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憧憬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憧憬的散文(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憧憬的散文1:文字人生

文/尤俊

从当初遥望象牙塔的憧憬,到渐渐要走出大学的思索,情感的脱变,从肤浅到深入。我庆幸看到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每一步都是成长的纪念。在大学最大的收获,不是获得一张张证书,而是我寻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寻找,是张望,更是思考,所庆幸的是最终我找到了它。一种生活方式,将伴随一生,是一种美好的邂逅。

每一天都在阅读,从文字中成长,从文字中看百态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去书店淘书,每一次遇到心仪的书,那样的兴奋与激动,犹如遇到了一份好姻缘。捧着一本书,靠着有阳光的落地窗,慢慢地读着,仿佛世界都是安静的。更多的时候,我习惯在零碎的时间去读书,睡觉前读上一篇美文,仿佛心灵都被浸染,安然入睡,与文字相依,与书本为伴。我喜欢淡淡的墨香,有些书我只认定纸质的读本,电子书在我的生活中销声匿迹。轻抚书页的感觉,是无法代替的,再夹上一张精心挑选的书签,读书也会成为一种情调,一种生活习惯。在我的卧室,书成了最大的主角。当然,其中也有很多是我从来没有读过的。遇到好书的时候,书很多,时间很少,决意买下的便要一本一本去读。我读书还有个很习惯,特别好的书是一定要买回来读的,即使图书馆里有。喜欢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厚厚的笔记本差不多有四五本了吧。其实,我读的书并不是很多,但是读过的很多字句是可以深刻记忆的。于是,写文字的时候,它们便从脑海中一个又一个地跳出来。读得多了,看得久了,有些东西与生命相合,悄然融合。

每一天的记录,有意或是无意,码起的文字,渐渐码起了属于我的青春。当我写出了第一首打油诗,一位文学恩师告诉我,他希望能够看到我百变的文字。我理解的“百变”,能够写什么像什么。于是,我拓展了我的写作视野,从第一首打油诗到现代诗,从诗歌到青春小说,再从青春小说到散文的转型。渐渐地我爱上了散文这样的一种形式,随心而至,不做作,情感所至之处都是文字。现在偶尔也会作词,想想自己小时候的梦想还真是五彩斑斓呢,我曾经渴望有自己的第一支单曲,自己作词自己演唱。随意地哼唱,随意地写着,也许随意才会随心吧。那一天,偶然翻到自己初中时期写的青春小说,情节很简单,语言却很跳跃,依稀记得那时候自己也算是有自己的小小粉丝团,经常会有同学问我最近有没有新作,小说写到哪里了。当时由于学业的繁忙,青春小说的创作就这样被搁浅。后来,经历了人生中的特殊的一年。那一年,仿佛一夜间的长大,对于生活,对于人生,有了更为真切的感触。而这时候的青春小说已经无法满足这样一种抒发的欲求,散文就成了我的写作主流,巧合的是现在散文也是我的主打作品。

企业宣传文案,是我开始尝试的,正在不断地努力。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征文比赛,其实是否获奖已经不是最终目的。我是希望从中挣钱,用来支持我后来的写作梦想。可以说,平时购买的书的钱很多是靠自己挣来的。我很享受自己能够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行的感觉,这样的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状态,只有真正去经历,才能够体会其中的快乐和幸福。

关于文字,有了很多的尝试。从自己写作到辅导学生写作,从自我抒怀的散文到官方文字的撰写,曾经一直在给学校写新闻稿、通讯稿、甚至是人物专访稿,这样的不断尝试让我的生活从来都是新鲜的,不是一味的重复。提到辅导学生写作,我感觉很欣慰,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很客气地给我买了礼物,这份礼物很珍贵,让我体会到作为老师的成就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向三尺讲台的决心。我常常想我第一志愿肯定去做老师,我相信这个职业需要我,我也有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第二志愿就是去报社做编辑或是记者,为此我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了,从每天看稿子改稿子到去报社体验记者生活,结识各大媒体的记者编辑朋友,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台。

当然,一定会有人问我那你的主持梦想怎么办呢?其实,生命不息,梦想不止。无论是当老师,还是编辑记者,再或是做一名主持人,好的口才和文采都是很重要的。如果紧紧地握着这根线,不断地行走,总会到达终点的。

人生未必只做一种职业,但是一生只会追求一种事业。我可能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也可能是一名默默无闻的编辑,也可能是一名出镜记者,也可能是一名主持人。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在寻找一种真我,一种自我。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去寻找一种你所喜欢的生活方式。

Day-list是我寻找到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使是上网,我也喜欢列出清单,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安排。聊天的时候,听着音乐,这样时间就可以同时利用而不彼此干涉。写稿子的时候,趁着空隙的时间,发发飞信,跟好友们沟通下感情。在公交车上用手机写东西,是我发现的最节约时间的方式。直到下车,基本上一篇稿子就基本完成了,然后进行加个,就可以出成品了。

我的生活节奏很快,但是每一步都会踏响我生活的主旋律。一直在路上的心态将陪伴我走完属于我的文字人生。一直行走,虽然未来很渺茫,但是因为坚信,它终会到达。梦想依旧,脚步蔓延,走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关于憧憬的散文2:年俗渐淡憧憬美

文/严巍

离春节尚有一段距离,母亲就问我:“工作忙不忙,今年来家过年吗?”每年的春节未到,母亲就要早早打电话来问,若是工作放得开,就回家去过年。可怜天下父母心,已为人父的我,还要长辈惦记,惭愧之余,也为拥有一份浓浓的牵挂而从心底涌起阵阵暖意。

过年,城市有城市的特色,乡村有乡村的味道。城市里,生活节奏快,年货都到超市或集市上去买,琳琅满目的商品,想买什么买什么。我的老家在农村,过年的习俗一直没有变,除了鞭炮、写春联的红纸要到集市上去买,其余的年货都是自己动手做。虽然辛苦,却多了一份乐趣。

腊月二十以后,寨子里就开始陆陆续续杀年猪、打年粑、磨豆腐、煮酒等,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杀年猪都挑单日子,如腊月二十一、腊月二十三等。母亲说,挑单日子,来年万事顺利。这是祖先传下来的习俗,是否真如母亲所说,无从考证。杀好的猪肉用花椒和食盐腌制几天后就放到火炕上熏烤,做成腊肉,然后收藏起来。一年当中,有客人来、过节,或插秧、收割等农活最忙的时候,才吃得上色泽微黄、肉质透明的腊肉。

即便是现在,家里吃的豆腐也是母亲用小石磨磨出来的,过年也不例外。母亲先将黄豆放在水里浸泡一两个小时,再用石磨磨。磨豆腐是一项需要有极好耐心的体力活,两公斤的黄豆要磨两个多小时。母亲总是不慌不忙一小勺一小勺地往石磨的小孔里添黄豆,贪玩而没有耐性的我们,希望三下五除二就把盆子里的黄豆磨完,便催促母亲:“妈,多添点嘛。 ”母亲嗔怪说:“添多了,磨出来的豆浆粗,做不出好豆腐,从小要养成好习惯,做事情要有耐心。”说归说,我们最不喜欢的就是磨豆腐,每次听说要磨豆腐,我们总是说,豆腐不好吃,不磨了。用石膏煮豆浆时母亲总是要我们把门关起来,不准外人看,母亲说,外人看了,豆腐就会坏。呵呵,搞得好神秘哦。做好的豆腐可以煮,可以煎。在农家年夜饭的餐桌上,豆腐是一道不可缺少的菜。 我家吃年饭有个规定,不许小孩子喝汤。母亲说,吃年饭喝汤,来年做农活时在野外要被雨淋。为了不让辛劳的父母被雨淋,从前我们吃年饭都不喝汤的。母亲还在除夕夜用十二颗燃得旺旺的炭火排在火炕边预测来年雨水的丰欠,一颗炭火代表一个月,最先暗下去的炭火代表那个月的雨水好。年幼时对母亲的预测半信半疑,后来知道那没有科学道理,并从气象的角度向母亲说明了雨水的丰沛与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母亲似懂非懂,但从此慢慢地不再用此方法,而改看电视台播出的气象预报了。

偏远的乡村,文化生活远远没有现代都市那般多姿多彩。吃完年饭,我们唯一的乐趣就是坐在火炉边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可是十年以前,我的家乡还没有电,只能点着昏暗的油灯守夜。零时一到,新年的钟声一敲响,就迫不及待地放鞭炮,开财门,请财神。据说,谁家财门开得早,财神就先到谁家。我想,财神他老人家当夜一定忙得不可开交。瞬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就在寂静的山寨里炸响开来。新的一年开始了,热热闹闹的鞭炮声,带着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憧憬,在子夜里传得很远很远。

关于憧憬的散文3:苦涩的飘移

文/刘火

憧憬与苦涩,是青春叙事的两大母题。于16岁(或者更早一些)至26岁,无论少男少女,憧憬对于青春来说,是生理与心理向外的打望与急迫的扩张;而苦涩则是在这一打望与扩张中得不到满足的失望与焦躁。22岁少年成名的贾飞,正是凭借《中国式青春》的这一元叙事,让青春叙事里多了一份并非可有可无的份额。

“我相信我遇到王小梅,就是我真正的爱情”。青春的萌芽与标识,即两性的第一次接触与萌动,而且是那种没有丝毫利害与利益的接触与萌动。爱情的憧憬,大约应是青春叙事的元力量,但仅于此,显然不是青春叙事的全部。青春叙事,由于社会的多元与繁杂,更由于物质时代的巨大诱惑而几乎不可抗拒的势力,使得“挣钱”和“挣好多的钱”在许多时候并不亚于对纯洁爱情的遥想,虽然“我相信星星一定会闪耀出灿烂的光茫”,而且“我相信人生也一定会开出美丽的爱情之花”。这并不是悖论,这是当下中国社会在青春叙事里无法抹杀无从抹杀的现实。贾飞《中国式青春》(2012)青春叙事,从高中生、大学生生活作为起点,到《除了青春,一无所有》(2013)再到《蓉城之恋》(2014)的完全进入社会,一直把青春作为自己小说叙事的支点和“场”,不仅一步一步把青春的成长,变成了人的成长,而且把青春成长的可能出现的飘移,或隐或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用功、求上进(或用不一样的怪异举止行为等)、考上名牌大学,谋得一个好职业,赢得美人回望,大约是高中、大学男生的共性。《中国式青春》《除了青春,一无所有》(包括《蓉城之恋》)中的贾小刀便是青年作家既理想也焦急的集合体。正是通过这样一个集合体,作家希望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影子”。《中国式青春》达不达得到这一目的,很难用定量给予评判,或者说,对于当下众多的青春叙事,这不啻是一个狂妄的理想。但是,对于青春,我们不能怀疑这是作家的理想。作家作品试图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试图通过直白简明的叙述语言,“做一朵花多好”,因为它曾经拥有过一片天地,即便花朵会枯萎和凋谢。贾飞作为一位有些“野心”的作家(因为作家要走的路还相当漫长),显然不满足文本这一层面的能指与所指。在《除了青春,一无所有》中,虽然,对于青春的无怨无悔的执着书写继续着《中国式青春》的母题和叙事样式以及简明的叙事语言,但是《除了青春,一无所有》则把视角和思考投向了更加广阔的地方。

在《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里写了一个让作家同情的舒大姐,写了一个让作家萦绕于心的徐安琪。无论舒大姐还是徐安琪,都因金钱至上的另一面,让本来曾对爱情充满着美好期冀的女性,走入了另类队列。作家刻意写到的这一面,显然与青春叙事可能会有的明亮、憧憬形成很大的反差——这便是我上面借用的赛车术语“飘移”。作家在青春叙事里发现:青春叙事也许有一个天生的缺陷,那就是当憧憬不能时,憧憬会不会成为作家的某种“意想”?于是向更宽阔的地方探索,便成了作家灵魂的一次大胆的自我受虐。向底层叙事靠近,让青春叙事在向底层叙事靠近过程中,完成一次飘移。虽然,说不上《除了青春,一无所有》里面出现的这样的飘移已足够漂亮,但毕竟,对一位1986年出生的作家来说,还真是不容易!底层叙事,它涉及到阶层(其至阶级)的变化,涉及到这一变化带给人心和社会的重要变量的若干成分。显然,作为青年作家,无疑是需要继续前行的话题。事实上,贾飞的这一观察和这一写作实践在《中国式青春》里已经有了萌芽。大学生寻找职业,以及在寻找职业面临的或顺利或窘境(多半都是窘境)的生存状态,就是作家质疑憧憬的现实。到了新近的《蓉城之恋》,作家则再把这一对美好的憧憬,转变成了青春叙事里的苦涩。而正是这一苦涩的叙事,让原来透明的青春突然长成了沉重。显然,在作家看来,这不是青春的代价,而是青春必须面对的事实和成长过程中的历史。也许,在这一角度上观察,作家正抛弃幼稚,坚强了起来。

关于憧憬的散文4:憧憬我的退休生活

文/知足常乐

网上有本《四十岁开始考虑退休生活》的书在论坛里炒得挺火,作者是一个美国哥们儿,一直没机会拜读,不过从书名就可以知道作者想要阐述的理论,想想自己,今年已经44岁了,还没有为自己今后退休的生活做出一个像样的规划,觉得是不是有点晚了?

在整日奔波忙着工作的时候,我偶尔也会感慨一下,要是能早早退休该多好,是啊,压力大了就想放松。一段时间以来,常常提醒自己,日子越来越好了,没必要总是回忆心酸的过去和那些青涩的生活了,多憧憬一下今后的美好吧。年轻人可以憧憬未来,我们这些不惑之年的中年人,还有未来吗?都说人这一生,有两个黄金时间,一是少年时代,青春活泼犹如朝阳;另一个就是退休后这段时光,被称为黄金夕阳时段,经验阅历丰富,时间经济充裕,无负担无压力,仔细想想还真是。

此时此刻,下午刚上班,办公室安安静静的,闭上眼仰卧在舒适的办公椅上,如果退休政策不变,16年后我将退休,那时候的每一天必定都会像星期天一样的悠闲……

退休了,我的家庭安定幸福,生活从容自在,不必再来回奔波,按照现在的家庭收入剔去通货膨胀的因素,到时候估计手里最少也有几大捆钞票,应该衣食无忧。干嘛呢?要不和宋丹丹一样也旅旅游,去一些大一点城市,去趟铁岭,嘿嘿!带着亲爱的老婆,背上心爱的相机,收拾行囊开车一路向西(如果退休前还不能实现进藏心愿的话),沿着青藏线经青海、甘肃、宁夏……回陕西、河南、东北老家看看,把转过没转过的地方都走一遍。如果身体允许,最好是沿着国境线转上一圈。那时候,我估计也改换新车了,十五年后,SUV还会像今天一样火吗?国产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是否可以挺起脊梁?油价会不会涨到房顶?不过到时候,坚信新能源车早已大行其道了。

退休了,更有时间写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可以尽情的多愁一下善感两下,或者整理一下这么多年来的文章。那时候再看今天写的文章是什么感觉?会不会哑然失笑?如果觉得合适,就整理一下出书吧。十五六年后,我的故事应该更丰富多彩,孩子们都长大成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老婆变成老伴儿了,我和老伴儿会很知趣的和孩子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免得不受待见。退休后,我不会主动去给儿子带孩子,也不会把孩子们留在身边凑热闹,常常想我们了就回来看看,忙了一辈子要轻松要自己做主,忙不过来就雇保姆吧。

退休了,再不会有借口不锻炼身体了,那时候,不知道我的头发会不会花白,白就白吧,我不会去刻意的染成黑色,银发飘飘估计更帅,嘿嘿。每天早上一定要出去散散步、打打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外面的空气好,家里的也要打理才行,阳台不大,但花花草草不少,我要把我的大鱼缸挪到阳台上,不行,要再买两只水族箱,一大一小,全安放在花草掩映下。一整天很漫长,现在午觉一个小时,退休后,一个小时够吗?不想起床就睡两个小时吧,不用定闹铃,午觉也可以睡到自然醒。醒了,泡上一壶茶吧,喜欢淡淡的茶,闻着茶香坐在书桌旁细细的品,何等的悠闲惬意。晚餐做几样可口的小菜,倒一杯甘冽的水酒,吧嗒一口菜,滋溜一口酒,这样的生活状态,我会不会长胖?

退休了,应该选一个更适合养老的城市,深圳空气湿润,绿化好,基础设施完善,商业服务业发达,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很适合养老,但是湿气太重,还有打不完灭不尽组团到家参观的“小强”,实在忍无可忍,从对我的腿脚负责任的态度出发,应该找一处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三四线内陆城市,铜川?小城市很安静,但是有点污染,暂不考虑。也不喜欢武汉和重庆,西安更不必讲,不喜欢那灰蒙蒙的天和沙尘。我觉得陕南汉中不错,寻块儿风水宝地,开半亩方塘,载几株桑榆,种种菜养养鱼,怡然自乐,相信亲爱的她想法和我一样。

“铃--铃--铃”讨厌的电话,吵醒了我憧憬未来的梦,不行,我要拔掉电话线,关掉传真机,要不晚上回家早早上床躺好盖好重新开始接着憧憬……

关于憧憬的散文5:冬韵

文/吴小毛

我爱满怀憧憬的春天,热情如火的夏日,雍容成熟的秋时,更喜爱充满韵致的冬季。

当大雁排着整齐威严的队伍,一路高歌,将金色的粮果、飘香的秋季渐渐带走之时,那满山飘飞的黄叶、霜林尽染后走下枝头的枫叶,就会舞动着朔风,迎来冬天。

冬天创造着大自然的另一种和谐。

冬天是万物清醒的季节。山寒水瘦的冬季,用他冷峻的个性,使喧嚣的世界暂时归于宁静。他以冰雪铸就的博大胸怀,让大地审视着自己;让山川树木洗净铅华,找回自我;让江河失去往日的争吵,脚踏实地,远离夏日的浮躁,遏止住野性的膨胀。大地说,冬天使我更加厚重,更加坚强,历经磨难,勇敢地面对风刀霜剑,不断地积蓄着追赶春天的力量。高山说,冬天让我脱去缤纷的艳装,看清自己的模样,摒弃狂妄;冬天让我明白,是大地衬托了我的威仪,是花草树木装扮着我的靓丽。河流说,冬天让我们清醒,不再骄横;冬天让我们懂得亲情,我们是天地的女儿,没有干涸,完全是他们的恩泽。鸟兽说,冬天让我们不再心高气傲,珍视生命,享受生活,走过冬季,迎接我们的定是明媚的阳光。

冬天是雪花舞蹈的季节。那些成群结队,翩翩蝶舞的精灵,潇潇洒洒,苍苍茫茫,银白了世界,洁净了天空,净化了人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令人仿佛置身于仙葩阆苑之境。厚厚的积雪,给打雪仗、堆雪人的孩子们送来了阵阵欢歌笑语;给大地送来了血脉的滋养,让大地有了青春挥洒的保证;给农人送来了瑞雪丰年的喜讯。

冬天是走向春天的里程碑,是春姑娘演奏春之交响曲的前奏曲。冬天到了,春天不会太远。冬天用冰雪拥覆着大地,用乳汁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灵。他积蓄着足够的力量,将鲜活的生命送给春天。冬天告诫万物,世事也许艰难困苦,也许孤独无助,也许处处萧瑟寒冷,但不要放大痛苦,轻视生命,放弃人生的征程。你不见梅花在我怀中绽放飘香,你不见我送给春天的礼物。跨越苦难,奋勇向前,迎接你的定是生机勃发,灿烂的春天。

冬季是四季的终极,更是四季轮回的根基。他用自己盈怀的浩气,坚毅的个性,凌厉的作风,锻造着万物的灵魂。让我们感受冬天,体会冬天的情韵,品位冬天的启迪吧。

大家都在看