靠揣测视物,装潢着慢慢变干的时光。

天空摆弄着彩虹,云彩喊出赤橙黄绿青蓝紫。

怀念在旧枝上筑巢,天幕的空档,填空着云彩和月光。

窠 臼

一树灰尘从窗外进来,在甲醛站岗的房间里,撕裂着爪子,显示了几样东西的坐标。

声音和图像定制在墙壁上,像仙游的老翁,没一点响动。

天花板鸟瞰着整个房间的布局,静物大多数时间摇晃着瞌睡。

房间经常被一扇门带走,按时被一扇门带回来。静物上的灰尘一层层拔节出穗。

家。垒的太大,像剩女的空间大半叫灰尘占据。

垒筑的窠臼,慢慢成为一种奢侈品,一种闲置品。

背 篼

篾匠的活儿,酷似穿针引线,织造着大小不等的盛物器具。

背篼,底座大上口宽,用竹条编扎而成,上口打结成竹花,完工后,用两根绳子牢

牢拴在前面作为背负的绳子。

背背篼,一种劳动的表演体操,家喻户晓。

放学后,我和伙伴们背上背篼掐猪草、挣工分、背丰收。

常常背着雨水和冰雪,有时,背着眼泪和高兴。

那段光阴钩在心上,挥之不去,抹之不去。

门 第

生活中,我走进无数虚掩的门,每次都得敲响门扉,听着回音决定脚步。

一扇虚掩的门横在那里,心里布满了数不清的徜徉和疑问。随手就可推开道路,可手的劲和心里的力唱不起旋律,像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

封死的门,严严实实,防盗的设施加厚了再加厚,还是挡不住脚步。脚步总在房间里留下足迹,惹得人们探寻蛛丝马迹。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门,虚掩的和封死的门,活在我的映像中。

门第的坎儿,在我印象中竟是那么的虚妄,无法解码,也无法打破。

倒 影

一面倒影对应着一面物象,物象在倒影的天空里打转、飞翔、迷人;倒影在物象的天空里映衬、起跑、组合、嫁接。

眼睛看见倒影时,倒影已经不是倒影了,变成了眼睛的物象,从心中飘逸的物象,

战马驮着草原而去,人事假借物象而来。

纷沓的脚步,搅扰了倒影的好梦,一面静水中的倒影打湿了物象。

视觉还在颤抖,声音已经离岸了。

出 界

立春凝视着大寒的尾音,寒冷还将持续多少回合?开花的动向从樱桃枝上出界。

乐声候着钢琴,枝条候着变绿,长亭外的秋千候着荡漾。

候车室人流涌动,候着车次提前到来,心情候着过年。

挑着扁担云游工地的父老乡亲们,纷纷从南方返回,挤在家里,白天黑夜没让家闲下来。

牛马道上,情绪主义者麻雀,一嘴一嘴的运输着春天。

起风了,山沟传来了冰花出界的声音。

赶 集

赶着春天,我们只是季节的末班车,在演习中赶集。

生活的钟声无缘的响起,那种万千次的报班,输给了夜晚含糊鸣叫的猫头鹰。

赶着自己的晨曦和黄昏,我们只是一截无人认领的过去。

麦苗出穗后,任你怎么倒车都无法把今天倒回昨天。深海中正演奏一场乌龟比武,

海水纷纷溃逃。

把今宵赶到江南,把大雪赶到山海关,把一场舞蹈赶出地球。

为了化妆一场宁静的盛宴,我们赶集着。

书籍文章8: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文/杨雨萱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思想的摇篮,是迈动双脚的动力。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给人启发。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书籍就像一束阳光、一片风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能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读书,让我大开眼界——它能让我与古代帝王对话,还能让我穿越时空领略未来的神奇……

读书,让我有了真善美必胜的乐观信念。它让我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它让我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面对世间万物,我们要善待每一株小草、每一朵小花;面对亲朋好友,我们要学会感恩;面对挫折,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毫不退缩、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自我,我们要用最纯洁的初衷去清洗蒙在心上的灰尘……

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渐渐的,在读书中我懂得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感受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怀古览今,仔细历数,有多少人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多少人因为书而开阔胸襟,生活坦然。

走进书本,就伴随着文字一起畅游。在惟妙惟肖的童话王国中,感受白雪公主的善良、大灰狼的凶恶;唐诗、宋词中,领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心情;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让人感悟英雄气概的同时,心生一股豪迈之气;聆听“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真切地理解古人思乡怀家的儿女情怀……

一本本好书,犹如一条条涓涓流淌的溪流,滋润了我的心灵,让我得以自如地浅吟低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